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七二_第1页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七二_第2页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七二_第3页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七二_第4页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七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2次课):一、交叉口交通分析和设计原则(1)二、交叉口的形式及其选择(1)三、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1)四、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2)五、交叉口的视距(2)六、交叉口转角的缘石半径(2)七、交叉口立面设计(2)第八章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设计任务:正确选择交叉口形式、确定各部分的几何尺寸,交通组织设计,验算视距,保证安全,立面设计,布置排水第一节、交叉口交通分析和设计原则一、交叉口的交通特征1.车辆、行人在交叉口转换方向2.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有交叉(汇合、冲突、交织)3.车速变化很大4.通行能力受限制其中△冲突点的存在是交叉口最大的问题△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交叉口设计的最终目的:取消或减少冲突点和增加通行的能力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称为分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称为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称为冲突点。此三类交错点都存在相互尾撞、挤撞或碰撞的可能性,是影响交叉口行车速度、通行能力和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以直行与直行、左转与左转以及直行与左转车辆之间所产生的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的安全影响最大,其次是合流点,再次是分流点。因此,在交叉口设计时,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冲突点和合流点,尤其要减少或消灭冲突点。分析上述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在无交通管制的交叉口,都存在各种交错点。其数量是随相交道路条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其中增加最快的是冲突点。因此,在规划和设计交叉口时,应力求减少相交道路数量。(2)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四路交叉口若没有左转车流,则冲突点可由16个减至4个,而五路交叉口则从50个减到5个。因此,在交叉口设计中如何正确地处理和组织左转弯车辆,是保证交叉口交通通畅和安全的关键所在。二、消除或减少冲突点和增加通行能力的方法1.立交——空间上分开2.信号灯——时间上分开3.渠化(环交)——分隔三、交叉口设计的内容1.