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道河镇总体规划说明书A规划现状条件A—1地理位置兴隆县六道河镇位于兴隆县城西部,其东部隔山与兴隆镇(城关镇)相接,南与兴隆县陡子峪乡毗邻,西部沿长城与北京市密云县大城子镇相连,北部与兴隆县上石洞乡接壤,行政区域总面积168平方公里。城镇中心区位于全镇中部,东距唐山市160公里,南距北京市120公里,北距承德市区130公里,与兴隆县城相距20公里,用地总面积57.38公顷,其中建设用地面积44.54公顷。A—2历史沿革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六道河镇开始有人类居住,清代建马兰峪皇陵后,被划为"后龙风水"禁地。民国22年(1933年)4月,日军侵占兴隆后,在六道河设立第四区。抗日战争时期先后隶属蓟、平、密和平、密、兴等联合县管辖。民国34年(1945年)8月,解决建政,隶属密云县密东办事处。民国35年(1946年)6月,密东办事处撤销后,划为兴隆县第九区。民国36年(1947年)5月改为第八区。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5月建六道河乡。1958年8月撤乡建上游人民公社。1984年3月又改设六道河乡。1988年12月撤区并乡时,由六道河、前苇塘、二道河三乡合并,设立六道河镇至今。A—3地质、气象、水文条件(1)地貌、地质构造及工程地质条件六道河镇地处燕山腹地,境内群山环绕,山势陡峭险峻,平均海拔高度为634米,最高峰位于朱家沟村内的狗背岭东山,海拔1253米。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属“一川连百沟"地貌,沟谷两侧坡度较大,坡脚的坡积向上,大都修成梯田,土层较厚,沟口处与河川相连,较开阔,常有规模较大耕地。岩性由各种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类等组成的碳酸岩类最为发育。境内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类,发育在山体残留坡积物上。(2)气象条件六道河镇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年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24℃。年降水量560-750毫米,无霜期为150-160天。风型多为山风和谷风,风速和风力较低。(3)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镇域内主要河流为上潮河,发源于境内东部的北火道村,流经北火道、前苇塘、杨树沟、北坎子、六道河、五道河、周家庄、南台、三道河、二道河等10个行政村,自东向西流入密云水库,境内全长23.4公里。上潮河共有支流6条,全部流域面积175平方公里,天然落差460米,平均坡降1.97%,年平均径流量0.4亿立方米,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63.6%。流域内建有杨树沟、北火道、周家庄、二道河、小关门、南台等水库6座,总蓄水量214.8万立方米;建有塘坝等蓄水工程12处,蓄水量16.9万立方米。全镇可综合灌溉面积3690亩。境内地下水资源不属丰富,地域分布不均衡,在一些深山沟谷地带如赵北沟、响水湖、罗圈厂、周家庄、小关门、朱家沟、杨家台等缺少浅埋到中埋型的地下水,属典型的"地下水外泄型地区"。地下水的补给除北火道、朱家沟、周家庄外,其余全部来自大气降水。境内河流排泄条件较好,矿化度低,水质良好。饮用井水的感观性状绝大部分良好,无色、无昧、无嗅、无混浊。北火道、朱家沟村山泉水质清纯可口,具有天然矿泉水的品质。A—4社会及自然资源条件(1)社会人口及劳动力资源截止2005年底,全镇常住总人口为18664人,总户数5064户,其中农业人口18125人,非农业人口539人,当年出生人口211人,死亡116人,自然增长率为5.27‰,劳动力总量为9546人,剩余劳动力4500人。现状镇区建成区人口3887人,其中常住人口2260人,暂住人口127人,流动人口l500人。现状城市化水平为20.83%人。(2)农业资源截止2005年底,全镇共有耕地面积3448亩,人均0.20亩。其中,水田面积452亩,旱地面积2996亩。农作物主要以玉米、水稻及旱地杂梁作物为主。(3)林果资源六道河是兴隆县林果大镇,林果资源丰富。全镇林果种植面积5万亩,果树220万株,常年果品产量1.5万吨,主要以红果、梨、苹果、板栗、核桃等干鲜果品为主。其中,红果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量达到1万吨;板栗种植面积5000亩,年产量500吨。(4)矿产资源六道河镇具有一定的铁矿石资源,主要分布在大苇塘、前苇塘、五道河、三道河、六道河、小关门等行政村范围内,目前已探明储量132万吨,部分资源处于开采加工之中。(5)历史古迹1、明代长城杨家台—二道河一小关门段,修建于明隆庆五年,现为兴隆县与北京市密云县的分界线。城墙雄伟壮观,现存比较完整,被河北省文物部门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2、兴隆县和平解放谈判(1945年9月11日)旧址一前苇塘村,于1985年1月被列为兴隆县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对象;3、座落于朱家沟村的"小西天三壮士"烈士陵园和英雄洞于1997年被县政府列为兴隆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生态环境及生态资源1、六道河镇地处首都水资源保护区,境内生态环境优良,生态体系较为完善。目前,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63%,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无规模污染企业,大气和水质环境良好,无噪声和明显的固体污染物等污染。2、生态资源是六道镇最主要的自然资源,也是该镇的特色资源。境内峰峦叠障,青山郁翠,泉水清冽,多奇峰、奇石、奇洞,素有天然氧吧的美誉。特别是镇域西南部的朱家沟村,与北京市密云县相邻,更有“京东张家界”之称。A—5镇域村镇体系现状目前,全镇共有行政村20个,包括163个自然村,沿京建公路两侧呈带状或支状分布,城镇中部沿京建公路自西向东依次为二道河、三道河、南台、周家庄、五道河、六道河、北坎子、杨树沟、前苇塘、大苇塘等10个行政村,南部山区包括杨家台、朱家沟、响水湖、六道沟、思家岭、罗圈厂、赵北沟等7个行政村,北部山区有小关门、古庆、北火道等3个行政村。村镇结构为城镇中心区一行政村一自然村三级形态。A—6基础设施条件(1)公路交通省道京建(北京至建昌)公路是六道河镇域内主要道路和对外出口,路面等级二级,境内全长34公里,穿越二道河、三道河、南台、周家庄、五道河、六道河、北坎子、古庆、杨树沟、北火道、前苇塘、大苇塘等12个行政村。村级交通以单向山区乡村道路为主,|外与京建公路连接。实施“村村通”工程以后,已有15个行政村实现了水泥路面硬化。全镇道路总长度67公里,其中硬化长度为33公里。(2)铁路交通京承铁路自西向东横贯全镇,途经二道河、三道河、南台、周家庄、五道河、六道河、北坎子、杨树沟、前苇塘、大苇塘等10个行政村,在六道河和前苇塘分别设有客货车站。途经列车主要有北京至承德、丹东至北京、承德至石家庄、沈阳至北京等日发车次。(3)电力设施及用电现状全镇现有35kv高压线路1条,全长19.8km,在镇区设有变电站一处,35kv主变器2台,容量6300kvA;10kv高压线路3条,全长143km;在大苇塘和六道沟村设有综合变电站圳2处,综变容量6685kvA;专用变压器31台,容量4630kvA;0.4kv低压线路全长306.5km,用电客户6897户。2005年全镇用电总量1600万度,比上年同期增长410万度,年增长率为25.6%。目前,大苇塘和六道沟村2处综合变电站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4)通讯设施及使用现状网通公司六道河营业部设立于1998年,位于六道河镇政府西院,占地面积1820平方米,出局线对800对,在二道河、六道沟、朱家沟、前苇塘分别设有交换点。全镇总交换容量4168门,实占容量4039门,户均比例65%,全镇2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电话装机。A—7社会经济现状目前,镇域社会经济以农业、林果种植和果品加工、铁矿石采选为主。2005年全镇实现地区总产值2.6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0.45亿元,第二产业2.17亿元,全年财政收入501万元,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2500元。B规划技术依据B—1规划内容《六道河镇总体规划》包括《六道河镇域总体规划》、《六道河镇区建设规划》以及《潮河源新农村建设规划》。B—2规划依据B—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河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B—2—2技术规定(1)《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2)《河北省村镇规划技术规定》(冀建乡【1995】220号)。