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总复习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1、三次历史性飞跃,三个发展阶段。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背景、基本条件和主要标志。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主要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主要标志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一国模式向多国模式的发展,主要标志是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等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现。2、为什么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1)不能正确地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2)找不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3)找不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缺陷,从客观上讲,是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从主观上讲,最主要的是由于他们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两大发现”对于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唯物史观从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一般规律的高度,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世界观基础;剩余价值学说则从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自身,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两大发现”科学地证明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性质和任务。它指出,社会主义不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首先是在直接吃到它的苦头的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因此,它的任务不是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制度,而是研究必然产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社会经济过程,从中找出解决矛盾冲突的手段。“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得到科学的证明。它表明:(1)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是合乎历史规律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2)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建设者。(3)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两大发现''科学地说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一一无产阶级,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一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从而从根本上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把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社会经济状况和阶级状况的现实基础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说明。前可分解为小题)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困难和失败,也有顺境和胜利;既有量的积累,也有质的飞跃。其中,最有影响的飞跃可以说有三次第一次,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主要标志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形成;第二次,20世纪初叶,列宁促进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主要标志是列宁主义的形成、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第三次,20世纪末叶,邓小平推动了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向多种模式的发展,主要标志是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和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等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出现。三次飞跃使社会主义发展上了三个新的台阶。如果以三次飞跃为主要界标,可以把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社会主义发展的150多年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国际的破产。在这一时期,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大发展和大挫折。第二个时期,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这一时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取得了三大胜利,也遭受了三大挫折。第三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社会主义多模式发展的新时期。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十多年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建设多模式发展的新局面,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发展之所以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既由于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决定,更由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所决定。第一、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有一个长期曲折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也不能例外。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性质,决定了它比以往的社会更替更艰巨复杂,要经历一个更加长期曲折的发展过程。首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深刻的社会革命。其次,社会主义建设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前无古人的创新工程。列宁把社会主义建设比作攀登一座崎岖险阻、未经勘探、人迹罕至的高山,而不是宽广、笔直、平坦的涅瓦大街,对它的困难和曲折,人们应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他指出:“在这样崭新、艰难和伟大的事业中,缺点、错误和失误是不可避免的。谁害怕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困难,谁被这些困难吓倒,谁见了这些困难就悲观失望或者张皇失措起来,谁就不是社会主义者。”1第三、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相对落后的现实,使得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花费更长的时间。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多次指出的,经济、政治、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困难,继续比较容易”相反,是“开始容易,继续比较困难”。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比较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情况。二是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国际环境。三是面临着更加艰巨的建设任务。由上可见,无论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还是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本身的性质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来看,都反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曲折性。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的探索过程,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4、如何理解“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和多样性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社会主义大发展的突出表现:一是科学社会主义影响骤升,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二是民族社会主义异军突起,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成为一种时尚。三是民主社会主义影响不断扩大,逐渐发展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主流政治思潮。四是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不断涌现,世界社会主义体系五彩缤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社会主义蓬勃发展和多样性发展的历史原因:首先这是当代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的威信,增强了共产党的力量,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其次,这是社会主义苏联的榜样作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初步显示的结果。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卓越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也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影响。再次,这也和民族主义国家自身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有关。从内部来说,民族主义政党打出社会主义的旗号是顺乎民心的要求。从国际上来看,也有多方面因素。第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总结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的结果。此外,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出现,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一方面资本主义的一些老矛盾似乎得到了缓解,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新问题又层出不穷,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矛盾深化和复杂化。这也推动了1《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卷,第130页。2社会主义思潮的多样性发展。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LIN:科学社会主义的3个基本原理:(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中,工人阶级是实现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3)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道路。]