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10篇_第1页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10篇_第2页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10篇_第3页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10篇_第4页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10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生字6个,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2.学习作者由远到近的观察事物的方法。3.背诵课文。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和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能力2.能够感情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事物背诵全文的能力。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景象,进而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师生共同讨论,计算机软件直观演示。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学习目标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各自提出不懂的问题,相互讨论交流。五、教具准备投影仪及投影片六、教学步骤计算机及软件。第一课时揭示课题。导语: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瀑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诗——瀑布。初步感知。1.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附课前预习提纲,把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借助拼音渎准生词,利用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找出不懂的词句,画上“?”教师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2.理解词语。叠叠:诗中是指一层又层,前浪未平,后浪又起,也就是后浪推前浪。屏:指遮挡用的屏风,多扇相连,可以折叠。如:好像。涌:这里指水浪往上冲的意思。2。检查读书情况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分小节渎。指名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3.学生质疑学生自由读课文学生质疑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教师根据学生质疑归纳出下节课学习目标:你感觉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各怎么样?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怎样朗读才能把瀑布声音和样子的特点表现出来?4.本课总结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预习下节课学习内容。教学设计方案篇21、形变:物体发生形变是力作用的结果,形变方式有形状和体积的改变,任何物体只要受到力的作用必发生形变,只不过有些形变程度很小,只有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才能明显显示出来,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形变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弹性形变,一种是非弹性形变。2、弹力:弹力是接触力,物体间产生弹力,两物体必须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两接触物体是否发生弹性形变,可用假设法来判断,若假设接触的物体间有弹性形变,则有弹力作用,若物体所处的状态与事实不相符,则假设不成立,无弹力作用。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②.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力的方向;③.知道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及胡克定律。2、过程与方法①.提高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②.通过探究弹力的存在,是学生体会假设推理法解决问题的巧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1、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判定,胡克定律的内容及应用。2、难点: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新授课讲授法黑板、粉笔1课时一、复习引入问题1:力的定义是什么?——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2: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问题3:能够举出一些外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的例子?——压缩弹簧、挤压海绵、用手弯曲直尺、小鸟压弯枝头、拉动橡皮筋等。二、新课教学弹性形变和弹力问题4:以上例子中各物体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物体的形状或体积都发生了改变。结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上面所举的例子中,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变都非常明显,用肉眼可以看的很清楚,但有些形变非常微小,无法看清。例如书本放在桌面上,桌面发生的形变;人站在地面上,地面发生的形变。这些形变我们需要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来判断。任何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形变有大有小。演示:①.用力挤压海绵,海绵发生形变,松手后恢复原状;②.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断裂,无法恢复原状。总结:物体发生形变,在撤去外力后,有些能恢复原状,如例子中的海绵,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而有些物体由于形变过大,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从而不能恢复到原状,这种形变叫做非弹性形变,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任何物体的形变如果超过了弹性限度,将不能恢复到原状。演示:①.被弯曲的直尺上放一粉笔头,放手后粉笔头被弹起;②.被拉伸的橡皮筋上放一小纸团,放手后小纸团被弹飞。问题5:为什么粉笔头、小纸团会被弹起?引导学生回答: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会对和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就被弹起。我们把这个力叫做弹力。问题6:如果粉笔头、小纸团与形变的物体不接触,会受到弹力吗?引导学生回答:不接触一定不会受到弹力。总结:弹力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几种弹力学习了弹力的定义,我们通过几种常见的弹力进一步来研究弹力的问题。问题1:课本放在桌面上,根据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课本和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什么呢?