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十二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cf287aa24865e14d07e1c2aeea2d3e/65cf287aa24865e14d07e1c2aeea2d3e1.gif)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十二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cf287aa24865e14d07e1c2aeea2d3e/65cf287aa24865e14d07e1c2aeea2d3e2.gif)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十二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cf287aa24865e14d07e1c2aeea2d3e/65cf287aa24865e14d07e1c2aeea2d3e3.gif)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十二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cf287aa24865e14d07e1c2aeea2d3e/65cf287aa24865e14d07e1c2aeea2d3e4.gif)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课件第十二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cf287aa24865e14d07e1c2aeea2d3e/65cf287aa24865e14d07e1c2aeea2d3e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篇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思想第九章汉初黄老之学的社会思想第十章汉代官方儒学的社会思想第十一章东汉时期社会批判思潮中的社会思想第十二章汉魏时期道教的社会思想第十三章魏晋玄学家的社会思想第十四章魏晋时期佛教的社会思想第十二章
魏晋时期道教的社会思想第十二章
魏晋时期道教的社会思想第一节道教《太平经》的社会思想第二节葛洪的道教社会思想第一节道教《太平经》的社会思想第一节道教《太平经》的社会思想论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社会平等思想财产公有思想人人劳动、自食其力的思想论社会的人与人关系太平经早期道教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道教经书的出现。《太平经》又名《太平清领书》,是早期道教史上的一部重要经典,相传为东汉顺帝时琅琊人于吉所著。太平就是大平,按照该书自己的解释,“太”就是大的意思,其大如天;“平”就是平均的意思,其平如地。比如种庄稼,种得好就收得多,种得不好就收得少。收获的多少,与劳动投入的多少成比例。无论对于谁都是如此,这就叫平均。一、论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太平经》认为,人类的生存有“两大急”和“一小急”。所谓两大急就是饮食和男女之性欲,这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前提。一、论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首先是饮食问题,食品是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基础,满足基本的食物需求,维持生命,是人类的第一急务;一、论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其次是生育问题,人类要繁衍生存下去,必须保证男女两性的结合,天下无人,也就没有了夫妇、父子、君臣、师徒等种种社会关系,也就不能称之为社会,所以保证男女婚配是人类的第二急务。一、论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所谓“一小急”就是指“衣”。因为大自然有寒有暑,人们如果没有衣服防止寒暑对人肌体的伤害,人类的生存也会受到影响,但这和饮食、男女的重要性相比,显得稍微次要一些,因而又称之为“半急”。一、论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衣、食、男女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有了这些,才能有人类社会的一切。故此,《太平经》把衣、食、男女视为人类社会的“三实”。这是对生命的肯定和高度尊重。《太平经》甚至颂扬“贪生”的价值追求,认为人应该向仙人学习,既贪寿又贪生。二、社会平等思想《太平经》认为,凡是人类社会中的一员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首先是男女要平等,不能歧视和虐待女性。女性与男性一样同属人类,天地之间万千生物,人命最重。现在歧视女性,以女性为贱,甚至虐杀女婴,反映了“天下无道”的社会现实,虐杀女婴是“绝地统”、“灭人类”的犯罪行为。