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用土地的补偿费包括哪些及怎么计算(完整版)实用资料_第1页
征用土地的补偿费包括哪些及怎么计算(完整版)实用资料_第2页
征用土地的补偿费包括哪些及怎么计算(完整版)实用资料_第3页
征用土地的补偿费包括哪些及怎么计算(完整版)实用资料_第4页
征用土地的补偿费包括哪些及怎么计算(完整版)实用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征用土地的补偿费包括哪些及怎么计算(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

征用土地的补偿费包括哪些及怎么计算(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征用土地的补偿费包括哪些及怎么计算土地补偿费是什么?土地补偿费是针对被征地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针对被征土地上的附着物,安置补助费针对失地农民。而土地补偿费是归集体所有,而土地补偿费应该由谁执行。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其中,土地补偿费针对被征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针对被征土地上的附着物,安置补助费针对失地农民。前二项对象为物,系对物因征地受到的损失的补偿,基于损失与补偿的法律因果。后一项对象为人,系对征地后失地农民的劳力安置,该项是基于法律强制性规定。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对这些补偿费的权属亦作出规定,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一、基本知识1.土地补偿费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作为抽象主体,象征性拥有所属成员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依照法理,在村集体失去其所有土地时,理所当然拥有该土地征用后的所有征地补偿费。对该征地补偿费的具体处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九条规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项,村民委员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三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村集体有权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形式,决定征地补偿费的分配和使用,村集体可以将该集体收入用于开办集体企业,发展公益建设,可以分配到各户,可以分配给被征用承包经营土地的村民。而村集体依法对其所有征地补偿款作出的处理,应承认其合法性。若村集体将征地补偿费进行分配,则该部分征地补偿费权属依法发生转移,集体与成员间因分配决议而产生了权利义务关系。2.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用地者在征地中,因其征地致使他人可预得收入的减少,从而造成权益损失,理应对该全部可预得收入予以补偿,此补偿性质同于经济上的权利义务平等原理。该处的他人”指该被征用土地的承包经营者,包括已转包经营者。村民的该项所得,是其财产损失的金钱补偿,故地上附着物、青苗补偿费同于村民的其他财产,性质上并不具有其他特殊的含义。实际中,用地者在预算出其三大补偿费金额后,将地上附着物、青苗补偿费连同其他费用一并支付与村集体,由村集体再行处理。因货币所有权随占有而转移,此时地上附着物、青苗补偿费由村集体占有控制,村民并不拥有该费的所有权,其与村集体形成法律上的债权债务关系,村集体作为享有青苗补偿费的村民的债务人,必须将该费返还村民,村民亦可向村集体行使给付请求权。3.对于安置补偿费的归属,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6条规定: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单位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安置单位;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保险费用。”安置补助费俗称劳力安置”,是对具有劳动能力而失去劳动对象的农民的生活安置,具有很强的人身性,但安置补助费的金额多寡、支付标准并不受被征土地多寡因素影响,其标准更多地考虑受安置农民个体因素。二、可执行性分析三大补偿费可否执行,关键在于其性质是否属一般的财产”范畴,即其是否具有不可执行的个性。如上分析,村民取得青苗补偿费的法因在于损失与补偿,其取得的该收入,并不异于其他财产,故不具有不可执行的个性,应当可以执行。而土地补偿费及安置补助费可否执行,我们则在下面具体探讨。1.对已经进行分配的土地补偿费,法院有权予以执行。笔者认为,虽然法律对集体土地的处分加以强制限制,但对集体土地被征用后取得的土地补偿费,并未禁止处分。因此,村集体对土地补偿费的处分有完全权利,对其依自治权作出的处分的合法性,应当予以承认。土地补偿费财产性质同于其他财产,但因土地补偿费权属归村集体,若村集体对土地补偿费并不分配到户,则法院不能因被执行人为村民而执行集体财产。仅在村集体依法分配土地补偿费,该征地补偿款权属、性质发生变动时,法院对此时的土地补偿费才可采取强制措施。2.对于直接支付给农民的安置补助费,法院亦有权予以执行。法院的强制执行并不与法律强制设立安置补助费初衷相冲突,安置补助费设立初衷在于保护农民这一弱势职业群体,强制执行对象为农民个体,注重对被执行个体的生活条件、经济状况的分析。在现实中,多数农民并不富有,安置补助费在其失地后一段时间内,对其生活与工作的扶持亦可以想像,故一般不能再强制执行。对此,法律亦规定了强制执行中的执行豁免制度,法院在执行中必须保护被执行人的基本人权,保证其基本生活水平,使其不会因法院的强制执行而走上绝境,或只能依赖社会救济过日子,导致社会负担的加重。综上所述,对于直接支付给村民的安置补助费法院有予以执行的权力。法院强制执行标的为行为或财产,其中的财产应为被执行人所有或可支配或可期待财产,若土地征用后对需安置人员进行统一安置,安置补助费不再直接支付村民,虽安置补助费利益指向被执行人,法院对该种类型的利益可否执行,理论界尚未形成主流观点,为稳妥起见,法院目前对该利益不予强制执行为妥。三、法院的执行法院在对三大补偿费执行中,应当先查明被执行人有无征地补偿款的收入,以及被执行人个人具体收入金额。对被执行人的该收入予以强制执行的先决条件,必须是该收入名义上已归被执行人所有。因此,对于这三种费用的执行,还很有必要结合征地补偿款的支付过程进行分析。由于青苗补助费完全归属于被执行人所有,虽青苗补助费由村集体占有,但所有权归属于村民,因此,在用地者征地并支付青苗补偿费后,法院即有权对该补偿费予以强制执行。而对土地补偿费强制执行的条件,是该补偿费所有权属已发生变动。一般而言,村集体作出分配决议后,因决议为纯意思表示,故并不立刻致使征地补偿费性质、权属发生变化。同时,再考虑到村集体也完全可再依法重作出推翻分配该补偿费的新决议,因此,即使在决议中被执行人可得土地补偿费已得到明确,法院亦不能对权属仍归村集体的财产采取强制措施。然而,因村集体依法作出的决议,对村集体本身及村民具有约束力,故在尚未有相反证据足以排除该决议的情况下,法院可依分配决议对属被执行人应履行义务范围的征地补偿款予以冻结,以防事后的执行难。这是法院对权利人可期待权利预先采取的控制性措施,法无明文禁止此种执行措施,故从法理上讲,应当是允许的。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村集体事后重作出与分配决议相抵触的新决议,法院可在审查后予以解冻。此时的解除冻结裁定并非基于前一冻结的根本性质错误,而是基于法律事实的变化而变化。另外,如果在法院采取冻结措施后,被执行人不能再放弃领取该土地补偿费,法院也不因其不到场,而受制于村集体意志,致使划拨不能。笔者还认为,因分配土地补偿费在性质上属于村集体分配其集体财产,若村集体对法院的划拨措施不予配合,法院可直接执行村集体的其他财产,以充抵执行标的额。同理,在形成需安置人员不再统一安置的决议后,法院即有权对被执行人的安置补助费予以执行。征地拆迁法律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赢了网建议大家遇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必要时可寻求免费律师在线咨询的帮助。精彩推荐:山东将实施新版房屋征收补偿办法提高补偿标准(2021年最新本市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土地使用权基价标准(2021年最新关于《上海市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拆迁房屋补偿安置若干规定》若干应用问题的通北极星主页

|

旧版

|

电力运营

|

电信运营

|

工业控制

|

电子技术

|

仪器仪表

|

大学院校

|

科研院所

|

协会学会发电设备输电设备变电设备继保自动直流系统水电建设电力系统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广电通讯通信终端通信软件机房辅设通信系统传感器件智能部件测控通讯电气传动开关电器设备电源工控产品智能器件电阻电位电容电感分立器件集成电路功率器件光电磁敏电连接件电路板卡特殊器件电子产品信号示波电工测量通讯仪器环境检测安规检测工装工具仪器产品民用电器建筑电器电工器材用电设备电气技术新闻中心|技术天地|企业搜索|产品中心|商务信息|人才招聘|期刊媒体|行业展会|热点专题|论坛|博客|高级搜索帐号

