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体散文的再出发_第1页
序体散文的再出发_第2页
序体散文的再出发_第3页
序体散文的再出发_第4页
序体散文的再出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序体散文的再出发叶青: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主要从事美术史论研究夏汉宁: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陈政:江西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夏:我想从序体散文的角度来谈。序在当下一般都是溢美之词更多,而提防其自身的文学性和文化价值的那么对比少,谈个人的缺失就更少。我觉得陈政的序体散文在这点上是有所突破的。

陈:程维有篇文章,说的是序体随笔。

夏:说是序体随笔未尝不成,但我觉得狭了一点,叫序体散文更好。在中国古代,序体文是古代文体中的一个主流文体,有好多序体文都是传诵古今的经典散文。不说《滕王阁序》等名篇,即如文集序,也有不少作品成为了古代散文的传世佳作。如,唐代柳宗元的《序》、欧阳炯的《序》、杜牧的《李长吉歌诗序》等等。这些作品或以记事,或以写人,或以抒情,或以探讨见长。从某种意义上说,陈政的序体散文就是要与古代序体文的优良传统对接,使这一文脉薪火相传。

叶:我想从评论目前的难堪谈起。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说是开一个作家作品研讨会,结果作家本人在简短致辞以后就扬长而去,留下评论家对着一个空椅子发表探讨,我觉得这个场景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目前评论家是自己在议论,根本不在场。

陈:类似“缺席审判”。

叶:由此我就想起了目前“批评”的难堪。有人说现在最好的批评不是来自评论家,而是来自作家之间的对话。就像两个钳工之间议论技术问题,同样的三级工、四级工在一起才有对等的对话。既然从难堪谈起,我们就可以谈谈评论本来理应是什么样子。评论家首先是一个读者,读者有了感想就把它写出来,于是就有了评论,也就有了评论家,这是评论的来源。我们现在的评论,变成了捧的、骂的,或是借一个由头来卖弄才情的。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陈政评论的价值所在。

夏:我不爱看这种卖弄概念的评论,一般读者也是这样。我觉得陈政的序体散文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文学评论或者文艺评论,从文艺评论的角度说更大一点。所以说,陈政的序体散文是表达他文艺观的特殊载体,或者说是平台。文集序一般处境下是应某人之约而写的,从这种角度来讲,评论家更轻易犯的毛病是,廉价的好话说得更多些,但陈政不是这样。陈政序体散文中说的有好话,但更会说“坏话”,这才是他序体散文的难得之处,我们现在的评论(相关序)缺失的恰恰就是陈政的这种精神。我看过的好多序都是陈政为好友甚至挚友写的,越是好挚友,陈政说的话越直率。陈政写序其实是对一个文学艺术问题发表见解,而不是简朴地就一个文集、一个画集来论事。他是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里,对当下的文学艺术表达自己的看法,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一点切实值得提倡。我记得在古代的序体文里,谈文艺问题的有,而谈被评价对象缺失的,经典名篇里却很少。只在有些书信里,譬如苏东坡写曹叔美的文章不太好,他是在给第三方的信里谈的,并想通过第三方转达自己的观法,而且,他还要求别人转达观法时要含蓄一点说,不要挫伤人家的积极性。某个文集请某个大家作序,或有指出其创作缺陷的,但这种序真的太少了,而更多的都是说好话,或者是不着边际地谈谈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结果敷衍一下被评价对象。

陈:更加是当代。

夏:我们现在有些作家有点虚弱,经不起打击,你要一打击他就觉得受了很大刺激。有一次某人请我作序,我写的一些话是以调侃的语气写的,结果被他删掉了,据说由于怕这些话影响他的前途。有人形容作家和评论家的关系,作家是牛,评论家就是叮在牛屁股上的牛虻,牛甩尾巴就是想把牛虻赶走。我们往往就是牛虻的角色。

叶:批评家理应是什么样子呢?我觉得理应是双重的:对读者来说,他是一个导游,把作品的精彩报告读者;对来说,他理应是一个牛虻,始终在刺激,报告哪里有问题,而十足不理应是一个吹鼓手――当然长者褒奖后进是另外一回事。陈政写的艺术批评,有人称之为“序体散文”或“序体随笔”,我把它定位为一种“序体评论”。由于陈政写的序纵然有随笔、散文的特点,但最终落脚点在艺术评论方面,要在艺术评价方面亮出自己的观点,亮出自己的标准,亮出自己的好恶。

陈:在政治、经济、文化三大气场的作用下,批评家在目前大致有三种状态:一是体制养活下的雇佣者;二是与市场勾结起来的谋利者;第三是将评论文字独立为艺术样式的践行者。鲜明,这十多年,文艺批评大多已在外在或内在的诱惑下,放弃了第三种状态。我为别人写序,就是想在这方面坚守、探求,看能否有一个可行的通道。这一过程,是“从走近别人到走近自己”的过程。当然,这里我认为最困难的就是举行价值判断,包括对人、对作品的价值判断。

叶:这种价值判断既包括对人和人格的判断,更多的可能是对艺术的判断。

陈:当然是一种整体的判断,譬如说他在史上毕竟能有什么地位。彭友善的家人一再向我提出要求。我就不断在斟酌彭友善的价值毕竟在哪里。从今年元旦开头,三天假我一向关着门在家想这个问题,春节七天假也在想这件事,到现在就是“价值”这个定位没拿捏准。