(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建村【2000】36号)。(4)《河北省建制镇规划强制性内容编制技术导则》(冀建村【2003】249号)。B—2—3相关专业规划、技术资料(1)《兴隆县城市总体规划》。(2)《兴隆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兴隆县交通、水务、环保、电力、通讯等相关部门的专业规划和技术资料。B—3规划期限近期规划为2006年至2010年,远期规划为2006年至2020年,远景规划为2020年以后。《六道河镇域总体规划》和《六道河镇区建设总体规划》每5年进行一次修编和调整。调整后的规划,须经六道河镇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报兴隆县政府审批。B—4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B—4—1规划原则(1)坚持以国家、省、市(县)有关村镇规划的法律、规范和标准以及市(县)其它相关的规划文件为规划依据;(2)保持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适用性;(3)贯彻保护环境、节约用地和节约能源的基本国策;(4)坚持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的原则;(5)加强和完善中心城镇、中心村的职能作用;(6)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村镇建设现状,保证城镇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快速地向前发展。B—4—2规划指导思想(1)依托特色资源,开发和发展特色经济,规划和建设特色小城镇;(2)加强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和明确城镇的区域职能及中心作用;(3)加强窗口和信息交流作用,完善服务功能,以“兴隆县城重点卫星城镇”和“承德市西南部形象小城镇”为规划和发展目标。B—5镇区规划控制区界定六道河镇区规划控制区界定为:东起北坎子村庄西侧、西至周家庄村与四道河村交界处、南沿镇区南山第一道分水岭〈包括五道河村西坡子自然村南端以北沿道路两侧各500米和六道河村东坡子自然村南端以北沿六陡公路两侧各800米范围)、北到上潮河北侧山根(周家庄沟口止于东西向道路北侧20米处),控制区总面积236公顷。B—6规划范围B—6—1镇域总体规划范围六道河镇域总体规划范围为全镇域,包括20个行政村,163个自然村,规划面积168平方公里。B—6—2六道河镇区建设规划范围六道河镇区建设规划范围为:北沿上潮河北侧山根、向南至京承铁路(包括铁路南侧六道河镇初级中学〉、东西方向止于镇区地形图测绘范围,规划面积112.64公顷。C镇域总体规划C—1村镇体系规划C—1—1城镇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1)城镇体系松散,居住人口和居住用地分散,居住房屋建设标准较低;(2)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标准较低;(3)村庄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4)城镇中心区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较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中心带动作用和辐射功能不突出;(5)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流动人口较少;(6)社会人口城市化水平较低。C—1—2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预测(1)镇域人口1、规划期限内镇域人口构成为:现状常住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人口2、规划期限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取值6.0‰,人口机械增长率平均取值2.0‰。3、2005年底镇域人口规模为:18664(人)4、到2010年底镇域人口规模为:18664×(1+6.0‰+2.0‰)5=19423(人)5、到2020年规划期末,镇域人口规模为:18664×(l+6.0‰+2.0‰)15=21034(人)(2)镇区人口1、规划期限内镇区人口构成为:现状常住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人口+暂住人口+社会流动人口+通勤人口2、规划期限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取值6.0‰,近期人口机械增长率平均取值4.0‰,远期人口机械增长率平均取值40.0‰。3、2005年底镇区人口规模为:2260(常住人口)+127(暂住人口)+1500(社会流动人口)=3887(人)4、到2010年底镇区人口规模为:2260×(l+6.0‰+4.0‰)5+200(暂住人口)+4500(社会流动人口)+200(通勤人口)=7275(人)5、到2020年规划期末,镇区人口规模为:2260×(1+6.0‰+4.0‰)5×(l+6.0‰+40.0‰)10+600(暂住人口)+8000(社会流动人口)+700(通勤人口)=13024(人)注:镇区通勤人口以镇域内规模计算。(3)城镇化水平核定现状城镇化水平为3887÷18664=20.83%;到2010年城镇化水平为7275÷19423=37.46%;到2020年规划期末城镇化水平达到13024÷21034=61.92%。C—1—3村镇等级体系(1)村镇等级设置原则1、提高和完善城镇中心区中心职能;2、社会人口逐步相对集中;3、整合社会和自然资源,保证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向前发展;4、村镇建设条件得到改善。(2)村镇等级设置办法1、扩大城镇中心区规模,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强城镇服务功能,达到产业和人口快速聚集,并在城镇中心区设置居民委员会;2、将具有一定规模,建设和发展条件较好,并在区域内具有中心带动作用的行政村确定为中心村;3、将其余行政村设置为基层村。(3)村庄迁移与合并1、迁移和合并条件:①将耕地面积较少、人口规模较小、自然资源匮乏和经济水平较低的行政村撤销,并与临近发展条件较为优越的行政村进行合并;②对存在自然灾害威胁,或居住地点偏远分散、居住人口偏少、生存条件较差的自然村,在本行政村范围内进行迁移。2、迁移与合并方案:①北火道村与前苇塘村合并为前苇塘村,村委会设立于前苇塘;将六道沟村、赵北沟村、罗圈厂村、思家岭村合并为明子沟村,村委会设立于明子沟;响水湖村、朱家沟、五道河村合并为五道河村,村委会设立于五道河;杨家台村与二道河村合并为二道河村,村委会设立于二道河;古庆村与北坎子村合并为北坎子村,村委会设立于北坎子;将南台村更名为四道河村。②自然村由现状的163个合并为108个。(4)村镇等级体系目标综合地理环境、村镇建设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布局,依据村镇人口规模及国家村镇规划标准,规划六道河镇村镇体系按四级设置:城镇中心区一中心村一基层村一自然村。具体目标为:一个城镇中心区(含1个居民委员会);两个中心村:前苇塘村、二道河村;十个基层村:大苇塘村、杨树沟村、北坎子村、明子沟村、六道河村、五道河村、四道河村、三道河村、周家庄村、小关门村;108个自然村。C—2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C—2—1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1)有利条件1、区位及交通优势明显;2、自然及生态环境优良;3、农业及林果资源较为丰富;4、劳动力资源充足,社会人口教育环境良好,平均文化程度较高;5、通讯和信息条件较好。(2)制约因素1、规模产业不明显,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主导产业、支柱企业、主打产品没有形成;2、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良好的投资和建设环境;3、区域经济发展缓慢,缺乏健全的市场和服务体系。C—2—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开发创建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加强产业设施和经济环境建设,保持镇域社会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规划期末,形成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林果生产和加工、生态观光和设施农业三大支柱产业,并带动农村其它各业协调发展。