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东莞虎门镇长堤路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_第1页
2023年东莞虎门镇长堤路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_第2页
2023年东莞虎门镇长堤路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_第3页
2023年东莞虎门镇长堤路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_第4页
2023年东莞虎门镇长堤路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莞虎门镇长堤路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附件一:

《海南万宁日月湾人工岛“日岛”围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工程概况

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加快万宁日月湾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步伐,提高日月湾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南山(海南万宁)置业有限公司拟在万宁日月湾内通过填海造地形成人工岛陆域有效面积44.7万m2,人工岛与陆域相距300m,通过桥梁与陆域连通。陆域各功能区主要是由企业会所、超五星级酒店、高级娱乐购物中心、七星级酒店、会展会议中心及其他配套辅助设施用地所组成。

人工岛需建设海堤长1993m,建设内护岸691m,建设防波堤长520m。海堤和内护岸所形成有效陆域面积为44.7万m2。防波堤形成的游艇港池面积约10万m2。陆域形成高程6.3m(靠海侧)、5.0m(靠陆侧),陆域回填方量约为432.3万m^3,石方量84.5万m3,拟从新中农场南林社区及田新村雷公岭开采取得。推荐方案工程总投资79989.40万元。

本工程共申请用海共61.2558公顷,其中,人工岛填海48.0460公顷,防波堤用海共1.3845公顷,港池用海9.7099公顷,跨海桥梁用海2.1154公顷。

2、工程分析施工期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是人工岛岛体、防波堤、护岸等抛石施工和回填作业时排水口产生的悬浮物、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临时预制场产生的建筑废水及建筑垃圾,施工船舶舱底油污水、机械冲洗和维修时产生的含油废水。本工程各工序产生的悬浮物含量均较少,忽略不计;各种废水及垃圾均按要求进行收集处理及回收利用,不得倾倒入海,则对海洋环境影响不大。

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3t/d,其中食堂排放的污水设置隔油隔渣池进行预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建筑废水主要是悬浮物浓度含量高的泥浆水,本项目在临时预制场设置沉淀池,工地污水经沉淀可大大减少淤泥的排放量。含油废水产生量为2~10t/d,含油废水将严格按照《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排放至岸上或水上移动油污水接收设施,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营运期

营运期的主要污染物主要为岛上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游艇产生的含油废水。生活污水产生量为84万吨/a,经污水管线进入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的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游艇区产生的含油废水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固体废物包括有生活垃圾、绿化垃圾及餐饮垃圾;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40t/a,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绿化垃圾产生量9.5t/a,经切枝机粉碎,再经堆肥后作为肥料施用到本项目的绿地;餐饮垃圾产生量为27t/a,属严控废物,交有资质单位收集处理。因此,营运期正常情况下,不对海洋环境排放污染物。此外,还存在整体填海工程对水动力环境、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生态环境的非污染影响。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我院委托珠国家海洋局海口监测中心于2012年1月(冬季)、2012年4月(春季)对周围海域的环境现状进行调查结果。2012年1月份调查共布设水质调查站位20个,沉积物调查站点10个;2012年4月份调查共布设水质调查站20个,沉积物调查站点12个,海洋生物调查站点12个和潮间带调查断面3个,渔业资源调查站位4个。水质状况

2012年1月份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海水ph、do、cod、活性磷酸盐、无机氮、汞、锌、镉、铅、铜的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没有超标样品;超标的只有石油类,石油类含量仅在一个测站在涨潮期表层出现超出国家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的情况,超标率为5%,其余站位海水石油类含量较低,调查区域海水仅受石油类的轻微污染影响,调查海域水质优良。

2012年4月份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海水ph、do、cod、活性磷酸盐、无机氮、汞、锌、镉、铅、铜和石油类的含量均符合国家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没有超标样品,调查海域水质优良。海水中铅的含量在整体上相对较高,最大标准指数为1,刚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沉积物状况

