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山西省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材料二:如果说中国当代文学前30年的传统性主要体现为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民性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大众性、通俗性或民间性文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与此同时忽视了对苏联以外的西方文化和文学传统的接受与转化;那么到了新时期文学30年中,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中国作家在格外注重借鉴和转化近现代西方文化与文学传统资源的同时,也开始逐步继承和转化中国古代以儒道释为主的文化传统和有别于民间文学的文学传统。虽然在新时期文学30年中出现过很多带有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倾向的文学潮流,许多中国作家也曾以“中国的卡夫卡”“中国的福克纳”“中国的马尔克斯”“中国的博尔赫斯”“中国的普鲁斯特”等相标榜,但随着阅历的增长和时代的变迁,众多以西化相标榜的中国作家后来绝大多数都已改弦易辙,在不同程度上向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学传统回归。这当然不是简单的文化和文学返祖,而是在借鉴西方近现代文化与文学资源后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自身母语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再认同,也就是都逐渐经历一个创作文化心理上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比如,“先锋文学”的转向过程,其实质就是中国“先锋文学”从西洋化或欧化转向中国化或本土化的过程,这在余华、苏童、格非、毕飞宇等人的创作转型中有着鲜明的印证。以韩少功、阿城、王安忆、莫言、贾平凹等为代表的“寻根文学”作家,在各自的文学创作历程中长期具有文化寻根思维和意识,他们从文化寻根层面走向了文体寻根层面,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根深入到了中国古典文体的寻根。只不过新时期文学30年偏重于从中国古代文人文学传统中寻找可供现代转化的文学资源,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史传传统得到了更多的青睐。贾平凹、王安忆、迟子建等作家纷纷写出了向《红楼梦》致敬的文学作品,或者向古典文言小说传统致敬的作品,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毫不讳言自己的创作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也让《世说新语》的文学传统发生新变。从传统文化转化角度看,陈忠实在《白鹿原》中致力于寻找传统儒家文化人格在乱世中所展现的民族精神力量,这在朱先生和白嘉轩的形象塑造中表现得很分明。陈忠实认为,“尽管我们这个民族在20世纪初国衰民穷,已经腐败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但是存在于我们民族精神世界里的东西并没有消亡,它不是一堆豆腐渣,它的精神一直传接了下来”。实际上有些不以“寻根文学”著称的长篇小说同样闪耀着追寻民族文化精神的爝光。如李準的《黄河东流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都是如此,徐秋斋和李麦、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现实主义文学人物典型形象中都隐含了作者寄托的中华民族刚健不息的精神和意志。李準和陈忠实的创作几乎一脉相承,他说:“《黄河东流去》就是为了展示民族精神、展示对民族前途的信心而创作的。我要借此证明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任何性质和任何强度的劫难都不能使它一蹶不振,它永远可以凭借自己内在的活力战胜一切困难而生存下去,强盛下去!”可见民族精神的追寻是“泛寻根文学”的艺术灵魂。(摘编自李遇春《新时代文学的理论特质与创作管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留下的无数不朽作品,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展现了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B.只要有文化自信,就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从而让民族具有精神独立性,才能使国家兴盛进步。C.“寻根文学”指的是作家们结合文化寻根思维和意识,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根深入到了中国古典文体的寻根的文学创作流派。D.从传统文化转化角度看,《白鹿原》中的朱先生和白嘉轩都是传统儒家文化人格在乱世中展现民族精神力量的重要人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经典作品和文艺巨匠们的深刻影响。B.由于受到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时代的影响,中国作家在创作时先借鉴和转化近现代西方文化,然后兼顾本国传统文化。