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完整资料)_第1页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完整资料)_第2页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完整资料)_第3页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完整资料)_第4页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完整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完整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完整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2038-2014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managementofmunicipalwastewatertreatmentplantoperation(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14—06-10ﻩ发布ﻩ2014—09-01实施环境保护部

发布目ﻩ次前 言。.。..。。...。......。.。.。。.。。...。。.。。。.。.。.....。。..。..。。.。....。.。..。。.....。。..。..。。。。。..。。..。..。....。...。。..。..。。....。....。。.。。。.....。.。。...。....。.II1 适用范围。。...。.。....。。.。。.。。....。。。..。.。..。...。。.。..。。。..。...。.。..。。....。。。....。。。.。..。。。..。....。....。...。.。。。...。。.。。..。。.。。....。.。.。..。.。..。。12ﻩ规范性引用文件.。...。。..。。。。.....。...。..。..。。.......。.。.。...。.....。。....。.....。..。....。..。....。.......。。。.。..。。.。....。。.。...。..。..。.。。..。。13ﻩ术语和定义.。....。。.。.。..。...。.。...。..。..。。。.。.。...。...。.....。。。。。。。。。.....。.....。。....。.。..。....。。....。....。...。.......。....。。.。。。....。。。...。14 总体要求。。.。..。..。.。。....。。..。。......。.。.....。.....。..。...。........。.....。.。。。。.....。..。.。.。.。.。.。。.......。...。。..。.。。。。....。。....。.....。.。。...25ﻩ污水处理的运行要求.....。...。。。..。。...。.。.......。。。.。.......。.........。..。..。.。。.。..。。..。。。。.....。。.。.....。。。.。。.。........。....。..。。..26ﻩ污泥处理处置的运行要求。。。。。..。。。.........。..。。....。。.。。.。。.......。....。...。.。.。..。.。...。..。.....。.。...。.......。。。。.。。.......。.。。.57ﻩ恶臭气体处理的运行要求......。..。.。...。。.....。。.。。。.。...。.。.。.......。。。.。。。..........。.....。。。.....。。。...。。.。。.....。。。.。。。......。.68ﻩ厂界环境噪声的控制要求....。。..。.。。..。.。。.。..。..。。..。。.。。.。。.。..。.。。.。....。..。...。...。......。.。.。..。。..。.。。...。.。......。.。。.....。。69ﻩ设备的运行管理要求....。...。..。。..。。。...。...。。。.。.。.。。。.。.......。。。。。..。......。。。.。。.。。..。。.。.....。......。。。。..。........。..。。.。。...。..710中央控制系统的运行要求.。......。...。。.。....。.。..。。。.....。...。.....。。.。。..。..。.。..。.。。。。...。.。.。。.。....。.。..。。。...。.。..。.....。...711信息记录与管理。.。.......。。..。。.。。.。.。....。......。。。.。.......。.。。。。.。。。。....。.。.。..。.。。。。...。.。。.。。。......。。....。。。。。。...。。..。。..。。。。..。812污水厂设施性能评估..。.。。。...。.......。...。.。。。.。。。。.。......。....。。.。.。。.....。。..。。..。...。。.......。.。.。。.。.。.。。...。....。...。...。...10附录A(资料性附录)城镇污水处理厂水量与污泥量参考核算方法..。....。....。...。....。。.。。。....。.。...13附录B(资料性附录)城镇污水处理厂中控系统显示指标的要求....。...。。.。.。......。。。..。..。。.。。.。.。。..。15I前ﻩ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水环境污染,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确保城镇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的技术要求。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2014年06月10日批准。本标准自2014年09月0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II1 适用范围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的技术要求和运行效果的性能评估。本标准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和监督检查。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5562。1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ﻩ排放口(源)GB18918CJJ60HJ/T212HJ/T355HJ/T372HJ576HJ577HJ578HJ579HJ2006HJ2008HJ2009HJ2010HJ2014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水质自动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污水混凝与絮凝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污水过滤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膜生物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生物滤池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10]157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城镇污水处理厂municipalwastewatertreatmentplant指对进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城镇环保基础设施。3.2运行管理operationandmanagement指从事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及其设施操作与维护的生产活动。3.3污泥含水率themoisturecontentofsludge污泥中所含水分的质量占污泥总质量的百分比。13。4污泥处理率sludgetreatmentrate指经过浓缩、脱水等处理的污泥质量占污泥产生总质量的百分比.3.5污泥转移联单制度regulationsonsludgetransportationrecord指为防止二次污染,对污水厂的污泥转移行为及其相关责任者所实行的特别管控制度,要求污泥转移、运输和接收时按统一规定的格式、条件和要求,填报《污泥转移联单》并按程序和期限留存和备查.3.6设施installations指城镇污水处理厂为实现污水、污泥和恶臭等污染治理所配备的机械、设备、装置和建筑物与构筑物等的总称。