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国集装箱行业发展及钢铁产品需求趋势分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6a5a8280dc88d0e36ae44e44b54759f/36a5a8280dc88d0e36ae44e44b54759f1.gif)
![2008年我国集装箱行业发展及钢铁产品需求趋势分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6a5a8280dc88d0e36ae44e44b54759f/36a5a8280dc88d0e36ae44e44b54759f2.gif)
![2008年我国集装箱行业发展及钢铁产品需求趋势分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6a5a8280dc88d0e36ae44e44b54759f/36a5a8280dc88d0e36ae44e44b54759f3.gif)
![2008年我国集装箱行业发展及钢铁产品需求趋势分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6a5a8280dc88d0e36ae44e44b54759f/36a5a8280dc88d0e36ae44e44b54759f4.gif)
![2008年我国集装箱行业发展及钢铁产品需求趋势分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6a5a8280dc88d0e36ae44e44b54759f/36a5a8280dc88d0e36ae44e44b54759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我国集装箱行业发展及钢铁产品需求趋势分析LtD2008年我国集装箱行业发展及钢铁产品需求趋势分析(一)2008年4月9日阅读次数:2226新闻作者: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秘书处一、集装箱改变世界
《集装箱改变世界》——马克·莱文森的著作中文版于2007年11月同中国读者见面,这本书一上架就引起了轰动,被评为《金融时报》与高盛2006年度最佳图书入围作品。协会应邀为该书撰写附录并由麦伯良理事长作序。集装箱作为现代化物流最先进的工具,这个看似简单的发明和创举将世界连在了一起,它不仅使国际贸易额获得前所未有的增长,更使全球化遍及各个角落。集装箱作为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将世界各地的产品快速而经济的运送到所需要的地方,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中国已连续15年蝉联世界集装箱产销冠军
“集装箱”的英语名称是“FreightContainer”,即容器,指具有一定规格、强度半挂车等系列产品为全球市场提供陆路运输装备服务开拓了新的领域,为我国集装化的现代运输行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IMC)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商。2007年“CIMC中集”牌集装箱荣获“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称号”。
三、迅速发展的中国集装箱制造业
1、中国集装箱制造业的特点
(1)是综合性工业集装箱制造是一门集机械、冶金、化工、木业等行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业。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的成立,把集装箱生产企业、材料和配件生产企业、企业集团、科研机构组织起来,发挥出行业群体优势,积极开展行业活动,成为一门独立的行业存在于我国众多行业协会领域之中,为我国集装箱行业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高层次的交流、发展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集装箱工业的迅速发展。(2)集装箱产品全部出口,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3)生产企业多为合资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港口城市。我国的80多家集装箱生产企业和配套企业分布在华南、华东、华北等沿海地区,其中约90%为中外合资或独资企业。地理位置的差异,企业性质的不同,为客户提供了个性化服务,满足了国内外不同客户的需求。
2、国内集装箱生产市场
随着国际航运业的需求,我国生产的ISO(国际标准)集装箱及非ISO集装箱几乎全部出口。历年的出口情况随国际贸易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动,总体呈波浪式增长。详见表二。
表二
中国集装箱出口统计
单位:万只,亿美元年
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数
量8.8721.7840.1034.9433.0156.9763.96110.7091.50107.70160.92169.45增长(%)—145.5584.11-12.87-5.5272.581
.2773.08-17.3417.7049.425.30
金
额2.666.1611.8010.5010.2915.8714.7823.8021.9822.1138.4250.99增长(%)—131.5891.56-11.02-2.0054.23-6.8761.03-7.650.5973.7732.27
年
份200520062007
数
量155.86190.75261.85
增长(%)-8.0222.3937.27
金
额58.0459.5886.89
增长(%)13.822.6445.84
自1993年以来,我国的集装箱出口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产品种类也不断丰富和增加。从初期单一的一般货物集装箱,发展到现在,拥有各类特种货物集装箱(保温箱、罐式箱、干散货箱等)、地区专用箱和半挂车等约900多个规格、品种,能满足世界各国客户的不同需求。产品质量也获得世界各国客户的好评。
3、集装箱用钢材等配套件不断发展