2012年1月份调查结果表明,沉积物样品外观多为细砂含泥或淤泥,呈棕褐色或黑褐色,有轻微硫化氢气味。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石油类、锌、镉、铅、铜和汞含量的较低,变化相对小,平面分布均匀;各站点有机碳、铬和砷含量差异相对较大,其中,有机碳含量在外海相对较高;铬含量以南北向高低值区相间排列;而砷含量则在调查海域西南部表现为高值区。沉积物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海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锌、镉、铅、铜、铬、砷和汞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该调查海域的沉积物质量优良。2012年4月份调查结果表明,沉积物样品外观多为淤泥,个别站位为粗砂,沉积物样品呈灰褐色或灰黑色,少数样品有轻微硫化氢气味。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锌、镉、铅、铜和总汞含量的较低,变化相对小。各站点有机碳、石油类、铬和砷含量差异相对较大。沉积物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海区表层沉积物中,除1个站位附近海域砷含量超过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要求外,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锌、镉、铅、铜、铬和汞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该调查海域的沉积物质量优良。海洋生物状况

海洋生物状况仅在2012年4月进行,调查结果如下:①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

海区叶绿素a含量在涨潮时的变化范围为(0.23~1.62)mg/m3,平均值为0.631mg/m3;而在落潮时的变化范围为(0.18~0.99)mg/m3,平均值为0.434mg/m3。叶绿素a的含量在涨落潮时均属于贫营养,不存在富营养化现象。②浮游植物

监测海区共鉴定到浮游植物48属126种,其中硅藻32属87种,占总种数的69.05%;细胞丰度范围为(0.92~97.23)×104cells/m3,平均为38.48×104cells/m3。红海束毛藻占主导地位,(3.84×104cells/m3),占总平均丰度的35.97%。多样性指数平均为3.58,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74,指数值均较高。③浮游动物

海域浮游动物共有9类47属64种,不包括浮游幼体及鱼卵与仔鱼,其中,桡足类最多,有22属33种,占浮游动物总种数的51.6%;生物量范围为(0.15~17.58)mg/m3,平均生物量为2.73mg/m3;丰度范围为(6.84~273.33)ind/m3,平均丰度为69.46ind/m3;多样性指数较高,范围为2.90~3.87,平均为3.34;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65~0.86,平均为0.77。④底栖生物

共采获6个生物类别中的61科86种底栖生物。其中以甲壳类出现的种类最多;平均生物量为11.02g/m2,平均栖息密度为42.92ind/m2,生物量的组成和栖息密度均以甲壳类占优势。优势种类为节织纹螺,细螯虾,戴氏赤虾和矛形梭子蟹。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20;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93。⑤潮间带生物

3个潮间带断面共采获了3个生物类别中的14科19种生物。其中软体类最多,有9科13种,占总种类数的68%;c

1、c

2、6.27g/m2,总平均生物量为17.47g/m2;c

1、c

2、28.00ind/m2,总平均栖息密度为18.67ind/m2。三个断面出现的生物类别均为软体类和甲壳类,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均以软体类大于甲壳类。潮间带生物优势种类为甲壳类的角眼沙蟹、寄居蟹,软体类的粒虫戚、塔结节滨螺。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7,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65。海洋生物质量

海洋生物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调查海区的海洋生物质量良好。所有生物质量样品体内的(软体类、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重金属cd、hg、cu、zn的含量符合评价标准,仅是鱼类油魣、头足类台湾枪乌贼和软体类蟾蜍荔枝螺、粒虫戚体内的石油烃含量超评价标准。石油烃是调查海区生物体内的主要污染物。渔业资源

共布设4个渔业资源调查断面。调查海域内捕获水生生物种类44种,其中鱼类33种,虾蟹类7种,贝类1种,头足类3种,这些渔业种类隶属于11目39科39属。4个站位现存渔业资源密度为435.99kg/km2~697.58kg/km2,平均为566.79kg/km2。