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抓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说明之,并联系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说明之。同时注意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既是历史必然,也是历史过程。)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分别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正是这两对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决定了人类社会的更替,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据此,他们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认为正是这一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扩大,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产品归全社会所有,由社会进行统一的计划管理和分配。(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最主要的表现为:资本主义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必然导致爆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从而使社会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这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被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①生产力的社会化,要求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大趋势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实际上是以股份制经济为基础的混合经济。股份制经济,虽然仍然是私有制经济,但它毕竟不同于传统的私有制经济。说明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私人资本已经具有了社会资本的形式,它是适应社会化生产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资本占有形式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私人财产的一种形式上的扬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它是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一种否定,反映了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的发展趋势。股份制经济作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一种过渡形式,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表现。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正逐渐滋生起社会主义因素,反映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趋势。)(2)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活动,对其起调节作用的,除了“看不见的手”之外,又增加了一只“看得见的手”。资本主义各国已经形成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较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主要包括计划指导、法制规范、政策调节和行政干预等内容。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实现了从单一手段的市场调节向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转变,实行的是有政府干预和调控的市场经济『有的西方学者把这种市场经济称为“社会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相对于传统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是一个重大的变化。这一重大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31页一第832页。3首先,它消除了资本主义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克服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无序化,取而代之的是社会生产的“有政府状态”和经济运行的“有序化”。这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无计划向行将到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计划生产投降,”2无政府状态正在向有政府状态转变,这种转变自然是一种质变。其次,它使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具有了社会主义的某些特点或因素。这说明,在国家对经济运行调控方面,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是一种质变,它摒弃了资本主义原有的东西,具有了未来社会主义的某些特点或因素。)(3)个人收入分配方式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在继续实行按资分配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加强了国家的税收调节,普遍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实行最低工资立法甚至实行利润分享制度等,从而呈现出了某些兼顾“公平”的特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这种分配制度的变化,客观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分配关系是整个社会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从分配角度考察,已经更加明显地看到了社会主义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生长。)通过以上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客观的介绍和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的性质没有根本改变,即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经济基础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没有改变。.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说明,当今的资本主义已经不同于传统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生了部分质变,(即在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尚未改变的前提下,资本主义的非根本性质、非基本矛盾已有所改变:在资本主义的根本制度尚未改变的前提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出现了局部的改变:在资本主义社会内,一些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否定因素或社会主义因素在生成并发展;“社会主义入口”的特征日益增多。资本主义的部分质变,预示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还说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发展可以有多种途径,知识工人将成为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不存在暴力革命的形势,但却存在通过资本主义自身的调整和变革,克服资本主义坏的方面,发展社会主义的因素,从量变到质变,逐步走向社会主义的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工人阶级仍然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体,但已不是传统的产业工人,而是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化技术的知识工人。)2、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过程中,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说明:从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质和特点分析说明:同时注意联系工人阶级从近代到现代的发展分析说明。)在人类社会的变革中都是产生一个阶级而不是产生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人阶级是从其对立阶级,作为资本家对立的阶级而产生,并成为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工人阶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它的主体不一样:手工工人——产业工人——知识工人。马克思认为其他所有阶级都只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日益转向保守。惟有工人阶级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工人阶级是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3、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道路(1)无产阶级要实现自身解放必须通过无产阶级社会革命;(2)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包括暴力和非暴力的形式,究竟采取何种形式,要依时代和国情而定;(3)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如何理解(3)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个过度阶段,无产阶级的任务就是1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2是进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39页。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过程中会遇见反抗,就需要无产阶级的专政职能,但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后建立了全社会的公有制,就消灭了阶级,进入无阶级状态。这是从无产阶级专政任务和职能来看,在实践中不是越来越强化无产阶级专政,而是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的专政弱化,而民主起主导位置。4、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1)马恩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的论述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以及两者的关系如何?马恩关于社会主义特征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工人阶级居于统治地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为基本目的,以社会化生产和协作劳动为特征的社会制度。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两者的关系是本质确定特征,特征是本质的反映。