C—2—3社会经济发展目标(1)近期规划期限内,以开拓经济增长点为主要目标,逐步开发和创建特色经济体系,使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实现社会经济和政府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农业人口收入相对增加,社会资金相对聚集。到2010年末,地区总产值达到6.O亿元,完成政府财政收入1500万元,农业人口人均收入达到4500元。主要包括:1、整合社会和自然资源,吸引社会资金,加大矿业、果品加工、旅游设施等投资力度;2、加强劳动力人口素质培训,继续发展劳务输出,并使输出岗位向技术型、科技型和专业型转移;3、逐步开发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调整和完善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林果种植、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畜牧禽类养殖、特种种植和养殖等系列专业村。(2)远期规划期限内,以培植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完善经济链条为主要目标,全镇经济实现区域规模化生产和发展,形成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林果生产和加工、生态观光和设施农业等三大支柱产业。到2020年规划期末,全镇实现地区总产值20.O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O亿元,其中三大支柱产业占地区总产值的85%,达到17.0亿元。具体内容为:1、完成生态旅游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设施建设水平和旅游接待能力达到规模标准,使其成为环京地区重要的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景区;2、保障农业基础地位,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合理配置林果产业结构和种植面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3、林果加工和储运形成地区产业优势,并实现园区化经营标准。六道河镇社会经济一览表(单位:亿元〉地区总产值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农业工业旅游服务业2005年2.650.452.170.010.022500元2010年6.00.854.250.600.304500元2020年20.02.08.07.03.012000元以上C—2—4经济产业分区规划规划沿京建公路(上潮河主流)为镇域经济隆起带,具有资源优势的区域为经济开发点,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实现重点产业突出,多业并举的经济发展格局。(1)全镇农业100%实现设施化。(2)养殖业规模化,实现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3)沿上潮河主流进行生态产业开发。(4)对资源优势较强的前苇塘村、北坎子村、五道河村、小关门村等进行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产业开发。(5)在前苇塘村设置六道河镇工业区,使果品加工业相对集中经营,并实现园区化发展。(6)沿旅游走廊加强生态观光农业建设。(7)生态旅游走廊:京建公路(上潮河主流)沿线、前苇塘村道路沿线、北坎子村向北道路沿线、五道河村向南道路沿线、小关门村道路沿线。产业类别城镇中心区旅游服务业、商业和金融业大苇塘村林果种植业、设施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养殖业、矿业前苇塘村旅游服务业、林果种植业、设施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养殖业、果品加工业、矿业杨树沟村林果种植业、设施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养殖业北坎子村旅游服务业、林果种植业、设施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养殖业明子沟村林果种植业、设施农业、养殖业六道河村林果种植业、设施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养殖业五道河村旅游服务业、林果种植业、设施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养殖业、矿业周家庄村旅游服务业、林果种植业、养殖业四道河村旅游服务业、林果种植业、养殖业三道河村旅游服务业、林果种植业、养殖业、矿业二道河村旅游服务业、林果种植业、养殖业、矿业小关门村旅游服务业、林果种植业、养殖业C—3镇域基础设施规划C—3—1村镇道路交通工程规划(1)交通网络规划村镇道路交通为枝状三级网络结构:以过境公路作为对外交通和村镇道路主干道;通往各行政村的道路与过境公路相连接,形成村镇道路次干道;以通往各自然村(居住小区)的道路作为村镇支路,与村镇次干道或村镇主干道相连接。(2)过境公路规划六道河镇过境公路线路为2条:1、原京建公路,规划将其作为兴隆县西出口及与京承高速公路的连接线,按照国家(山岭重丘地区)一级公路标准,设置为双向4车道,路基宽度为21.5米,通过六道河镇域段总长度为18.86公里,公路两侧控制建设范围为15米;2、六陡公路,由六道河镇区经由六道河村和明子沟村至兴隆县陡子峪乡,按照国家(山岭重丘地区)三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为7.5米,通过六道河镇域段总长度为9.01公里,公路两侧控制建设范围为10米。(3)村镇道路1、规划对通往各行政村和重要旅游景区(点)及其它重点建设地带的村镇次干道进行铺装建设,参照国家四级公路标准,设置路基宽度为6.5米,以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进行路面硬化。道路数量为9条,总长度43公里。2、规划对村镇支路以水泥混凝土或碎石进行硬化铺装,路面宽度设置为3—3.5米,硬化铺装率达到100%。C—3—2村镇给水工程规划(1)规划目标规划近期规划期限内(即2010年末),城镇中心区完成集中统一给水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居民生活用水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到规划期限末,完成镇域所有村庄及工业园区、旅游服务景区统一给水设施建设,中心村生活用水自来水用水普及率达到100%,基层村达80%。(2)用水量构成包括生活用水量(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用水量)、工业用水量、消防用水量及未预见用水量四部分。(3)用水标准立足本镇水资源现状,依据规划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目标及《河北省村镇规划技术规定》,确定人均生活用水标准为120升/人·日,工业用水为单位建设用地100吨/公顷。C—3—3村镇排水及污水处理工程规划镇域内现状生活污水及食品加工企业废水处于无序排放状态,雨水的排放由上潮河各支流自由汇集到上潮河主流。规划城镇中心区和中心村实行雨污分流制管道排水,并设置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向上潮河达标排放;基层村实行雨污合流制,采用道路边沟自由排水。C—3—4电力工程规划规划以现有35KV变电站来满足镇域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需耍,并根据需要扩大变电容量和增加10kv线路长度。到2020年,规划镇域总用电量为4000万KW·h,总用电负荷为0.8万KW,变电站主变容量达到16.5MVA,同时对原有综合变电站(变压器)及部分供电线路进行改造升级,以满足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C—3—5邮政、电信及无线通讯工程规划(1)邮政规划现状六道河镇区设有邮政支局,邮政网点一处,主要从事信件、包裹邮寄和快递及邮政储蓄业务。规划充分利用六道河镇区位和交通优势,加强邮政网络自动化建设,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积极开展信件、包裹及大宗物品的快递和速递业务,使六道河镇邮政服务步入现代化。(2)电信工程规划现设有网通公司六道河营业部。规划到2010年近期规划期限末,镇域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100%,实际装机将达到5270门;到2020年规划期限末,城镇中心区常住人口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50部/百人(含办公和公用电话),村庄达到30部/百人,固定电话实际装机将达到7055门;到2010年,镇域范围内全部实现宽带上网。