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汇编(完整版)资料_第1页
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汇编(完整版)资料_第2页
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汇编(完整版)资料_第3页
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汇编(完整版)资料_第4页
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汇编(完整版)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汇编(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汇编(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第一章项目概况1.1项目简介项目名称安徽省望江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望江县城的西南方东隔堤顶端,属原望江县化肥厂所在地,地方俗称“九龙潭”。场址东邻原化肥厂职工宿舍区;西邻华阳镇龙湖社区果林基地;南邻华阳镇卧冰社区农田;北面与龙湖商贸城隔路相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建设规模及内容新校区总占地120亩,共建设各类建筑物面积38650m2项目法人及法人代表项目法人:安徽省望江中学法人代表:陈小平1.2项目法人简介望江中学创办于1938年,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师资力量雄厚、读书氛围十分浓郁的学校。现有教学班级36个,学生2800余人,有专任教师110人,其中高级教师36人,占总数的32.7%,中级教师55人,占50%学校号召广大教师“树师表、铸师魂、练硬功”,要求每个教师具有事业心、责任心和爱心,培养教师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和精诚团结、乐于助人的合作精神,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上有信念、教学上有特色、科研上有潜力、发展上有后劲的教师队伍。目前,已有2名教师正在攻读硕士学位,1人参加了全国骨干教师培训,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教坛新星2人,省级优秀班主任1人。近几年,学校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全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二百余篇,有多人在省、市级论文评选中获奖。近年来,该校中考成绩连续保持全县领先水平,2001年为安庆一中理科实验班输送了三名优秀学生,2004年各科人均分数居全县第一。高考成绩稳步提高,2004年全县高考文理两科状元,2003年文科状元均出自望江中学,2004年本科达线200人,2005年本科达线人数260人。学校获得“高考优胜学校”和“中考优胜学校”称号。学校于2003年元月初步通过了安庆市示范高中评估组的评估验收,并于2005年3月通过复评验收合格。安庆市教育局以“教基[2005]28号”函同意望江中学为安庆市示范性普通高中。1.3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编制依据(1)望江县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4年第42号《关于望江中学扩建有关问题专题会议纪要》;(2)望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望政办[2005]2号”《关于望江中学扩建项目征用土地有关事项的批复》;(3)安徽省望江县发展计划委员会“望计综[2005]5号”文件《关于同意望江中学扩建工程项目立项的批复》;(4)望江县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5年第5号《望江中学扩建新校区规划设计评审会议纪要》;(5)(6)国家发改委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的有关规定;(7)安徽省望江中学委托安庆市工程咨询院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协议;(8)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研究范围本可研报告的研究范围如下:项目建设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学校生源分析;建设场址和建设条件分析;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论证;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措施研究;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招标方式;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财务分析和项目效益评价;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背景望江县情介绍望江县位于安徽省西南边缘、长江中下游北岸、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总控制面积1357平方公里。总人口60.12万人,一面负山,三面环水,地形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呈丘陵—岗地—平原梯状分布,拥有5个淡水湖泊(其中武昌湖水面达13万亩),水质天然无污染,现有耕地面积53.4万亩,可望江为滨江古邑,古雷池所地在,山川毓秀,人杰地灵。东晋时庾亮在报温峤书中言:“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遂源于此。东晋隆安—元兴年间设大雷戌,义熙元年(公元406年)置县,名新冶;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定名望江县。历代名人辈出,有明成化年间著名谏官王瑞,清乾、嘉年间著名收藏家、校勘家和著作家倪模等,李白、白居易、黄庭坚、鲍照等均为望江留下千古绝唱。“江水碧望江县在全国处于承东启西,连接西北的战略位置,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腹地。南临长江,北枕大别山,东依安庆,西连九江。长江过境流程65公里,占皖江全长近1/6,沿线建有港口、码头10余处,华阳港常年可停泊千吨级江海轮;国家级重点工程华阳过船闸是安徽、湖北两省五县市水上交通枢纽。206、105国道及安九(安庆—九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京九大铁路、安庆民航机场交相呼应,建设中的济广(济南—广州)高速公路倚县城而过,即将开工建设的望江长江公路大桥连通大江南北,为望江构建了快速便捷的立体交通网。县自来水厂现有供水能力日产1.3万吨,第二水厂日产5万吨项目正在建设之中。现有11万伏双回路输变电设施年供电量1.4亿千瓦时以上,最高负荷达4.5万千瓦。程控覆盖城乡,容量达4万门,移动和无线寻呼系统功能齐备。改革开放以来,望江县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工业上形成了纺织、化工、建材、酿造、粮油加工和机械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尤以纺织、化工最为突出;望江县为国家优质棉、出口棉、商品粮基地县和安徽省瘦肉型商品猪、水产品基地县,农业上优质棉、优质油、畜牧、水产、优质米、林果、蔬菜“七龙共舞”的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望江县教育资源状况望江县1987年实现普及初等教育目标,“九五”期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又实现“两基”达标。全县现有各类学校369所,其中普通中学42所(初中34所,高中8所);职业中学6所(职业初中3所,职业高中3所);小学319所;幼儿园2所。望江县各类学校在职教职工总人数4672人。其中普通中学1886人,职业中学164人,小学2569人,幼儿园53人。望江县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2004年,望江县教育事业呈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教育稳步推进,各类教育共同发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多次召开动员会、督查会,布置工作,监督执行,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同时,民办教育、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也都发展态势良好;二是积极推进教育改革,管理体制更趋合理。2004年8月,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望江县实施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给全县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为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全县仅用20天的时间撤销了乡镇教办,成立了中心学校。三是加强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县教育局年初制定了《望江县中小学常规管理考核细则》、《望江县中学教学常规管理条例》、《望江县教育督导工作意见》、《望江县中小学督导评估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工作,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办学水平逐年改善。全县在“到2021年实现一乡镇一所初中、一万人一所完小、高中向县城集中”的原则下实施了中小学布局的调整,并采用积极稳妥的方法合理地调配了师资力量。2004年共争取中央及省级危改项目资金456万元,其他项目资金268万元,安排危房改造项目26个。虽然取得了以上的成绩,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全县教育工作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是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简陋。现有校舍中D类危房达7.9万平方米,缺少资金,难以改造,实验、音、体、美等教学器材严重短缺,大多数学校的文体活动、实验操作不能正常进行;二是高中教育规模过小,不能满足群众对教育的迫切需求。全县目前仅一所省级示范高中,一所市级示范高中,高中教育基础薄弱;三是师资力量短缺,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整体素质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四是教育整体水平不高,“两基”水平较低,与兄弟市县差距较大,各项主要质量指标均处靠后位次。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一是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努力使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速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切实解决好学校建设的配套资金。