(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论述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马恩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分为三个阶段----过渡阶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邓小平说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和马恩的三个阶段关系如何呢,不能简单的对等,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中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们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邓小平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是我国已经建立社会主义,但是仍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应该面对这个实际,否定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错误的,而说成是马恩提出的社会主义无限拔高也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特制中国,不一定所有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都要经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不说成是过度时期而说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有其特殊的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以公有制为主体,马恩对社会主义的性质是全部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上,过渡时期是从公有制非主体到主体到全部公有制。我们在1956年就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根据我们的国情以及人们的认识水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是特指中国的。(3)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实践。(“跨越卡夫丁峡谷”是指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不经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阶段或充分发展阶段,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种种灾难,或少遭受这种种灾难,而吸收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是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和道路的理论。这一理论由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列宁、毛泽东结合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较落后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等内容。)1、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主要包含了以下三个互相联系的思想:第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是多线条的,是多样性的统一,不能把《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性的分析简单地套到东方社会。第二,东方落后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吸取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卡夫丁峡谷”包含二层含义:一是落后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种种灾难,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二是落后国家在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的基础上,在事先得到正常引导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跨越卡夫丁峡谷”是分步完成的。第一步是吸取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成果,第二步才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第一步是第二步的必要准备,第二步是第一步的必然趋势。只有走好了第一步,才能迈出第二步。两步都走好了,才算是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卡夫丁峡谷”指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整个发展阶段。可以跨越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而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和其它文明成果则是不可跨越的。)第三,“跨越卡夫丁峡谷”,不是单纯的主观意愿,也不是俄国农民的天生使然,而必须具备必要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跨越卡夫丁峡谷”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它包括时代背景、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就时代背景而言,是指“处在文化较高的时代,和资本主义生产所统治的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3就内部条件而言,是指落后国家本身具备有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力量。就外部条件而言,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认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配合和支持。)(“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初步实践:这个实践,首先从俄国开始,继而有东欧各国、中国、越南、朝鲜、古巴等国先后跟上。这个实践,是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探索,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遭受了严重的挫折,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三、科学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谓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规律的概念、原理、方法、观念。)(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研究,对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经验的全面总结,而创立的反映客观实际,揭示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存在的真实反映,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现,是理论与实际相一致,理论反映实际的学说。)(这一学说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坚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是以社会存在为基础,揭示和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以客观事实为准绳,在实践中接受检验,随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理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客观态度,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社会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开放型的理论。)1、唯物史观(坚持,唯物史观,反映客观规律: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事实研究,揭示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阶级特性的研究,说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通过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实践的研究,得出了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必须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必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等重要结论,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途径。).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客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说明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科学总结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说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道路2、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不断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是科学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研究方法。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对主观主义,反对教条主义,不仅严格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且始终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1)实事求是的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2)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三个阶段。它反映了党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思想路线问题上所要解决的侧重点不同,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完善和发展。实事求是是核心,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具体表现或结果。误区: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从实事求是到解放思想到与时俱进。这三者之间不是更替的关系,而是不断的丰富,完善。实事求是始终是核心,不能割裂开。把三句话当作三个阶段的表述是不正确的。3、一分为二:(坚持一分为二,在开放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还在于它能够以客观的态度审视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对待各门各派的不同观点,而从不固步自封,从不唯我独尊。马克思、恩格斯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是在不断地吸收同时代的科学研究的最新发现和成果的基础上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4、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句话强调了我们要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一分为二的客观态度,反对唯心主义、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在任何理论体系中最有价值最值得珍惜的是科学的研究方法,方法是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任何理论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取得的,都具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随着条件的变化,理论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关键要掌握方法,而不能教条的去理解马克思理论。