4ﻩ总体要求4。1一般规定城镇污水处理厂(简称污水厂)的运行或运营,除了应符合本标准各项规定要求以外,还应符合《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60)的相关规定,切实保障污水厂持续运行和稳定达标。4.2运行管理要求4.2.1ﻩ所有运行管理人员应具备合格的运行管理技能,且运行管理人员数量应满足污水厂运行管理需要;4.2.2ﻩ污水厂应设置专用化验室,具备污染物检测和全过程监控能力,按相关规定实施全过程检测;应制定化验分析质量控制标准,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定期检定和校验化验计量设备;4.2.3 污水厂应具有完备的防火、防爆、防突发事件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措施,制定突发事故环境应急预案,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4.2。4ﻩ污水厂应结合实际健全运行管理体系,编制《污水处理运行管理手册》,建立岗位责任、操作规程、运行巡检、安全生产、设备维护、人员考核培训、信息记录和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4.3标识要求ﻩ污水厂应对其设施设置明显标识。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排放口)、水污染物检测取样点、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和废气恶臭处理的构筑物、全部运转设备、各类管道和电缆,以及主要工艺节点处等。4。3.2ﻩ在潜在的落空、落水、窒息、中毒、触电、起火、绞伤、传染处应设置警示标识。5 污水处理的运行要求5。1进水泵房的运行要求5。1。1 水泵的运行与进水水量的计量2a)污水厂应按照设计要求或实际进水量运行污水提升泵,不得擅自停运或减少运行台数,以收集并处理全部污水,实现满负荷运行;b)污水厂应配备计量污水进水水量的计量装置,实现实时计量,统计日、月、年的计量数值,并符合CJJ60标准的规定;c)污水厂应对水量计量装置做好维护与保养,保持正常、稳定的运行,并定期由具有资质的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校验。5。1。2 进水水质检测a)污水厂应按照HJ/T372和HJ/T355的规定,在进水口安装进水连续采样装置和水质在线连续监测装置;b)污水厂应按GB18918规定的污染指标和采样化验频率检测进水水质。5。1.3ﻩ进水水量水质运行异常的控制要求当进水水量或水质发生异常情况并影响稳定达标排放时,运行单位或运营企业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及时调整污水处理运行参数,防止发生运行事故.5.2生物反应池的运行要求5。2。1 一般要求a)按照生物反应池系列池组的设置情况及运行方式,调节各池进水水量,均匀配水,并保持均匀的曝气、推流和搅拌;b)根据生物反应池的出水水质要求、不同工艺流程的运行工况变化,调整并控制反应区的进水量、气水比、溶解氧(DO)和氧化还原电位(ORP)等工艺参数;c)应确保潜水搅拌器、潜水推进器、鼓风机及曝气器或曝气机、回流污泥泵、剩余污泥泵、刮吸泥机、膜分离装置及高压泵等污水处理关键设备按工艺设计要求保持正常运转;d)各池面应保持无浮渣,池壁应无附着物,走台上应无泡沫和浮渣溢出。5.2。2ﻩ活性污泥反应池的运行要求a)应根据不同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要求,对生物反应池的溶解氧进行有效控制;b)活性污泥反应池应按工艺设计要求控制污泥负荷、污泥沉降比、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和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污泥回流比等运行参数,并根据水质水量、运行工况变化及环境影响等因素调整运行参数;c)不同活性污泥法的生物反应池的运行参数控制应符合HJ576、HJ577、HJ578等相应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5.2。3ﻩ生物膜反应池的运行要求a)生物膜反应池应重点控制进水水量和水质,使水力负荷与有机负荷相配合,维持生物膜活性和生物膜厚度;b)生物膜反应池应按工艺设计要求控制池内的溶解氧浓度,使其分别达到厌氧、缺氧、3好氧等运行工况;c)生物膜反应池应按工艺设计要求控制水力停留时间、有机负荷、水力负荷和转盘转速(生物转盘工艺)、滤床(BAF工艺)反冲洗周期和反冲洗水量等运行参数;d)生物膜反应池的运行参数控制应符合HJ2009、HJ2010、HJ2014等相应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5.3深度处理过程的运行要求5。3.1ﻩ混凝反应池应按工艺设计要求和运行工况,控制流速、水位和水力停留时间,且运行参数控制应符合HJ2006的相关规定。5。3.2 过滤池应根据水头损失或过滤时间对滤床进行反冲洗,运行参数控制应符合 HJ2008的相关规定.5。3.3ﻩ膜分离装置应按工艺设计要求定期自动进行化学清洗或物理清洗,使其保持稳定运行,运行参数控制应符合HJ579的相关规定。5.3。4 清水池运行时应设定运行水位的上、下限,并安装水位运行自动控制装置,清水池应设置杀菌消毒设备和水质化验取水口。5.3.5ﻩ清水池应防止储存的清水被污染,池顶部应密闭,杀菌消毒后应保持规定的余氯浓度,每天应进行水质检测化验。5。4排放口的运行控制要求5.4.1ﻩ基本要求a)污水厂排放口应规范化,排放口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应符合GB15562。1的相关规定;b)排放口应安装污水厂出水在线连续监测装置,并符合HJ/T355的相关要求,运行记录应归档和保存;c)运行单位应建立排放口维护管理制度,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管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转,运行记录齐全、真实;d)污水厂应将在线连续监测装置产生的废液进行收集和处理,防止产生环境污染。5.4。2ﻩ水质检测化验的要求a)排放口安装和运行的水质自动采样器应符合HJ/T372的相关规定;b)污水厂应按照GB18918的规定进行污水厂出水的采样和水质检测。5.5运行记录和数据统计5.5.1ﻩ污水厂应按照运行管理规定记录实时运行情况,记录的内容应包括:a)进水和出水的水量计量数据、污水提升泵的运行参数、污水超越管的阀门开启状态等;b)反应池、污泥回流泵的运行情况及进水水量、回流污泥量、供气量、污泥排放量、水温、溶解氧、混合液沉降比、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和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等数据。45.5.2ﻩ污水厂应统计全厂耗电量(月、年的统计平均数值),分析耗电量与污水处理量(月、年的统计数值)的符合度.5。5.3ﻩ污水厂应按规定检测并记录进水和出水的水质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悬浮物(SS)、pH、氨氮(以N计)、总氮(以N计)、总磷(以P计)和粪大肠菌群等。6ﻩ污泥处理处置的运行要求6.1基本要求6.1。1 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应与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规划、同步建设、同期运行。6.1.2 污水厂应收集污水处理产生的全部污泥,并实行稳定、减容、减量的有效处理。ﻩ污水厂应加强污泥处理各个环节(收集、储存、浓缩、调节、脱水及外运等)的运行管理,处理过程中应防止二次污染,对产生的清液、滤液和冲洗水等进行处理.6.1。4ﻩ污水厂应保持污泥处理设施连续稳定运行,产生的污泥应及时处理和清运,应记录污泥输出体积或质量,统计污泥出厂总量,严格执行污泥转移联单制度。6。1.5 外运污泥的含水率、转运要求和去向应符合《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10]157号)的要求。6.1.5ﻩ从事污泥运输的单位应取得政府有关部门的许可,应采用合格的专用密闭容器,以防止污泥外溢和撒落。6.2污泥量的控制6.2.1ﻩ鼓励采用污水处理先进工艺,减少污泥产生量,实现源头和过程减排。6。2.2ﻩ污水厂产生的各类污泥(含栅渣、沉砂、初沉污泥和二沉池剩余污泥)应全部进行减容减量的处理。6。2。3 以季度为时间单位计算的污泥产生总量应和污泥处理总量基本一致。