规划城镇中心区通讯电缆采用地下埋设方式,村庄采用架空电缆。(3)无线通讯工程规划规划到2010年近期规划期限末,城镇中心区和80%村庄实现无线通讯(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信号覆盖,常住人口手机持有率达到30%;到2020年规划期限末,镇域范围内实现100%无线通讯信号覆盖,常住人口手机持有率达到70%。(4)有线电视工程规划规划到2O1O年近期规划期限末,六道河镇域范围内100%实现有线电视信号覆盖,并达到数字化传输水平。规划加强网络信息工程建设,推广信息产业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在推动本地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信息行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建立电子信息平台,借助电子信息速度快、范围广的优势,大力宣传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休闲、度假和旅游,以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通讯电缆不得长距离与其它地下管线平行敷设,不得敷设在有可能使电缆遭受腐蚀的地区,不得敷设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地形低洼经常有积水的地方,不得建在可能建设或已建成的快车道上、主要道路或高级道路的下面。架空电缆不得通过易燃易爆或有高压电力线干扰的地方。C—3—6垃圾处理工程规划规划对城镇中心区、中心村生活和工业垃圾进行集中收集、清运和处理。近期规划期限内,选定垃圾填埋场,对生活和工业垃圾进行集中填埋;到2020年规划期限末,实现对生活和工业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C—3—7供热工程规划为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适应经济产业发展的需要,并依据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的有关规定,规划六道河城镇中心区、中心村和上潮河沿岸基层村的村民住宅新区、休闲度假开发区实行冬季分片或联片集中供热。C—4村镇防灾工程规划(1)防洪工程规划六道河镇域内主要水系为上潮河极其支流,规划其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规划以沿上潮河水系生态旅游开发促进其防洪工程建设,并加强其支流的防洪堤坝建设。同时加强管理,严禁非达标向河道内排放生活和工业污水及向河道内投放废弃物,不得占用河道建设与水利无关的一切设施。规划村民住宅和公共建筑须避开滑坡、冲沟、易塌方和低洼地区,同时不得占用上潮河支流河道进行建设。(2)防震减灾规划依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8月1日〉实施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资料显示,六道河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所对应的基本烈度属6度区。规划一般居民(村民)住宅、公共建筑及工业建筑和构筑物须加强抗震设防措施,重要设施及生命线工程达到7度设防标准。为了保证村镇在遭受相当基本烈度地震时减少灾害损失,有效发挥综合减灾作用,规划要求各村庄内部交通保持畅通,并在城镇中心区和村民居住集中地区预留开阔空间(广场、绿地)作为避难场所,不得随意占用。城镇要害部门、生命线工程及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设施建设前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以确定抗震要求,并认真实施。(3)消防规划为保证六道河镇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保护居民(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并使当地自然环境和文物古迹资源不受到破坏,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河北省村镇规划技术规定》,制定“六道河镇城镇消防规划”。1、规划指导思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及《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政府负责、落实规划、健全设施、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城镇消防规划建设工作,努力提高城镇的消防安全保障功能,为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村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2、规划原则①贯彻“预防为主、灭防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坚持专门机构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②紧密结合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城镇消防规划建设的实际范围和目标。③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规定,遵循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要处理好消防安全布局与城镇功能分区、消防车通道与城镇道路、消防供水与生活用水等方面的关系,确保城镇消防规划的科学性和完整性。3、防火保育①做好防火宣传工作,严格控制各类火源,并严格执行野外用火制度,在生态旅游景区内设置吸烟点,禁止游人在吸烟点以外的野外地区吸烟。②建立防火检查站,开展火险预警工作。尤其是防火期,应委派森林防火专业队伍进行巡护防火,在火源多、易燃烧而不易管理的重点火险区设置专门的防火游动哨。③加强法制教育,依法维护森林及自然景观资源,对纵火者依法进行处理,并对遭受火灾的林地及时进行清理和更新。4、消防站规划规划在城镇中心区设置消防站一处,并配备必需的消防人员和消防器械。5、消防供水规划规划城镇消防供水由城镇自来水供水系统和上潮河水及镇域内的小型水库等共同保证。6、城镇消防栓规划①沿镇区道路设置,并尽量靠近十字路口。②消防栓距离道路边沿不应超过2m,距离建筑物外墙不应小于5m。③市政或室外消防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Om。④市政消防栓或室外消防栓,应有一个直径为150㎜或100㎜和两个直径65㎜的栓口。每个市政或室外消防栓的用水量按10~15L/s计算。7、消防通信规划规划城镇消防通信调度指挥系统采用有线和无线两种通信手段,并将通信和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现代化的消防通信调度指挥系统。8、消防通道规划消防通道主要依靠城镇道路网络系统。规划城镇道路网络设计应同时满足交通和消防通道的要求,并禁止在路口、路边摆摊设点,搭棚建屋和挤占路面,影响消防作业的畅通。规划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及体育场地等作为消防的避难和疏散用地。C—5环境保护规划C—5—1环境保护目标与控制标准(1)城镇大气环境质量控制在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2-82)二级标准以内。到2010年锅炉烟尘治理达标率达到85%以上;到2020年达到100%。(2)水源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地表水体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I类标准;污水排放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工业废水排放合格率2010年达到80%,2020年达到100%。(3)到2010年,全镇生活垃圾清运、填埋率达到100%;城镇建成区公共绿地率达到30%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4)居民(村民)居住区噪声昼间控制在50分贝以下,夜间40分贝以下。C—5—2环境功能区划分根据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对镇域进行环境功能区划分,以采取不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1)城镇建设区指城镇规划控制区及各村庄建设用地范围。