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企业免费注册

能源工程

ENERGYENGINEERING

2003年第1卷第1期

工矿企业无功补偿技术及其管理要求方云翔(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湖州313000)

摘要:分析了工矿企业采用无功补偿技术的必要性,介绍了无功补偿方式的确定及补偿容量的计算方法,并论述了加强无功补偿装置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无功补偿;技术管理;工矿企业

1前言

供电部门在向用电单位(以下简称用户)输送的三相交流功率中,包括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两部分。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热能、光能等那一部分功率叫有功功率,用户应按期向供电部门交纳所用有功电度的电费;无功功率为建立磁场而存在并未做功,所以供电部门不能向用户收取无功电度电费,但无功功率在输变电过程中要造成大量线路损耗和电压损失,占用输变电设备的容量,降低了设备利用率。因此,供电部门对输送给用户的无功功率实行限制,制订了功率因数标准,采用经济手段———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对用户进行考核。用户功率因数低于考核标准,调整电费是正值,用户除了交纳正常电费之外,还要增加支付调整电费(功率因数罚款);用户功率因数高于考核标准,调整电费是负值,用户可以从正常电费中减去调整电费(功率因数奖励)。

用电设备如变压器、交流电动机、荧光灯电感式镇流器等均是电感性负荷,绝大多数用户的自然功率因数低于考核标准,都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无功补偿来提高功率因数。安装移相电力电容器是广大用户无功补偿的首选方案。

2无功补偿的经济意义

2.1提高输变电设备的利用率

有功功率

当线电流I和线电压U一定时,功率因数cosφ提高后,有功功率P就提高了。供电部门同样的变压器容量和输电线路就可向用户输送更多的有功功率。或者说,在输送同样容量的有功功率P时,当cosφ提高后,变压器容量就可以相应减小,输电线路可以相应减小导线截面,降低了设备投资和投运后的运行费用。当用户设法提高负载终端功率因数后,上述利益用户也将共享。

2.2降低电压损失,提高末端电压水平

输送功率的过程中,线路产生的电压损失为ΔU,可用下式计算式中:P———输送的有功功率,kW;

Q———输送的有功功率,kV;

R———线路导线、变压器绕组电阻,Ω;

X———线路导线、变压器绕组电抗,Ω;

Ue———线路额定线电压,V。

由式(1)可见,电压损失包括有功部分损失(PR)及无功部分损失(QX)两部分,而且对于导线截面较大的架空线路来说,主要是无功部分损失。当采用无功补偿技术后,降低了Q,无功部分电压损失就明显降低了,从而提高了末端电压。

2.3降低线路损耗

电流在供配电线路及变压器绕组中传输过程将产生功率损耗。三相交流电输变配损耗功率ΔP由下式计算:式中:I———线路电流,A;

U———线路电压,V;

P———输送的有功功率,kW;

R———每相线路电阻,Ω。

由式(2)可见,ΔP与I的平方成正比,与cosφ平方成反比。所以在采取无功补偿后,电流减小了,cosφ提高了,可明显降低ΔP,达到降损节电的目的。

2.4减少电费支出

2.4.1减少基本电费支出

根据全国供用电规则规定,变压器容量在315kVA及以上的大工业用电户均实行两部制供电计费办法。用户向供电部门交纳电度电费外,还要按变压器容量大小交纳基本电费,标准为18元/kVA·月(按最大需量计费标准为27元/kVA·月)。基本电费与变压器容量有关,与用电量多少无关。因此通过合理的无功补偿措施后,使用同样的有功功率,可以减少变压器容量,每月就可以减少基本电费支出。特别对一些因生产发展,用电负荷增加,计划购置较大容量的新变压器来置换原变压器,经过合理无功补偿后,原变压器就可能会满足新增用电负荷,这不但每月可以节支可观的基本电费,而且省去了购置新变压器的费用。

2.4.2减少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支出

用户平均功率因数计算是根据无功电量及有功电量计算出来的,即式中:Wp———t时间内的有功电量,kWh;

WQ———t时间内的无功电量,kVArh。

调整电费计算方法:

调整电费=(电度电费+基本电费)·k%(元)

式中:k———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调整百分率。

根据用户变压器容量、生产类别等因素,将用户功率因数考核标准分成0.90、0.85、0.80三类。以0.90为考核标准的k值可从表1中查出。从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功率因数高低与调整电费百分率k值基本是反比关系。当用户功率因数大于0.90,调整电费成为负值,可减少总电费的支出;功率因数低于0.90,调整电费为正值,用户要增加电费支出。

下面通过实例计算来进一步说明这一问题。

某大工业用户变压器容量1000kVA,上月有功电量为30万kWh,无功电量为25万kVArh。经采取无功补偿措施后,本月有功电量为30万kWh,无功电量为10万kVArh,平均电价0.60元/kWh,试计算采取补偿措施后减少电费支出多少?

采取无功补偿措施前的总电费:

电度电费=0.6×30=18万元,

基本电费=18×1000×10-4=1.8万元总计19.8万元;(罚)

总电费=18+1.8+1.287=21.087万元。

采取无功补偿措施后的总电费:电度电费及基本电费同前为19.8万元

功率因数

总电费=19.8-0.1485=19.6515万元。

可减少电费支出:21.087-19.6515=1.4355万元

一年就可节支电费17万元多。

同时,由于功率因数的提高,同样这台1000kVA变压器,可以比原来多带负荷180kW,为企业发展生产打下了基础。

3无功补偿方式的选择和补偿容量的确定

3.1用户无功补偿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3.1.1集中补偿

将补偿电容器集中安装在用户变电所低压母线侧,对全厂进行无功补偿。本补偿方式可以减少供电部门无功功率的输入,降低电网和本企业变压器的电能损耗。同时在各车间无功潮流变化时,能自动相互调整补偿,因此补偿设备利用率高,投资少,管理方便。但从变电所到各车间直至被补偿用电设备之间的低压网络中无功电流并未减少,达不到企业内部线路降损节电的效果。该补偿方式必须采用电容器自动投切装置,否则有可能出现过补偿现象。

