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暗夜精灵_第1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暗夜精灵_第2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暗夜精灵_第3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暗夜精灵_第4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暗夜精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定义

2、新感染形势对微生物实验室的要求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的实验室,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生物安全保证

严防生物恐怖因子微生物检验质量的保证探索、严谨、正确、快速当前1页,总共57页。应对措施强化工作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体系加强人才的建设、培训掌握规范的微生物操作技术和方法配备安全的生物防护设施、设备当前2页,总共57页。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的范围涉及微生物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实验生物学、生物工程、医疗仪器等。涉及气溶胶学、空气动力学涉及HEPA过滤、消毒和灭菌、屏障隔离、围场操作等涉及到各级领导层、法规制定部门、技术监督部门涉及环境保护和环境评价以及建筑和装饰工程学等多层次、多部门、多学科的有机配合的重要工作。当前3页,总共57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重要意义

是建立病原微生物研究安全平台的需要是生物安全防护的需要是传染病原预防与控制的需要是动物防疫的需要是出入境检验检疫的需要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GoARN(TheGlobaloutbreakAlertandResponseNetwork)监测网络离不开生物安全实验室当前4页,总共57页。建立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基本原则

科学合理的原则:屏障、过滤、消毒、灭菌、个人防护安全首位的原则软件在先的原则管理严格的原则远离病原的原则预防为主的原则:

①合格的生物安全柜、排风过滤器和高压蒸汽灭菌器。

②安全监测、预防措施、改进措施

③隔离治疗措施使用方便和节约的原则当前5页,总共57页。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1)国外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1983年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一版1993年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二版2004年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1999美国CDC/NIH发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四版→公认为“金标准”(2)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1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GB50346-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各录》2006,1,1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2006.2.1(实施)当前6页,总共57页。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1)分类的主要依据微生物的致病性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当地所具备的有效防治措施(2)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比较我国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及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从高到低分为四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最高,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当前7页,总共57页。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划分与标准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件》《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2004)四类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BSL1)条件致病微生物Ⅰ级(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Ⅰ级(无或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险)不太可能引起人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三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BSL2)一部分乙类和丙类(全部)Ⅱ级(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能引起人类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感染不会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Ⅱ级(个体危险中等,群体阶段低)病原微生物能够对人或动物致病,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社区、牲畜或环境不易导致严重危害。实验室暴露也许会引起严重感染,但对感染有有效预防治疗措施,并且疾病传播的危险有限。二类能够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BSL3)乙类Ⅲ级(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尔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微生物。Ⅲ级(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低)病原微生物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但一般不会发生感染个体向其他个体的传播,并且对感染有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一类能够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BSL4)甲类Ⅳ级(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治愈,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尔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病原微生物Ⅳ级(个体和群体的危险均高)病原微生物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并且很容易发生个体之间的直接或间接传播,对感染一般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当前8页,总共57页。一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感染机会多,感染后发病的可能性大,症状重且可危及生命,缺乏有效的预防方法,传染性强,对人群危害性大的烈性传染病,包括国内未发现的和已发现但还无有效防治方法的烈性传染病。如鼠疫耶尔森菌,粗球孢子菌。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有鼠疫耶尔森菌,霍乱弧菌(包括EL-tor弧菌);天花病毒、黄热病毒(野毒株)、新疆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东、西方马脑炎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拉沙热(Lassa)病毒、埃波拉(Ebola)病毒、马堡(Marburg)病毒、猴疱疹病毒(猴B病毒);粗球孢子菌、夹膜组织胞浆菌、杜波氏组织胞浆菌。当前9页,总共57页。二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感染机会较多,感染后的症状较重能危及生命,发病后不易治疗,对人群危害较大是传染病菌种。已有预防的方法或制剂,如布氏菌、炭疽芽孢杆菌等。土拉弗郎西丝菌、布氏菌、炭疽芽孢杆菌、肉毒梭菌、鼻疽假单孢菌、类鼻疽假单孢菌、麻风分支杆菌、结核分支杆菌;狂犬病病毒、森林脑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国内尚未发生但在国外引起脑脊髓膜炎的其他虫媚病毒、登革热病毒、甲、乙型肝炎病毒;各种立克次体(包括斑疹伤寒、Q热);鹦鹉热、鸟疫衣原体、淋巴肉芽肿衣原体;马纳青霉、北美芽生菌、副球孢子菌、新型隐球菌、巴西芽生菌、烟曲菌、着色霉菌。当前10页,总共57页。三类病原微生物仅具有一般的危险性,能引起实验室感染的机会较少,采用一般实验室技术可控制感染,已有有效的免疫预防的方法。如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淋病奈瑟菌等。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淋病奈瑟菌及其他致病的奈瑟菌、百日咳伯德特氏菌、白喉棒状杆菌及其他致病棒状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沙门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空肠弯曲菌、酵米面黄杆菌、副溶血弧菌、变形杆菌、李斯特氏菌、铜绿假单孢菌、气肿疽梭菌、产气夹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及其他致病梭菌。当前11页,总共57页。三类病原微生物三类危害真菌种类包括:黄曲霉菌、杂色曲霉菌、梨孢镰刀霉、蛙类霉菌、放线菌属、奴卡氏菌属、石膏样毛癣、孢子丝菌。三类危害其它微生物:包括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雅丝螺旋体;乙型脑炎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沙奇病毒(A、B)、艾柯病毒(ECHO)及其他肠道病毒、疱疹类病毒(单纯疱疹、巨细胞、EB、水痘)狂犬病病毒、风疹病毒。当前12页,总共57页。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生物制品,菌苗、疫苗生产用的减毒或弱毒菌种,不属于上述一二三类的各种低致病性的微生物菌种当前13页,总共57页。甲乙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O-157大肠埃希菌。其中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按甲类传染病来对待。当前14页,总共57页。危害评估的主要参考项目

