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六国教育上_第1页
第章六国教育上_第2页
第章六国教育上_第3页
第章六国教育上_第4页
第章六国教育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六国教育的发展1640年-19世纪末(英国、法国、德国)1概说17世纪至19世纪末,是资本主义制度在先进国家中取得胜利并得到巩固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欧美和亚洲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又促进了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在各国逐步确立,并呈现出一些共性。2近代教育的总体趋势就其进步的一面来说,体现为四“化”:(1)公立化(2)义务化(3)世俗化(4)实科化由于各国社会条件以及历史传统不同,各国教育的发展水平、速度与特色也存在若干差异。

3第一节近代英国的教育一、教育领导体制从中世纪开始,英国教育的领导与管理主要由天主教会所控制,国家不管教育。宗教改革以后,教育的领导与管理又受制于国教会或其它教派。到资产阶级革命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家仍不过问教育。产业革命以后,出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促使英国于19世纪初开始抛弃旧传统,实施国家直接管理教育的措施。20世纪前后,英国基本上确定了国家统一领导与地方分权同时并存的教育领导体制。

4英国政府对教育的干预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工厂法。要求限制童工的劳动时间并给予读写算的教育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1年拨款2万英镑给慈善团体及教会支持初等教育以后拨款数逐年增加,到1870年达到90万英镑5二、幼儿学校英国的幼儿学校(及稍后在德国幼儿园)的产生反映了工业化时代对社会化及公共学前教育的强烈需求,导致学制中一个新的领域的产生(或将前人的设想变为现实)。早期幼儿学校基本上是由工业资本家之中的慈善人士开办,不受教会控制。第一所幼儿学校由英国家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于1816年创办。欧文的幼儿学校的实施获得良好效果。经过其弟子或信徒的宣传推动,于19世纪上半叶,形成了“幼儿学校运动”,并传入欧美各国。

6欧文幼儿学校游戏场7英国一所幼儿学校内部情景8欧文弟子开办的幼儿学校9三、初等教育1.

在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之前,英国初等学校多具有宗教的和慈善的性质。2.倍尔一兰喀斯特制

又称“导生制”、“相互教学法”,是19世纪初在英国初等教育中影响较大的一种教学制度。主要作法是:以导生为小先生,代替或铺助教师教学,属廉价教育的一种形式。但对普及初等教育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后传播到其他国家。10贝尔的导生制教学情景113.《初等教育法》(或称《福斯特法》)系英国1870年颁布的教育法令。其主要内容:(1)宣布创办与私立学校并存的公立学校;(2)不分宗教信仰及性别,招收平民子女入学,贫苦儿童可免费;(3)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学区,学区设立教育委员会,监督管理地方学校并有权征收教育税。其颁布推进了英国初级学校网的建立,标志着英国近代初等国民教育制度的形成。4.义务教育法1880年英国宣布对5~10岁儿童实行义务教育。12四、中等教育英国传统的中等教育学校的类型有文法学校和公学。1.公学

(1)创立于14世纪,原由教会创办,且宗旨为公众服务,故名;后逐渐演变为为特权子女开设的纯私立性质的学校。(2)此类学校规模不大,为单性别学校。(3)经费来自学费及捐款,只招收预备学校学生。(4)学制6年,课程以古典文及人文学科为主,注重培养绅士风度。(5)素以教学质量高著称,毕业生多升入牛津、剑桥。13伊顿公学(1)14伊顿公学(2)15温彻斯特公学(1387)16苏格兰DonaldsonCollege172.文法学校:文法学校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罗马。英国文法学校最早建于10世纪。办学特点与公学相似,惟有各方面条件稍次于公学。3.阿加德米(文实中学):17世纪60年代在英国产生的一种具有实科倾向的中等学校。它吸取了英国文学家弥尔顿的理想,重视自然科学及外语课程,并用英语作为教学用语。英国的各类中学与初等学校互不衔接,故英国学制属双轨制。18五、高等教育17世纪至18世纪末,英国高等教育仍通过中世纪建立的古典大学进行,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是特权阶层子弟。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古典文科与神学。17世纪末~18世纪初,也开设自然科学的讲座。进入19世纪后,产业革命对高等教育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以功利主义为原则研究教授新课程,但旧大学并未同步跟进,同时存在着古典大学排斥非国教派教师的现象。由于上述原因,在先进人士中逐渐形成建立新大学的思潮,并在英国开展“新大学运动”。19伦敦大学评议会及图书馆(1930)20新大学运动的首倡者、特点及影响。新大学的首创者是凯普贝尔他提出并倡议建立了伦敦大学学院1828年正式开学教授内容有: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等多种科目意义:引发英国各类新大学的诞生,打破牛津剑桥一统天下的局面,促进了英国高校的发展