6.2.4 污水厂污泥的理论产生量可参照附录A的经验公式进行估算.6。3污泥处理设施的运行要求6.3.1 污泥处理的稳定、浓缩、调理、脱水等装置应保持正常运行工况,确保处理效果和运行稳定,不得无故停机或超负荷运行。6。3.2 污泥处理过程中应控制药剂消耗量并保持加药装置运行精准。6.4外运污泥的检测6。4.1 污水厂应检测每一批次(车)外运脱水污泥的各项污染控制指标,并符合ﻩGB18918的相关要求。ﻩ严格控制脱水污泥的含水率和含水率检测操作的可靠性,使之符合出厂外运标准。6.5污泥的处置途径污水厂污泥的最终处置应符合GB18918的相关要求。57 恶臭气体处理的运行要求7.1基本要求7。1。1 恶臭污染治理设施应符合建厂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提出的厂界环境保护要求,应与污水、污泥处理设施同步建设、同期运行。7.1.2ﻩ污水厂应确保除臭装置排放的气体稳定、达标排放.7.1.3ﻩ厂界环境的臭气浓度应符合GB18918规定的厂界(防护带边缘)废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或地方标准的规定。7.2恶臭气体处理过程的运行要求7.2.1ﻩ臭气收集输送系统的运行要求a)风机和集气罩、集气与输气管道等设备均应按规定进行巡检和维护;b)气体输送管道应保持密闭状态,记录管线压降;c)集气管道和输气管道内的冷凝水应每班排放1次,管道的过流风量应达到设计要求.7.2.2ﻩ生物滴滤(生物滤池)除臭工艺的运行要求a)生物滤床应按时检测恶臭气体的流量和污染物浓度,以及处理装置的温度、湿度、压力、pH值等运行参数;b)生物滤床应保持适宜的湿度,当出现生物膜脱膜、膨胀,生物滤床板结,土壤床出现孔洞短流等故障,应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排除,并记录备检.7.2.3 化学氧化法除臭工艺的运行要求a)应根据臭气污染负荷及时调整加药量;b)应根据填料塔的压降,及时对填料进行清洗或更换;c)系统运行时应控制pH、臭气浓度、流量、温度、压力等运行参数。7。2.4 活性炭吸附法除臭工艺的运行要求a)运行中应控制硫化氢、臭气流量、浓度、温度、湿度、压力、pH值等运行参数;b)当系统的气体流量和压力等指标超出额定范围并确定为吸附饱和时,应及时更换活性炭(吸附剂);c)应对饱和的吸附材料进行解吸再生,吸附材料废弃时应进行无害化处置。7.2.5污水厂全过程除臭工艺的运行要求a)应定期对生物填料的运行情况及除臭效果进行观测;b)应定期对活性污泥投加泵及污泥输送管道进行检查与维护;c)应定期对微生物培养箱的供气系统进行巡检,保证气体供应;d)应根据进水水质和水量,以及臭气强度等因素调节活性污泥的投加量。8 厂界环境噪声的控制要求8.1污水厂的噪声振动污染控制设施、设备应与污水、污泥处理设施同步建设、同期运行。68。2污水厂应采取措施控制主要设备发出的噪声振动,并控制厂界环境噪声不形成污染。8.3污水厂的减振降噪措施、设施和设备的减振降噪效果、环境噪声控制效果应符合建厂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提出的要求。8.4污水厂应定期检测并记录厂界环境噪声,并符合GB12348的相关要求.9 设备的运行管理要求9.1污水厂应建立完备的设备台账和档案,设备台账应自设备移交时同步建立,并包括移交时的资料数据和使用后的动态增减变化。9.2污水厂应执行污水处理设备维护保养规程,对运转设备及安全方面的设施定期检查、保养及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抢修,并做好记录。9.3污水厂应建立设备运行记录,用日志、周报或月报的形式及时、真实、完整的记录和保存设备运行和使用情况。9.4污水厂所有设备应有足够的零配件、耗损材料的备件.10中央控制系统的运行要求10.1ﻩ一般要求10.1。1污水厂应设置功能完善的设施运行中央控制平台和大屏幕显示器,以全面记录并实时反映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状况。10.1。2 污水厂的中央控制系统应具有数据显示、数据处理、数据记录和数据分析及自动生成动态变化曲线图等功能,并符合附录B的规定.10.1.3 中央控制系统的监控规模应与设计一致,现场数据记录应与上位机数据记录保持一致。10.1.4ﻩ中央控制系统的记录不得修改,既定关键数据的监控不得撤销,系统不得具有系统数据修改和系统监控目标选择性撤销等功能。10。1。5 中央控制系统的数据记录应齐全,并及时按要求存档备检,所记录的数据至少要保存一年。10.1.6 中央控制系统的数据传输应符合HJ/T212的相关规定。10.2ﻩ系统运行要求10.2.1ﻩ运行控制与显示a)控制室上位机界面应准确、全面、清晰、实时地反映全厂工艺运行和设备运转情况,显示越限报警(或紧急状态)、预报警、变量正常等不同状态;b)计算机、模拟盘及可编过程控制器(PLC)的数据显示应与现场一致,不得有超出工艺控制要求的延时;c)控制设备开启时,继电器动作应与设定一致,不得有超出工艺控制要求的延时;d)执行机构应正确执行控制室发出的指令,且无超出工艺控制要求的延时;7e)上位机显示应规范,红色灯光表示越限报警或紧急状态;黄色灯光表示预报警;绿色灯光表示设备或过程变量正常。 水量水质监控的数据记录和显示a)中控系统应实时记录污水厂的进、出水流量(含累计流量)和进、出水水质(COD、氨氮等关键指标)等运行数据,并依据记录数据自动生成动态变化曲线;b)将进水和出水的总氮(以N计)、总磷(以P计)、SS等作为选择性指标时,中控系统可作相关记录并依据数据生成动态变化曲线;c)污水厂应安装再生水流量计并记录和传送流量数据,应具有表征再生水水质的色度、浊度等特征性指标的监测和数据记录,有明确用途的再生水应同时监测和记录其他选择性水质指标。10.2.3 关键设备运行监控的数据记录和显示a)中央控制系统应记录污水处理关键设备的运行数据,并依据数据自动生成动态变化曲线;b)中央控制系统应记录污水提升泵的运行数据,包括吸水池液位和提升泵的运行电流、运行频率和运行时间等;c)中央控制系统应记录曝气设备的运行数据,包括:如为鼓风曝气,应记录鼓风机风量、(总)电流;如为机械曝气,应记录设备运行(总)电流;曝气设备的运行时间、转速或开启度等;d)中央控制系统应记录污泥脱水设备的运行时间、运行电流和加药量等运行数据,并宜作为选择性指标。10.2.4 关键运行参数的数据记录和显示a)中央控制系统应实时记录和显示各生化池的溶解氧(DO)数据,并依据数据自动生成动态变化曲线;b)活性污泥法相关工艺应实时记录和显示各生化池的氧化还原电极电位(ORP)、活性污泥浓度等数据,并依据数据自动生成动态变化曲线;c)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应实时记录和显示各生化池的运行液位数据,并依据数据自动生成动态变化曲线;d)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应实时记录、显示反冲洗风机和反冲洗水泵等设备的运行时间、反冲洗气量、反冲洗水量、堵塞率等数据,以及实时记录和显示生物滤池水头损失等数据,并依据数据自动生成动态变化曲线.11信息记录与管理11.1污水厂的信息管理11。1。1 污水厂应根据环境监督管理的要求,按照CJJ60的各项规定,建立分类信息台账。811.1.2 污水厂应收集、整理、保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其运行的相关信息。11.2设施建设信息台账记录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a)设施建设期的项目设计批复或核准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工程竣工环保验收报告等;b)设施建设的设计文件,包括处理能力、处理工艺、建成投运时间和污水处理服务区范围、汇水面积、服务人口及入驻的工业企业等情况;c)管网建设情况、污水收集量的变化情况、污染减排量核算情况及环境统计情况等。11.3设施运行台账记录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a)按日记录的进、出水水量、水质和污泥的产生量、转移量及其去向情况;b)曝气机等主要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维护保养与修理情况等;c)按月记录设备的用电量、用药量、干污泥处置量等。11.4污染减排台账记录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a)污水处理设施基本情况和污染物削减总量等情况;b)设施运行产生的电耗、药耗、污泥减量化处理和无害化处置等情况;c)新增污染减排能力及运行减排效果的动态变化情况等。