C.新时期,不少中国作家改弦易辙,抛弃了以卡夫卡、福克纳等进行自我的标榜,在不同程度上开启了文学上的寻根之旅。D.《黄河东流去》《平凡的世界》等作品,虽然不以“寻根文学”著称,但同样闪耀着追寻民族文化精神的爝光。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日本以《三国演义》为蓝本,拍摄了《三国志新解》。B.唐代诗人李白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C.唐代文学家张说认为:“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D.宋代文学家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古诗文篇目相较于老版教材大幅增加,作为一名高二的学生,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5.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新时期文学创作如何更好地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答案】1B2.B3.C4.①古诗文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展现中华民族强大的文艺创造力;②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是不朽的经典,我们高中生多加学习,受到其深刻影响,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③古诗文的学习更有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力量,让学生更多地接受传统文化作品的积极影响。5.①作家要有文化自信,创作心理上认同母语文学和文化传统,作品反映中华民族精神及力量;②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借助文化寻根、文体寻根的思维和意识,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可供现代转化的文学资源;③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对于先进的国外文化,要注重创新性吸收与转化。【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能力。B.“只要……就……”错误。由原文“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可知,只能推出“只有有了文化自信,才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的必要条件句,而非“只要……就”的充分条件关系句。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中国作家在创作时先借鉴和转化近现代西方文化,然后兼顾本国传统文化”错误。“注重借鉴和转化近现代西方文化与文学传统资源”和“逐步继承和转化中国古代以儒道释为主的文化传统和有别于民间文学的文学传统”是同步进行。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A.是谈借鉴我国的优秀文化元素,不是谈本民族的文化自信。B.是表示个人的自信。C.是谈有足够的文化根基才能更好地发展,与材料一要重视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思想一致,可以作为材料一的论据。D.是谈要创新,不是谈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材料一“中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和“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可知,古诗文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展现中华民族强大的文艺创造力;材料二“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史传传统得到了更多的青睐”“‘……我要借此证明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任何性质和任何强度的劫难都不能使它一蹶不振,它永远可以凭借自己内在的活力战胜一切困难而生存下去,强盛下去!’可见民族精神的追寻是‘泛寻根文学’的艺术灵魂”可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是不朽的经典,我们高中生多加学习,受到其深刻影响,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从材料一“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和材料二“只不过新时期文学30年偏重于从中国古代文人文学传统中寻找可供现代转化的文学资源,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史传传统得到了更多的青睐”可知,课本中选入大量古诗文,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可以让学生也接受古典文学的积极影响。