传染过程因素影响评估的特性病原微生物毒性:致病力,生物学稳定性病原的宿主动物种类、易感性;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文献记载的职业性疾病来源;人体患病的严重程度,对疾病的抵抗力暴露的后果实验动物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症状,预后与结局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素质及经验,有无免疫预防措施,文献记载的职业性疾病逸散方式随实验动物的尿液、唾液和粪便排出,伤口分泌物中存在的病原,实验程序和操作方法,操作的性质和作用,工作人员的实验室操作不当传播方式气溶胶,直接接触可能性,传播媒介,二次传播感染途径工作人员手,摄入、吸入、直接接种,割破或擦伤,针刺、咬伤5个P:Pathogen病原体、Procedures规程、Personnel人员、

Protectiveequipment防护设备、Place地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当前15页,总共57页。微生物危害评估的用途(1)确定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根据评估的结果,确保实验室的空间、设施与设备能满足所从事工作的需要。(2)依据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结果制定微生物操作、仪器设备使用的操作程序与管理规程;微生物保藏、运输、灭活、销毁程序;潜在危害分析与意外事故处理程序;人员培训、个人防护及健康保障与监督程序。(3)生物危害评估中包含大量相关微生物的背景信息,是所有工作员必须学习的参考资料。(4)评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状况的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价是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最重要环节之一,该评价是在对拟进行的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审核的基础上,评估根据危害评估结果所制定的操作程序与管理制度以及实验室设备设施是否能满足生物安全要求。同时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结果建立生物安全实验室日常监督检查管理机制。当前16页,总共57页。实验室相关感染的原因实验室相关感染的原因主要有误食,黏膜的接触、皮肤切割,针刺,动物抓、咬,气溶胶吸入等;尤其以吸入气溶胶感染最为常见,也难预防。这是因为实验室操作中产生的气溶胶和由此引起的感染比较难以察觉;其特点主要有:生物气溶胶无色无味、无孔不入,不易发现,实验人员在自然呼吸中不知不觉吸入而造成感染。若治疗控制不及时会造成严重后果。与其它疾病自然感染相比,有些微生物气溶胶感染的症状不典型,病程复杂,难以及时诊治,影响预后。有些气溶胶感染只有呼吸道粘膜免疫才有预防作用,非呼吸道免疫途径预防作用效果欠佳。现有常规疫苗的预防效果不理想,如肺炭疽。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的微生物特别是高致病性病毒常常发生变异,尤其是其抗原性、致病性可能发生改变,在空气中存活力也可能增强。气溶胶传播容易发生病原体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传播。气溶胶可以远距离或较远距离传播,这是其与其他传播途径的显著区别,也是气溶胶传播难以预防的另一重要原因。当前17页,总共57页。气溶胶(Aerosols)Aerosol: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微粒大小0.001~100μm,典型大小是0.01-10um)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如烟、尘、雾,来源有自然或人类两种来源;实验室微生物气溶胶的种类一类是飞沫气溶胶,另一类是粉尘气溶胶。这两类微生物气溶胶对实验室工作人员都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其程度取决于微生物本身的毒力、气溶胶的浓度、气溶胶粒子大小以及当时实验室内的微小气候条件。当前18页,总共57页。可产生各种严重程度微生物气溶胶的实验室操作轻度(<10个颗粒)中度(11~100个颗粒)重度(>100个颗粒)玻片凝集试验腹腔接种动物,局部不涂消毒剂离心时离心管破裂倾倒毒液实验动物尸体解剖打碎干燥菌种安瓿火焰上灼热接种环用乳钵研磨动物组织打开干燥菌种安瓿颅内接种离心沉淀前后注入、倾倒、混悬毒液搅拌后立即打开搅拌器盖接种鸡胚或抽取培养液毒液滴落在不同表面上用注射器从安瓿中抽取毒液接种环接种平皿、试管或三角烧瓶等打开培养容器的螺旋瓶盖摔碎带有培养物的平皿小白鼠鼻内接种注射器针尖脱落喷出毒液刷衣服、拍打衣服当前19页,总共57页。病原微生物气溶胶防护避免或减少操作中气溶胶的产生(控制空气传播感染的第一环节):