——课本多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问题2:它们是弹力吗?为什么?——它们是弹力,因为它们符合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且发生形变。教师精讲: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由于重力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的形变。书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要恢复原状,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学生活动:静止的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有压力,木板对书有支持力,知道学生画出力的示意图,分析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物体;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引导学生分析静止时悬绳对重物的拉力及方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悬挂物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拉紧悬绳,使重物、悬绳同时发生微小的形变。重物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恢复原状时对绳产生竖直向下的弹力F1,这是重物对绳的拉力;悬绳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恢复原状时对重物产生竖直向上的弹力F2,这是悬绳对重物的拉力。结论:拉力是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弹力有无的判断可以采用假设法。产生弹力必须要接触,但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弹力。引导学生分析如图4中静止的小球与墙壁之间是否有弹力。结论:墙壁与小球之间没有弹力。可以采用假设法,假设墙壁与小球之间存在弹力F,则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会静止,会向右运动,这与题目中小球静止相矛盾,所以墙壁对小球没有弹力。这是判定相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有哦弹力的基本方法,说明两物体接触但没有发生形变。胡克定律结论: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演示:①.直尺弯曲不同的程度弹射粉笔头,弯曲程度越大,弹射越远。②.橡皮筋拉伸不同的程度弹射小纸团,拉伸程度越大,弹射越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消失,弹力也随之消失。这是对弹力大小的定性描述。想要定量描述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一般来说是比较复杂的,但是弹簧的弹力与形变的关系是比较简单的。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满足关系式:F=kx即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这个式子是由英国科学家胡克首先发现的,因此叫做胡克定律。式中,F表示弹力,x表示弹簧的型变量,k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其单位是牛/米,符号是N/m。生活中常说有的弹簧“硬”,有的弹簧“软”,指的就是弹簧的劲度系数不同,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弹簧的粗细、材料、长度、直径、绕法等有关,它反映了弹簧的特性。每根弹簧都有其特定的劲度系数。课本56页问题与练习2、3、4题。教学设计方案篇3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搜集相关事例、课件。一课时。一、导入谈话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⑴谁欺骗谁?⑵为什么欺骗?⑶怎么骗?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3、反馈交流: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⑵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⑶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⑴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⑵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⑶“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⑷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3、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4、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5、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四、总结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五、联系课文内容,续写一个片段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别饿坏了那匹马残疾青年我热心、善良爱读书、诚实、有志气教学设计方案篇4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以及与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一、情境引入1、看图说话:师:先请同学们来看这样一幅画,你看到了什么?媒体出示图片配乐。学生说。看到如此美妙的情景,你想到了些什么?学生说。老师把你们所想到的用一个词来概括──遐想师:在黑暗的夜空中,出现的那一轮月亮是那么迷人,引起了我们无限的遐想。出示句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你能来读读这几句话吗?──自己练──你觉得怎样才能读好它?──生说──指读。2、揭题:月亮是那么清幽,那么神秘,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这轮明月,总会激起无限的遐想。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来探索──月球之谜。二、自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要据老师的要求,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求:1、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划出生词,读准字音。2、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3、找一找,课文写了月球的哪些“谜”?学生自读。反馈:1、出示词语: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估计、年龄、神秘、探索2、课文共几个自然段?我们请一个小组开小火车读。其他同学仔细听,老师等会要请他评一评。3、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评读。4、读通难读的句子: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三、精读品味1、课文读通顺了,老师请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写了哪些月球之谜。