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6篇)_第1页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6篇)_第2页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6篇)_第3页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6篇)_第4页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6篇)《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篇一《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雨花外国语小学石莉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了解虎门销烟时的壮观场面,初步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5、模仿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练写一个场面。教学重难点:1、理解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壮观场面。2、仿写片断场面描写。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罂粟花)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欣赏一幅图画。你觉得这些花长得怎么样?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小结:这些花虽然有着漂亮娇艳的外表,但它们的果实却能制成一种伤害人的身体甚至生命的毒品,那就是鸦片,俗称大烟。2、今日,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有关鸦片的文章《虎门销烟》。(板书课题)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人物的方式,用一句话来说说。(理解”销烟”:销毁鸦片)课题中的生字”销”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板书:消)因为”销”的本意是溶化金属,所以是金字旁,一定要记住。4、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销烟?坚信你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许多。谁来介绍一下?小结:(课件出示图片)自18世纪开始,英国就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赚取白银。到1838年已增至400万斤一年,中国流失白银达1亿两,造成清政府财政严重困难,百姓极度贫困。士兵吸食鸦片后战斗力日渐减弱,做工种地的吸食鸦片后劳动能力日益丧失,甚至失去生命。英国政府深知鸦片的危害,他们禁止本国人吸食鸦片,却别有用心地支持不法商人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无数的中国家庭因此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禁烟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本文的特殊之处在于,不明确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学生就无法真正走进课文,无法真正领悟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和林则徐的形象,所以这一环节比一般课文的处理要细些。】过渡:大家想看看这大快人心的一幕吗?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1、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进入十九世纪的虎门,去观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观看视频,说说自己的想法。2、过渡:你想亲自去感受一下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先过生字关)出示生字词:历史值得虎门寨盐巴销毁响彻二百多万斤欺侮收缴一担锅烟渣卷进咆哮嚣张(1)自由读、开火车读(正音)、齐读。(2)找多音字:担(dāndn)、卷(juǎnjun)3、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4、交流:(1)25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2)开头、结尾又写了什么呢?指名读,分别找一个词概括:值得纪念、伟大壮举。(板书:伟大壮举)(3)重点理解”伟大壮举”。(师:”举”是举动、行为的意思,那么什么是”伟大壮举”呢?坚信你弄懂了”壮”的意思就能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出示词条,选义项,释词。)(出示:给”壮”选择正确解释:a健壮有力;b伟大、有气魄;c增加勇气或力量;d中国少数民族。)三、读课文,理解场面壮观1、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次伟大壮举呢?默读第2自然段,划出能表现”壮”的词语或句子。2、交流:(相机板书:壮观、隆重)△”这一天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1)天还是那样的天,海还是那样的海,树还是那样的树,为什么今日在人们的眼里就显得格外美呢?(不同往日,将要发生一件大事销烟,令人高兴)(讲述:其实景物本身并没有变化,但它们却会因人们的心情而显得与往日不同。风吹得小树哗哗地响,伤心透顶的人会说”小树哭了”,心情愉快的人会说”小树笑了”“小树在唱歌”,而遇到困难受到打击的人会说”小树啊小树,连你也来嘲笑我”。简简单单的一句环境描写也能揭示人们的心情,这就是环境描写的魅力。)(板书:环境描写)(2)指导朗读:突出”分外壮丽”、心情高兴。△”一大早从各地赶来的男男女女挤得水泄不通。”(1)哪里看出人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水泄不通”)(板书:人物描写)(2)你还有什么词可以用来形容人多的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万人空巷、门庭若市)(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赶来观看?(关心此事、禁烟愿望强烈)(4)指导朗读: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外国商人。”(1)”彩旗林立”、”身着朝服”、”文武官员”说明什么?(事件重大,场面隆重)(2)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还要邀请外国商人?)交流:打击贩卖鸦片的不法商人,维护中国人的尊严,我们就是要告诉他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3)指导朗读:突出隆重、庄严。3、小结:同学们,课文第2自然段用短短的三句话由远而近地为我们描绘了销烟现场的壮观场面。看似可有可无的环境描写却预示了有一件大事将要发生,一件令人高兴的大事将要发生,一件震惊全国震惊全世界的大事将要发生;而对于众多人物的描写,则直接揭示了饱受鸦片之害的中国人强烈的禁烟愿望和愉快的心情;这庄严隆重的场面也在告诉那些外国不法商人和他们的政府,中国人禁烟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再一次感受一下那庄严隆重激动人心的画面。四、学习方式,仿写片断【教参云:”本文记叙有序,重点突出,场面烘托描写到位,语言练,生动形象,无论从内容方面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是一篇好教材。”既然是好教材,就要用好。文章第二节主要是静态的场面描写,而具体的销烟过程为动态的场面描写。故本文的场面练笔至少可以从动静两方面进行。对静态的烘托性的场面描写,学生在阅读时往往认识不到其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作文时又常常把它当做增加篇幅的手段,所以较之于直接揭示文章主旨的场面描写,烘托性的场面描写反倒成了教学的难点,故第二节的教学花些大力气是值得的,这就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构建语文课程内容。