【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中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可以看出,新时期中国作家要写出对本民族产生深刻影响的优秀作品必须反映中华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由“这当然不是简单的文化和文学返祖,而是在借鉴西方近现代文化与文学资源后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自身母语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再认同,也就是都逐渐经历一个创作文化心理上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可以看出,新时期中国作家须自觉产生对自身母语和文化传统的再认同;由“以韩少功、阿城、王安忆、莫言、贾平凹等为代表的‘寻根文学’作家,在各自的文学创作历程中长期具有文化寻根思维和意识,他们从文化寻根层面走向了文体寻根层面,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根深入到了中国古典文体的寻根”可以看出,新时期中国作家要有文化寻根、文体寻根的思维和意识;由“只不过新时期文学30年偏重于从中国古代文人文学传统中寻找可供现代转化的文学资源,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史传传统得到了更多的青睐”可以看出,新时期中国作家要从古代文人文学传统中寻找文学资源。(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微观尽头刘慈欣今天夜里,人类将试图击破夸克。这个壮举将在位于罗布泊的东方核子中心完成。核子中心看上去只是沙漠中一群优雅的白色建筑,巨大的加速器建在沙漠地下深处的隧道中,加速器的周长有150公里。在附近专门建了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厂为加速器供电,但要完成今天的试验还远远不够,只能从西北电网临时调来电力。今天,加速器将把粒子加速到10的20次方吉电子伏特,这是宇宙大爆炸开始时的能量,是万物创生时的能量,在这难以想象的能量下,目前已知的物质最小单位夸克将被撞碎,人类将窥见物质世界最深层的秘密。核子中心的控制大厅中人不多,其中有目前世界上最杰出的两位理论物理学家,他们代表着目前对物质深层结构研究的两个不同的学派。其中之一是美国人赫尔曼·琼斯,他认为夸克是物质的最小单位,不可能被击破;另一位是中国人丁仪,他的理论认为物质无限可分。控制大厅中还有负责加速器运行的总工程师,以及为数不多的几名记者。其他众多的工作人员都在地下深处的几十间分控室内,控制大厅只能看到综合后的数据。这里最让人惊奇的人物是一位叫迪夏提的哈萨克族牧羊老人,他的村庄就在核子中心加速器的圆周内,在昨天的野餐中,物理学家们吃了他的烤全羊,并坚持把他请来。他们认为这个物理学的伟大时刻,也是全人类的伟大时刻,所以应该有一个最不懂物理学的人到场。加速器已经启动,大显示屏上的能量曲线像刚苏醒的蚯蚓一样懒洋洋地爬着,向标志着临界能量的红线升去,那就是击碎夸克所需的能量。“电视为什么不转播?”丁仪指着大厅一角的一台电视机问,电视中正转播着一场人山人海的足球赛。这位物理学家从北京到这儿一直身着一件蓝工作服,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勤杂工。“丁博士,我们并非世界中心,试验结果出来后,能出一条三十秒的小新闻就不错了。”总工程师说。“麻木,难以置信的麻木。”丁仪摇摇头说。“但这是生存之必须。”琼斯说,他一副颓废派打扮,头发老长,还不时从衣袋中掏出一个银制酒瓶喝一口。“我很不幸地不麻木,所以难以生存下去。”他说着掏出了一张纸,在空中晃着,“先生们,这是我的遗书。这个试验结束后,物质世界将不再有什么可以探索的秘密。物理学将在一个小时内完结!我是来迎接自己世界的末日,我的物理学啊,你这个冷酷的情人,你已穷尽之后我如何活得下去!”丁仪不以为然地说:“这话在牛顿时代和爱因斯坦时代都有人说过,比如上世纪的马克斯·玻恩和史蒂芬·霍金,但物理学并没有结束,将来也不会结束。您很快就会看到,夸克将被击破,我们在通向无的阶梯上又踏上一节。我是来迎接自己世界的早晨!”大屏幕上,能量曲线接近了那条红线。外面的世界似乎觉察到了这沙漠深处涌动的巨大能量,一群鸟儿从红柳丛中惊飞,在夜空中久久盘旋,远方传来阵阵狼叫……终于,能量曲线越过了红线,加速器中的粒子已获得了撞击夸克所需的能量,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所获得的最高能量的粒子。超能粒子在源源不断地产生,加速器中的撞击在持续,人们在紧张地等待着。超能粒子击中夸克的几率是很小的,他们不知道要等多长时间。“哦,来自远方的朋友们,”迪夏提老人打破沉默,“我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我知道,你们这些世界上最有学问的人,在找世界上最小的沙粒。”哈萨克老牧人对粒子物理出色的定义使在场所有的人都兴奋起来。“妙极了!”琼斯在得到翻译后叫起来,“他认为,”他指指丁仪,“沙粒要多小就有多小;而我认为,存在最小的沙粒,这粒沙子不能再小了,用最强有力的锤都不可能砸碎它。尊敬的迪夏提大爷,您认为我们谁对呢?”迪夏提在听完翻译后摇了摇头:“我不知道,你们也不可能知道,世界万物究竟是怎么回事,凡人哪能搞清呢?”“这么说,您是一位不可知论者?”丁仪问。老牧人饱经风霜的双眼沉浸在梦幻和回忆中,“世界真让人想不出啊!从小,我就赶着羊群在无边的戈壁沙漠中寻找青草。多少个夜晚,我和羊群躺在野外,看着满天的星星。那些星星密密麻麻的啊,晶亮晶亮的啊,像姑娘黑发中的宝石;夜不深时,身下的戈壁还是热的,轻风一阵阵的,像它的呼吸……这时世界是活的,就像一个熟睡的大娃娃。