3.1.2分散补偿

将补偿电容器分散安装在各个车间配电间进行补偿。该补偿方式同时可降低变电所至各车间供电线路的损耗,提高车间末端电压,适用于车间电动机较多但单台容量不大、负载较轻、车间到变电所距离较近的地方。

3.1.3就地(随机)补偿

将补偿电容器安装在离变电所较远且容量较大的交流电动机旁的补偿,也叫随机(电动机)补偿。这种补偿方式是对单台电动机进行一对一的单机无功补偿。不但可以减少供电部门无功功率的输入,同时使企业内部低压网络无功得到完全补偿,而且不会产生过补偿。

3.2补偿容量的确定

合理的补偿容量是获取理想补偿效果的关键,应通过计算或查表力求准确。一是注意实际有功功率P的确定。有的用户直接将用电设备装机容量简单相加后作为全厂有功功率来确定无功补偿容量的方法是不正确的,这样往往会造成补偿容量过大。对已投产的用户,可通过实测确定;对新上项目的用户,应在设计时认真确定全厂计算负荷Pj,Pj与用电设备的同期系数、利用系数有关,可参照同类型厂运行数据或设计资料计算确定。二是注意不要过补偿。有的用户故意多装电容器,人为造成一些时间内过补偿,使无功电度表倒走,以为最终可以保持高力率。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供电部门为用户安装的计量无功电度表具有防倒送功能,能够自动将其倒送的无功电量累加到实用无功电量中去。因此倒送得越多,实用无功电量越大,用户的功率因数越低。

3.3补偿容量的计算方法

(1)已知补偿前cosφ1和补偿后cosφ2:式中:Qc———补偿容量,kVAr

P———负荷有功功率,kW。

(2)对单台电动机进行补偿时,补偿容量不可超过电动机空载容量,以防产生过励现象,即式中:I0———电动机空载电流,A

Ue———电动机额定电压,V。

(3)补偿容量查表法

可根据补偿前cosφ1和补偿后cosφ2查表获得无功补偿率qc(见表2),与被补偿用电设备的有功功率相乘,其积就为所需补偿容量Qc,十分方便。

如一用户有功容量P=500kW,cosφ1=0.80,要求补偿到cosφ2=0.96,需补偿容量多少?

查表2,qc=0.46,则

QC=P·qc=500×0.46=230kVAr

式中:P———实际有功负荷

4加强对无功补偿设备的管理

无功补偿设备投运后,应加强管理、维护,认真抄录相关运行数据,确保补偿预期效果,这对用户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4.1注意环境温度

电力电容器温升有严格规定,环境温度过高时,电容器温升超过允许值,会缩短电容器的使用寿命,甚至发生爆炸。当温度过高时,要加强室内通风或使用专用风机降温。电容器上积灰多时,要进行清扫,以利散热。

4.2注意运行电压

电容器的容量与电压呈平方正比关系。因此当电压过高时,会使补偿容量大大超过设计容量,出现过补偿。而且容量的提高致使电容器电流升高,电容器的功率损耗和发热量就明显增加,威胁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所以发现电容器运行电压过高时,应停用部分电容器甚至全部停用。电容器允许在1.1Ue下长期运行。

4.3确保自动投切装置的正常运行

用户在生产用电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生产班次及厂体等原因,用电负荷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无功补偿容量也要相应变化。如果用人工操作投切电容器,很难达到要求。因此,一般都将电容器分成若干组,根据变化着的无功补偿容量要求,通过一个自动投切装置将部分电容器组自动投入或撤出,实现全厂功率因数的相对平衡。这个自动装置的正常运行十分重要,要定期观察、检查、试验,一旦发现失灵,要及时修复或更换。一些用户由于管理不善,自动投切装置长期失灵,致使电容器不能根据补偿要求及时自动投入或退出,最终功率因数很低而被罚款,这样的情况应当引起重视。

4.4认真抄录电量,掌握功率因数水平

用户的平均功率因数是通过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计算出来的。所以每天抄录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就可随时掌握功率因数情况,一旦电度表计失准或错抄,用户的抄表记录可以作为纠错的依据之一。

一般人认为,电量这个月抄少了,下个月补抄后,总电量不变,不会影响电费的多少。对于有功电量而言,上述理解是行得通的,对无功电量就绝不能这么理解。因为无功电量是计算功率因数的主要依据,而且调整电费的奖与罚的范围和比率不是对称的(参见图1,表1)。

从图1和表1中可清楚看出:功率因数奖励的范围和比率很小;反之,功率因数罚款的范围和比率很大。所以一旦无功电量错抄或计算失准,其结果截然不同,而且受损的肯定是用户。下面举例予以说明。

一大工业用户变压器容量5000kVA,1月份有功电量200万kWh,无功电量80万kVArh;2月份有功电量为180万kWh,无功电量75万kVArh。抄表时1、2月份有功电量抄得正确,而将1月份无功电量错抄成30万kVArh,2月份无功电量错抄成125万kVArh。电价以0.60元/kWh计,基本电费18元/kVA·月。试计算由于无功电量错抄,造成调整电费变化。

(1)按正常抄表计算

(2)按表计错抄计算

1月份:电度电费和基本电费同前1月份为129万元

调整电费=129×(-0.75)%=-0.9675(奖)

2月份:电度电费和基本电费同前2月份为117万元

=4.6440万元

抄错一次表,使用户多承付了这么多调整电费,所以用户应当加强管理,每天认真抄录有关数据,并计算分析,杜绝差错发生。

5结语

通过对无功补偿及其经济意义、无功补偿方式的选择和补偿容量的确定进行论证分析,说明无功补偿技术既能提高供电设备的利用率、节约电能,又能让用户节约大量的电费,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无功补偿具有投资省(约1年可回收投资)、运行安全(无转动部分)、使用方便等优点,应当积极推广应用。