不要以为语文课程内容的构建只能与”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的突出的内容”挂钩。就本课而言,就是不要以为只有动态的销烟过程的部分才可以设置仿写。】1、在我们的校园中,像这样许多人聚在一起的闹场面也有很多,你留心观察了吗?(开学典礼、六一庆祝大会、元旦义卖活动)2、出示照片(元旦义卖),回忆当时的场景。3、你能把这个闹的场面写下来吗?(指导方式)(1)环境描写:天气、搬桌子、摆放物品、布置展板、张贴标语(2)人物描写:志愿者、购物者4、练写片断。5、交流、评议。五、总结今日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并初步学会了这种描写场面的方式。那么林则徐是怎么销烟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板书设计:7虎门销烟伟大壮举壮观隆重场面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虎门销烟》教案篇二之三:语文教研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悔的神。5、增强诊断矫治意识,提高自我诊断矫治能力。教学过程:一、整体初读,基础性诊断1、揭题。2、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学生质疑。(1)请学生提出读书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学生质疑,以学定教)(2)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3)交代学法: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深入学习课文。二、读品位,引导探究,理解性诊断1、学习第一节。(1)自由读课文,思考: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2)读书汇报交流、小结。2、细读第六节。(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读书汇报交流(注意理解“壮举”“嚣张”“气焰”)3、研读第二节。(1)自由读课文。(2)指名说说从哪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相机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3)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场面的壮观。思考:A、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B、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C、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观看?(1)汇报交流,师生评价。(2)小结方式:回首我们这几小节的学习,我们采用了“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式,下面我们还用这个方式学习下文。三、自读领悟,自主性诊断与矫治1、品读三至五节,感受硝烟的经过。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要运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研读硝烟过程。思考:分几步硝烟的?硝烟过程中人们的心情怎样?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理)2、再读第六节和第一节。(1)引读。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2)齐读第一、六节。四、迁移内外,读说结合1、出示:只见一群群光着背梁……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2、讨论: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课文用什么词三件事连起来的?(板书:先……再……然后……)3、小结:有时我们要完成一件事,要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4、指导说话,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件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5、练习说话《虎门销烟》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烟的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经过。难点: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图揭题1、出示图片,提问:这图上的人物是谁呢?你了解他的什么事呢?教师简单介绍林则徐。2、揭题,解题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事情。介绍虎门的地理位置,对人民的毒害,理解销烟的意思。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朗读。教师随时指出读错的音节。(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学生指出同学读错的地方。(3)齐读课文,然后回答思考题学生交流。三、指导书写1、学生齐读生字,找出易写错的字。2、指导按笔顺书写。3、学生描红。4、讲解“寨,徐,泄,斤,侮”的五笔拆分方式。学生练习盲打。四、布置作业1、课后熟读课文2、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指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齐读生字词。二、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3)为什么这个日子值得纪念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2、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从哪儿看出了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学生交流。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壮观的场面。(3)讨论:①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说明禁烟大快人心)②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说明政府禁烟决心很大)③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让外国人看看中国人民的威风)(4)齐读课文。3、学习三至五自然段(1)默读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2)画出课文中具体写怎样销烟的。根据出先……再……然后……的顺序。(3)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等词语体会销烟的较大成果。(4)指导朗读,让学生结合“礼炮轰鸣”“群情沸腾”“成千上万”“激动得跳啊,叫啊”“响彻”等词句的理解,想像当时欢场雷动的场面,体会到虎门销烟得民心,顺民意。(5)齐读课文。三、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第六自然段。2、指导朗读。让学生抓住“沉重地打击”“不可欺侮”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3、回读第一自然段,你现在明不明白为什么说“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呢?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销烟的成果及意义来说一说。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四、完成课后第5题齐读文中销烟经过的章节,注意动词的使用。