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总览参考资料:选用教材:邹宏元主编:《金融风险管理》(第二版),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参考文献:1.Saunders等著:“FinancialInstitutionsManagement:ARiskManagementApproach”(FourthEdition),NYMcGraw-Hill(2003)2.艾特曼等著:《跨国公司金融》(第九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本课程学习目的及要求: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课外作业等教学环节,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分析能力培养并重,使学生较系统学习和掌握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应用技术。本课程内容提要:第一章中国金融业概论第二章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第三章金融机构的业绩评价第四章利率风险和管理(上)第五章利率风险和管理(下)第六章信用风险和管理(上)第七章信用风险和管理(上)第八章表外业务风险和管理第九章外汇风险和管理第十章资本充足率本课程教师导读: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全球金融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利率市场化程度加强、更为浮动的汇率制度的推广,资本流动能力的提高,使各国在享有市场力量创造出的巨大繁荣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更为多变的经济环境,迫使各个监管当局和市场交易者日益关注各种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在过去的30多年里对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业和整体经济产生过重大冲击。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金融业开始对外全面开放,意味着中国金融业加速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已经过去的5年过渡期中,一个更为自由的竞争市场已经成形,而中国人民银行在利率和汇率政策方面的改革和调整也使得中国金融业迫切需要应对更为多变的利率和更为浮动的汇率,金融风险管理这门课程正是在这种市场条件和政策条件均有重大改变的形势下产生的。以上所列的本课程内容基本涵盖了目前银行业界广泛采用的风险识别、测量和管理方法(市场风险管理不做要求),对理论认识和实际使用都有详细讲解。本课程组织结构图:中国金融业概论中国金融业概论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金融机构的业绩评价利率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外汇风险管理资本充足率第二部分各章节大纲第一章中国金融业概论本章节内容提要: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二、中国的金融体系和结构三、入世后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开放四、当前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本章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过程,掌握中国金融体系和结构,重点掌握银行的分类。掌握入世后银行业改革的三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四个保障措施。了解入世后金融业的开放,并着重掌握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步伐。另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对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的有关文件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本章节知识重点: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以及金融体系和结构,同时还介绍了入世后中国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开放。结合当前中国金融业的热点问题,本章还对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管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本章节知识难点:1979年以前,仿照苏联的模式,中国建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的大一统的银行体系。1979年至1993年期间,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中国进入了多元化金融体系的建设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银行相分离;新的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机构相继成立。1993年到1997年是中国金融体系的第2个转型时期,建立了双重银行体制。1998年至2001年是中国银行体制转型的第3个时期。2003年4月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新的银监会分担了原来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能,将所有的银行纳入了银监会的监管范围。这样就形成了以人民银行为中心实施货币政策,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业监管的新的政府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管体系。中国的银行业主要分为:(1)国有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四大行)和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放银行、进出口银行);(2)商业银行,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3)信用合作社;(4)外资银行,包括外国银行分行、外国独资银行、合资银行;(5)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6)邮政储汇局。