这时不用耳朵,而用心听,你就能听到一个声音,那声音充满天地之间,那是真主的声音,只有他才知道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时,蜂鸣器刺耳地响了,这是发生夸克撞击事件的信号,人们都转向大屏幕,物理学的最后审判日到了,人类争论了三千年的问题马上就会有答案。超级计算机的分析数据如洪水般在屏幕上涌出,两位理论物理学家马上发现事情不对,他们困惑地摇摇头。结果并没有显示夸克被撞碎,但也没有显示它保持完整,试验数据完全不可理解。突然,有人惊叫了一声,那是迪夏提,这里只有他对大屏幕上撞击夸克的数据不感兴趣,仍站在窗边。“天啊,外面怎么了,你们快过来看啊!”“迪夏提大爷,请别打扰我们!”总工程师不耐烦地说,但迪夏提的另一句话使所有人都转过身来。“天……天怎么了!”一片白光透进窗来,大厅中的人们向外看去,他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整个夜空变成了乳白色!人们冲出了大厅,外面,在广阔的戈壁之上,乳白色的苍穹发着柔和的白光,像一片牛奶海洋,地球仿佛处于一个巨大的白色蛋壳的中心!当人们的双眼适应了这些时,他们发现乳白色的天空中有一群群的小黑点,仔细观察了那些黑点的位置后,他们真要发疯了。“真主啊,那些黑点……是星星!”迪夏提喊出了每个人都看到但又不敢相信的结论。他们在看着宇宙的负片。震惊之中,有人从窗外注意到了大厅中的那台正在转播球赛的电视机,屏幕上的情形证明了他们不是在做梦:千里之外的体育场也笼罩在一片白光中,看台上的几万人都惊恐地仰望着天空……夜空中,群星灿烂,那听不见的乐曲充满整个宇宙。“真主啊……”迪夏提大爷对着星空伏下身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穿插写大厅一角的电视机,正转播着一场人山人海的足球赛,是为了突出民众的麻木,对科学的漠视。B.小说在叙述时运用了大量对话描写,既烘托了场景环境,又体现人物的形象特点,还让作品结构紧凑。C.小说结尾处迪夏提大爷对着星空伏下身来并呼喊真主,让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D.小说对人类击破夸克这一壮举的描写,体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勇气,但宇宙的深奥似乎远超人类的想象。7.关于迪夏提老人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迪夏提老人作为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代表了人类中一部分群体,起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B.迪夏提老人呼喊“真主”,并对着星空伏下身来,可见他是虔诚的穆斯林信徒。C.迪夏提老人代表普通人对宇宙的认识,与科学家们形成对比,从而引发读者思考。D.迪夏提老人热情好客、朴实善良,面对宇宙的变化,他既充满敬畏又保持客观冷静。8.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语言的特点。9.小说标题为“微观尽头”,结合文本分析标题作用。【答案】6.A7.D8.①科学性。本文语言准确、逼真、形象,富于科学内涵,文中对于科学原理和科学数据的说明,对于实验仪器的作用介绍都体现着这一特点。②文学性。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使用,迪夏提大爷诗意般的回忆,实验场景的细致描写等均展现了语言的文学性。③两种特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体现了科幻小说的魅力。9.①总领全文。文中的“夸克”“超能粒”“分裂”等等都是微观世界的要素成分或现象描述。②吸引读者。微观尽头还将出现什么,给读者留下了广泛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发人深省。③暗示文体和主要内容。从“微观尽头”四字标题中可以猜测本文所写的内容具有科幻性,结合第2段“物质最小单位夸克将被撞碎,人类将窥见物质世界最深层的秘密”,预示着微观世界的尽头将是一个跨时代意义的研究,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无穷无尽。【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是为了突出民众的麻木,对科学的漠视”错误。写千里之外的体育场观众,也是为了体现他们是微观尽头改变宏观的见证者,使文章更有张力。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D.“保持客观冷静”错误。迪夏提老人情绪是非常激动的。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语言特点的把握能力。由原文“加速器的周长有150公里。在附近专门建了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厂为加速器供电”“加速器将把粒子加速到10的20次方吉电子伏特,这是宇宙大爆炸开始时的能量,是万物创生时的能量,在这难以想象的能量下,目前已知的物质最小单位夸克将被撞碎”可知,文中对于科学原理和科学数据的说明,对于实验仪器的作用介绍都体现着准确、逼真、形象,富于科学内涵的特点,富有科学性。由原文“大显示屏上的能量曲线像刚苏醒的蚯蚓一样懒洋洋地爬着”“整个夜空变成了乳白色!人们冲出了大厅,外面,在广阔的戈壁之上,乳白色的苍穹发着柔和的白光,像一片牛奶海洋,地球仿佛处于一个巨大的白色蛋壳的中心”“老牧人饱经风霜的双眼沉浸在梦幻和回忆中,‘世界真让人想不出啊!从小,我就赶着羊群在无边的戈壁沙漠中寻找青草。多少个夜晚,我和羊群躺在野外,看着满天的星星。