能源工程计算公示:Q补偿=P(tan(arc(cosθ1-tan(arc(cosθ2上式中:Q补偿为需配置的SVG容量,P为工厂负荷,cosθ1为补偿前功率因数,cosθ2为补偿应用实例:设工厂负荷:7200KW改善前功率因数:0.81拟改善功率因数:0.92所需补偿容量:Q补偿=7200×0.298(由下表查询可得=2145.6≈2150KVAR若用FC进行无功补偿:KVAR与uF换算公式:C(uF=KVAR×109/2πFE2上式中:KVAR=容量值,F=频率Hz(一般为50,E=额定电压V注:在白色区域输入补偿前功率因数、补偿后功率因数及有功功率黄色区域为中间计算过程绿色区域为计算结果θ2为补偿前功率因数,cosθ2为补偿后功率因数45.6≈2150KVAR谐波与电容无功补偿单相2脉冲桥式整流器的电压波形0ºLVLN平均DC母线电压N180º360ºh=np±1当p=2,h=3,5,7,9,11,13,15,…p,,,,,,,,3相6脉冲桥式整流器的电压波形0ºVAN180ºVVCN360º120º120ºABC平均DCVABVACVVBAVCAVVABVAC3相12脉冲整流器及波形双整流器30o移相3绕组变压器0º3030ºVAN180ºVVCN360º电流h=np±1当p=12h=…11,13,…23,25…六脉冲和十二脉冲整流器的谐波电流18脉冲晶闸管整流电路谐波相关的标准与规范•经济技术发达的国家早已制定了对谐波限定的标准、规范和法规。规范和法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988年开始明确对谐波限定的要求。1994年修订为IEC-1000-3-3《额定电流不小于16A的设备在低电压系统中电压波动及闪烁的限值》以及1995年修订的IEC-1000-3-2《每相电流小于等于16A的设备谐波电流的发射限值》。•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1981年制订IEEE519《电源系统谐波控制推荐规程和要求》1992年修订《电源系统谐波控制推荐规程和要求》,版。•我国颁布了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标准和GB17625.1-1998《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制标准》。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519谐波标准介绍—定义用户接入公共电网的连接处非线其他负载在工厂内部,是指非线性负载与其他负载的连接处性负载IEEE519谐波标准介绍一般配电系统电流谐波畸变限制值(120V~69kV)串联谐振当容抗等于感抗,相互抵消时,电路总阻抗为小值Z=R,为最小值。此时回路电流为最大值Imax=U/R,相位差α=0,整个电路成阻性,电路谐振。整个电路成阻性电路谐振发生谐振时的频率f0为谐振频率,角频率ω0称为谐振角频率。谐振时UL或Uc可以比U~大得多.故此又称串联谐振为电压谐振圆柱形电力电容器真空灌封技术真空灌封技术:电容器内充特电容内充特殊的保护介质,不泄漏、安全环保环保;避免环境污染、火灾等避免环境污染火灾等风险;安全保护装置:过压拉断可防止电容器在邻近寿命服务期限或由于电器过载及过热而引发事故;散热容易;其体积、重量比原来产品下降了1/3以上,占地少;可全方位任意安装,安装方便。•••••串联谐振实例1000kVA变压器,变Uk为6%。低压母线上接有160kVar的并联电容器,结果引发了11次谐波的谐振,使电容器中的11次谐波电流达175A,电容器中的基波电容器中的基波电流只有233A,总有效电流Iceff为313A,过载1.35倍,已超过允许值倍已超过允许值1.30倍。负载母倍负载母线上11次谐波电压畸变系数达6.9%,也已超过允许值,而电源(含变压器阻抗ZT在内)上的畸变率只有1.5%15%。并联谐振电流谐振曲线并联谐振谐波电流反送给负载谐波电压明显升高谐波电流在变压器和电容器之间循环振动V并联谐振实例1000kVA变压器,变Uk为6%。低压母线上接有160kVar的并联电容器,低压侧接有300kVA的变频调速装置,结果引发11次谐波的并联谐振,使电容器中次谐波的并联谐振使电容器中11次谐波电流达到212A,已大于电容器中基波电流的90%%,总有效电流达总有效电流达334A,过载过载1.45倍,也超过允许值1.30倍,其实负载的11次谐波电流才39A,又11次谐波电压的畸变率已达8.3%83%,大大超过允许值。容抗与频率关系曲线XLF(HZ)XCXC容抗、变压器电抗与频率关系曲线XLXLTF(HZ)XCXCF·r·p:系统谐振频率容抗、串联电抗与频率的关系曲线串联谐振频率Frs高于并联谐振频率FrpXLXLsXLs+XcF(HZ)Fr·p·Fr·s·XCXC避免谐振的措施1.改变改变网络元件的电抗及电容值。络件的电抗电容值可能性不大,特别当电容器组是分组自动投切的场合将有许多谐振条件都要考虑场合,将有许多谐振条件都要考虑。2.即使系统参数只是接近谐振频率也能使电容器组过电流和电压畸变率超过标准。3.最常用的方法是电容器串联最常用的方法是电容器串联一个电抗器,个电抗器,使谐振频率低于网络中存在的最低次谐波的频率,这样,无论是串联谐振还是并联谐振就不会发生。调谐滤波器调谐频率偏离被消除的谐波频率不得大于10%。例5次谐波滤波例:5次谐波(频率250Hz)),偏离不超过10%,即250Hz~225Hz。对应电抗率k=4%<X%<5%。电抗率k不能刚好等于4%,会引发谐振。电抗率k更不能小于4%,否则有可能与电源电抗或其它否则有可能与电源电抗或其它电抗器发生谐振,后果严重。调谐滤波器偏离4%愈小,滤波效率愈高。愈小滤波效率愈高但电抗器和电容器的制造容差不可能太小。还要考虑温度和负载变化、电网频率的变化等对电抗率k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整体考虑电抗值和电容值的制造容差,如要滤除5次谐波,k值可取4.5%。调谐滤波器串接4.5%电抗器时系统阻抗曲线阻抗有电抗器无电抗器Hz50Fr·pFr·s2505次调谐滤波器多步投入时的阻抗曲线变化0.25阻抗0.21Step4Steps7Steps2Steps5Steps8Steps11Steps14Steps3Steps6Steps9Steps12Steps15StepsImpedance(Ohm)0.15与系统并联谐振的10Steps13Steps0.1调谐频率刚好低于谐振频率0.05Frequency频率501001502002505th调谐滤波系统:对调谐滤波系统对5th谐波回路阻抗很低,吸收谐波回路阻抗很低吸收5th谐波,同时谐波同时对于其他次数的谐波也是低阻、可以起到吸收作用300调谐滤波器同一频率的调谐滤波器的并联运行可能率滤波联会现个问题会出现两个问题:(1)由于参数的偏差,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谐波阻抗,致使有的回路可能过载;(2)可能在并联回路间引发并联谐振。在这种场合将运行中的并联回路的中间点(即电抗器和电容器的连接点)用附加的触点连接起来是有利的。点连接起来是有利的k=7%电抗率非调谐滤波器阻抗曲线电容和网络放大系数谐波次数与系统的并联谐振点与系统的并联谐振点调谐滤波器、非调谐滤波器小结1)滤波器能吸收多少谐波电流,决定于滤波器的谐波阻抗和电源系统的阻抗(主要为配电变压器的漏抗)的差别。对谐波源来说,这两个阻抗是并联的,滤波器的谐波阻抗愈低,送往电源系统的谐波电流愈少,滤波效率也就愈高。滤波效率是一个不确定的参数。2)滤波器的谐波阻抗是2)滤波器的谐波阻抗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值,知道了它,个非常有用的值,知道了它,就可以计算出一个工程的较准确的滤波效率。不平衡系统示意图AA+BCA-oA0120o=C+B++B-+B0C0C-不平衡三相系统(A,B,C)正序系统(A,B,C)负序系统(A,C,B)零序系统(A0,B0,C0)谐波次数与相序的关系1工程设计中电容补偿选择程序(1)在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计算出无功功率最大变动范围,按最大无功负荷配置基波补偿总功率;(2)估算出低压侧各次谐波的可能最大谐波电流;(3)按各次谐波电流大小,确定电容器是否需要串联(3)电抗器。各次谐波电流乘上变压器的谐波阻抗得出的谐波电压超出允许值的80%或现在未超但不久即可能超过的,优先采用调谐滤波器,否则用非调谐滤波器;工程设计中电容补偿选择程序(4)将无功功率也按各次谐波电流相对大小分配在各级(4)滤波器上,然后复核滤波器的谐波电流是否会过负荷滤波后的谐波电压降低是否满意总体上以无荷,滤波后的谐波电压降低是否满意,总体上以无功不过补,谐波含量符合标准为原则。可能需要反复多次计算;复多次计算(5)复核电容器上的电压升高;(6)把补偿总功率适当分组,利用智能控制器投切。选用符合谐波标准的电器设备合理的电气系统设计系统中加谐波监测仪便于谐波治理把谐波源设备相对集中供电谐波污染的对策对环境要求不同的设备互不干扰改进产生谐波的设备多脉冲整流整流器采用IGBT管3次滤波器串联型滤波器5次及以上滤波器次上滤波谐波治理并联型谐波吸收装置有源滤波器LC电容补偿谐波滤波与吸收装置并联型谐波吸收装置串联型滤波器国土资源情报刘丽王正立(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100812)土地征用补偿标准辨析对于征用为什么必须提供补偿,补偿到什么程度,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作法。传统宪法学理论从实现正义的目标出发,主张补偿标准应符合公平原则。世界各国宪法确定的征用补偿程度虽不相同,但它们多少都受到传统宪法理论的影响。有的宪法要求“充分”补偿,有的规定“公平”或“公正”补偿,有的是“适当”或“合理”补偿,这些措辞的选用一是各国对被征用财产补偿程度不同的表现,二是修辞和翻译的偏差。首先我们先从字意上分析和比较几种“补偿”。在《辞源》和《辞海》上未查到对“完全、充分、合理、正当、公平、相当”的确切含义,说明这是几个较新的现代词语。从现代词典中的意思来看,在这几种表述中,完全补偿对补偿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最高,既包括当前损失又包括未来损失,既有经济方面的,还有社会、生态、精神等其他各个方面,这种补偿虽然符合情理,但实践上缺乏可操作性,因为一是很多损失是不能准确衡量或者根本无法衡量的;二是补偿数额巨大,政府财政难以承受。充分补偿次之,是指补偿的价值至少不得低于被征用财产的价值,这是在实践中较完全补偿可行的补偿的最高标准。合理补偿、正当补偿和公平补偿居中,一般说来,是指补偿价值与被征用财产价值大体相当。但不论是“合理”、“正当”还是“公平”,都是比较空泛的表达方法,合理、正当、公平都是依赖相应簿资源管理髓的标准和规则而存在。从现实情况来看,认定何为适当补偿与合理补偿的权力显然操于政府之手,被征用财产的人无权要价。通常认为,适当补偿和相当补偿是一种较低标准的补偿,即只要给予补偿即可,因为“适当”有一个对谁来说适当的问题,如果从政府和征用项目主体的角度来看,肯定是补偿越少越适当,而对被征用人来说,肯定是越多越好。基于以上分析,可对这些词语所包含的补偿程度从高到低做一示意图(图1)。从充分补偿到合理补偿再到适当补偿,从本质上都是不完全补偿。图l土地征用补偿程度比较对这些词语的辨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合收稿日期:2007-08-06世界发达国家二、三产业关系的演变与启示陈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摘要: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历史性转变,即从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步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这种转变有其重要成因,。关键词:产业关系;演变;原因;启示中图分类号:F1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0708-0053-05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重点迥异,当一国经济处一、二产业的关系相对重要;而当一国经济进入高收入的发达阶段,由于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二、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依次增大,二、三产业关系则上升为重要的产业关系。我国虽然仍是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但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加速发展时期,研究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中二、三产业关系的演变过程、特点及成因,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发达国家二、三产业关系演变的主要特征自英国工业革命后,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工业化历程。到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步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从70年代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后,发达国家三次产业结构基本稳定,经济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二、三次产业内部。进入新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二、三产业关系也出现一些新变化。总体看,呈现如下特征:(一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成为占支配地。