如同传染病控制原理一样,控制或消灭传染源-避免或减少操作感染性材料时气溶胶的发生是避免呼吸道实验室感染首要的对策,也是避免实验室相关感染的主要措施。防止气溶胶的扩散(控制空气传播感染的第二环节)无论是哪一种微生物实验室,只要操作感染性物质,气溶胶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除了第一个环节做好之外,还要做好第二个环节;当前20页,总共57页。病原微生物气溶胶防护之第一环节

(1)规范工作人员操作过程,避免操作错误:实验室感染事故,大部分是由于疏忽或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例如,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将菌毒种管、含有感染性物质离心管或其他容器打碎,就可产生气溶胶污染,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2)正确选择和使用仪器、器材和设备:在生物安全实验室活动中,正确选择和使用仪器、器材和设备对于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至关重要。生物安全实验室设备、器材和仪器的选用应遵循下列原则。

2.1应适合工作需要,设备仪器既满足试验的要求又要避免“杀鸡用宰牛刀”;

2.2产品要符合标准、有产品合格证,并有足够的检测数据。例如,在选择二级生物安全柜时必须是合格产品,出厂前必须经过正压试验,个人、环境、样品、交叉保护试验,并提供合格报告。

2.3仪器设备,特别是有关安全设备,必须在安装后、使用(感染性材料操作)之前由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性能验证,按规定进行年检。(3)加强人员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资质,培训内容应包括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方法,强化避免或减少操作中产生气溶胶的意识,操作可能产生气溶胶危害的仪器时应采取的防护措施等。(4)改进操作技术:通过改进操作技术,可以避免气溶胶的产生和实验室伤害的发生,确何生物安全。当前21页,总共57页。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分级

