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应该比什么和不比什么,文学理论论文_第1页
比较文学应该比什么和不比什么,文学理论论文_第2页
比较文学应该比什么和不比什么,文学理论论文_第3页
比较文学应该比什么和不比什么,文学理论论文_第4页
比较文学应该比什么和不比什么,文学理论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较文学应该比什么和不比什么,文学理论论文分析哲学以为,语言是生活的边界,生活的意义来自于识别其语用学用处。分析哲学所持的有限理性主义态度追求理性的事实客观性,不同类型的知识构成穿插重叠的家族类似集合体的基础,完善而有效且易于传递的知识需要上升为基本的概念逻辑系统,并经过语用的过滤。①本文运用这一分析哲学方式方法,比照较文学的命名、用名和辨名三方面做一个学术史回首。分析哲学以为命名与其意义或本质相关联,命名即理论来源于术语的指称及其用处,以此来看,比拟文学具有三种命名方式及其相应的学术实践样式。1.命名---历史用法比拟文学起源于十九世纪实证主义思潮。借助于启蒙时代以来西方理性对于自然持久有效的胜利,实证主义以为从自然规律能够推导出人类思维规律,人文科学能够像自然科学一样达致实验的严谨和结论的严密,为理性世界增加另一能够逻辑地讲明的人文规律;相邻学科由于得到了认识论和方式方法论上的一致性支撑,因此有了类比的原始知识欲求。除此之外,当时的人文学科借助于工业革命对交通运输工具的创造和革新,构成了对近邻的同文化圈民族国家以及遥远的跨文明民族国家获取异域知识传递的物质基础。于是,一个发达的西方民族国家及其既有的人文学科规律指向,与一个西方屡试不爽的科学主义的进步规律论,构成了最初的比拟学科的共同知识基础---唯事实的实证主义科学的外部表现形式,如比拟解剖学、比拟人类学、比拟语言学和比拟文学,它们从一般类似性出发对研究对象给予命名。比拟文学法国学派的研究方式简单而直接,它只需为了讲明法国文化对异国文学的塑形、或反之为了讲明异国文学对法国文学的被影响关系而准备充足的事实材料就行了。因此,识别比拟文学初始期的学科理念,要采取历史描绘叙述方式,指出学科初始期的历史规定与物质条件。而这一起始命名方式,决定了那时的比拟文学属于实证科学的一支,遵从着自然科学的规律目的论。2.用名---主体用法法国学派诞生的19世纪,仍然是大交通未成大气候的早期资本主义时代,充分的思想沟通的物质基础尚未完全到达,哲学上仍然以古希腊逻格斯为中心建构欧洲文明中心论,英法等老牌民族国家地位不可动摇,仍然不断证明着欧洲文明内部的区域文学文本的类似性影响的本源,区域文化同一性构成了文学描绘叙述的同一性规律的永远恒久形象。比拟文学美国学派诞生于反叛科学主义的人本主义时代,在当代交通直至信息化的物质条件下,欧洲文明中心演变为欧洲-美国中心;二十世纪哲学社会科学已由实证主义转向人本主义,由唯事实转向理论反思;哲学和美学研究分别具体表现出出由本体论向认识论以及由本体论向经历体验论转向的潮流;五十年代构造主义的系统论和整体论,被美国学派在六十年代当作为破除欧洲中心的永远恒久形象而构建世界文学的理论武器。在物质和理论的双重历史进程中,美国学派构成了对应其新帝国主义霸权主体的同一论比拟文学,表如今下面众多方面:1.从欧洲中心变为西方中心;2.从外部事实描绘叙述变为文本细读;3.从区域文化圈的同一性变为全球化的同一性;4.从事实影响变为倾向性影响;5.从民族国家影响关系的文学关系史变为国际共同规律的总体诗学。诸种学科研究实践的转向表示清楚,主体规定的文化沙文主义最终决定了美国学派的文化单向性,在指导思想上与法国学派的同一性研究具有一致性。实际上,同时代的文化人类学已经实现了尊重文化差异和地方知识的有效性的方式方法论变革,美国学派却在解释学、解构主义和后当代思潮陆续兴起时,没有能及时借鉴邻近比拟研究学科的思想精华要髓并相应调整自个的构造主义思想取向,因此在理论思想上整个慢了一拍。3.辨名:本体用法比拟文学的历史出场伴随着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文化主体的文化沙文主义单向性决然不同,后殖民主义关注于识别命名与其本体论指称的关联性,通过文化差异性的双向或多向比照规则来重建文学理论。