2004年2月27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里委员会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该办法适应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银行,外国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该办法参照了巴塞尔Ⅱ的三大核心组成:资本充足率要求、金融监管和市场约束。其内容包括了资本充足率的计算、监督检查、信息披露及附则等内容。该办法明确了商业银行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标准方法计算市场风险资本。经银监会审查批准,商业银行还可以使用内部模型来计算市场风险资本。除此之外,该办法还规定银行资本应有抵御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银监会对所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风险管理分别作出了要求,其具体的内容分别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行办法》、《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以及《外资银行并表监管管理办法》中得以体现。第二章金融几个的财务报表本章节内容提要:一、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概念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三、银行的损益表四、其他主要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与银行报表的比较五、不同会计计价原则的比较本章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基本原理,理解两个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同时需要了解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标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编制、各个科目的设置及其内容。了解其他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的一些基本知识并理解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和市场价值计价原则的区别和联系。本章节知识重点:本章首先简要地概括了金融机构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并重点介绍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基本内容以及各个科目的详细内容,同时还比较了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与银行财务报表的区别。在本章的最后一节里,我们讨论了不同的会计计价原则,并通过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例子说明了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与市场价值计价原则间的区别和联系。财务报表是金融机构进行财务分析、业绩评估、风险管理的基础,同时它也是投资者、债权人、监管当局作出各种决策的依据。理解了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才能够对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风险暴露作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本章节知识难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总结记录了一个银行在某一特定时点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财务状况。而损益表记录了一定时间段里银行获取的收入和产生的费用。因此可以将它们看作记录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入和产出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在给定时点上金融机构有多少资金资源可以用于投放贷款和做其他投资(投入),以及有多少资源已经用于贷款、证券或者其他的用途(产出)。相对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所记录的投入和产出表示在两个资产负债表日之间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和其他资金来源所耗费的成本以及银行通过这些资金创造了多少收入的财务业绩。因此资产负债表是时点的概念,而损益表是时期的概念。由于银行只是出售特殊的金融产品的企业,因此基本的资产负债表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对银行也是成立的。不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有其特殊性。我们可以视银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理解为累积的资金资源,它为银行取得资产提供足够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银行的资产被理解为是累积的资金使用,用于为银行的股东赚取利润、给存款人支付利息、为雇员的劳动和技能支付报酬。显然,每使用一笔资金必须有相应的一笔资金来源支持,因此累积的资金使用一定要等于累积的资金来源,资产必然等于负债+所有者权益。主要的表外业务科目包含:(1)“备用信用协议”,银行为第三方担保偿还第三方贷给客户的款项。(2)“利率互换”,银行承诺与另一方交换债务证券的利息支付。(3)“金融期货和期权利率合同”。银行同意以协议的价格出售和购买另一方的证券。(4)“贷款承诺”,银行保证在贷款协议到期之前,为客户提供一定的贷款额度。(5)“外汇汇率合同”,银行同意购买和出售外汇。总收入和总费用之间的差额就是净利润,因此净利润=总收入-总费用。贷款损失准备是资产负债表上的科目,当贷款损失发生时,用于冲抵损失贷款的账面价值。而贷款损失准备的来源就是每年从损益表的科目所提取的贷款损失备用金。第三章金融机构的业绩评价本章节内容提要:一、盈利比率二、股权收益率模型三、金融机构业绩的比较四、综合案例的分析——利用银行业经营业绩统一报表五、金融机构的综合评价——CAMEL评级体系六、CAMEL评级体系的应用本章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ROE和ROA各自的计算公式及作用,并能够应用其公式进行计算。要求能够说明银行的效率指标所代表的内容,并能够根据银行实际效率指标值评价该银行管理效率的变化。掌握对ROA进行分解的作用以及股权收益率模型的意义。