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与解析)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与解析)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与解析)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与解析)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下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种状况()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阁臣数(人)30374225121114占比(%)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 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 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2.明代内阁大学士把奏折的主要内容和处理意见写出来,称为“票拟”,然后呈给皇帝,供皇帝参阅,皇帝批阅同意后把“票拟”交给司礼监太监进行“批红”和用印,只有批过“红”的“票”才能正式生效。这一规定()A.弱化了君主权力 B.扩大内阁决策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使辅政制度更完善3.学者陈尚胜认为:“(郑和)所推行的华夷秩序由于偏重于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完全排斥了民间交流的基础,又缺乏必要的文化交流所孕育的文化认同,因而没有形成明朝与东南亚地区关系的长效机制。”该学者的主要依据是明政府()A.推行朝贡贸易和海禁 B.忽视儒家文化圈的建构C.过分专注于君主专制 D.极力压制资本主义萌芽4.永乐三年,郑和开始远航。据不完全统计,在永乐年间,有60个国家遣使245次访问中国,其中尼八刺(今尼泊尔)、苏禄(今菲律宾苏禄群岛)等6个国家的国王多次访问中国。材料说明,明朝在郑和下西洋后()A.注重平等外交 B.中外交往非常频繁 C.废除海禁政策 D.形成朝贡外交体系5.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年)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A.实行闭关政策 B.开放海禁政策 C.发展福建的海洋渔业 D.采取抗安民政策6.明太祖强调:“盖蛮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怀,然一于威则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则不能慑其暴。”明成祖也认为:“驭夷狄有道,谨边备是也……其来侵犯,则有以御之;其来归服,则有以处之。”这反映出明初统治者()A.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华夷”观念 B.强调完善民族地区的行政机构C.意识到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 D.注重稳定边疆秩序以巩固统一7.明朝后期,皇室贵族大量掠夺民田,以致明末农民战争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清初推行“更名田”,承认;了农民夺占明朝藩王庄田的事实。这表明()A.“更名田”消除了满汉民族矛盾 B.农民战争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C.清初统治者接受了“均田免粮”思想 D.人民群众的斗争推动了社会发展8.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该制度()A.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 B.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C.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D.弱化了对官员的控制9.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A.树立了官场廉政之风 B.强化了君主专制C.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10.雅克萨之战(1685—1688年)是17世纪晚期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中国军民被迫进行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这场战争中中国取得了胜利。该事件说明()雅克萨之战场景图雅克萨之战纪念碑A.先进制度是反侵略战争胜利的保障 B.中央集权制度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C.中外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 D.中国依然保持先进的历史发展趋势11.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新疆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材料体现了清朝()A.因地制宜的管理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专制主义的削弱 D.地缘政治的特点12.学生用表格梳理对比“秦始皇征服岭南”“康熙帝收复台湾”事件。下列梳理正确的一项是()秦始皇征服岭南康熙帝收复台湾①派蒙恬率军出征派施琅率军出征②修筑灵渠进行沟通筑城屯田进行管理③设郡管理设省管理④使该地区开始归入中央王朝管辖使得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13.魏源在《圣武记》中记载了清康熙年间的一场战事:“……翌日,我军进击,大战于乌兰布通。贼骑数万阵山下……我军隔河而阵,以火器为前列,遥攻中坚,声震天地。”这一记载反映的是康熙帝()A.平三藩之乱 B.收复台湾 C.平噶尔丹叛乱 D.抗击沙俄入侵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德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德意志人1735年绘制的中国地图赠予习主席。这幅地图可用于研究()A.唐朝疆域 B.元朝疆域 C.明朝疆域 D.清朝疆域15.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至康熙六年(1667年),已有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轴而户繁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说明了苏州()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雇佣关系全面盛行16.刘宗周对王守仁学说有一个十分精练的概括:“先生承绝学于词章训站之后,一反求诸心,而得其所性之觉,日良知。……良知为知,见知不面于闻见。致良知为行,见行不滞于方隅。即知即行,即心即物,即体即用,即工夫即本体,即下即上,无之不一。”这说明王守仁的心学是()A.背离理学的基本思 B.脱离实际的唯心主义C.维护统治的官方哲学 D.知行合一的理论体系17.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提出提高宰相权力,顾炎武提出扩大地方权力,“寓分封于郡县”,这些思想的出现表明()A.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威胁 B.限制专权回应了时代诉求C.反君主制的民主思想出现 D.主流统治思想的嬗变趋势18.《中国文化概论》一书中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他们提不出新社会方案的经济根源是()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C.黄宗羲等缺乏理论研究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19.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评价李贽:“少数评论者,竟说李贽站到了下层民众的立场上,批判了剥削农民的地主阶级。