比拟文学的当代出场有待于学科外部条件更新和学科内部学术自律导致的本体认知,两方面共同促成学科命名的扬弃。维持多样性的文学文化圈是人类文化存在的前提,而共同语的设定和共同规则的操守是理解跨文化多样性的前提。共同语或共同规则假如偷换成共同诗学,不仅不能促成跨文化理解,反而会造成跨文化误读。以比拟思维的历史出场为例,能够看到一个比拟研究范式系列:以原始辩证思维和古典辨证统一论为表征的前当代范式;以实证主义影响下的比拟语言学、比拟人类学、比拟解剖学、比拟文学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为表征的当代范式;以解释学影响下的文化人类学、跨文化哲学、西方主义文化批评、比拟文学中国学派为表征的后当代范式。假如比拟仅仅作为方式方法,一般诗学并未改变它的学科特性,比拟仅仅仅是其学术方式方法的一种;然而当比拟既作为内在的思维范式,又衍化为一般比拟规则和外在的差异性现实的时候,比拟文学才真正出现。显然,两个研究领域的任意碰撞有助于产生比拟思维的特例,而只要跨文化研究领域内的有意图的碰撞才会把比拟思维置入一个特殊学科的规则框架之内;而将此理论附诸实践的规范化操作,则将详细比拟思维进化为一般比拟范式。比拟文学的历史主体生成以及当代本体生成取决于三大条件:一是物质条件,地理大发现和当代工业技术使得跨文化传递成为可能;二是思维条件,自发的有关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古典辩证论开场向自为的当代辩证法转变;三是学科条件,在学科外部条件上,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都具体表现出出比拟的学理特点,并以差异性作为比拟原则,而在学科内部条件上,比拟思维从方式方法个案上升为本体论范式。比拟一词用在比拟文学中确实容易引起缪想,导致对跨文化双方的平衡对待和同一性考量。然而此处的比拟恰恰不是平等的观照,而是以差异性的方式进行偏离式观照。因而,跨文化和跨文明作为比拟文学术语的启用,也许确实能避免这一因比拟而引起的同一缪想,有效地替换约定俗成的学科命名。这样来看曹顺庆的变异学及其相应的异质性和跨文明概念,其比照较文学命名的求证,就有了极其深入的学理意义。②异质性,重在揭露差异性在跨文化并置和跨文化传递经过中外来文化的本土化不利,以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有限适配的认同性不利。由此而看异质性运用于中国文学批评的意义,正在于借此搜索中国当代文化和当代诗学在当代化进程中迷失的华夏文明本源,它本应贯穿于因被全盘西化甚或政治化而惨遭遮蔽的当代文学艺术的全部语言媒介形式中。以此看待曹顺庆相应的针对和而不同论所进行的反思,也显示出深入的现实意义来。③和而不同作为古代文化资源,尽管包含了不同文化思想的必要关联,然而不同文化思想之间的关系却是以平等、平均、平衡这样的同一取向表述的,而这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凝滞不前、完全缺乏思想革命的逆动力,并以牺牲差异性个性为必要条件;因而,对于中国文化的当代化进程而言,作为不同的差异,显然比作为同一的和更为重要。比拟文学假如以解释学的文化相对主义的主体价值优先为出发点,又以和而不同的和同为导向,将使比拟文学不可避免地最终导向以建立同一性规律为旨归的同一诗学,进而陷入以美国学派为代表的以民族诗学替代普遍诗学的理论陷阱。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型表示清楚,中国比拟文学要以建构当代民族国家的差异性诗学为己任,并以此作为介入跨文化诗学对话的起点。二、跨文化当其它跨文化研究学科并未大张旗鼓地进行学科运作时,比拟文学却日益以其大范围的传播速度冲击着传统的文学研究学科,而多学科的跨文化研究在比拟文学中也得到多方面展现。这是由于,文学作为文化的精品,能够通过跨文化场域折射出多层次的社会、历史、人文现象。二十世纪由整个人文社会学科共同关注社会、历史、人文现象在文学中的显现的学术景观,正是文学的文化魅力驱动。比拟文学所面对的跨文化问题和整个人文社会学科的跨文化问题并无二致,当整个人文社会学科已将文化话语复原为学科交谈工具时,文化话语的文本性使其与文学文本构成了天然的联络。