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4_第1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4_第2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4_第3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4_第4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4

斜塔上的试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伽利略的先进事迹,了解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试验演示与文本阅读相结合,概括伽利略的宏伟发现;品味文中精彩描写的词句,体会人物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伽利略不盲从权威、崇尚科学,不断试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阅读人物传记的兴趣。

重点、难点:1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2品味文中精彩描写的词句,体会人物精神。

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预备

活动一:制作两个完全一致的摆,记录它们在摆幅不同的状况下,一致时间内摇摆的次数。

活动二:从同一高度抛下两个物体,观测物体的落地时间特点。第一组,两个物体的重量一致;其次组,两个物体的重量不同。

二.情景导入

学生齐读第五单元卷首语,教师随机导课。

科学与文学是并蒂之花。科学是文学一个不可或缺的养料,文学记载科学闪光的踪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人物传记节选就与人类科学史上的两个宏伟发现密切相关。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阅读“摆的规律〞

7、两个活动小组分别展示“摆的试验〞并说明研究结果。

8、设疑激趣:他们的试验结果是否正确?自然界的摆到底有怎样的规律可循呢?让我们一起阅读《斜塔上的试验》第1—7段。

(1)字词过关:学生默读选文,画出生字,多音字,重点新词。以活动小组为单位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2)学生齐声朗读选文,思考并回复以下问题:

谁在什么时候最初发现了摆的规律?他发现摆的规律的整个经过是怎样的?

?学生举手发言,回复提出的问题。

人物:伽利略

时间:伽利略上大学时

地点:比萨城某教堂,伽利略的家里

事情的起因:祈祷中他貌似发现挂灯链条的摇摆是有规律的。

时间的经过:他制作了两个一致的铅摆,请他的教父帮助一同数两个铅摆在摆幅不同的状况下,一致时间内的摇摆次数。

事情的结果:两条绳索的起点虽不一致,但在一致的时间内到达一致的点上。伽利略发现了自然节奏的规律。

活动二:阅读“自由落体的定律〞

1.设疑激趣:假若有不同重量的两个物体从同一高度落下,请问你认为哪个物体会最先着地?说说理由(学生各抒己见)

有人说“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的速度通过空间下降〞,你认为这是真的还是危言耸听?(学生各抒自己见)

2.设疑激趣:可是就是这个我们今天的中学生都能从试验中证明的自由落体定律,却被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歪曲成“物体的重量和下降速度成正比〞,而且还成为知识传授者信奉的不可亵渎的“真理〞。是谁戳破了这个谬论,给了信奉教条者一个重击?默读文章的13-19段。

(1)字词过关。(方法同上)

(2)学生齐声朗读选文,思考并回复以下问题:

请你复述“斜塔上的试验〞的经过。

《1》男女生复述小对擂。教师随机点拨复述要求:表达的六要素要考虑到位。

《2》概括训练一:用50字内的话来概括整个事件

《3》概括训练二:用10字内的话来概括整个事件

(随机板书: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3.本文介绍了伽利略的两个重大发现,你能不能说说为什么课题起名为“斜塔上的试验〞,而不是“两个宏伟试验〞或“教堂挂灯的启示〞呢?

要点一:这是伽利略前期最重要的试验,这一试验能更好的表达伽利略宏伟的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大胆挑战,擅长实践,追求真理。

要点二: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有名的建筑,众人皆知,以此为题,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活动三:评析文章构思

1设疑激趣:一个人一生能创造一次奇迹已是超越,不止一次创造奇迹的伽利略本身就是一个宏伟的奇迹。我不禁想问,这样的一位宏伟的科学家会有怎样的童年生活和求学经历呢?他的童年生活和求学经历会对他的科学发现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呢?请学生默读8~12段。

(1)字词过关

(2)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思考并回复下面问题:

1我发现童年或求学的伽利略是一个的人,你看。

第一处填入一个评价伽利略的概括性词语,其次处从文中选出概括评价伽利略的句子。

2用10字以内来概括整个事件。

五,课堂总结

教堂中司空见惯的油灯链条摇摆的滴答声,在伽利略的耳中就成了开启“摆的规律〞的磕门声;众人深信不疑的“圣贤真理〞,伽利略也要敢于为了推翻它而不顾众人的嘲讽爬上比萨斜塔。这位自幼就与众不同的人物非凡的人生经历会给我们今天的求学和未来的事业以怎样的启示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斜塔上的试验。

其次课时

教学要点

体会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学写颁奖词。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上一节课同学们用三句话就概括了这篇人物传纪节选的主要内容,回想一下是那三句话?但却用近三千字的笔墨给我们进行生动描述。这节课我们就来品味一下时如何在记叙的过程中奇妙带入生动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感悟描写,领会人物风采

1品析发现“摆的规律〞这一部分。

要求学生选准生动描写的句子,从句子特色,内容表达和对刻画人物形象,个人所受启示四个方面去挖掘句子内涵。(活动小组展开阅读赏析竞赛,实物投影展示整理结果,教师随机点拨。)

重点句子及赏析:

“……大厅里一片沉寂〞,属于环境描写,渲染极其宁静的气氛,为伽利略能听出挂灯链条摇摆的貌似有规律的滴答声作好铺垫。“一个教堂司事……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摇摆。〞“漫不经心〞一词写出了“司事〞对挂灯摇摆的司空见惯和默然,他的熟视无睹极好的反衬了伽利略的观测细心,擅长发现的科学精神。“突然,他跳起身来……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闪光〞一词形象地比喻了灵感突然来临的情景,但它的出现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由于灵感往往是长期的苦苦的思考的结晶。

2.品析“发现自由落体定律〞这一部分

1》伽利略是在什么样的舆论条件下进行试验的?

2》人们围观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试验的场面如何?

3》在整个试验的过程中,观众的反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活动三虚拟情景,学写颁奖词

1至此,我们对伽利略的认识更丰富,对他的科学精神,科学思考和科学方法的理解更深刻。但是,一想到他被软禁,在他去世157年后才被平反,心中总是涌起无限的敬意,他是为科学真理蒙冤的;也必然涌出无限的心酸,一个献身科学的人竟然经历这样的人生磨难。倘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颁发“感动世界10大人物〞奖项,我相信伽利略以及象他这样的科学家定会榜上著名。

2给伽利略拟一个颁奖词。要求内容能突出其先进事迹,讴歌其异乎寻常的人格精神,文词精致,篇幅短小精悍。

事例:2022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钱学森: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聪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3学生朗读,老师点评。

三学贵有疑

1为什么当时的人们如此崇拜以至亚里士多德呢?

亚里士多德集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象他那样对知识有个系统考察和全面把握的人。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当时的人们全盘相信亚里士多德,把他奉为神明。

2一根羽毛和一颗炮弹果真能从同一高度同一时间落地吗?

当时有人不服,就以此来质疑伽利略。伽利略也无法让羽毛和炮弹同时落地,他认为是空气阻力导致羽毛落的慢,但他当时也没有找到获得真空的方法。伽利略死后,他的学生托里才利找到了获得真空的方法——抽气。于是,有人把鸡毛,木炭,铁球放在同一个玻璃管里,抽去里面的空气,试验证明,这些物体果真是同时落到管底的。

四课堂总结

科学的真理往往象被深埋的钻石矿藏,它永远属于那些契而不舍的摸索者。宏伟孕于平凡,真理来自实践,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象伽利略那样坚持梦想,敢于质疑,勇于实践,执著追求,成为新世纪的有用人才。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重在了解科学家的事迹,看似服务于学习科学知识,但最终环节设计为品析文章的构思,这就让“知识〞服务于语文学习了:这是在学科学中学语文。其次课时则直接以欣赏“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