战后发达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约占2%左右,2001年仅占1.8%;第二产业的比重在50至60年代有所扩大,到70年代中期后趋于平稳或下降,从1980年至90年代末其比重由33%—43%下降到26%-28%左右,2001年为26.9%;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不断上升,1980年至1998年,其比重约上升4到10个百分点,2001年所占比重达71.3%。其中,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分别为75.3%、72.4%、72.8%、69.4%、69.5%和68.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三次产业中也最大(日本例外。据2000年统计,一、二、三产业对GDP拉动率,美国分别为0.12%、0.74%、3.70%;英国分别为-0.01%、-0.45%、2.94%;法国分别为-0.06%、1.07%、2.52%;德国分别为-0.01%、0.74%、2.20%;意大利分别为-0.08%、0.65%、2.15%;日本分别为0.02%、1.42%、1.38%。第三产业也是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发达国家的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大体相似,第一产业就业约占整个就业的1%-5%,第二产业就业约占20%-30%,而第三产业就业约占60%-75%。2001年,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美国为2.4%、22.4%、75.2%;—35—经济纵横・2007年第8期英国为1.4%、24.9%、73.4%;法国为1.6%、24.4%、74.1%;德国为2.6%、32.5%、64.7%;意大利为5.3%、32.1%、62.5%;日本为4.9%、30.5%、63.9%。因此,目前发达国家经济已普遍被称为是服务主导型经济或“服务经济”。(二第二产业比重趋于稳定,但内部结构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发达国家第二产业的比重在战后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近20至30年来一直稳定在25%左右。但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却不断优化和升级。美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淘汰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集中力量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日本、德国从60-70年代就转向发展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汽车等耗能耗材少、附加价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机的压力,、微电子、半导体、。由于大也随之提高。自1983年以来,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3.4%。90年代后,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速进一步加快,1996年至1999年超过4.7%。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一步带动了美国经济的整体增长。因此,尽管工业化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总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在2001年比1980年下降约9个百分点,但仍然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达76%。其中,欧盟、北美和日本分别占28.5%、26.3%和14.6%,仍居世界制造业主导地位。(三制造业出现“服务化”或“第三产业化”趋向。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知识价值的开发,近20年来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越来越多地呈现“服务化”趋向,制造业的附加值和销售利润中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来源于服务,而不是加工制造。由于制造业从总体上说利润呈递减趋势,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则呈利润递增趋势,制造业企业出于追逐利润的需要,纷纷调整其战略,将竞争重点从产品制造转向客户服务,以提高制造业的获利能力。这样,便大大增加了对服务性中间投入的使用,产生了制造业对服务的大量需求。如,日本在1970年至1980年的高速发展阶段中,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中间需求年均增长率为13.4%。有数据表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制造业生产中的投入结构开始发生较大变化,即服务投入增长速度快于实物投入增长速度。据估计,在美国,服务活动的投入成本在现代制造企业中约占60%-75%。另据美国1997年对一些美国公司的调查,销售额在8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中,其服务开支增加了26%。在公司的总支出费用中,信息技术服务占全部费用的30%,人力资源服务占16%,市场和销售服务占14%,金融服务占11%,71%。,在用户的“,制造业就要从“硬件(“软件(服务”为中心、具有综(产品+服务的产业转变。日本大力倡导和培植制造业的工程服务能力,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的机械工业基本完成了这样的转变,工程服务产业创造的产值已相当于机械工业总产值的80%。专业或兼业的工程企业几乎涉及制造业的各行业,形成了工业中的服务产业群;工程服务加强了制造业企业与用户的结合,延伸了服务的内涵。(四大都市区或世界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更高,高端服务业密集,体现了一国现代化水平。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现代服务业主要集中在该国的大都市区或世界城市(worldcity。以美国为例,美国东北沿岸的城市密集区,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由纽约、普罗维登斯、哈特福德、纽黑文、费城、巴尔的摩等一系列大城市组成,长600英里,人口3000多万。在20世纪20-50年代,这一大都市带已进入工业化后期,三次产业结构中,二、三产业的产值占95%左右,非农劳动力占87%左右,中心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单个城市的向心集聚达到顶点。由于汽车和石油业的大发展,使城市之间的职能联系更为密切,第三产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区域城市体系的枢纽作用得到充分体现。1950年以后,该大都市带由于科技迅猛发展带来交通通讯的革命和劳动力结构的“白领革命”,使城市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现代服务业高度密集;城市郊区化的出现导致都市区的空—45—经济纵横・2007年第8期间范围扩大,并沿着发展轴紧密相连,大都市带自身的形态演化和枢纽功能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成为美国社会高度发达的集中体现。世界性城市是经济全球化和后工业化的产物,汇集了全球经济的指挥和控制功能,对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及服务部门发挥影响,在资本高度流动的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资本配置中心的作用。由于世界城市制造业中心地位的下降,使体现世界城市经济影响力的产业部门主要集中在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上。因而,衡量城市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标准就是金融、保险、财务、法律、咨询、国际贸易、海陆空运输、教育、文化及创意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目前,世界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多在80%以上。纽约、和商业服务领域转移,的金融、咨询、贸易、产业,。我国香港现在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高达89%,其服务业优势主要体现在金融、贸易、房地产、物流以及其它专业的服务上,如会计、法律、市场推广等。英国的曼彻斯特曾是当年著名的制造业中心,如今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已超过70%。纽约、东京在经历了艰难的产业结构转型后,最终都从世界级的制造业中心转换成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最近一些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对全球先进服务业(会计师行业、广告、银行和法律服务领先的城市进行评定,共划分三组城市,最好的为“首要服务业世界城市”,排名依次为伦敦、巴黎、纽约、东京、芝加哥、法兰克福、香港、洛杉矶、米兰、新加坡。二、发达国家二、三产业关系演变的重要成因世界发达国家二、三产业关系的演变,特别是形成第三产业主导型的经济形态,其重要原因可归纳为如下五个方面。(一制造业的高度发展与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为服务业提供了强劲的需求。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曾经历物质生产部门长期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阶段,正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和高国民收入这“双高”产生了对服务业的强劲需求,拉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因而,现代服务业是在制造业高度发展和人均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蓬勃兴起的。那么,这种“双高”表现在一国发展进程中的什么经济水平上?或者说,制造业进入下降的拐点出现在什么时期?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的研究,北美和西欧主要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由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30%左右降到90年代中期的20%以下。这一阶段的拐点大致出现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为美元(1997年价格的时期。,部分发达经GNP为美元的发展阶段。也就是说,人均5000至8000美元这一门槛,成为主要发达国家由二产主导型向三产主导型演变的重要背景。(二面向全球市场是第三产业能主导经济的关键。在世界发达国家中,无论是自身市场容量大的大国,还是自身市场容量小的小国和地区,为什么其经济体都能依靠服务业而获得可持续的支撑和增长?关键原因之一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这些国家的服务业面向的是全球市场,而不只是国内。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服务业的服务范围都是跨国界的,其金融、保险、零售、运输、医疗、教育、体育、科研、影视、音乐制作等部门,不断在全球市场拓展,并形成难以撼动的强势地位。换言之,是本土和海外两个市场共同滋养了当今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发展。(三要素成本和环境约束推动一般制造业向海外转移。不断将本土的制造业生产部门向海外转移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服务业比重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战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经历了数次大规模调整,每次调整都伴随着产业的海外转移。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原西德等国转移;70年代末以后日本又陆续将钢铁、水泥、汽车、家电等部分制造业转移到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和我国。目前日本在华企业约2100家,其中3/4为制造业;而我国香港则将80%—90%的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及—55—经济纵横・2007年第8期附加值较低的工序转移到珠三角地区。发达国家一般制造业企业不断向其他国家转移,从战略上看有争夺未来全球经济主导权的考虑,但基本的驱动力来自国内劳动成本升高、资源能源紧缺以及环境保护的压力。另外,早期也有规避贸易壁垒的策略。