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_第1页
学校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_第2页
学校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_第3页
学校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_第4页
学校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学校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

第一节基础施工方案或方法一、机械土方开挖施工(1)土方开挖应绘制土方开挖图,确定开挖路线、顺序、范围、基底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以及挖出的土方堆放地点等。绘制土方开挖图应尽可能使机械多挖,减少机械超挖和人工挖方。(2)大面积基础群基坑底标高不一,机械开挖次序一般采取先整片挖至一平均标高,然后再挖个别较深部位。当一次开挖深度超过挖土机最大挖高度(5m以上)时,宜分二一三层开挖,并修筑10%—15%坡道,以便挖土及运输车辆进出。(3)基坑边角部位,机械开挖不到之处,应用少量人工配合清坡,将松土清至机械作业半径范围内,再用机械掏取运走。人工清土所占比例一般为1.5%-4%,修坡以厘米作限制误差。大基坑宜另配一台推土机清土、送土、运土。(4)挖掘机、运土汽车进出基坑的运输道路,应尽量利用基础一侧或两侧相邻的基础以后需开挖的部位,使它互相贯通作为车道,或利用提前挖除土方的地下设施部位作为相邻的几个基坑开挖地下运输通道,以减少挖土量。(5)对面积和深度均较大的基坑,通常采用分层挖土施工法,使用大型土方机械,在坑下作业。如为软土地基或在雨期施工,进入基坑行走需铺垫钢板或铺路基箱垫道。(6)机械开挖应深而浅,基底及边坡应预留一层300-500mm厚土层用人工清底、修坡、找平,以保证基底标高和边坡坡度正确,避免超挖和土层遭受扰动。二、基础质量保证措施(一)基坑工程1)在基坑(槽)或管沟工程等开挖施工中,现场不宜进行放坡开挖,当可能对邻近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永久性道路产生危害时,应对基坑(槽)、管沟进行支护后再开挖。2)基坑(槽)、管沟开挖前应做好下述工作:基坑(槽)、管沟开挖前,应根据支护结构形式、挖深、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周围环境、工期、气候和地面载荷等资料制定施工方案、环境保护措施、监测方案,经审批后方可施工。土方工程施工前,应对降水、排水措施进行设计,系统应经检查和试运转,一切正常时方可开始施工。3)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4)基坑(槽)、管沟的挖土应分层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基坑(槽)、管沟边堆置土方不应超过设计荷载,挖方时不应碰撞或损伤支护结构、降水设施。5)基坑(槽)、管沟土方施工中应对支护结构、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和监测,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待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6)基坑(槽)、管沟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对坑底进行保护,经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垫层施工。对特大型基坑,宜分区分块挖至设计标高,分区分块及时浇筑垫层。必要时,可加强垫层。7)基坑(槽)、管沟土方工程验收必须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为前提。(二)地下防水质量保证措施1)地下防水工程必须由持有资质等级证书的防水专业队伍进行施工,主要施工人员应持有省级及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指定单位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或防水专业岗位证书。2)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前,应通过图纸会审,掌握结构主体及细部构造的防水要求,编制防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经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审查批准后执行。