5、如何理解“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和马克思强调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一致,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一致。缺乏依据的说法。四、热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首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⑴必然性与特殊性。必然性:第一,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展,为较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使得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成为可能。第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必然导致帝国主义战争;帝国主义战争不仅削弱了帝国主义本身,而且造成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有利形势。第三,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最有可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突破口,首先赢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第四,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较落后国家赢得胜利,并不违背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特殊性:列宁认为,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决定革命是否发生的根本因素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的尖锐化程度。因此,所谓薄弱环节,就是要看它在帝国主义世界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是不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帝国主义和反动阶级的统治是不是已经陷于孤立,摇摇欲坠;要看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革命性,以及无产阶级是不是拥有广大的同盟者。一句话就是,要看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阶级矛盾的尖锐化程度以及革命阶级与反动阶级的力量对比。根据上述观点,列宁认为,在帝国主义时代,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最有可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⑵经验与教训经验:总结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也就是说,要从历史的本来面目和现实的真实情况出发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不唯书,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或领袖人物在某一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某些具体情况而做出的判断、讲过的话或发表过的评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应当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一般规律的反映,是各国、各地区共同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不能把某一国家、某一地区的个别经验、特殊经验当作适用于各国、各地区的普遍经验。本着这一原则审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其主要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坚定信念、不畏艰难,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因素。第二,抓住机遇,上新台阶,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第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主要教训: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也就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历史教训,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第一,必须反对主观主义,防止急躁冒进,扎扎实实地搞好国家的经济建设。吸取这一历史教训,要求我们要全面、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执掌政权以后,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要大胆地吸收借鉴资本主义制度下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要扎扎实实地搞好国家的经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创造必要的物质文化基础。第二,必须反对教条主义,防止生搬硬套,努力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吸取这一历史教训,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本国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路。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做到了这一点,社会主义事业就胜利,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违背了这一点,社会主义事业就遭受挫折,甚至失败。第三,必须反对封建主义,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苏东剧变及其历史教训。⑴苏东剧变的原因与教训?(1)苏东剧变是在内外反共势力联合进攻下发生的,共产党领导人的政策错误是其重要原因,但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首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外部因素。其次,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是苏东剧变的直接原因。当然,之所以会被敌对势力和党内叛徒有空子可钻,也不能不看到苏东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自身的错误。也以苏联为例。我认为,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错误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经济管理体制长期僵化不变,使得社会主义优越性不能充分发挥,最终导致了经济发展停滞;二是国民经济结构长期比例失调,使得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社会主义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力下降;三是简单地否定资本主义的一切,多交了不少“学费”,多走了不少弯路,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四是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和缺乏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造成干部脱离群众,官僚作风严重,腐败现象逐步滋生、蔓延,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无须讳言,这些错误是造成苏东剧变的内在的深层次的原因。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些错误不是社会主义所固有的,而恰恰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违背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结果。第一,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违背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第三,违背了对立统一的基本原理。第四,违背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苏东剧变的教训警示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原则!:回顾苏东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总结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给我们最重要的警示是:社会主义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和坚持社会主义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改革,才能更好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原则,才能真正地实行社会主义改革,二者共同服务于统一于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⑵能不能说“苏东剧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失败”?苏东剧变以后,世界上出现了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有人认为“苏东剧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失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依据有两个:1、(a)作为一种特定的模式一苏联模式的出现,其产生具有必然性,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而且起着一些积极的作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就是在苏联模式下取得的。(b)教条化的看待苏联模式。未能与时俱进是教条化的看待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苏联模式的失败。某种模式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如果教条化的看待,一成不变的运用,就可能导致失败。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现在的一些做法如果随着形势发展,条件变化仍死抱不放,不能与时俱进,那么要失败的2、20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就是在苏联模式下进行的。如果说苏联模式是失败的,那么所有的社会主义也是失败的。所以该命题是错误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与封建主义使得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未能在不发达国家得到全面的创造性的运用与发展,正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与封建主义害了社会主义。)3.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⑴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资本主义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资本家阶级居于统治地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核心,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工人阶级居于统治地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基本目的,以社会化生产和协作劳动为特征的社会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社会主义制度与内本主义制度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这两方面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种制度的关系是基础,两类国家的关系是表现;两种制度的关系趋向于一国内部的政策措施,两类国家的关系趋向于国与国之间的政策措施。