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阐释_第1页
第三讲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阐释_第2页
第三讲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阐释_第3页
第三讲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阐释_第4页
第三讲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阐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5"\h\z\o"CurrentDocument"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2\o"CurrentDocument"论述马克思主义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3\o"CurrentDocument"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11\o"CurrentDocument"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11\o"CurrentDocument"怎样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2\o"CurrentDocument"什么是运动?从哪些方面来说明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13\o"CurrentDocument"如何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13\o"CurrentDocument"什么是规律?如何理解规律的客观性?14\o"CurrentDocument"为什么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14\o"CurrentDocument"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5\o"CurrentDocument"什么是意识?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1512.怎样认识意识和思维模拟的区别?。错误!未定义书签。\o"CurrentDocument"如何运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理论说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的正确性?15\o"CurrentDocument"如何理解意识的反作用?16\o"CurrentDocument"试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16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何在?16\o"CurrentDocument"什么是联系?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普遍性?17\o"CurrentDocument"什么是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18\o"CurrentDocument"17.什么是事物的永恒发展18\o"CurrentDocument"18.如何理解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18\o"CurrentDocument"为什么说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9\o"CurrentDocument"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表现在哪里?20\o"CurrentDocument"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及其科学体系?'21\o"CurrentDocument"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1\o"CurrentDocument"什么是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这一原理有何重大意义?22\o"CurrentDocument"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如何理解矛屑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22\o"CurrentDocument"如何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鞠发展中的作用?23\o"CurrentDocument"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3\o"CurrentDocument"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24\o"CurrentDocument"怎样理解具体事物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24\o"CurrentDocument"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它的意义何在?25如何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必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6\o"CurrentDocument"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26什么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把握这一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重要意义?27\o"CurrentDocument"主要的矛后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27\o"CurrentDocument"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8\o"CurrentDocument"什么是事物的质、量、度?28\o"CurrentDocument"什么是量变和质变?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一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有何意义?29\o"CurrentDocument"什么是量变和质变的互相渗透?29\o"CurrentDocument"什么是肯定和否定?怎样理解辩证的否定观?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主要错误是什么?30\o"CurrentDocument"什么是否定之否定——发展的螺旋式?31\o"CurrentDocument"论述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31\o"CurrentDocument"为什么说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一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有何意义?32\o"CurrentDocument"如何理解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原理及其意义?32\o"CurrentDocument"论述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33\o"CurrentDocument"什么是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理解因果联系的辩证性质对于我们提高实践的自觉性有何指导意义?34\o"CurrentDocument"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它对社会实践有何指导意义?35怎样理解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其辩证关系?它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指导意义?...35\o"CurrentDocument"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37\o"CurrentDocument"什么是现象和本质及其辩证关系?如何通过现象把握本质?37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这种完整性首先体现在它有完整的世界观,即对整个物质世界,特别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以完整的世界观为基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表现在: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的相互联系着的原理对客观世界的发展、人的认识的发展、人自身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的规律性的整体反映。例如,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认识与实践、真理与价值、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等等,这些基本原理在与人类社会发展及其不同阶段的实际结合中得到验证并得以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人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资料所有制、资本雇佣劳动、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等基本原理。第二,它是对客观世界的发展、人的认识的发展、人自身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等不同层面之间的逻辑关系作出的整体研究。客观世界的发展、人的认识的发展、人自身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它们各自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每个部分都离不开其他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对其他部分的阐释,使其他部分得到理解、丰富和发展,而每个部分又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具体表现。正是这些逻辑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论述马克思主义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但又是十分艰巨的事业。.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要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各个不同阶段代表人民利益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地投身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旧哲学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分裂的历史局限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的有机统一,并在唯物辩证的基础上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第一次成为贯穿始终的科学的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革命性或阶级性)一切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立场。①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③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践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其中实践性是本质,革命性是基石,科学性是根本。这种理论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这种理论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核心、内在要求和动力。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从动词理解为:创造革新之意:从名词理解为:创造性、新意。所谓创新(innovation)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创造新东西的一种手段。创新的实质在于:发现问题、破除陈规,从解决问题的视角标新立异地创造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新事物(新组织、新管理、新制度、新工艺、新市场、新产品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但又是十分艰巨的事业。论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表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表现在:①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②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表现在:①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②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关键,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作为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a.