3)地下防水工程所使用防水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4)防水材料必须经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抽样检验,并出具产品性能检测报告。5)防水材料的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对材料的外观、品种、规格、包装、尺寸和数量等进行检查验收,并经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代表检查确认,形成相应验收记录。对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检查,并经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代表检查确认,纳入工程技术档案。材料的物理性能检验项目全部指标达到标准规定时,即为合格;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应在受检产品中重新取样进行该项指标复验,复验结果符合标准规定,则判定该批材料为合格。6)地下工程使用的防水材料及其配套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防水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JC1066的规定,不得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7)地下防水工程的施工,应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人员检查的制度,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工程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形成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未经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代表对上道工序的检查确认,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8)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间,必须保持地下水位稳定在工程底部最低高程0.5m以下,必要时应采取降水措施。对采用明沟排水的基坑,应保持基坑干燥。9)下防水工程的分项工程检验批和抽样检验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主体结构防水工程和细部构造防水工程应按结构层、变形缝或后浇带等施工段划分检验批;特殊施工法结构防水工程应按隧道区间、变形缝等施工段划分检验批;排水工程和注浆工程应各为一个检验批;各检验批的抽样检验数量:细部构造应为全数检查,其他均应符合本方案的规定。三、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一)基础排水措施系在开挖基坑的四周和基坑中部设置排水明(边)沟,在四角或每隔20~30m设一集水井,使地下水流汇集于集水井内,再用水泵将地下排出基坑外。排水光线深度应如终保持比挖土面低0.4~0.5m;集水井应比排水沟低0.5~1.0m,或深于抽水泵进水阀的高度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保持水流畅通,使地下水位低于开挖基坑底0.5m。一侧排水沟设在地下水的上游。一般小面积基坑排水沟深0.3~0.6m,底宽应不小于0.2~0.3m,水沟的边坡为1:1~1.5,沟底设有0.2%~0.5%的纵坡,使水流不致阻塞。集水井截面为0.6m0.6m~0.8m0.8m,井壁用木方、木板支撑加固。至基底以下井底应填以20cm厚碎石或卵石,水泵抽水龙头应包以滤网,防止泥砂进入水泵。抽水应连续进行,直至基础施工完毕,回填土后才停止。本法施工方便,设备简单,降水费用低,管理维护较易,应用最多。适用于土质情况较好,地下水不很旺,一般基础及中等面积基础群和建(构)筑物基坑(槽、沟)的排水。(二)基坑安全措施1、基坑监测计划管理1)工程施工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进度,编制详细的监测实施计划并确定监测技术标准,报监理工程师批准。2)项目部将监测管理项目及监测实施计划纳入生产中,将监测作为一个重要的施工环节,并保证检测工作人员有确定的时间和空间。3)施工监测要紧密结合施工步骤,要测出每一步施工周期、变化的影响,以及计算各测点的累积变化量。利用计算机管理的方法提供信息,制定措施。