那些星星密密麻麻的啊,晶亮晶亮的啊,像姑娘黑发中的宝石;夜不深时,身下的戈壁还是热的,轻风一阵阵的,像它的呼吸……这时世界是活的,就像一个熟睡的大娃娃。这时不用耳朵,而用心听,你就能听到一个声音,那声音充满天地之间,那是真主的声音,只有他才知道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可知,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使用,迪夏提大爷诗意般的回忆,实验场景的细致描写等均展现了语言的文学性,使得语言生动形象。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集科学性和文学性于一体,两种特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体现了科幻小说的魅力。【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标题作用的把握能力。由原文“今天夜里,人类将试图击破夸克”“超能粒子在源源不断地产生”可知,中的“夸克”“超能粒”“分裂”等等都是微观世界的要素成分或现象描述,所以标题能够总领全文。本文的题目是“微观尽头”,而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是一个宏观的世界,,所以标题是“微观尽头”,就会引发读者的深思,让读者想象微观世界的尽头将出现什么,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微观尽头”中“微观”是一个科学概念,而本文是一篇小说,所以这个四字标题提示本文所写的内容具有科幻性,由原文“目前已知的物质最小单位夸克将被撞碎,人类将窥见物质世界最深层的秘密”可知,既然夸克是物质最小单位,那么预示着夸克被撞碎后,微观世界的尽头将是一个跨时代意义的研究,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无穷无尽。所以标题暗示了本文的文体特征和主要内容。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秦、韩战于浊泽,韩氏急。公仲朋谓韩王曰:“与国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韩王曰:“善。”乃儆公仲之行,将西讲于秦。楚王闻之,大恐,召陈轸而告之。陈轸曰:“秦之欲伐我久矣令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向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臣,为之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令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已也。韩为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于韩。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楚王大说,乃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谓韩王曰:“敝邑虽小,已悉起之矣。愿大国遂肆意于秦,敝邑将以楚殉韩。”韩王大说,乃止公仲。公仲曰:“不可。夫以实苦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恃楚之虚名,轻绝强秦之敌,必为天下笑矣。且楚、韩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秦矣。秦欲伐楚,楚因以起师言救韩,此必陈轸之谋也。且王已使人报于秦矣,今弗行,是欺秦也。夫轻强秦之祸,而信楚之谋臣,王必悔之矣。”韩王弗听,遂绝和于秦。秦果大怒,兴师与韩氏战于岸门。楚救不至,韩氏大败。韩氏之兵非弱也,民非蒙愚也,兵为秦禽,智为楚笑,过听于陈轸,失计于韩朋也。(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向/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B.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向/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C.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向/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D.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向/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都,意即著名城邑,往往指大城市,这与贾谊《过秦论》“隳名城,杀豪杰”一句中“名城”的意思相同。B.币,货币。春秋战国时期流通的是铜铸币,但各国货币形式并不统一,主要有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C.敝邑,在文中意为敝国,称“敝”本已是谦称,楚国使者不称“敝国”而称“敝邑”,是有意在韩王面前谦卑恭敬。D.韩朋,即公仲朋,“公子”“公孙”“公仲”等表示出自公族(诸侯或君王的宗族),故能以国号加名来指称某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韩浊泽之战,韩国陷入危境。公仲朋提出向秦割地求和并与秦联合伐楚的意见,这样就可以把祸患转嫁给楚国。