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b.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c.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明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方向和道路,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及无产阶级建党学说,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a.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b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成长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的阐述,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锁链彻底缚住的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是否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a.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b.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当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近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其中彻底的科学性尤为重要。b彻底的科学性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的根本原因。c.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a.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b.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实践的变化,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认识过程。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a.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的过程。b.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4)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马克思主义崇高社会理想的确立,为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道路,激励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没社会主义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但又是十分艰巨的事业,主要表现为:共产主义是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动,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实现共产主义要求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要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各个不同阶段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脚踏实地投身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总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并把握和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相关试题: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北京科技大学2013〜2014年研)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去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通过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和一分为二的方法,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对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作了系统分析和阐发,因而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③科学社会主义直接体现了无产阶级利益和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精髓和主要标志,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④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既相对独立,作为独立的学科,自成体系,又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而构成了马克思主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2)三个组成部分之问的关系①从哲学方面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提供了揭示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②从政治经济学看,唯物史观的许多重要范畴和一些基本理论,都要借助于经济学的研究和论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既以社会历史规律的科学揭示为基础,即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也要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剖析为前提,即以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支柱。③从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看,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目的和条件的学说,既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变成了改造世界的哲学,也使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得到了提升。④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都是从不同侧面概括和分析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伟大作用和历史使命,这种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逻辑联系,是与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各组成部分之问的历史联系相一致的,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政治与文化各领域的辩证关系。四、论述题1.试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义。(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以来,在世界历史上发挥了臣大的作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它不仅使很大一部分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方向,而且对资本主义严重弊端的深刻批判也间接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使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社会主义因素明显增长,大大提升了整个世界的文明水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主要表现为:(1)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前进道路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美好理想,为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反映一般规律的普遍真理是不可违背的,进步的价值取向是不可偏离的,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是推动我们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既有工具理性的意义,更有价值理性的意义。它可以为党和人民明确前进的方向和道路,为我们更好地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好各项工作、加强自身修养提供科学的指导。这是我们现在和今后仍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理由。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和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是指引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行动指南。(2)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新的实践的需要。历史已经证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成就,是在与时俱进这一理论品格下进行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我们必须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新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新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科学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内在品质,是不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是与时俱进的。与时俱进地推动马克思主义,最关键的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不仅要求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去应用马克思主义,更重要的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大胆的理论创造。(3)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化和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同样充分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证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的揭示是正确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文化,中国共产党要运用它解决中国的问题,就必须使其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上,就一定要有中国的内容、中国的形式、中国的风格、中国的特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吸取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4)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利于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一贯思想。只有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想问题、办事情始终首先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使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才能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而更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之,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虽然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继续推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2.运用有关哲学原理。说明既要坚持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首都师范