11.5设施改造台账记录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a)完善管网增加减排量的建设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规划及年度建设计划、进展情况,并说明管网完善后新增加的服务范围、面积、人口、工业企业和水量及浓度变化等情况;b)对改建、扩建增加污水处理能力和提高治理效果的建设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改、扩建项目批准文件和相关证明材料,实际提高的处理水量、增加的污染减排总量和改善水质的绩效证明材料;c)污水回用增加减排量的建设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污水回用工程的回用规模、回用途径、处理工艺和设备及出售回用水的价格等批准资料.11.6污水厂的信息记录包括设施运行记录、运行凭证和运行报告等。11.6.1ﻩ设施运行记录,包括但不限于:a)单体设备的运行情况,累计运行时间,及现场各类仪表的运行数据的统计表;b)运行情况记录表:按月统计的月处理水量,进、出水水质,出厂污泥量,耗电量等;c)中控系统主要数据统计表,设备故障时间统计表,各处理单元工艺的运行状态报表;d)中控系统主要情况变化趋势曲线图:月流量(进、出水水量、鼓风量和污泥量)、约束性指标COD、氨氮(以N计),以及关键工艺参数DO、MLSS等;e)污水回用量、回用设施运行情况和回用水出售业绩等资料。11.6.2ﻩ设施运行凭证,包括但不限于:a)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性监测报告、现场核查报告和限期整改及处罚通知等;9b)电费缴纳凭证、药剂采购凭证、污泥处置转运凭证。11.6.3ﻩ设施运行报告,包括但不限于:a)运行单位应定期总结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和污染物减排情况,根据设施运行台账和污染减排台账编制年度设施运行报告,并利用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互联、无线上传等手段及时发送设施运行报告;b)设施运行报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进水水量水质情况、污水处理量及排水达标情况、污泥产生量及处理处置情况;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设施及其运行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方案等;c)污水厂运行中发生突发性事故、设施运行故障、进水水量过大导致超负荷运行、进水水质严重恶化等直接影响达标排放的重大情况时,污水厂应根据有关规定及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措施防止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d)污水处理量不足、进水浓度低、污泥产量较高或较低、耗电量偏低、主要处理设施和设备维修、事故停运等影响污染减排的情况说明。12污水厂设施性能评估12.1 污水厂的设施性能评估制度12.1。1 污水厂实施性能评估的目的a)实施设施性能评估的目的在于掌握污水厂的污水处理能力和污染物去除效果;b)污水厂应建立“性能评估"制度,并分阶段对处理设施进行性能评估;c)新建污水厂建成投产后应依据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评估处理设施所具有的实际性能,验证对工程设计要求的符合程度;d)已建污水厂应通过设施性能评估发现或排除设施存在的现实问题和潜在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整改,避免运行事故发生;或及早规划并实施污水厂的技术改造。12.1。2 污水厂的设施性能评估内容性能评估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a)污水处理设施(主要构筑物和关键设备)的处理能力;b)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果(出水水质达标及主要污染物削减的效果);c)污水处理设施去除特征污染物的工艺技术性能(包括水污染物、污泥和恶臭);d)污水处理设施现有能耗、物耗水平和与降低处理成本相关的经济性能.12.1.3 年度评估的要求a)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应对设施运行状况和运行效果进行年度评估;b)年度评估的目标应包括主要污染物减排效果和设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整改方案。12。2 设施性能评估的指标和方法12。2。1 污水处理工艺运行效果评估10a)对照本规范和工程设计的相关指标和要求,根据ﻩGB18918的相关规定和全年运行检测记录,贯彻目标管理并对污水处理工艺运行效果进行评估;b)说明系统运行及达标情况,对照目标找出差距,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和隐患,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分别作出是否符合目标规定要求的评估结论。12.2。2 污泥处理工艺运行效果评估a)对照本规范和工程设计的相关指标和要求,根据GB18918和运行检测记录,贯彻目标管理并对污泥处理工艺运行情况进行评估;b)说明系统运行及达标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作出是否符合目标规定要求的结论。12.2.3ﻩ恶臭、噪声控制效果评估对照本规范的要求,根据运行检测记录、评估检测数据和GB18918和GB12348的规定,对设施工艺运行情况进行评估,说明系统运行及达标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分别作出是否符合目标规定要求的评估结论。12.2.4ﻩ设备维护与设备节能性能评估对照本规范的要求,根据设备运行、维护、检修记录对主要工艺设备完好情况进行评估,说明主要设备运行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分别作出是否完好的评估结论。12。2。5 中央控制系统和排放口运行管理评估对照本规范的相关要求,对中央控制系统和排放口运行进行评估,根据系统运行、维护、检修记录,说明系统运行和设备完好情况,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分别作出系统运行性能是否符合目标规定要求的评估结论。12。2。6ﻩ污水厂运行检测执行评估对照污水厂运行检测制度和相应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根据本规范各章、节运行检测的要求,以及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要求,说明检测执行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分别作出是否符合目标规定的评估结论。12.2.7 污水厂运行管理体系评估a)污水厂应对照本规范的相关要求,说明各项制度的建设与执行情况,根据精细化管理要求,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分别作出是否符合目标规定的评估结论;b)按照本规范的规定和其它技术法规要求,对污水厂的运行效果和节能减排性能提升进行技术评估。12。3 污水厂环境管理评估12.3.1 污水厂应就贯彻环境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的要求进行效果评估。12.3.2ﻩ年度环境管理评估内容包括:考评污水厂运营单位在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规、承担国家节能减排任务、承担社会环境保护科学普及任务、支持社会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热衷组织环保公益活动、为全社会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做出贡献等方面的执行效果.1112。3.3ﻩ对设施存在的环境管理问题进行落实和整改,并作为年度环境保护考核的管理依据。12。3。4 污水厂应贯彻安全管理体系(ISO18000)的要求,开展安全生产评估。12附录A(资料性附录)城镇污水处理厂水量与污泥量参考核算方法A。1水量核定的计算方法a)进水口计量装置记录的日平均进水量V1、污水提升泵日均提升量V2和排放口在线监测系统日均出水量V3,单位m3/d;b)水量V1、V2和V3的计算方法:1 nV1=ﻩ∑viﻮ(A-1)式中:n——每月的天数;vi——第i天的进水量。式中:n ——污水提升泵台数;ﻮn=iﻩ1nV2=3600∑i=1ﻮSvtiiﻩi

