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_第1页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_第2页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_第3页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_第4页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有0)》教学反思——谈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有效融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只注重计算题的计算方法与计算结果,而忽视了计算题教学的算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应当重视学生是否理解了运算的道理,是否能准确地得出运算的结果,而不是单纯地看运算的速度。”可见,算理和算法在计算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算法是算理的诠释和演示。如果说算法是解决“怎样计算”的问题,那么算理则是说明“为什么这样算”的数学原理。教学中,算理和算法十分抽象,对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那么,在计算教学中如何让算理和算法有效融合呢?下面以《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有0)》教学为例进行探讨。一、运用知识迁移---搭建从复习算法到感知算理的桥梁小学生数学学习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计算教学同样需要经历过程体验,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注重“算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主动迁移、类比,进而实现个性化的再创造。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寻找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可利用的相关旧知,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完成算法和算理的相互迁移。【片段一】复习巩固。生:30×20=600.师:你是怎样想的?生:先用3×2=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即30×20=600。……师:笔算132×25=?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生:先算5个132即5×132=660,再算20个132即用十位的上的2乘132等于2640,最后把两个积相加得3300。本课《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教学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并能口算出结果。学生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笔算方法,具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认识。因此,教师注重沟通利用知识迁移,搭建算理与算法的桥梁。在复习巩固练习中,老师引导学生说出30×20=?口算过程,再让学生说出132×25=?的算理。这样帮助学生做到温故知新,再次体会到算法和算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完善学生对乘法笔算方法的理解,提高笔算乘法的能力。【片段二】情境引入。师:你是怎样列式的?生:(1)160×30(2)106×30师:160×30和106×30这两道算式和之前的132×25的两个因数有什么不同呢?当学生把算式列出后,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160×30中两个因数末尾有0,106×30中一个因数中间有0,一个因数末尾有0。“这两道算式究竟怎样计算呢?”教师找准时机巧设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把握了教学的探究点,激活学生相关认知经验,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探究合作学习––铺设从掌握算法到理解算理的桥梁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既不能只追求算法而不讲究算理,也不能讲算理而不讲究算法,在本课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在分析算理的同时适时渗透、抽象、提炼算法,有效建模,铺设桥梁,引导学生逐步领悟算理,总结算法。1、独立计算,尝试算法,感悟算理【片段一】教师出示算式160×30=?师:如何计算这道算式?自己尝试算一算。你是怎样想的?生A:我是用口算的,先用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即160×30=4800。生B:我是直接笔算的,用个位0去乘160得0,再用十位3去乘160得4800,最后把两个积相加得4800.生C:我是用简便算法的,把0前面的数对齐。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16×3=48,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2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片段二】教师出示算式106×30=?师:如何计算这道算式?自己尝试算一算。你是怎样想的?生A:我是用口算的,先用106×3=318,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即106×30=3180.生B:我是直接笔算的,用个位0去乘106得0,再用十位3去乘106得3180,最后把两个积相加得3180.生C:我是用简便算法的:把0前面的数对齐。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106×3=318,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1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1个0。学生通过思考,用了自己熟悉的方法进行计算,有学生用口算得出结果,教师请他说出过程。用笔算得出结果的展示竖式并回答“我是这样想的”。在对各种算法进行汇报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取长补短,完善与优化自己的算法,而且还可以学习他人的算法和算理,让自己的算法更加多样化,算理运用更加灵活!2、小组讨论,生成算法,理解算理【片段一】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小组讨论以下的问题。最后进行汇报。生A:我发现:写竖式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更简便。生B:我发现: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生C:怎样笔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我们发现: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写竖式时,要把0前面的数对齐。【片段二】探究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同样,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小组讨论以下的问题。最后进行汇报。生A:我发现:写竖式时3和6对齐最简便。生B:十位上的3和十位上的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吗?不能省略。因为3要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相乘,0是十位上的数,必须乘的。生C:因为百位上是3乘0得0还要加上进上来的1。所以百位写1不写0.生D:怎样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我们小组发现:先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第二个因数依次与第一个因数相乘,与0相乘后,再加上进上来的数,写在相应的数位上。学生独立计算后,掌握了不同的算法,这时教师引导学小组讨论,让学生对算法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回顾,并通过交流构建算法所依据的算理。通过两次活动的探究,学生理解了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确定。还有因数中间有0的竖式简便写法和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这样既生成算法又理解了算理。3、观察对比,应用算法,深化算理【片段一】根据学生的汇报,他们做出了两种不同的笔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后,他们都知道直接计算很繁琐,接下来灵活地选择了最优化的笔算方法。再通过学生汇报及教师的引导分析,160×30=?积的末尾为什么要添两个0?学生知道了原因:添一个0就是160×3,添两个0就是160×30。这时教师强调,引导学生理解160×30其实就是16个十乘3个十就是48个一百的算理。【片段二】同样,通过分析106×30=?,学生知道了“积的末尾为什么只添一个0?”是因为第一个因数中间的0参与了运算,而第二个因数末尾的0没有参与运算,所以只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的算理。此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利用0在乘法中的特性能使计算更简便。以上两个片段,学生经历了观察、比较、验证、归纳,对算理有了较深的理解,再通过汇报总结算法,教师的强调与引导,使他们在算法形成与巩固的过程中进一步明晰算理,在真正理解应用了算法的基础上深化了算理,从而形成计算技能。三、及时巩固练习––架起从巩固算法到深化算理的桥梁当学生学习了新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适时及时地加以训练,为他们架起知识的桥梁,让新知识得以巩固。第1题做一做是专项的巩固训练。放在第一个活动“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后面,让学生熟悉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写法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确定。教师在学生的反馈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在计算方法上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进一步促进理解直观算理,掌握算法。第2题分别有三种不同类型题目,综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对位问题后写出竖式再进行笔算。这样有利于进一步理解算理,应用算法。第3题改错题让学生指出计算中的错误在哪里,并讨论为什么会出这样的错误,应该注意哪些等。这无疑是帮助学生审视算理,反思算法。根据错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