大学2007年研)答:对待马克思既要坚持,又要发展。不坚持就谈不上发展,只有发

展,才能更好的坚持,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否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鼓吹“过

时论”的机会主义观点和否认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从马克思的唯物论出发,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物质就有什么

样的意识与之相对应。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与我国当前的实际相符合的,必须坚持马

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毫不动摇,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条件下,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马克思的辩证法出发,世界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世界各国的形势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发展着的马

克思主义,在坚持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不变的前提下,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得其获得

新的力量。从马克思的辩证法出发,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要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到在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的条件下,我国发展的特殊性,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要注意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

合,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得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得到发展。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做到坚持与创新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只有进行创

新,才能不断发展。创新又是以坚持和继承为前提的。把继承和创新统一起来,

理论才能真正顺应时代和实

践的呼唤,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或者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谁是世界的本原,即谁是第一性的词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最主要的方面。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方面是:思维能不能反映存在,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同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这一根本特点相联系的,是由哲学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阿题,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的问题,任何哲学派别,都必须首先回答一切领域的最一般的关系问题。否则,就不成其为哲学了。②对这个问题的解学的根本方向和路线,是解决哲学中其他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⑧这个问题活动中的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支配着人们对具体事物的主张和、态度,对这个问题处理正确与否,是人们实践活动成败的关键。第二章物质和意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给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做了一个科学的规定。他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它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从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列宁对物质作出了最本质的规定,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是相对的,因为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反映,而反映者是不能同被反映者相脱离的,意识不可能成为与物质绝对对立的另一种本原。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人类还有很多未知事物和难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可认识。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之间的区别只是未知与已知,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都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它们迟早必定为人们所认识。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暂时中发现永恒,这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怎样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世界的统一性和世界的物质性是不可分割的。世界的统一陛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彻底的一元论世界观。其基本内容是:第一,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即只有一个共同的本原,而不是两个本原。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不是精神。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第三,世界统一于物质是统一于它的客观实在性,即物质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而不是统一于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和属性。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人类的生活实践,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发展,都证明了世界统一于物质的正确性。人类的全部生活实践证明,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意识却是依赖于物质的。自然科学的成果证明,宇宙空间的一切天体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客体,根本不存在非物质的神的世界。有机物是从无机物转化而来的,复杂的生命现象是蛋白体的存在形式,是蛋白体不断新陈代谢的过程。意识本身虽然不是物质客体,但也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意识是人脑这种高度发展了的物质的机能或属性,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社会科学证明,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由一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口和地理环境等条件构成的复杂的物质体系;社会的精神生活也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而独立存在,它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反映。所以,人类社会也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是客观存在的。哲学的长期发展证明,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只有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坚定地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无限多样性的统一,才能科学地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克服唯心主义和二元论的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都是以此为根据和前提的,从而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它是反对二元论或多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以及宗教神学世界观的有力武器。这个原理的实践意义在于,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世界是按其固有规律在时空中永恒运动的统一的物质世界,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和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坚定不移地从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出发,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为什么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起点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这一原理是构建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的基础。什么是运动?从哪些方面来说明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1)运动是标志所有事物和现象的一切变化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根本胃牲和存在方式。(2)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离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根本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的,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没有的。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不断证明,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形而上学的不动论,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唯心主义的运动观,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都是完全错误的,与科学的发展是不相容的。如何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1)辩证唯物主义肯定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世界是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运动和物质一样是世界的普遍状态,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时又承认有相对静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2)所谓相对静止是指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指特定的运动而言,某事物的位置相对不变;第二种情形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相对稳定性。静止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为,一物体相对某一物体而言位置不变,但就它所在的整个物质世界与它自己内部结构和属性来说,仍是处于运动之中的;事物在保持自己质的相对稳定时,仍有量变和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所以,静止当中存在着运动,运动当中又存在着静止,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相对静止对事物发展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有重要意义:①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②静止是运动的量度。把握相对静止是理解运动、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也是把事物区别开来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③相对静止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实现质的飞跃的准备阶段。'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构成辩证唯物主义完整的运动观。否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形而上学是错误的,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也是错误的。什么是规律?如何理解规律的客观性?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重复性和普遍性的特点。规律是客观的。