21近代法国的教育一、17—18世纪教育概况这个时期的教育基本上是由天主教会控制的封建主义的教育。天主教重要教育团体基督教学校兄弟会(1682年由拉萨尔神父创办)及耶稣会派的教育活动师范学校的产生第一所师范学校:1672年由德米亚神父在里昂创办1684年,拉萨尔亦创办师范学校1696年,弗兰克创办德国第一所师范学校22新教教派詹森派信徒办的学校是这一时期法国教育上的亮点。该派受夸美纽斯影响较大,反对单纯注重古典学科,主张学习本民族语与近代语,增加数、地、史;在教学方法上,反对死记硬背,采用实物教学;此外,主张教师须树立表率等。进入18世纪后,产生启蒙运动及启蒙教育家。为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做好了思想准备。23二、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教改方案及法令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先后执政的资产阶级各党派都十分重视国民教育问题,拟定了许多教育方案。其中,康多塞方案、雷佩尔提方案和拉瓦锡计划及1793年雅各宾党人执政时期通过的《公共教育法令》。具有代表性,比较集中的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国民教育的要求,对各国乃至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24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几个教改方案及法令康多塞方案:1892年提出。包括从初小(4)、高小(3)、中学(5)、专科学校、国立科学研究院(科研及管理机构)在内的5级学制雷佩尔提方案:主张建立国民教育所,招收5岁以上所有儿童,实行免费教育拉瓦锡计划:为一实科(科学)教育方案《公共教育法令》:1793年制定。(1)确定普通教育公立、免费原则(2)人权宣言和宪法是必学内容;(3)对小学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教育25三、大学区制1806年拿破仑统治时期创办的一种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及行政体制。主要做法:(1)创立巴黎帝国大学,作为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构,设总监一人。由皇帝任命。(2)将全国划分为27个教育行政区,叫大学区,在每区设总长一名(后由大学校长兼任),代表总监管理区内各级教育。(3)各省设督学一人,代表总长管理境内初中等教育。26(4)大、中学教师成为国家官员。(5)所有学校的开办均须得到总监许可。(6)全国实施统一学制和课程。影响。27四、19世纪的教育1.初等教育(1)基佐教育法

1833年颁布。主要内容是:A.通过征收特别税及国库拨款方式在全国普设小学;B.在各省设立师范学校,培养小学师资;C.要求所有小学教师均需获得教师合格证方可执教。意义:推动了法国初等小学的发展。(2)法卢法案

1850年颁布。为一反动法案,规定重新加强教会对学校的控制。(3)

费里法令

1881年颁布,重新规定国民教育制度的三原则,即义务、免费、世俗化。282.中等教育主要类型有拿破仑掌权时期由中央政府设立的国立中学和地方政府设立的市立中学。在法国中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环绕现代的与古典的,实科的与文科的课程应在学校中占什么地位的问题,长期争论不休。在整个19世纪下半叶以至20世纪初,法国中等教育课程设置的变化趋势一直是文实并重,以满足培养文职官员和适应国际资本、科技竞争的不同需要。293.高等教育有专门学校和大学两种类型。前者创办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比较著名的有巴黎高师、巴黎理工学校。30大学的变化:(1)文科成为独立的专业;(2)法学取代神学成为高教的重要部分;(3)理科与医科发展很快;(4)受德国影响,较重视学术研究。31德国近代的教育

一、17至18世纪的教育1.德国统治者对教育的重视

试图利用发展教育来达到自己的政治及军事目的。普鲁士国王腓特列•威廉一世(“普鲁士小学之父”)及二世对普及初等教育所作的努力。2.初等教育小学教学内容:4“R”(读写算及宗教)。教师来源。虔信派佛兰克的教育活动。323.中等教育

:中等教育的主要类型有:(1)

文科中学。来源于斯图谟的古典文科中学。、特点是重视古典学科。培养中级官吏及为高校输送新生(2)

)骑士学校。为中世纪骑士教育的延续。注重军体及文化知识的教学,培养文武官员(包括外交人员)(3)

实科中学。席姆勒于1708年在哈勒城创立。名叫“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所设课程有制图、地理、历史、自然史、农业、经济等。培养经世致用人才实科中学诞生的意义:是西欧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在中等教育上出现的新事物,适应了经济发展及近代科学兴起对教育的需求33二、泛爱主义教育运动18世纪末产生。代表:巴泽多(1723~1790)。特点:试图将卢梭的教育思想付诸实践。提倡将教育变为消遣。三、19世纪上半期的教育1.新人文主义运动及对德国教育的影响要求弘扬古代希腊文化中的优秀遗产(精神)。实际上反映的是德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桎梏的要求。参与者有哥德、席勒、尼布尔、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342.洪堡德的教改

19世纪初,历史学家洪堡德(1767~1835)出任普鲁士教育部长。在其任内,根据新人文主义精神对各级学校进行系列改革(1)

在初等教育方面,特别注意小学师资的数量、质量,学习裴斯泰洛齐的方法,以改进培训工作。(2)

在中等教育上,对古典主义的文科中学进行改革、减少古典学科,增加普通学科。此外还有师资改革(规定任教资格)。3536(3)

在高等教育上,于1810年创办柏林大学。办学方针:以哲学、科学为主致力于高深学问的探讨教学科研结合提倡独立性及学术自由,互相切磋开办讲座对近代各国的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37资料:蔡元培北大的办学方针蔡元培曾留学德国。1917年1月担任北大校长,推行的办校方针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简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