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洛
榆
畔
帐(yú)(榆关)(zhàng)(千帐)(luò)(洛阳)(pàn)(那畔)泊船瓜洲王安石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古诗朗诵返回返回古诗背景
《泊船瓜洲》是一首典型的乡愁诗。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灰意冷的王安石,已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强的、违心的。就在他上任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所以,作者在这种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难免将忧郁、伤感、消沉之情融入字里行间,我们也更能理解作者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的深深眷恋之意了。“泊”:停船靠岸。“泊船瓜洲”:把船停靠在瓜洲的江岸上。诗名题解北南西东长江瓜洲京口钟山间jiàn地形图解古诗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并不遥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第三句又写景,点出时令已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出自己思念家园的心情。本诗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愿望。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以一个“绿”字写活了初春江南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色。“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是吹绿的意思,用得绝妙。春风所到之处无不染绿,这就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春风被拟人化了,正是“绿”的妙处。传说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总感觉诗歌不够鲜活,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春风又绿江南岸”则不仅叙述出春风已来到江南,而且描绘出绿草如茵的江南之春,这怎能不让游子长叹一声——“明月何时照我还”呢?“绿”的故事返回书法欣赏秋思张籍诗人简介
张籍,768~830,字文昌,唐朝人,祖居苏州,后居和州乌江(安徽和县乌江镇),曾任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故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为诗手法活泼圆转,有《张司业集》。
打开已封的家书,惟恐遗漏什么,一再补充。开封:.行人:此处指送信的使者。
.发:出发。
.意万重:思绪万千。
这首诗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写出了诗书成封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太过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惶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更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返回1.把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交流与讨论:返回长相思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纳兰氏,世居开原东之叶赫河畔,满洲正黄旗人。其父为康熙朝太傅明珠。康熙十四年(1675),年方二十岁的纳兰性德科考应殿试,赐进士出身。选授一等侍卫。凡康熙出行,其必扈从。纳兰性德虽为皇帝近侍,却以诗文名世,《中国文学史》将其列为清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之一。词风清新自然,全无矫揉造作之痕。其所作《出榆关》被列为高等学校古文学范文。国学大师王国维称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诗人简介指风雪交加的声音。字词理解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榆关:即今山海关。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整夜风雪交加。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故园:故乡。此声:
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夜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一个特殊的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
(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这首词抒写羁旅思乡之情。上片写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8 面团长大了(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上册青岛版(五四制)
-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德育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Oracle数据库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运动(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文化人类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潮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土地测量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集宁师范学院《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泰州2024年江苏泰州靖江市公安局补录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广东省《辅警招聘考试必刷500题》考试题库含答案
- 国家科技安全教学课件
- DB3301T 1088-2018 杭州龙井茶栽培技术规范
- 2010浙G22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安徽省部分省示范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工程机械租赁服务方案及保障措施 (二)
- 国网基建安全管理课件
- 部编版初中语文7-9年级教材必背古诗词、古文99篇详细解析及欣赏
- DB36T 1393-2021 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通则
- 档案三合一制度培训
- Unit 1 I go to school by bus. Period 4(说课稿)-2023-2024学年教科版(广州)英语二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