这种论调自然更属于无稽。……如果在某些地方批判了他的地方官僚朋友,那也只是着眼在私人的性格和品德,而从没有提到经济立场。”这表明作者()A.完全否定李贽的思想精神 B.认为李贽的思想仍属于旧思想体系C.认为李贽的思想与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关系 D.认为李贽的思想不具有批判精神20.明清传世著作颇多,有《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也有《徐霞客游记》和《天下郡国利病书》;还有文学名著《三国志通俗演义》与《红楼梦》。这些著作体现了,明清时期()A.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 B.封建文明进入总结阶段C.儒学渗透社会各个方面 D.社会的繁荣与危机21.中国明清时期出现了三大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这些著作()A.是中国古代科技集大成作品 B.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C.引领后来中国科技发展方向 D.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转型22.清初,传教士利玛窦帮助中国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但不经意地把美洲画在了左面、欧洲在中间而亚洲在右面,引起了朝廷的不满;他马上修改了地图,把中国放在中间,这幅地图获得了中国人的高度称赞,并在中国广为流传,也为传教士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这反映了清初()A.中西方文化科技交流频繁 B.西方传教士在华影响力大C.传统的夷夏观念根深蒂固 D.闭关锁国政策还没有推行23.蒲松龄在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写了许多妖鬼狐仙的故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说明()A.蒲松龄对现实生活了解不多 B.妖鬼狐仙的故事确实存在C.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D.市民阶层开始形成24.学者许体云曾把某一时期的中国比作“兔子”:欧洲已在脱胎换骨,“兔子与乌龟赛跑,不但兔子中途停下来休息,而且兔子根本不知道有此正在进行中的赛跑”。这一时期是()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康乾盛世 D.同光中兴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25.(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阔,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O九《宰辅年表一》材料二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阔制浅议》(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5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7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央官制的发展趋势。(2分)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初为便于统治明代故土,仍沿用明制承宣布政使司,仅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除了南京为留都的地位。康熙初,改布政使司为省,因认为全国区划为十五省,其制过大,所以分湖广省为湖南、湖北两省,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分陕西省为陕西、甘肃两省,汉地被析为十八省。在边疆,清朝施行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乃由中央设辖区,委派重臣,如在东北地区设奉天(盛京)、吉林、黑龙江及在外蒙古设乌里雅苏台、在新疆设伊犁5个将军辖区,但伊犁将军一直待在中原,在西藏、西宁设办事大臣辖区,蒙古则采取其民族的盟旗制,连同内地18省,全国共为26个政区,为中国现代省的政区划分奠定了基础。清代省以下的各级行政区划单位基本上是沿用明制,省下辖府和直隶州,府下领散州和县。——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清军入关后,即以宗主视天下,同时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清王朝接受并发展了“大一统”思想。清朝把“大一统”理论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之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清朝对“大一统”思想及其正统论的总结,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但也起到了统一思想,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管理,进而统一国家的积极作用。——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行政区划设置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对“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12分)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倭寇之患从明初以来就一直存在。随着明朝政治腐败,海防松弛,倭寇气焰便日益翼张。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一带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相当发达。沿海一带私人经营的海上贸易也十分活跃。一些海商大贾、浙闽大姓为了牟取暴利,不顾朝廷的海禁命令,和“番舶夷商”相互贩卖货物,他们成群分党,形成海上武装走私集团,有的甚至亡命海外,勾结日本各岛的倭寇,于沿海劫掠。在倭寇长期为患之时,明朝军队中涌现了抗候名将戚继光。他鉴于卫所军有不习战阵的弱点,恳请获准后亲赴“俗称慓悍”的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工,组织训练一支3000多人的新军。他治军有方。教育将士要杀贼保民,严格军事训练,排演自己创制的鸳鸯阵。戚继光还注重研究葡萄牙和日本的新式火器,仿制出鸟镜和“佛朗机”炮,从而使明军进入了冷热兵器混用的阶段。由于新军将士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为“戚家军”。嘉靖四十年,倭寇焚掠浙东,他率军在龙山大败倭寇,继之在台州地,扫平浙东。次年率6000精兵援阀。捣破倭寇在岛屿(今宁德东北)的老巢。嘉靖四十二年,再援福建,升总兵官,与刘显、俞大献分三路进攻平海卫。次年春,相继败倭于仙游城下,福建倭患遂平。嘉靖四十四年,又与俞大献会师,歼灭广东的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完全解除。抗倭斗争的胜利,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其他抗倭将领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在剿倭战争中,戚继光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严格要求士兵,不准扰害百姓,做到兵民相体;在战略战术上,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进攻中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防御中积极主动而不是机械地死守,在防御中伺机反攻,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鸳鸯阵”。发挥集体互助、长短兵器结合的机动、灵活、严密的作战力量,有效地打击敌人。这是戚家军屡败倭寇的重要原因,也是戚继光和成家军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摘编自《成继光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倭寇之患出现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和意义。(10分)