了解银行经营业绩统一报表制度,并且了解在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时,使用四个季度的平均数据的优势。掌握CAMEL评级体系的概念。本章节知识重点:在这一章里,我们主要介绍了评价金融机构业绩的盈利比率和股权收益率模型。股权收益率模型是分析银行经营业绩时常用的一种比率分析法,通过对ROE、ROA的分解可以深入了解银行盈利或亏损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我们通过对一个综合案例的分析,详细地介绍了评估一家银行经营业绩的过程。本章节知识难点:,。ROE是测度流入金融机构股东的收益的比率指标,它等于银行单位账面股权的会计利润。另一方面,ROA反映了金融机构的管理层有多大的能力将其资产转换为净收入,它是衡量金融机构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效率指标:税后净利润/不包括证券收益的税前净利润、不包括证券收益的税前利润/总营业收入、总营业收入/总资产、总资产/总权益资本依次表示税收管理效率,成本控制效率,资产管理效率和资金管理效率。如果税收管理效率和资产管理效率指标有所提高,表明该银行成功地减少了税收支出,同时资产组合的收益率得到提高。相反,如果成本控制效率和资金管理效率有所下降,说明银行的成本支出有所增加,且投入了更多的自有资本。将ROA分解为净利息收入率、非利息净收入率、特殊交易利润率这三个指标,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银行资产收益率的上升或下降是由三种指标中的哪一个所引起的,这样就能够考察影响ROA的深层次因素。通过盈利指标分解可见,金融机构要取得丰厚的利润必须依赖于一些关键的因素:(1)谨慎地运用财务杠杆。(2)谨慎地使用固定资产营运杠杆(即当产出增加时,用于提高营业利润的固定成本投入的比例)。(3)控制营业成本,以使更多的收入成为利润。(4)在寻找资产高收益率的同时,谨慎地管理资产组合以确保资产的流动性。(5)控制暴露的风险,使损失不至于完全抵消收入和股权资本。1980年,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储蓄监管署和货币审计署的共同努力下,监管当局开始向所有处于联邦监管体系下的银行公开发布季度性的银行经营业绩统一报告(UBPR)。UBPR披露了每一家受到联邦政府监管的银行的资产、负债、资本、收入和支出的详细情况。而且报告的附属项目还提供了银行贷款的分类情况、对问题贷款和贷款损失的分析、银行组合资产的风险暴露情况以及筹资来源。同时,银行家和分析人员还能够获得(1)同组银行报表,它使银行能够与规模相同或相近的机构进行比较;(2)银行平均指标报表,它按照规模对银行进行分组,提供了每组银行的各项比率指标的平均值;(3)银行行业综合指标报表,它让一个独立的银行在给定的条件下能够与所有银行联合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此外,UBPR制度的另一个特点是让银行家能够获取任何一家在联邦系统监管下的银行的UBPR,这样就能对在同一经营环境下面临着同样市场条件的不同银行的经营业绩进行横向比较。使用四个季度的平均数据的优势在于消除了季节因素以及银行年底调整利润对报表的影响。第四章利率风险和管理(上)本章节内容提要:一、利率风险概述二、利率风险的识别与测定本章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利率风险的概念与表现,了解利率风险的导因,并能熟练应用重定价模型和到期日模型来识别和测度金融机构利率风险和管理金融机构利率风险。本章节知识重点:本章主要介绍了利率风险的概念、表现以及导因,并介绍了两种测度利率风险的方法:重定价模型与到期日模型。重定价模型主要是通过计算金融机构内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来测量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而到期日模型是计算金融机构中资产与负债平均到期期限差额。从本章的学习可以知道,无论是重定价模型还是到期日模型,其在准确测量金融机构利率风险方面都存在着缺陷。例如:重定价模型忽略了利率变动的市场价值效应,到期日模型忽略了即将到期的资产与负债的现金流。在下一章的学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一种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测度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的方法——久期模型。本章节知识难点: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金融机构金融风险,具体来说就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波动造成金融机构持有资产的资本损失和对金融机构收支的净差额产生影响的金融风险。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利率风险是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变动时面对的风险。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就是指那些在一定期限内(考察期内)到期的或需要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被定义为重定价缺口(又称资金缺口),用GAP表示。即:重定价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GAP=RSA–RSL重定价模型的缺陷主要有:=1\*GB3①忽视了市场价值效应=2\*GB3②重定价模型对于资产负债期限的划分过于武断,其缺口的大小将取决于分组的期限长短。如果处理不好,容易产生错误的信息=3\*GB3③忽略了资金回流的问题=4\*GB3④忽视了表外业务所产生的现金流所谓到期日缺口是指金融机构以市场价值记价的资产与负债加权平均到期日之间的差额。在金融机构里,管理者可以通过管理资产负债使其期限对称来规避利率风险,即使金融资产的加权平均到期日等于金融负债的加权平均到期日。但是,这一免疫方法是有缺陷的,在实际运用中,仍可能存在着期限对称但仍不能完全规避利率风险的情况。这有着两方面的原因:=1\*GB3①金融机构的财务杠杆程度,即该机构中资产由负债而非所有者权益支持的比例。=2\*GB3②金融机构资产或负债现金流的持有期或平均期限而非其到期日。这两点因素都会导致金融机构在资产与负债期限匹配的情况下仍然由于利率的不利变动遭受权益的影响。在这时,金融结构到期日模型测度利率风险就存在着问题。这就是到期日模型的缺陷。第五章利率风险和管理(下)本章节内容提要:一、久期概述二、运用久期模型进行免疫本章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久期的概念,久期的计算公式并学会应用该公式进行久期计算,掌握久期的特征、久期的经济意义,能够运用久期模型对未来支付和金融机构整个资产负债表进行免疫。最后了解久期缺口管理的缺陷。本章节知识重点:本章分析了衡量利率风险的久期模型。久期模型比到期模型更为完善。久期缺口考虑了每笔现金流的发生时间。其次,久期模型不仅可以对单个负债进行免疫还可以对金融机构整个资产负债表进行免疫。