2、监测频率1)每个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均测得初始值,且不少于2次。2)各监测项目监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程,基坑工程等级确定。当变形超过警戒值时,加密观测频率。连续监测。四、地下管线、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保护措施(一)对周边建筑物的保护措施1)对周围建筑物进行实际勘察,基坑中对周边施工地块高程进行标识,工程施工期间根据施工监测方案进行观测,如有变化及时找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协商解决并采取相措施。2)随着基坑内土方挖去,土体平衡将发生很大变化,对坑外建筑或地下管线往往会引起较大的沉降或位移,有时还会造成建筑的倾斜,并由此引起房屋裂缝,管线断裂、泄漏。为此我方在进入现场后加强施工监测,当位移或沉降值达到警戒线时,采取措施。(二)对基坑周围管线保护的应急措施方法1、开挖隔离沟:对地下管线离开基坑较远、埋设深度较小,但基坑土方开挖后引起的位移或沉降有较大的情况,可在管线靠基坑一侧开挖隔离沟也对控制位移有一定作用,隔离沟与管线之间有一定距离,并且在靠近管线一侧作出一定坡度。2、管线架空:对地下管线距离基坑较近的情况,如果不宜设置隔离沟时,可采用管线架空的方法。管线架空后与土体基本分离,土体的位移与沉降对其他影响很小,即使产生一定位移或沉降后,还可对其进行调整复位。管线架空前先将管线周围的土挖空,在其上设置支撑架,支撑架的搁置点要可靠牢固,能防止过大位移与沉降,并便于调整位置。然后将管线悬挂于支撑架上,如管线发生较大位移或沉降,可对支撑架进行调整复位,以保证管线的安全。第二节主要施工方法或方案和施工措施一、定位和测量放线工程施工组织(一)施工测量总体思路1、平面控制网按照场区平面控制网和主轴线控制网两级测设。场区平面控制网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网)点为基准,测设时采用导线测量方法进行测设。主轴线控制网依据场区平面控制网采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进行测设。2、高程控制网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基准点(基准点应保证三个以上),采用精密水准仪按照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将高程引测到现场形成高程控制网。3、以主轴线和高程控制网作为结构、基坑监测、装饰装修、安装工程施工的测量基准点。并定期进行校核,以保证基准点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二)测量施工阶段划分测量工作施工时,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施工,即地基基础阶段施工,地上土建主体结构阶段施工、地上钢结构钢柱校正,二次结构装饰阶段施工,其中又分为主体装饰二个流水施工段,。在点位布设时充分考虑流水施工段测量的方便性。(三)测量控制基准点交接、复测与维护测量工作实施前与业主进行基准控制网书面和现场交接,并对基准控制网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成果报业主和监理审核。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控制网点进行校准并做醒目的围护栏杆进行保护,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四)重点部位测量放线施工方法1、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为了保证剪力墙、柱子的位置正确以及后续装饰施工的及时插入,放线时首先根据轴线放测出墙、柱位置,弹出墙柱边线,然后测放出墙柱50cm的控制线,并和轴线一样标记红三角,每个房间内每条轴线红三角的个数不少于两个。在该层墙、柱施工完后要及时将控制线投测到墙、柱面上,以便用于检查钢筋和墙体偏差情况,以及满足后期装饰施工测量的需要。2、门、窗洞口测量控制方法结构施工中,每层墙体完成后,用经纬仪投测出洞口的竖向中心线、洞口两边线及横向控制线用钢尺传递,并弹在墙体上。室内门窗洞口的竖直控制线由轴线关系弹出,门窗洞口水平控制根据标高控制线由钢尺传递弹出。以此检查门、窗洞口的施工精度。二、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组织(一)钢筋混凝土工程总体思路(1)钢筋:本工程钢筋全部在场内加工,加工完毕后利用塔吊进行水平及垂直运输到工作面;钢筋连接时,直径大于等于25的采用直螺纹连接,直径小于25mm的采用绑扎搭接连接。