同时走多元化投资办学之路,积极筹措民间资金投资学校建设;二是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扩大高中招生规模;三是制定一系列奖励吸引人才措施,改善提高艰苦地区教师待遇,控制人才外流,科学设置学科结构,鼓励在职教师通过自学函授、进修培训等各种形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项目提出的理由安徽省望江中学座落于望江县县城中心。学校创建于1938年,迄今已有67个春秋,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力量较强、学习氛围浓郁的治学良校,是四方学子求学之胜地。2003年1月,望江中学初步通过了“安庆市示范中学”评估,2005年3月验收合格。虽然如此,望江中学目前校园占地面积仅19亩(宿舍区除外),现有36个教学班,2800余名学生,平均每班学生七十多人,室内拥挤,不利于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校园内现有大小教学楼各一幢,共39间教室,另有实验楼、图书楼各一幢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办学硬件设施远远落后于周边县、市同级学校,使学校的发展建设一直受到了很大限制。“普九”以来,由于望江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滞后,致使全县初中升学率一直徘徊在35%左右,而社会上要求升入高中继续上学的人数逐年增长。随着县城规模的不断扩大,按照全县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要求,高中阶段教育要逐步向县城集中,为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潜力,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县政府决定望江中学在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划拨120亩土地用于扩建新校区之用。新校区建成后,学校教学班级将达到60个,按平均每班50人计算,在校学生数将达到3000人,比现在规模扩大200人,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实力。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是望江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00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58亿元,现价对比比上年增长15%,扣除物价因素可比增幅为4.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12亿元,现价增长24.54%,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6.90%;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78亿元,现价增长12.67%,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3.10%;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68亿元,现价增长7.05%,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3.40%;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5.8亿元,比上年增长23.7%,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4%。工业总产值16.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扣除物价因素与上年持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8亿元,比上年增长2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51亿元,比上年增长6%。财政收入实现1.0164亿元,比上年增长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885万元,比上年下降0.2%。农民人均纯收入1831元。虽然如此,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经济增长点不多,科学技术落后,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难以合理开发和利用。究其原因,科技人才和高素质人才匮乏及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是制约望江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竞争愈演愈烈,面对新形势和挑战,望江要发展,就应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内在统一。本项目建设,完善了教学设施,不仅优化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水平,而且有利于望江中学扩大高中招生规模,为高一级院校输送合格新生,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有用人才,适应了望江县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望江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望江县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总体思路是: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安徽省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的“四个统一”,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注重教育规模、教育结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的有机统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保证投入,加强管理,以《教育法》为后盾,努力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推动全县教育整体、稳步、健康地向前迈进。望江县教育事业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05年,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3~6周岁幼儿园(班)率达70%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略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青壮年文盲率严格控制在2%以内。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发展空间,挖掘现有的高中教育潜力,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使全县高中招生人数每年增长15%以上,力争“十五”末城镇基本普及高中教育。淡化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界限,加大普高与职高的沟通力度,在2021年前办出1~2所兼有普、职两功能的综合性高中。望江中学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划拨120亩土地作为扩建新校区用地,并多方筹措资金建设新校区,项目建成后将使高中部规模扩大至60个教学班级,学校的布局将更加合理,教学设施更加完善。项目建设适应了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项目建设是望江中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望江中学创建于1938年,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教风学风纯朴、学校管理严谨、读书氛围十分浓郁的学校。多年来,望江中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求真务实,大胆创新,从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已初步形成了必修课与选修课、活动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宗旨,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已逐步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办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日益先进,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为望江县乃至安庆市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广泛的赞誉。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望江中学现有的教学条件与日益扩大的教育需求存在着以下矛盾:一是校园面积过小,生均占有的活动空间不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是由于教室数量少,班级学生容量大(平均每班超过70人),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又相对匮乏,不利于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三是教师办公室及生活用房紧缺,难以为广大教职工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为此,望江中学领导依靠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充分利用各方力量,通过划拨土地建设新校区,适应了学校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第三章教育需求分析3.1招生对象安徽省望江中学是目前全县所保留的唯一一所完全中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招生范围面向全县,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招生对象也会扩大至周边县(区)。学校招生对象主要为初中毕业生,由于县城地区教育的需要,学校也招收一定数量的小学毕业生。学校计划通过3~5年的努力,将初中部逐渐剥离,使学校成为只有高中部的省级示范中学,以满足广大人民对教育的需求。3.2生源分析安徽省望江中学招收的学生来源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人口年龄结构看,2003年0~14岁年龄段人口占全省总人口23.46%,约为1444万人。同期安庆市0~14岁年龄段人口占全市总人口24.45%,约为145.5万人。这个年龄段的显著特点是:城镇人口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农村人口的独生子女比例也逐年增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年龄段的人口绝大部分都会接受初中、高中阶段教育。可以预见项目未来的生源充足。表3-1安徽省平均每万人口在校中小学学生构成