我们还认识到久期模型在现实应用中存在一些缺陷,但是它对金融机构管理者来说仍然是一个重要和有用的管理工具。本章节知识难点:久期是由每一笔现金流的现值占总现金流的现值的比值作为权重的期限加权平均时间。久期是测量资产或负债价格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的工具。久期考虑了每笔现金流的发生时间。只有当所有现金流全部一次性发生在期末时,即中间没有发生任何现金流的情况下,久期才会等于期限。要测定和避免利率风险,金融机构需要管理的是久期缺口而并不是到期日缺口。计算任何固定收益证券久期的一般公式:式中,D表示久期(以年为单位)CFt为证券在t时期期末收到的现金流;R为投资的年收益或者目前要求的市场利率;N为期限年数;DFt为贴现因子;为从时期t=1到t=N的求和符号;PVt为在t时期期末的现金流的现值,等于CFt×DFt。。对每半年支付利息的债券来说,久期公式变为:式中,t=1/2,1,,…,N需要注意的是,久期公式的分母是该证券所有现金流现值的和,而分子是每笔现金流的现值与收到该笔现金流所需时间的乘积的和。所谓零息债券是指以低于面值的价格发行的,在到期时按照面值支付的债券。这些债券在发行日和到期日之间不会产生现金流,即不会产生利息支付。假设每年利率为复利,投资者愿意购买该债券的当前价格将会等于该债券的现值。P=其中R为要求的复利利率,N为期限年数,P为价格。由于证券的所有现金流只发生在到期日,所以以下结论一定成立:DB=MB零息债券的久期一定等于期限。事实上,任何只要在到期日之前支付了现金流的债券,其久期都会小于到期日。因此只有零息债券的久期和期限才会相等。永久债券是指每年支付固定利息而永远不会到期的债券。其到期日可表示为:Mc=∞由于永久性公债是没有到期日的,因此永久性公债的久期公式为:式中R为投资者所要求的必要到期收益率(通常等于市场利率)。久期的特征:1.证券的票面利率越高,它的久期越短。2.证券的到期收益率越高,久期越短。3.随着固定收益资产或负债期限的增加,久期会以一个递减的速度增加。久期模型除了是衡量资产和负债平均期限的方法之外,还是一种直接测定资产和负债利率敏感度或弹性的方法。换句话说,D的值越大,资产或负债价格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越大。可用于衡量利率敏感度,利率微小的变化会引起债券价格以一定比例向相反方向变化,变化程度取决于D值的大小。这样,对于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变化,久期长的证券所遭受的资本损失(或者为资本盈利)比久期短的证券要更大。我们还可以将D和(1+R)合并成一个单独的变量D/(1+R),该变量被称为修正的久期。在公式中,其中。我们以利率的变化dR与MD相乘,直接反映了金融机构资产或负债价格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对金融机构来说,久期主要的作用是计算、识别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暴露。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利用久期模型来对某一特定的业务或整个资产负债表的利率风险暴露进行免疫处理。第六章信用风险和管理(上)本章节内容提要:一、信用风险概述二、贷款种类及特点三、贷款收益率的计算四、信用风险的衡量——信用分析法五、巴塞尔协议对信用风险的衡量六、中资银行当前的信用风险管理七、构建中国银行业现代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本章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信用风险的概念、贷款种类及各自的特点、贷款收益率计算方法和RAROC方法、重点掌握不同贷款的信用分析方法。并对巴塞尔协议,尤其是巴塞尔协议II对信用风险的衡量和信用风险要求的资本配置额的计算有所了解。本章节知识重点:本章讨论了单项资产信用风险。在明确了信用风险的定义后,首先按照国际惯例将贷款分为工商业贷款、房地产贷款、个人消费信贷和其他贷款等种类,并结合中国情况描述了各自的特征;接下来,讨论了运用资产收益率法计算贷款收益率,并介绍了在此基础上改进而来的RAROC法;本章的一个重点是针对不同贷款类型采用的信用分析方法,用以评价和衡量信用风险,包括房地产贷款中的GDS和TDS指标法和信用打分法,中型企业的5C分析法、现金流分析法、财务比率法和大型企业的Z值信用打分法;最后,介绍了巴塞尔协议对信用风险的衡量和信用风险要求的资本配置额的计算和巴塞尔协议II在这方面的改进和创新。下章将接着讨论资产组合信用风险的衡量。本章节知识难点: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按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或信用评级下降给金融机构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可分为道德风险和企业风险,道德风险是指借款人蓄意骗取银行资金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企业风险是由于借款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而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预期损失(EL)=违约时的风险暴露(EAD)×预期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其中,违约时的风险暴露(EAD)是指违约时,债务人在法律上所欠银行债务的金额大小;预期违约概率(PD)是预期的债务人在债务到期前违约的概率值;违约损失(LGD)率是指违约发生时银行遭受的实际损失率。对预期损失的处理主要是通过贷款定价来部分转移并对贷款按风险分类并对每一类贷款提取恰当的坏账损失准备金;对非预期损失,主要是通过配置足够的资本金来吸收可能发生的损失。按国际银行界传统将贷款分为以下几类:工商业贷款、房地产贷款、个人消费信贷和其他贷款。工商业贷款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贷款类型和重要利润来源,但受“脱媒”现象威胁,发展中国家中银行在企业融资中仍扮演重要角色;房地产贷款分为商业房地产贷款和居民住房抵押贷款,以房地产为担保,贷款期限长,较多的受政策影响;狭义的个人消费信贷指满足消费者除住房消费需求外其他消费品需求的贷款。种类多、贷款金额比起工商业贷款较小;其他贷款,包括农业贷款、经纪人保证金贷款、国际贷款、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等等未包含在上述三种贷款中的所有贷款。固定利率贷款是利率在签定贷款合同时就固定,贷款期间内不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的贷款;浮动利率贷款指根据市场利率定期调整贷款利率的贷款内。抵押贷款是由借款者的某项资产做抵押的贷款,一旦借款者违约,银行可通过抵押物的处置使损失最小化。无抵押贷款指不具有这种抵押的贷款。即期贷款指一旦签定贷款合同,借款者立即可动用贷款资金的贷款;贷款承诺又称贷款额度,指银行设定一贷款金额的上限,借款者可在合同期内的任何时间借入不超过上述限制的贷款。贷款是银行的主要资产。