垂直网中鱼卵密度范围为0.00~9.17粒/m3,平均密度为1.77粒/m3。仔鱼密度范围为0.00~1.67尾/m3,平均密度为0.40尾/m3。水平网中鱼卵密度范围为0.00~3.21粒/m3,平均密度为0.42粒/m3。仔鱼只有4个站位采集到,密度均为0.01尾/m3。在垂直网中鱼卵与仔鱼的平均密度均高于水平网。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对水质环境影响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是人工岛海堤、护岸、防波堤等抛石施工和回填作业时排水口产生的悬浮物、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临时施工场地产生的建筑废水及建筑垃圾,施工船舶舱底油污水、机械冲洗和维修时产生的含油废水。本工程各工序产生的悬浮物含量均较少,忽略不计;各种废水及垃圾均得到有效收集处理,对海洋环境影响不大。营运期生活污水全部经污水管线进入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规划的污水处理厂,含油污水均全部收集交给有资质的单位收集处理,本项目不向海洋环境排放污水,对海域水质环境影响不大。

可见,无论施工期或营运期,项目对海域水质环境影响均不大。(2)对沉积物环境影响

填海区所在海域的沉积物环境将被彻底破坏,且这种破坏是不可恢复的。港池区的沉积物环境将由于游艇的开发利用而有所变化。(3)非污染物环境影响综合分析与评价①对海流动力环境的影响水动力预测结果显示,正常天气情况下,日月湾潮流起主导作用,但潮流流速较小,在0.1~0.15m/s之间。工程后,涨急时刻海流在人工岛南侧分成两股,绕过人工岛,在人工岛的西侧重新汇合,且由于影流效应,在人工岛东西两侧流速非常小,远小于工程前。落急时刻变化趋势与涨急时刻相似,变化程度则小于涨急时刻。流速方面,人工岛周围流速减小在50%以上,而冲浪区原本流速较小,工程对其流速不产生影响。

在“1117号”台风“纳沙”影响下,工程海域最大流速为1.0~1.2m/s,海流流向为ne。工程后,所选六个站位流速均较工程前小,工程对西南至南侧流速影响较大。位于工程东西侧附近海域的站点流速减小较多;而位于工程南北侧两点的流速减小不多。位于冲浪区的站点流速减少较多。

②对波浪动力环境的影响

本海域波型为以涌浪为主的风浪和涌浪混合型,年平均有效波高为0.91m,常浪向为se,频率占47.3%,次常浪向为sse。强浪向为se向,湾内大部分水域50年一遇波浪有效浪高3m~6m,2年一遇波浪有效浪高2.5m~4.5m。

本工程建设的水工构筑物对波浪的反射作用将会影响到冲浪区,导致工程海域的波浪空间分布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冲浪区出现弧形的大、小浪高交替区。

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设计高水位下50年一遇的浪高情况下,工程后冲浪区的波高有的代表点增大,有的减小,但绝对变化不超过0.6m,相对变化多在10%以下。从乌场站实测的波浪分级统计可知,日月湾内1.5m以下的浪高出现频率高达90%,因此推断通常情况下,因人工岛水工构筑物对波浪的反射作用对冲浪区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强度将小于预测所代表的状况。

物理模型模拟结果显示,ene向波浪自东向西传播,先到达冲浪区,随后才抵达工程区域,日岛工程对冲浪区ene向波浪无影响;se向波浪自东向西传播,先到达冲浪区,随后才抵达工程区域,工程后,冲浪区波高略微增大,越靠近日岛工程位置处,其增大值越大,最大增加值为0.07m,因此日岛工程对冲浪区se向波浪有影响,但影响较小;sse向波浪自东南向近岸传播,工程后,冲浪区波高略微增大,越靠近日岛工程位置处,其变化越大,最大变化值为0.03m,因此日岛工程对冲浪区sse向波浪有影响,但影响较小;s向波浪自南向东北传播,先到达工程区域,随后才抵达工程区域,工程后,冲浪区波高略微减小,越靠近日岛工程位置处,其减小值越大,最大减小值为-0.03m。因此日岛工程对冲浪区s向波浪有影响,但影响较小。

总体上看来,工程建设对冲浪区的波浪稍有影响,但影响较小。②对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的影响