3.3师资配备望江中学现有专任教师110人,其中高级教师36人,中级教师55人,目前有2名教师正在攻读硕士学位,1人参加了全国骨干教师培训,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教坛新星2人。近几年,学校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全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二百余篇,有多人在省、市级论文评选中获奖。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还会每年从师范院校招收部分应届优秀毕业生,从县内外其它中学吸纳有一定教学成果的优秀教师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全能够满足项目运营需求。第四章项目场址与建设条件4.1项目场址望江中学扩建新校区位于望江县城的西南方东隔堤顶端,属于原望江化肥厂所在地。2004年12月27日,望江县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确定了本项目用地以划拨的形式用于望江中学建设。项目用地的四周界址是:东邻原化肥厂职工宿舍区;西邻华阳镇龙湖社区果林基地;南邻华阳镇卧冰社区农田;北面与龙湖商贸城隔路相邻。4.2建设条件自然条件(1)气候望江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其特征是季风明显,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降水量1363.0mm,年平均降水日139.1天;年无霜期平均为254天;年平均风速为3.1m(2)地形、地貌及地下水根据安徽工程勘察院提供的资料,项目场地内地形起伏较大,局部地段为陡坎,地形最大高差为8.18米。场地地貌单元属丘陵(低丘)地貌。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填土层中赋存的上层滞水和粉质粘土中的孔隙潜水,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为2.5~3.0m,地下水对砼无侵蚀性。(3)工程地质项目场地地基岩土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黄褐色,松散,层厚0.2~4.0m不等,工程地质条件差;粉质粘土,灰黑、灰、黄褐色,局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软塑状态,工程地质条件很差;粉质粘土,黄褐色,层厚0.3~5.5m,软~可塑状态,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粉质粘土,黄褐色,局部砖红色,饱和,硬塑状态,局部坚硬,分布较稳定,为中等压缩性土,工程地质条件好;碎石土,黄褐色,密实状态,碎石为卵石,间充填粉质粘土,偶夹砾砂,工程地质条件好。区位和交通望江中学新校区位于望江县城,望江县南临长江,北枕大别山,东依安庆,西连九江,区位条件优越。206、105国道及安九公路相互连通,济广高速公路倚城而过,望江长江大桥即将开工建设,县城东隔堤路横穿学校大门而过,对外交通便捷。工程用水用电条件望江县自来水公司可保证项目用水要求,管径为100mm的新校区专用自来水管已安装到位;10kv高压输电线路已架设至场地,学校专用的变电设备也配置到位。水电条件满足建设运营需要。建材供应条件望江县建材资源丰富,各类建材厂家众多,项目建设所需的砂子、石料、砖、木材等均由当地建材厂家提供,钢材、水泥由各生产厂家驻县城供货商定点供应。项目的建筑材料来源充足。社会环境条件《安庆市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21年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十五”期间,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不断扩大普高招生规模。要使“十五”期间普通高中的数量由现在的74所,调整到66所,办学规模则由现在平均不足18个班,到2005年达到校均36个班的规模。要努力创办好1~2所国家级示范高中和3~5所省级示范高中。并使县镇以上地区全部普及高中教育。这些都为望江中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望江县委、县政府和职能部门对望江中学扩建新校区工程非常重视,采用划拨方式给予建设用地,并在建设用地规划、行政规费减免、资金筹集等方面给予大量优惠政策。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五章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5.1建设规模根据学校教学和后勤服务需要,望江中学扩建新校区工程共建设三大基本功能区: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主要建设三大功能区的各种建筑物以及运动场,相应配套的道路、广场、给排水、供配电、绿化等工程。项目总占地面积120亩,总建筑面积38650m2表5-1望江中学新校区建设工程内容一览表