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人们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可以认识、掌握和运用规律。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了规律的客观性。违反规律必然受到惩罚。为什么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也有着相对静止状态。运动着的物质既有着具体的时间特性,也有着具体的空间特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虽然也有能动作用,但其能动作用是有限的,归根结底仍受物质所决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实质和核心。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所形成的方法论,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要求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即意识的能动作用时,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首先,由于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的统一的物质世界是先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其产生的最终根源都存在于物质世界之中,所以,人们认识事物、研究问题,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出发,而不能从原则、本本出发,不能从主观想像出发。一定要老老实实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力求把握其固有的本质和规律性。其次,由于一切事物既有着相对静止状态,又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还有着特定的时间、空间的存在形式,所以,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一定要重视从事物的变化发展、时间、空间等实际情况出发,力求准确地把握事物,并随着事物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地丰富、更新自己的认识。切不能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再次,人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形成了对于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在此基础上,自觉地按照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和固有规律,恰当地规划和进行实践活动,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①自然界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永恒的,意识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意识是随同人类一起产生的。②意识的产生经历了长期的、复杂的辩证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有三个决定性环节: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随着动物向人类的发展,产生了人的大脑,出现了人的意识。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活动发展而来的,劳动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力量。①社会劳动使人脑日益完善,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③社会劳动使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得以产生和发展。③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使意识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日益多样化。什么是意识?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或属性,是物质的反映。(2)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①从它产生的生理基础看,意识不能离开人脑的活动,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②从它的内容和对象看,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人脑是思维的器官,但不是思维的源泉。意识是人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8)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反映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正确思想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错误思想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的反映。即使最荒唐的观念和思想,也有它的客观根源。如何运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理论说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的正确性?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说明物质是世界的唯一本原,物质在先,意识在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它不能脱离物质独立存在。,如何理解意识的反作用?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辩证的统一。-,E承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又反对抹煞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它的含义是;一方面说明意识本身的发展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同时又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反作用表现为: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迸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意识对于物质的能动作用,并不是意识直接反作用于物质,只有把意识化为实践的物质力量,才能反作用于外界物质。试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物质和意识互有区别,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而意识则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物质和意识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它决定意识的产生及其内容,并制约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范围和发挥程度;另一方面,意识也能够能动地反映物质和反作用于物质。(2)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由于物质对于意识起决定作用,意识是依赖于物质的,所以,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客观规律,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其次,由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所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还必须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积极地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努力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把上述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能节节胜利,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何在?(1)主观能动性亦即自觉的能动性,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和能力。客观规律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按照客观规律所进行的实践活动,才是真正的自觉活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第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透过偶然性认清事物变化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的固有规律;才能在实践活动中克服种种困难,排除种种障碍,利用客观事物的固有规律,有效地改造客观事物,取得实践活动的成功。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互关系的原理,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比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以及其他许多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尊重客观规律,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社会主义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取得好的效果。切不能头脑发热,盲目蛮干,那是会遭到失败,造成损失的其次,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还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新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吸取和借鉴。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探索,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善于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应用客观规律,找到能搞好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再者,我国原来的基础比较差,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这也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搞好各项具体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第三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什么是联系?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普遍性?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租相互作用。联系的客观性。联系不是人们主观臆想出来的,而是一切事物本身固有的客观本性。承认事物联系是客观的,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主义。3)联系的普遍性。宇宙间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这个统一整体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区别是互为前提的。没有区别,就没有联系。相互区别的事物,通过相互联系而相互过渡。形而上学所主张的事物之问的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界限是不存在的。科学的发展证明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离开了事物的普遍联系,任何事物都不能存在和发展,都会成为不可理解的东西。唯物辩证法就是对这种普遍联系的科学反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一再把唯物辩证法规定为“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特征。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思想又对科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现代系统论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证实了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什么是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1)联系的多样性。正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一样,事物的普遍联系也是多样性的联系。它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要求人们从事物的不同联系中把握事物的性质和特点,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2)联系的条件性。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离开了条件,一切都无法存在,也无法理解。而条件又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有必要条件和非必要条件、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等。