(2)混凝土: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由搅拌运输车运输至现场,现场输送采用混凝土泵车;根据泵送量、泵送距离来要求混凝土运送车的发配。(3)模板:除承台采用砖模外其他采用木模板,本工程梁、板、柱等构件采木模,配置一定量材料进行周转,模板的吊装采用塔吊作水平及垂直运输。(二)场地设置1、钢筋加工场地的设置设置一个钢筋加工厂地,详细位置见《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钢筋加工成型后由塔吊进行垂直、水平运输吊运到操作面。2、模板工程场地设置模板加工场地,具体平面部置见《现场施工平面布置》,模板采用塔吊作垂直、水平运输吊运到操作现场。(三)劳动安排本工程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安排一个土建施工劳务队,每个劳务队根据施工需要配备充足的劳动力;项目上配备专业工程师协调管理,对各施工区段混凝土浇筑施工进行统一组织、安排。三、模板工程施工(一)模板及支撑系统选型:1、模板选型:结合本工程结构特点、工期和质量要求,我们对本工程的模板选择如下:(1)剪力墙大截面框架柱使用18mm厚双面覆膜多层模板,其余部位模板为15mm厚双面覆膜多层模板,该模板重量轻、幅面大、不翘曲、易脱模、耐腐蚀等特点。模板配置按地下两层配置。(2)承台、底板外侧模采用240mm砖墙,M5混合砂浆砌筑。表面抹1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2、支撑系统选型:剪力墙和柱、梁、顶板的支撑系统采用①48碗扣式脚手架支撑系统,支撑系统剪刀撑使用①48x3.5mm钢管。剪力墙和大截面梁模板使用成品对拉螺栓加固。(二)模板加工(1)墙体模板制作在木工棚进行,地面硬化时做出一块不小于30m的平地,并制作加工平台。(2)模板分规格、类型编号及标识明确。(3)对模板加工的管理与验收的具体要求:1)墙体模板均使用双面覆膜多层板、50X100mm木方制作。2)用于制作模板支撑体系的木方选用顺直、无木节、无劈裂的新木方,每根木方必须保证足够的截面尺寸,用于中间木方贴板面一侧及贴龙骨一侧上压刨刮平,模板边龙骨木方三面刮平。3)模板切割采用高速锯片,木方固定在不飞边的一侧。切割后的多层模板开口处刮平,刷封闭漆以防面板遇水变形。4)木方与模板连接采用平头木螺钉从正面固定,木螺钉长度为50mm,螺钉间距控制在600mm左右,钉木螺钉前先在模板上用手电钻钻一小孔,然后再钉木螺钉,模板表面平整,不得有锤印。5)木方与模板采用螺丝固定,螺钉帽处用腻子刮平。6)剪力墙、大截面柱梁对拉螺栓孔提前在模板上标出,保证螺栓间距布置整齐。7)其他要求:支模、拆模必须人工传料,轻拿轻放,严禁抛扔,防止损坏成品。使用自然风干的方木,含水率不得大于18%,木龙骨使用前必须压刨,不规则截面木方进净刨刮平。保证规格一致、平整,平直度控制在1/1000以内。螺栓孔的排布应纵横对称,受力均匀,按间距600mm设置,墙厚超过600mm的在支模时内部加设顶杆,采用①14钢筋,间距200mm。模板面板的分割,必须有一定的规律,尽量使用整板制作模板,模板接缝必须水平、垂直,具有一定的装饰性。模板裁切、打孔后必须用专用封边漆封闭切口,以防模板吸水变形。所有木龙骨与面板之间的连接为电钻钻孔、螺丝固定。模板表面涂刷脱模剂,脱模剂选用色拉油,不影响混凝土最终成型效果。板上钉钉、打孔时必须在板下垫木方,谨防悬空造成背面出现劈裂。模板使用时防止金属锐角划伤、碰伤、摔伤,确保模板表面质量。模板从加工制作到安装,建立模板验收程序管理规定,各施工队必须严格遵照执行,每一道工序都要安排专人进行检查,签认验收结果,如发现存在质量问题,任何人不得放行,专职质量员应对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把关,对最终的质量负责。(三)模板支设方法1、柱模板:(1)柱模板的找正:柱的标高通过50线控制,要求尽量减少立镜次数,且每次立镜尽量从同一控制点引出,以减少累计误差,柱模板利用预埋在楼面上的地锚及吊鼻通过中线顶、拉找正。柱模组拼时其接缝处粘贴海棉胶条,以防漏浆,影响工程质量。(2)矩形柱模;外框柱模板采用18mm厚双面多层覆膜板,其它部位模板采用15mm厚双面覆膜多层板模板,小于1m截面柱采用双管夹杆及©16对拉螺栓加固,大于800mm截面柱采用12#槽钢夹杠及©16对拉螺栓加固。2、楼梯模:楼梯模板的支模方法与梁板基本相同,板底采用15mm厚敷膜多层板模板侧帮及台阶踢面采用50厚木模,其下采用钢管扣件支顶,楼梯踏步模板采用吊蹬支模,截面准确支撑牢固。3、梁板模板:梁板均采用碗扣脚手架支撑体系,早拆头及定型底托支顶调节梁、板底标高。梁板模一次支齐,支模时板模顶着梁帮模,以便于楼板模拆除。梁、板模均采用双面覆膜多层模板,板模下采用50X100木方做背楞,按250mm间距摆放,梁起拱高度为跨度的1/1000〜3/1000。梁模采用帮加底形式,以便于梁帮拆除。梁柱节点处理本工程的梁柱节点较多,但类型单一。