1)日月湾海岸特征复杂,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自东向西分别为基岩岬角段(冲浪区东侧岬角)、岬间砂质海滩段、基岩岩礁段、砂质弧形海滩段、礁间堆积性砂质海滩段、珊瑚岸礁内侧侵蚀型海滩段、侵蚀残留型海滩段;工程所在区域为珊瑚岸礁内侧侵蚀型海滩段,冲浪区所在区域为相对较封闭的岬间砂质弧形海岸。

2)人工岛附近海床为三级珊瑚礁平台,面积55.6万km2,水深在5~10m之间。近岸珊瑚礁平台水深较小,外侧坡度较大,外海波浪在珊瑚礁区向岸传播过程中迅速衰减;因此,珊瑚礁对工程区域所在近岸海滩有一定的掩护作用,对泥沙跨区搬运有一定阻挡作用。

3)遥感影像资料分析表明。1987年至2012年间,日月湾岸线基本稳定,工程区所在沙滩略有侵蚀,但侵蚀率较小。

4)常浪条件下,日月湾海岸泥沙主要0m至5m等深线之间活动,水深大于5m处泥沙活动性较弱。

5)工程前泥沙物理模型试验表明。年平均波浪条件下,仅波浪破碎带(水深1.5m左右)内的泥沙活动性较强,其它区域泥沙活动性较弱;se向年平均波浪作用下,工程区域年纵向输沙量约为0.55万m3,sse向年平均波浪作用下,工程区域年纵向输沙量在0.24万m3,s向年平均波浪作用下,工程区域年纵向输沙量在-0.12万m3(以东向为正),e向年平均波浪作用下,工程区域年纵向输沙量在0.17万m3;纵向年净输沙量在0.84万m3左右,方向为西向。

6)日月湾日岛工程位于日月湾内珊瑚礁盘中间,是离岸岛屿开发建设的良好选址;工程附近海床砂源不足,在礁盘掩护下泥沙活动量有限,工程建设后不会形成连岛沙坝。

7)日岛工程建设后,岛屿与海岸之间的波影区,水流与波浪条件发生较大的变化。由于日岛外轮廓为圆形,波影区东西两侧呈现为喇叭口形式,东、西方向波浪条件下波影区的波生流有所加强。沿岸输沙中的粗砂部分难以穿越波影区,在波影区东西两侧形成局部淤积体;沿岸输沙中的细砂部分,在东、西方向波浪条件下能穿越波影区。

8)工程后物理模型试验表明年平均波浪se、sse、s、e等4个浪向组合作用1年后,工程连岛桥梁东西两侧均出现淤积,年淤积量1.5万m3;在波影区东西外侧海岸沙滩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刷侵蚀,以西侧侵蚀较重。③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人工岛工程填海面积共48.0460公顷,连陆桥梁透水构筑物桥面面积占用海域共0.9311公顷。施工过程中还需在连陆桥梁占用海域面积的基础上新增0.8320公顷的施工引道和0.2004公顷的施工便桥。填海、施工引道及连陆桥梁与施工便桥的桩基础所占用的海域改变了生物原有的生境,尤其对底栖生物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全部生物将被掩埋、覆盖,绝大多数将死亡,导致生物资源损失。据生物损失估算,底栖生物总损失量为5.417t,潮间带生物损失量为0.149t。

由于施工期悬浮物产生量很小,施工期及营运期污水经收集和经处理达标后排海,因此,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本工程造成的海洋生物损失赔偿额为108.4万元。(4)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对冲浪区的影响

1)日月湾冲浪区波浪为以涌浪为主的风浪和涌浪混合浪,最佳冲浪季节为10月至次年3月,此时间段内波浪以se向为主,该浪向为冲浪最佳浪向。

2)日月湾冲浪区海床等高线平行,向岸快速抬升变化,se向涌浪受地形影响,波高变大,波浪变陡甚至发生卷吸,由此形成良好的冲浪条件。

3)对于冲浪季节内的常浪向se向以及sse向波浪而言,工程位于冲浪区的西侧波浪下游方向,且和冲浪区相距2km以上,对冲浪区波浪条件影响较小。

4)物理模型试验表明,在日岛工程上部采用直立护岸布置条件下,日岛工程对冲浪区波浪有一定反射影响,为维护冲浪区良好的冲浪条件,建议调整海堤断面结构型式,以尽量减小工程建设引起的波浪反射对冲浪区的不利影响。