第四单元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内阁大臣在职多为5年以下,其中1年以下的也占了较大比例,频繁更换内阁大臣不利于国家政策的稳定,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内阁大臣在职年限而非官吏年龄,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内阁大臣在职年限而非整个官僚机构,排除B项;内阁为皇帝提供顾问,对明代皇帝决策和处理国家政务起辅助作用,排除C项。2.【答案】D【解析】从材料“皇帝批阅同意后把‘票拟’交给司礼监太监进行‘批红’和用印,只有批过‘红’的‘票’才能正式生效”可知,该规定加强了皇权,故A项错误;从材料“只有批过‘红’的‘票’才能正式生效”可知内阁大臣只有票拟权,没有决策权,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这一规定前后行政效率的对比,不能反映出这一规定提高了行政效率,故C项错误;大臣把奏折的主要内容和处理意见写出来,皇帝批阅同意后“批红”,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使辅政制度更完善,故D项正确。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郑和)所推行的华夷秩序由于偏重于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完全排斥了民间交流的基础”可知,明朝对外实行朝贡贸易,并实行海禁政策,即要求官方主持对外贸易,禁止民间私自贸易,故选A项。郑和下西洋时期,明政府依旧重视儒家文化圈建设,排除B项;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不是限制对外贸易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4.【答案】B【解析】据材料“在永乐年间,有60个国家谴使245次访问中国……等6个国家的国王多次访问中国”可知中外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故选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外交流频繁,而不是平等外交,排除A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永乐年间推行海禁政策,并未废除,排除C项;朝贡外交体系在明朝以前早已形成,排除D项。5.【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可知因为海禁,沿海居民失去生活来源,导致矛盾激化,社会动荡,所以谭纶主张开放海禁,而不是实行闭关政策,故A项错误、B项正确;谭纶只是要求放宽海禁,而没有表达要发展海洋渔业,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到倭寇的问题,故D项错误。6.【答案】D【解析】题干中提及明太祖认为对于“蛮夷”要威惠并施,明成祖认为对于“蛮夷”要抵御与归服并用,两者都重视处理与“蛮夷”的关系,故选D项。A项所述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题干未提及行政机构,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怎样尊重“蛮夷”,而是说明要威惠并施,抵御与归服并用,排除C项。7.【答案】D【解析】“更名田”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清朝前期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但无法消除满汉民族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皇室贵族大量掠夺民田,以致明末农民战争提出了‘均田免粮’”说明皇族大量掠夺民田才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故B项错误;材料“清初……承认了农民夺占明朝落王庄田的事实”只能说明清初统治者承认农民占领明朝藩王庄田的事实,而不是接受“均田免粮”思想,故C项错误;从“明末农民战争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到“承认了农民夺占明朝藩王庄田”体现了农民的要求得到部分认可,由藩王占有到农民占有是社会发展的体现,故D项正确。8.【答案】C【解析】题干中康乾时期的奏折“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可以减少中间环节而提高效率,故选C项。密封报告本身就是一种信息获取,排除A项;奏折制度可以较好地反映真实情况,与因循守旧无关,排除B项;奏折制度有利于强化皇帝对官员的控制,排除D项。9.【答案】B【解析】“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说明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由皇帝完全掌控,加强了君权,故选B项。军机处树立了官场廉政之风与材料强调军机处强化君主专制不符,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军机处对内阁权力的影响,排除C项;军机大臣本身就是官员,并没有扩大统治基础,排除D项。10.【答案】B【解析】清前期封建专制制度已落后于世界,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为反击沙俄侵略有效地集中了力量,故B项正确;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故C项错误;清朝时期中国已逐渐落后于世界,故D项错误。1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的管理制度,说明清朝依据新疆与西藏的实际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管理,故A项正确;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民政根据新疆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可知新疆具有一定自治权与独立性,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无关专制主义内容,故C项错误;地缘政治主要是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因而清朝对西藏和新疆的管理谈不上是地缘政治,故D项错误。12.【答案】D【解析】秦始皇征服岭南设置三都使得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管钠,康熙帝收复台湾使得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管辖之下,故选D项。秦始皇派蒙恬率军出征匈奴,排除A项;康照帝在黑龙江两岸筑城屯田进行管理,排除B项;康熙帝收复台湾后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排除C项。1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乌兰布通”这一地点,可知是在北方蒙古草原作战,由此选C项。平三落之乱主要是在南方作战,由此排除A项。收复台湾也是在南方,由此排除B项。抗击沙俄入侵是在东北地区,由此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根据“1735年”可知,此时是清朝统治时期,故D项正确。15.【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战国末期以来,中国古代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寒,故A项错误:材料“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说明苏州丝织业出现了以雇佣劳动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因素,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C项错误;“全面盛行”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16.