梁柱节点模板采用散支散拆木模体系,柱节点模板共有四块面板为15mm厚多层板,根据具体梁进行豁口,次楞采用50X100mm木方,节点模板下包500mm,用槽钢或钢管进行加固。模板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工艺:按照计算要求及以往施工经验确定的模板支设方案进行模板的施工。首先按规范要求及支撑布置方案搭设满堂红脚手架,并按图纸要求调整顺水杆和横杆的高度。然后安装早拆接头。在脚手架上铺设预先加工好的100x50mm木方,特殊结构使用工字钢。(4)在木方上铺设15厚模板,用螺丝紧固。(5)使用早拆体系时对多层板进行调平,加固,使之符合常规模板验收标准。2、模板起拱:(1)当设计对模板起拱有明确要求时,严格按设计要求组织施工。(2)当设计没有明确模板起拱要求,应按板不起拱、梁起1%。〜3%。的原则考虑模板起拱高度。(3)模板起拱的检测:当梁底水平支撑钢管支设完毕后,立即拉通线检查模板起拱情况。3、模板支撑体系:(1)模板架体施工前,弹出架体施工线。按线搭设架体。(2)模板架体上层与下层的支撑要对应。4、固定在楼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洞在浇筑砼前设专人进行检查,直至砼浇筑完毕,不得遗漏安装,并保证位置准确,其允许偏差应小于规范要求,严禁事后剔凿。5、模板拼装后,应由工长和质量员按图纸对模板拼装尺寸和预留预埋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六)模板工程验收方法首先模板使用前必须经施工人员挑选,不合格模板不得使用。模板拼装前必须刷隔离剂;拼装完毕后,在拼成构件内不许有杂物及木屑,必须清理干净,1、柱模板工程验收柱模支设加固后,首先由操作者和木工组长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再由工长和木工组长进行柱模的加固情况、垂直度、截面尺寸、保护层、轴线位移的检查,并对检查数据及操作者做好记录。最后由工长和监理对柱模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2、梁板模板工程验收支设完毕后,首先由操作者和木工组长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与工长共同检查。模板支设无孔洞、无漏浆处、预留孔洞位置正确无误、标高、截面尺寸、轴线位置、表面平整度等满足图纸及规范要求。梁支撑加固应满足混凝土浇筑时的侧压力影响不变形,梁板支撑满足施工荷载和浇注荷载的要求。(七)模板拆除1、柱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拆除顺序为先纵墙后横墙。在同条件养护试件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后,先松动穿墙螺栓,再松开地脚螺栓使模板与构件脱开。脱模困难时,可用撬棍在模板底部撬动,严禁在上口撬动、晃动或用大锤砸模板,拆除下的模板及时清理模板及衬模上的残渣,在模板表面刷隔离剂且每次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保证使用质量。2、楼板模板楼板模板拆除参考每层每段顶板混凝土同条件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拆除模板时从房间一端开始,防止坠落人或物造成质量事故。楼板模板拆除时注意保护顶板模板,不能硬撬模板接缝处,以防损坏多层板。拆除的多层板、龙骨及碗扣架要码放整齐,并注意不要集中堆料。拆掉的钉子要回收再利用,在作业面清理干净,以防扎脚伤人。3、后浇带模板模板拆除后,用撬棍从侧边撬动脱模,拆除下的模板及时清理模板残渣及划线剔凿后浇带处混凝土。4、模板的拆除方法:(1)墙、柱模板拆除须待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后方可拆除。(2)拆除穿墙螺栓,且留下最上排和中排的部分螺栓,使之松开但不退掉螺母和扣件以防模板撬离时倾倒;拆除模板两端接缝处连接窄条模板,敲击大模立楞上端,使之脱离墙体,然后用撬棍撬打模底边肋,使之全部脱离墙体。拆除模板顺序与安装模板顺序相反。(3)模板拆除时上口宜使用倒链,防止使用橇棍橇坏新浇混凝土。拆模时间需要工长提前向技术部门提出拆模申请,经技术部门同意签认后,方可拆除。拆模时严禁野蛮施工,拆除模板后用木板制作100X100mm护角,高度不小于1.5m。防止混凝土阳角被撞损,影响砼的外观质量。四、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内的积水、木屑、铅丝、铁钉等杂物,并以水湿润模板。使用钢模应保持其表面清洁无浮浆。浇筑混凝土的自落高度不得超过1.5m,否则应使用串筒、溜槽或溜管等工具进行浇筑,以防产生石子堆积,影响质量。