根据的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将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level,BSL)分为4级,Ⅰ级防护水平最低,Ⅳ级防护水平最高。以BSL-1、BSL-2、BSL-3、BSL-4表示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以ABSL-1、ABSL-2、ABSL-3、ABSL-4表示动物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当前22页,总共57页。设施和设备要求------------BSL-1无需特殊选址,普通建筑物即可,但应有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的设计。每个实验室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挂衣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平整、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面应防滑,不得铺设地毯。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实验室中的厨柜和实验台应牢固。厨柜、实验台彼此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于清洁。实验室如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纱窗。实验室内应保证工作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有适当的消毒设备。当前23页,总共57页。设施和设备要求------------BSL-2在满足BSL-1实验室的要求前提下,在满足以下条件;实验室门应带锁并可自动关闭。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应有足够的存储间摆放物品以方便使用。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外还应当有供长期使用的存储空间。在实验室内应使用专门的工作服;应戴乳胶手套口罩帽子。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个人衣物的条件。在实验室所在的建筑内应配备高压蒸气灭菌器,并按期检查和验证,以保证符合要求。应在实验室内配备生物安全柜。应配置洗眼设施,必要时应有应急喷淋装置。应通风,如使用窗户自然通风,应有防虫纱窗。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应设备用电源(UPS)。实验室出口应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辩认的标识。当前24页,总共57页。微生物危险度等级相对应的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和设备危险度等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类型实验室操作安全设施1级基础实验室-一级生物安全水平基础的教学、研究标准微生物操作(GMT)不需要:开放实验台、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实验室靠近出口处有洗手池、实验室的窗户有纱窗、适当的消毒设备等2级基础实验室-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初级卫生服务:诊断、研究GMT+限制进入+防护服+生物危害警示标记+锐器谨慎使用+制定安全手册+确定所有废物消毒和医疗监督计划开放实验台,此外需BSC用于防护可能生成的气溶胶、实验室门应带锁并可自动关闭。应设洗眼设施、高压蒸汽灭菌锅等3级防护实验室-三级生物安全水平特殊的诊断、研究在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上+生物防护服+准入制度(控制进入)+定向气流+所有废弃物消毒+实验室衣服洗之前对其进行消毒等BSC和/或其他所有实验室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设备+自成隔离区,进入实验室的过道用物理方式隔开、入口处采用自动关闭双层门;独立的送排风系统,空气排至室外,不在室内循环;实验室负压;实验室污染区内设不排蒸汽的高压蒸汽灭菌器等4级最高防护实验室-四级生物安全水平危险病原体研究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上+气锁入口、出口淋浴、污染物品的特殊处理+进入实验室前更衣+所有材料在出口处消毒Ⅲ级BSC或Ⅲ级BSC并穿着正压服、双开门高压灭菌器(穿过墙体)、经过滤的空气+远离建筑物或单独的区域安装供应、排放真空系统+BMBL上的其它需求(BiosafetyinmicrobiologicalandBiomedicallaboratories)BSC:生物安全柜;GMT: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见WHO指南4部分)当前25页,总共57页。人员防护在实验室操作感染性材料时,任何时候都必须戴口罩或帽子;必要的时候带上防护镜(微生物室还要穿着反背隔离防护服,穿防护鞋袜,不得裸露腿部和脚趾,必要时穿连体衣)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手套用完后,应先消毒再摘除,随后必须洗手。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洒溅物、碰撞物或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必须戴安全眼镜,必要时戴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装备或在BSC内操作;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装备离开实验室(如去餐厅、咖啡厅、办公室、图书馆、员工休息室和卫生间),更不能把防护器村带回家。禁止在实验室的准备间和操作间里进食、饮水、吸烟、化状、处理隐形眼镜和储存食品和饮料。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要先消毒后清洗,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当前26页,总共57页。废弃物可以分成以下几类一、生活废弃物:非感染性废弃物,装黑色垃圾袋;二、医疗废弃物:

感染性废物(黄色垃圾袋)、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锐器桶)、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污染(感染性)锐器-皮下注射用针头、手术刀、刀子及破碎玻璃;这些废弃物应收集在带盖的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并按感染性物质处理。通过高压灭菌和清洗来清除污染后重复或再使用的污染材料。高压灭菌后丢弃的污染材料。直接焚烧污染材料。注:污染性材料和废弃物的处理要遵守国家和国际规定。当前27页,总共57页。污物废物处理凡是有可能被感染性材料污染的特品和材料都视为污物,其中有使用价值的必须经可靠消毒后方可再用,其中没有利用价值的应进行可靠地灭菌后作为医疗废物按政府有关规定处理。凡是不再使用废弃的物品都视为废物,其中有潜在污染可能的在丢弃前必须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其中没有污染的废物作为一般医疗废物处理。室内空气一般不做特殊处理,用标准的紫外灯消毒即可(或使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定时消毒)。当前28页,总共57页。污水的处理被感染性物质污染或可能污染的水都视为污水,在流(带)出实验室前必须经过有效的消毒或灭菌。有或可能被感染性材料污染水,尤其对感染性废弃液,不可倒入水池直接流出实验室,以便保证不污染环境和危及公众健康。在严格做到上述规定的条件下,准备间和操作间水池的水可直接放入单位的污水池,污水池应按国家规定适当投以消毒剂、定期排放。当前29页,总共57页。BSL-2管理要求--------领导责任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直接负责的人员)负责制订和采用生物安全管理计划以及安全操作手册,并组织工作人员学习、贯彻。实验室主任要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特殊危害,告知实验室人员,同时要求他们阅读生物安全或操作手册,并遵循标准的操作和规程,应当确保所有实验室人员都了解这些要求,实验室内应备有可供取阅的安全或操作手册。实验室设立生物安全员(主管,在实验室主任领导下工作)并应认真负责实验日常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提供常规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实验室认真按照国家规定管理好感染性材料的样本和菌(毒)种的采集、保藏、传递、运输、使用、销毁。对工作人员必须有录用前或上岗前的体检,并进行一次有目的的职业健康评估,应为所有实验室人员提供适宜的医学评估、监测和治疗,并应妥善保存相庆的医学记录。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保存工作人员的疾病和缺勤记录。根据需要和可能提供主动或衩动免疫。准备实验室感染的早期检测方法。应禁止高度易感人群(如孕妇或免疫损伤人员)在危险实验室中工作。提供有效的个体防护装备和方法。当前30页,总共57页。BSL-2管理要求--------出入制度在处理Ⅱ类病原微生物级或更高危险度级别的微生物时,在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有经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儿童不应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进入动物房应当经过特别批准。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育龄期妇女应知道某些微生物(如风疹病毒)的职业暴露对未出生孩子的危害。当前31页,总共57页。BSL-2管理要求--------日常管理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发生具有潜在危害性的材料溢出以及在每天工作结束之后,都必须清除工作台面的污染,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在废弃或清洁再利用之前,必须清除污染。在进行包装和运输时必须遵循国家和/或国际的相关规定。认真做好实验记录,特别做好各种仪器设备运行的记录。各种仪器、设备要经过有资格的计量部门的鉴定,并有标志。妥善保管易燃、易爆的有害化学物和气体,对其操作时要在通风柜内进行。按要求做好水电的管理和安全。当前32页,总共57页。BSL-2管理要求--------人员培训吸入危险(气溶胶产物),如使用接种环、划线接种琼脂平板、移液、制作涂片、打开培养物、采集血液/血清标本、离心等。病原培养、离心、菌种冻干等涉及病原大量增殖或可能产生气溶胶的实验。食入危险,如处理标本、涂片以及培养物有可能污染手。注入危险如在使用注射器和针头的刺伤皮肤。动物感染,即以活菌感染的动物实验,有可能被动物咬伤、抓伤。处理血液以及其他有潜在病理学危害的材料的危险。感染性材料的清除污染和处理……..当前33页,总共57页。BSL-2管理要求--------菌(毒)株管理建立感染性材料菌(毒)种、样本的采集、接收、保管、领取、发放、使用、销毁的批准、登记制度一般情况县级卫生部门不可设立长期菌(毒)种库。在试验期间,可建立临时样品或菌(毒)种保藏室,但务必严防丢失、被盗、必须设立双人双锁,专人保管(3)运输包装分类按国际民航组织文件Doc9284《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的分类包装要求,将相关病原和标本分为A、B两类,对应的联合国编号分别为UN2814和UN3373;A类中传染性物质特指菌株或活菌培养物,应按UN2814的要求包装和空运,其他相关样本和B类的病原和相关样本均按UN3373的要求包装和空运;通过其他交通工具运输的可参照以上标准包装。当前34页,总共57页。BSL-2管理要求--------菌(毒)株管理非保藏高致病性微生物菌毒种机构实验活动法规使用按〈名录〉规定需在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的高致病性微生物菌毒种(一类病原)及其样本需经卫生部批准;使用其他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其样本(二类病原)需经省级卫生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第三、四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其样本,需经实验室所在法人机构批准;对我国尚未发现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已经消灭的病原微生物要进行实验活动前,应经卫生部批准。非保藏机构为了研究和检测的需要,应在保证生物安全和生物保安的条件下,在批准的时限和范围内保管和使用相关的菌毒种或样本。在实验活动结束后,应及时将菌毒种或样本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藏。当前35页,总共57页。BSL-2管理要求--------实验操作规范

从事病原微生物的操作,都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经领导考核批准才能工作。在开始相关工作之前,应对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衣相关操作进行危险评估,根据国家对于各种微生物操作的危险等级划分作出危险评估的结果并提出防护要求以及制定全面、细致的标准操作规程和程序文件,对于关键的危险步骤设计出可行的防护措施。熟悉各种仪器的操作步骤和要点,进行正确的操作和使用,对于各种可能的危害应非常熟悉。应掌握各种感染性物质操作的一般准则和技术要点。当前36页,总共57页。BSL-2管理要求--------实验操作规范严禁用口吸移液管。严禁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严禁(用舌)舔标签。所有的技术操作要按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的方式来进行。应限制使用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器,除了进行肠道外注射或抽取实验动物体液外、不能用注射针头和注射器替代移液管或用作其他用途。出现溢出、事故以及明显或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必须按规定程序处理的同时向实验室主管报告。实验室应保存这些事件或事故的局面报告。必须制订关于如何处理溢出物的书面操作程序,并予以遵守执行。污染的液体在排放到生物污水管道以前必须清除污染(采用化学或物理学方法)。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因子的危险度评估结果,可能需要准备污水处理系统。需要带出实验室的手写文件必须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当前37页,总共57页。BSL-2管理要求--------实验操作规范移液辅助器-避免用口吸的方式移液。生物安全柜,在以下情况使用:

1)处理感染性物质,如果使用密封的安全离心杯,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装样、取样,则离心可在开放实验室内进行。

2)空气传播感染的危险增大时。例如,进行极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包括离心、研磨、混匀、剧烈摇动、超声破碎、打开内部压力和周围环境压力不同的盛放有感染性物质的容器、动物鼻腔接种以及从动物或卵胚采集感染性组织等)。

3)细菌接种可在生物安全柜内使用电加热接种环,以减少生成气溶胶。

4)开启试管、瓶子螺口盖。正确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

1)有出厂合格证书,经过压力容器鉴定部门检测。

2)使用前,对其灭菌温度和效果经第三方验证。

3)每次灭菌时,时事监测灭菌效果。当前38页,总共57页。

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操作规程指南当前39页,总共57页。高压灭菌器使用规程应指派受过培训的人员负责高压灭菌器的操作和日常保养。物品应疏松的摆放在灭菌器里,使冷空气易于排出、热蒸汽均匀到达。每次装填物中间都应放置指示条,以确定是否正确完成了一个高压灭菌循环,并将指示条贴在仪器使用记录上。高压灭菌完成后最好待温度降至室温时,至少要降至80℃以下才能打开锅门。处理废弃物的高压灭菌器应放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内或门品,并在高压灭菌器提篮内衬套防渗漏塑料袋,污染物应置于袋内灭菌。高压灭菌器每年要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维修,并做好录。当前40页,总共57页。离心机使用规程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中的要求选择转子和转速。用以离心的离心管和标本容器应为带螺旋帽的塑料管,离心过程中应始终盖严。离心管内容物不要装得太满以免溢漏。离心管放入离心桶的对称位置后,离心桶要配平,配平时可以使用蒸馏水或75%酒精,不能使用盐水和次氯酸盐溶液,以免腐蚀金属。离心完毕,将离心桶倒放,排净离心配平的液体。每次应检查离心转子和离心桶有无腐蚀点及细微裂纹。离心桶、转子和离心杯应定期消毒,如发现泄漏或渗出应立即消毒。必要时将小型台式离心机放在生物安全柜内使用。当前41页,总共57页。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使用规程尽量将所需物品一次性放入工作台后,风机工作5~10min。生物安全柜内相对分区;工作台面上洁净物集中放在一侧,污染物放在集中放在另一侧,工作期间尽量减少物品的进出;安全柜内尽量少放仪器和物品。不要阻塞气口处的空气流通;操作时动物幅度要轻,不要频繁移动及挥动手臂以破坏气流;标本如有外溅应立即消毒、清洁;工作结束后,取出废弃物高压灭菌。风机继续运行5min,同时用70~75%酒精擦拭物体表面及生物安全柜内壁,使内部清洁;风机停止后,关闭操作口;紫外灯照射30min后取出物品;。生物安全柜应每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情况进行维修、更换滤板,并做好记录。当前42页,总共57页。生物安全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程序1.实验室和生物安全柜内必须配置有标记的专用废弃物容器,废弃物容器应由耐高温塑料或不锈钢材料制成,并经常高压消毒。使用前在容器内套衬耐高温防渗漏塑料袋,必要时盛装有效消毒剂,每次实验完成和每天工作结束时密封塑料袋口,然后取出袋子放入高压灭菌器中。2.所有不再需要的样本、培养物和其他生物性材料应弃置于废弃物容器内,生物废弃物的充满量不能超过其设计容量的80%。3.污染的利器(针头、小刀、金属、玻璃等)应直接放入有盖子的锐器盒中,工作完成后将容器整体放入高压灭菌锅中。4.污染的个人防护装备等其他物品可直接放入高压灭菌锅中。5.所有感染性物品必须先经过高压灭菌后再分类处理。可再利用的器具送清洗室,其他废弃物经焚烧后按普通生活垃圾处理。6.高压灭菌器最好配有防止冷排气的滤过装置。当前43页,总共57页。生物安全实验室个人防护程序