B.陈轸对天下形势分析透彻,认为楚国才是秦国的真正目标,一旦楚国做出援救韩国的姿态,楚国的危机就过去了。C.陈轸善于分化瓦解敌人,对已然与秦国结盟的韩国施以利益诱惑,拉拢腐蚀,化敌为友,最终摧垮敌方联盟。D.公仲朋和陈轸智谋本不相上下,但楚王虚心纳言,而韩王拒不听谏,贪小而失大。作为谋臣,公仲朋也是无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国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2)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14.公仲朋反对韩王与楚交好而绝和于秦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案】10.B11.B12.C13.(1)盟国是不能依靠的,现在秦国的意图是要攻打楚国,大王不如通过张仪向秦国求和。(2)这样秦、韩两国不团结,即使兵临楚国,楚国也不会有太大的危险。14.①秦国实力压境,楚国不过假意相救,绝秦友楚并不明智;②楚、韩并无交情又非反秦盟友,楚言救韩实乃陈轸破坏秦、韩和盟的计谋;③韩已遣使告秦欲讲和,又出尔反尔,这是欺骗、得罪秦国。【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秦国想攻伐我国已经很久了,如今又得到韩国一座大城市,其财富可以增加兵饷,秦韩两国合兵向南,秦国多年梦寐以求的事今天已经实现了,楚国必然会被进攻。“秦之欲伐我”是“久”的主语,中间不断开,排除AC;“秦韩”是“并兵南向”的主语,所以应在“秦”前面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A.正确。“隳名城,杀豪杰”中“名城”解释为“著名城邑”;句意:毁坏(六国)的名城,屠杀(六国)的豪杰。B.“币,货币”错误。币,泛指车马皮帛玉器等礼物,并非货币。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对已然与秦国结盟的韩国”错误。由原文“乃儆公仲之行,将西讲于秦”“韩王大说,乃止公仲”以及“且王已使人报于秦矣,今弗行”可知,只是韩国表达了向秦求和结盟的意愿,尚未正式结盟。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与国”,盟国;“恃”,依靠,依赖;“因”,通过;“为和于秦”,状语后置,向秦国求和。(2)“是”,这样;“虽”,即使;“病”,困顿,危险。【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夫以实苦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恃楚之虚名,轻绝强秦之敌,必为天下笑矣”可知,秦国实力压境,楚国不过假意相救,绝秦友楚并不明智;由原文“且楚、韩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秦矣。秦欲伐楚,楚因以起师言救韩,此必陈轸之谋也”可知,楚、韩并无交情又非反秦盟友,楚言救韩实乃陈轸破坏秦、韩和盟的计谋;由原文“且王已使人报于秦矣,今弗行,是欺秦也”可知,韩已遣使告秦欲讲和,又出尔反尔,这是欺骗、得罪秦国。参考译文:秦韩两国在浊泽交战,韩国告急。公仲朋对韩王说:“盟国不能依靠,现在秦国的意图是要攻打楚国,大王不如通过张仪同秦国讲和,送给它一座大城市,同秦国一起攻打楚国,这是以一换二的计策。”韩王说:“好。”于是就为公仲朋出行做准备,将到西方同秦国讲和。楚王听此消息,大为恐慌,马上召见陈轸并告诉了他。陈轸说:“秦国想攻伐我国已经很久了,如今又得到韩国一座大城市,其财富可以增加兵饷,秦韩两国合兵向南,秦国多年梦寐以求的事今天已经实现了,楚国必然会被进攻。大王要听从我的意见,在全国实行戒严,挑选军队声言援救韩国,让战车布满道路,派遣使者,增加使者的车辆,加重使者的聘礼,使韩国相信大王是在救它。韩国如果不能听从我们,一定会感激大王,绝不会联兵而来。这样秦韩两国不和,秦兵虽然来到,楚国不会遭受大的损失。韩国如果能够听从我们,同秦国决裂,秦国必然大怒,因而痛恨韩国。韩国得到楚国的援救,一定会轻视秦国;轻视秦国,它应付秦国一定不恭敬。这样我们便可以使秦韩两国的军队疲惫不堪,从而解除楚国的忧患。”楚王非常高兴,便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戒严,挑选军队声言援救韩国,派遣使者,增加使者的车辆,加重使者的聘礼。让使者对韩王说:“敝国虽小,已经全部动员起来了,希望贵国随心所欲地对付秦国,敝国为韩国将不惜牺牲一切地进行帮助。”韩王十分高兴,便停止公仲朋使秦。公仲朋说:“不行。采取行动使我们吃苦头的是秦国,用虚假的名义来援救我们的是楚国。倚仗楚国的虚名,轻易停止同强秦这样的敌人讲和,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了。何况楚韩两国不是兄弟国家,又不是预先约定共谋攻打秦国的,情况是秦国要攻打楚国,楚国这才发兵声言援救韩国的,这一定是陈轸的阴谋。再说大王已经派人通知秦国了,如今使者不去,是欺骗秦国。忽视强秦的灾祸,却听信楚国的谋臣,大王一定要后悔的了。”韩王不听从,就同秦国停止讲和。秦国果然大怒,发兵与韩国交战于岸门。楚国的救兵不到,韩国大败。韩国的军队并不弱小,人民并不愚昧,可是军队被秦国俘获,谋略被楚国耻笑,是因为错误地听信了陈轸,没有采纳公仲朋的计策啊。(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一》)(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元曲,完成小题。