如,日、德等国将一部分能耗高、污染大的重化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本土则转向发展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汽车等耗能耗材少、附加价值高的产业,以减缓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节省劳工成本,提高竞争力。当然,客观上这也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物质生产部门发展。(四信息技术和高素质人口为二、三产业关系演变提供了支撑条件。从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看,理理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IT,IT服务产、产业附加值高的特征决定的,也是由信息技术和IT服务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决定的。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服务的固有属性,如面对面服务、个性化服务、即时性服务等,使数字化的服务产品也可存储、可远距离传送,从而具有可交易性。所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及网络化,使现代服务业也具有“制造化”的新趋向,即像制造业那样的规模经济和定制生产。正是在这种范围扩展和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由一种不同经济活动组成的多样化群组,并越来越呈现出“非中介服务”、“虚拟化服务”的新特点。目前,在第三产业内部,无论是以金融、市场中介服务、房地产等为支柱的服务业,还是以专利、版权、商标和设计等为内核的文化创意产业,其快速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运用。据统计,全球信息技术的生产90%以上集中在经合组织国家。随着科技进步的加速和经济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从20世纪中叶开始,智力型的脑力劳动者的比重迅速提高,逐步成为社会劳动中的主力。90年代后,发达国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智力化趋势更为明显,脑力劳动者在就业结构中的比重已占绝大多数。据OECD统计,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10年里,在其成员国的制造业领域,技术工人就业人数增加10%,而熟练工的就业人数减少70%;掌握一定高技术技能的高工资就业人数增加20%。可见,发达国家二、三产业关系演变和调整,都需要有大量从事研究开发和掌握运用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否则,产业结构升级难以成功,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来创造价值的“新经济”富国,也只能是天方夜谭。(五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现代服,其本身就是由市场经济的环境。如保险业、理财业、律师业和咨询业等的发展都离不开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世界上一些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而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第三世界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津巴布韦、赞比亚等服务业比重也都已达50%左右。可见,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服务业扩张中,政府管制政策的调整具有重大作用,直接决定了市场进入的机会,并决定市场结构及竞争程度。以往服务部门在准入、经营、定价等方面受到较多管制,而传统的分头管制、多重管制以及过度管制的政策框架,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有较大抑制作用。因此,20世纪80年代后,许多发达国家的政策选择转向放松管制及其政策框架调整,包括允许混业经营、业务交叉等,予以现代服务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从而导致更多的企业进入,带动了相关的投资以及竞争活力,大大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如,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由于改革电信法规,使电信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40%,产业集聚的特点也很明显。三、几点启示和想法(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应确立“优二增三”的长期战略。近年来,我国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工业化尤其是重工业化推进较快,在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大量消耗能源—65—经济纵横・2007年第8期原材料、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衡、吸纳就业能力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中二、三产业关系的不协调,二产居高、三产明显滞后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2006年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仅为39.5%,与发达国家相差约30个百分点,这既是结构差异,也是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差异。目前,我国对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并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已基本形成共识(但鼓励政策还很不到位,而对第二产业的比重是否过高(2006年为48.7%,要不要有所抑制,制造业是否应进入下降“拐点”?在一些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是否要退出一般制造业?二、三产业关系调整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要不要由“二三一”的结构次序,逐步向“三二一”的结构次序转变?发达国家,不致错失良机,免造成产业衔接断裂、、这我认为,,要有所抑制,并伴随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而逐步有所下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应确立“优二增三”的长期战略:着力优化制造业结构,一般低附加值制造业不再无限制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若每年增加1-1.5个百分点,到2年三产比重达55%-60%,则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国际性城市应更高些,如北京和上海应接近70%(目前京沪两市的人均GDP都早已超过5000美元。(二提升制造业水平和国民所得,为服务业大发展创造本土需求。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远不是强国。所以,制造业发展的着力点应是优化升级,而不是强调数量和增长速度。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还很不充分,要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还有较长路要走,其中最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增强国际竞争力。制造业还有很大的乘数效应,即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带来的中间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活动,明显大于其它部门。据测算,美国制造业每1美元的最终销售额可带来1.19美元的中间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而服务部门只能带来0.77美元。制造业的发展也为服务业提供需求,尤其带动生产性服务的发展。同时,必须重视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要把人均GDP水平转化为人均实际收入水平,这是二、三产业关系演进的重要条件。近年来,财政收入增幅持续高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幅。所以,要加大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和对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三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和竞争,不仅重视承接制造业转移,也要开始重视承接国际服务离岸外包。近年来,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开始了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不只是制造业,而且服务业:,即企业把非核。二是跨国公,为给跨国公司在国外开展业务提供配套服务而将服务业进行国际转移。跨国公司把非核心的生产、营销、物流、研发乃至非主要框架的设计活动,分包给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或专业化公司去完成,不仅减少了固定投入成本,而且达到了在全球范围内利用最优资源的目的。我国要注意抓住这种国际服务业调整的机遇,主动承接服务业的转移,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三大都市圈更有条件率先承接这种转移。(四提高人口素质,加快人才培养,为二、三产业优化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发展先进制造业,开发核心技术,关键在于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制造业人才队伍。现代服务业也多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大都集中在知识密集行业。毫无疑问,无论制造业的优化,还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主要决定于拥有人才的多寡和人口的整体素质。因此,我国二、三产业关系调整必须把人口素质的提升和人才的培养置于重要位置。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复合型、国际型的服务业人才。同时,还要通过优惠政策增加国内服务业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要鼓励高等学校与国外高水平的大学采取多种形式合作办学,迅速培养能适应国际竞争的管理、金融、法律、高新技术等方面的紧缺人才。(责任编辑:耿玉春—75—经济纵横・2007年第8期 第 第 課兩岸關係分治的歷史與現實分治的歷史與現實兩岸關係的演變兩岸關係的演變目前兩岸關係的問題所在目前兩岸關係的問題所在大陸的對臺政策鄧小平的「一國兩制」主張江澤民的「八點看法」大陸的對臺政策鄧小平的「一國兩制」主張江澤民的「八點看法」胡錦濤的「四點意見」及「反分裂國家法」中國大陸對臺灣的主要政策中國大陸對臺灣的主要政策兩岸關係兩岸關係臺灣對大陸的重要政策臺灣對大陸的重要政策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臺灣的政治社會經濟轉型政經體制的差異主權認定的爭議缺乏互信的基礎中國大陸處理兩岸關係的原則臺灣處理兩岸關係的原則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國家統一綱領」的制定與修正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臺灣的政治社會經濟轉型政經體制的差異主權認定的爭議缺乏互信的基礎中國大陸處理兩岸關係的原則臺灣處理兩岸關係的原則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國家統一綱領」的制定與修正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的制定政府高層對處理兩岸關係的指示臺灣的大陸政策國際政治的影響現況展望軍事衝突時期和平對峙時期民間交流時期兩岸各自的政治社會經濟轉型兩岸各自的政治社會經濟轉型兩岸互動與未來展望美國兩岸互動與未來展望美國日本、韓國東南亞國家兩岸各項交流的現況與展望兩岸各項交流的現況與展望兩岸關係的演變分治的歷史與現實(一)軍事衝突時期(1949-1978年):1.國民政府退守臺灣後,初期以反攻大陸為目標;中共則採取武力解放臺灣的策略。2.1960年代以後,兩岸的軍事衝突逐漸減少。(二)和平對峙時期(1979-1987年):1.自1970年代起,國際情勢產生變化,美蘇兩大強權改變對峙狀態。2.1979年中共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提出「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及三通、四流