(A—2)Si-—第i台污水提升泵出水管的截面积,m2;vi——第i台污水提升泵的流速,现场用仪表测量,m/s;ti——第i台污水提升泵每天的运行时间,h。注:应采用提升泵累计运行时间和高效率段平均流量的计算值。1 nV3=ﻩ∑viﻮ(A-3)式中:nﻩ-—每月的天数;vi-—第i天的出水量.

n=i 1c)以V2做标准值,计算V1与V2之间的相对误差η1,η1≤±10%表示计量装置工作正常。计算公式见(A—4):η1

=

V2ﻩ−V1V2

×ﻮ100%≤±10%ﻮ(A-4)d)V3与V1之间应该满足如下关系:V3=−VV1损-V溢式中:V——处理过程中的蒸发损耗,可忽略不计;13

(A-5)V--超越管溢流的水量;e)若水量之间满足以上关系,则可大致判断污水厂的实际处理水量为V3。A.2污泥量核定的计算方法污水厂污泥理论产生量W的计算公式分有、无初沉池两种情况:1)设有初沉池时,初沉污泥的产生量根据原污水悬浮物浓度及沉淀效率计算:1000⋅⋅⋅Cﻩη QW=⋅−平初()(A—6)1P式中:W初-—初沉污泥量,m3/d;η——初沉池沉淀效率;C—-进入初沉池污水中悬浮物浓度,mg/L;Q平——污水厂平均日流量,m3/d;ρ——初沉池污泥密度,以1000kg/m3计;P1——污泥含水率。ﻮ12)剩余污泥的产生量可按照以下经验公式计算:W剩=aQLrbVXvcSrQ平式中:W剩--剩余污泥产生量,m3/d;a——污泥产率系数,0.5—0.7kg/kgBOD5;Q平-—污水厂平均日流量,m3/d;Lr—-BOD5单位去除量,kg/m3;b—-污泥自身氧化速率,0.05d-1;V-—池容,m3;Xv——MLVSS,kg/m3;Sr-—SS单位去除量,kg/m3;c——惰性固体百分比,0.5;*不同水质下a、b、c值有浮动。3)设有初沉池时:WW初+W剩4)不设初沉池时:WW剩14ﻮ(A-7)(A-8)(A-9)工艺活性污泥法(ﻩA/O,ﻩA/O等)氧化沟序批式活性

曝气方式鼓风曝气机械曝气(转刷、转碟)鼓风曝气ﻮ水量水质指标1、进、出水水量(含累计流量)2、进水水质:COD、氨氮(以计)、ﻩSS;选择性指标:ﻩBOD;3、出水水质:ﻮ;ﻮNﻮ附录B(资料性附录)城镇污水处理厂中控系统显示指标的要求表B.1城镇污水处理厂中控系统显示指标的要求关键设备提升泵ﻩ曝气设备1、鼓风机风量;2、转速或开启度(选择性指标)3、运行时间;4、电流。1、设备运行时间;2、运行转速(选择性指标)3、电流.1、泵的运行时间(含累计时间) ;ﻮ;ﻮ;

污泥脱水设备1、污泥流量(含累计流量) ;2、脱水设备运ﻮ无ﻮ滗水器ﻮ好氧生化池1、ﻩDO;2、ﻩMLSS。1、 DO;2、ﻩMLSS;ﻮ关键工艺参数无ﻮ反冲洗设备污泥法( SBR 或CASS、 CAST)曝气生物滤池