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型式、确定几何尺寸(进口车道数、车行道道宽、缘石转弯半径、交通岛尺寸等)2.视距计算3.立面设计4.交通设计(标志、标线、信号灯)和渠化设计5.结构设计四、平面交叉口设计原则㈠设计基本要求①所有车、人通畅安全、②保证排水通畅㈡设计原则1.尽可能正交;无法正交时,斜交角度不小于45°、避免畸形交叉。2.正确选定计算行车速度。3.正确选定交叉形状、类型。选择合适尺寸,保证视距。形状:十、T、X、Y形、错位、多路交叉。类型:简单交叉、拓宽交叉、渠化、环交4.做好交通组织设计——交叉口车道数≥路段车道数5.保证通行能力6.竖向设计应使行车舒顺、排水迅速。7.公路或山城交叉口纵坡应较小。8.公、铁平交时两侧应各有50米直线,并保证视距。

第二节交叉口的形式及其选择一、交叉口形状及其改建形状十、T、X、Y、错位、多路交叉。1.基本形状:十、T2.斜交改正交3.避免近距离错位4.多路交叉的改造①环岛(五角场)、②封路、③调整交通环交错位二、交叉口类型选择1.简单交叉口——交通量小的一般交叉口。2.交叉口拓宽——交通量大特别是左右转。3.渠化——直行及左右转交通量大或斜交、畸形交叉口。4.环交——多路交叉、公路交叉、交通量不太大。拓宽设计渠化设计三、交叉口的车车道交叉口各相交道道路的车道数,,应根据交通控控制策略、交通通量、车道的通通行能力及交叉叉处用地条件等等决定。在城市市道路上还应考考虑大量非机动动车交通的需要要。从渠化交通考虑虑,交叉口最好好按车种和方向向分别设置专用用车道,以使左左、直、右行的的机动车和非机机动车能在各自自的专用车道上上排列停候或行行驶,避免相互互干扰,以提高高通行能力。但但在交通量较小小的道路上设置置过多的车道是是不经济的,可可考虑车道混合合行驶。根据行行车道宽度和左左、直、右行车车辆的交通量大大小可作出多种种组合的车道划划分。(1)左、直直、右方方向车辆辆组成均均匀,各各设一专专用车道道;(2)直行车辆辆很多且且左、右右转也有有一定数数量时,,设二条条直行车车道和左左、右转转各一条条车道;(3)左转车多多而右转转车少时时,设一一条左转转车道,,直行和和右转车车共用一一条车道道;(4)左转车少少而右转转车多时时,设一一条右转转车道,,直行和和左转共共用一条条车道。。(5)左、右转转车辆都都较少时时,分别别与直行行车合用用车道;(6)行车道宽宽度较窄窄,不设设专用车车道,只只划快、、慢车分分道线;(7)行车道宽宽度很窄窄时,快快、慢车车道也不不划分。在确定交交叉口的的车道数数和车道道宽度时时,必须须考虑我我国城市市目前自自行车交交通较发发达的实实际情况况,尽可可能组织织机动车车和非机机动车分分流行驶驶,以保保证交通通安全。。所设置的的车道数数,其通通行能力力的总和和必须大大于高峰峰小时交交通量的的要求,,否则,,交叉口口会产生生交通拥拥挤和阻阻塞的现现象。由由于受信信号控制制的影响响,在相相同车道道数下交交叉口车车道的通通行能力力总是比比路段上上要小,,所以交交叉口的的车道数数不应少少于路段段上的车车道数。。为了充充分发挥挥整条道道路的通通行能力力,交叉叉口的设设计通行行能力应应与路段段通行能能力相适适应,一一般情况况下,交交叉口的的车道数数宜比路路段上多多设一条条。一、机动动车道交交通组织织设计方方法1.设专用车车道①减小宽宽度,增增加车道道②拓宽设设计当相交道道路的交交通量较较大、转转弯车辆辆较多而而车速又又高时,,若交叉叉口进口口道仍然然采用路路段上的的车道数数,会导导致转弯弯车辆和和直行车车辆受阻阻,分流流与合流流困难,,且易发发生交通通事故。。此时可可向进口口道的一一侧或两两侧拓宽宽车道,,以改善善交叉口口的通行行条件,,提高交交叉口的的通行能能力。拓宽的车车道数主主要取决决于进口口道的各各向交通通量、交交通组织织方式和和车道的的通行能能力等。。一般应应比路段段单向车车道数多多增加一一至二条条车道。。