不同的条件,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人的一切活动既受着条件的制约,又参与条件的改变。只有尊重客观条件,具体地分析条件,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17.什么是事物的永恒发展(1)事物的相互作用构成运动。各种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的。正是这种相互作用,使对象的原有状态或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了运动,即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离开了事物的相互联系,就不能理解运动,运动本身也就是一种联系。(2)运动是包括宇宙中从单纯的位移直到思维的“一般的变化”。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把运动仅仅归结为机械运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的观点是错误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灭的过程中。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科学的发展,日益清晰地描绘出现实世界永恒发展的图景。唯物辩证法就是对世界这种存在状况的科学反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又把唯物辩证法称为“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永恒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基本特征。18.如何理解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2)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3)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着的事物。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4)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再从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有的国家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表现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从我国的现实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作为过程的集合体,它将经过自身的长期发展,向着共产主义迈进,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潮流。(5)其理论意义是:它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彻底的革命批判的精神和实质,要从“暂时性方面去理解”一切事物;要坚持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正确对待新生事物;承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还是一成不变事物的集合体,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之一。为什么说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诸对范畴(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内容与形式、必然与偶然,可能性与现实性等),无一不是揭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本质街,因而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第一,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的科学.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不仅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而且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种要素、部分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自存的。事物联系既有普遍性,又有客观性和多样性。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图画.”总之,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反映,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一总特征。第二,唯物辩证法是关于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紧密不可分的.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联系是运动,发展的前提,而联系也体现为运动、发展本身。哪里有事物的联系,哪里就有运动与发展。从空间时间的视角看,联系有空间上的横向联系,也有时间上的纵向联系,纵向联系就是发展。总之,发展的观点也是客观事物存在状况的科学反映,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总特征。第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诸对范畴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的展开和具体化。从总体上看,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从理论形态上看,是一系列基本规律和范畴从不同方面揭示事物联系和发展的一般性质。总之,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根本观点。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对于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树立辩证地、全面地观察问题的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表现在哪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关于世界存在和发展状况的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的根本对立、根本分歧表现在以下几点:孤立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的对立。形而上学主张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不相干、互不依赖、互不联系的,都可以孤立地加以考察。科学的发展,已经驳斥了这种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相反,主张联系地、全面地看问题,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每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整个世界就是一幅各种事物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的画面。现代科学证明了这种辩证法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静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的对立。形而上学主张静止地看问题,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静止不动、一成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并无性质上的根本变化。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相反,主张发展地看问题,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有过去、现在和未来,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螺旋式的无限发展过程。科学史证明,如果不把事物当作发展着的过程,而把它当作从来如此,永远如此的东西,那就什么也不能理解。否认矛盾的观点和承认矛盾的观点的对立。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否认事物本身有运动、发展的源泉,认为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外力的推动。唯物辩证法如实地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的“自己运动”,认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是运动,变化的源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但唯物辩证法也不否认外因的作用,只是如实地把它看作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这就从根本上与形而上学划清了界限。总之,形而量学的特点“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刀。辩证法的特征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归根到底,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对立和根本分歧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及其科学体系?'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唯物辩证法是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组成的科学体系。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是对联系和发展特征的进一步展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客观世界的规律有个别规律、特殊规律和一般规律之分。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或叫普遍规律。它既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又是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这样,唯物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①质量互变规律,它主要揭示了事物运动发展的一般过程或一般状态。②对立统一规律,它主要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⑧否定之否定规律,它主要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和总趋势。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范畴就是基本概念。它是人的思维对事物、现象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是人的思维的基本形式。哲学范畴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最普遍的对象,特性和关系的概括和反映;而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则是对事物、现象间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范畴是区别过程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世界普遍联系之网的网上的纽结。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补充。只有把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其范畴结合在一起,才能全面地反映出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辩证过程,才能完整地描绘出客观事物辩证发展的图景。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之所以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通联系的根本内容,揭示了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出事物最普遍、最本质的联系,即互相区别、互相对立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揭示出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就从根本上阐明了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实质。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这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斗争的焦点,是它们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从而也就把发展归结为量的减少或增加;而辩证法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从而揭示出由内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自我活动”揭示出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新质态飞跃的根本原因。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既然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和发展的最深刻的本质,那么它当然也贯穿于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之中。