新校区建设工程内容一览表序号名称规模总投资(万元)备注1综合办公楼3200m304

2图书馆3600m342

3科技电教楼5600m627

4食堂礼堂3000m270

5教学楼7200m825

6学生公寓11050m1105

7教师宿舍3000m270

8配套建筑物2000m150包括门房、配电房、厕所等9运动场400m标准环形跑道100

10市政设施

160包括室外给排水、供配电工程11道路、广场

283

12绿化及环境工程

72

13篮、排球场

728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14土地征迁120亩540

5.2建设方案总体规划设计(1)设计依据①甲方提供的道路红线及现状地形图等。②《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以及现行的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设计规范等。(2)工程概述①工程性质:望江中学扩建工程是为了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新校园将成为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高中寄宿制中学。主要建设内容有:教学楼、科技电教楼、图书馆、、综合办公楼、食堂礼堂、学生宿舍、后勤用房等。②基地现状:新校址位于原望江县化肥厂用地,合计约120亩。地块地形的总趋势为北高南低,基地内无古树、古墓等文物。③工程规模:望江中学新校园建成后将达到占地120亩,建筑面积约40000平方米,60个班约3000人的规模。(3)规划指导思想①21世纪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教育的重点由注重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转向素质教育,转向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一转变是我们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②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依托学校悠长的历史文化渊源,根据地形及功能分区,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有机组织建筑空间布局,使建筑与绿化环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人文与自然和谐一体的校园环境。③坚持可持续开发的思想,一次规划滚动发展,将学校建筑的工程建设变为城市发展进步的积极要素。4、④注重校园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为师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交往聚合场所和活动空间。校园的室外空间中有广场,有庭院,有连廊,建筑空间内外沟通,各种宜人的大小空间环境遍及校内,以利师生教学相长、陶冶情操。⑤建筑造型上突出时代感,着重表现历史与现代的结合。形体组合上体现历史文化及地方特色,使建筑个性鲜明,富有校园气息。(4)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约7.3公顷总建筑面积38650m容积率0.54建筑覆盖率13.7%体育场地22000m绿化面积20000m绿化率30.7%生活用房学生宿舍11050m学生食堂3000m2小计教学区教学楼7200m2小计教学辅助用房科技电教楼5600m图书馆3600m2小计其他行政办公3200m配套建筑物2000m教工宿舍3000m2小计(5)功能分区①本校园可分为三大基本功能区,即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由于基地的形状不够规整,有近三分之一的用地地势较低,用做体育场地。主要的三大基本功能区顺着基地的南北方向展开:教学区居北侧,学生生活区在基地的西南侧,体育活动区在校园的南侧,三大区以教学区为中心,犄角相依,动静有隔,有分有连,疏密相间。通过空间群体、道路、轴线的呼应和控制,使校园各个组成部分从功能到形式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塑造出浑然一体的空间环境。

