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噪声课件_第1页
《职业病》,噪声课件_第2页
《职业病》,噪声课件_第3页
《职业病》,噪声课件_第4页
《职业病》,噪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噪声noise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噪声的物理特性及评价人耳对声音的主观感觉生产性噪声的来源及分类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一、基本概念

声音(sound)物体受振动后,振动能在弹性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传到人耳引起的音响感觉称为声音。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frequency),用“f”表示,单位是赫兹(Hz)。人耳能够感受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这一频率范围内的振动波称为声波。<20Hz的声波为次声波(infrasonicwave),>20000的声波为超声波(ultrasonicwave)。噪声(noise)根据声音的基本物理特性,将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杂乱组合,波型呈无规则的变化,听起来使人厌烦的声音称为噪声。从卫生学角度,根据人的主观感觉意识,凡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都称为噪声。(三)听阈(thresholdofhearing):人耳刚能听到的最小声压或声强称为听阈,以1000Hz的纯音为基准音。声压(P)为20μPa或2×10-5N/m2。声强(I)为10-12W/m2。(四)痛阈(thresholdofpain):当声压或声强增加到相当程度时,使人耳开始产生疼痛感觉的声压或声强称为痛阈。声压为20Pa或20N/m2,声强为1W/m2。听阈至痛阈之间的范围称为听域。(五)声压级和声强级:从听阈到痛阈之间的绝对值声压相差一百万倍(106倍)。为了计算方便取其对数量(级)来表示,为声压级或声强级,以1000Hz的纯音听阈为基准音定为0dB。声压级:Lp=20logp/p0(dB)Lp:声压级(dB)P:被测声压级(N/m2) P0:基准声压级(2×10-5N/m2)声强级:LI:=10logI/I0(dB)LI:声强级(dB)I:被测声强(W/m2)I0:基准声强(10-12W/m2)声压级与声强级用decibel,dB表示。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测量声压级的方法,这种测量比较容易进行,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声级计就是用来测量声压级的仪器。(六)声压级的合成 在生产过程或工作场所中,经常有一个以上的声源存在,在多个声源存在的情况下,作业环境的声压级并非是各个声源声压级的总和,而是按照对数法则相互叠加。2、各声源的声压级不同:L总=L1+ΔL 计算方法:(1)将声源的声压级从大到小按顺序排列,按照两两合成的方法逐一计算出合成后的声压级。(2)对于两个不同的声压级的声源,先要计算出声压级的差值,即L1-L2,根据差值从增值表中查出增值ΔL,较高的声压级与增值ΔL之和即为合成后的声压级,用等式L总=L1+ΔL表示。两声级之差L1-L2012345678910增加值ΔL(dB)3.02.52.11.81.51.21.00.80.60.50.4声级(dB)相加时的增值ΔL表例:三个声源声压级分别为90、88、85dBL1-L2=90dB-88dB=2dBΔL=2.1dBL1与L2、L合=90dB+2.1dB=92.1dBL合-L3=92.1dB-85dB=7.1dB,ΔL=0.8dBL总=L合+ΔL=92.1+0.8dB=92.9dB采用以上方法计算时,当合成的声压级比其他待计算的声压级高10dB以上时,因为声压级增值ΔL≤0.3dB,对总声压级影响不大。(七)频谱纯音:由单一频率发出的声音称为纯音。复合音:由各种频率组成的声音称为复合音。频谱:把组成复合音的各种频率由低到高进行排列而形成的频率连续谱称为频谱。频程:人为地把声频范围划分成若干小的频段称为频带或频程。实际测量中最常用的是倍频程。倍频程是以中心频率为代表的频程。f中=f上=2f下