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联系和发展,揭示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质量互变规律揭示的是质和量、质变和量变的对立统一关系,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肯定相否定、继承和发展、回复印前进的对立统一关系。辩证法的各对范畴,在本质上无不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对立统一这一辩证法的中心线索,内在地把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联结成一个有机统一的体系。第三、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既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又是认识、思维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认识工具、认识方法。毛泽东指出:“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唯物辩证法作为宇宙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作为认识的规律,最根本的就是矛盾的规律;唯物辩证法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方法。第四,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是坚持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键;而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并由此而否认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发展,则是形而上学之要害。一句话,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突出对立统一规律的核心地位,决不是用它来包括、代替一切,而恰恰是为了完整准确地把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什么是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这一原理有何重大意义?(1)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它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即外部矛盾,就是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它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通过内因对事物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的基本观点是: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内因和外因,是缺一不可的。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它们的作用是不同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③内因和外因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8)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党坚持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的重要哲学根据。这一原理对个人的学习和成长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如何理解矛屑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1)矛盾。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又分裂为两个既互相依存、互相渗透t•互相贯通,又互相排斥、互相对立、互相否定的方面和趋势,即都是对立面的统二。这种既对立、又统一就是矛盾。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关系或属性。对立的属性又称为斗争性,统一的属性又称为同一性。(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所谓互相依存,就是矛盾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任何一方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二是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所谓互相贯通,就是矛盾双方的互相渗透,包含着互相转化的趋势。当一定的条件具备时,矛盾的双方就会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的双方的互相分离、互相排斥的性质和趋势。有矛盾必有斗争,但斗争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能把“斗争”归结为一两种具体斗鲁形式。(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任何矛盾不可缺少的两个'根本属性。只有同一性而无斗争性的矛盾,或者只有斗争性而无同一性的矛盾,都是不存在的。=者是互相联结,不可分割的。、①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离开了对立和斗争的同一性,只能是形而上学的僵死的“自身同一”。②斗争性也不能离开同一性。斗争性即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就谈不上斗争性。脱离同一性的绝对对立,这是形而上学的另二个极端。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互相联结的原理,要求人们分析和处理任何矛盾必须同时注意同一性和斗争性两个方面,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反对割裂两者关系的片面性。.如何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鞠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在于:①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为促进矛盾的发展和转化提供必要的条件。同一性是保持事物相对稳定的力量。事物的相对稳定或相对平衡,是事物发展的必经状态。正是这种状态,矛盾双方才可能在统一体内进行斗争,促进事物的发展。②矛盾双方在互相依存中互相汲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获得发展。矛盾的双方都有某些为对方所利用的因素,新事物就是利用旧事物中的有利因素而发展自己。③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规定着事物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矛盾所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一物转化为他物,就是因为矛盾双方是互相联系的,有一条“由此达彼的桥梁”。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在于:①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事物的质变作量的准备。由于矛盾双方的斗争,必然造成双方力量的不平衡性,为矛盾双方地位的转化创造了条件。②斗争打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统一体的分解,推动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唯物辩证法把运动看作是事物的“自己运动"。矛盾着的对立面又同一、又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同一性和斗争性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二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正如静止的相对性和运动、发展的绝对性一样。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实现着1日时统体的灭亡和新的统一体的建立的历史过程。新的统一体又包含着新的矛盾,开始了新的斗争。如此循环往复,无限发展,使物质世界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地向前发展。发展是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的原理,同求人们要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结合中把握事物的运动、发展的源泉。把二者割裂开来,夸大斗争性而否认同一性的作用或夸大同一性而否认斗争性的作用,都是违反辩证法的。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人类社会的实践和科学发展证明了矛盾的普遍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彻底的辩证法的前提。(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是宇宙问的事物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叫做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物质的各种运动形式所包含的矛盾各有其特点,每一种运动形式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以及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上的矛盾也各有其特点;每一种运动形式、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的矛盾,其矛盾双方也各具有特殊性。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怎样理解具体事物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而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有其特点。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着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即具体事物具体分析。(2)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这是因为:④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具体分析,是人们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世界上的事物所以千差万别,各有其特殊本质,其内在原因(或叫根据)就是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的特殊性。只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才能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才能区别事物,才能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②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认识和分析矛盾是为了解决矛盾,而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只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具体分析,才能找出恰当的解决矛盾的方法,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要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必须客观地、全面地、本质地看问题,反对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它的意义何在?矛盾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和过程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或过程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从纵向讲,一个系统的矛盾的展开和逐步解决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和阶段。过程和阶段有长有短,但都有其特殊矛盾。而且在矛盾群中又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两者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其次,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而个性只能与共性相连接而存在,相比较而显现。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同时,二者又是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由于事物范围极为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某一特定场合与阶段上是普遍的东西,在另一场合与阶段上则是特殊的东西。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认识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一切事物的矛盾都有其特殊性,只有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发现事物发展的特殊原因和根据,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首先,矛盾关系,即矛盾的共性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