鼓风曝气鼓风曝气ﻮCOD、氨氮(以计)、ﻩSS;选择性指标: BOD、总氮(以ﻩN计)ﻩ、总磷(以ﻩP计)ﻩ;4、中水回用水量(含累计流量) 。ﻮN

2、泵的电流和运行频率;3、集水池液位。

1、鼓风机风量;2、转速或开启度(选择性指标)3、运行时间;4、电流。15

行时间、电流、加药量(选择性指标)ﻩ。

运行时间无

3、各反应池液位。1、 DO;2、 MLSS。DO

1、反冲洗风机运行时间、电流;2、反冲洗水泵运行时间、电流;3、反冲洗气量;4、反冲洗水量。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与定义。。.。.。。。。......。.。.。。..。...。。..。.。。。.。..。.。。..。.。。。.........。.。.。..。..。.。.14作业环境分级.。..。。。。..。....。。。...。。...。。。..。.......。。.。...。...。。..。。.。。.......。..。..25基本要求...。。。...。.。.。.......。.。......。.。。。..。.。。..。.........。.。............。。..。..。36作业前准备.。..。......。..........。..。........。。.。..。。.。.。。.....。.。.。...。.....。.......47作业。。.。.....。。....。..。。...。....。.。.。.。....。..。.。...。.。。.。.......。。....。...。....。.。.5参考文献.。。....。。..。.。..。.。.。....。.。....。.。.....。.。.。..。.........。。.。.。.。....。.。...。.。7DB11/852.1—2012II前言DB11/T852。1《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拟分成部分出版,目前计划发布如下部分:——第1部分:通则;——第2部分:通风与检测作业.本部分为DB11/T852的第1部分。本部分6。2、6。5、6.7、6.10.2、6.10.3、6.10.5、7。1、7。2为强制性条款,其他为推荐性条款。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部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常纪文、丁大鹏、贾秋霞、胡玢、刘艳、秦妍、陈娅、董艳、汪彤、吕坤、李东明、靳大力、孙晶晶、李静、徐敏。DB11/852.1—20121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分级、基本要求、作业前准备和作业的安全要求.本部分适用于电力、热力、燃气、给排水、环境卫生、通信、广播电视等设施涉及的地下有限空间常规作业及其管理。其他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可参照本部分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811安全帽GB2893安全色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3836。1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6095安全带GB6220呼吸防护长管呼吸器GB/T13869用电安全导则GB/T16556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GB20653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GB/T23469坠落防护连接器GB/T24538坠落防护缓冲器GB24543坠落防护安全绳GB24544坠落防护速差自控器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地下有限空间undergroundconfinedspace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地下空间。3.2DB11/852.1—20122地下有限空间作业workinginundergroundconfinedspace进入地下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3.3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条件conditionsforworksafetyofundergroundconfinedspace满足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所需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设备设施、人员资质等条件的总称。3。4管理单位managementunit对地下有限空间具有管理权的单位.3.5作业单位workingunit进入地下有限空间实施作业的单位。3。6作业负责人workingsupervisor由作业单位确定的负责组织实施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人员。3。7监护者attendant为保障作业者安全,在地下有限空间外对地下有限空间作业进行专职看护的人员。3.8作业者operator进入地下有限空间内实施作业的人员。4作业环境分级4.1根据危险有害程度由高至低,将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分为3级。4.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环境为1级:a)氧含量小于19.5%或大于23.5%;b)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大于爆炸下限(LEL)的10%;c)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大于GBZ2。1规定的限值。4.3氧含量为19。5%~23.5%,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环境为2级:a)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大于爆炸下限(LEL)的5%且不大于爆炸下限(LEL)的10%;b)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大于GBZ2.1规定限值的30%且不大于GBZ2.1规定的限值;DB11/852.1-20123c)作业过程中易发生缺氧,如热力井、燃气井等地下有限空间作业;d)作业过程中有毒有害或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可能突然升高,如污水井、化粪池等地下有限空间作业。4.4符合下列所有条件的环境为3级:a)氧含量为19。5%~23.5%;b)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不大于爆炸下限(LEL)的5%;c)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不大于GBZ2.1规定限值的30%;d)作业过程中各种气体、蒸气浓度值保持稳定。5基本要求5.1管理单位5.1.1管理单位应指定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5。1。2管理单位应建立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存在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发包行为的,还应建立发包管理制度.5。1.3管理单位应对负责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并应建立培训档案。5.1。4管理单位应对地下有限空间基本情况建立台账.5.1.5管理单位宜配备与管理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相匹配的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设备等。5。1。6管理单位不具备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应实施地下有限空间作业。5.1。7管理单位存在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发包行为的,应将作业项目发包给符合本标准第5。2条规定的作业单位,并应与作业单位签订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对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进行约定。5.1.8管理单位应向作业单位如实提供地下有限空间类型、内部设施及外部环境等基本信息。5.2作业单位5.2。1作业单位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5。2.2作业单位应建立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5.2。3作业单位应制定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旦发生事故,作业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5。2.4作业负责人、监护者和作业者应经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其中,监护者应持有效的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特种作业操作证。5.2.5作业单位每年应至少组织1次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再培训和考核,并做好记录。5.2。6作业单位应实施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内部审批制度,审批文件应存档备案.审批文件内容应至少包括:a)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内容、作业地点、作业单位名称、管理单位名称、作业时间、作业相关人员;b)地下有限空间气体检测数据;c)主要安全防护措施;d)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项;DB11/852.1—20124e)作业负责人、监护者、作业者签字确认项。5.2。7作业单位应配备气体检测、通风、照明、通讯等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设备等,设置专人进行维护,按相关规定定期检验,并建档管理。5。2。8作业负责人应在作业前对实施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内容、作业方案、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作业安全要求及应急处置方案等内容,并履行签字确认手续。6作业前准备6.1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6.1。