一、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对立统一1、和任何事物一样,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既有对抗、排斥、斗争的一面,又有共处、合作、借鉴的一面,对立统一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本质特征。对立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革命就是以无产阶级政治统治取代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而资本主义出于其阶级本能的反映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必然对抗,从而造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尖锐的对立、斗争。统一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什么先哲圣人主观臆造的,而恰恰是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基础上产生的。就世界整体而言,没有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物质基础和其它文明成果,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在吸取资本主义好的方面,扬弃资本主义坏的方面的基础上建立的更高一级的社会形态。但是,社会主义不可能在全世界同时胜利。在相当长一段的历史时期中,必然出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处的局面。在这一时期里,社会主义要大胆地吸收、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资本主义也会学习、吸取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交流合作。2、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既要坚决否定、抵制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更要大胆吸收、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社会主义惟有踏着资本主义文明的阶梯,才能进入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资本主义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创造了经济建设的奇迹,积累了一整套适应社会化生产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而且在政治民主、政治文明方面也具有重大的历史贡献。资本主义对政治民主的历史贡献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创造了以选举为基础的资本主义议会民主制;二是建立了分权和权力制衡制度;三是开创了政党政治;四是树立了依法治国的法制权威;五是发明了9舆论监督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上述文明成果本身并不带有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色彩,而是那个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的宝贵财富,是人民智慧的结晶。社会主义只有在充分吸收前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在当代资本主义已经架好的阶梯上继续前进,才能更好地展现社会主义文明成就的异彩。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是这样,而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更应该是这样。⑵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历史第一阶段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帝国主义国家试图用武力绞杀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阶段。第二阶段从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暂时结盟,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阶段。第三阶段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1969年尼克松主义出笼,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冷战发生和发展阶段。第四阶段从1969年尼克松主义出笼至1991年底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从冷战对抗走向缓和交流的阶段。第五阶段1991年底苏联解体以来,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共处竞争阶段。两类国家关系的趋势是从“并存对抗”向“共处竞争”的发展。所谓“共处竞争”,即和平共处,竞争发展;所谓“并存对抗”,即并行存在,互相对抗。“共处竞争”与“并存对抗”的区别主要在于:(1)不是相互封闭、封锁、平行存在和发展,而是相互开放、交流、交叉存在和发展;(2)不是通过军事、政治对抗来铲除对方,而主要是通过经济竞争和竞赛来显示和比较各自的生命力和影响力;(3)不是单纯强调两种制度的对立性,而是同时注意到二者的相互联系以及一定条件下,一定程度的兼容和借鉴的可能性。当然,两种关系的区别也是相对的。.从“并存对抗”向“共处竞争”发展的主客观原因从客观上讲,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家间相互依存性的加强和经济因素作用的增强是决定性因素。从主观上讲,实践使越来越多的不同信仰的人士接受了两种制度国家相互借鉴、和平共处的观念,这是关键的因素。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潜力和生命力有了更为实际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可以而且必须学习、借鉴、利用资本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从历史的经验中认识到,用“热战”来消灭社会主义国家从来没有得逞过;用“冷战”也并非“灵丹妙药”,且已不合时宜。社会主义国家是消灭不了的。⑶冷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新特点。基本特征 共处竞争。具体表现:.矛盾斗争的主要形式一一和平演变在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转为“共处竞争”以后,双方都认识到了“一球两制”的长期性,对立、对抗成为矛盾的次要方面,而协调、合作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此相适应,双方的矛盾斗争也主要采取了和平演变的形式,即在接触、交往、借鉴、合作中,以和平的方式来达到渗透、演变的目的。.矛盾斗争的基本态势——西强东弱这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较长,技术、经济基础较雄厚,社会主义国家在短期内很难赶上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在科技、经济、军事等领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均占优10势。在经济联系、交往中,虽然世界各国是互有需求,互相依存,但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国家更有求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都是如此。二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错误和挫折,特别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严重的伤害。社会主义的力量削弱了,社会主义的群众基础缩小了,社会主义的影响力降低了。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处于暂时低潮时期。在西强东弱的态势下,目前世界上新干涉主义盛行,侵犯别国主权、干涉他国内政达到明目张胆的地步。.矛盾斗争的焦点问题一一民主人权当前,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斗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关于人权的范围问题,即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关系问题。第二,关于人权的内容问题。第三,关于人权和主权的关系问题。第四,关于人权的国际保护问题。.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一综合国力竞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优谁劣、谁胜谁负主要表现羯种制度的发屣能力和影响能力的比较和竞赛上,这里的关键是它们适应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解决各种重大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能力和前景等方面的比较和竞赛。社会主义要想在这种比较和竞赛中最终获胜,关键在于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给人民群众带来更丰富多彩的、质量更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这乃是社会主义生命力和优越性的根本体现。所以,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斗争胜负的关键。综上所述冷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共处竞争。共处竞争意味着两类国家的总体关系从原来的相互封锁、对抗转为相互开放、交流;矛盾斗争的主要形式由原来的热战或冷战,通过军事政治手段根本铲除对方转为现在的竞争或竞赛,通过科技经济手段和平演变对方。在新的形势下,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将日益突出,同时穿插着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斗争的内容将更为复杂,斗争的形式将更为多样,但是决定性的因素将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将通过科技、经济的竞争来显示和比较各自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来显示和说明/p-60095197.html谁优谁劣,谁将取代谁。导论1、怎样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线索?基本特点:(1)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三个主要部分之间有内在联系(2)科学社会主义又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3)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科学,而不是单一性的政治科学。主要线索: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种形态。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一章.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答:空想社会主义从莫尔开始到19实际中叶时期到达顶峰,期间经过300多年的时间。阿(1)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展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更加重要的是空想社11会主义者在预测和论证未来社会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这些思想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来源;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空想社会主义在上升时期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而把改造现实社会的历史责任赋予了某个天才人物;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理论?答:《共产党宣言》阐述的基本理论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核心思想;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民主专政的理论;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关于国家问题的理论;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关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发展与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理论;关于阶级解放与人的解放的理论。.