的主張,以政治方式改善兩岸關係。3.我方政府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做為回應,並提出「三不」政策。(三)民間交流時期(1987年起迄今):1.1987年,我國宣布解除戒嚴,並開放民眾至大陸探親。2.1991年,臺灣政府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不再視中共政權為叛亂團體。3.時至今日,兩岸之間的交流,已擴大到學術、體育、文化等方面,貿易量逐年上升。目前兩岸關係的問題所在(一)政經體制的差異:1.大陸採行社會主義共產體制,直到鄧小平改採改革開放措施後才逐漸轉型。2.臺灣在民主政治、社會開放及國民經濟等方面,都有優越的表現。(二)主權認定的爭議:1.中華人民共和國宣稱對臺灣擁有主權,是兩岸最根本的衝突點。2.臺灣堅持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以「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及臺灣主體性來突顯主權觀念。(三)缺乏互信的基礎:1.兩岸曾透過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及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舉行兩次辜汪會議,達成某些事務性協議。2.千島湖事件、李登輝總統康乃爾之行、中共導彈演習,及《反分裂國家法》的制定,導致兩岸關係惡化。3.近來大陸經濟好轉,中國對兩岸協商姿態拉高,協商溝通更窒礙難行。大陸的對臺政策中國大陸處理兩岸關係的原則:「一個中國」原則(一)意義: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二)核心觀念: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三)達成手段:1.若出現下列三種情況之一時,將採取一切可能的斷然措施─(1)若出現臺灣被以任何名義從中國分割出去的重大轉變。(2)若出現外國侵占臺灣。(3)若臺灣當局無限期地拒絕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兩岸統一問題。2.利用民族主義情緒,抨擊「臺灣獨立」是中國統一的障礙。3.製造中共代表全中國的假象,不承認我國為政治實體,以使我國在國際社會中消失。中國大陸對臺灣的主要政策(一)鄧小平的「一國兩制」主張:1.建政初期「血洗臺灣」、「解放臺灣」的恫嚇式策略。2.1979年提出「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3.1982年中共明確提出「一國兩制」的概念,以因應香港主權回歸,即「統一」之後,中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以和平手段解決政治爭端。4.以「和戰並用」的政策,迫使我國接受「一國兩制」,且進行「和平統一」的國際統戰。(二)江澤民的「八點看法」:1.1995年由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所提出。2.重申「一國兩制」,並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三)胡錦濤的「四點意見」及「反分裂國家法」:1.2004年胡錦濤所提出,為現階段的中共對臺政策及工作的指導方針。2.其四點內容主要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爭取和平統一,寄望於臺灣人民,反對臺獨分裂活動。3.中共於2005年通過《反分裂國家法》,除將臺灣定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外,也反映對「反獨」的強硬立場。臺灣的大陸政策臺灣處理兩岸關係的原則:「臺灣主體性」臺灣對大陸的重要政策(一)終止動員戡亂時期:1.遷臺初期以「反共復國」的政策因應中共的統戰。2.1980年代起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回應統戰攻勢。3.1987年解除戒嚴後,制定較平和且具前瞻性的政策。4.1991年終止動員戡亂時期,改以政治實體對待中共。(二)《國家統一綱領》的制定與終止:1.制定時間─1991年。2.架構─一個中國,兩個對等的政治實體。3.內容─(1)前提:中國的統一是海內外中國人共同願望。(2)目標:建立自由、民主、均富的中國。(3)原則:eq\o\ac(○,1)大陸與臺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促成國家的統一,應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eq\o\ac(○,2)中國的統一,其時機與方式,首應尊重臺灣地區人民的權益,並維護其安全與福祉,分階段逐步達成。(4)國家統一三階段:eq\o\ac(○,1)近程為交流互惠。eq\o\ac(○,2)中程為互信合作。eq\o\ac(○,3)遠程為協商統一。4.終止─2006年2月。(三)《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的制定:1.時間─1992年。2.內容─以「一個中國、兩個地區」面對兩岸分裂的客觀事實,對於臺灣地區人民在大陸地區成立的民事法律關係以及取得的權利、負擔的義務等,基於事實需要予以有條件的承認。(四)政府高層對處理兩岸關係的指示:1.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呼籲採行「增進兩岸經貿往來,發展互利互補關係」、「兩岸平等參與國際組織,雙方領導人藉此自然見面」、「兩岸均應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一切爭端」策略,追求中國的統一。2.陳水扁總統─(1)宣示了「不宣布臺獨」、「不變更國號」、「兩國論不入憲」、「不舉行統獨公民投票」、「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的「四不一沒有」政策。(2)對於兩岸的經貿發展提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指示,以建立新審查機制。(3)2006年2月終止適用《國統綱領》,終止國統會運作。(4)將「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改為較緊縮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兩岸互動與未來展望兩岸各自的政治社會經濟轉型(一)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1.早期過度的政治運動限制了經濟發展。2.1978年鄧小平掌權後,改採「改革開放」政策,實施農村及城市經濟改革,於沿海地帶設置經濟特區,以發展對外經濟合作,吸收外資及技術,經濟快速成長。3.經濟成長迅速,但政治改革遲緩。4.在大力發展經濟時,缺乏應有的配套措施,導致官員貪汙腐敗、區域發展失衡、社會貧富差異擴大等問題。5.社會開放、人權保障、政治民主是中國即將面臨的挑戰。(二)臺灣的政治社會經濟轉型:1.初期國家發展的模式,以經濟為主軸,創造「經濟奇蹟」。2.人民生活水準提高、教育普及、中產階級興起、政治參與擴大,社會逐漸開放。3.1991年起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憲政改革,深化民主的內涵。4.近年來,政府公信力的消弱、不安的族群關係、分歧的國家認同、多重的信賴危機,成為國家安全的內在威脅。5.重建臺灣文化的主體性,建構多元化社會。國際政治的影響(一)美國:1.美國的外交策略是與臺灣、中國大陸維持等邊的三角形關係。2.美國以中美間的《上海公報》、《建交公報》、《817聯合公報》,及臺美間的《臺灣關係法》為基礎,在「一個中國政策」的立場下,鼓勵兩岸恢復對話,以和平解決爭端。3.為防堵中共的武力侵犯,美國仍定期出售防衛性武器給臺灣。(二)日本、韓國:1.日本與美國簽定《美日安保條約》,實施軍事同盟,將臺灣海峽納入其防禦範疇。2.韓國因與中國大陸龐大的投資與經濟利益考量,不願意兩岸關係惡化,損及其國家利益。(三)東南亞國家:1.近年來,中共積極介入東南亞國家協會等組織,透過自由貿易協定,維持正常的經貿往來。2.臺灣只有透過與各國的雙邊貿易,才能避免被中國大陸邊緣化。兩岸各項交流的現況與展望(一)現況:1.社會交流─(1)早期主要是臺灣民眾返鄉探親,之後擴大到旅遊觀光。(2)近來政府修正放寬到大陸的限制;大陸人士來臺的限制也逐步放寬。2.經貿交流──(1)經貿交流是目前促成兩岸關係正常化的重要管道。(2)大陸的市場、人口、人力資源,吸引臺灣的投資及產業的移入。(二)展望:1.健全兩岸協商管道。2.融入全球經濟體系,透過經貿的協商,或許是一個良好的溝通管道。3.構建互動合作機制─(1)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積極進行平等協商。(2)尋求建立海上事件諮商機制,進而建立臺海軍事安全機制。4.建立軍事互信機制─(1)中共試圖以軍力迫使臺灣接受其統一條件,成為潛在威脅。(2)簽署兩岸和平協定,並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設立臺海和平區域。