1作业前,应封闭作业区域,并在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应符合GB2893、GB2894、GBZ158中的有关规定。6.1.2夜间实施作业,应在作业区域周边显著位置设置警示灯,地面作业人员应穿戴高可视警示服,高可视警示服至少满足GB20653规定的1级要求,使用的反光材料应符合GB20653规定的3级要求。6.1.3占用道路进行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应符合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关于道路作业的相关规定。6.2设备安全检查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应急救援设备、作业设备和工具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更换.6.3开启出入口6.3。1开启地下有限空间出入口前,应使用气体检测设备检测地下有限空间内是否存在可燃性气体、蒸气,存在爆炸危险的,开启时应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6.3.2作业者应站在地下有限空间外上风侧开启出入口,进行自然通风。6.4安全隔离应采取关闭阀门、加装盲板、封堵、导流等隔离措施,阻断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水、尘埃或泥沙等威胁作业安全的物质涌入地下有限空间的通路。6。5气体检测6.5.1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履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地下有限空间外按照氧气、可燃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顺序,对地下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其中,有毒有害气体应至少检测硫化氢、一氧化碳。6.5。2地下有限空间内存在积水、污物的,应采取措施,待气体充分释放后再进行检测。6。5.3应对地下有限空间上、中、下不同高度和作业者通过、停留的位置进行检测.6.5。4气体检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6。5.5气体检测结果应如实记录,内容包括检测时间、检测位置、检测结果和检测人员。6.6作业环境级别判定DB11/852.1-201256.6.1作业负责人根据气体检测数据,依据本标准第4章的规定对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危险有害程度进行分级。其中,氧含量检测数据在23.5%以下的以最低值为依据,在23.5%以上的以最高值为依据,其他种类气体以每种气体检测数据的最高值为依据。6。6.23级环境可实施作业,2级和1级环境应进行机械通风。6.7机械通风6。7.1作业环境存在爆炸危险的,应使用防爆型通风设备。6。7。2采用移动机械通风设备时,风管出风口应放置在作业面,保证有效通风。6。7。3应向地下有限空间输送清洁空气,不应使用纯氧进行通风。6.7。4地下有限空间设置固定机械通风系统的,应符合GBZ1的规定,并全程运行。6.8二次气体检测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再次进行气体检测,检测过程应符合本标准第6。5条的规定:a)机械通风后;b)作业者更换作业面或重新进入同一作业面的;c)气体检测时间与作业者进入作业时间间隔10min以上时的。6。9二次判定作业负责人根据二次气体检测数据,依据本标准第4章的规定对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危险有害程度重新进行判定。降低为2级或3级环境,以及始终维持2级环境的,可实施作业.1级环境的,不应作业.6.10个体防护6.10.1作业者进入3级环境,宜携带隔绝式逃生呼吸器.6。10.2作业者进入2级环境,应佩戴正压式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并应符合GB6220、GB/T16556等标准的规定。6。10.3作业者应佩戴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安全帽等防护用品,并符合GB6095、GB24543、GB2811等标准的规定.安全绳应固定在可靠的挂点上,连接牢固,连接器应符合GB/T23469的规定.6。10.4宜选择速差式自控器、缓冲器等防护用品配合安全带、安全绳使用。速差式自控器、缓冲器应符合GB24544、GB/T24538等标准的规定。6。10.5作业现场应至少配备1套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和1套全身式安全带及安全绳作为应急救援设备。6.11电气设备和照明安全6.11。1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存在爆炸危险的,电气设备、照明用具等应满足防爆要求,符合GB3836。1的规定.6.11.2地下有限空间临时用电应符合GB/T13869的规定。6。11.3地下有限空间内使用的照明设备电压应不大于36V。7作业DB11/852.1—201267。1作业安全7.1.1作业负责人应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设备符合要求后,方可安排作业者进入地下有限空间作业.7.1.2作业者应遵守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与个体防护装备,并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7.1.3进入3级环境中作业,应对作业面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测.7.1。4进入2级环境中作业,作业者应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设备连续监测作业面气体浓度.同时,监护者应对地下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连续监测.7.1.5据初始检测结果判定为3级环境的,作业过程中应至少保持自然通风。7。1。6降低为2级或3级环境,以及始终维持为2级环境的,作业过程中应使用机械通风设备持续通风。7。1.7作业期间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作业者应立即撤离地下有限空间:a)作业者出现身体不适;b)安全防护设备或个体防护装备失效;c)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d)监护者或作业负责人下达撤离命令.7。2监护7.2。1监护者应在地下有限空间外全程持续监护.7.2.2监护者应能跟踪作业者作业过程,实时掌握监测数据,适时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7。2.3作业者进入2级环境中作业,监护者应按照本标准第7.1.4条的规定进行实时监测。7.2.4发现异常时,监护者应立即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报,并协助作业者逃生。7.2。5监护者应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作业区域。7.3作业后清理7.3。1作业完成后,作业者应将全部作业设备和工具带离地下有限空间。7.3。2监护者应清点人员及设备数量,确保地下有限空间内无人员和设备遗留后,关闭出入口.7。3.3清理现场后解除作业区域封闭措施,撤离现场。DB11/852.1—20127参考文献[1]GB8958—200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2]GB12942—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3]AQ3028-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4]CJJ6—2009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5]GBZ/T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国土资源部文件国土资发〔2010〕14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根据《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20号)的有关规定,部组织制定《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办法》,现印发执行。国土资源部二○一○年一月二十五日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对地质勘查资质的监督管理,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秩序,保证地质勘查质量,根据《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地质勘查单位的地质勘查资质及其地质勘查活动的监督管理。第三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地质勘查资质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地质勘查资质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组织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资质的监督检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勘查单位的地质勘查资质、地质勘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组织除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资质以外的其他地质勘查资质的监督检查。市、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协助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地质勘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第四条地质勘查资质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一)是否取得地质勘查资质证书,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二)资质能力是否与所取得的地质勘查资质证书规定的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条件相符合;(三)是否按规定办理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变更、延续、补证、注销和重新申请手续;(四)有无不按照地质勘查资质证书规定的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行为;(五)有无出具虚假地质勘查报告的行为;