2、反馈,媒体出示: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难道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为什么不同植物在月球尘土中生长情况不同?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3、师:老师把同学们说的月球之谜都打出来了,那你们看看,能给这些月球之谜分分类吗:⑴可以按照登月前,登月后划分。⑵可以按已解之谜,未解之谜分。4、那登月前的月球之谜有答案了吗?你从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找到答案的:⑴研读月球的奇异景色:请同学们来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从这段话中读懂些什么?①我了解到首次登上月球的是美国的两名宇航员。②我了解到登月的时间是在1969年7月20日。③我了解到月球的样子……课文中有一个词来评价宇航员所看到的月球奇异你看到了哪些奇异之处?奇异在哪里?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出示图片:如果你是宇航员,你第一眼看到这样奇异的景像,感觉怎样?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试读──指名读──小组读同学们,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在这之前,人们为了探究月球的真面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当宇航员一脚踏上月球表面时,你认为他们的心情又会怎样?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齐读:这是小小的一步,却是整个人类伟大的一步,它承载了全人类的梦想,跨过了五千年的时光。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刻啊!可宇航员们为了这一刻,付出了多么巨大的努力。媒体出示资料,请同学们来读读:面对这么伟大的宇航员,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四人小组讨论──指名交流。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宇航员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出示: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齐读: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⑵研读月球难解之谜:登上月球,仅仅是探索月球奥秘的开始,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登上月球后发现的难解之谜:媒体出示四个月球之谜。你能根据课文猜想一下这些月球之谜的答案吗?这些难解之谜现在有答案了吗?你无法确定,老师甚至是科学家也无法确定,真是令人费解啊!这一部分你准备怎么来读?四、小结月球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人类探索月球的脚步也从未停止。随着对月球的探索和研究,还有更多的月球之谜被提出来,但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同学们会加入到解开这些谜团的队伍中去,让月球不再有谜。教学设计方案篇5教学目标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为我们研究人类的文明史,以及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人地协调发展等有着重大的价值。故本节的重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聚落形式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课前准备: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接着学生按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课前准备提出要求如下:搜集城市与乡村的不同景观图片,分析城市与乡村有何差别;搜集民居建筑图片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料,分析形成建筑特色的原因;复习前面世界人口分布知识,了解人口密集地区的地形。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请同学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讲述新课:讲述“聚落的形态”,按以下步骤:在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例子。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1.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商店、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教师适当提示城市的学校教育条件、信息流通的快慢、生活娱乐的内容等方面来比较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并由学生课前做好小课件,上讲台当小教师,与其他同学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展示城市与乡村差别表格:2.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人口规模、从事的生产劳动等方面来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不难看出,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规模最小的叫做村庄,大一些的叫做城镇,但我们也把它归为乡村聚落。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生活在城市的确存在很多的好处。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你我就身在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哪位同学起来说一说你认为城市存在着哪些问题呢?教师引导学生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活噪音、生活垃圾、就业困难等方面来进行讨论。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越来越大,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我们更加要加强城市的绿化,管理与保护。在城市的建设中,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来。前面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与乡村。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乡村发展成为城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3.教师展示动画:课本P52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讨论城市发展过程。简要分析城市发展条件。聚落分布在世界各地,很不均匀,从前面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人口分布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布情况。那么,结合人口的分布情况,分析讨论: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聚落呢?世界人口密集区域分布在哪些区域?为什么?那些地区的地形如何?气候如何呢?如:我们冀州的地形如何?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讨论。:聚落的形成受水、地形、气候、交通等条件影响。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区易形成聚落。