试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答: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马克思恩格斯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持续不断地斗争的结果,是科学社会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工业革命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而且引起了社会关系方面的深刻变化。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也开始占据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地位,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欧洲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成果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批判的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华,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欧洲19世纪先进文化为依托,科学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批判的吸收了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成分,把社会主义从空想阶段推进到科学阶段。(3)此外,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还有一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同时,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也愈加明显地显露出来,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逐渐暴露,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及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综上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第二章.军事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答:军事共产主义是在战争环境中建立起来的,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高度来进行分析,作为小农经济和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产物,存在很大局限性,表现在脱离了落后国家的客观现实,脱离了农民的需求,实行无货币社会是脱离实际的空想。由此,俄共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市是列宁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落后国家的国情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初步探索了通过新经济政策迂回、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路子。新经济政策容易同农民结合,易于被农民接受,而且党通过这种政策可以同资本主义展开经济竞争,其特征表现在以市场为取向,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改革过度集权的政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与制约。12军事共产主义在一定方面最大限度地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保证战争的胜利,但同时抑制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列宁采取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基础上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存在。从军事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可以认识到落后国家要经历更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期间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逐步消除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允许资本主义成分有一定发展,逐步扩大社会主义阵地,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达到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电气化和政治民主化、工业化,用社会主义现代化来弥补落后国家未曾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另外,要根据本国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的计划,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把市场与计划相结合,明确看到社会发展水平,不能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经济发展规律,保障人民的利益。借鉴别国的经验完善本国经济模式。不应该固定坚持某一种政策应该根据国情改变而改变政策。.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特点和弊病。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第一,建成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苏联模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第三,苏联模式有利于实行宏观经济控制和管理,改变了苏联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特征:(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有高度集中性、全面性和强制性的特点。首先: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其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战略。再次:否定和限制商品的计划经济。(2)、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第一,高度集权的党的领导体制。党和国家融为一体,国家完全隶属于党,苏共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绝对控制。第二,限制以至取消党内民主。第三,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滋长了官僚主义,干部只对上级负责。第四,总书记个人专权模式建立。总书记独揽党政军大权,不受任何组织和法律的限制而可以随意决定重大国务。斯大林执政期间,不需要召开党政大会了。(3)、高度集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管理体制第一,文化学术上的是非往往由党组织和党的领导人说了算。第二,个人迷信、个人崇拜盛行。个人崇拜是国家高度集权的需要,是为执行高度集权制服务的。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第一,压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经济发展。第二,干部特殊化和官僚化严重。第三,文化专制导致社会意识贫困和教条主义盛行。第四,长期突出阶级斗争和政治高压,使社会政治气氛和人际关系不正常。第五,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造就了庞大臃肿的管理机构,为以后的改革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基本原因:一是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二是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三是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东欧各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长期背离科学社会主义。13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一是要警惕右面的,但主要纠正”左”的错误;二是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三是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第三章.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有哪些宝贵的经验和应当吸取的教训?经验: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角度来看,毛泽东思想当时主要是明确认识了以下四个问题.第一,纠正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犯过的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认识到中国既不能像西欧各国那样走先资本主义道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社会主意;也不能像俄国那样,在民主革命胜利之后立即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实现社会主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要先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然后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将来经过较长期建设,再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第二,确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国体和政体的基本框架.采取建立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也就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实现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意中国的政体应当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几个党联合专政.第三,提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原则.首先,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其次,实现”耕者有其田”,发展各种具有办社会主意性质的合作经济.第四,指出新民主主义中国文化的特点.毛泽东强调,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应反映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并为其服务..试述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时间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时间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如何认识当今越194-195、老204-205、朝208-210、古226-227各国对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越:越南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的过程中,对科学社会主义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新认识,这是越共中央长期重视理论探索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关于本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越共认为,越南仍将“坚持社会主义的目标”,但目前尚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一关于经济体制的发展模式问题。