进口道车车道的宽宽度,应应尽量与与路段保保持一致致。如因因占地等等限制,,需要变变窄车道道宽度时时,最窄窄不得小小于3m,一般在3~3.5m之间。拓宽车道道包括右右转车道道和左转转车道两两种。第三节交交叉叉口的交交通组织织设计(一)设设置条件件平面交叉叉符合下下列条件件时应设设右转车车道:(1)平面交交叉角小小于60°,且右转转车较多多;(2)右转交通量量大,且为主主要交通方向向;(3)右转车辆所所需车速较高高;(4)有特殊需要要。平面交叉除下下列条件外应应设左转车道道:(1)不允许左转转弯;(2)道路交通量量很小,通行行能力有富裕裕;(3)相交道路设设计速度为40km/h以下,设计小小时交通量小小于200辆;(二)设置方方法拓宽车道的设设置方法是指指在交叉口的的进口道上如如何实现增辟辟车道的方法法。(1)右转车道设设置方法右转车道设置置方法是在进进口道的右侧侧或同时在出出口道的右侧侧拓宽右转车车道。(2)左转车道设设置方法左转车道是向向进口道左侧侧扩宽,依据据相交道路是是否设置中间间带和中间带带的宽窄可按按以下方法实实现左转车道道。宽型中间带::当设有较宽宽中间带(一一般不小于4.5m)时,将道口一一定长度的中中间带压缩宽宽度,由此增增辟出左转车车道。窄型中间带::当设有较窄窄中间带(宽宽度小于4.5m)时,利用中间间带后宽度仍仍不够,可将将道口单向或或双向车道线线向外侧偏移移,增加不足足部分宽度。。向外侧偏移移车道线后,,在路幅总宽宽度不变的情情况下,视具具体条件可压压缩人行道、、两侧带或进进口道车道宽宽度。无中间带:当当相交道路不不设中间带时时,可通过两两种途径增辟辟左转车道。。一是向进口口道的一侧或或两侧扩宽,,增加进口道道路幅总宽度度,在进口道道中心线附近近辟出左转车车道,二是不不扩宽进口道道,占用靠近近中心线的对对向车道作为为左转车道。。(三)拓宽车车道的长度交叉口的进口口道设置了拓拓宽车道后,,为不影响横横向相交道路路上的直行车车流,在横向向相交道路的的出口道应设设加速车道。。进口道处拓拓宽车道的长长度应能满足足转弯车辆减减速所需长度度,也应保证证转弯车辆不不受相邻等候候车队长度的的影响;出口口道的加速车车道应保证加加速所需长度度。拓宽车道道长度由渐变变段长度、减减速所需长度度或等候车队队长度组成。。(P205图)1)渐变段长长(表8-11)2)加减速段段长(表8-12)3)排对长度度4)右转车道道长5)左转车道道长(n的值与右转转不同)例8-12.左转车辆处处理①左转专用用车道②禁止左转转③环交——变左转为右右转(一)中心心岛(表8-14)中心岛的形形状一般多多用圆形,,有时也用用圆角方形形和菱形;;主次道路路相交时宜宜采用椭形形;交角不不等的畸形形交叉可采采用复合曲曲线形。此此外,结合合地形、地地物和交角角等也可采采用其它规规则或不规规则几何形形状的中心心岛。中心心岛的关键键指标是半半径,中心心岛的半径径首先应满满足设计车车速的要求求,然后按按相交道路路的条数和和宽度,验验算相邻道道口之间的的距离是否否符合车辆辆交织行驶驶的要求。。分别计算,,然后取大大值。(二)交交织段(表表8-13)进环和出环环的两辆车车辆,在环环通行驶时时相互交织织交换一一次车道位位置所行驶驶的距离称称为交织织长度,交交织长度的的大小主要要取决于车车辆在环道道上的行驶驶速度。当当相邻路口口之间有足足够的距离离,使进环环和出环的的车辆在环环道上均可可在合适的的机会相互互交织连续续行驶,该该段距离称称为交织段段长度,其其位置大致致可取邻道道路机动车车道外侧边边缘延长线线与环道中中心线交叉叉点之间的的弧长。(三)环道道环道即环绕绕中心岛的的单向行车车带,其宽宽度取决于于相交道路路的交通量量和交通组组织。一一般般,靠近中中心岛的一一条车道作作绕行之用用,最靠外外侧的一条条车道供右右转弯之用用,中间的的一至二条条车道为交交织之用,,环道上一一般设计三三到四条车车道。