由于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风格不同。为什么呢?把学生分成3组,展示课前搜集的“东南亚的高脚屋”、“北非的平顶屋”、”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冰屋”的图片,讨论不同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当地的民居建筑有何特色呢?: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正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聚落建筑风格各异,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4.讲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各类文化遗产的图片,教师边介绍边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然后请学生考虑图片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共性?教师总结: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经济科技等到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有人在古代建筑物下刻写“XXX到此一游”,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我们研究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民族风情等有着重大的意义。特别为我们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宝贵的资料!课件展示课堂板书设计,概括本节知识要点:1.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可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形式;两者的差别;2.聚落的形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1.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农村——放牧B.牧场——伐木C.渔村——捕鱼D林场——种植2.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3.影响聚落形成与发民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②资源③土壤④水源⑤气候⑥植被⑦地质⑧交通板书设计一、聚落的形态1.什么是聚落2.聚落的形式3.城市与乡村的差别二、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1.聚落的形成与发展2.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1.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教学后记本节内容主要运用了分组合作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的能运用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析身边的事物,真正做知识的“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在如下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才是真正有效的:当学生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这样才能最好使新课程标准得以实际上的实施。教学设计方案篇6课题:25、太阳是大家的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以读促悟,以读促思,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一、聊太阳今天我们多功能厅来了许多朋友,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朋友们的到来。还有这样一位朋友,它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看到的光明,感受到的温暖都是它送来的。它就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太阳的现代诗歌:太阳是大家的。来,读读课题过渡:从哪里看出太阳是大家的呢?请把课本翻到106页,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二、学字词1、学生词字都认识了吗?我来检查一下。谁来读?师评价:情况一:这个ABB形式的词语比较难读,你却读准了,了不起!你领着大家读两遍吧!情况二:彤本为第二声,但在ABB形的词语中变调为第一声。红彤彤彤的意思就是红,你想三个表示红的字连在一起,那是什么感觉?读出你的感觉。我们一起全部读两遍。2、学生字这几个字是课文中要求会写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除了这个霞你还认为哪个字最难写,就把这两个字在练习本上写两遍。师点评写字习惯写完同桌俩交换着欣赏欣赏。三、读诗句1、这些字认识了,会写了,课文会读吗?谁来读读第一小节?谁接着读第二小节?小结:现在我们把1、2小节连起来看一看。它写了太阳一天当中做的——从她做的好事中可以感觉到太阳属于鲜花,属于——属于——,我们可以看出来太阳是——2、那现在谁来读读第三小节。最后一小节谁来读?小结:把3、4小节连起来看看,它写的是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太阳到了——不仅是我们国家的小树、小花、小朋友需要太阳,其它国家的小树、小花、小朋友也——太阳是——四、品诗歌1、这首诗歌作者把太阳当作人来写,你感受到了吗?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你觉得太阳是个什么样的人?2、太阳做了哪些好事呢?哪一节告诉我们的?轻声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觉得他们快乐吗?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快乐用读书表达出来吧!3、太阳带给鲜花、小树、小朋友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一份暖暖的爱呢!请你仔细地默读第二小节,哪个词或者说哪个字让你感受到太阳那暖暖的爱呢?4、汇报交流:洒:你真会用心读书,一下子抓住了这个词。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把这些词放到句子中比较着读读,这个洒让你感受到?我们一起读读这句。拔:往哪拔?往高处拔就是让小树?师小结:是呀,千万缕阳光仿佛千万只手,给小树输送着养分,扶着小树茁壮成长。你能读出太阳让小树长高了吗?陪:从一个陪我们仿佛感受到她不再是高高挂在天上的太阳,而是我们的——读读这节的后两行,除了陪还有哪个字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太阳对小朋友的爱。看:是呀,陪着小朋友,看他们在那儿快乐的玩耍,你能读出太阳对小朋友的这份爱吗?小结:太阳暖暖的照在我们身上,真舒服,真开心呀!让我们舒舒服服,开开心心地读一读。5、师生共读你们读得老师心痒痒的,我们一起读好不好?看着屏幕上的提示总结:同学们,这就是读书,一个词一颗心那,一个洒、一个拔、一个陪、一个看都让我们感受到太阳那暖暖的爱。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份爱,试着背一背吧!6、展开想象,仿写诗句。太阳仅仅为鲜花、小树、小朋友带来温暖、带来快乐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她还可能做哪些好事呢?好,让我们轻轻地拿起笔把想到的写下来。可以根据提示,也可以自己创编。多媒体出示:她使,她让,她陪着,她。交流展示,师相机引导修改并做点评。7、是呀,太阳就是这样爱护着大家,给大家带来温暖带来快乐。可是一天过去了。太阳就要从西山落啦!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好,读读第三小节。生读:太阳就要从西山落啦!师接读:她要去哪儿?生接着读。