集装箱工业的发展,带动并促进了材料和配件企业生产能力的形成和持续扩大,品种不断增加。截止到目前,我国已有集装箱用钢材、木地板、角件、油漆等生产企业近60多家,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其中,集装箱用三大材料中除钢材国产化率为90%左右以外,油漆和木地板几乎全部实现国产化,角件不仅能够满足国内需求还有部分产品出口。
4、2007年我国集装箱出口情况分析
(1)集装箱出口量再创历史新高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和国际运输业的发展,我国2007年集装箱出口数量和金额大幅增长,再创历史新高。2007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全年GDP增长11.5%;对外贸易增幅虽有所回落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国际贸易排名世界第三,国际贸易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在外贸进出口的推动下,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迅速,2007年实现了1.127亿TEU,同比增长20.4%,是第一个也是全球唯一一个港口吞吐量超亿TEU的港口大国。国际航运业与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增长息息相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9%,是全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第5个年份。2007年全球货运量增幅10.1%,保持良好上升趋势;全球集装箱船队运力大幅增长,国际航运市场兴旺,船舶和集装箱市场需求旺盛,双双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07年国际集装箱市场需求达到了多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产销量达392万TEU,我国集装箱产销量为261.85万只(折合约374.6万TEU),金额86.89亿美元,数量同比增长37.3%,金额同比增长45.8%,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95%。其中,保温箱产销量124646只,金额20.3亿美元。罐式集装箱产销量8474只,金额2.23亿美元,占世界50%以上。全年集装箱出口呈现出口数量和金额大幅增长的态势(见表三)。
表三
2007年我国集装箱出口统计
单位:只、万美元序号
集装箱种类2007年2006年数
量同比增长(%)金
额同比增长(%)数
量金
额120英尺集装箱128271937.225160943.2934883175643240英尺集装箱107278636.943560049.8783858291196345、48、53英尺集装箱42209-2.0252584.843083240974其他集装箱73301468.516505752.8145716104873合
计261850437.386894245.81907540595809
(2)集装箱主要出口市场2007年我国主要的集装箱市场集中在亚洲、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按照集装箱出口数量排序,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对欧盟的出口是按照一个地区进行的统计)依次是欧盟、香港、美国、日本、韩国、以色列、瑞士、新加坡、中国台湾和英属维尔京群岛,有关数据见表四。对这10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占我国总出口数量的93.06%,金额占94.30%,是我国集装箱出口的主要市场。
表四
2007年我国集装箱出口市场前10位排序
单位:只,万美元排序国家和地
区2007年占集装箱出口比例(%)同
增长(%)原排序2006年数
量金
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
量金
额1欧
盟76211625888524.3429.5083.7479.2834147831444022中国香港68049819401221.7422.1134.2739.7325068231388453美
国61708418097119.7120.6219.2626.4715174361430984日
本3544675291611.326.0312.5363.114315011324425韩
国131655274474.213.1399.3949.06666027184146以色列93010280852.973.20167.27150.25934800112237瑞
士83070184932.652.11-18.18-12.465101530211258新加坡7
391331742.473.78195.52178.701026188119039中国台湾67997221762.172.5316.575.547583312101210英属维尔京群岛46250113621.481.29-15.95-3.7885502511808
合
计291353882752393.0694.3039.0149.30
2095954554272
其
他
10091444688总
计3130728877524100.00100.0042.5246.51
2196768598960注:1、表中欧盟一栏包括英国、德国、荷兰、丹麦、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塞浦路斯、奥地利、芬兰、爱尔兰、波兰、罗马尼亚、希腊等17个成员国。2、表中的各项统计包含中间集装容器。
2007年我国集装箱出口(按数量统计)国别情况示意图
(3)推动我国集装箱行业发展的国内三大经贸区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区域是我国经济、交通最发达的地区,是外贸出口货物、集装箱贸易的主要集散地,我国现有的集装箱生产企业几乎全部集中在这三个区域。据统计,2007年三地区的外贸总额达到1.8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0.9%,占全国外贸比重86.94%。有关数据见表五。
表五
三大经济区域外贸进出口及增长情况统计
单位:亿美元
全
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区域2006年外贸总额17606.95272.26506.83848.0全国占比(%)