二、社会平等思想其次是整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平等。其立论依据是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益,社会才会平稳运行,因此各社会成员应当被平等看待。上下等级之间的人应该平等相处,上级可以提醒、规劝下级,反之亦然。圣贤与普通百姓之间也应该平等,因为圣人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做到“必知天道”。推而广之,无论贤愚,无论是低级动物还是其他各种物质,都“各有短长,各有所不及,各有所失。故所为所作,各异不同”。三、财产公有思想《太平经》认为,社会财富属于社会各个成员所共有,是用来养育全体社会成员的。天地间的财富就好像一个大仓库,凡是有需要的人都可以从这个公仓里各取所需。三、财产公有思想在财富公有、权利平均的原则下,积累财富本身并不表现为伦理上的恶。但是,如果那些人“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就是社会的罪人。他们犯的是反人类罪,罪恶永远不能消除,即使不能现世现报,也会影响到子孙后世,早晚是要受到惩治的。三、财产公有思想在这种财产公有的原则指导下,早期道教设计了周穷救急,不让穷乏之人因饥寒而死的制度——义舍。在义舍中,留有米面、肉类等食物,供行人“量腹取足”。在东汉末年,因为自然灾害、豪族兼并、农村破产,社会下层失去乡土,四处逃亡,义舍实际上成为救济流民的有效机构。四、人人劳动、自食其力的思想《太平经》认为,社会的各个成员都应参加劳动,靠自己的力量创造自己所需要的财富。天生了人,幸而使人自己都有筋力,可以自谋其食,但有的人因为不肯劳动而受到饥寒,反而时常自己愁饥苦寒,只能经常依靠富有之家的布施生活,这是对社会的犯罪。四、人人劳动、自食其力的思想在战国时期,与孟子同时的农家学派许行,也曾提倡过人人劳动,并幻想应当以统治者是否参加农业劳动作为评判其贤与不贤的重要标准,但还不曾把不劳动和不劳而获看作极大的犯罪。而《太平经》则不仅要求人人从事劳动,并将不是靠自食其力而生存的人视为应当处以极刑的罪犯,这同样表现了农民要求取消剥削压迫的强烈愿望。从根本上讲,这也是一种社会平等思想。五、论社会的人与人关系在《太平经》所构想的理想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是互助互爱的。《太平经》认为,“天道助弱”,上天是帮助那些弱势者的,反对智识多的人欺侮智识少的人,主张有智识、有道德应该互相教授;反对有强力的人欺凌弱者,主张自食其力,并抚养弱者;反对后生欺凌老者,主张敬养老人,凡是违背了这些主张的人,都不会得到好的下场。五、论社会的人与人关系《太平经》中又说:“平之为言者,乃平平无冤者,故为平也。”而要达到“平平无冤”,人人都安居乐业、互助互爱、关系和谐的太平社会,就必须以道德来进行社会治理,靠刑罚的强力控制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天性上道德而下刑罚”。只有以道德来治理社会,人民才能顺从。五、论社会的人与人关系《太平经》中所描述的社会是一个人人平等、财产公有,人们都各尽所能、自食其力,人与人关系和谐、互助互爱,人们有崇高的道德,而没有强力控制的理想社会。在此基础上,《太平经》又构想了一个道教的神仙世界。在这个神仙世界,众神相亲相爱,互相帮助,有知识就相互教授,有奇文异策就相互品鉴,有空缺职位就相互保举推荐,发现错误就相互指正,有珍奇美味也相互馈赠。五、论社会的人与人关系《太平经》所构想的理想社会模式,是对已有社会秩序的挑战和替代,但是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这种乌托邦思想代表了当时广大农民群众的理想,是鼓舞农民奋起反抗阶级压迫和腐朽统治的思想纲领。所以,《太平经》一出现,就被统治者视为“妖妄不经”的邪书加以反对。第二节葛洪的道教社会思想第二节葛洪的道教社会思想葛洪道教社会思想的特点游仙避世思想社会控制思想理想中的神仙社会社会进化论鲍敬言对葛洪思想的反击葛洪其人葛洪(284—363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朝丹阳句容人。关于葛洪生平的记述,主要见于《抱朴子·外篇》的《自叙》,以及《晋书》卷七十二《葛洪传》。他的代表性著作是《抱朴子》一书。葛洪的道教思想,是道教流派中的金丹派,其目的在于求长生,成神仙。金丹道教是从原始道教中分化出来的。原始道教在汉末被农民起义领袖所利用,对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起了很大作用。一、葛洪道教社会思想的特点葛洪贵族出身,其祖父做过东吴的吏部尚书、大鸿胪、封寿县侯。其父名悌,做过会稽太守,后随吴主孙皓降晋,做过邵陵太守。葛洪生于吴亡之后,13岁丧父,家道中落。一、葛洪道教社会思想的特点“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覆草,密勿畴袭……日伐薪卖之,以给纸笔,就营田园处,以柴火写书。……常乏纸,每所写,反复有字,人鲜能读也。”