混凝土浇筑应分层,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40cm,相邻两层浇筑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h,夏季可适当缩短。机械振捣应按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依次振捣密实,防止漏振、欠振。第三节各种线路等非主体结构施工方案一、电气管路预留预埋暗配管施工流程材料进场检验一管材预制加工一测定盒箱位置一固定箱盒一管路敷设一管路接地(二)电气暗配管(1)敷设于多尘和潮湿场所的电线管路、管口、管子连接处均作密封处理。(2)暗配的电线管路宜沿最近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的管,距墙或混凝土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15mm。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管路,排列应整齐,管口应高出基础面60mm。(3)现浇混凝土内配管,参照土建的定位尺寸,先将各层水平线和墙厚线弹好,对预埋的末端盒、箱位置进行准确定位。(4)预埋盒、箱的固定:末端盒、箱在预埋前,在盒、箱的背面或侧面焊接钢筋或圆钢,安装定位后,将钢筋或圆钢牢固绑扎在结构的竖向钢筋上,避免在砼浇筑时盒、箱移位。(5)在低层钢筋绑好后,上层钢筋未绑前,根据施工图位置进行配管。(6)暗配电线管路应沿最近的线路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的管子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15mm,浇灌混凝土内平行电线管间距尽可能不少于25mm。(7)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管路排列应整齐,管口伸基础面不小于50mm。管路每两个弯位之后,一个弯位再加上不超过10米的直管,长为15米的直管后必须加接线盒以便穿线。(8)镀锌钢管暗敷设采用管箍丝扣连接。套丝不得有乱扣,必须采用通丝管箍。上好管箍后,管口应对严,外露丝不多于2扣。(9)在结构施工期间,所有钢管端口及接线盒必须用塑料袋装锯末或泡沫块堵塞,盒口的堵塞物用黄胶带封堵,预埋接线盒的敲落孔不得有缝,采用一次性冲压成型盒,防止混凝土等杂物进入。(三)电气预留洞(1)暗装配电箱体预留洞。根据箱体系统图,由专业配电箱厂家计算箱体的尺寸大小,根据尺寸大小由土建木工用木板做一个箱体外框架,外架需根据尺寸应多预留部分体积以便后期箱体安装配管的施工。其中,垂直方向两端各预留200mm长度,水平方向各预留50mm长度。(2)线槽桥架穿楼板及墙体预留洞。根据线槽桥架大小及穿楼板和墙体的位置,核实结构图上预留洞大小,提交土建施工人员进行洞口预留,其预留洞大小应比线槽截面四周均留出50mm长度,以利线槽施工。(3)多根电缆管并排或成排穿楼板或墙体时,根据所有电缆管尺寸留一方洞即可。(四)接线盒预埋(1)现浇混凝土墙体上的电盒预埋可随结构施工直接将盒子安装到位,但施工时要控制好标高及与墙面的距离。利用结构施工中的废弃短钢筋加工钢筋套子,钢筋套子与墙体钢筋采用绑扎固定,通过墙体模板与钢筋套子将盒子固定,以防盒体移位。(2)墙体配管采用一次性到位安装方式,定好盒子位置及标高,电管直接进入盒内。二、卫生器具安装(一)管道的甩口标高、坐标、尺寸应保证安装时准确无误,在防水及装修前及时校核。(二)卫生洁具在稳装前应进行检查、清洗。卫生洁具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产品合格证。(三)卫生洁具外观应规矩、造型周正,表面光滑、美观、无裂纹,边缘平滑,色调一致。卫生洁具零件规格应标准,质量应可靠,外表光滑,电镀均匀,螺纹清晰,锁母松紧适度,无砂眼、裂纹等缺陷。(四)卫生洁具的水箱配件应采用节水型。(五)卫生洁具安装要求接口严密,无渗漏,座标、标高正确,各种配件、螺栓、膨胀螺栓必须用镀铭和镀锌紧固件,卫生器具与螺母及墙面接着点应垫胶皮垫,防止卫生器具断裂。(六)卫生器具要求做到平、正、直、稳固性能良好,无松动现象。各种阀门及镀铭零件应完好无损,开启灵活,严密无渗漏。脸盆、洗涤盆排水栓应有溢流口,溢流口方向应和卫生器具溢水口相对。(七)各种卫生器具、配件均应有合格证存档,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应采用节水型。交竣工前,应作通水试验,卫生器具及配件应擦洗干净。器具若落地安装应采用油灰填缝。三、消防联合调试方案(一)概述<1>消防水源部分:<1.1>本工程室外消防用水量为40L/S(车库为20L/S,住宅为15L/S,住宅与配套公建合建的建筑为40L/s)。由不同市政给水管道分别引入一条管径为DN200给水管,在本工程室外连成环状管网做为消防及生活水源。其最低供水压力不小于0.2Mpa。<1.2>室外给水环状管网上均匀布置消火栓,室外消火栓保证间距不大于120米,保护半径不大于150米。