文学文本作为传统精英文化文本和当代群众文化文本,和整个人文社会学科话语密切相关,其多面性、复杂性远甚于其它比拟学科,比拟文学因而具备了多学科、跨学科特征,这也是比拟文学远较其它人文社会学科的比拟研究更为火爆也久遭质疑的根本原因,并促使比拟文学时时警醒自个的学科性质,以担当得起自个时时要越俎代庖地跨越到其它学科领域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跨学科和跨文化是二十世纪人文学科的共同学术实践,不是比拟文学学科的专属。比拟文学的重大理论突破大多来自于广泛的人文社会学科的比拟研究,而并非来自于专门的比拟文学研究。比拟文学完全能够与其别人文社会学科的比拟研究一样划归一类,但其他比拟研究却无从具备比拟文学研究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比拟文学既是历史的如传递研究和文学史批评,又是现实的如并置研究和现代文学批评。假如讲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还尊重事实材料的重述的话,那么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则套上了同一性先验定式。其实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应以传递研究和并置研究〔TransmissionStudy,JuxtapositionStudy〕替代为好。传递研究关注发生实际影响行为的文学、诗学差异性的本土化和认同化,并置研究关注未发生实际影响的文学、诗学的差异性围绕共同语的可能性传递,为总体文学即文学理论提供量化的同一性求证实例。比拟文学的跨文化和理论批评姿态使其堪与文学理论携手,差异不同在于文学理论追求同一性,而比拟文学追求差异性。在比拟文学内部,还存在着比拟文学与比拟诗学的内部关系,比拟文学多关注文本与现实的事实关系,既能够具体表现出为传递研究,可以以具体表现出为并置研究;比拟诗学多关注文本与现实、文本与诗学、诗学与哲学、诗学与美学之间的观念关系;跨文化诗学核心概念之间不可同约,诗学外围命题能够相互影响,一般具体表现出为并置研究。文学理论本来只是本文化圈的文学理论,但在跨文化乃至跨文明的全球化时代,一种仅仅局限于本文化圈的文学理论,难以避免跨文化批评的文化沙文主义倾向。文学理论的内在普遍性本性,要求它必须以追求跨文化乃至跨文明的解释有效性为旨归,比拟文学的出现为这种作为文学哲学的元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此题域和话语参照。世界文学作为总具体表现出身时,是文学理论的例证来源,是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规律的外在表象。比拟文学的目的不是把世界文学作为总体的表象,而是处于跨文化传递中的国别文学---国别文学处于跨文化传递时的差异性表象和特质。比拟文学能够比国别文学更能凸显其原创性即差异性,或在传递研究中凸显差异性的认同化和本土化。国别文学是世界文学中的一科,与各民族文学一起,一体两面地构成了世界文学的历时态和共时态,只要在其处于跨文化传递时,才具备了向比拟文学转化的学理可能性。作为各个国别文学集合的世界文学批评,恰恰不能陷入一种可能的普遍的世界文学体系的实存观念,由于世界文学的展现,恰恰是以作为差异性实存的国别文学的共时展现为前提的,本来就是并不具备同一文化基础的文学和审美集合体。十分在以全球化带动的文化产品的商品化、物质化、同一化趋势愈演愈烈之时,比拟文学恰恰就是要以直面国别文学的文化特殊性及其跨文化解释的普遍性的姿态,以差异性构成对全球化的制衡之局,在全球化和差异性之间保持一种必须的差异性和有限的普遍性。三、差异性差异性范式是异质性的基础主义、和同论的相对主义以及同一性的普遍主义,在认识论进程上的理论扬弃。差异性本身要求与类似性一体两面地处于跨文化场中,构成家族类似的世界图景上的网络结点,差异性以详细实在的亲历性现身,类似性以一定程度的自然语共名现身;差异性的认同化和本土化所显示的类似性结点能够如生命基因研究一样,通过考察其随机组配的有限定律来解释差异性的生命进化样态。