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典型案例分析3篇_第1页
幼儿园典型案例分析3篇_第2页
幼儿园典型案例分析3篇_第3页
幼儿园典型案例分析3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幼儿园典型案例分析汇总案例描述:上周四我们过生日,因为6、7月份的孩子一起过,人数比较多。我们在前面放了两个桌子。唱完生日歌,分完蛋糕我们就为女孩子们梳辫子。吃到一半,小伟喊道“老师,我有鼻涕”,“那你出来拿餐巾纸吧”我对小伟说。可小伟没有出来,左顾右盼的看看边上的小朋友,又喊“我怎么出来啊?”小伟坐在最中间,左右边都有小朋友,觉得出不来。其实只要把小椅子往后面一拉,就有空间出来了。我又对小伟说“自己想想办法,能够出来的”。结果小伟的办法是钻到桌子底下,爬出来。当时我并没有纠正他钻桌子的毛病,仅仅对他点点头,因为他想办法了,仅仅这个办法并不是最合理的。又过了一会儿,小伟又喊了“老师,我吃完了”。“好的,那你出来吧,叉子放在小脸盆里,盘子扔掉”。小伟看看手里的盘子和叉子,又喊了“我怎么出来啊?”哦,原来,手里的东西成了累赘,钻不了桌子了。其实那个时候,小伟右边没有小朋友了,仅仅小椅子没有搬走。我又对小伟说“自己想想办法,能够出来的”,又使了个看右边的眼色。小伟看懂了“看右边”的意思,把手里的叉子小心翼翼的放在盘子上,用右手笨手笨脚的推开他的障碍物。放完东西,回过头看看我,我笑眯眯的再次向他点点头,并说:“小伟你真棒。”案例分析:小伟就像很多家庭的孩子一样,有爸爸妈妈包办自己的家务事。早上的衣服、鞋子、袜子等都由妈妈帮着穿。这让他养成了对爸妈的依赖性,所以遇到什么事总是先喊老师或阿姨,自己不动脑筋想办法。动手水平也就相对比别的小朋友差,使得小伟到了中班,纽扣还不怎么会结。总是以为阿姨或老师会帮忙,自己坐在小床上或地板上等着。小伟其实会做事,但是因为锻炼的不多,做的比别人慢,做的比别人差,妈妈看到就会指责,使得他有些害怕自己做错,做错后又会被批评。这又增加了一项对自己不自信的头衔。所以发生了两次能够出来却还要问怎么出来的事件。小伟妈妈也对我说过,“在家里,明明会做的题目,问我们好几遍还不肯下笔,这个孩子没用的来。”案例反思:策略一:遇到小伟这样的孩子,首先要和家长实行沟通,和家长形成一致。不要认为孩子干不好或怕麻烦、图省事而不让孩子做,在家坚持不当他的左右手,放手让他做,做的错、差没关系,只要自己动手,就会得到锻炼,从锻炼中进步。让孩子能获得更多独自动手的权利。纲要中写到:“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持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渡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策略二:在幼儿园也一样,教师要多鼓励他,用一些肯定的鼓励性的话语。比如“你真棒”、“恩,进步了,继续努力哦”等,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师引导也很重要,上面我就用了一些眼神和手势,通过引导找出切入点。幼儿自理水平已经是家长以及老师们坐下来常提起的话题,大家都希望能解决它,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的,是一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相信通过家长、老师和自己的努力,小伟能克服他的依赖性和自主性。一起为小伟加油!【篇二】幼儿园典型案例分析汇总案例:怡怡小朋友是这学期班里来的新生,或许是陌生环境所致,刚入园的她腼腆内向,总是安安静静地坐着,可用餐、午睡等各种常规活动都能较为快速的完成。一段时间后,在入园时表现腼腆内向的她开始有了些改变:愿意与同组的幼儿实行一些简单的交流了,学习的时候也能够尝试举手回答问题了……看着她一点点的进步,我们打心眼里开心。于是,在周一的小组长任命式上,依照惯例,在大家的推选下,表现出色的怡怡成了6号宝宝们为期一周的小组长。一周后,作为小组长的怡怡表现的很出色,在获得了一个大苹果厚,小组长便换成了同组其他幼儿,同时,为了保护孩子们的眼睛,我们会定时调换他们的座位,怡怡也所以由6号宝宝组员变成了1号宝宝组员。三天后,怡怡妈妈找到了我们:“老师,最近几天,我们家怡怡都不愿来幼儿园,她说是小组长不让她做了!”