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与吸收-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c3879278bc181dd060767265e144317/3c3879278bc181dd060767265e1443171.gif)
![《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与吸收-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c3879278bc181dd060767265e144317/3c3879278bc181dd060767265e1443172.gif)
![《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与吸收-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c3879278bc181dd060767265e144317/3c3879278bc181dd060767265e1443173.gif)
![《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与吸收-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c3879278bc181dd060767265e144317/3c3879278bc181dd060767265e1443174.gif)
![《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与吸收-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c3879278bc181dd060767265e144317/3c3879278bc181dd060767265e14431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一页,共46页。第一页,共46页。五大肠内消化食物经过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后,剩余的残渣进入大肠。第二页,共46页。第二页,共46页。
大肠主要功能是:①吸收肠内容物中的水和电解质,参与机体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②吸收由大肠内细菌合成的维生素B、K等物质;③完成对食物残渣的加工,形成和暂时贮存粪便,并控制排便。第三页,共46页。第三页,共46页。大肠液的分泌及肠内细菌的作用由大肠腺和黏膜杯状细胞分泌主要成分:为粘液和碳酸氢盐(pH8.3~8.4)。主要作用:保护肠粘膜免遭机械损伤和润滑大便。分泌调节:食物残渣刺激引起,副交感N使分泌↑,交感神经使分泌↓大肠内细菌:多种(主要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来自食物和空气产物:B族和K族维生素;有毒成分。第四页,共46页。第四页,共46页。二、大肠运动的形式运动特点:少而慢,对刺激反应较迟缓1.袋状往返运动发生于空腹;由环形肌的不规则收缩引起;混合结肠内容物,利于水盐的吸收。2.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发生于进食后;一个结肠袋或一段结肠收缩;混合内容物,便于吸收水和无机盐3.蠕动作用:将肠内容物向远端推进。集团蠕动:是一种快而行程远的蠕动;可将大肠内一部分内容物推送到乙状结肠或直肠。第五页,共46页。第五页,共46页。1.粪便的成分食物残渣:水份被吸收脱落的肠上皮细胞;细菌:20-30%;肝排出的胆色素,血液经肠壁排出的重金属,如钙、镁、汞等。三、排便第六页,共46页。第六页,共46页。粪便直肠壁内感受器⊕腹下N
盆N脊髄腰骶段初级排便中枢⊕大脑皮层“便意”盆神经⊕阴部神经肛门外括约肌舒张粪便排出条件许可条件不许可腹下神经⊕降、乙、直肠舒张肛门内括约肌收缩降、乙、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㈠阴部神经⊕肛门外括约肌收缩粪便返回乙狀结肠2.排便反射第七页,共46页。第七页,共46页。第二节吸收
消化过程是吸收的重要基础,吸收是消化的延续,食物的消化产物经吸收后为机体的活动捉供营养物质。可见消化是吸收的前提,吸收是消化的目的。第八页,共46页。第八页,共46页。一、各部位的吸收能力
口:部分药物(如亚硝酸甘油、吗啡)。胃:酒精和少量水分。大肠:水分和无机盐,葡萄糖和一些药物。十二指肠和空肠: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产物,维生素回肠:胆盐和VB12第九页,共46页。第九页,共46页。2.小肠有利吸收的条件①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②营养物质被充分消化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③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长;④绒毛运动可加速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促进吸收。第十页,共46页。第十页,共46页。二、吸收的途径和机制1.吸收的途径⑴跨细胞途径: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饮等⑵旁细胞途径:缝隙连接2.吸收的机制⑴被动转运⑵主动转运⑶出胞和入胞第十一页,共46页。第十一页,共46页。
三、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一)水的吸收
每日吸收量:8L左右吸收方式:渗透作用,紧密连接(二)无机盐的吸收
单价碱性盐类吸收快,多价碱性盐类吸收很慢。
1.钠的吸收管腔侧扩散、基底膜主动重吸收;伴随着水、葡萄糖、氨基酸和负离子等物质的吸收。第十二页,共46页。第十二页,共46页。
水的吸收(WaterAbsorption)渗透第十三页,共46页。第十三页,共46页。
钠的吸收(AbsorptionofSodium)肠上皮细胞基底侧膜上存在着钠泵主动吸收:伴随水的被动吸收第十四页,共46页。第十四页,共46页。