②本校园总体布局中有东西、南北二条控制轴线暗含其中,一条谓之生态轴线,一条谓之人文轴线。A、望江中学历史悠久,文脉绵延,故我们在校园总体布置时安排了一条南北向的人文轴线,它由入口广场开始,经教学区,再到中心广场。这条轴线由北向南贯通整个教学区,并与两条东西向生态轴线相汇,形成清晰的空间结构骨架,网状轴线在这二百余米内充分展现的是望江中学的欣欣向荣。穿过教学区轴线直趋体育活动区。礼堂的现代大空间的暴露结构和浪漫夸张的造型充分展示了高科技的魅力,喻示着望江中学的未来将更加辉煌,更加腾飞。B、与南北人文轴线相辅相成的是一条东西生态轴线,它由贯穿教学区的主轴线向西北呼应学生生活区宿舍,联系起了从早到晚的学校生活。C、时间和空间形成了宇宙,东西、南北交汇轴线支起了望江中学新校园总体的布置的骨架,中心广场保证了这二根轴线的穿透性,二轴交汇处的区域便是整个校园的核心区,由景观绿化广场、主题雕塑等建筑形成的围合空间构成,便于充分展示现今望江中学一代骄子的风采。(6)交通组织①出入口:本校区现仅北侧有规划道路。因此,将主入口设置在北面,斜向面入口的主干道。主入口设计为入口广场,加以景观布置。学校东西分别有一出入口,该出入口主要为教师生活区和学生生活区所设。将来校园的南侧再设有一辅助出入口,此入口主要为后勤物资进出所设,可保证校园内良好的文静气氛不被污染。②道路结构:本校采用以围绕教学区核心的环状路为基本骨架的道路结构,主路宽7米。③停车:主入口、行政办公楼和后勤服务用房分别有停车场地。全校师生的自行车集中停放在校园绿化遮蔽的停车棚中。(7)广场与绿地规划①广场和绿地是本校区整体规划的重要因素。校区内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不同性质的广场和绿地。此类广场和绿化不仅形成不同的景观环境,影响着人们对整个学校的印象,并且还起着组织师生日常教学和生活的作用。②广场,本校园较大的广场有:A、入口广场:由主干道进来便是由大门、雕塑、铺地、道路、绿地构成的入口广场。该广场南北长近40米,东西宽70米。入口广场入口的中轴线和大门的交点为中心向基地的边缘扩散,气势大气,效果磅礴,同时也是生态化隔离城市干扰的有效手段。入口广场也是校园举行小型仪式的场所。在高起的平台上人们可以纵览过去和今天(入口广场和教学区建筑)的景观点。B、教学区中心广场:从入口广场向北的生态园林景观轴与东西向的人文轴相交处形成一个教学区中心广场,该广场平整、开阔,以硬质铺装为要素,组织人流集散并诱导行为及视线的空间转换。①绿地本校园富有特色的绿地有:A、入口广场绿地,该处绿地以小块草坪、水面、小品配合广场B、教学区中心广场绿地,该绿地以草坪为主,形成开阔视野;C、学生生活区入口以草坪为主,结合少量硬地,适宜尺度形成能够吸引学生停留活动、创造高雅学生生活社区气氛的富于景观特色的绿化;D、运动场与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亦布置多处尺度不等的绿地,(8)消防设计学校内所有建筑物均为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每个功能区之间相互独立,均有消防道环绕。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间距满足消防要求,室外消火栓间距小于120米,室内按要求设有消火栓。建筑内部设双向疏散通道,在数量、疏散间距、疏散宽度上均满足建筑防火要求。(9)环保及环卫整个校园基地上除建筑及硬地广场外均植以树木草坪,既绿化环境又是隔噪调温防尘的措施。排水系统中,厨房排水,粪便污水均经过化粪池沉淀处理后,与洗涤废水合并达到市政排放要求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大于2小时。食堂、厨房等后勤服务楼位于校园教学区西侧一隅,远建筑设计(1)教学区建筑群体本设计通过廊道将教学区主体建筑组合为一体,从而使教学区活动联系便捷。就教学区的建筑总体而言,其特点有:建筑整体感强,交通流线明晰;办公按功能分区布置,联系便捷;教学楼按年级独立成团,易于管理;专业教室自成一体,维护人员控制统一;公共空间丰富,层次分明,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教学楼布置成围合式,均为五层,每幢拥有20间普通教室,和相应的卫生、疏散设施。②物理、化学、生物、劳技等专业教室集中布置在科教楼中,该楼六层,作为整个教学区建筑的活跃元素,专业教室的安排考虑到时代的飞速发展,设置了微机、语言教室,但除底层教室管线功能要③办公楼包括行政办公和教学办公两个部分。教学办公设置在教学楼组团中。校级领导和重要职能部门办公用房,以及教学办公布置在南翼,可获得良好的采光,并设有独立对外的出入口。④美术、音乐教室可布置在科教楼中,位于圆形报告厅的北侧,符合专业教室的特定要求。⑤图书馆位于科教楼南端。与科教楼相互辉映,并围合了一个小型的文化广场,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楼内南侧布置师生开架阅览室,光线充足,景观优美;北侧布置书库、演播中心、视听室和阶梯教室;两者之间通过可中庭和回廊相连。报告厅设置在图书馆中,相对独立。⑥教学区建筑立面充分体现现代感和文化内涵,色彩与材料以深色石材和砖为主,辅以白色点缀。屋顶为蓝灰色。其他辅助教学用房为平顶和现代感很强的风格以示变化,丰富校园空间。⑦教学区建筑群体中有大量公共空间,包括室内公共空间如连廊,;室外公共空间如教学楼之间的院落等,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课余休息提供了良好的场所。(2)生活区①宿舍本校的学生宿舍按校园全部建成后有2500到3000人全部寄宿考虑,其中三栋学生宿舍楼位于生活区北部,另二栋位于生活区西南部、食堂之西。宿舍平面采用双人床,8人一间,16人一套标准单元。双面廊方式组合,宿舍全部南北向,采光、通风优良。在生活区的东南角另有一组二幢单身教师宿舍。采用一厅一卧一卫一厨的户型结构,可二人合住一套。该宿舍在布置形式兼顾居家和集体宿舍二种特点,并留有将来改造成某固定模式的余地。②食堂与礼堂食堂与礼堂层数为三层,建筑力求简洁、朴素大方,部分构件为与其他建筑呼应,做了些符号,屋顶采用流畅的曲面板与金属杆件组合,形成了整个生活区的活跃元素,立面分隔与开窗与学生公寓取得呼应。(3)其它校园内还有看台、门卫值班室及其它设备用房等建筑。主要按以下说明进行设计。①该类建筑将在满足自身功能的前提,依附校园建筑群体形象。成为整个校园空白环境中心的一部分。②看台下的净空将用于体育服务设施。结构设计(1)执行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基本参数基本风压:W0=0.35KN/m2,基本雪压:S0=0.4KN/m2;抗震设防烈度:6度;框架抗震等级:三级;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物类别:丙类;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50年。(3)结构型式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工程主体采用框架结构,墙体采用200厚非承重粘土空心砖填充。(4)基础型式根据结构型式,结合场址工程地质状况,建筑物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和人工挖孔桩基础,其持力层为黄褐色粉质粘土混铁锰结核。具体选择是教学楼、部分学生宿舍楼、综合办公楼、教师住宅楼因上部软弱土层较厚,且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大型设备不易施工,故采用人工挖孔桩。其余建筑物采用柱下独立基础。给、排水及消防(1)给排水①执行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修订本)《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97修订本)《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6)(97修订本)②给水项目给水水源由县城东隔堤路上的市政供水管网供给,校区内供水干管直径为100mm,生活给水管道采用给水聚丙烯(PP-R)管。③排水雨水通过雨水管收集直接排至校园内雨水总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后排入校园内污水处理总管网,然后由校区雨水及污水总管网直接排入市政雨水和排污管网。(2)消防项目消防系统采用与生活用水系统合并使用的消防给水系统,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5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0L/S,同时使用的水枪支数为2支。室内消火栓应每层均设,且设在明显易于取用地点,栓口离地面高度1.1米,其出水方向向下。室外消防给水管道与市政管道连接成环状,建筑物内的消防竖管在屋面各自连接成环状管网。消防给水管道采用给水铸铁管,胶圈接口。室外消防用水由市政消火栓供给。供配电(1)执行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修订本)《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2)电源电源由供电系统将10KV高压线架至校园变配电室。进户导线采用W22型0.6/1KV铠装电力电缆地下直埋引至室内配电间,电压为380/220V。(三)线路本工程室内配电线路采用暗敷,配电干线采用W型0.6/1KV电力电缆沿电缆井内电缆桥架敷设及BV型0.3/0.5KV铜芯电线穿钢管保护地下暗敷引进各照明配电箱,各照明分支线路导线采用BV型0.3/0.5KV塑料铜芯线穿钢管暗敷。(四)负荷等级根据负荷性质和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程度,校内建筑内的消防用电系统用电为二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五)照明本工程除男、女厕所及楼梯间、走道采用白炽灯照明外,其余房间均采用日光灯照明。在疏散楼梯间、公共出入口等处设置疏散指示灯、安全出口标志灯。(六)防雷及接地建筑物屋顶设避雷带以防直击雷,引下线利用框架柱内二根主筋,要求由下至上,牢固焊接,避雷接地利用基础内所有金属构件,要求金属构件焊成一体,以形成一个封闭的金属网。电力装置室外接地采用40×4扁钢,埋深-0.8m,R≤4欧姆;引入室内的接地线采用Φ10圆钢引进电缆井及一层各照明配电箱。报警设备室外接地装置采用40×4扁钢,埋深-0.8m,R≤4欧姆,引入室内的接地线采用BX-25铜芯电线穿UPVC25管保护,地下暗敷引入报警控制屏。(七)消防消防用电设备采用单独的供电回路,保证火灾发生切断生产生活用电时,消防用电正常。疏散指示标志采用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疏散指示灯的照度不低于0.5LX。第六章环境保护与节能节水6.1环境保护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件》国务院令253号;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4、《开发建设活动环境管理人员行为规范》;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3838-2002);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环境保护措施本项目建成后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但须注意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文明卫生。1、施工期废气污染控制措施:(1)施工期间的料堆、土堆等应加防起尘的措施,挖出的土壤等固体废弃物应及时清运,运输车辆要采用防止散落和尘土飞扬的措施;工地周围用围墙或防护板围护,减少工地扬尘对环境的影响;(2)保持出入口的路面清洁、湿润,以减少汽车车轮滚动引起的扬尘。