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第一轮复习)_第1页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第一轮复习)_第2页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第一轮复习)_第3页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第一轮复习)_第4页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第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第一轮复习)第一页,共100页。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五单元:第二页,共100页。知识体系构建

迁社会风俗物质生活通讯的设施的完善交通工具的更新物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和通信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大众报业的发展第三页,共100页。考点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程标准】1、了解近代“断发易服”。西装传入和中山装流传的物质变迁的史实。2、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高考说明】1、近代以来的服饰和饮食等物质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2、近代以来婚丧嫁娶等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的变迁及其原因【考点分解】第四页,共100页。近代:从长袍马褂、布衣到洋布、洋装、中山装和旗袍进入生活新中国成立后:由衣着朴素到多彩多样衣第五页,共100页。阶段表现服饰特征时代特征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一、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服饰

:长袍马褂上衣下裙列宁装绿军装异彩纷呈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政治色彩强烈美观大方彰显个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独立自主巩固独立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西装、中山装(辛亥革命)、改良旗袍(民国)封建社会传统中式第六页,共100页。衣清朝长袍马褂第七页,共100页。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图为清末的一张人物合影,照片中的服饰几乎包揽了当时男服的所有款式。

第八页,共100页。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第九页,共100页。礼义廉耻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督五权分立三民主义以文治国三省吾身第十页,共100页。满族妇女衣着妇女服饰清末旗袍改良民国第十一页,共100页。身着洋装的镇国公载泽夫人与身着旗装的外国女子第十二页,共100页。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第十三页,共100页。前苏联女专家给中国带来了布拉吉热第十四页,共100页。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第十五页,共100页。70年代末的时尚——碎花衣裳第十六页,共100页。第十七页,共100页。【当场消化】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C第十八页,共100页。食近代:从满汉美食等传统饮食到面包、咖啡等西餐进入生活。新中国成立后:由食物简单到解决温饱,注重吃好。第十九页,共100页。一、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饮食

:时期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

饮食传统饮食十分丰富,北方面食、肉类;南方米饭、海鲜。

引进了西餐时期三中全会前三中全会后饮食食物简单生活必需品凭票供应解决温饱问题(1987年)菜篮子工程第二十页,共100页。食鲁菜中国传统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粤菜:烤乳猪川菜:麻婆豆腐淮扬菜:清炖狮子头第二十一页,共100页。中国其他菜系:浙菜:西湖醋鱼闽菜:干烧鱼湘菜:红煨鱼翅徽菜:符离集烧鸡第二十二页,共100页。第二十三页,共100页。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物资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第二十四页,共100页。菜篮子工程第二十五页,共100页。【当场消化】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A.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D.西餐已由通商口岸进人内地C第二十六页,共100页。近代:从中式宫殿、普通民居到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新中国成立后:由拥挤简单到宽敞舒适,高楼林立。第二十七页,共100页。一、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居室建筑)变化:时期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

居室建筑深宅大院(上层)普通民居(平民)传统民居欧式洋房中西合璧豪宅时期

三中全会前

三中全会后居室建筑住房拥挤家具简单居住条件改善安居工程(1995年)第二十八页,共100页。住中国传统住宅样式第二十九页,共100页。上海老洋房第三十页,共100页。中西合璧第三十一页,共100页。旧中国的城市居住环境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小区安居工程: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第三十二页,共100页。【当场消化】1871年12月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某记者在广州的一篇游记,描写广州“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铀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下列关于当时广州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广州是唯一的对外开放城市B.广州传统的商品经济已经瓦解C.广州是中西合璧的对外开放城市D.西方文化的传播导致传统文化已消失C第三十三页,共100页。近代:从蓄发缠足、繁琐的婚丧礼仪到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社交礼仪、历法节日都有变革新中国成立后:由革除陋习到婚姻自主,树立新风和休闲方式多样化。第三十四页,共100页。一、近现代社会生活的(习俗风尚)变化:时期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习俗风尚

婚姻包办、迷信、缠足、婚丧繁琐、跪拜礼、老爷、大人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新式婚礼、握手鞠躬先生同志、公历国庆元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时期三中全会前