Cl-的吸收(Absorptionof
Cl-)细胞旁途径:顺电位差扩散吸收跨细胞途径:Na+-Cl-同向转运体Cl--HCO3-逆向转运体第十五页,共46页。第十五页,共46页。
HCO3-的吸收(AbsorptionofHCO3-)LumenBloodMucosacells(1)(2)(3)CO2第十六页,共46页。第十六页,共46页。2.铁的吸收●吸收的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的量:胃酸、VitCFe2+→吸收食物中的Fe3+△
吸收量与机体对铁的需要量有关△约1mg/d△
食物中的草酸、磷酸等可与铁形成不溶性化合物而阻止铁的吸收。●吸收的状态:第十七页,共46页。第十七页,共46页。●吸收机制:为主动吸收。胃酸、VitCFe2+食物中的Fe3+肠上皮细胞释放的转铁蛋白+↓复合物+转铁蛋白受体↓复合物入胞↓Fe2+游离部分经运铁蛋白受体转运至血液部分胞内的铁蛋白结合成贮存铁第十八页,共46页。第十八页,共46页。胃大部切除或胃酸分泌减少→缺铁性贫血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铁的吸收(AbsorptionofIron)VitC第十九页,共46页。第十九页,共46页。3.钙的吸收
●钙吸收的部位:小肠各部位都有吸收钙的能力,尤其十二指肠。
●钙吸收的状态:
①维生素D、脂肪酸、酸性环境(pH=3时,钙呈离子状态)促进钙的吸收;②凡与钙结合而形成沉淀的盐,如硫酸钙、磷酸钙、草酸钙等,钙则不能被吸收;③钙吸收的量受机体需要的影响。●钙吸收的影响因素:△可溶性钙(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才能被吸收△离子状态的钙最易被吸收第二十页,共46页。第二十页,共46页。
钙+钙结合蛋白→细胞→基底侧膜钙泵、Na+/Ca2+交换体→血液
钙的吸收(AbsorptionofCalcium)第二十一页,共46页。第二十一页,共46页。●钙吸收的机制:主动转运过程。血液钙通过刷状缘膜上的钙通道进入细胞↓基底膜钙泵、Na+/Ca2+交换机制↓(三)维生素的吸收水溶性维生素在小肠上段被吸收,与Na+同向转运维生素B12与内因子结合成复合物,在回肠吸收。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机制与脂肪相似。第二十二页,共46页。第二十二页,共46页。
管腔侧:与Na+同向转运;管底侧:易化扩散方式进入血液(四)糖的吸收
食物中的淀粉淀粉酶麦芽糖双糖酶单糖糖类只有分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吸收机制:继发性主动转运,易化扩散(果糖)。第二十三页,共46页。第二十三页,共46页。(五)蛋白质的吸收吸收部位:小肠上段吸收机制:管腔侧:继发性主动转运以氨基酸形式吸收,少量以二肽和三肽被吸收基底膜:易化扩散
新生儿:通过胞吞吸收多肽和蛋白质,故可从母乳中吸收抗体,产生被动免疫。未消化完全的蛋白质也可微量吸收,但无营养作用,相反,可作为抗原引起过敏反应。○氨基酸转运系统Na+蛋白酶氨基肽酶第二十四页,共46页。第二十四页,共46页。(六)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
载脂途径:淋巴途径为主机制:被动第二十五页,共46页。第二十五页,共46页。甘油载脂蛋白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血管淋巴管乳糜微粒甘油三脂混合微胶粒脂肪酸甘油一脂胆盐+胆盐长链脂肪酸甘油一脂肠上皮细胞肠腔胆固醇酯静水层胆固醇胆固醇胆固醇酯出胞第二十六页,共46页。第二十六页,共46页。脂肪的吸收机制:被动转运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以淋巴途径为主中、短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通过血液淋巴途径吸收第二十七页,共46页。第二十七页,共46页。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腺细胞的主动活动过程步骤腺细胞从血液中摄取原料合成分泌物,经浓缩后以颗粒和小泡储存在胞内腺细胞膜受体激活后细胞兴奋,以出胞方式分泌主要作用稀释溶解食物,利于消化和吸收改变消化管内的pH,为消化酶提供合适pH环境消化酶将食物中大分子营养物质水解成利于吸收的小分子缓冲食物刺激,保护消化管黏膜第二十八页,共46页。第二十八页,共46页。消化液分泌量pH主要消化酶酶的底物酶的水解产物唾液1.0~1.56.6~7.1唾液淀粉酶淀粉麦芽糖胃液1.5~2.50.9~1.5胃蛋白酶蛋白质胨,多肽胰液1.0~2.07.8~8.4胰淀粉酶淀粉麦芽糖,寡糖胰脂肪酶甘油三酯脂肪酸,甘油胰蛋白酶蛋白质氨基酸,寡肽糜蛋白酶蛋白质氨基酸,寡肽胆汁0.8~1.06.8~7.4无消化酶小肠液1.0~3.07.6~8.0肠致活酶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大肠液0.6~0.88.3~8.4各种消化液的分泌量,pH和主要的消化酶第二十九页,共46页。第二十九页,共46页。第三节消化系统功能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一)消化器官的神经支配及作用消化器官除口腔、咽、食管上段及肛门外括约肌为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外,其余各部均为平滑肌,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此外,从食管中段至肛门的大部分消化管壁内还存在壁内神经丛。第三十页,共46页。第三十页,共46页。
胃肠道的神经支配第三十一页,共46页。第三十一页,共46页。(一)内在神经系统
包括粘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感觉、中间和运动神经元);粘膜下神经丛主要调节细胞分泌和血流;肌间神经丛主要支配平滑肌细胞;内在神经丛释放的递质有:Ach、NO、5-HT、VIP、P物质等。
第三十二页,共46页。第三十二页,共46页。(二)外来神经系统
1.躯体神经:口、咽、食道上端和肛门外括约肌
2.自主神经:
副交感N:迷走N、盆N交感N内在N丛内在N丛胃肠、血管平滑肌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胃肠、血管平滑肌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神经节+--副交感N:兴奋作用为主交感N:抑制作用为主第三十三页,共46页。第三十三页,共46页。平滑肌外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消化道内机械、化学和温度感受器粘膜下N丛↓↑肌间N丛中枢NS交感N副交感N↑↓↑↓传入途径传出途径消化系统的局部和中枢反射通路第三十四页,共46页。第三十四页,共46页。(二)消化器官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调节消化器官活动的中枢存在于延髓、下丘脑和大脑皮质等处。消化活动的反射性调节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第三十五页,共46页。第三十五页,共46页。(二)消化器官活动的反射性调节1.非条件反射
食物对口腔的机械、化学刺激作用于口腔内各种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唾液的分泌。食物对胃肠的刺激,作用于胃肠壁内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胃肠运动和各种消化液的分泌。
第三十六页,共46页。第三十六页,共46页。1.非条件反射当肠内容物堆积时,又能反射性地使胃肠运动减弱,胃排空延缓,通过这些反射使消化器官各部分的活动相互影响,密切配合,更好地完成消化功能。第三十七页,共46页。第三十七页,共46页。2.条件反射食物的形状、色泽、气味以及有关食物的语言,都能反射性地引起胃肠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为食物的消化作好充分准备。但如果食物的外观较差或人的情绪抑郁,以及进食环境不良均可引起食欲低下,消化和吸收活动也会降低,这些影响是通过高级神经活动而实现。第三十八页,共46页。第三十八页,共46页。情绪中枢神经系统化学、渗透压、机械感受器壁内神经丛平滑肌腺体刺激
胃肠道管腔
反应传入神经长反射传出神经短反射
刺激食物的视觉味觉嗅觉胃肠道两种反射弧第三十九页,共46页。第三十九页,共46页。二、体液调节
在胃肠道黏膜内有多种内分泌细胞,它们能分泌和释放多种胃肠激素,其作用是调节消化器官的功能活动。并对体内其他器官的功能产生影响。第四十页,共46页。第四十页,共46页。
在胃肠道粘膜下存在着40多种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一).胃肠激素的作用方式
1.远距分泌:激素释放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如胃泌素、胰泌素、胆囊收缩素、抑胃肽等。
2.旁分泌:激素释放后,通过组织间液弥散至靶细胞发挥作用。如生长抑素对邻近的胃泌素细胞产生抑制性调节作用。
3.神经分泌:由神经末梢释放到细胞外液发挥作用。如VIP、P物质等。
4.腔内分泌:激素释放后,从细胞间隙透过紧密连接弥散至胃肠腔内。
5.自分泌:激素从内分泌细胞分泌后直接作用于自身细胞。第四十一页,共46页。第四十一页,共46页。
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产物细胞名称分泌产物分泌部位A细胞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胰岛素胰岛D细胞生长抑素胰岛胃小肠结肠G细胞胃泌素胃窦十二指肠I细胞胆囊收缩素小肠上部K细胞抑胃肽小肠上部Mo细胞胃动素小肠N细胞神经降压素回肠PP细胞胰多肽
胰腺胃小肠大肠S细胞胰泌素小肠上部D1细胞血管活性肠肽胰腺,胆囊第四十二页,共46页。第四十二页,共46页。(二).胃肠激素的作用
1、调节作用起效快,短期作用
1)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
2)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2、营养作用起效慢,长期作用促进消化管组织代谢和生长的作用
3、影响免疫功能
4、调节肠上皮细胞对水和电解质的分泌和吸收第四十三页,共46页。第四十三页,共46页。
四种消化道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刺激释放的因素
激素主要生理作用刺激释放因素
胃泌素促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蛋白质分解产物(gastrin)促胃窦收缩迷走神经兴奋促胰液(主要是酶)分泌组织胺ACh促胆汁的分泌促胰岛素分泌促消化道粘膜生长
胰泌素促胰液(水和HCO3-)分泌迷走神经兴奋(secretin)促胆汁(水和HCO3-)分泌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钠加强CCK的作用抑胃酸和胃泌素的释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太阳能电池生产专用设备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汽车车速传感器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应急救生系统项目建议书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 含解析
- 2025年新型分子筛系列产品项目建议书
- 客户服务层次化响应体系构建
- 娱乐行业演出安全协议书
- Rebaudioside-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伊索寓言小动物的故事解读
- 监控采购安装合同
- 硫酸分公司30万吨硫磺制酸试车方案
- 高压氧科工作总结高压氧科个人年终总结.doc
- 电子电路基础习题解答
- 《政治学概论》教学大纲
- 食品生物化学习题谢达平(动态)
- 保安员工入职登记表
- 断路器控制回路超详细讲解
- 签证户口本完整翻译模板
- 睿达RDCAM激光雕刻切割软件V5.0操作说明书
- 变电设备运行与维护培训课件(共102页).ppt
- 机械设计基础平面连杆机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