——《抱朴子·外篇·自叙》一、葛洪道教社会思想的特点葛洪在开始读书的时候,梦想成为一个儒者。这与慧远的身世、经历很相似,他也出身于仕宦家庭,少年时读儒学经典。葛洪自称16岁始读《孝经》、《论语》、《诗经》、《易经》,但“大义多所不通”;对于“河洛图纬”、“星书”、“算术”等,也都不感兴趣。最后兴趣落在“诸子之书”,而其中最受他推崇的是《老子》,可他实际所好的,乃是所谓“神仙导养之法”。一、葛洪道教社会思想的特点葛洪的社会思想崇尚“出处两得”,出则为仕宦贵族,入则修神仙。这种人生观对后世影响匪浅。此后那些仕途通达、官运亨通者则出为“儒士”;仕途不通达,自感“怀才不遇”,或成隐士,或成为歌咏山水田园的诗人,或出家为僧为道的人物,大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葛洪思想影响,至少也是属于同一思想型的步其后尘者。二、游仙避世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有先秦墨家、法家等学说的复兴,也有玄学、佛教等新思想的创造或引进,各家学说都在争夺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优势地位。葛洪认为最灵验的方案是用道教,因为道教包括了儒、墨、法等各家的长处,而避免了各家的不足。二、游仙避世思想道教是“百家之君长,仁义之祖宗”。儒学和道教相比,道是本而儒是末,所谓“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所以,“圣人”要和“仙人”相比,不免有小巫见大巫之叹了。但并不是说儒学就一无是处,他认为儒学也具有“移风易俗”的社会功能,所以在治理社会时除了重视道教之外,也还是应该重视儒家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尚有必要儒道“兼而修之”,这就形成了葛洪的儒道双修,出处两得的思想模式。二、游仙避世思想葛洪金丹道教的主要目的是长生和成仙。他认为长生和成仙不仅是人们所向往的,而且是可以做到的。但要达到目的,必须按他所设计的方案去做。葛洪的方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二、游仙避世思想其一为内修。内修主要指的是养神。没有精神的生命如枯槁之木,如行尸走肉。内修就是确保人的精神在任何时候都能充盈,聚而不散。同时,要保养生命之长久,就不能使自己身劳气竭,否则也会精灵离身,神散而命终。所以,内修也分两方面,一是精神上的超脱,二是增强身体素质。二、游仙避世思想其二为外养。所谓外养,就是要服食仙药。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很早就接受了先秦以来的神仙方术思想。葛洪认为,人服用了金丹就可以成为神仙。他信誓旦旦地说:人食五谷才得以活命,况且金丹这种上品的神药呢,它对于人的好处要比五谷好上何止一万倍!二、游仙避世思想其三为行善。葛洪本人并不是一个要专心修仙得道的虔诚道士,只是要用这些说教来进行社会治理。因此,他又把那种修仙得道、长生不死的宗教迷信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结合起来,把遵守儒家设计的社会规范也作为长生和求仙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二、游仙避世思想葛洪还设计了行善成仙的具体指标。所谓仙有天仙、有地仙,“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而且都必须连续地做。比如要成为天仙,尽管已经有了一千一百九十九善,最后忽然做了一恶事,必将前功尽弃,应从头再来。因社会生活复杂,成仙难以达到。人们终生都自觉地、谨慎小心地按封建的社会规范办事则是必然的。这正中葛洪之下怀,葛洪所需要的,不是那个虚无缥缈的神仙,正是这个为求仙而行“善”的过程。二、游仙避世思想人们都终生自觉而谨慎地按封建社会规范办事,就不会有越轨行为发生,社会的结构秩序就不会出现失调和混乱,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就不会丧失。这正是葛洪创立游仙避世理论的现实意义和最终目的之所在,也是金丹道教所以成为被社会统治者所认可的官方道教的最根本原因。三、社会控制思想在社会控制思想方面,葛洪并不完全与儒家相一致,他一方面继承了汉代以来内法外儒,“王霸道杂之”的社会控制思想,而且还糅进了道教的思想。其社会控制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三、社会控制思想第一,发挥儒家“礼”的社会控制功能。他把“礼”视为社会控制的最好方法,提倡用礼定亲疏,别尊卑,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同时,他也注意到礼仪过繁则有害无益,主张时异时变,那些不合时宜的烦琐礼仪应当删除。三、社会控制思想第二,以杀止杀,发挥“法”的社会控制威力。他指出,人们都以“仁”为贵,可是没有一例只用“仁”就使社会得以治理的;人们都以“刑”为贱,但精明的政治家懂得废除刑政、法治就不可能达到治理社会的目的。用“法”控制社会在一定意义上比仁、礼、义更为重要。三、社会控制思想第三,认为神有无限的社会控制能力。他宣扬天地有司过之神,随时随地监视人的行动,视人所犯罪过的轻重予以处罚,轻则使人倒霉,遭受贫穷、疾病等厄运,重则让人丧命。