该区域人类活动集中,工业企业发达,环境负荷大,要求按环境容量控制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建设,限制工业三废排放。加强区内环境绿化和美化,限定人口密度。城镇规划控制区应进行统一规划,组织合理的交通系统和功能分区,凡新建建筑物应尽量在高度、色彩和建筑风格上与生态旅游城镇的整体氛围相协调。(2)环境控制区包括上潮河水域和沿岸地带及镇域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其它生态旅游开发区域。规划在该区域内可实施控制性开发,做到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设体制,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共同发展。(3)生态环境保护区城镇建设区和环境控制区以外的六道河镇域范围,均化入生态环境保护区。规划该区域为六道河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屏障。在该区域内,除满足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外,禁止其它一切开发和建设,严禁随意放牧、开垦农田、乱砍滥伐和捕杀野生动物。同时通过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等措施,使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的完善。C—5—3环境保护措施(1)完善城镇排水设施,减少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对地下水资源的污染。(2)逐步改变农村居民的能源结构,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和沼气。(3)加强绿化建设,严格实施绿化管理办法、条例、规章等,改善村镇容貌,优化村镇生态环境。(4)对有一定环境影响的企业与设施建设,要集中布置,统筹安排,杜绝村村建厂、处处冒烟的现象发生。有污染的企业或设施的建设必须执行“三同时”的原则。C—5—4环卫设施规划(1)各个村庄设置生活垃圾收集(堆放)点,防止雨天垃圾流失、污水肆溢。在镇域内选取合理地点作为垃圾堆放填埋场,对收集到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垃圾控制采取以下措施:1、城镇居民做到垃圾分类投放,控制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包装袋,减少白色污染。2、开展废旧电池回收工作,避免其混入生活垃圾内造成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3、在建设工业及民用较大型锅炉房时,推广使用循环硫化床锅炉,使劣质煤及煤矸石等得到充分燃烧和利用。4、严禁将医疗、涉外等特殊垃圾混入一般生活垃圾进行一并处置。(2)城镇公共厕所的设置范围:1、主要交通干道两侧。2、车站、市场等公共设施附近。3、广场、公园、停车场、体育场地及其它公共场所。4、新建住宅区及老居民区。村庄内的公共厕所要及时清理冲洗,保持厕所内外整洁卫生。同时大力加强爱国卫生教育,使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美德。D镇区建设规划D—1现状概况D—1—1建设现状概况现状城镇建成区位于镇域中心部位,由六道河村和五道河村部分用地组成,镇政府驻地六道河村。京承铁路、京建公路和上潮河东西走向平行从镇区南侧穿过,镇区建成区总面积57.38公顷,其中建设用地44.54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14.58平方米。截止到2005年底,建成区总人口3887人,其中常住人口2260人,暂住人口127人,社会流动人口1500人。现状主要公共设施包括:镇政府、初级中学、小学、卫生院、信用社等。市政设施主要有邮政局及网通公司各一处,35KV变电站一个,加油站一处。镇区给水方式以居民各户压水井为主。镇区部分路段设有雨水边沟,没有其它排水设施。建成区主要经济形式为集市贸易、商业和餐饮业,但都很不发达。D—1—2镇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建成区用地和人口规模小,建设用地以村民居住用地为主,且布局自由分散,中间多有闲置用地。(2)居民住宅和临街建筑质量及样式大多陈旧,立面形式单调,不具地方特色。城镇容貌不突出,缺乏必须的硬化、绿化和亮化等工程。(3)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4)文化和体育等娱乐设施相对缺乏。(5)缺少供居民休憇、活动的公共场所和空间。D—2城镇性质、城镇职能和城镇规模D—2—1城镇性质依据资源条件和发展需求,规划六道河镇城镇性质为:(1)承德市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名镇、兴隆县城重点卫星城镇;(2)全镇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服务中心。D—2—2城镇职能依据城镇性质和用地条件,规划六道河城镇中心区承担以下职能:(1)六道河镇行政中心;(2)六道河镇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活动、餐饮服务、商业、金融、邮政、通讯等公共事业服务中心;(3)六道河镇旅游接待服务中心。D—2—3城镇规模(1)人口规模1、现状2005年底,镇区总人口为3887人(其中常住人口2260人,暂住人口127人,社会流动人口1500人)。2、到2010年底,镇区总人口为7275人(其中常住人口2375人,暂住人口200人,社会流动人口4500人,通勤人口200人)。3、到2020年底,镇区总人口为13024人(其中常住人口3724人,暂住人口600人,社会流动人口8000人,通勤人口700人)。(2)用地规模镇区现状建设用地构成表现为:居住用地和闲置地比重偏高,公建和其它设施用地比重偏低。作为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型城镇,六道河镇区人口发展和构成以流动人口为主。因此,除居住建筑用地指标参照《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和《河北省村镇规划技术规定》(冀建乡【1995】220号)执行外,规划将公共建筑用地、绿化用地、道路广场和市政设施用地等标准适当提高,以满足社会流动人口的需要。1、现状建设用地总面积44.54公顷,人均114.58平方米。2、规划到2010年建设用地总面积67.97公顷,人均93.43平方米。3、规划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面积88.45公顷,人均67.91平方米。六道河镇区建设用地平衡表分类代号用地名称现状(2005年)规划(2010年)规划(2020年)面积ha比例%人均㎡/人面积ha比例%人均㎡/人面积ha比例%人均㎡/人R居住建筑28.5164.0173.3528.6342.1239.3531.0935.1523.87C公共建筑4.459.9911.4512.8218.8617.6224.7127.9418.97其中C1行政管理0.431.401.40C2教育机构3.255.825.82C3文体科技0.021.942.47C4医疗保健0.210.240.24C5商业金融0.072.8814.24C6集贸市场0.470.540.54M生产建筑1.493.353.831.492.192.05000W仓储1.713.844.402.073.052.852.542.871.95T对外交通3.678.239.444.086.015.614.535.123.48S道路广场3.287.378.4414.8021.7720.3417.5419.8313.47U公用工程1.433.213.682.313.403.182.723.072.09G园林绿化0001.772.602.436.036.824.63镇区建设用地44.54100114.5867.9710093.4388.4510067.91E水域和其它用地68.1044.6724.19其中E1水域E2农林种植E3牧草地E4闲置地E5特殊用地镇区规划范围用地112.64112.64112.64注:镇区现状2005年人口3887人,规划2010年人口7275人,规划2020年人口13024人。D—3建设用地选择及规划布局D—3—1建设用地条件及发展方向分析(1)建设用地条件分析六道河镇城镇中心区地处河川沟谷地带,城镇建设用地狭窄,且地形零散,地势高低落差较大,现有用地面积不能满足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2)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依据合理分区、规模化发展、集约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确定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和发展方向。规划以现有城镇中心区为中心,向东西方向延伸发展城镇建设用地,形成带状城镇发展形态。