并尽量减缓行驶速度;(3)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其环保素质,提倡文明施工。2、施工期噪声污染控制措施:(1)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对各施工阶段噪声限值的要求。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高噪声施工尽可能安排在昼间时段,如需夜间施工,须提前向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申请,或批准后方可在指定日期内进行;(2)将施工现场的固定噪声源,如搅拌机(车)、临时加工车间、建筑料场等相对集中,并尽可能布置于远离周边声敏感点处;(3)工地周围设立围护;(4)规定运输车辆出入路线,尽量避开居民区。3、施工废水、建筑垃圾污染控制措施:(1)施工期工地废弃物应指定地点堆放并及时组织清运,以避免大雨时被地面径流冲入下水道,流入水体;(2)施工现场要严格规定排水去向,或安排简易排水管道,严禁污水遍地横流;(3)严禁将施工泥浆排入下水道,以免引起排水不畅而导致周围地区积水内涝。4、施工期清洁生产与综合污染防治对策:(1)用先进的施工技术;(2)加强施工管理;(3)采用预制装配施工方案;(4)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5)采用优质、环保型的工程材料。在施工时,6.2节能、节水节能、节水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严格执行节能技术规定,努力做到合理使用资源。(2)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严禁采用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已淘汰的落后的工艺和设备。节能措施(1)在规划中引进生态环保设计理念,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及环境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利用太阳能减少非可循环利用能源的消耗。(2)设计时,在保证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供水、供电线路,减少线路能耗损失。(3)建筑设计尽量采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以减少采光、暖通耗能。(4)根据建筑功能要求,积极采用节能材料。照明灯具采用高效节能灯,电气设备造型,应本着节约能源、减少设备用房面积进行优选。节水措施(2)安装工程实施中保证给排水线路工程质量,防止跑、冒、滴、漏等。(3)所有单元均安装计量表,便于管理和考核。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7.1项目组织望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本项目建设,于2004年12月专门成立了望江中学扩建领导小组,由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教育、计委、财政、建设、土地、审计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项目建设的领导、组织、管理、协调和监督。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解决日常建设中的相关问题。望江中学也已专门成立了新校园扩建领导小组,抽调专人负责项目建设的具体工作,以保证项目按时运营。7.2项目管理项目实施管理工程设计、建设、监理等均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进行招标。签订设计、建筑施工等合同,严格监督工程质量和检验设备质量,使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项目财务管理设立项目专用帐户,专款专用。做好工程预决算,做到手续齐全,收支账目相符,精打细算,节约项目投资。项目的管理职责(1)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职责按上级有关要求,积极落实各项工作;协调部门间工作关系;考察、评审、督促本项目建设方案;制定项目指导原则和项目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项目目标。(2)项目建设办公室职责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制定和修改项目培训、项目管理、项目财务信息管理计划。根据领导小组指示,协调各方关系。组织实施管理各类项目业务会议,安排项目土建工程实施、设备采购、合同签订、财务结算。组织实施各类调查和经常性项目检查、监督,组织和安排评估和评价。7.3项目监督项目监督与评价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由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1)监督与评价组织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成立项目监督评价管理小组,由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中计委、教育局、财政局、建设局等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组成,按照项目所确定的目标、实施方案、实施计划、管理制度及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监督与评价。(2)监督方式监督方式为经常性监督和阶段性监督。①经常性监督经常性监督即对项目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如项目建设实施计划的落实情况,资金的到位和使用情况,建设工程施工进度及质量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②阶段性监督阶段性监督即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如项目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配套资金的落实,设备质量检验与安装质量验收等。对项目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和完善。③监督频率项目监督评价管理小组对项目监督安排如下:经常性监督,每月一次;阶段性监督,每季度一次。特殊情况,随时组织监督。④监督报告项目监督评价管理小组对阶段性监督检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交监督报告。内容包括项目的阶段性进度,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实施计划的不足之处及修改建议等。实施进度和计划完成情况以表格形式反映,表格应包括计划量、完成量和未完成的主要原因等。7.4项目评价(1)评价目的评价目的是向上级领导部门提供项目建设信息,以便总结经验,进一步改进县级教育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管理,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2)评价内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与管理,改善教育设施和装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评价方式利用项目单位和建筑施工单位的日常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及实地考察作出评价。(4)评价时间及人员评价时间:项目建设初期进行一次基本调查,为项目评价准备基准期资料,设定评价内容和标准。项目运营一年后依据评价内容和标准进行终期评价,提出评价报告,上报有关领导部门。评价人员: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有关成员、项目各行业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5)项目社会效益分析和经济效益分析详见有关章节。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本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自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时间为37个月,建设工期25个月。具体进度安排如下:(1)2004年12月~2005年2月,成立望江中学扩建领导小组,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及报批立项;(2)2005年2月~2005年5月,土地征迁及规划编制;(3)2005年6月~2005年8月,可研报告编制及报批;(4)2005年7月~2005年8月,施工图设计及审查批准;(5)2005年9月,施工招标;(6)2005年10月~2007年10月,房屋建筑及配套设施施工;(7)2007年9月~2007年11月,室外道路及绿化工程;(8)2007年11月~2007年12月,工程收尾及竣工验收。第九章工程招投标9.1概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本项目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等均采取招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9.2发包方式承包方式有总承包和单项工作内容承包二种,相应的发包方式也有两种。本项目发包方式根据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分别采取单项工作内容发包方式。9.3招标组织形式招标的组织形式有自行招标和委托招标两种形式。本项目业主拟委托具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机构代理招标。9.4招标方式招标方式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二种类型。由于本项目拟采用单项工作内容发包方式,针对不同的单项工程所采取的招标方式如下:①勘察设计拟采用邀请招标或直接委托方式。②建筑安装工程及工程监理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1估算依据及说明建筑工程费参照2000年《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安徽省单位估价表》及当地类似工程造价指标估算。安装工程费根据工程方案参照2000年《全国统一安装工程基础定额安徽省综合估价表》及当地类似工程造价指标进行估算。设备仪器按项目建设单位的报价予以估列。预备费按主要工程费、无形资产、递延资产之和的8%计取。银行贷款年利率为6.12%。10.2投资估算《建设投资估算表》。表10-1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名称建筑工程费用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其他费用合计备注1主要工程44656055