(六)有无转包其承担的地质勘查项目的行为;

(七)有无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行为;

(八)有无在委托方取得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前,为其进行矿产地质勘查活动的行为。第五条地质勘查资质监督检查以抽查为主,每年抽查比例不少于在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地质勘查单位总数的25%.对抽查单位应当作全面检查,检查方式以现场检查为主。对举报或者投诉的,应当及时组织检查组进行检查核实。第六条地质勘查资质监督检查的程序及要求应当按照《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二条规定执行。地质勘查资质监督检查人员在监督检查时,应当填写《地质勘查资质监督检查记录卡》(样式见附件1).第七条地质勘查单位到驻地之外的其他省(区、市)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应当填写《地质勘查资质备案登记表》(样式见附件2),向勘查项目工作区所在地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实施现场地质勘查活动(海洋地质调查、海洋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项目除外)。第八条地质勘查单位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向勘查工作区所在地和单位所在地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送上一年度《地质勘查单位执业情况报告》(样式见附件3)。具有石油天然气矿产勘查资质的地质勘查单位,直接报送国土资源部.第九条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对地质勘查单位报送的上一年度《地质勘查单位执业情况报告》进行汇总,并于每年2月底前,向国土资源部报送本行政区上一年度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工作报告,并附本行政区域内甲级地质勘查单位上一年度《地质勘查单位执业情况报告》(电子文档).第十条省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将《地质勘查资质管理信息系统》纳入综合监督管理平台,加强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及时统计、发布信息,方便公众查阅和社会监督,提高监督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第十一条省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建立、健全地质勘查单位执业档案管理制度,定期发布地质勘查单位执业信用信息.第十二条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地质勘查单位在本行政区内依法开展地质勘查活动,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秩序,保障地质勘查单位的合法权益.第十三条地质勘查单位要加强诚信建设。应当如实申报并提供相关材料,按照批准的资质类别和资质等级从事相应的地质勘查活动,并信守合同、履行计划,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地质勘查技术标准规范。第十四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中有违法行为的,按照《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予以处理。第十五条在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中发现地质勘查单位有违法行为的,按照《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等规定予以处理。第十六条未取得地质勘查资质证书,擅自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按照《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予以处理。第十七条本办法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件1地质勘查资质监督检查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