29.9436.9621.862007年外贸总额21738.36340.78093.14464.4全国占比(%)
29.1737.2320.54同比增长(%)23.520.0324.3816.02
外贸的增长推动了航运市场以及集装箱市场需求。根据交通部的统计,2007年我国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前10位的港口中,华东地区的上海港为2615万TEU,宁波-舟山港936万TEU,两港合计3551万TEU,同比增长23.4%,排第一位;南方地区的深圳港为2110万TEU,广州港920万TEU,厦门港463万TEU,三港合计2493万TEU,同比增长20.0%,排第二位;北方地区的青岛港946万TEU,天津港710万TEU,大连港381万TEU,三港合计2037TEU,同比增长26.1%,排第三位。华东地区两港口总吞吐量增量显著,超过南方地区跃居首位,增幅高于全国平均值3个百分点;南方地区集装箱吞吐量虽有不俗的增长,但增幅低于华东和北方,且低于全国港口的平均增幅0.4个百分点;北方地区三大港口的增幅明显高于其他两地区,也高于全国平均增长幅度5.7个百分点。
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亿TEU的国家
集装箱运输是人类社会运输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把单件杂货成组地装入集装箱,在全过程不间断的运输过程中,经由水陆空等不同方式联运,将货物从发货方直接运送到收货方手中,可实现“门到门”的服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成本,减少了货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货主的要求,其在现代运输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以往任何一种运输方式不能比拟和替代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全球化和国际航运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集装箱制造业的发展,集装箱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设备在全球海上、陆路及航空运输和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得到广泛应用。2007年12月4日将作为我国港口和航运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载入史册。这一天,我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了一亿标箱,充分展示了我国港航业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纵观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历史,从起步到100万标箱用了16年,从100万标箱到1000万标箱用了9年,从1000万标箱到5000万标箱用了6年,而从5000万标箱到1亿标箱仅用了3年。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不断加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快速发展是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我国集装箱运输起步虽晚于世界近20年,却以世界上少有的年均35%的增幅,实现了连续五年雄踞世界第一的跨越式发展。上海、深圳等六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进入世界前20位,中远、中海集装箱船队运力进入世界前10位,港口集装箱化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集装箱运输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高效、便捷的港口集装箱运输体系已经成为外贸运输的“绿色通道”,有力地支撑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90%的外贸进出口货物是通过港口和航运实现的。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6年世界海运回顾》报告显示,全球20大集装箱港口中我国大陆港口占了6个,集装箱吞吐量占世界总量的57%,充分说明中国在世界经济和航运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亿TEU的国家,全球贸易将迎来一个新的里程碑。如今,国际运输已成为维持现代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组件,海上集装箱运输业也已经成为真正的全球经济大动脉,源源不断地支持着日益增多的贸易往来,维系着日益发展中的国际物流供应链。据有关机构估计,目前全球贸易90%的货物量是通过集装箱船进行运输的。集装箱航运将全世界紧密连在一起,成为世界贸易繁荣的坚实基础。可以说“没有集装箱就没有贸易”,而在世界的许多地方,甚至是“没有贸易就没有繁荣”。我国港航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全球航运业的发展。中国现已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化出口国,占据了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的三分之一。据统计,中国箱量在太平洋航线上的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8%上升到当前的50%以上。如今,环境问题正在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集装箱运输在环保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海上集装箱运输是目前最为节能环保的运输方式。在消耗相同燃料的条件下,集装箱运输运送的货物比火车运输多3倍,比卡车运输多10倍,比飞机运输多100倍。