计算资产收益率的一般公式是用资产的收益比上获得资产的成本:其中,rt是指t-1时刻到t时刻这段时间内资产的收益率;pt指t时刻资产的价格,pt-1指t-1时刻资产的价格,pt-pt-1是t-1时刻到t时刻这段时间内资产的收益。用pt-pt-1除以pt-1(获得资产的成本)即得资产收益率。合同承诺的贷款收益率是指按照合同承诺,银行可获得的贷款收益率。影响贷款收益率的主要因素有:贷款基础利率;贷款信用风险补偿;贷款相关费用;其他非价格条款(如补偿性存款余额、准备金要求)。贷款基础利率反映了银行的加权资本成本或边际酬资成本。它可以是某一基准利率,如LIBOR——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或某一优惠利率。用BR来表示贷款基础利率;信用风险补偿是银行根据借款人的信用风险状况收取的风险补偿。借款人的信用评级越低,信用风险越高,要求的风险补偿就越大。信用评级越高,信用风险越低,要求的风险补偿就越小。每贷出1元所要求的信用风险补偿用m表示;贷款基础利率和信用风险补偿一起构成贷款时向借款人收取的利率。贷款的相关费用主要指贷款申请费用,用f表示每贷出1元所要求的申请费用;补偿性余额是贷款中实际上不能供借款人所用,而必须保留在银行账户中的那部分资金,一般以活期存款的形式保留。用b表示每1元贷款中要求存入借款人在银行账户中的金额。由于准备金要求的限制,银行要将这部分资金按一定比例提为准备金。准备金率用R表示。对于较高的信用风险,银行除了制定较高的贷款利率外,还可通过要求较高的风险补偿,收取较高的申请费用,提高补偿性余额来补偿所承担的信用风险。贷款承诺收益率k=[(BR+m)+f]/[1-b(1-R)]。等式左边表示每贷出1元,银行获得的收益。它等于本金1元加上贷款基础利率、信用风险补偿和贷款申请费用。考虑到银行要求的补偿性余额和该补偿性余额的准备金要求,应除以调整项1-b(1-R)。[(BR+m)+f]/[1-b(1-R)]就是银行从该贷款中获得的收益率。合同承诺的收益率不同于贷款预期收益率,与贷款决策相关的是贷款的预期收益率。贷款的预期收益率是指考虑借款人的违约概率时的预期的贷款能给银行带来的收益率。若设贷款预期收益为E(r),则:E(r)=p(1+k)+(1-p)γ(1+k)p表示贷款偿还概率。γ指发生违约时的贷款实际回收率。上述公式十分直观,银行的预期收益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借款人以p的概率按合同还本付息时的银行收益p(1+k),另一部分是借款人违约时(违约概率为1-p),银行以γ的回收率所得到的收益(1-p)γ(1+k)。若贷款实际回收率γ为零,上述公式简化为:E(r)=p(1+k)实际贷款业务中,在利率制定和信用风险控制方面,零售性贷款和批发性贷款是有所不同的。零售性贷款一般针对单个消费者,贷款金额一般较小;批发性贷款一般针对工商企业,贷款金额一般较大。由于零售性贷款的金额较小,其风险控制多是通过信贷限额而不是有差别的利率来实现的。RAROC(risk-adjustedreturnoncapital)即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其分子是一年内贷款收益,分母是贷款风险:RAROC=(一年内贷款收益/贷款风险)×100%用计算出的RAROC与某一标准对比,通常是银行股东要求的股本收益率(ROE)。只有当某项贷款的RAROC高于ROE,即考虑风险调整因素后,该贷款能提高股东的股本收益率时,这项贷款才是值得的。否则,就不值得贷款,或只能通过调整贷款条件提高其盈利。贷款收益是贷款利息与其他收费之和。估计贷款风险比较困难的事。大多数银行用未预期到的违约率与违约时贷款损失的比例的乘积来代表贷款风险。即:RAROC=[一年内每贷出1元的贷款收益/(未预期到的违约率×贷款违约损失比例)]100%还款能力是指借款人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其影响因素包括借款人的收益状况和负债情况。还款能力分析中,常用以下两个指标:住房债务收入比(GDS)和总债务收入比(TDS)。GDS=(年住房抵押贷款偿还额+房产税)/年总收入;TDS=年总债务偿还额/年总收入5C分析法,即Character(品德)、Capacity(才能)、Capital(资本)、Collateral(担保)、Condition(经营环境)方面的分析,适用于中型工商企业信用分析。可以帮助信贷员了解企业的生产(衡量才能和经营环境)、管理(衡量品德和经营环境)、营销(衡量经营环境)、资本(衡量资本和担保)方面的情况。局限性: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哪些因素是分析不同类型借款者都必须考虑的,及应赋予这些因素什么样的权重,不同的信贷员针对完全相同的潜在贷款对象很可能会作出完全相反的判断。现金流分析帮助信贷员了解企业的经营、投资和融资产生的净现金流状况,以便预测企业的还款能力。现金流分析之所以特别重要,一方面是因为只有现金流,特别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稳定的现金流才是企业还款的真正、可靠的来源;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会计信息都是基于权责发生制原则来记录的,账面上的盈利不等于实际收到的现金,需要在关注账面盈利的同时,分析现金流状况。有两种方法可得到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一种是直接法,即直接列出企业在经营、投资和融资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中的数据,可以从会计记录中获得,也可以在损益表中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等数据基础上,通过将权责发生制的收支转化为相应的现金收付制数额来确定。另一种是间接法,即从本期净利润出发,加入非现金调整项目,如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损益等等,构建出现金流量表。采用直接法或间接法编制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最终计算结果是一致的。直接法简单明了,揭示了营业产生的现金收支总额,确实起到了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补充作用。但编制起来比较繁琐,不能揭示现金流量表与损益表之间的关系;间接法工作量小,揭示了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内在联系,很好地反映了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差异。但间接法不易理解。短期偿债能力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现金比率=(现金+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长期偿债能力比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利息保证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资产运作效率比率。