(3)城镇功能分区规划将六道河镇区划分为两大功能区:中部(城镇中心区)综合功能区、东部和西部生活区。1、综合功能区:以满足六道河镇域社会公共服务为规划目标,设置行政办公、旅游接待、商业金融、医疗卫生、文体娱乐等公共设施和集市贸易、道路广场等城镇基础设施用地。2、生活区划分为镇区东部生活区和镇区西部生活区,以东部生活区为主。区内包括居民居住用地、教育用地和休闲度假旅游开发用地等。居民居住用地以组团式进行开发和建设。D—3—2规划布局(1)布局原则1、准确分析用地条件,科学确定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方向;2、合理组织镇区功能分区,减少各项用地之间相互干扰;3、正确处理对外交通与镇区建设的关系;4、改善城镇景观环境、生态环境及生活环境,创造良好的城镇发展条件;5、节约士地,合理确定城镇各类用地布局及各项建设用地指标;6、做到远近期结合,并提出远景设想,以确保规划的连续性。(2)布局方案1、规划布局结构根据城镇发展规模和建设用地条件,规划镇区布局结构为“一线三区一中心”形态。“一线”即六道河城镇建设沿京建公路和上潮河带状发展。“三区”即指中部综合功能区、东部生活区和西部生活区。“一中心”是指中部综合功能区是镇区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服务的中心。2、各项建设用地规划①居住用地镇区内现有住宅建筑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用地分散,地形地势参差不齐,缺少公共空间和公共场所,市政和基础设施不完善。根据建设用地条件和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规划对居民住宅进行集中建设,实现组团式发展。近期建成城镇中心区北组团和六道河村南组团,远期完成五道河村西组团建设,并向镇区东部延伸发展形成东坡子组团和北坎子组团。开发建设的同时,完善居住区道路、给排水、供热及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②公共建筑用地规划镇区公共建筑按两级设置:镇级公建和小区级公建。镇级公共建筑用地以镇区中部综合功能区为主,教育用地主要设置在东部生活区内。小区级公共建筑则分布在居住区内。a、行政管理建筑用地规划利用原镇政府用地建设六道河镇综合行政中心,容纳镇政府及镇直各行政管理机构,规划用地面积1.4公顷。b、教育机构用地包括初级中学一所、中心小学一所以及农民技校和幼儿园。初级中学利用原址进行现代化和标准化建设,中心小学新建于六道河村,农民技校设置在镇区中部综合服务区内,幼儿园设置在居民生活区内。规划教育机构总用地面积5.82公顷。c、文体科技用地包括老年活动中心、居民文化活动中心、灯光球场等,建设用地设置在镇区中部综合功能区内,规划近期用地面积1.94公顷,远期2.47公顷。d、医疗卫生和保健用地包括镇卫生院和居民区医疗卫生保健站,其中镇卫生院利用原址进行建设。规划该类建筑总用地为0.24公顷。e、商业金融用地规划镇区中部综合功能区设置中型商业、餐饮、金融等服务机构和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在居民区内设置小型商业及储蓄网点。近期该类建筑用地总面积2.88公顷,远期14.24公顷。③生产建筑和仓储用地规划近期内保留现有工业用地规模,远期将工业用地迁至前苇塘工业园区;在镇区西部原京建公路北侧设置林果产品仓储用地。④对外交通用地规划铁路交通保持现有建设规模,以公路交通作为城镇对外运输发展形式。规划城镇对外公路交通线路为两条,即京建公路和六陡(六道河镇一兴隆县陡子峪乡)公路。为满足镇区建设发展的需要,将京建公路镇区段由上潮河北侧迁至南侧,与京承铁路平行从镇区穿过。在城镇建设中,要保证各类建筑与对外交通用地间的距离,同时以绿化形式设置隔离带。D—4公用工程设施规划D—4—1给水工程规划(1)规划原则1、根据用水现状,认真贯彻节水方针,合理确定用水标准并估算城镇用水总量。2、以城镇总体规划为指导,从近期出发,做到近、远期结合,统一规划城镇给水系统,并使规划方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3、正确处理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妥善选择水源,合理安排用水,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尽可能大的效益。4、注重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确保生态环境不被破坏。5、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范、法规和文件,规划做到合理合法,使其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给水现状镇区供水现状以居民各户自备压水井为主,水质没有保障。由于供水系统未形成规模,造成居民生活不便,不能适应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采用自备压水井供水,不利于水资源的集中管理,造成地下水超采、滥采和跑、漏水现象严重。自备井管理不善,造成地下水受污染的机会增大,给水源防护带来极大困难。同时,大量自备井造成了电力资源、设备资金及运行管理费用的巨大浪费。(3)用水量预测1、居民生活用水量按人均120升/人·日、时变化系数1.4计算,镇区日生活用水总量为2188吨。2、公建用水量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25%计算,则日公建用水总量为547吨。3、消防用水量标准按同一时间内二次火灾,一次灭火用水量为20升/秒,每次灭火时间按15分钟计算,则消防日用水量为36吨。4、未预见用水量按以上用水总量的10%计算,为277吨。5、预测到2020年,镇区日用水总量为3048吨。规划确定城镇供水规模为3000吨。(4)给水水源经初步勘察认定,镇区给水水源地选择在镇区南侧山脚夹沟处,为地下水水源。规划加强水源地保护,严禁破坏周围自然环境和随意建设以及打井取水等。(5)给水管网规划给水管材选用球墨铸铁管,穿越沟渠时改为钢管。管网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分段分区检修的阀门,间距不超过5个消防栓的布置长度。消防采用低压制,消防栓为地下式,布置在使用方便、易于寻找的地方,其间距不超过120m,道路交叉口必须设置。给水管网的规划依据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及用水量对整个镇区统一考虑,采用环状和枝状结合的管网形式,给水管网最不利点自由水头按24m考虑,能够满足5层楼房用水要求,个别对水压要求较高的用户自行加压解决。给水管网按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二次,一次灭火用水量20L/s进行消防校核。管道覆土不小于2m,管径DNlOO~400,按管径大小及给水作用的不同,水流速度控制在0.5~1.3m/s。D—4—2排水工程规划(1)规划原则1、完善雨、污分流制的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配套建设污水干线和污水处理设施。2、选择适合镇区实际情况的排水系统,结合镇区自然地形条件,合理布置排水设施。3、从近期着手,做到近、远期结合,避免重复建设。4、污水处理设施的布置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考虑有条件时便于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二次利用。(2)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现状镇区没有完整的排水设施,部分街道两侧设有排水边沟,但大部分已经堵塞。生活污水、雨水随意排放,城镇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污染。(3)污水量预测城镇污水量取平均日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总量的80%,预测到2020年城镇污水总量为2188吨。(4)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体制结合现状排水设施的建设情况,为改善环境、保护河流及地下水资源免受污染,本次规划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2、雨水工程规划①排水方案根据六道河镇区自然地形条件,遵循分散就近排放的原则,沿镇区主次干道布置排水管道和排水暗沟,向上潮河直接排放。②管网布置为减少雨水暗沟的埋深,尽量不设雨水提升泵站,直接选用钢筋混凝土为材料的排水暗沟。雨水暗沟起端最小覆土0.3~0.6m;雨水管道管径d500~140O㎜,排水暗沟断面600×800㎜~1000×1200㎜;按地形坡度及汇水面积的不同,管道坡度控制在1.0~6.0%。3、污水工程规划①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规模确定污水处理总量包括城镇污水、前苇塘工业区工业废水以及上潮河沿岸旅游景区污水。规划污水处理设施规模为0.50万/d,用地面积1.2公顷。