毫无疑问,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集装箱航运是当今最为环保的运输方式。受对外贸易强劲驱动及内需不断扩大影响,2007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12亿标箱,比上年增长20.4%。超过百万TEU的港口增加到今年16个,分别是上海港、深圳港、青岛港、宁波-舟山港、广州港、天津港、厦门港、大连港、连云港、苏州港、中山港、烟台港、福州港、营口港、太仓港和南京港。其中,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615.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0.4%,占全国集装箱吞吐量的23%,首次超过香港跃居全球第二。2007年港口集装箱运输生产主要特点,一是今年港口集装箱虽然仍在高位较快增长,但增速已放缓,增速同比回落了1.6个百分点,为近5年来最低增幅;主要原因是下半年国家出台限制部分商品出口政策,导致外贸集装箱出口增速下降。二是随着世界船队的大型化,集装箱箱源不断向干线枢纽港集中,上海、青岛、宁波、广州、天津等港口增幅均超过20%以上,主要港口占总量的比重还在上升。今年16个百万TEU港口占总量的91%,集中度同比上升了3个百分点。我国排名前8位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统计见下表。
2007年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按月统计表
单位:万标箱港口名称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舟山厦门深圳广州全国总计
1月当
月25.60
5.4976.28205.0069.3937.73156.2768.27849.29累
计25.6055.4976.28205.0069.3937.73156.2768.27849.29同比%111.1129.8130.0125.8137.0111.7104.3146.1122.6
2月当
月26.6044.9864.99180.0068.3331.26139.4460.90763.35累
计52.18
00.47141.27384.70137.8869.07272.96134.211604.78同比%127.8133.1126.7133.3150.8122.4107.3150.2130.2
3月当
月25.3056.0678.36202.5070.8834.90119.6864.96803.57累
计77.50156.53219.65588.24208.43103.97426.29198.952434.90同
%118.3127.6126.5128.0144.0116.9108.2136.8124.4
4月当
月31.9058.2079.82220.0075.4837.44164.2072.50914.21累
计109.44214.73299.47808.56284.02141.47589.33278.873366.54同比%120.0123.8126.9126.9139.5116.3109.4138.5124.3
5月当
月29.559.3078.99220.0080.2937.14160.8372.09912.00累
计138.91274.04378.461028.70365.40178.63751.48357.144296.12同比%118.0121.6126.5125.5139.5117.2109.7141.1124.2
6月当
月34.9061.6583.29222.0081.4041.02170.377
.09949.21累
计173.86335.71461.761251.49447.00219.68918.23437.235253.49同比%119.2120.6127.5124.1138.6118.4110.0142.6124.1
7月当
月31.3061.0778.70227.0078.8338.69167.4477.09943.87累
计205.20396.78540.461479.13525.862
8.491092.38516.266209.00同比%116.7120.3126.4123.2137.1117.8109.6142.9123.6
8月当
月34.0062.8079.23230.0085.6639.05189.6078.71980.31累
计239.18459.58619.691709.18611.73297.561289.22597.457197.06同比%117.0120.6125.3122.4136.2116.7110.5142.2123.1
9月当
月34.1062.9081.18225.0085.7641.21204.2681.641008.16累
计273.17522.49700.871934.74697.53338.791493.72680.888221.36同比%116.7120.4124.3121.2134.8116.9111.1141.5122.7
10月当
月34.1062.0883.02225.0082.5237.94189.6279.98985.90累
计307.24584.68783.882159.87780.10376.781690.91762.139209.69同比%116.5120.3123.7120.8133.7117.1111.3140.0122.3
11月当
月39.7063.8080.65225.0079.1341.01189.4678.45989.29累
计346.92648.48864.542385.28859.52419.811880.54838.7710196.92同比%118.4120.3122.8120.5132.1115.4111.7137.8121.7
12月当
月34.3861.8181.66229.7276.4842.90229.3781.231020累
计381.30710.29946.202615.2936.00462.702109.91920.001.127亿同比%118.7119.4122.9120.5132.4115.3114.2139.4120.4全年合计381.30710.29946.202615.2936.00462.702109.91920.001.127亿注:1、全国总计包括全国海运港口和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总数量。2、1~11月份的数据来源摘自交通部统计月报,12月份和全年数据摘自交通部网站和有关专业期刊。五、2008年集装箱市场发展分析与展望