资产运作效率比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赊销收入净额;存货周转天数=平均存货×365/销货成本;营运资本周转率=销售收入/营运资本;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盈利能力比率: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销售净利率=息税后利润/销售收入;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平均总额;净资产报酬率=息税后利润/净资产平均总额。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1\*ROMANI)主要是针对信用风险的衡量。它就银行的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确定了国际认可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标准,促进了国际银行业开展公平竞争。巴塞尔协议=1\*ROMANI主要界定了银行资本的组成,如规定核心资本应不低于整个资本的50%,附属资本不应超过资本总额的50%。同时,对不同资产分别给予0%、20%、50%和100%的风险权数,在考核风险资产规模的基础上,要求1992年底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例必须达到8%(其中核心资本不低于4%)的目标。2001年,新资本协议(巴塞尔=2\*ROMANII)坚持了1988年巴塞尔协议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路,并将风险定义扩展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并以最低资本金要求、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为新协议的三大支柱。第七章信用风险和管理(下)本章节内容提要:一、贷款集中风险的简单模型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与贷款组合多样化三、信用额度方法与贷款组合风险度量本章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首先要掌握两种常用也比较简单的计量贷款集中风险的方法,分别是信用等级转移分析和贷款集中度限制。接着,通过对现代投资贷款组合理论(MPT)的学习,要能够理解MPT的思想,掌握MPT技术在贷款组合管理实务中的不完全运用的方法。最后,了解现代风险管理模型——信用度量方法(CreditMetrics)的基本思想和贷款组合的风险价值VAR的计算方法。本章节知识重点:本章我们介绍了一些测度与控制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的方法和模型。在这些方法中,我们了解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概念。首先我们在前章的贷款信用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贷款组合的集中风险。在实务分析中,贷款管理者常用信用转移分析和贷款集中限制来减少贷款组合的集中风险。接着介绍的MPT中分散化投资与风险---收益权衡的思想是现代许多新型风险管理模型发展和演变的基础。由于非交易型贷款不满足MPT的诸多假设,接着我们介绍了MPT思想在实务中的局部应用。最后,我们介绍了新型的内控模型:信用度量方法和贷款及其贷款组合的风险价值的计算方法。这些方法共同的目的是量化和控制风险,而其使用的外部条件是强大的数据库支持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因此,在我国的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中可操作性比较小。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对信用风险控制模型的开发和运用是必然的趋势。本章节知识难点:信用转移矩阵是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质量变动的历史数据建立起来的信用等级转移的概率矩阵。矩阵中的概率反应了从经验的水平看,不同信用质量的借款人在下一年保持原状、升级、降级或者违约的相应的概率。信用转移矩阵为贷款管理者提供了管理信用风险的参照。贷款集中限制是根据金融机构所能承受的贷款组合最大损失率,对贷款组合中每一项贷款设置的最大贷款比率限制的方法。除了定性分析外,贷款集中限制主要决定于借款人的历史违约率,其计算公式是:由于证券贷款组合中具有一系列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证券,不同的比例安排会影响整个贷款组合的风险——收益状况。人们能通过购买多种证券,在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下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优贷款组合,实现在给定收益水平下的最小风险,或者给定风险水平下的最大收益。在厌恶风险的前提下,不同投资者的风险——收益效用曲线是不同的。因而对于同一条有效边界,不同的效用曲线与之相切得到不同的投资贷款组合安排。MPT运用于非交易性的贷款或者债券时会遇到的问题是:收益的非正态分布;收益的不可观测性;相关系数不可观测。由于贷款的非交易性,使得风险收益难以计量。风险价值VAR是在给定的置信区间(比如95%,99%)下衡量给定的资产或负债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的价值上的损失。通常,在假定贷款价格服从正态分布时,99%的VAR表明在下一个年度初,有99%把握的最大可能的贷款价值损失,但是VAR不能防范1%可能的极端情况,也就是,有1%的可能,贷款价值损失超过这个VAR。信用度量法对风险的度量仍然是在MPT基础上的方差分析法。即使用贷款的价值的波动,贷款价值偏离均值的方差来衡量贷款或者贷款组合的风险,同时,风险价值可以为贷款管理者提供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可预期的最大贷款损失。不同的是,贷款价值的波动不是贷款交易的时间序列数据而是由于信用事件的发生(信用等级升高、降低或者违约)使得其在市场上的理论价值的变化。信用事件的概率分布建立在对各借款人的历史数据基础上,贷款的理论市场价值由预期国库券无风险利率加上该贷款信用等级的风险升水率决定。MPT模型的数学表达:===其中:=(-1≤≤1)所以有:=式中:——证券贷款组合的平均收益率∑——加总求和符号——贷款组合中第i种证券的预期收益率,i=1,2——第i种证券在贷款组合资产中所占的比例,——第i种证券收益率的方差——第i种证券和第j种证券的收益率的协方差如果一个资产贷款组合中的各单项资产的收益率相关系数越小,或者为负,则会减小整个贷款组合的风险程度。对于一个资产贷款组合的管理者来说,善于利用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就可以显著地降低风险。银行用银行各部门贷款集中度相对于市场相应部门的贷款集中度的标准差来衡量其贷款组合相对于市场贷款组合的风险程度。如下式:式中:——j银行的贷款比例安排相对于市场贷款组合的比例安排的标准差;j=A、B——j银行的第i部门贷款在其贷款组合中的比例——市场贷款组合中第i部门的贷款比例N——贷款部门的数量贷款损失率模型是将金融机构中某一部门的贷款季度损失率对整个金融机构贷款组合总的季度损失率进行回归。