除开判断以外,就还有一个表述的问题。好多人有观点。但是没有手段表述出来,或者表述得不充分、不生动,我觉得这时候我原来的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的底子就反映出来了,表述得理应还是对比充分的。

“从走近别人,到走近自己”的其次个方面,我对评价对象是用了素描、速写和色调等方法,等于把西方美术的根本东西拿过来了。搞文学的人对美术不太了解,美术的专业术语不太会用,我就有意识地使用。譬如写一个人,我在跟这个人接触的同时,就在查看他、判断他,用素描打小稿,将形、模简朴地勾画出来,在脑海里形成一个素描稿。其次是围绕评价对象的生平、业绩举行一种现场感的速写,当然是文字的速写。我是借用这个术语。举行价值判断后,找准定位,再定基调,就像乐曲一样,要确定主旋律,毕竟是欢快的、奔放的,还是悲壮的。定了基调以后,再确定色调,是红色块,还是蓝色块,这个可能没有表现在文字上,但我脑子里是有这些东西的。有的是水墨效果,有的是青绿山水效果,有的淡抹,有的浓妆,每一篇都不太一样。

我的学业背景是先读中文,后来又读社会学。在庐山管理局当过干部,后来又在美术出版社当编辑。除开古代的一些名篇,现在的序我根本上是不看的,这样就能完全跳出来,切实是把序作为一篇散文来写。这种文章是完全自主的,不受评价主体的约束。评价主体在我这里只是一个书写对象,可以围绕他来写,但生发的东西不仅仅停留在他本身。

夏:为什么我一向坚持是序体散文呢?由于陈政不是把序作为一篇文学评论来写的,也不是作为一篇学术论文来写的,而是以散文的手法来写,你的序看上去很符合散文的特征,形散而神不散。你的每一篇序,犹如只是写某个人、某个文集或某个作品,但你对自己所要表达的中情意思都有一个深度的斟酌。通过散文式的序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而不是像我们一样通过学术论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你的散文功底在你的序文里反映得对比充分,有好多是用学术语言很难描述的东西,有些警句我在这里就不说了,看了以后连忙会触动人家的灵感或思维,连忙就感同身受。陈政确实是以散文的笔调来写序的。

叶:这种笔调写评论有时不轻易写深,但陈政写得对比深,有自己的斟酌在里面。虽然没有引经据典,但好多话还是有来历的。

陈:我文章后面并没有注明来源、出处什么的,为什么呢?由于我想让文本本身显得更明净、更流畅些。

叶:由于你是一篇序,一般人不会提出这种要求。

陈:我切实是按散文来写的,所以我现在觉得这个文体有些“四不像”,既不是评论,也不像随笔,又不是散文。

叶:虽然不能说一种新的文体已经诞生了,但断定在文体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了。

夏:现在你的引经据典和你自己的创作已经浑然一体了,有好多警言,甚至以后可以成为格言的东西在里面。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讲,学术论文是很难出格言的,只是论证一件事的是非或原本面目。但你选择了从散文的角度切入艺术评论。景德镇的那篇,其实是你对一个城市的批评,我觉得对当政者是一种“棒喝”,他们看到这篇文章断定心里不安逸,或者他们看到了这种现象也不容许供认。

我觉得读陈政的文章,会感觉到陈政身上有一股正气。虽然平日你是一个对比随和的人,当然也不是很随和,谈到艺术的时候很专心。

陈:我这点是不太好。好多人都这么说过我。但是提观法本质上是为他好。这关系到我们整个中国的文脉走向和民族心态问题,现在中国人越来越听不得批评和观法,这样下去如何得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都没有这样的。越来越不采纳观法的人,结果结果断定是刚愎自用,自以为是;越来越不采纳批评的民族,也断定是逆水行舟,不进那么退。

夏:方才叶青说陈政是天性情中人,这个我供认。但要是谈到书法,谈到画,陈政又是个很古板的人,还直接板着面孔训人,或是嬉笑怒骂地讲出来。我觉得这是一种忠告,是指点他们藏拙,恰恰我们好多艺术家都不懂得藏拙。

陈: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广东约莫十五年前,浙江约莫十年前就不谈什么级别之类的问题了。只有在江西,大家一坐到一起,还是强烈地谈论些“你提拔了吗”、“你进步了吗”之类的话题。其实这很悲哀。

夏:观念越落后的地方,越在乎这个。陈政在某个角度上来说,是走出了江西的人,他的眼界不仅仅局限在江西,写序时也是这样,陈政的主观意识是对比直露地表述出来的。钱钟书为某本书作过一篇序,结果这篇序比这本书的价值还高。

叶:你的笔调有正面强攻型、旁敲侧击型、游走型三种。

夏: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评论家,指出某些人的优点和短处,对这些人是一种爱和扶助。从长远来看断定是有利益的。

陈:但也要考虑到这文章是发给社会看的,所以也要悠扬一些,这也是对的,我以后可能会更含蓄一些。

叶:所以你还是戴着某种镣铐在跳舞,但你不是有意在骂人。

夏:就像叶青说的,批评一个人是很难的,确定要有根本功,不能露出自己的漏洞,不能谩骂,要点到要害,人家才会心服口服,所以要站得更高一些。

陈:韩少功在二零零三年有一篇文章,就特意谈了文体问题,他认为眼下。作家不写接近理论的智性文字,而学者又不写接近文学的感性文字,使得阅读的“饥民们”对文本中的理性与感觉一并消沉。我认为说得分外到位。只要便于表达,只要便于阅读,作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