三、社会控制思想憎善好杀,口是心非,背向异辞,反戾直正,虐害其下,欺罔其上,叛其所事,受恩不感,弄法受赂,纵曲枉直,废公为私,刑加无辜,破人之家,收人之宝,害人之身,取人之位,侵克贤者,诛戮降伏,谤讪仙圣,伤残道士……教人为恶,蔽人之善,危人自安,佻人自功,坏人佳事,夺人所爱,离人骨肉,辱人求胜,取人长钱,还人短陌,决放水火,以术害人,迫胁尫弱,以恶易好,强取强求,掳掠致富,不公不平,淫佚倾邪,凌孤暴寡,拾遗取施,欺绐诳诈,好说人私,持人短长……求欲无已,憎拒忠信,不顺上命,不敬所师,笑人作善,败人苗稼,损人器物,以穷人用,以不清洁饮饲他人,轻秤小斗,狭幅短度,以伪杂真,采取奸利,诱人取物……三、社会控制思想如果要想长生,就不能有不轨思想,更不能有不轨行为。人们都认真自觉地按社会规范想问题、做事情,自然就会收到社会控制的效果。因此,这种教义也自然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所欢迎的了。葛洪这种借助神鬼进行社会控制的思想,是和墨家思想十分接近的。所以,我们很难说葛洪的金丹道教没有受到墨家思想的影响。四、理想中的神仙社会葛洪认为,人间世界是受控于星宿世界的,人的命运都是在受孕结胎之日就注定了的,受到上天各值班星宿的控制,适逢圣宿当值,出生后就可以成为圣人;适逢贤宿当值,出生后就可以成为贤人。四、理想中的神仙社会俗世是对上天的复制,上天的星宿世界是有等级的,神仙世界也是有等级的。他说,在神仙世界中有一位“大神仙”,他统率众仙,号称“元君”,能调和阴阳,役使鬼神风雨,驾驭九龙十二白虎。在元君之下,众神仙依次分为天仙、地仙、尸解仙。天仙能飞升上天,在天宫中生活;地仙则游于名山,栖集昆仑;尸解仙只能在死后蜕化成仙,长生人间。四、理想中的神仙社会神仙世界虽有等级,但它仍是一个在物质生活方面优于人间世界的天堂,成仙的人在这里能过上人间世界上层贵族式的生活。四、理想中的神仙社会“果能登虚蹑景,云舆霓盖,餐朝霞之沆瀣,吸玄黄之醇精,饮则玉醴金浆,食则翠芝朱英,居则瑶堂瑰室,行则逍遥太清。……位可以不求而自致,膳可以咀茹华璚,势可以总摄罗酆,威可以叱咤梁柱。”
——《抱朴子·内篇·对俗》五、社会进化论葛洪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迁的,古不如今,今胜于古。他认为,古代不如现代文明和进步。古代是一个物质基础十分贫乏的时代,人类没有发明种种建造技术,没有房屋可住,没有舟船车马可用,没有医疗技术,死亡率很高,死后也不知道殡葬。幸好后来出现了贤能之辈(上圣),怜惜人类生活的简陋,发明种种生产、生活技术,教导人们建筑房屋,制礼作乐,人类才建立起等级差别和社会规范,过上了很有秩序的生活。五、社会进化论葛洪认为,这是社会文明的进化,是无可非议的。现在社会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并不是社会进化、变迁的罪过,比如现存的赋敛、力役太重,百姓的饥寒问题、越轨问题等,完全是因为社会上层的贪婪无耻、奢侈浪费造成的,不能因此而否定等级制度,否定一切社会规范,也不能因为出现了几个桀纣一样的暴虐君主而主张不要君主。五、社会进化论应当肯定,葛洪的社会进化思想本身是可取的。但他最终所要论证的是:时代不同了,当时的社会是最好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是最文明的。他对现行社会问题缺乏批判精神,并对底层民众的生活缺乏关怀。这显然是由其阶级立场决定的。六、鲍敬言对葛洪思想的反击鲍敬言的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已不可考,但据葛洪《抱朴子·诘鲍》篇所载可以断定,鲍敬言与葛洪是同时之人。六、鲍敬言对葛洪思想的反击(一)论社会问题的产生根源从《诘鲍》篇中的引述可知,鲍敬言的思想倾向与葛洪背道而驰。葛洪在他所处的阶级统治风雨飘摇的时代,一方面幻想着一个神仙世界,一方面又极力地维护本阶级在人间社会的利益,维护门阀地主主导下的君主制度。而鲍敬言则是看到现实社会生灵涂炭,社会问题丛生,并把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归结到君主身上,因而对君主、权奸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六、鲍敬言对葛洪思想的反击鲍敬言认为,君主的产生并不是光彩的,而是社会失调的产物。同时,君主产生之后,给社会带来的是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秩序失调。其理由主要有四:第一,有了君主,人民的生活更加贫困。第二,有了君主,社会越轨行为越来越多。第三,有了君主,社会秩序越来越乱,就又出现了社会控制,但社会控制的结果是加剧了社会的混乱。第四,有了君主,就出现了战争。六、鲍敬言对葛洪思想的反击鲍敬言敢于大胆地指陈社会问题和罪恶,抨击君主制度,是值得称道的,但他的无君论是一种社会空想。无君之论在清谈家阮籍那里就已发其端绪,鲍敬言的无君论,是对庄周,特别是对阮籍、嵇康愤世嫉俗思想的合理发展,因而在其理论体系的完整方面也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六、鲍敬言对葛洪思想的反击(二)理想社会模式分析鲍敬言的理想社会构想,可以发现它具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这个社会没有统治者,即所谓“无君无臣”。第二,这个社会没有封建的徭役和赋税,即所谓“身无在公之役,家无输调之费”,“安得聚敛以夺民之财”。第三,这个社会是一个社会交往很少的封闭型社会,没有交通工具,川谷不通,士众不聚,因此也就没有兼并和攻伐等激烈的社会冲突。