越南已从过去高度集中、绝对计划化及平均主义、包给制经济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社会主义定向的、由国家管理的、按市场机制运行的、宏观计划调节的并通过国家法律监督的新管理模式,即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模式一关于经济运行机制和政策问题,越共认为(1)要发展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Q)市场既是计划的根据,也是计划的对象(3)逐步取消包给制(4)由市场机制决定商品价格、汇率和利率,国家主要是利用经济办法引导市场的供求关系(5)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实行统一管理(6)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商品在全国自由流通,同时扩大对外经济联系,主动14融入国际经济。--关于所有制结构问题。越南共产党主张实行多种经济所有制,“不以私有制为主导”。--关于分配方式问题。越南主张现阶段要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并存,即以按劳动结果和经济效益分配为主,并结合劳动者对生产经营的资金投入和知识的贡献进行分配。老:--在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但当前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还要经过若干阶段和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处在建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为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创造必要条件的历史阶段。--老挝现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与发展生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各方面需要之间的矛盾。--现阶段的所有制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关于国家资本主义。老挝人民革命党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必将走向国家资本主义。--关于革新开放的主要经验。(1)加强全党全人民团结统一和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是革新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2)一切靠人民、为人民是党的一贯宗旨;(3)维护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宁是革新的必要条件;(4)加强党对各个领域的领导和提高国家机关的管理效能,是革新沿着党的路线和目标前进的保证(5)本国的力量与时代的力量相结合,有原则地争取国际援助是老挝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国际条件。朝:朝鲜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政策。--在本国所处于的历史阶段问题上,一方面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社会主义建设还没有完成,目前处于不完全的社会主义阶段。另一方面要建成共产主义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是一国能够实现共产主义。--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原则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加强思想教育。--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问题上,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继续革命,把集体所有制改变成全民所有制,实现无阶级社会,争取社会主义的完全胜利。--在资源配置方式问题上,一直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朝鲜还实行高度集中的自上而下的经济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问题上,强调发扬革命精神,视经济建设为“战场”,大力发展劳动竞赛,不断提出各种战斗口号,激励群众的劳动热情。--关于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关系,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但不拒绝国际经济交往。古:--古巴改革强调从本国国情出发,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稳步的改革开放”是古巴改革的显著特征。--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上,没有完全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即使是成功的经验也不例外。--关于所有制与分配制度。在所有制问题上,坚持公有制为主,允许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允许一部分人合理合法的富起来调整了过高的社会福利性分配,逐步减少分配财富的比例。--关于全球化。认为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发展中国家应当团结起来,实行地区经济一体化,进而实现社会主义全球化。第四章1,试述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世界社会主义前景的关系(1)基本特征:全球化是一个以科技全球化为龙头、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科技、15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甚至相互摩擦的多元化概念和多元体系。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看,它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它始于15世纪末的环球航行,这是全球化的起始阶段,它标志人类首次打破民族国家的封锁与孤立,出现跨国流动。到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以蒸气化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使西方世界的全球化达到了第一个巅峰,这个阶段的全球化基本特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与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为主要表现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整个世界占据主导地位,人类社会基本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全球化基本特征使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两种相互对立、摩擦与冲撞的全球化理论和实践,资本主义全球化第一次遇到社会主义全球化的严峻挑战,以往资本主义全球化统治世界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以来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浪潮。该阶段全球化的特征是社会主义全球化的初次尝试与努力遭到重大挫伤,资本主义全球化迎来了自身发展的又一个巅峰。(2)关系:社会主义国家要在新的全球化浪潮中善于“与狼共舞”,学会如何增强自己的战斗力和竞争力,以扩大社会主义的影响,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性质和方向。全球化是一个客观进程,是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不可抗拒的世界历史潮流。社会主义国家应该积极参与,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通过努力促成一个世界各国平等、公平、双赢的全球化,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最终发展到社会主义全球化。2,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然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今全球化新浪潮滚滚而来,使得资本主义世界无论在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重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主义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中,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有了三个显著的标志,即蒸气化、电气化以及当今时代的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它代表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性质与特点。当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的帝国主义阶段时,电气化就取代蒸气化,成为另一种更高级的社会生产力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从地域上看,资本不断增值与扩张的本性,全球市场的形成与完善,使资本主义生产与贸易由一国范围内的社会化市场化,逐渐发展到国际范围乃至全球范围的社会化市场化。另外,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及资本的运作方式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化趋势不断增强,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虽然资本主义私有制仍然是整个社会所有制结构的基础,但所有制结构呈现明显的复杂化与多元化,纯粹的个人所有制结构已不断萎缩,比重愈来愈下降,资本社会化的趋势增强。从合作制经济的发展看,战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推行了以股权社会化为特征的股份经济,过敏数量不仅越来越多而且增长较快,持股量增长也较快,股份制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从跨国公司的发展看,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越来越起主导作用,已成为资本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和组织形式。第二:当代资本主义的资本剥削与政治压迫方式和内容发生重大变化。当代资本剥削更加隐蔽化、智能化、国际化,政治压迫也由一国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与斗争,逐渐演变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立与斗争。在资本剥削形式方面的新变化,一方面,在新科技技术的带动下,当代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出现隐蔽化、智能化饿趋势,即资本剥削从最初的以剥削体力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为主的有形劳动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剥削智力劳动、剥削知识为主的无形方式,另一方面,受股份分散化的影响,劳资之间的剥削关系发生变化。16在资产阶级统治方式方面发生的新变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层建筑也在发生变化,民主更加扩大,法制更加完备,精神文明也在进一步发展。第三: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资本剥削形式的变化,雇用劳动阶级的构成以及雇用劳动的形式日趋复杂化,当今在信息化科技革命的推动下,阶级结构转变为橄榄型,即两头小、中间大,中间阶级人数越来越多。第四:当今的国际关系也发生了新变化。受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等因素的影响,资本剥削范围已由一国发展到多国,剥削对象由本国工人转向别国工人,呈现明显的国际化趋势。