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时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在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脱掉并洗手。更换下来的防护服、手套、口罩、帽子和鞋套要衔经高压灭菌后再行清洗或废弃,眼镜和面罩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后清洗。1.实验防护服:应选用长袖、后开口、在袖子和前襟部位衬有塑料防渗透材料的防护服,并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当防护服被危险材料污染时应立即将防护服内面向外反卷脱下,把污染处包在里面放入高压消毒锅。2.手套:应选用乳胶或乙烯基手套,保证所戴手套无漏损,大小合适,可完全遮住手及腕部,如必要可覆盖实验防护服的袖子。每次操作完成或中间离开实验室时都要换掉手套,在手套破裂或怀疑内部受污染时要及时更换,用过的手套和污染物放在一起处理。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时手套若被严重污染应在安全柜内摘掉手套放入污染物收集袋中。摘手套时应内面向外反卷脱下。3.鞋:最好选用防渗透的鞋套,用后高压灭菌废弃。或选用可消毒的包住脚面的鞋,用后消毒清洗。4.护目镜、面罩:视所要进行的工作选择用防碎塑料制成的护目镜或面罩保护眼睛和脸部,以防溅出物冲击。普通眼镜和隐形眼睛不能防止生物学危险,护目镜应戴在正常验光的眼镜外面。面罩应适合于脸形并用带子或帽子固定。5.口罩、呼吸器:进行清理溅出的污染性材料或易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依据危害类型和等级选择口罩或呼吸器进行呼吸防护。6、帽子:防止污染性材料或产生的气溶胶溅洒到头发上当前44页,总共57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应急规程职业暴露: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镊子、采血针等)造成的皮肤损伤。伤口紧急处理: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将伤口周围血液挤出,尽可能挤出损伤口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或流动水冲洗2~分钟,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清洗后,应当用消毒液(70~75%的酒精或10%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给予必要的预防和相应的抗生素处理,同时对标本进行相关的病原菌检测。对于毒性较强的病原体感染,必须立即向有关负责人报告,根据不同病原体感染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应急措施,并予以较详细的登记;当事人24小时内留取基础血样(3ml,黄色管)备查;报告:发生锐器伤后,立即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并根据损伤程度决定是否应组织专家,共同评估锐器伤情况并指导处理。锐器伤危险度评估:视病人情况确定,进行分类处理;当前45页,总共57页。病人情况当事人情况当事人处理情况HBsAg(+)HBsAg(+)或Anti-HBS(+)或Anti-HBc(+)不需要注射乙肝疫苗或乙肝免疫球蛋白HBsAg(+)HBsAg(-)或Anti-HBS(-),从未注射乙肝疫苗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注射乙肝疫苗(锐器伤当时、1月后、6个月后),并于锐器伤当时、3个月、6个月检测肝功能及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HBsAg(+)Anti-HBS(+)<50mIU/ml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400单位,并于锐器伤当时、3个月及6个月检测肝功能及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HCV抗体(+)锐器伤当时、3个月及6个月抽血查HCV抗体和肝功能HIV抗体(+)经过评估达到规定的危险度,可在医师指导下及时服用预防用药并医学观察1年;刺伤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查HIV抗体梅毒血清学(+)锐器伤当时及第4周做梅毒血清学检查,同医师指导下进行预防性用药无血源性传染病不需要任何处理,仅仅密切医学观察当前46页,总共57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应急规程传染性物质造成的损伤:实验室负责人应确保所有相关人员知道,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和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性物质,工作人员(眼、嘴及其他黏膜)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严格按照《实验室(二级)生物安全防护管理程序》执行。危险化学品的损伤:1.腐蚀物品大量溅泼于人身上、应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如溅泼在工作台面或地面上,应及时冲洗台面或地面,执行者应佩带个人防护用品;2.易燃品引起火灾应使用CO2灭火机灭火,切断电源,除救火外,其他人员按安全线路撤离,同时报警寻求消防部门援助;3.水银温度计断裂,要先关掉室内所有加热装置,打开窗户通风;然后带上手套,用毛细管吸走水银或用小铲子把水银收集起来深埋,或在上面撒些硫磺粉末,硫和汞反应能生成不易溶于水的硫化汞,危害会大大降低。由于水银在常温下即可蒸发成气态,很容易被吸入呼吸道,引起中毒,所以,处理散落在地的水银时请带上外科口罩。4.化学品进入眼睛:必须立即紧急处理,用一次性吸管吸生理盐水(或清水)或使用洗眼装置清水冲洗眼球,冲水时要将两眼张开,一面冲水一面转动眼球至少15分钟,越早将药品清洗出来,眼睛受害程度越小;冲洗完毕后应送眼科医生处理;5.吸入有毒蒸汽:在实验室中如呼吸到有毒蒸气时,可能会感觉到头昏目眩,甚至昏倒。此时应迅速离开实验室,到室外空气流通处休息。对昏倒的患者其处理办法为:将患者迅速抬到室外空气流通处;解开患者的钮扣、领带等衣物束缚,平躺通风处;如果呼吸微弱或已消失则要赶快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通知相关科室医生。6.化学品灼伤(不论水溶性与否):当溅落在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用肥皂清洗。若药品属强酸或强碱时则立刻用大量冷水清洗,如大量药品喷洒到全身,则应马上除去衣物并冲水浴。当前47页,总共57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应急规程实验室意外事故:1、少量的样本溅泼在工作台面或地面时,用卫生纸吸干,再用以0.5%次氯酸钠或过氧乙酸或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覆盖1小时后洗去。2、标本离心时试管破裂,应戴手套,将离破的离心机管套取出,尽可能在生物安全柜进行操作:离心管内的液体倒入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4个小时→玻璃碎片用镊子夹出放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4个小时后倒入锐器盒中→离心机的管套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4个小时后取出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用70~75%的酒精擦拭离心机的内壳及离心机转子,后在用清水清洗;3、手和足被样本本污染时,以大量清水冲洗,并用清洗液或肥皂清洗数次;污染工作服应立即更换,高压灭菌。4、误服微生物悬液者,立即用含漱,洗胃,催吐等方式处理;若标本溅入或接触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用清洗液或肥皂清洗数次;溅入眼中者,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每隔1小时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视具体情况作针对性的处理,必要时送眼科医生处理;5、发生火灾:关闭电源;若衣服着火不可到处奔跑,以免扩大火情,用防火毯或实验衣包裹身体灭火,亦可在较大空地上翻滚以便灭火或使用用安全淋洗设备冲洗或用灭火器灭火;3分钟不能灭到的火情,请尽快离开。6、触电:6.1.症状较轻者:即神智清醒,呼吸心跳均自主者可就地平卧,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防止继发休克或心衰。