六、鲍敬言对葛洪思想的反击第四,这个社会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十分和谐,社会生活十分宁静,凤鸾都在庭宇中栖息,龙和鳞都在园池里游玩,毒蛇饥虎并不伤人,涉泽而鸥鸟不飞,入林而狐兔不惊。“万物玄同,相望于道”而“祸乱不作”。第五,这个社会的人们都没有社会价值观念,即所谓“不竞不营,无荣无辱”,“纯白在胸,机心不动”,“势利不萌”。第六,这个社会没有社会控制的工具,没有城池之设,没有军备和战争,也没有刑罚制约人们的行为。第七,这个社会人人都从事劳动,有地可种,过着逍遥自得,幸福安乐的生活。【本章要点】1.《太平经》是中国道教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这部书的全部思想内容很庞杂,其中大部分篇幅宣扬有神论、宗教唯心论和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思想,但其中一些篇章也反映了当时的进步思想。【本章要点】2.《太平经》认为人类的生存有“两大急”和“一小急”。即衣、食、男女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有了这些,才能有人类社会的一切。这种思想在当时统治阶级穷奢极欲而不问人民死活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反映了劳动人民争取基本生存权利的合理要求。【本章要点】3.《太平经》认为,凡是人类社会中的一员,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首先是男女要平等,其次是整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平等。《太平经》实际上是在主张一种社会的平等,但这种社会平等还没有冲破封建等级制度。【本章要点】4.《太平经》认为,社会财富属于社会各个成员所共有。那些“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的豪强地主都是社会的罪人。《太平经》对于豪强地主的剥削掠夺和财产私有制度是深恶痛绝的。【本章要点】5.《太平经》不仅要求人人从事劳动,而且将不是靠自食其力而生存的人视为应当处以极刑的罪犯,这同样表现了农民要求取消剥削压迫的强烈愿望。从根本上讲,这也是一种社会平等思想。【本章要点】6.《太平经》中所描述的社会是一个人人平等、财产公有,人们都各尽所能、自食其力,人与人关系和谐、互助互爱,人们有崇高的道德,而没有强力控制的理想社会。它是一种乌托邦思想,但是它却代表了当时广大农民群众的理想,是鼓舞农民奋起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纲领。【本章要点】7.葛洪的道教思想是道教流派中的金丹派,其目的在于求长生,成神仙。他是金丹道教的重要创始人。他的思想模式具有出则为仕宦贵族、入则为神仙贵族的“出处两得”的特点。葛洪的思想模式对后世影响很大。【本章要点】8.葛洪金丹道教的主要目的是长生和成仙。他认为,长生和成仙不仅是人们所向往的,而且是可以做到的。但要达到目的,必须按他所设计的内修、外养、行善的方案去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终止
- 2025年冰淇淋店生意接盘协议
- 宁夏卫生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国画(工笔重彩)》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预售房产购买策划协议范本
- 淮阴师范学院《角色绑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市场营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现代汉语语法研究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传媒学院《过程控制原理与应用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企业租赁合同延期策划与实施
- 福建中医药大学《纺织机械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AQ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
- (正式版)JBT 9229-2024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
-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儿童体液平衡及液体疗法课件
- 2023版押品考试题库必考点含答案
- 最新《工会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1000题【完美打印版】
- 设计质量、进度保证措施
- 医院评审工作临床科室资料盒目录(15个盒子)
- Unit2 School life - 复习课课件 牛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中医腰痛病个案护理
- 三级安全管理标准化评定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