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①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②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注】①镜湖:即鉴湖,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陆游晚年退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隐于镜湖之滨。②白朴(1226—约1306):元代散曲大家,终身不仕。15.下列对陆词和白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华灯纵博,雕鞍驰射”,正是词人当年南郑军中生活的写照,颇有壮怀激烈之感。B.陆词的末二句,引贺知章被赐镜湖之典而一反其意,体现出词人的傲岸睥睨之情。C.白曲前两句对仗工整,用语华丽,画面生动,色彩鲜明,正是江南水乡秋日之景。D.“点秋江”的白鹭与沙鸥,正是前句的“忘机友”,鸥鹭无机心,反衬出人心多险恶。16.两首作品中的“渔父”“渔夫”形象有何不同含义?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陆词中的“渔父”实乃词人的自我写照,词人被迫闲居,在啸傲蘋洲烟雨、看似悠闲豁达的背后,总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白曲中的“渔夫”是理想化的人物形象,秋光如画的江南水乡,渔夫垂钓其间,与白鹭沙鸥为友,不慕名利富贵,逍遥自适,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悠闲自在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用语华丽”错误,应该是用语“清丽”。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是说“那些无聊酒徒有许多如今都封了官爵,只有我等愿意隐居江边做渔翁”。这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只知酗酒的酒徒一一受赏封侯,把持朝政;志存恢复的抗金英雄,却遭受排挤,只能作了江边渔父。结合注释①“陆游晚年退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隐于镜湖之滨”可知,这首词为词人晚年罢归山阴后所写。陆游一生为抗金奔走,却被主和派排挤,屡遭贬黜。请缨无路的词人只好寄情江湖,渔樵度日,然而终是忧愤难平。陆词中的“渔父”实乃词人的自我写照,词人被迫闲居,在啸傲蘋洲烟雨、看似悠闲豁达的背后,总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而“独”字突出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孤愤之情。白曲中“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提供了渔夫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从而表现了渔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情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描绘了渔夫生活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过着像鸥鹭那样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描写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渔夫形象,寄寓了自己厌弃功名、甘心淡泊宁静、追求自由的品格情操。可见,白曲中的“渔夫”是理想化的人物形象,他在优美的环境里打鱼为生,不慕名利富贵,逍遥自在,表达了作者对悠闲自在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花月夜》中写月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能直接启发了苏轼的《花影》诗:“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探讨“文”与“质”的关系,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都是不符合中庸思想的。(3)北方游牧民族向来是中原的忧患,贾谊在《过秦论》中也提到这一点,当时秦始皇采取的政治策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玉户帘中卷不去②.捣衣砧上拂还来③.质胜文则野④.文胜质则史⑤.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⑥.却匈奴七百余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帘、捣、砧、拂、蒙恬、藩篱、匈。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新时代画卷①,新征程篇章气势恢宏: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每个时间节点都是长征的路标,都是我们在复兴之路上奋进的坐标。在时间中长征,我们已走过千重山、万道河,但不敢有丝毫的自满。远眺前路,有②,也有惊涛骇浪;有一马平川,也有悬崖峭壁。纵观人类史,一个国家往往两个时期面临的压力最大,一个是发展振兴之时,一个是积贫积弱之时。