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0.《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0.《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0.《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0.《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0.《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曹刿论战》叙述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终于战胜了强齐的经过。课文以描写曹刿为主,庄公为宾,通过他们对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必须取信于民,并把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非凡的政治卓见和军事才能以及爱国精神。学情分析:《曹刿论战》是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是先秦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在历史课上学生对此已有所接触。文章故事性强,易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九年级的学生,通过七、八年级文言文的训练,已经初步掌握了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并且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在疏通文意、感知文章内容方面有一定基础,对于文章的艺术特色也有一定认知。但一部分学生往往只将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停留在故事的表面,因此应该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更加深入地解读文本内涵,建立更加完善的文言知识系统。教学目标:1.掌握优秀文言篇章的基础知识和文化常识,体会作品精于剪裁的布局和无穷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2.学习和理解人物对话内容,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探究人物形象。3.认识长勺之战以弱胜强的原因,学习取信于民的道理,了解掌握战机的重要性,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1.理解人物对话内容,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探究曹刿、鲁庄公的人物形象。2.认识长勺之战以弱胜强的原因,学习取信于民的道理,了解掌握战机的重要性,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教学难点:把握作品精于剪裁的布局和无穷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教学创意:对比质疑,发现个性;紧扣文本,欣赏分析;合作发现,自主建构。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认识《左传》多媒体出示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失败了的英雄项羽的最后的人生悲歌,项羽拥兵40万之众,却被仅有10万兵马的刘邦挫败,落得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结局,原因是什么?点拨:项羽的残暴和不善用人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中国历史上另一个以少胜多的战例,分析一下战争中以小敌大、克敌制胜的关键又是什么?请看课文《曹刿论战》。师板书课题、出处。结合注释引出《左传》常识。屏显:《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它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它善于剪裁,叙事清晰,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请学生朗读并强调重点信息,引导标记或批注在课本的相应位置。二、梳理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明确字音:曹刿(guì)又何间焉(jiàn)肉食者鄙(bǐ)牺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登轼而望之(shì)吾视其辙(zhé)乱夫(fú)战,勇气也望其旗靡(mǐ)2.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ppt展示重点字音和停顿)3.通读全文,疏通重难点句意。(重点句子翻译)(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翻译: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鄙:古义为浅陋,此处指目光短浅,今义为鄙视、轻视。(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翻译: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弗:不(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翻译:祭祀用的祭品,我从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牺牲:古义为祭祀用的纯色牲畜,今义为正义事业献身。(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狱:案件(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翻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没有了。再:第二次(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翻译:(再说齐是)大国,很难摸清他们的情况,怕有埋伏。焉:于此;在那里。三、对比分析,探究人物活动一:精读探文本,对比析人物。任务1:情景演读读曹刿师:你最想演绎哪组对话?这些对话表现了曹刿怎样的性格特点?小组讨论:分角色演读对话,场景再现,再现鲜活的人物形象。小组合作,可参考以下交流形式:读:有模有样地演读。品:品析具体语句,点评人物。全班交流(读,品,评……)明确:战前对话——深谋远虑、勇敢直谏、以天下为己任等。“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思考:曹刿为什么认为可以一战?明确:鲁庄公按照实情断案,这是忠于职守,为民办实事,能够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以人民利益为重,人民群众才会拥护你,由此可见,曹刿找到了战争胜利的关键——取信于民。民本思想的可贵在历史上后代也有阐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为舟也,民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曹刿已有认识,更难能可贵。2.思考:从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勇敢直谏、自信、关心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秉持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追问:从何处看出他是“匹夫”/平民?(明确:“其乡人曰”可看出曹刿是一个普通百姓,并无官职。)由此联想、补充和对比:曹刿在齐鲁开战前,一直隐居在山林之中,联想诸葛亮是“三请出山”,对比体现了曹刿挺身而出、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3.师生分角色演读第一段,感受人物形象。战中对话——把握战机、战术灵活、坚定果断等。曹刿随鲁庄公亲临战场后,论述也极为精简,却隐含着他丰富而微妙的心理活动,请同学们联系文意,在“未可”“可矣”后补出曹刿论战的潜台词。(可以自己概括,也可在下文中寻找原句),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小组讨论,生展示补白成果,一生读,一生补充。预设:未可:盲目进军乃兵家大忌,用兵应求“天时,而此时齐军士气大盛,于吾军不利。且允他嚣张,此乃“以逸待劳”之计。/时机未到,不可盲目。可矣:三鼓过后,齐军士气大减,多懈怠,而吾军蓄势待发,此时不战,更待何时?/兵不厌诈,恐有伏焉。/时机已到,火速出击。未可:齐者,大国也。恐有诈,若使欲擒故纵之计,岂不危哉!/兵不厌诈,恐有伏焉。可矣:善,辙乱旗靡,如此,齐军已如丧家之犬,乃乌合之众耳,待吾前去,必能大获全胜!/乘胜追击,以绝后患。师评:这一段中曹刿的语言描写一共只用了八个字,但同学们通过神思纷飞的想象,将一个在战场上果断、冷静、坚定、运筹帷幄的曹刿形象展现了出来。战后对话——小心谨慎、有勇有谋等。战后对话中,你读出来怎样的曹刿?明确:《古文观止》评注:“未战考君德,方战养士兵气,既战察敌情,步步精详,著著奇妙,此乃所谓远谋也。“长勺之战能以弱胜强,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曹刿有勇有谋,成竹在胸。师评:很好,同学们从这三组对话中发现了曹刿身上的很多亮点,那么用文中的哪一个词可以概括我们发现的这些特点呢?明确:远谋。小结:曹刿身为一介平民,深谋远虑,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沉着、冷静、、果断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不失为胸怀韬略的谋士能臣。凭借自身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杰出的指挥才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也在历史上写下了神奇的一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份胆气和智慧让我们肃然起敬。任务2:细节论辩识庄公以上我们讨论的是课文的主人公曹刿,接下来让我们了解文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鲁庄公,请再次阅读课文,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鲁庄公的特点?(明确:鄙)你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平庸而没有远见;急躁;驱车追赶,求胜心切。思考:同学们对鲁庄公有其他的看法吗?/为什么有的评论家说鲁庄公并不鄙?明确:他为了国家而应战,也很爱国;善于用人;虚心纳谏等。师评:鄙的鲁庄公也有不鄙的一面,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一个人不可能完全完美,辩证地看问题。)明确:学习语文要咬文嚼字之外,还要多面解读人物形象,多角度思考问题;生活中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是复杂的、会变化的,要从不同侧面观察人的特点。追问:战争离现在的我们已经很遥远,但生活中我们仍会遇到一些矛盾与冲突,从曹刿和鲁庄公的性格特点方面你有什么感悟?明确:1.接受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他人建议;2.沉着冷静、深谋远虑;3.做人要像鲁庄公一样虚心学习,做事像曹刿一样考虑周全。四、总结体悟,探寻经典说几条《古文观止》收录本文的理由,探寻伟大经典的“本然”。(1)这篇文章被辑录入《古文观止》。观止就是观到此为止的意思,收录作品代表了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如果你是《古文观止》(文言文最高水平)的编者,请你说出几条收录本文的理由,或谈谈你的收获。总结: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自然生成各种回答。(2)小结:对,是曲折生动的故事吸引了我们,是简约精妙的对话艺术震撼着我们,是主次分明的详略写法启发着我们,是独立高贵的义士精神和爱国情怀征服了我们,这正是这些文言文的魅力,这正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五、课外延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