②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位置规划根据城镇总体规划,结合镇区的地形地势和用地布局,综合污水的收集和排放等条件,规划将污水处理设施设置在镇区西侧、上潮河南岸。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农业灌溉。③管网布置顺依自然地形地势,城镇污水由东向西收集。规划沿城镇道路南北向布置支管,沿上潮河两岸东西向布置主干管道,由主干管道将收集到的污水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当管道埋深太大或处于局部低洼地带,可设污水提升泵站。污水管道管材选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按地形坡度、排污量及拟设管径的不同,污水管道充满度控制在0.3~0.65,坡度控制在1.3~6.0‰;污水管道起端最小覆土2.0m;管径DN200㎜~DN50O㎜。D—4—3电力工程规划(1)现状镇区内现有35Kv变电站一座,容量为630OKVA,通过增容及线路改造,能满足规划期限内城镇用电的需要。(2)用电负荷预测镇区用电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公共建筑及城镇照明等用电。根据城镇人口规划、用地规模及现状用电情况,采用负荷密度法对镇区用电负荷进行预测。用电负荷预测表用地类型用电指标(KW/ha)规划用地面积(ha)用电负荷(KW)居住12031.093730.8公共建筑20024.714942合计8672.8同时率按0.65计算,同时考虑照明及其它设施用电,估算规划期限末镇区用电负荷为600OKW。(3)供电线路规划变电站出线区、高压线下不宜种植乔木及摆放永久性建筑物。结合道路建设,合理组织线路,消除安全隐。线路敷设采用地下、地上结合的方式,并以地下敷设为主。D—4—4电信工程规划规划扩大固定电话装机容量,改善通讯电缆敷设条件。通过主要道路的通讯电缆采用地下敷设,通过次要道路及对环境要求不高的街道时可采用架空敷设。规划要求在道路建设中要留足通讯管线的位置。D—4—5供热工程规划规划实施分片集中供热形式。居住建筑按人均建筑面积40㎡,热指标6OW/㎡;公共建筑容积率按0.5计算,热指标取7OW/㎡;供热普及率100%。D—4—6管线综合规划本次规划共涉及给水、污水、电力、通讯和供热五种管线。其中,给水和污水采用地下管道敷设;供热管道采用地下和地上相结合的方式敷设;电力和通讯线路在通过主要道路时采用地下电缆敷设,通过次要道路和对环境要求不高的街道可采用架空敷设。各种管线应尽量布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方,管线位置发生冲突时,应按下列原则处理:1、压力管避让重力自流管。2、可弯曲管线避让不易弯曲管线。3、分支管线避让主干管线。4、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D—5专项工程规划D—5—1道路系统规划(1)道路网络规划1、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①过境公路穿越镇区,道路混用。②道路结构不完善,线型和路面质量较差。③道路竖向不合理,自由排水不畅。④缺少静态交通系统。2、道路网络规划①调整过境交通,将京建公路迁出,由上潮河南岸与京承铁路平行通过,并由其连接六陡线公路。②完善路网结构。从满足镇区交通及景观功能的实际出发,协调区域交通网络,在现有道路基础上,完善镇区道路网络。规划将原京建公路镇区段经局部调整后作为城镇道路主干道,在综合功能区和生活区设置城镇干道,并与主干道连接,形成支状三级镇区道路网络系统。③完善城镇广场和静态停车系统建设。为满足生态旅游建设和城镇居民生活休闲的需要,在综合功能区建设小型城镇广场,规划其占地面积0.86公顷。为满足旅游服务及居民生活的需要,规划在城镇主干道及干道两侧设置停车场地。(2)道路等级规划镇区道路按主干道、干道和支路三级设置,各级道路红线控制为:主干道34米,干道16~24米,支路10~12米。D—5—2园林绿化工程规划(1)规划原则1、为满足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也规划加大镇区绿化空间和绿化面积,并结合自然条件合理布置绿化用地。2、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分级设置和分期建设,形成完整的绿化体系。3、充分利用不利于城镇建设用地,并做到消防、人防、抗震防灾等设施建设与园林绿化相结合。4、做到公共空间绿化与居住小区及居民庭院绿化统一发展。(2)总体布局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完整的绿化体系,实现镇区内部—镇区周边一居民庭院三点绿化协调发展。规划以上潮河水域为基础,以南北山体为铺垫,采用线型绿地、点式公园与水体景观相结合的手法,由东向西贯穿整个镇区进行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和建设:1、对上潮河镇区段进行整治开发,建坝蓄水,形成城镇中心区水上乐园;2、以上潮河为骨架,沿镇区主干道南侧和上潮河南岸建成两条绿地和休憩长廊;3、将京承铁路和过境公路隔离带建成镇区绿色屏障;4、利用行政中心北侧缓坡山地建设镇北环城公园和利用镇区南山缓坡建设南山公园;5、对镇区干道、支路进行行道树和绿地绿化;6、在居民生活区内部设置公共绿地和休闲场所;7、对居民庭院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整治。D—5—3抗震规划六道河镇属6度地震设防区,一般民用及工业建筑建设加强抗震措施。为使城镇要害部门、生命线工程不导致严重破坏,建设工程均需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以确定抗震标准及要求,且必要时可适当提高设防标准。镇区内的广场、公共绿地为震时主要避震场所,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随意占用。各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场地和公共绿地为区内居民的避震场所。镇区道路的宽度要保证震时救灾的需要,沿路建筑的抗震能力与高度等必须满足震时道路畅通的要求。D—5—4消防规划(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镇区现状没有消防机构和消防设施,公共设施内缺少必要的消防器具,居民消防意识淡薄。2、大部分街巷狭窄且堆放杂物,消防车无法通行;部分居民区建筑密度高,火灾不易控制。(2)规划措施根据《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规划城镇建设要遵守以下消防要求:1、合理安排和布置可靠的防火水源,保证消防用水供应,并设置足够的消防栓等消防设施;2、合理布置消防栓密度,保证其服务半径在120~150米以内;3、各类建筑群必须留有不小于3.5米的消防通道;4、镇区内设置消防站一处,服务范围包括镇区和整个镇域。D—6环境保护规划D—6—1环境目标(1)大气环境到2020年,大气污染净化率达到90%以上。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范围内。(2)噪声环境采取多种措施控制和减少噪声,各功能区90%以上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规定的控制标准。各功能区噪声控制标准类别区域昼间(分贝〉夜间(分贝)1居住、文教、行政办公区55452商业区、二类混合区60503交通干道两侧7055(3)水环境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4)固体废弃物规划到2020年,镇区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D—6—2规划措施(1)确定明确合理的生活居住、商贸服务、休闲娱乐等城镇功能分区。(2)保护水源地环境,完善城镇排水设施。(3)充分绿化、净化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4)改变传统能源结构,以液化石油气和沼气为主要生活能源,同时加强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5)加强交通管制,降低噪声污染。D—6—3环卫设施规划根据城镇建设的需要,依照有关规定规划如下:(1)城镇道路两侧、集贸市场、公园及广场等设置分类垃圾箱,居住区内设置分类垃圾箱或修建垃圾池,做到城镇各类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达到100%。(2)在商业集中地段、主要道路及公园、广场附近均设置水冲式公共厕所。其中商业集中地段按200~300米间距设置,主要道路公厕间距不大于800米。D—7近期建设与投资规划D—7—1近期建设规划(1)规划原则1、以远期规划目标为指导,依据规划要求和当地建设条件,论证建设项目的现实性和可行性。2、综合考虑近期与远期及远景规划的发展关系,从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安排近期建设项目,杜绝短期行为。