4580

1.1建筑工程3893

3893

教学楼825

825

综合办公楼304

304

图书馆342

342

科技电教楼627

627

学生公寓1105

1105

教师宿舍270

270

食堂礼堂270

270

配套建筑150

150

1.2市政校园基础设施4006055

515

供配电工程356015

110

给排水10

40

50

道路、广场283

283

绿化及环境工程72

72

1.3运动场地172

172

13.1标准运动场100

100

篮、排球场72

72

2无形资产

540540

2.1土地征迁

540540

3递延资产

300300

3.1前期费用

4646

3.2勘察费

2323

3.3设计费

137137

3.4建设单位管理费

4141

3.5监理费

5353

4预备费

434434

5建设期利息

186186

合计

6040

10.3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估算6040万元,资金筹措如下:1、学校自筹建设资金254万元,县政府承诺在项目建设期内从财政资金中拨付2600万元,两项合计共有资金2854万元。2、申请银行贷款3000万元,建设期利息186万元,合计3186万元。3、项目建设期两年,建设资金按各年50%的比例投入,资金筹措和使用详见辅助报表3《投资使用计划和资金筹措表》。第十一章财务评价11.1评价依据及说明财务评价按国家计委、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进行编制。项目建设期2年,正常经营期为13年,经济计算期为15年,本项目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财务内部基准收益率为7%(高于银行长期借款年利率)。11.2运营收入估算望江中学建成运营的收入主要有以下部分组成:(1)学校是社会事业项目,望江县财政每年定额拨款380万元。(2)按国家规定的学费收取标准,正常年份学费、住宿费等收入为2059万元。收入详见辅助报表5《收入估算表》。11.3运营成本估算学校运营期间成本费用由下列构成:(1)外购教学器材费:包括教学器材、图书资料费等各项费用,正常年份为435万元;(2)外购燃料动力:学校所需水、电、燃料等费用,正常年份为50万元;(4)修理费:每年约需40万元;(5)折旧费:建筑物按25年折旧,残值率取5%,设备按15年折旧,残值率取5%,详见辅助报表4、5《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6)摊销费:无形资产按10年摊销,递延资产按5年摊销;详见辅助报表4、6《无形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7)财务费用:银行贷款利息按年初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8)其他费用:包括办公费用、差旅费、邮电、印刷等费用,正常年份265万元。总成本费用详见辅助报表4《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4利润及分配计算期各年利润详见基本报表2《损益表》。11.5评价指标通过对基本报表1《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基本报表2《损益表》的计算,得出下列评价指标:财务内部收益率:11.38%;财务净现值(ic=7%):1786万元;动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12.07年;投资利润率:8.38%.11.6偿债能力分析本项目采取等额还本利息照付方式偿还贷款,借款偿还期(含建设期)11.42年,运营期间各年偿债覆盖率大于1,项目有偿债能力。详见辅助报表6《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表》。11.7不确定分析现对学校的学费收入和建设投资分别作变动因素-5%-2.5%基本方案2.5%5%学费收入10.1310.7311.3811.9812.58固定资产投资12.1311.7311.3811.0310.68从上表可以看出,学费收入的变化对项目效益的影响最大,建设投资影响。说明本项目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11.8财务评价结论通过以上财务分析,项目所得税前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1.38%,大于7%的基准收益率,财务净现值(ic=7%)为1786万元,大于零。动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12.07年,项目在财务上是第十二章社会评价望江中教学楼建设项目为教育设施项目,是以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为目的的社会事业项目。也就是说该项目是为社会生产和公共生活服务的,是以创造社会效益为主的非生产性建设项目。本章对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侧重于社会评价。12.1项目社会评价的目标和内容我国作为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中心任务是使人民得到最大的实惠,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公有制为主的所有制体制决定了我国政府目标与全民目标的一致性,也决定了社会通用的行为规范的全民性。这就要求项目社会评价的目标,从根本上说不能脱离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满足。社会事业项目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应是评价项目满足各种社会发展目标的程度。由于社会事业项目的建设对社会发展目标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因此本项目社会评价中重点是评12.2项目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近几年来,望江县各项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适度快速增长。但是,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究其原因,除工业基础薄弱外,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新的经济增长点较少,科学技术比较落后,财政增长乏力,农民收入增长不快等。其中科技人才短缺,高素质人才不足,社会人口文化水平低,是制约望江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望江县规划“十五”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8.5%。这就要求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整合教育资源,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和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望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现有初中毕业生生源,望江县教育事业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到2005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50%以上,到2021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0%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新增劳动力人口普遍接受12年以上教育。本项目实施可大大缓解望江县高中教学基础设施欠缺的压力,有利于促进全县高中教育稳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加快为国家和本地区培养人才的步伐,从外部环境上实现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12.3项目对收入分配目标的贡献“效率”和“公平”是我国经济政策的两大目标,公共事业项目由于其产品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因而向全体居民提供“公共消费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均等化分配。教育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收入分配,有利于实现城乡人民“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由于受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着极高的相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所得收入越望江人民在长期教学育人和工农业生产及实践过程中得到启迪:培养一个高中生就等于消除一个贫困户。项目实施后,望江中学每年可增收学生200人,进一步接受高中教育,提高文化科技素质,成为有用人才。从一定意义讲,也就是使城镇乡村200户家庭提高了科技文化素质。这对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乡村来说,无疑是年年增添科学种田、脱贫致富的生力军。必将加快当地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和向农业深度和广度进军的步伐,促进新阶段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12.4项目对人口政策目标的贡献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国内外资料表明,居民受教育程度与生育子女之间存在着反比例关系。此外,通过教育可以普及医疗保健和卫生知识,促使人们优生优育,增强抵御各种疾病能力,延长平均寿命,提高人口素质。项目生源绝大部分来自农村。项目的实施,必将促进项目地区农村居民,尤其是贫困农村居民提高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改变传统的生育观和养儿防老等传统思想,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实现项目地区人口出生率的控制和提高人口质量的人口发展目标。12.5项目对就业目标的贡献我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培养体脑结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个体的根本途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使用率,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劳动力培养和训练主要是通过教育来进行的。本项目实施后,可为受教育者今后提高劳动熟练程度,进而成为有文化的劳动者,为进一步接受高一级教育和直接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13.1结论(1)通过研究表明,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显著特点是人才的竞争,党中央、国务院上个世纪末就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使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日趋显著。望江中学新校区的建设是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完善扩大教学规模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该校完善办学规模和教育设施,更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项目建设是完全必要的。(2)项目建设场址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外部水、电基础设(3)项目的生源丰富,项目建设有良好的发展前景。(4)项目建设规模、总平面布置、建设方案、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实施进度安排、项目组织与管理、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是可行的。