我国和世界经济及贸易的高速增长是集装箱行业得以生存和连续15年称雄国际市场的重要基础。国际集装箱市场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国际贸易、集装箱贸易量的增长水平,航运市场的景气程度,旧箱更新量,新投入运营的集装箱船的箱位量以及能源、原材料价格和供应等几个方面的因素。
1、世界经济及贸易因素
世界经济及货物贸易量是决定集装箱市场趋势的决定性因素。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截止到2007年,全球经济仍处在30年来最快的连续增长期。2007年中,美国爆发严重次贷危机,经济明显减速。受此影响,IMF曾对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进行了多次调整,其中今年3月份的最新一次预测从年初的4.6%下调至4.2%,显示该组织对世界经济前景的预测逐渐转弱。目前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仍保持健康,以中印巴俄金砖四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可以部分降低但不足以弥补因美国经济减速对世界经济发展形成的负面影响。2008年一季度,国际油价站上103美元/桶的历史高点,其背景是美元的持续贬值。高油价已经给世界经济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带来明显的抑制作用,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甚至悲观地认为,持续发展的高油价将成为引发世界经济发生拐点的催化剂。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融入一个整体,进出口贸易不仅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维持人们生活方式的基本条件,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航运市场得发展。根据克拉克森的预测,2008年全球货量增长为9.7%,同比2007年放缓了0.4个百分点,仍然保持良好上升趋势。如果世界经济向上的势头没有因美国经济放缓拖累而出现拐点,可以期待,2008年国际航运市场将平稳发展。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受国际金融流动性短缺的影响,箱东购箱欲望将减弱,集装箱市场或许将出现一段时期不确定的低迷状态。总之,市场的不确定性是笼罩在今年世界经济发展上空的阴云,我国集装箱业内应对此做好必要的准备。
2、中国因素
2007年我国GDP增长11.5%,大大超出政府预期8%的目标;全年进出口总值2.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3.5%,高于商务部预测的15%。为防止国民经济过热的趋势,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多次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取消或降低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甚至对个别产品加征出口税,大幅度修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等大手笔的政策措施。目前,这些宏观调控措施开始取得一定成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增加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当前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增速放缓,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影响蔓延,美元持续贬值,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增大;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高位运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贸易摩擦增多。国际上一些政治因素对世界经济走势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些都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综合考虑国内和国际多种因素,着眼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温家宝总理提出的8%是政府控制目标,通常实际增长要高于这个数字。根据往年的经验,政府的预期目标和实际达到的指标往往有2~3个百分点的差距,也就是说,2008年我国经济仍有可能实现二位数的增长。不确定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以及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将很难达到去年的高水平。尽管如此,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我国长期业已建立起来的庞大的制造业将继续承担起世界工厂的重任。只要世界经济不发生明显的降温,“中国制造”和”中国需求”仍将是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因素,国际贸易和航运市场也将因“中国因素”而受益。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运大国,全球有19%的大宗货物运往中国,20%的集装箱运输来自中国,即中国的进出口货运量已占全球总量的近1/5。因此,“中国因素”依然是今年航运市场最重要的砝码。总之,在国内外不发生重大破坏性事件的条件下,我国将迎来一个新的经济和贸易高速增长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将使世界经济以及航运业受益。
3、航运市场因素