回归估计得出该部门的系统性贷款损失风险度,反映了该部门贷款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的相对程度,其回归方程为:式中,表示第i部门的贷款损失率不依赖于总的贷款组合损失率的部分,表示第i部门贷款相对于整个贷款组合的系统性损失敏感度。第八章表外业务风险和管理本章节内容提要:一、表外业务与金融机构的清偿力二、主要表外业务的收益与风险三、国际通行的表外业务监管原则及中国的现状本章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表外业务是如何影响金融机构的净值,掌握主要的表外业务及其收益和风险,如手续费收入、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了解国际通行的表外业务监管原则及中国的现状。本章节知识重点:本章说明了金融机构的净值不仅与其传统表内业务价值有关,还与表外业务的或有资产和负债有关。本章详细论述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表外业务的收益和风险:贷款承诺、商业信用证和备用信用证、衍生合约(如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票据发行便利和贷款出售。这些表外业务都对金融机构未来的风险和利润有较大的影响。本章还讨论了国际通行的对表外业务的监管原则,包括资本充足率原则、信息披露原则、审慎会计制度原则和内部控制原则,并介绍了中国相关表外业务监管的现状。本章节知识难点:表外业务是指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业务。从会计的角度来看,表外项目通常以附注的形式出现在财务报表的资产负债表的下面。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表外项目是或有资产和负债,它虽然不能影响金融机构现在的资产负债,但却能影响其未来的资产负债结构。也就是说,表外业务能直接影响金融机构未来的盈利和清偿能力。因此,对表外业务的有效管理是现代金融机构控制整体风险的核心。从价值评估的角度来看,表外资产和表外负债可能产生正的或负的未来现金流。因此,金融机构的真实价值不仅仅是表内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的差额,还应反映表外或有资产和负债的当前市场价值的差额。金融机构主要的表外业务有:贷款承诺、商业信用证和备用信用证、衍生合约(期货、远期、互换和期权)和贷款出售。贷款承诺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承诺客户在未来一定的时期内,按照双方事先确定的条件,应客户的要求,随时提供不超过一定限额的贷款。银行作出贷款承诺要收取一定的预付费用(up-frontfee)作为回报,但必须在承诺期内随时准备提供承诺的全额贷款,借款人则可以在承诺期内借入不超过承诺额度的任意金额。此外,银行还可以在承诺到期时对贷款承诺中未使用的金额收取后端费(back-endfee)。利率风险是由于银行预先承诺在一定时期内以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为借款人提供贷款而产生的或有风险。银行为了控制这种风险通常使用随即期贷款利率变动的浮动承诺利率。基差风险是指存贷款利率的变动方向或幅度不同所带来的风险。支取风险:金融机构作出贷款承诺后,必须在承诺期内随时准备提供其承诺的最高贷款金额,借款人可以在承诺期内的任意一天支取不超过限额的任意金额,这就使得金融机构面临一定的未来流动性风险和不确定性风险,因为金融机构不能确定借款人将在承诺期内的哪一天支取,也不能确定支取的具体金额。虽然金融机构可以对承诺额度中的未使用部分收取后端费,从而激励借款人支取全额贷款,但在现实中,许多贷款承诺都只是部分使用。金融机构还面临一定的或有信用风险。金融机构在制定贷款承诺的利率时通常要加上基于借款人当前信用评估的风险溢价。公司信用等级的下降将导致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总筹资风险:国内许多大公司通常都获得了多家银行的多种贷款承诺,以满足未来信贷紧缩时的资金需求。信贷紧缩限制了即期贷款的供应,这可能是由于中央银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也可能是由于金融机构惜贷。在信贷紧缩时,持有贷款承诺的公司就不会受到信贷制约。但是,这也意味着在金融机构筹资最困难且成本最高时,借款人支取贷款承诺的总需求可能最大。同时,在困难的信贷条件下,当众多的金融机构争夺资金以满足客户对贷款承诺的行使时,总承诺支取效应会使资金成本高于正常水平。商业信用证业务是金融机构担保业务的一种,主要发生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在进出口业务中最常使用的结算方式为商业跟单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是一个有条件的银行付款承诺,就是银行根据买方的要求和指示,向卖方开立的在规定的期限内凭与信用证条款相符的单据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承诺。信用证结算业务实际是在进出口双方签订合同以后,进口商主动请求进口地银行为自己的付款责任做出保证,是银行信用对商业信用的担保。在信用证业务中,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国家风险。备用信用证,是金融机构根据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对申请人开立的承诺承担某种义务的凭证。即开证行在开证申请人未能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时,受益人只要凭备用信用证向开证行提交开证申请人未履行义务的声明或证明文件,即可获得开证行的偿付,开证行一旦付款,开证申请人必须补偿开证行的损失,即银行对开证申请人有追索权。与商业信用证一样,银行开立备用信用证时也要收取手续费。远期(Forward)合约是指由交易双方订立的,约定在未来某日期按成交时所约定的价格交割一定数量的特定标的物的非标准化合约,是一种没有外部保证的柜台或场外协议。期货(Future)合约是指由交易双方订立的,约定在未来某日期按成交时所约定的价格交割一定数量的特定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是一种由有组织的交易所保证的场内交易。金融期货交易是指以各种金融工具或金融商品作为标的物的期货交易方式。金融期货主要可以分为货币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三类。期权(Option)合约实际上是一种选择权,在此合约中,其持有人有权利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未来某一特定日期),以一定的价格向对方购买(或出售给对方)一定数量的特定标的物。金融期权是以金融商品或金融期货合约为标的物的期权交易方式。互换(Swap)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易对手根据预先制定的规则,在一定时期内交换一系列款项的支付活动。