【答案】D【解析】“即知即行,即心即物,即体即用,即工夫即本体”体现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故选D项;王守仁学说是理学的一部分,排除A项;王守仁的心学虽然是唯心主义,但也讲实践,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王守仁的心学维护统治,排除C项。17.【答案】B【解析】“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提出提高宰相权力,顾炎武提出扩大地方权力,‘寓分封于郡县’”,这些思想的出现表明,限制专权回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诉求,故选B项。地方割据使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威胁,与材料中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潮无关,排除A项;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提出提高宰相权力,顾炎武提出扩大地方权力,“高分封于郡县”,这些思想的出现表明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出现,不是反对君主制,排除C项;材料中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潮并未成为主流,主流统治思想是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排除D项。18.【答案】A【解析】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并未成长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因此中国的思想界仍主张传统的在维护封建统治基础上实行一定的民主的思想,故选A项。B项不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排除;C项不是经济原因,排除;D项属于政治原因,排除。19.【答案】B【解析】题干中黄仁宇针对少数评论者对李贽评价的整体态度是“这种论调自然更属于无稽”“从没有提到经济立场”,说明李贽并没有站在下层民众的立场上,反映了李贽没有突破传统的思想体系,故选B项。黄仁宇并没有完全否定李贽的批判思想,题干中黄仁宇只是针对少数评论者对李势的评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及明末清初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贽的思想具有“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等特点,具有批判精神,排除D项。20.【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故A项错误;由材料内容可知明清著作多是总结性巨著,体现了封建文明进入总结阶段,故B项正确;材料中巨著内容没有体现儒学的影响,因而与儒学渗透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明清传世著作多,但不能体现明清社会的繁荣与危机,故D项错误。21.【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部著作都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集大成作品,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部著作主要是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经验的总结,有的也介绍了国外先进的科技,但并非“开始引进”,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社会经济的转型是指从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为主,而明清时期中国依然是农业大国,故D项错误。22.【答案】C【解析】材料无法体现中西方的文化科技是否交流频繁,故A项错误;西方传教士因为朝廷不满而修改地图,所以不能说明其在华影响力大,故B项错误;从修改地图,把中国放在中央,可以看出中国以自己为中心,故C项正确;清朝初期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故D项错误。23.【答案】C【解析】蒲松龄借妖鬼狐仙的故事,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专制严重,故C项正确。2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欧洲已在脱胎换骨”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是近代“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据此判断为中国的明清时期,A、B两项为唐朝时期的盛世,与题意不符,均排除;根据材料,兔子与乌龟赛跑中,“兔子根本不知道有此正在进行中的赛跑”得出这一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C项正确;同光中兴时期,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二、25.【答案】(1)特点:制度传承和体制创新相结合。说明:明初传承了宋代殿阁制和元代中书省制;革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制。(2)地位变化:拥有票拟权,政治地位有所提高。参政优势:内阁大多具有进士资格,政治素养高(顾全大局,熟悉政令),处事能力强,协调能力好。积极意义:缓冲皇帝与国家机构之间的矛盾,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行;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3)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中央各部权利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解析】(1)第一小问基本特点,据材料一“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得出制度传承和创新相结合;第二小问可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明朝沿用了宋代殿阁制和元代中书省制;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2)第一小问地位变化,据材料二“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得出内阁拥有票拟权,政治地位有所提高。第二小问参政优势,据材料二“仁宜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得出内阁成员大多具有进士资格,他们熟悉政令,处事能力强,协调能力好;第三小问积极意义可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明代的政治建设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缓冲皇帝和国家机器之间的矛盾。(3)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央各部的权力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26.【答案】(1)特点:清承明制,略有损益;分化汉地省;边疆因俗而治;具有民族特色;突出满洲地位。(2)发展:推崇君主专制;推崇“大一统”政权;构建政权承绪(延续)的正统论;确立“大一统”的历史评判标准。影响:维护了清政府的统治;有利于加强清朝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解析】(1)根据材料“仍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