三中全会后习俗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政府延长节假日休息时间休闲娱乐、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第三十五页,共100页。三寸金莲第三十六页,共100页。封建的旧中国,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人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女人们裹小脚最为突出。几代女子不惜伤筋动骨,也要裹成残疾的“三寸金莲”。小知识:根据考古和史料记载,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将必须“裹脚”作为法令。“裹脚”是清朝封建的民间世俗传统。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思想家们提出“废止缠足”;辛亥革命以后,政府更是颁布法令禁止裹脚。第三十七页,共100页。清兵入关,强令男子剃发蓄辫,辫子成了民族压迫的标志,被人讥笑。“豚尾”、“半边和尚”,成为外国人侮辱中国人的口头语。第三十八页,共100页。传统社交礼仪跪拜作揖第三十九页,共100页。见面礼:跪拜、作揖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鞠躬、握手清末中外官员握手致意第四十页,共100页。旧时代一夫多妻写照第四十一页,共100页。北京市郊区农民在《婚姻法》颁布后举行新式婚礼第四十二页,共100页。关心自己、关爱他人、关注社会成为新的社会风尚

中国青年志愿者赴泰国救援服务队凯旋归来

第四十三页,共100页。【当场消化】戊戌变法期间,有人作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反清革命 B.易服、废止缠足C.全盘西化 D.倡导婚姻自由B第四十四页,共100页。【当场消化】《申报》曾刊登如下公告:“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20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该公告颁布的时代背景是A.维新派倡导变革社会习俗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新文化运动兴起D.五四运动解放人们思想B第四十五页,共100页。【当场消化】《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A.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A第四十六页,共100页。(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C第四十七页,共100页。10、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的饮食水平,实现安居乐业,党和政府发起了()

①“菜篮子”工程②西气东输工程③安居工程④南水北调工程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C第四十八页,共100页。

问题探究一:

我国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总趋势:从封闭到开放,逐渐走向世界。

二、主要问题释疑:第四十九页,共100页。

①西方近代文明的传入、欧风东渐的结果。②社会政治运动的推动。③政府政策的调整。④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⑤西方新思潮的传入,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问题探究二: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第五十页,共100页。问题探究三:农村变化微弱的原因是什么?

⑴农村的封闭状态和保守的观念,使城市与农村的联系少,而与外国的联系就几乎为零。⑵长期以来形成的封建的传统观念坚如磐石,严重束缚了中国农民的思想意识。第五十一页,共100页。8、近代农村社会受西方影响较小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过着田园牧歌式的幸福生活

B、小农经济的落后和封闭

C、远离大城市

D、西方列强侵略程度较轻B第五十二页,共100页。问题探究四: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发端于通商口岸的原因?

首先:通商口岸最早受到西方的侵略,西学东渐的影响较早,也较为深入。

其次: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商品经济比较繁荣,人民的思想比较开放,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较小,而封建统治基础相对较为薄弱。

再次:这些地区人员混杂、流动性特别强,家族、宗族的血缘关系受到严重冲击,个性比较自由。

第五十三页,共100页。问题探究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和风俗的变化的特点?⑴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⑵中国社会生活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⑶中国社会生活变化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⑷中国社会生活变化虽然不断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⑸移风易俗也成为时代的特征之一,有利于消除封建因素和促进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第五十四页,共100页。问题探究六: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⑴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⑵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⑶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第五十五页,共100页。问题探究七:新中国人民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因?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⑵新中国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切实解决人民困难(实行统购统销,稳定物价政策)。⑶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⑷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第五十六页,共100页。考点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铁路的诞生。2、了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高考说明】:1、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与更新的过程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考点分解】:第五十七页,共100页。噫吁唏,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第五十八页,共100页。我国古代交通地域特点: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百姓步行!第五十九页,共100页。

一、铁路概况:

⑴我国最早的铁路——淞沪铁路(外国人修建,后拆除)。⑵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四川保路运动)⑶1909年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通车,詹天佑。⑷到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第六十页,共100页。⑸新中国修建宝成、兰新铁路,改变西北,西南没有铁路历史,加强同内地联系(五,六十年代)⑹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⑺1997年,铁路大提速,提高运行效率。(京九铁路,06年青藏铁路)第六十一页,共100页。【当场消化】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A.电话 B.汽车C.电报 D.火车D第六十二页,共100页。【当场消化】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且内地股匪未靖……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此函隐含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毛鸿宾属于顽固派的代表人物

B.当时修路受到帝国主义势力的阻碍C.修筑铁路不利中国马车事业和商业往来D.义和团运动威胁到筑路安全A第六十三页,共100页。(2012年汕头二模·15)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B.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D.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C第六十四页,共100页。

二、公路概况: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是权贵和富绅的代步工具。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公路交通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第六十五页,共100页。【当场消化】外国近代的公路修筑技术传入中国是在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清末民初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C第六十六页,共100页。三、轮船概况:⑴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被西方列强垄断所垄断。

⑵19世纪70年代初期,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列强垄断。⑶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轮船招商局改为官办,成为官僚资本的企业。⑷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国家统一管理,获得较快的发展。⑸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铁路、公路和民航业的发展,呈现萎缩的状态。第六十七页,共100页。

四、航空概况:⑴1909年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⑵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⑶改革开放后,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第六十八页,共100页。

五、通讯工具概况:

1、电报:

⑴19世纪70年代,丹麦电报公司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电报机房。

⑵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⑶20世纪初,上海崇明设立无线电报局。(用途: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

第六十九页,共100页。2、电话:⑴清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⑵到2000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位。⑶90年代开始,还用传真机和互联网发送文件。第七十页,共100页。图说历史第七十一页,共100页。【合作探究二】: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

①、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②、政府的大力提倡。③、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④、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⑤、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第七十二页,共100页。(3)影响:

①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②消极影响: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第七十三页,共100页。

【合作探究三】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一方面: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也有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机等。第七十四页,共100页。【当场消化】在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中,有许多新兴通讯和传播工具影响中国人的生活长达百年以上,且至今仍在广泛使用。下列通讯和传播工具中属于这种情况是A.电话B.电报C.电视D.互联网A第七十五页,共100页。【当场消化】“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不同。传递方法,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该材料反映的是A.电报传入B.电灯传入C.电话传入D.英语传入C第七十六页,共100页。【当场消化】交通工具的变化和交通事业的发展①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②促进了信息的传播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④加快了生活节奏,对人民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A第七十七页,共100页。5.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C.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D.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C第七十八页,共100页。考点三:大众传媒的变迁【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2、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高考说明】:1、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2、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业3、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考点分解】:第七十九页,共100页。一、报刊概况:(1)1872年创办的《申报》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

影响最大的报纸。(2)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3)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4)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的《新青年》。(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新华日报》。(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日报》等。第八十页,共100页。图说历史辛亥革命时期戊戌变法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八十一页,共100页。问题探究一: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哪些?

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第八十二页,共100页。二、影视概况:

1、电影:⑴19世纪末,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中国。⑵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⑶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⑷《渔光曲》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⑸新中国成立后,反应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搬上银幕。

(6)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进入一个辉煌新时期。第八十三页,共100页。

2、电视:(1)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2)改革开放以来电视发展的表现:①电视逐渐普及。②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3)改革开放以来电视逐渐普及的原因:①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技术的进步。第八十四页,共100页。《红楼梦》第八十五页,共100页。第八十六页,共100页。

三、互联网概况:⑴报纸、广播、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诞生了。它被称为“第四媒介”。⑵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⑶互联网的四大优势:①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②费用低廉。③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④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第八十七页,共100页。易错点: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3、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朝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4、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第八十八页,共100页。易混点:1、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的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之最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区。

《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点石斋画报》开中国新闻画报之先河。第八十九页,共100页。

《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2003年中国电话总用户量居世界第一。第九十页,共100页。【当场消化】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剧摄制于19世纪末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D.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B第九十一页,共100页。【当场消化】二十世纪上半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A.广播和电影B.铁路与飞机C.报纸和杂志D.网络与漫画A第九十二页,共100页。

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A第九十三页,共100页。

下面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