比拟文学的差异性范式理论要义有三:一是差异诗学本体概念之间不可同约,假如改变就是整体的革命性改变;二是意义分析框架的共守规则,分为自我解释规则和他者理解规则;三是面向共同问题的跨文化概念和命题,表现为核心概念的异质性和有限普遍性,在倾向性表示出上通过与跨文化诗学发生交差传递而改变诗学系统的外观,并导致诗学系统的核心发生内在质量的调整。运用差异性范式进行详细比拟文学研究,首先要从概念和知识的划界开场,使研究对象的差异诗学性质凸立,以差异性话语姿态为跨文化的元理论共同语提供确凿的跨文化材料。文学基础理论研究文学的普遍性质和包涵性概念系统;而比拟文学研究跨文化状态下的民族文学特性的变异和传递,处理同一性规律和包涵性概念的区域性变异。其次要注意共同语的跨文化趋向。以本文关键词语表征的类似性具有一定的共同语涵盖力,采用接近实地形象的非抽象话语,描绘叙述区域文化差异性的特征、动态、趋向和变化。由此看来,比拟文学研究更像是翻译学研究。由于翻译学处理的是所有类型的交际语,而比拟文学处理的是语言的精华要髓---文学语言,因此,比拟文学的翻译学特性能够表示出为比拟文学的传递研究,重在单向的输出或输入行为;而面向交际语的翻译与沟通经常被外语界称为跨文化交际或语际沟通,重在双向沟通和认同。再次要注意比拟文学的整体构造。同一性具体表现出出总体理论有赖于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和认识对象的扩大,差异性具体表现出出比拟研究是人类构建知识系统的不可或缺的层次。逻辑学把差异和同一表述为逻辑学中的两个不确定变相,比拟文学把差异和类似也视为两个难以确定的游移变相。当要对概念内涵进行界定时,概念的边界趋于确定;当概念内涵漂移时,概念的边界开场模糊;当概念的外延伸展时,概念的边界就发生漂移。同一文化系统内的两个对象,属于同一性概念的分述和例证;相近文化系统内的两个对象,属于分述和例证同一性概念的区域变异;二者都是总体理论研究或元理论研究的对象。跨文明对象,属于跨文化差异概念的外延伸展,结果会使差异概念的边界出现不同程度的漂移,属于跨文化比拟研究。国别文学能够同时作为同一性诗学和差异性诗学的例证,比拟文学能够同时既对差异性诗学进行跨文化对话,又对总体诗学进行同一性反思。比拟文学上接艺术哲学、诗学、美学等元理论,下接国别文学。这一知识构造表示清楚,对象的理论定义和国别文学描绘叙述,二者双向展开的结果就是比拟文学。四、比什么?不比什么?中国现代比拟文学把跨文化和跨学科观念牢固地输入到比拟文学理论和实践中。然而,二者显然都是比照较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样式的存在领域或存在特征的描绘叙述罢了,而比拟文学研究的对象即比拟文学到底比什么的问题,却因而而被掩盖。比拟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建制的一百多年,对于其学科合法性的争议从来就没有断过,这种争议也促使比拟文学不断反思自个的研究实践,梳理自个与时代学术思潮的关联。比拟文学有史以来构成研究范式的学科理论,公认有三种。十九世纪学科伊始,比拟文学是文学史学的一个分支,关注本文化圈国家之间的文学关系,一般局限于事实关系的历史开掘,为文学史提供特定时代的文学背景资料,具有实证主义的材料归纳特性,局限于文学本科研究,是文学史的附属学科,这就是比拟文学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范式。二十世纪中期,文学研究从本文化圈扩大至国际文学关系,同时又将文学与其它学科参照,将比拟文学扩展到跨文化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注重一般文学规律的析出和一般审美原则的归纳,这就是比拟文学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范式。比拟文学与文学史分道扬镳后,又作为总体文学的替身出现,从文学材料出发,验证文学的总体概念和规律,是总体文学暨文学理论的材料支撑学科,充当着狭义比拟诗学的功用。