5)日岛工程建设对冲浪区岸线基本无影响,冲浪区宏观地貌条件和波浪条件没有改变,总体而言,在工程外缘消浪措施良好的情况下,工程建设对冲浪区基本无不利影响。对渔业养殖取水设施的影响

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对水质影响很小,且渔业养殖取水设施距离项目有一段距离,因此,项目对渔业养殖取水设施基本无影响。对旅游设施的影响

项目东北向约1.6km处,紧邻冲浪区岸边及岸上建有部分旅游设施,主要为旅游度假酒店及餐馆。项目西南向约3.6km处,即陵水县和XX县区交界处,分界洲对岸建有分界洲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主要为旅游度假酒店及旅游码头等,分界洲上也建有部分旅游设施。前述旅游区距离本岛均在1.6km以上。由于规划用海区与周边旅游区距离较远,且规划实施过程对海水不会造成明显的变化影响,因此,对周边旅游区无明显不利影响。对青皮林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拟建项目沿岸目前建有青皮林自然保护区。青皮林是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根据植物专家调查统计,本区植物资源有69科143属172种,距今已有4000—16000年的历史,作为海岸沙滩上生长的单优青皮林群落在国内外都很罕见。不仅仅体现景观和生态价值,还具有科研、科考及科普价值。在不影响青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在其中少量开辟通向海边的生态小道及科考路线。

拟建项目所地海域沙滩发育良好,基本维持自然状态,海水水质较好。拟建项目实施后对岸滩演变影响不大,因此对青皮林自然保护区影响较小。项目实施过程对海水不会造成明显的变化影响,因此,对青皮林自然保护区无明显不利影响。

5、环境风险

项目用海的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对项目可能产生的风险和项目本身对自然环境可能潜在的风险。自然灾害风险主要包括热带气旋、风暴潮、暴雨等,将会护岸结构、导致填海围堰决堤等;而项目本身对自然环境的可能潜在风险是船舶溢油事故。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将严重影响周围海域的水质、底质环境、海洋生物质量、岸线生态环境。建设单位应做好溢油风险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6、清洁生产

项目施工将按照清洁生产的原则,采取先围堰后推填的施工方式,采用开山土作为填海物料,悬浮物产生量少。所有施工船舶配备油水分离器,船上配备污水贮箱和垃圾收集箱,统一上岸集中收集处理;施工车辆及各种机械设备,实现噪声和尾气排放达标,定点维修保养。砂石料、水、能源等原辅材料均为清洁材料并尽可能综合利用。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废水、船舶油污水和生活垃圾等污染物均得到集中收集处理或处理达标后排放。工程建设单位同时做好了施工期间的环境管理。总的看来,项目在施工工艺、设备选用、原辅材料和能源消耗、废物回收及处理、环境管理等方面均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7、环保措施

(1)水污染防治措施

①做好回填围堰的密实加固工作,防止回填泥土中的悬移物大量流失,保持其沉降稳定时间,控制其达到悬沙浓度要求后排放。②生活污水施工期经化粪池处理后外排,营运期通过污水管网进入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的统一的污水处理站。③施工船舶含油污水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与施工船舶的生活污水一起采用船上配备储污水箱进行收集和贮存;营运期油污水经隔油拦渣后与生活污水一起处理。④对施工人员加强管理,提高操作人员的环境意识,严防机械设备用油的跑、冒、滴、漏现象。⑤施工船舶事故溢油的应急处理应纳入项目所在海域溢油应急体系。

(2)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生活垃圾定点堆放收集、及时清运。禁止向海域随意倾倒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