到另外的国家里干什么呢?读读第四小节。8、在别的国家里,她也要把金光往——,她也要把小树往——,她也要陪着——别的国家的小朋友、鲜花想不想见到太阳?怎么才能读出他们非常想见到太阳?师总结:我们国家离不开太阳,别的国家也——,太阳是——五、悟诗意1、既然大家都这么需要太阳,可文中插图中却没有太阳,仔细观察,都有什么?仔细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鸽子代表什么?那么你觉得作者写这首诗仅仅是告诉我们太阳是大家的吗?他还想表达什么?呼吁什么?2、你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六、诵诗文同学们,让我们再次用读书声告诉全世界的人,太阳是大家的。太阳是大家的,月亮是大家的,地球每时每刻都自转着——哪里的白天都不是永驻,哪里的黑夜都不能持久;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分享阳光的明媚,月光的温柔。海洋是大家的,陆地是大家的,地球把海洋和陆地,送给白皮肤的欧洲、美洲,也送给黄皮肤的亚洲,黑皮肤的非洲,和棕色皮肤的大洋洲。森林是大家的,草原是大家的,荒凉的戈壁和沙漠也是大家的。地球教导我们:珍惜生存的家园。学会爱和奋斗。总结全文:孩子们,不论黄皮肤,黑皮肤,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太阳,让我们共同分享太阳带给我们的温暖、快乐,分享地球上属于大家的一切,分享和平、安宁的生活。板书设计太阳是大家的和平教学设计方案篇7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演示,更深刻掌握小数乘除法竖式要点。2、巩固通过观察数的特征,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培养简算意识。3、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心算口算能力教学重、难点完全掌握小数乘除法竖式要点。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想和大家比一比!PPT出示:“女神来了!”师:对于这位“女神”,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生1:女神是谁?生2:她为什么是女神?生3:她来和我们比什么?师:让我来为你们揭晓答案,女神就是她——学生可能会大笑师:你们可能会纳闷,这不是我们课本里的红红吗,她怎么成了女神了?因为红红在学校的算术比赛中得了第一名,获得“神算手”奖牌,所以大家叫她“女神”。现在,你猜到女神来和你们比什么了吗?生:计算!师:女神可不是随便就能和你们单独对战的!要先通过女神为你们设置的四关,记住女神的“忠告”才能和你们单独对战。二、引领复习1、第一关——“竖式计算,要认真”0.36×0.045=1.512÷0.15=师:看大屏幕,对于竖式,女神有什么忠告:乘法:1、对齐2、数3、补4、去除法:1、移动2、对齐3、商04、补0让学生对应PPT的竖式把“忠告”的4条讲一讲2、第二关——“脱式计算,讲顺序”3.8+6.2×0.27=10×0.27=2.73.8+6.2×0.27=3.8+1.674=5.474×0.27=10×0.27=2.7让学生总结“讲顺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计算,不同级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3、第三关——“简便算法,要灵活”6.3×8×1.25=6.3×运用的是4.3×0.64+5.7×0.64=×0.64运用的是0.5×8×4×1.25=×运用的是7.2×10.1=7.2×=+=72+0.72=72.72运用的是30÷25怎样简算?学生试算公布结果30÷25=÷=120÷100=1.2运用的是练习0.9÷0.1252.4÷2.520÷1.25总结:看来不光乘法运算定律能帮助我们使计算快速简便,商不变的规律也能帮到我们,只要我们细心总结发现,很多运算定律都能为你所用,使计算达到简便的效果。4、第四关——“心算口算,能力强”师:看似最简单的口算,女神却放在第四关,看来心算口算只有掌握前三关的超强能力才能轻松驾驭呢!一起来挑战吧!根据576÷12=4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5.76÷1.2=576÷1.2=57.6÷0.12=练习:根据912÷24=38直接写出下面各式的商9.12÷2.4=3.8912÷0.24=3800912÷2400=0.38这一关的第二部分是口算抢答,想到答案直接起立说出即可。0.9×0.1=1.5×2=0.7÷2=2-0.3=73÷100=0.9÷0.1=0.05+0.4=0.8×0.6=34÷1.7=0.25×4=三、小卷测验师:相信大家都没过瘾呢!下面就来和女神来次单独对战吧!对战规则:规则:1、规定时间2、独立完成3、快4、对单人对战一、口算1÷0.01=2.4÷8=0.2+0.05=3.8×2=0.3×0.9=4-0.17=二、竖式2.4×0.19≈9.898÷1.1≈三、简算0.128×8.88.4×99+8.417.8×1.1-17.826÷2.5教学设计方案篇8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实际长度。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教材先说明尺子的用处,之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小尺子,认识1厘米、2厘米……的长度。例1,是用尺子录图钉的长度。使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的大致长度。例2.安排了让学生录一条线段和录自己手指宽度的实际动手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以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例3.是量纸条的长度。使学生知道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例题和综合应用练习。使学生初步学会量物体的长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的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点:1.顺应学生认知规律。渗透学法。本课认识I厘米和几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用厘米量三个知识点的教学。我都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像、抽象概括、实践创造”的模式进行。创设一系列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水到渠成地掌握新知。2.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细致、到位。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形成技能。3.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本节课学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用厘米录。学生对物体的长度己有初步的认识。但这节课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必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长度概念。学会录长度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能够在实际中运用。教学难点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1.使学生筛得测最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并学会用厘米录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初步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观点。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学生尺子。学生指、比、找所用的卡片。学生准备:学生尺子、剪刀、图钉、线、宽I.厘米的白纸条、小棒、彩条卡片、边长是1厘米的小方块、数字卡片、反馈牌等。一、问题引入电脑显示:两条线段。一根长10厘米。