二十世纪后期,随着面向多民族、多学科、多观念、多群体的多向度的文学批评的涌现,比拟文学又转向与总体文学相反的路向,文学材料与局部理论相结合而置于研究的前台,而置总体文学于研究的后台,或者欲以局部理论取代总体理论,具体表现出出差异性内质和后殖民外形的研究风潮。欧美现代文学理论的历史性和多样性存在,使之既解构着总是以差异化身总体的传统总体文学理论,又与比拟文学关于文学材料的广泛性相遇,试图建构作为总体的对抗的少数、边缘的差异性话语;注重一般文学规律和审美规律的国际文学综合研究取向,开场调转为注重一般文学规律和审美规律的跨文化寻根研究取向,美国华裔批评家叶维廉最先将其归纳为寻根研究法④,中国大陆批评家曹顺庆又继之将其整合为为变异学理论体系。比拟文学前两种研究范式: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其本质在于跨国家和跨文化的文学和审美同一性关系的归纳,所谓美国学派对法国学派的比拟文学转向,实际上只是将跨国家扩展到跨国际和跨学科,将事实性同一关系扩展到原则性同一关系罢了,同属于同一性研究范式。后一种研究范式:寻根研究包括变异学研究,对这两种自称不一实则一致的同一性研究范式进行根本性反思,将研究方向给予颠覆性倒置,在文学研究领域内部实现了非本质主义对本质主义、解构主义对构造主义等诸种文化思潮的转向,这就是以差异性而非同一性来处理跨文化乃至跨文明的文学和审美个案、以类似性为基础并以差异性为旨归的中国学派的差异性研究范式。以叶维廉、曹顺庆等为代表的现代中国包括海外华人比拟文学表示清楚,比拟文学的主流已经不再是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同一性研究,而是中国学派的差异性研究,这就在比拟文学学科史上第一次明确解决了比拟文学的研究对象:比什么、不比什么的问题。比拟文学的差异性研究范式,是以原典国别文学为研究对象,以其他国别文学或文化现象为参照,对原典国别文学的共时性批评,进而与对该原典国别文学的历时性研究相区别。这种比拟文学研究,实际上实现了对国别文学的丰富性、多面性、被遮蔽性、普遍可传达性、地域性,等诸种文化或文明差异性的广泛、深切进入、综合的观照,同时以这种观照为一种蓝图中的世界文学体系和普遍性美学理论提供例证和参照。在原典国别文学平台上出现的比拟文学,内含了研究者内置的文学理论和美学观念,但是该文学理论和美学观念却在与其他国别文学或文化现象的参照中,在原典国别文学差异性的渐次揭示经过中,得到修正的文学理论和美学观念,进而为世界文学体系和普遍性美学理论提供详细的解构途径和建构方案。相对于文学史、文学理论等其他文学研究分支学科,其长期的学科史沉淀了相对固定的学科规范、知识基础和研究样式,比拟文学却因其边缘学科特质和较短的学科史,在诸方面缺乏普遍认同的科学尺度或标准。因而,比拟文学,首先要建立一种反思的、自我批判的良性学科风气,严肃追查自个的适度存在理由;然后要在严格遵守学科规范、知识基础和研究样式的尺度下,明确应该比什么,不应该比什么,明确哪些是典范的比拟文学,哪些不是典范的比拟文学,二者对于自诞生以来就被不断质疑、毁誉参半的比拟文学来讲,显然都同等重要。五、全球化学术共同体二十世纪后半叶,伴随着西方和世界民族国家先后进入当代化和全球化的快车道,传统阶级政治让位给以社会整体生活平等为目的的文化政治,传统意识形态政治让位给以多元文明普世性共存为导向的国际文化政治。在这一整体社会背景中,西方文学批评视角迅速转向到文化批评和文化政治继而转向到国际文化政治,同时促成了传统文学理论向综合性批评理论的生成。文学批评的文化政治转向,影响波及文学、文化、艺术、人文、社会科学诸学科。文化政治学的跨学科、跨文化的多样化存在,使面对广泛社会现实的具有综合性解释功能的批评理论,成为以文化政治学为标志性特征的人文社会科学批评共同体。批评理论及其文化政治学强调了批评的社会现实价值,通过本文关键词语互阐和当代性重构,对西方发起的当代化运动和全球化经历体验教训给予梳理,并借助文化政治的历史主义视角,将民族国家的当代性生长与世界主流文明的当代性经过给予比拟研究,给多元文化、文明圈的振兴目的提供当代性方案,并以此切实介入世界新秩序和世界精神建构。批评理论及其文化政治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