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课外完成。五、布置作业。[板书计划]虎门硝烟水泄不通彩旗林立打击嚣张气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表明不可欺侮震惊中外伟大壮举《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篇四之二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施凌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神。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扣图引题。(1)出示雕像图。(2)讨论下面问题:这幅图上画的是谁?谁知道林则徐是什么人?他曾经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资料,接下来可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林则徐或虎门硝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板书课题,解题。3、读了课文后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1、范读讨论。(1)录音范读课文。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2.自读课文。要求:(1)轻声练读生字表上的字,读准字音。(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3)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3.试读课文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三、指导写字1、“泄、侮”按笔顺描红。2、“寨”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四、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第二课时教学要求: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神。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指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2、指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一、细读课文3、细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3)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板书:值得纪念)(4)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2、细读第六自然段(1)自读第六自然段,理解有关词语。(2)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板书:打击嚣张气焰,表明不可欺侮)(3)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3、|细读第二自然段。(1)自读课文。(2)指名说说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壮观场面。(4)讨论: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4)齐读第二自然段。一和六自然段由于时间关系,可在第一课时就教完,不必放入第二课时。4、细读第3~5自然段。(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哪几句写下令禁烟,哪几句写硝烟经过?①学习第一至三句自读体会哪些词句最能突出中国人的气势。齐读这三句话。指名说说读了这三句话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②学习第四、五句。指名读第四句话,用自己的话说说硝烟是分几步进行的。③有感情地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2)有感情地读第四自然段。(3)细读第五自然段。①指读第五自然段。②硝烟持续了二十三天说明了什么?销毁了二百多万斤说明了什么?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③想象在中国人民强大的硝烟气势面前,外国侵略者垂头丧气的样子。④指导读课文。5、再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1)引读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2)齐读第1、6自然段。这部分说话训练可在学习相应自然段时在老师指导下就完成,不必放入第3课时。三、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句子,体会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第三课时教学要求: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二、复述课文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本课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是怎样一点一点把意思说清楚的?2、讨论上述思考题。出示:值得纪念的日子→海滩轰动的场面→硝烟开始→百姓欢呼→硝烟结果→伟大意义3、指导复述。(1)四人小组练习复述。(2)指名到讲台前复述。(要求尽可能用上书上的有关词语)三、练习说话,写话1、出示幻灯文字。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把把生石灰倒下去。2、讨论: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板书:撒盐抛烟倒石灰)课文中用什么词把三事件连起来?(板书:先……再……然后……)3、小结有时候我们要完成一件事,必须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4、指导说话。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些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用上面的词练习说话。5、练习写话。板书:2虎门硝烟水泄不通彩旗林立打击嚣张气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表明不可欺侮震惊中外伟大壮举《虎门销烟》教案篇五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实验目标:让学生回首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教具准备:《鸦*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一、课前准备:观看《鸦*战争》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谈论。)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出示要求:自读课文(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2、检查自学效果。(3)出示词语。鸦*欺侮盐巴虎门销烟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四、练习巩固1、描红。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一、复习导入二、读课文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虎门销烟》教学设计》。2.学习第二自然段。(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3)指导朗读。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