(5)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出生率的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及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劳动生13.2建议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及结论,建议上级领导机关尽快批准项目实施,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使项目早日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建议项目单位在下一步工作中,一要进一步加强对规划设计方案优化;二要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财务管理的监督和检查;三要继续争取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配置好项目所需的师资力量和实验仪器等教学设施,以便项目更好地发挥功能。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 61.3可行性研究概要 71.4结论 8第二章旅游资源与市场预测 92.1旅游资源 92.2市场预测 14第三章开发利用条件 173.1自然条件 173.2交通条件 203.3能源通讯 203.4政策优势 213.5某某景区开发潜力评价 213.6现有旅游功能和设施 22第四章建设内容及规模 23第五章工程设计方案 255.1景区公路 255.2游山道 275.3公厕 285.4标示牌 295.5停车场 305.6游人服务中心 315.7景区输变电工程 325.8给排水工程 335.9通讯工程 345.10垃圾处理工程 355.11观景台 365.12休闲度假村 365.13民俗展示村 37第六章环境保护 376.1环境保护规划 376.2环境保护工程设计 386.3环境保护工程效益分析 38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 387.1编制原则 387.2工程实施进度 39第八章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方案及措施 40第九章景区的投资 419.1投资估算依据 419.2投资分年使用计划 429.3资金筹措 429.4近期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429.5远期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43第十章效益评价 4310.1收益分析 4310.2投资回报分析 4410.3就业机会分析 4410.4结论 45第一章总论本项目拟兴建某某景区的公路、供水、供电、通讯、环卫、游览步道、停车场、游人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恢复、培育某某内的绿化,致力改善旅游条件,加快建设以某某为重点的青藏公路中部的旅游度假休闲区;力争在三年内初见成效,以此作为某某地区旅游开发的启动区,促进和带动相关行业的全面发展,实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1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开发的机遇近年来国家对发展旅游产业高度重视,某某自治区更是将旅游产业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中央第三次某某工作座谈会以后,某某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1996]53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当今全球的一大支柱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和很强的辐射能力。某某地区政府及旅游局也高度重视旅游业,通过对地区东、西部各县(区)的全面详实的旅游资源考察,积极寻找适合某某旅游发展的思路,已制定完成《某某地区旅游业“十五”、“2021”年发展总体规划》,拟在确定某某主景,树立藏北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基础上,以点带线,以线带片,点线结合的有机发展地方旅游事业。2.某某地区旅游资源概况某某在藏语中是“黑河”之意,黑河为怒江源头。某某是青藏公路的重要中转站,自唐代以来就是交通要隘。某某地处广阔的牧野,藏北万千气象构集于一身,堪称某某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的历史遗迹,神秘的宗教文化内涵、藏北高原的奇山异水,还有自然生息的野生动植物,无一不是多姿多彩、神奇迷人。据相关资料分析,全区共有人文、自然景观资源2大类,七中类,二十五小类,近三十处景点某某地区旅游资源分布表自然景观构成表中类小类分类地域代表景观天景日月星空景观全区彩虹、蓝天、白云风雪景观全区冬日银装素裹气候景观全区一日四季地景奇峰景观全区念青唐古拉山、桑丹康桑峰山垭口景观青藏公路沿线唐古拉山口异洞景观索县附近梅木溶洞水景温泉景观谷露区谷露温泉、绒玛温泉高原湖泊景观某某西南部纳木错、色林错河流景观某某以东某某、怒江源头景观格拉丹冬峰冰塔林(长江之源)冰雪景观格拉丹冬峰冰塔林(长江之源)生景草地草原景观全区冲钦卡多草原物候季相景观全区花海、草海、秋景、冬景野生动物栖息地某某西北部野牦牛珍稀动物景观某某西部藏羚羊、黑颈鹤奇花异草景观西北部虫草、贝母、雪莲花人文景观构成表中类小类分类地域代表景观建筑宗教寺庙景观各公路沿线孝登寺、巴青路布寺村镇民居全区某某镇胜迹遗址遗迹全区象雄王国遗址、骷髅墙纪念地某某以南亚运点火纪念塔游娱场地某某镇周围赛马场风物节假庆典某某赛马节民族民俗全区藏北风情宗教礼仪全区佛教、神山祭祀神话传说全区纳木错传说其中著名的山峰有唐古拉山、格拉丹冬,著名的湖泊有纳木错、色林错、奇林错、当惹雍措等,人文景观有世界独一无二的比如骷髅墙、文布穷宗古象雄遗址、加林山早期人类岩画遗址,宗教景观有某某四大名塔之一巴拉曲登、孝登寺、恰如寺等。某某神山神湖相伴有四处,其中两处在某某。另外,广阔的草原上,还栖息着众多的珍贵野生动物,其中有藏羚羊、黑颈鹤、野牦牛、藏雪鸡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它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无比自在。每年八月是某某的黄金旅游季节。八月的羌塘草原,绿草茵茵,繁花似锦,风和日丽,是时四乡八邻的牧民齐聚某某镇,短短的时间,草原上就搭起了一座帐篷城。歌舞、祈愿、赛马、角力以及大型的商品物资交易会使金秋的草原生机勃勃。某某的旅游资源概括有“多、奇、特”的特点,景点众多,以奇观奇闻著称,具有唯一性。但是,就资源分布来看,又有“散、小、乏”的不足之处,景点分散,不够集中,许多景点的规模极少,缺乏深层次的展示。再加上交通的不便,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匮乏,造成了名气大,而效益不高的局面。因此,开发某某旅游资源,应该充分依托现有的交通条件,发展投入少、见效快的项目,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滚动发展,形成区域旅游开发的良性循环。3.某某景区的区位关系论证某某景区位于某某北部,某某地区某某县境内,紧靠青藏公路,景区面积37.6平方公里。·自然环境:某某景区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的山原湖盆地,这里山势浑圆,连绵不断,峡谷纵横,具有藏北高原的典型地貌特征。·景观环境:某某景区处在拉萨和某某之间,是拉萨通往藏北的必经之路,是以拉萨为中心的历史文化景观和藏北草原风光民俗风情的交汇地带,其周围分布了众多的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拉萨是某某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交通的中心,有着世界闻名的布达拉宫,还有大昭寺、小昭寺、罗布林卡、色拉寺、哲蚌寺等旅游景点。另外还有藏族发祥地泽当、抗英名城江孜、高原圣湖羊卓雍错、世界海拔最高的地热发电站羊八井等,北面某某地区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特色鲜明的赛马节。这两个区的旅游发展对某某景区有着较强的辐射作用。同时,某某又位于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沿线,以青藏公路为例,北有塔尔寺、日月山、青海湖、格尔木、沱沱河、盐湖、唐古拉山口(海拔5800米)、格那丹冬冰塔林、某某孝登寺,南有羊八井、亚运圣火点火纪念塔、念青唐古拉山、桑丹康桑山(海拔6590米)、圣湖纳木错(面积1961平方公里,海拔4713米),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羊八井、谷露温泉等。从拉萨向北沿青藏公路而行,即进入羌塘草原,公路两旁雪山连绵,蓝天草原相映,成群的牛羊象珍珠般洒落绿野,风光旖旎,美不胜收。整个青藏公路沿途景观类型异常丰富,有草原、盐湖、戈壁、高山、荒漠等,而且路况较好,全长1165公里,非常适合旅游开发,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文化环境:某某地区曾在某某历史上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和中亚史上以古老的文明而显赫一时。某某在原古时代属文明古国象雄国,象雄作为王国已不复存在,但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象雄文化,对后来的吐蕃以至整个某某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老的象雄文化不仅创造了文字,创造了地方传统的土著宗教—“苯教”,而且形成了以牧业为主,兼有农业的历史脉络,产生过极高的古代文明。迄今尚留有规模可观的象雄王国遗址和苯教寺庙巴青路布寺和芭沧寺。同时,某某还有黄教大寺庙孝登寺和赞丹寺。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为该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结论:某某景区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广阔的客源市场。同时,其景观类型丰富,兼具雪山、峡谷、古寺、民俗、珍稀动物等多样化的景观,将成为青藏线上最具投资开发潜力的景区。它的开发和建设不仅能投资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且对周围的景区景点产生辐射作用,带动青藏线和整个地区的旅游发展。某某地区地处某某北部,有“某某北大门”之称。其东与昌都接壤,南靠首府拉萨,西与日喀则、阿里毗邻,北与青海格尔木市联接,是某某面积最大的一个地区,辖10县和1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36万,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加快发展旅游业是某某经济的必然选择。旅游业属第三产业,素有无烟工业之美誉。旅游业的发展对地方社会经济文化都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二十一世纪将是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自治区政府已把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培育。目前,虽然某某地区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区内没有上规模工矿企业,城市化水平不高,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同时,某某是一个纯牧业地区,优质、特色产品份额不大,初级原材料产品比重高。近年来,随着草地退化、沙化面积的增加,可利用草场载畜量处于基本饱和状态。因此,某某的经济发展必须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积极开发旅游,走“旅游致富”之路,振兴地方经济。发展某某的旅游开发,是构建青藏黄金旅游线的需要。该景区处于格尔木—某某—拉萨青藏黄金旅游线的主要环节,又是拉萨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观光旅游区与某某藏北野生动物、民俗民情旅游区的交汇地带。因此,开发该景区不仅丰富青藏公路沿线的景观,而且,填补两区交汇处的空白,形成南北大通道,将拉萨和格尔木的客源引向藏北高原,为开发藏北旅游大市场,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加快某某景区旅游开发,是加强生态综合治理的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