因为为车辆在绕绕岛行驶时时需要交织织,在交织织段长度小小于二倍的的最小交织织段长度范范围内,车车辆只能顺顺序行驶,,不可能同同时出现大大于二辆车车交织,所所以不论车车道数设计计多少条,,在交织断断面上只能能起到一条条车道的作作用。因此此环道的车车道数一般般采用三条条为宜,如如交织段长长度较长时时,环道车车道数可布布置四条;;若相交道道路的车行行道较窄,,也可设二二条车道。。如果采用用三条机动动车道,每每条车道宽宽3.50~3.75m,并按前述弯弯道加宽中中单车道部部分的加宽宽值,当中中心岛半径径为20~40m时,则环道道机动车道道的宽度一一般为15~16m。公路上一般般不超过3条车道,一一般总宽12米。(四)、交交织角交织角是进进环车辆轨轨迹与出环环车辆轨迹迹的平均相相交角度。。它以距右右转机动车车道的外缘缘1.5m和中心岛边缘1.5m的两条切线交角角来表示。交织织角的大小取决决于环道的宽度度和交织段长度度。环道宽度越越窄,交织段长长度越大,则交交织角越小,行行车就越安全。。但交织段要长长,中心岛半径径就要增大,占占地也要增加。。交织角以控制制在20o~30o之间为宜,常在在交织段长度已已有保证的条件件下,交织角多多能满足要求(五)、环交进进出口环道进、出口的的曲线半径取决决于环道的设计计车速,为使进进环车辆的车速速与环道车速相相适应,应对进进环车辆的车速速加以限制。环环道进出口曲线线半径采用接近近或小于中心岛岛的半径,而且且各相交道路的的进口曲线半径径不要相差太大大,环道出口的的曲线半径可较较进口曲线半径径大一些,以使使车辆加速驶出出环道。(六)环交的优优缺点及适用条条件优点①.无冲突点、无停停车、②.安全、③.交通组织管理方方便、④.美化环境,成为为城市标志性建建筑。缺点①.占地大、②.通行能力不大、、③.绕行远、④.造价高(七)适用条件件:畸形交叉①.多路交叉、公路路、②.快速路、交通量量大的主干道不不宜采用。③.纵坡≥3%,不宜采用④.与远期立交结合合、⑤.桥头不宜采用3.渠化①缩小交通流交交叉面积,行车车有规律。②减小交叉角。。③有意降低车速速④使各方面车辆辆各行其道。在车道上划线,,或用绿带和交交通岛来分隔车车流,使各种不不同类型和不同同速度的车辆能能象渠道内的水水流那样,沿规规定的方向互不不干扰地行驶,,这种交通组织织称为渠化交通通。渠化交通在一定定条件下可以有有效地提高道路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故。它对解决畸畸形交叉口的交交通问题尤为有有效。渠化交通的主要要作用是保证行行车安全,具体体表现在:(1)利用分车线或或分隔带、交通通岛等,使不同同方向和速度的的车辆分车道行行驶,行人和司司机很容易看清清互相行驶的方方向,避免车辆辆相互侵占车道道和干扰行车路路线,因而可减减少车辆相互碰碰撞的机会,增增加行车安全。(2)利用交通岛的布布置,限制车辆辆行驶方向,使使斜交对冲的车车流变为直角交交叉或锐角交叉叉。(3)利用交通岛的布布置,限制车道道宽度,控制车车速,防止超车车。(4)利用渠化交通的的交通岛或分隔隔带,设置交通通标志,并可作作为行人过街时时避让车辆的安安全岛。在交通量较大,,车速较高的交交叉口利用交通通岛组织渠化交交通时,还需考考虑设置变速车车道和候驶车道道以利左转弯车车辆转向行驶和和变速行驶。在渠化交通中,,最常用的是高高出路面的交通通岛。按其作用用不同可分为方方向岛、分隔岛岛、中心岛、安安全岛等。方向岛又称导向向岛,用以指引引行车方向,它它在渠化交通中中起着很大作用用,许多复杂的的交叉口,往往往只需用几个简简单的方向岛,,就能组织好交交通,消除或减减少冲突点。方方向岛还可用于于约束车道,使使车辆减速转弯弯,保证行车安安全。分隔岛是用来分分隔机动车和非非机动车、快速速车和慢速车,,以及对向行驶驶的车流,保证证行车速度和交交通安全的长条条形交通岛,有有时也可在路面面上划线来代替替分隔岛。中心心岛是设在交叉叉口中央,用来来组织左转弯车车辆和分隔对向向车流的交通岛岛。安全岛供行人过过街时避让车辆辆之用。