这些款项有本金、利息、收益和价格支付流等,可以是一项,也可以是多项,以达到转移、分散和降低风险及多方互利的目的。互换主要有两种类型,即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互换一般是柜台交易。金融衍生工具的主要风险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基差风险、法律风险。票据发行便利是一种中期的(一般期限为5~7年)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循环融资承诺。根据这种承诺,客户(借款人)可以在协议期限内用自己的名义以不高于预定利率的水平发行短期票据筹集资金,金融机构承诺购买客户未能在市场上出售的票据或向客户提供等额贷款。票据发行便利业务的主要风险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贷款销售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通过直接出售或证券化的方式,把贷款转让给第三方,第三方包括其他银行、保险公司、互助基金,甚至还包括一般的公司。作为贷款的发放者和出售者,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更像一个贷款经纪人而非传统的资产转换者。在贷款销售之后,金融机构还可为购买者提供相关的服务,如代其收取本息,监督借款者的财务状况,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出售贷款的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对于有追索权的贷款出售,如果借款人违约,金融机构将承担向贷款买方付款的责任。当利率上升时,借款人违约的风险更大,金融机构被迫买回贷款的可能性更大。对于无追索权的贷款出售,银行往往出于信誉的考虑,在借款人违约时买回贷款。《巴塞尔协议》建议采用“信用转换系数”把表外业务额先转换为相应的表内业务额,然后根据交易对方或资产的性质来确定转换后资产的风险权数,其风险加权值就是表外业务的风险加权资产额。银行首先将表外业务额通过信用转换系数转换为表内业务额,即信贷风险等额。计算公式为:信贷风险等额=表外项目的本币值×相应的信用转换系数。计算出相应的信贷风险等额,根据表内同等性质的项目权数进行风险加权,即可以得到与或有担保合约有关的表外项目的风险加权资产。在计算表外与市场合约有关的风险资产时采用现期风险暴露法,分为两个步骤:银行先将表外项目金额通过信用转换系数转换为表内项目金额,即信贷风险等额,再将信贷风险等额与适当的风险权重相乘,即得到与市场风险有关的表外项目的风险资产额。信贷风险等额的计算分为两个部分:潜在风险敞口部分和当期风险敞口部分。即:信贷风险等额=潜在风险敞口+当期风险敞口其中,潜在风险敞口反映了未来合约的另一方违约所产生的信用风险。该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取决于合约中利率或汇率的未来波动。当期风险敞口反映了合约的另一方如果现在违约所产生的合约替代成本。银行计算替代成本的步骤:使用类似合约的当前利率或价格代替原合约中的初始利率或价格,再计算在当前利率或汇率下产生的所有当期和未来的现金流,最后将未来现金流贴现得到合约的替代成本现值。如果计算出的合约替代成本为负值,这意味着银行在合约上存在潜在的损失,但如果合约的另一方违约,银行将盈利,此时,银行的当期风险敞口为零。如果计算出的替代成本为正值,这意味着合约对银行是有利的,但如果对方违约,银行将遭受损失,此时,银行的当期风险敞口就是这个为正的替代成本。将潜在风险敞口和当期风险敞口加总就得到了每个合约的信贷风险等额,然后再用适当的风险权重乘以以本币表示的信贷风险等额,即得到了与衍生、市场合约有关的表外项目的风险加权资产,公式为:与市场合约有关的表外项目的风险加权资产=总的信贷风险等额×适当的风险权数国际通行的表外业务监管原则基本上可以分成四大类:资本充足率原则、信息披露原则、审慎会计制度原则和内部控制原则。第九章外汇风险和管理本章节内容提要:一、金融机构国际业务简介二、金融机构外汇风险的含义和种类三、金融机构外汇风险分系四、金融机构外汇风险的管理本章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首先应该掌握金融机构的国际业务的种类。理解什么是外汇风险,金融机构国际业务中面临的外汇风险的种类,以及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熟练掌握金融机构的外汇风险分析的方法,理解金融机构是如何通过资产负债的匹配和套期保值的方法进行外汇风险防范。最后,了解金融机构外汇风险的管理技术。本章节知识重点:本章说明了国际业务中最主要的风险——外汇风险。外汇风险源于金融机构国际业务的扩大。在国际业务中,可能因为外汇汇率变动引发金融机构的各种损失,不同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潜在风险构成了不同种类的外汇风险。本章详细描述了金融机构的外汇风险分析。无论使用哪一种外币,银行的所有外汇风险都可由他们的净外币敞口来表示;金融机构的外汇风险的潜在规模可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和外汇交易的不匹配和汇率运动的潜在波动性来衡量。本章还讨论了金融机构外汇敞口风险的原因以及控制外汇敞口的规模的两种方法:资产负债表内套期保值和表外套期保值。此外,本章还分别介绍了不同种类的外汇风险的管理方法。本章节知识难点:金融机构的国际业务主要包括:国际融资业务、国际融资业务、国际中间活动和外汇买卖业务。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宏观经济、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利率、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市场预期心理及其他因素,如股票、债券和外汇期货期权价格的变动、国际政治局势、自然灾害等。外汇风险的种类有: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金融机构的净外币敞口可用以下公式表示:净外币敞口i=(外汇资产-外汇负债)+(外汇买入-外汇卖出)或净外币敞口i=净外汇资产+净外汇买入,其中:i=第i种外币。四种主要外汇交易活动是:(1)购买、出售外币,使客户参加和完成国际商业交易;(2)购买、出售外币,使客户或金融机构对国外进行真实投资和金融投资;(3)以套期保值为目的,购买、出售外币,以抵消客户或金融机构的特定外币的敞口头寸;(4)通过预测外汇汇率走势,以投机为目的购买、出售外币。无论在投资期内汇率朝何种方向变动,通过对外币敞口进行套期保值,金融机构都可以锁定正收益或利润差。其局限性在于失去了因投机而获利的机会。金融机构持有多币种外国资产和负债是有利的,因为此种情况下获得同样的收益只需承受较小的风险。金融机构管理者控制外汇敞口的两种方法是:表内套期保值和用远期合约套期保值。第十章资本充足率本章节内容提要:一、资本概述二、资本的充足性与巴塞尔协议三、中国金融业资本充足性现状本章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资本的定义、构成及其职能;理解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