今天的中国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前进的每一步都是一次知重负重的艰难攀爬,都是一次③的闯关夺隘。()当此之时,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以④的定力、敢战必胜的信念,应对风狂雨骤,穿越惊涛骇浪,去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原文中括号内最适合填入的诗句()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答案】18.示例:①气吞山河②风平浪静③披荆斩棘④处变不惊19.纵观人类史,一个国家往往在两个时期面临的压力最大,一个是积贫积弱之时,一个是发展振兴之时。20.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从后文“新征程篇章气势恢宏”可以推测出,填入成语是形容时代画卷雄伟,气魄大,可以填入“气吞山河”。“气吞山河”,气势可以把山河吞没。形容气魄很大。第二空,“有……,也有惊涛骇浪”与“有一马平川,也有悬崖峭壁”句式结构是对应关系,由“有一马平川,也有悬崖峭壁”中的成语特点可推断出,填入成语的意思应与“惊涛骇浪”相反,可以填入“风平浪静”。“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第三空,从前文“前进的每一步都是一次知重负重的艰难攀爬”可以推知,填入成语与“知重负重”意思类似,是形容在改革路上克服重重困难,可以填入“披荆斩棘”。“披荆斩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第四空,修饰“定力”,填入成语是形容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要保持镇定,可以填入“处变不惊”。“处变不惊”,面对变乱,能镇定自若,不惊慌。【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1)成分残缺。“一个国家往往两个时期面临的压力最大”缺少介词,应在“两个时期”前加“在”,使其作句子的状语。(2)语序不当。“一个是发展振兴之时,一个是积贫积弱之时”,结合上下文来看,应该先是“积贫积弱”,然后再是“发展振兴”,也与下文“今天的中国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衔接得更好。故正确表述为:纵观人类史,一个国家往往在两个时期面临的压力最大,一个是积贫积弱之时,一个是发展振兴之时。【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原文主要的落脚点在于不断地奋勇向前、闯关夺隘,战胜一次又一次的艰难险阻。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虽然对未来表示希望,但有“沉舟”“病树”,与全段的主旨不合。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疑无路”,也就是曾经对前路迷茫,而我们的道路一直是清楚的,因此与全段主旨不合。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强调的是坚定不移,没有闯关夺隘、穿越惊涛骇浪的意思,不是很贴切。D.“政人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的意思是:行走在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所蕴含的哲理是“人生如同爬山,会遇到重重困难,越过一个困难还会有另一个困难,所以,不能松懈,气馁,应有不断前进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全段主旨契合。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牛津词典》里,病毒的定义是“一个通常由蛋白质和包裹在其中的核酸组成的病原体,非常小,以至于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只有在活的宿主细胞中才能繁殖”。上述描述,作为病毒的定义来讲,算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能使人致病的病原微生物,既包括病毒,也包括细菌,那么,①?细菌,与其他的活细胞一样,能自身产生能量,并将基因的核酸序列翻译成蛋白质,但病毒不行。有些最近才发现的巨大病毒,也编码一些参与蛋白质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9版 花城版 高中音乐 必修6音乐与戏剧 第二部分《第四单元 朗诵艺术》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 普票含税合同范例
- 中石化销售合同范例
- 扶贫贷款合同范例
- 抖音代签合同范例
- 渣浆泵销售合同范例
- 基质采购合同范例
- 协议合同范例字号
- 2025产品环保认证合同
- 供用电合同范例
- 医保飞检工作方案
- 招投标基础知识讲解
- 沥青路面弯沉温度修正
- 穿戴甲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
- 软装公司商业计划书
-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5 1《平行与垂直》练习
-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 国际知名高科技园区发展及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