对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和城镇绿化等工程建设,要在近期进行全面考虑和控制,做到长远规划、分期建设、有序发展。3、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集中、紧凑地发展,既保证建设资金的节约,又确保近期内改变城镇面貌。4、正确处理旧区改造与新区建设的关系,注重挖潜,提高土地利用率。5、搞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为远期建设奠定基础。6、分步实施,确保规划的连续性。7、提高环境质量,改善投资环境。(2)规划期限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08年~2010年;规划人口为7275人。(3)近期建设重点近期建设规划的重点是过境公路迁移与建设、上潮河整治与开发、居住新区、旅游接待服务和旅游商品展销中心、镇区自来水等五大项目建设。具体如下:1、过境公路迁移与建设项目。规划将京建公路镇区段迁出,由上潮河南岸与京承铁路平行从镇区南侧通过,同时按国家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原京建公路镇区段经改造后建设成为镇区主干道。规划近期内实施一级公路项目建设。2、上潮河整治与开发项目。为适应生态旅游型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时更好地改善和发展镇区景观环境,规划以开发的形式对上潮河进行整治和建设。近期内实施建坝蓄水,增加水域面积,营造水上乐园。3、居住新区项目。规划以社会投资形式,在原城镇中心区开发建设1万平方米居民住宅新区,同时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4、旅游接待服务和旅游商品展销中心项目。为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旅游服务功能,更加突出表现旅游型城镇的形象,规划近期在城镇综合功能区内建设较高标准的旅游接待服务和旅游商品展销中心。5、镇区自来水建设项目。规划该项目为城镇建设最基础项目,并尽早安排实施。六道河镇区近期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编号项目投资(万元)资金来源建设时序1过境公路迁移与建设3500政府投资2009年2上潮河整治与开发700社会融资2009年3居住新区900社会融资2009年4旅游接待中心500社会融资2008年5镇区自来水230政府投资2008年合计5830D—7—2融资渠道组织城镇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一部分,应充分调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资金,支持城镇发展。(1)政府和专业部门拨款政府应每年从财政收入中抽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也可申请小城镇基础设施专项贷款资金支持。(2)群众集资城镇建设可纳入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参与各类项目建设。(3)开发商专业投资积极引入城市建设或商业投资模式,实施招标、拍卖等形式转让和出售城镇各类项目建设权和经营权。D—8远景规划设想及规划实施措施D—8—1远景规划设想远景规划期限按2050年控制。经过预测,期限镇区总人口约为2.0~2.5万人,镇区建设用地面积按180~220公顷控制。2020年以后,镇区建设在本期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城镇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城镇环境整洁,风格独特,各类设施运行良好,人口聚集能力增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区域中心职能更加突出,具备稳步向前发展的坚实基础。为满足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向东发展至北坎子村,向南沿六陡公路延伸到六道河村东坡子自然村。规划继续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加大环境建设投入,保持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型的城镇性质及地位不变。D—8—2规划实施措施(1)引导农村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规划城镇化目标。1、调整城镇产业结构,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2、加大对城镇建设的投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3、改革小城镇户籍制度和土地使用政策,解决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2)集约安排村庄建设用地1、对规模较小、不利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的村庄进行适当合并。2、旧村改造利用①加大村庄内部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引导农民住宅原地改建翻修,减少新宅基地的划拨;②自然村合并时,新建地段与旧村庄要同时规划,严格按照村镇规划标准控制建设用地量,使旧村逐步得到改造;③加强旧村中空闲地的利用。(3)镇区建设规划实施管理措施1、规划区界定范围内的一切建设项目,必须按照规划,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各项建设活动必须服从规划的要求,不得随意建设;2、处理好近远期建设的关系,近期建设要为远期发展创造条件,防止短期行为造成建后拆迁的浪费现象发生;3、城镇建设贯彻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解决好城镇建设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4、建设过程中如有个别用地需要调整,在不影响总体布局结构的前提下,须征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作调整,同时将变更文件归入规划档案中;5、为保证规划的实施,当地政府应及时组织编制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以指导镇区各项建设;6、规划一经批复,当地政府应及时组织宣传,使城镇居民了解规划,支持规划,并按规划进行建设;7、规划严格控制道路红线,并分期建设。E潮河源新农村建设规划E—1规划范围沿上潮河水域西起二道河村安营寨,东至杨树沟村水库,包括上潮河沿岸的二道河、三道河、四道河、周家庄、五道河、六道河、北坎子、杨树沟等8个行政村,扩展延伸到前苇塘村的北火道、北坎子村的古庆和五道河村的朱家沟等3个自然村,规划用地总面积86平方公里。E—2规划依据《兴隆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六道河镇域总体规划》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会议扩声验收标准 新
- 《组遨游汉字王国》课件
- 《轻松应对禽流感》课件
- 化疗导致血小板降低护理
- 重磅-高中文言文挖空汇编
- 《妇产科学》课件-18.1不孕症
- 诫字书课件教学课件
-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件-第五章(中英文课件)
- 《大宣讲核心价值》课件
- 员工关系管理完整版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监理检查表
- 不符合慢病证办理告知书
- GB/T 44230-2024政务信息系统基本要求
-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全套教学课件
- 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事业单位定向公开招聘驻县部队随军家属工作人员5人(第1号)(高频重点复习提升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GB/T 44257.1-2024电动土方机械用动力电池第1部分:安全要求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无答案)
- 浙教版劳动九年级项目四任务二《统筹规划与工作分配》教案
- 国家开放大学专科《法理学》(第三版教材)形成性考核试题及答案
- 洗浴中心传染病病例防控措施
-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防治颈椎病教程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