航运市场和班轮公司的动态是集装箱制造业关注的永恒主题,其动向始终左右着集装箱市场未来走向。航运界人士认为,2008年在全球经济总体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全球贸易继续增长,尽管美国经济发生诸多问题,全球货运量仍然会保持良好上升趋势。据克拉克森的预测,2008年全球集装箱贸易量将达1.43亿TEU,增幅10%;全球集装箱船队总运力将达1462万TEU,增幅达11.9%。一些研究机构认为,集装箱航运具有资本高度集中和周期性循环的特点,一般集装箱航运周期从谷底到巅峰需要2~3年时间。最近一次集装箱航运循环的低谷期是在2006年的第四季度,预计顶峰期将在2009年第三季度达到。2006年初,多数预测机构曾经并不看好航运市场未来走势,认为市场将从峰顶跌向低谷,导致班船公司市场信心不足,集装箱市场产销迟滞。但市场发展与市场心理预期相反,从2006年中期至今,航运市场持续坚挺,三大航运指数屡创新高。目前,班轮公司对2008年航运市场仍具有一定信心,为保持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全球各大班轮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减少运力过剩航线的运力、降低班轮航速等。从市场实际可用运力角度看,大量新运力被投放在远洋航线,如远东/欧洲、远东/南美航线,运输距离被拉长稀释了新增运力;热点地区港口拥堵降低了船舶周转率;集装箱化所带来的平均箱重提高、船舶装载率降低等因素,缓解了实际运力的增长对市场压力,运力增长和运货量的增长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平衡。市场是否能随人愿,最终将取决于世界经济的最终走向。
4、贸易需求预测
虽然2008年全球面临经济发展减速风险,但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态势良好,这将有力推动全球海运贸易保持增长,尤其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将使集装箱运输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尽管美国经济增速将会放缓,但其经济基本面尚好。在强劲需求增长背景下,各主要预测机构都纷纷上调了2007年和2008年的集装箱船贸易增长率的预测。克拉克森则预计,2008年全球集装箱贸易量将保持高速增长,达1.43亿TEU,亚洲至欧洲航线集装箱的增速将从2006年的10.7%提升至2007年的11%,2008年为9.8%。
表3-12001-2008年世界海运集装箱贸易量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E2008E总量(百万TEU)68768496106117130143年度增长率%2.211.810.514.310.810.4119.8
5、我国集装箱工业面临的挑战
2007年国际集装箱市场产销量创下了历史新高,我国集装箱制造业产销两旺,大多数企业的生产潜能获得充分发挥,产销量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进一步巩固了市场主导地位。2007年上半年,在中国、欧盟、日本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强劲发展的推动下,国际航运市场和集装箱市场需求旺盛,国内很多箱厂的生产满负荷运转,全行业对市场前景充满了乐观。但是,在市场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世界经济在持续四年的繁荣后,调整和转弱的风险逐渐加大,自2007年下半年至今,美国经济的降温以及当前全球股市的大幅波动已经发出了预警信号,世界经贸的发展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行业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能仅仅看到当前市场需求旺盛和订单充足,而忽视了风险。此外,我国的宏观调控、高位徘徊的国际原油和原材料价格、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地缘政治风险等诸多因素也威胁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稳定发展。未来,一旦不确定因素及其风险累计到一定程度,市场调整就将开始。在世界经济大背景下,国际集装箱市场在经过连续高速增长后,预计2008年国际集装箱市场的产销量同比2007年也将有所下降。一旦世界经济发展出现拐点,航运市场信心崩溃,集装箱市场也将随之跌向低谷。这是业内人士不愿意看到的,虽然发生的机率较低,但却是可能的。综合分析,我们认为,2008年国际集装箱更新、新增船队运力和国际贸易货运的增加量等三项市场需求,将为国际集装箱市场提供稳定的、基本需求量的订单。预计,全年集装箱市场需求将有一定幅度下滑,其幅度可能在10~20%,如果世界经济出现大的不可预见的风险,下滑幅度会更大。最终订单量的多少和能否落实,将取决于世界经济发展状况。2008年将不可避免发生一定程度的调整,产销量同比2007年也将有所下降。一旦世界经济发展出现拐点,航运市场发生信心危机,集装箱市场需求将随之大幅下跌。虽然这种情况发生的机率相对较低,却是可能的。特别应当关注的是,一旦我国巨大的集装箱产能和市场需求下降发生碰撞,其产生的后果是严重的,应做好必要的准备。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今年经济的重点工作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提高限制发展行业的准入标准和项目资本金比例。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做好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温总理的报告是今后经济工作的方向,企业制订经营战略的指导。我国集装箱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集装箱制造业是资源消耗型产业,面临着协调发展、节能降耗、促进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集装箱制造大国向集装箱制造强国的挑战。当前的国家政策和市场形势需要我国集装箱行业做出必要的调整以应对挑战。如何适应市场形势,审时度势,加强自律和他律,建设完善的市场信用体系,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或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将是各企业面临的课题。调整、自律、创新,保持协调发展应当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集装箱行业发展的主基调。我国集装箱工业历经14年的奋斗,登上了集装箱大国的位置,产销量15年蝉联世界第一。我们相信,在国际贸易的拉动下,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带动下,在我国集装箱业内外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将成为世界集装箱强国,为世界现代化物流和集装箱事业的发展、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六、集装箱用钢仍有发展空间,国产化率不断提高