竖放;另一根长11厘米。横放。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条线段。哪根长?哪根短?学生可能猜竖放的长。也可能猜两根一样长。设问:用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它们的长度呢?:开课。通过比较线段的长短。使学生回忆己有的生活经验,从而得出要知道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尺子最。二、探究新知认识刻度尺教师提出问题,折导学生分组讨论。电脑显示讨论题:1.拿出你们的尺子。认真观察。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2.关于这些共同点。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中。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4.师生评价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从学生天天使用的尺子入手。让学生看一看、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找一找。指导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从变化多样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同时也提供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契机。便于学生进入积极探求新知的状态中。认识厘米1.1厘米有多长?请大家尝试着在尺子上指出来。2.电脑显示从0到1,从1到2.从2到3……每段的长都是I厘米。通过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出:每相邻两条较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3.从0到2.这两条刻度线之间有几厘米?从0到3呢?从0到5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你可得出什么结论?教学设计方案篇91、认识10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偏旁扌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3、朗读、背诵这首古诗。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课文挂图、小黑板、布置学生观察晴朗的夜空。一课时一、导入激趣1、交流观察晴朗夜空的内容和感受。2、引入课题:静夜思二、朗读或试背古诗1、指名读古诗。2、齐读古诗3、指名背古诗三、认记生字1、学生在文中找出生字,作上记号,读一读。2、认读生字。⑴开火车认读⑵游戏:运西瓜西瓜丰收了,让我们帮忙把西瓜搬上车,运到城里去吧!不过,每个西瓜后面都有一个生字,搬瓜者要想办法记住它。可以用组词,说一句话,找相近的字进行比较等办法。四、精读古诗1、分四人组诗古诗,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2、全班交流。3、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4、请同学来扮演李白,做一回诗人,背背这首古诗。五、指导书写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2、指导学生说一说,再书写。3、学生在课本田字格中书写后展示、评议。六、扩展活动1、学生交流各自会背的古诗:2、学生去收集有关李白的诗。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教学设计方案篇10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教学重点: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教学过程:课前:一、复习导入,回忆爱的故事1、爱是一根心链,栓紧你我彼此的心,串起了一个个爱的故事。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爱之链》3、你们还记得课文中的那两个故事吗?二、走进场景,体悟爱的真谛、感受老妇人的心情1、故事发生在一个风雪交加的黄昏,看!已是黄昏了,伴随着寒风,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这条路上几乎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有位身材矮小的老妇人,她满脸皱纹,在冷风中微微发抖。她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她又冷又怕,几乎完全绝望了。2、读了这句话,你能体会到老妇人的内心吗?3、是呀,在风雪中等了一个多小时的老妇人心中满是紧张和害怕,我想请四位同学各读一句,哪四位同学来读?让我们像他们那样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走近乔依这个人1、过渡:就在老妇人几乎完全绝望时,谁出现了?乔依驾驶着他那辆破汽车来到了老妇人面前,这是一个怎样的乔依呢?默读14小节,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细细品味,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乔依?拿起笔来把你的一份理解、一份感受,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纪录下来。师边巡视边说:不要忽视藏在课文中的某个行为、某个细节,只要你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你就会有深刻的感受。3、交流:你看到的是怎样的乔依?指导生抓住以下三点交流:▲竭尽全力乐于助人[一是通过蹭破、摘下、几乎没有知觉、喘着、流下来、沾满、脏等字词感受天气寒冷,修车的工作费劲,但乔依仍然不怕脏、不怕累,卖力地帮助老妇人修车;]如说不出引导:透过这些动词,你能想象出乔依当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从这些生动的细节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乔依怎样的品质?交流到蹭破时,如未说全,引:手蹭破了,还有哪里也蹭破了呢?如说全了,则师:蹭破了也顾不上去擦一擦流出的血,那他顾得上的是什么呢?评:是的,这是你的理解。是呀,此时的乔依心中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赶紧帮老妇人修好车好让她摆脱困境,早点回到温暖的家.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把它读好吗?其它评:你真会读书你走到了乔依的心里去了。你走进去了。小结:乔依不怕脏,不怕累,真心诚意为老妇人修车,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帮助,这是一种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你还看到了怎样的乔依呢?▲生活贫困,处境艰难[二是通过乔依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颠簸着往前走。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他不禁打了几个寒战。乔依工作的工厂在前不久倒闭了,他的心里很是凄凉。没穿袜子破手套等词句感受乔依生活的贫困、处境的艰难;]是呀,在寒风瑟瑟,雪花飞舞的日子里,乔依失业了,他的生活没了着落,他的心里非常凄凉,能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这一自然段吗?▲热情、体贴、细心[三是联系课文二、三、五自然段中的脸上带着微笑很理解她的感受,赶紧安慰让她坐进车里和人物的语言感受乔依对老妇人的关心。]你很了不起,从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就能读出乔依对老妇人的关心,乔依为什么这么做呢?读读乔依安慰老妇人的话,你从乔依安慰老妇人的话中体会到什么?你能读出话语中的暖意吗?淡淡的几句话如暖风吹拂过老妇人的心田,谁还愿意来读一读。评:你的朗读,能让害怕的心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