2、等响曲线(equalloudnesscurves)利用与基准音比较的方法,可得出听阈范围各种声频的响度级,将各个频率相同响度的数值用曲线联接,即绘出各种响度的等响曲线图,称为等响曲线。从等响曲线可以看出:(1)人耳对高频声音敏感(2000-5000Hz)(2)对低频声音不敏感,特别是100Hz以下的声音。(3)可以找出任何频率与强度所产生的响度。(4)当声压级小和频率低时,对某一声音来说,声压级与响度级之间相差较大。在80dB以上,声压级与响度级的数值很接近。3、声级为了准确地评价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在进行声音测量时,所使用的声级计是根据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参考等响曲线,使用A、B、C计权网络,使用频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称声级,根据滤波器的特点分别称为A声级、B声级、C声级,在表示的时候分别用dB(A)、dB(B)、dB(C)表示。A计权网络模拟人耳对40方纯音的响应,对低频段(小于50Hz)有较大幅度的衰减,对高频不衰减,这与人耳对高频敏感,对低频不敏感的感音特性相似。B计权网络模拟人耳对70主纯音的响应曲线,对低频音有一定程度的衰减。C计权网络模拟人耳对100方纯音的响应特点,对所有频率的声音几乎都同等程度地通过,故C声级可视为总声级。四、生产性噪声的来源及分类:依来源分:1、机械性噪声2、流体动力性噪声3、电磁性噪声根据噪声的持续时间和出现形态分:1、稳态噪声:声压波动小于5dB2、非稳态噪声:声压波动大于5dB3、脉冲噪声:声音的持续时间小于0.5秒,间隔时间大于1秒,声压有效值变化大于40dB。根据声音的频率特性分:1、低频噪声:300Hz以下(主频率)2、中频噪声:300-800Hz3、高频噪声:800Hz4、窄频带噪声5、宽频带噪声。2、永久性听阈位移(permanentthresholdshift,PTS)永久性听阈位移是指噪声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此时听觉器可出现一定程度的器质性改变。螺旋器毛细胞肿胀,变性、萎缩、消失。(1)高频听力下降(高频听力损伤):早期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听觉曲线在3000-6000Hz(多在4000Hz)出现“V”型下陷,此时患者主观无耳聋感觉,交谈和社会活动都能正常进行。(2)噪声性耳聋:在出现高频听力损伤后,再进一步接触噪声,高频听力下降明显,同时语言频段的听力(500、1000、2000Hz)也受到影响,语言听力出现障碍,则日常交谈的能力也受到影响,出现语言聋的现象。患者主观感觉听力下降,随着病情加重,耳聋也更加明显。听力曲线从低频到高频呈倾斜形下降。职业性噪声聋是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3)噪声性耳聋的发生机理外耳道对3000-6000Hz的声音有共鸣作用。中耳对高频声音易于接受传导。耳蜗接受高频声的细胞纤毛较少且集中于基底部,初期即可损伤耳蜗基底部。螺旋器在感受4000Hz声音的部位血液循环较差,血管有一狭窄区,易受淋巴液振动的冲击而引起损伤。由于噪声作用下,听觉器官细胞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大,呼吸酶(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下降,影响毛细胞的代谢而发生变性坏死。诊断标准参照GB16152-1996(GBZ49-2002)职业性噪声性耳聋诊断标准。语频听力损失小于40dB,均属观察对象,结合高频损失情况可分为Ⅰ-Ⅴ级。如果在高频听力损失的基础上,语频听力损失大于40dB,则按公式计算双耳平均听阈,根据计算结果评定听力损伤的程度及噪声性耳聋。正常:在N1、N2区各频率听力损失均≤25dB。观察对象:听力损失Ⅰ-Ⅴ级。Ⅰ级:N1+AⅡ级:N1+BD+AⅢ级:N1+CD+BⅣ级:D+CⅤ级:E+BE+C当任一耳的听力损失达到V级者,需计算双耳平均听阈,评定听力损伤或噪声性耳聋。如不具备条件,凡高频(3000,4000,6000Hz)任一频率听力下降≥30dB,也可直接计算双耳平均听阈,根据计算结果评定听力损伤的程度及噪声性耳聋。轻度听力损伤:26-40dB中度听力损伤:41-55dB重度听力损伤:56-70dB噪声性耳聋:71-90dB单耳平均听阈:左、右耳平均听阈=双耳平均听阈:双耳平均听阈=确定职业性噪声性耳聋时,应考虑年龄因素,按GB7582耳科正常人(18-70岁)听阈偏差的中值(50%)进行修正。(二)听觉外系统:

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综合症心血管系统: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主要表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电图呈缺血型改变。脑血流图呈现血管紧张度增强改变。对免疫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免疫功能低下。消化系统: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胃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生殖功能及胚胎:月经不调,表现为周期异常,经期延长,血量增多及痛经。高强度噪声100dB(A)以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率增高。影响工作效率:在噪声干扰下,人们感到烦燥,反应迟钝,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时可发生工伤事故。六、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1、强度和频率:强度大,频率高对人体危害大,出现听力损失的时间也短。接触80dB以下的噪声听力损失发生率甚低。接触90dB(A)以上的噪声听力损失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接触130-140dB(A)的噪声,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永久性听力丧失。高频噪声比低频噪声对人的危害大。2、接触噪声的时间和方式:同样噪声,接触时间越长对人体影响越大,噪声性耳聋的发生率与工龄有密切关系。工作日内安排一定的工间休息,有利于听觉疲劳的恢复,可延缓听力损失的发生。3、噪声的性质: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对人的危害性大。4、与其它有害因素共同存在:振动、高温、寒冷或有毒物质共同存在时,能增加噪声的不良影响,对听觉器官和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影响更为明显。5、个体防护、健康状况及敏感性:戴耳塞,耳罩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可推迟或减轻听力损伤。患有耳病者接触噪声可加重其危害程度。个体因素的差异发病情况也不同。(三)控制噪声的传播吸声:用多孔吸声材料装饰在车间的内表面。消声:防止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措施。阻抗复合消声器,阻性消声器,用于风道和排气管,消声效果较好。隔声:用一定的材料,结构或装置将声源封闭。以达到控制噪声传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