集装箱行业的发展和钢铁企业集装箱用钢的生产紧密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所需的集装箱钢材全部从国外进口。1995年以后,我国宝钢、武钢等主要钢铁企业不断开拓创新,研制成功集装箱用钢材,随后广州珠钢、鞍钢等企业纷纷进入集装箱用钢材生产市场。如今,我国集装箱用钢材的国产化率已达90%左右。目前,生产集装箱所用钢材主要有热轧薄钢板、型材和焊管等。热轧薄板(牌号SPA-H),热轧中板(牌号SPA-H、SM490A),不锈钢(牌号SUS304、SUS410、SUS316L),其中以1.6mm~6.0mm板材为主。在消耗的钢板中,以1.6mm~2.0mm薄规格钢板所占比例最大,约为45%~50%,主要用在占我国出口90%以上的干货集装箱上。集装箱用钢材是生产集装箱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由于其特殊的用途,对集装箱用钢材的材质要求较高。首先,必须耐大气及海水腐蚀;其次,要有很高的强度,还要有较好的韧性;再次,要求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另外,钢板板型要平整,表面质量要求也较高。随着我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集装箱用钢材仍有发展空间。
愿我们的钢铁生产企业能抓住市场机遇,开发和生产出更高质量的集装箱用钢材,让更多的钢材借集装箱的“船”出海,打造出中国的集装箱用钢材的名牌产品。
七、积极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推进集装箱行业健康、协调发展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CHINACONTAINERINDUSTRYASSOCIATION
缩写CCIA)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于1993年批准成立,具有法人资格跨行业区域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协会的宗旨:为会员和政府服务;代表企业和行业利益应对相关国内外事务;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承担桥梁和纽带作用。协会的主要业务范围: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展览展示,专业培训,技术交流,标准制定,咨询服务,组织制定行规行约;向政府反映行业意见,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和建议。协会采取团体会员制和个人会员制。现有95家团体会员。其中,有国内外知名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有世界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商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集装箱生产企业,有中国集装箱检验和管理的权威机构中国船级社,有我国主要集装箱生产、配套、科研、检验、维修、管理等企事业单位,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LY/T 3422-2024林产品检验检测能力验证规范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复习听课评课记录
-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运用》听评课记录1
- 沪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3.2《事件的概率》听评课记录
-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听课评课记录1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4.2《概率及其计算》听评课记录3
- 北京课改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东汉的兴衰》听课评课记录
- 语文三年级听评课记录
- 《三国鼎立》听课评课记录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 》听课评课记录
- 房地产调控政策解读
- 山东省济宁市202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高考仿真试卷 含答案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产前诊断室护理工作总结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寒假作业(综合复习能力提升篇)(含答案)
- 2024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综合能力考试历年真题可打印
-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寒假检测(开学考试)物理 含解析
- 隐匿性阴茎的诊疗和治疗课件
- 2022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语文一模语文试卷讲评课件
-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全文打印
- JJG646-2006移液器检定规程-(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