一、單選題(D)1. 關懷原住民的弱勢處境是政府近年來施政的重點,原住民政策也從「讓原住民適應現代社會」轉變為「積極創新並維護原住民傳統文化」,下列哪一項敘述最能解釋上述政策的轉變?

原住民的人口正急速減少中政策隨政黨輪替而改弦易轍

現代社會變遷使原住民難以適應族群政策重視多元差異而非同化 【94.學測】(B)2. 執政黨為消弭族群爭端,近來通過了「族群多元國家一體」之決議,下列主張何者有助於緩和族群爭端?

基於平等,規定各族群擔任民意代表人數應相同

國家認同應超越省籍,建立在公民意識基礎之上

為避免弱勢族群遭同化,應減少族群間文化交流

為建立臺灣文化主體性,應排除外來文化移入 【94.學測】(D)3. 一群臺灣的觀光客在承德前清避暑山莊中,熱烈地討論著清帝留下的一幅書法:「戒急用忍」。請問:近年我國政府仿此名言,在兩岸關係上採行何種政策性作為?

兩岸政府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必須先臺灣後大陸,不可躁進失序

兩岸政府在武器採購與軍事演習上要自我克制,以建立和平對話與協商的機制

兩岸運動選手在競技場上要彼此迴避,以免兄弟鬩牆之爭

兩岸的經貿交流不可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