6.2.呼吸停止、心搏存在者:将伤者就地平卧,解松衣扣,通畅气道,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6.3.心搏停止、呼吸存在者:应立即作胸外心脏按压(徒手心肺复苏);6.4.呼吸心跳均停止者:现场抢救最好能两人分别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以2比30的比例进行,即人工呼吸2次,心脏按压30次。如现场抢救仅有1人,也应按2比30的比例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6.5.处理电击伤时,应注意有无其他损伤。如触电后弹离电源或自高空跌下,常并发颅脑外伤、血气胸、内脏破裂、四肢和骨盆骨折等。6.6.以上情况,均需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医生及时处理。当前48页,总共57页。一些重要电话朱文磊:;

进:罗宇鹏:;潘露:;申旭霞:蒋祖辉::

陈志国:;曹治耀:;敖正才:火警:119匪警:110医生急救:120保卫科电话:8307、82725307;感染管理科:8308、82726190;驾驶室:8316、82726611急诊科:8325、82718999、82726077、82747237、82726120当前49页,总共57页。微生物操作安全行为标准样本、血清或培养物的操作全过程应穿戴实验防护服、手套、口罩和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必要时戴护目镜或面罩),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禁止口吸移液,可选择不同类型的移液器/加样器和塑料移液管/吸头。使用带螺旋盖的塑料试管和瓶子,避免使用橡胶塞防止溅出和减少气溶胶的产生。尽可能使用塑料器皿。混匀时最好使用震荡器,使用移液管/吸头吹打时不要太激烈,减少气溶胶的产生。最好采用电子灼烧灭菌装置取代酒精灯对接种环灭菌。除了非肠道注射或者从实验动物体内吸液,注射器不能替代移液装置或用于任何其他目的。禁止注射器上移去针头或给针头重新戴套。除非必需,应尽量减少使用利器,利器在使用后应立即放入耐扎容器中。所有样本、培养物和废弃物都应被视为可能含有传染性生物因子,以安全方式处理和处置。所有潜在传染性或毒性的质量控制和参考物质在存放、处理和使用时应按未知风险的样本对待。摘除手套后一定要洗手。当前50页,总共57页。样本运送处置的生物安全规程

对于所有可能潜在传染性生物因子样本或未知危险样本(如临床标本或现场采集的流行病学标本),无论来源如何,应该始终坚持标准预防的原则。(一)样本的采集:现场采集样本时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各手套,必要时戴口罩、防目镜和防护鞋套。样本应装在大小合适的适当容器中,以样本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为佳。将电子条码申请单牢固的贴于容器外壁;(二)样本/病原分离物/菌毒种的运输样品的运输采用三层包装:1.最内层是样品存放管,用封口膜或胶带密封管口,外包适量有吸收能力的物质(如棉花/吸水纸)。

2.第二层包装为双层塑料袋或可密封塑料盒。同一患者的不同样本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