在宽阔阔的交通繁忙的的街道上,宜在在人行横道线中中央设置安全岛岛,以保证行人人过街安全。4.交通策划①禁止左转、②②单向交通二、非机动车的的交通组织交通通组织在交叉路口,非非机动车道通常常布置在机动车车道和人行道之之间。在交叉口内,,一般车流量量下非机动车车随机动车按按交通规则在在右侧行驶,,不设分离设设施。而车流流量较大时,,可采用分隔隔带(或墩))将机动车与与非机动车分分离行驶,减减少相互干扰扰。上述两种种情况与机动动车交通组织织共同考虑。。当车流量很大大,机动车、、非机动车之之间干扰严重重时,可考虑虑采用立体非非机动车交通通组织,并与与人行天桥或或地道一起考考虑。上下人人行天桥或地地道可用梯道道、坡道或混混合式。一般般行人宜用梯梯道型升降方方式;非机动动车应采用坡坡道型;非机机动车较多,,又因地形或或其它理由不不能设坡道时时,可用梯道道带坡道的混混合型升降方方式。根据自行车交交通的特性和和交叉口混合合交通流的特特殊条件,自自行车在交叉叉口的交通管管理原则是::1)自行车交通通应该与机动动车交通进行行空间和时间间分离,如果果没有条件分分离,也必须须给出适当的的空间让自行行车与机动车车分道行驶;;2)采取措施使使自行车以较较低的速度有有序地进入交交叉口;3)应尽量使自自行车处于危危险状态的时时间减小到最最少;4)如果空间允允许,对自行行车暂停的地地方应该提供供实物隔离的的措施。当自自行车在交叉叉口暂停等待待时,尽可能能提供一个安安全的停车位位置;5)为了简化驾驾驶人员在交交叉路口的观观察、思考、、判断以及采采取措施的复复杂过程,自自行车交通与与机动车交通通的交叉冲突突点应该尽量量远离机动车车交通之间的的交叉冲突点点;6)当自行车与与机动车在交交叉路口等待待绿灯或通过过交叉口时,,应该保证相相互都能看得得清楚,特别别是当自行车车通过交叉路路口时,应尽尽可能的使驾驾驶人员知道道自行车的行行驶路线与方方向;三、行人交通组织织1.加宽人行道2.合理布置人行横断断面3.限制交叉口的人群群集中出入4.人行天桥、地道作业p219-220的8-1、8-3第四节平面交叉叉口的通行能力一、通行能力的计计算方法1.停车线法——通过停车线算通过过交叉口。2.冲突点法——通过冲突点算通过过交叉口。分有、无信号灯两两类。二、有信号灯的停停车线法1.直行车道通行能力力2.右转车道通行能力力3.左转车道通行能力力1)有左转信号灯2)无左转信号灯(1)利用绿灯时间(2)利用黄灯时间4.直左混行车道通行行能力三、无信号灯第五节交叉口的视视距一、视距与三角形形二、视距三角形的的绘制步骤1.计算S停。(计算或查表))2.找出最危险的冲突突点。(十字、T字形)3.从此冲突点向后沿沿行车轨迹量取::S停。4.联结视距个端点,,即构成视距三角角形。三、识别距离(表表8-7)1、无信号等控制2、有信号等控制3、有停车标志控制制第六节交叉口转角角的缘石半径交叉口的圆曲线半半径包括交叉范围围相交道路的圆曲曲线半径、分道转转弯式圆曲线半径径以及加铺转角式式圆曲线半径。一、相交道路的最最小圆曲线半径为使直行车辆在交交叉口范围能以一一定速度顺利行驶驶,保证交叉口立立面设计平顺美观观,应对交叉范围围相交道路平曲线线的最小半径或最最大超高横坡度加加以限制。在交叉口范围内,,主要道路的设计计速度V仍采用路段规定值值,次要道路可取取路段的0.7倍;横向力系数可可按不同设计速度度在0.15~0.20之间选用;超高横横坡以不大于2%为宜,最大不应超超过6%。根据以上取值,,可计算出平面交交叉相交道路的最最小圆曲线半径如如表8-8所示。二、分道转弯式交交叉口最小圆曲线线半径当右转弯车辆比较较多时,为保证右右转车辆能以规定定速度分道行驶,,应对最小转弯半半径加以限制。在在右转车辆设计速速度已确定的条件件下,取横向力系系数0.16~0.20,最小圆曲线半径径的一般值采用2%计算,极限值用6%计算。分道转弯式式交叉口最小圆圆曲线半径可参考考表8-9选用。