国与国之间、区域经济组织之间、国际经济组织内成员国之间在各领域的竞争和合作、对立和斗争,是新形势下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2)历史趋势第一: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仍然是私有制经济第二:资本剥削现象仍然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第三: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仍然是资本家阶级第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规律仍然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依然频频爆发,并由此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第五: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显示了社会主义在全世界最终胜利的客观历史趋势3.如何看待当代世界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与流派.托派第四国际。该政党也信奉科学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全球化所造成的深重危机,力求全面为世界新秩序和世界社会主义而斗争。托派组织注意克服其左性和宗教性的固有弊病,转向务实合群,参与合法斗争和联系更多组织,其比较活跃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托洛茨基的精神遗产有很强的凝聚力。第二,托派后继有人,理论上能够创新。第三,苏联剧变和苏联共产党解体更加增强了托派第四国际和各国托派组织的活力第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新发展和大发展,加剧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内贫富两极的分化和国际上南北两极的分化,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更加深化,这也为托派第四国际和各国托派组织的活动提供了更充分的社会条件。第五,托派组织还拥有一批政治活动家,他们为建立、巩固和发展托派组织长期艰苦奋斗在第一线。(2)发展迅速的民主社会主义。它是与社会主义相对立的一种改良主义思潮,它是一种能够代表一部分选民眼前利益的改良主义,比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是一个进步,提倡指导思想多元化以及世界观的多元化,其实质是为推进改良主义政策扫清思想与理论障碍。(3)仍在坚持的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社会主义.它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执政的民族主义政所主张的社会主义。他们都实行民族主义,都要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巩固民族独立,维护民族利益。(4)异军崛起的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是在西方绿党运动与生态运动中产生的一种社会思潮,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90年代逐渐成为一个异军崛起的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生态社会主义作为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关心人类前途与命运的一种资本主义制度派别与理论,对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表现进行了研究,正确揭示了全球生态危机的总根源即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但也要看到生态社会主义的一些经济与政治主张,仍然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一些观点带有明显的空想性、狭隘性,有恃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第五章17.我们的时代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对当今我们所处的新时代应该树立怎么样的新观念?.人类社会正面临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人类社会正面临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协作、竞争和斗争的新时代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的大发展与两种制度的和平共处、协作、竞争和斗争将同步进行,互相作用。我们要善于借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东风,大力推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在对外开放中力争尽快追赶新科技革命大潮,尽快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期在科技方面追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将极有利于推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在当今时代,科学社会主义主要面临那两大挑战?应该如何正确应对这两大挑战?.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只要我们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纠正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左”的观念,又防止转向右的方面,善于采取正确的对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就必定会达到新境界,开创新局面。.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包括那些要点?.经过全世界人民的斗争,新的世界战争并非不可避免.和平和发展取代了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搞好本国建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这是决定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问题.共产党要善于联合各类社会主义政党,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实行多党合作,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终论1、社会主义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p350-353第一、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理想和信念,对人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第二、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开辟了崭新的发展道路,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第三、共产党和多种社会主义政党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者、社会主义力量的组织者、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和各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第四、由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带头开创的社会主义制度现实了根本的优越性;第五、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第六、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不断挫败了帝国主义的战争阴谋和霸权行径,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试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P360-366主要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1)、坚持共产的领导,搞好党的建设;(2)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3)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4)努力探索反应时代特点、适合本国国情和具体历史条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5)善于把握时机,勇于在历史转折关头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阶段3、试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教训。P367-37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应该吸取的主要教训,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18(1)、必须防止和反对“左”右两种错误思想倾向;(2)、必须善于把理想和现实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近期切身利益有机结合起来;(3)、必须高度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革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4)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改革;(5)、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防止和反对大党大国主义192007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考试题一、问答题(40分)1、简述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①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其设想便成为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性。⑤空想社会主义是“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⑥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2、《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是什么?1)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决定社会政治精神面貌,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无产阶级只有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和压迫,使整个人类获得解放才能最后解放自己。3、在《共产党宣言》是怎样描写资产阶级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殳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的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得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得自由。总而言之,它用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的剥削。”“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园林景观照明系统设计与安装合同3篇
- 2024年版新员工劳动协议模板指导样例版B版
- 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 2021后勤工作总结范文
- 全年工作计划集合六篇
- 2021员工辞职报告集锦15篇
- 公司的活动总结感悟10篇
- 公司技术员个人工作总结例文8篇
- 教导工作计划四篇
- 远程培训总结(15篇)
- 国开电大软件工程形考作业3参考答案
- 中职产教融合建设实施方案
- GB/T 16462.1-2023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检验条件第1部分:卧式机床几何精度检验
- 通用电子嘉宾礼薄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解析)
- 品质体系规划
- 检验科的分子组出科小结
- 安全生产合规性评估报告
-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5.1《小船与浮力》课件
- 鼻窦炎-疾病研究白皮书
- 污泥( 废水)运输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