“是不是能够把我们家孩子换回原来的座位,她跟我讲这组的小朋友都不理解,不想来幼儿园了。”分析及措施:对此,我们实行了沟通。对于怡怡妈妈相关“小组长”的疑问,我们给予了解释:小组长是轮流做的,每个小组长担任一周时间,平时表现出色或者有进步的幼儿都有机会成为小组长,替换怡怡并不是因为她表现不好,而是她已经担任满一周,而别的小朋友也在进步,也应该有做一做小组长的机会,所以,我们在选举新的小组长之前都会奖励上一任小组长一个“大苹果。”而对于“调换座位”,我们又与她实行了如此沟通:调换座位是基于“保护孩子眼睛”的角度考虑。每个孩子都会有适合新环境的过程,怡怡要求换回原来的座位,说明她已经理解熟悉了原来组的孩子们,这能够看作是她入园来自身努力适合环境的收获,作为我们家长、老师应该为她提供一个自我调节、适合,逐步扩大新交际范围的机会。通过一系列沟通交谈后,怡怡妈妈认同了我们的做法。从在对怡怡的观察和接触中,我们发现她是个非常敏感的孩子,但适合水平很强。这件事后也不禁让我反思: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在平时通过增强与她的沟通交流,了解其真实想法,只有真正了解了孩子的想法,才会促使我们去思考如何引导孩子进步与发展,而怡怡妈妈能够即时的与我们沟通交流,将孩子情况即时反馈,解决问题,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家园沟通时如此重要。孩子的进步与发展需要家校共同努力,只有交流才会有理解,只有配合才会有发展。【篇三】幼儿园典型案例分析汇总事件背景:今天用鞋盒来玩游戏,辰辰开心地一会儿把盒子轻轻地顶在头顶上,双手侧平举,让盒子在头上保持平衡玩;一会儿又把盒子放在双手之间转着玩,转着转着,又把盒子抛向了空中,双手去接盒子玩;一会儿又把盒子夹在两腿之间跳着玩;跳着跳着一会儿又把盒子放在地方推着玩还边说着:“嘟嘟嘟,碰!”过了一会一连串的笑声“哈哈哈……”发了出来。我蹲下好奇的问:“你在玩什么?”辰辰理所当然的告诉我:“我在玩碰碰车呀!”说完又推着玩去了。“碰!”碰到了同伴的盒子,“我在玩碰碰车!”辰辰仰着头笑着对同伴说。然后他们两人分开有一米左右的距离,轻轻的撞过去,两人同时出发“碰!”的声音后快速分开,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这个次他们的距离似乎远了些,一前一后增加了些速度的让盒子撞在一起,“碰!”“哈哈哈哈哈哈”开怀大笑起来。两人什么话都没说,推着盒子往反方向走、走、走,当转过来时就开始快速地推着盒子往前撞,“嘟嘟,嘟嘟,碰!”两个盒子又有力的撞在一起了,这个次的速度快,辰辰的身体就有些向前倾斜,眼看就要撞到同伴了,突然辰辰身体向后退,立刻控制住了身体。发出碰的声音很大,一下子吸引了很多孩子,又有两个加入游戏中来,分为了不平等的四个方向,四个孩子推着盒子退到活动室的限度,再一起快速向前推,直到四个盒子撞在一起,撞在一起的一瞬间,同时发出了“碰!”的声音。分开、退后、撞击;分开、退后、撞击,直到我提醒大家收拾整理盒子回教室,其他的孩子陆陆续续放好了盒子,就连和他一起玩的几个伙伴都放好了盒子,辰辰仍然兴致勃勃推着盒子撞击墙面“碰!”分析:在玩盒子的游戏中辰辰拿到盒子后先在不住地探索,探索各种各样的玩法:顶在头上保持平衡坚持不了多久,盒子掉下来了;盒子转着玩、抛着玩似乎又不好玩;夹在腿上跳,也没能吸引起兴趣;最后把盒子放在地上推,想象着是自己在玩碰碰车一样,顿时就来了学习兴趣,原来我还能够用盒子这么玩,这是生活经验的一种积累,也是自我价值、自我肯定的一种体现。口中持续的发出声音,不但增加了游戏性,还吸引了其他孩子自主参与,自不过然一起合作玩游戏。合作后,先是轻轻地撞击,发现速度慢撞击的力度小,控制身体的力度容易把握;第二次撞击时,加长了距离,加快了些速度,碰的一声撞击更具有挑战性;第三次撞击,不但加长距离更加快了速度,在撞击的时候更有力量了,因为惯性的原因身体向前倾斜,却又能即时地控制住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不与同伴相撞(保护自己不受伤)。在一次又一次积极的态度中,持续操作、直接感知明白能更好的掌握撞击力和身体的自我控制(亲自体验获的得的经验)。辰辰一直发出“哈哈哈哈”的笑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