三、加铺转角式交交叉口转角半径为了保证各种右转转车辆能以一定速速度顺利转弯,交交叉口转角处的缘缘石或行车道边缘缘应做成圆曲线或或多心复曲线,圆圆曲线的半径R1称为转角半径。其中右转车道中心心线半径R可用前述圆曲线半半径公式计算。由由于此类交叉口多多用于交通量小、、车速不高的低等等级道路,因此右右转车速可取路段段设计速度的0.5~0.7倍,计算时可用0.6倍。据观测,右转转车速一般在10~25km/h之间。横向力系数数在0.15~0.20之间。超高横坡度度采用2%。另外,最小转角角半径不得小于汽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半径,见表8-10。第七节交叉口立面面设计一、立面设计的要要求和一般原则1、立面设计的目的的和要求交叉口立面设计的的目的,是要统一一解决相交道路之之间以及交叉口和和周围建筑物之间间在立面位置上的的关系以符合行车车、排水和建筑艺艺术三方面的要求求,使相交道路在在交叉口内能有一一个平顺的共同面面,便利车辆和行行人交通。使交叉叉口范围内的地面面水能迅速排除,,使车行道和人行行道的各点标高能能与建筑物的地面面标高相协调而具具有良好的空间感感。交叉口的立面设计计,在很大程度上上取决于相交道路路的等级、交通量量、横断面形式、、纵坡的方向和大大小,以及当地的的地形情况。设计计时首先应使主要要道路上的行车方方便,在此前提下下,也应适当改变变主要道路的纵、、横坡,以照顾次次要道路的行车方方便。2、立面设计的一般般原则交叉口立面设计的的一般原则如下::(1)主、次道路相交交,主要道路的纵纵横坡度一般均保保持不变(非机动动车道纵坡、横坡坡可变),次要道道路的纵横坡度可可适当改变;(2)同级道道路相交交,纵坡坡一般不不变,横横坡可变变;(3)路口设设计纵坡坡不宜太太大,一一般不大大于2%,困难情情况下不不大于3%;(4)交叉口口立面设设计标高高与周围围建筑物物地坪标标高相协协调;(5)为了保保证交叉叉口排水水通畅,,设计时时至少应应有一条条道路的的纵坡背背离交叉叉口,如如遇困难难地形,,如交叉叉口在盆盆地的地地形,所所有道路路纵坡都都向着交交叉口时时,必须须预先考考虑修筑筑地下排排水管道道和设置置进水口口;(6)合理确确定变坡坡点和布布置雨水水口。在交叉口口布置进进水口,,应不使使地面水水流过交交叉口的的人行横横道,也也不应在在交叉口口内积水水或流入入另一条条道路。。为此,,进水口口应设在在交叉口口人行横横道的前前面能截截住来水水的地方方和立面面设计的的低洼处处。二、交叉叉口立面面设计的的基本类类型交叉口立立面设计计的形式式,主要要取决于于交叉口口相交道道路的纵纵坡、横横坡及地地形。以以十字形形交叉口口为例,,按其所所处地形形及相交交道路纵纵坡方向向,可划划分为六六种基本本类型。。1、处于于凸形形地形形上,,相交交道路路的纵纵坡方方向均均背离离交叉叉口。设计时时使交交叉口口的纵纵坡与与相交交道路路的纵纵坡一一致,,适当当调整整接近近交叉叉口路路段的的横坡坡,让让雨水水流向向交叉叉口四四个转转角的的街沟沟或路路基外外排除除,交交叉口口内不不需设设置雨雨水口口。2、处于于凹形形地形形上,,相交交道路路的纵纵坡方方向都都指向向交叉叉口。这种形形式地地面水水都向向交叉叉口集集中,,排水水比较较困难难,应应尽量量避免免。若若因地地形限限制,,必须须采用用时应应设置置地下下排水水管道道排水水。为为防止止雨水水汇集集到交交叉口口中心心,应应适当当改变变相交交道路路的纵纵坡,,以抬抬高交交叉口口中心心标高高,并并在转转角设设置雨雨水口口。最最好在在相交交道路路纵坡坡设计计时,,将一一条主主要道道路的的变坡坡点设设在远远离交交叉口口的地地方,,保证证有一一条道道路的的纵坡坡方向向背离离交叉叉口。。3、处于分水水线地形上上,有三条条道路纵坡坡方向背离离而一条指指向交叉口口。设计时应将将纵坡指向向交叉口的的道路路脊脊线在交叉叉口处分为为三个方向向,相交道道路的横断断面不变,,在纵坡指指向交叉口口道路的人人行横道线线外设雨水水口,防止止雨水流入入交叉口内内。4、处于谷线线地形上,,有三条道道路纵坡方方向指向交交叉口而一一条背离。设计时,与与谷线相交交的道路进进入交叉口口之前,在在纵断面上上产生转折折而形成过过街横沟,,不利于行行车,应尽尽量使纵坡坡转折点离离交叉口远远一些,并并在该处插插入竖曲线线。在纵坡坡指向交叉叉口的人行行横道线外外设置雨水水口。5、处于斜坡坡地形上,,相邻两条条道路纵坡坡指向交叉叉口而另两两条背离。设计时,相相交道路的的纵形成一一个单向倾倾斜面。在在纵坡指向向交叉口道道路的人行行横道线外外设雨水口口。6、处于马鞍鞍形地形上上,相对两两条道路纵纵坡指向交交叉口而另另两条背离离。设计时,相相交道路纵纵、横坡都都可按自然然地形在交交叉口内适适当调整,,并在纵坡坡指向交叉叉口的道路路两侧设置置雨水口。。以上为几个个典型十字字形交叉口口立面设计计形式,对对于其它不不同形式的的交叉口,,立面设计计的要求和和原则与此此相同。另另外,立面面设计的使使用效果与与相交道路路纵坡方向向的合理组组合关系密密切,因此此,如要获获得交叉口口理想的立立面设计,,应在道路路纵断面设设计时即考考虑交叉口口立面设计计的要求,,为其创造造良好的条条件。三、设计方方法与步骤骤交叉口立面面设计的方方法有方格格网法、设设计等高线线法以及方方格网设计计等高线法法。1.方格网法:方格网法法是在交叉叉口范围内内以相交道道路中心线线为坐标基基线打方格格网,测出出方格点上上的地面标标高,求出出其设计标标高,并标标出相应的的施工高度度。2.设计等高线法:设计等高线法法是在交叉口范范围内选定路脊脊线和标高计算算线网,并计算算其上各点的设设计标高,勾绘绘交叉口设计等等高线,最后标标出各点施工高高度。3.方格网设计等高高线法:比较上述两种种方法,其中设设计等高线法比比方格网法更能能清晰地反映交交叉口的立面设设计形状,但等等高线上的标高高点在施工放样样时不如方格网网法方便。为此此,通常把以上上两种方法结合合使用,称之为为方格网设计等等高线法,它可可以取长补短,,既能直观地看看出交叉口的立立面形状,又能能满足施工放样样方便的要求。。对于普通交叉口口,多采用方格格网法或设计等等高线法,其中中混凝土路面宜宜采用方格网法法,而沥青路面面宜采用设计等等高线法;对于于大型、复杂的的交叉口和广场场的立面设计,,通常采用方格格网设计等高线线法。实际工作作中,若采用方方格网法,则不不需勾绘设计等等高线,而采用用设计等高线法法时,可不打方方格,只加注一一些特征点的设设计标高即可。。下面以方格网网设计等高线法法为例来介绍交交叉口立面设计计的方法和步骤骤。四、设计等高线线法设计步骤1.收集资料测量资料:交叉口的控制制标高和控制坐坐标;收集或实实测1:50O或1:20O地形图,详细标标注附近地坪及及建筑物标高。。道路资料:相交道路的等等级、宽度、半半径、纵坡、横横坡等平纵横设设计或规划资料料。交通资料:交通量及交通通组成。排水资料:区域排水方式式,已建或拟建建地下、地上排排水管渠的位置置和尺寸。2、绘制交叉口平平面图按比例绘出道路路中心线、车行行道、人行道及及分隔带的宽度度,转角曲线和和交通岛等。以以相交道路中心心线为坐标基线线打方格网,斜斜交道路的方格格网线应选在便便于施工放线测测量的方向,方方格的大小一般般采用5×5~10×10m,并量测方格点的的地面标高。3、确定交叉口的的设计范围交叉口的设计范范围一般为转角角圆曲线的切点点以外5~10m(相当于一个方格格的距离),主主要用于过渡处处理,如横坡的的过渡,标高的的过渡等。4、确定立面设计计图式和等高距距根据相交道路的的等级、纵坡方方向、地形情况况以及排水要求求等,确定所采采用的立面设计计图式。根据纵纵坡度的大小和和精度要求选定定等高线间距h,一般h为0.02~0.10m,为便于计算取偶偶数为宜。5、计算设计标高高和勾绘设计等等高线(1)路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