<1.3>消防水泵房位于地下车库消防泵,消防泵房水池容积为180立方米。消火栓高位水箱及稳压设备与喷淋水箱合用,有效容积为18立方米。<2>消火栓系统:<2.1>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用水量按5L/s;火灾延续时间均按2小时计。<2.2>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制,竖向不分区的供水方式,地下车库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消防泵房内设消防泵2台,一用一备。<2.3>室内消火栓管网环状布置,每栋建筑均有两个接口与消火栓加压环网相连,消火栓布置满足两支水枪到达室内任何部位,水枪最小流量为5L/s。<3>喷淋系统:<3.1>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采用预作用系统;<3.2>系统按中危险级II级要求设计,设计喷水强度为8L/min・m2,作用面积160m2,系统设计流量30L/s,火灾延续时间1小时;各防火分区设置水流指示器。系统室外设置水泵接合器。(二)调试统筹措施1、调试计划统筹联合调试组以总控计划为依据,编制各自的月度进度计划,报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进行汇总协调交技术负责人。进行联动调试时,由技术负责人提出联调计划,各调试组副组长牵头组织,各调试组配合实施。2、人员统筹调试组副组长负责本专业内的人员调配,遇到与其它专业人员配合问题时,由各专业之间进行协调,协调有困难的,由项目经理决定。(三)各系统调试技术要求消防调试流程:消火栓系统调试一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调试一消防自动报警调试一防排烟系统调试一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和消防电气控制设备调试一消防系统联动调试1、消火栓系统调试(1)准备工作1)系统检查调试前,应先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详细检查:检查系统各设备、管道、阀门的安装位置、方向及数量是否与图纸相符,设备、阀门的操作维修空间是否足够。按设计要求检查设备、系统组件的规格、型号是否相符。系统是否施工完成并通过强度、严密性试验。按设计图纸编制标志牌,在需要标识的设备、阀门适当位置挂牌,方便调试工作进行。对不符合的地方和发现的安装质量问题及工程遗留手尾等做好记录并通知项目经理部整改。2)管网冲洗管网冲洗用清洁水进行。冲洗前,应对系统的仪表采取保护措施。管网冲洗所采用的排水管道,应与排水系统可靠连接,其排放应畅通和安全、排水管道的截面面积不得小于被冲洗管道截面面积的60%。冲洗顺序应先室外、后室内;先地下、后地上;室内部分的冲洗应按配水干管、配水管、配水支管的顺序进行。管网冲洗的水流方向应与灭火时管网的水流方向一致。对不能经受冲洗的设备和冲洗后可能存留脏物、杂物的管段,应进行清理。冲洗直径大于100mm的管道时,应对其焊缝、死角和底部进行敲打,但不得损伤管道。管网冲洗应连续进行,当出口处水的颜色、透明度与入口处水和颜色基本一致时,冲洗方可结束。(2)系统调试1)系统调试内容水源测试;安全阀动作调试;系统联动试验。2)水源测试按设计要求核实消防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和供水能力。3)安全阀动作调试开启消防水泵向管网供水,观察管网压力上升至设计允许工作压力时,安全阀是否立即开启泄水,若不符则用扳手适当调整安全阀,使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回座压力与设计要求相符。4)系统联动试验模拟火灾,手动破碎玻璃按钮开关,应接通报警信号,并应启动消防水泵;在系统中最不利点的地方启动一个灭火栓,水枪充实水柱应不小于10m。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调试(1)准备工作1)系统检查调试前,应先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详细检查:检查系统各设备、管道、阀门的安装位置、方向及数量是否与图纸相符,设备、阀门的操作维修空间是否足够。按设计要求检查设备、系统组件的规格、型号是否相符。统是否施工完成并通过强度、严密性试验。设计图纸编制标志牌,在需要标识的设备、阀门适当位置挂牌,方便调试工作进行。2)对不符合的地方和发现的安装质量问题及工程遗留手尾等做好记录并通知项目经理部整改。(2)管网冲洗1)管网冲洗用清洁水进行。冲洗前,应对系统的仪表采取保护措施。及对管道支架、吊架进行检查,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2)管网冲洗所采用的排水管道,应与排水系统可靠连接,其排放应畅通和安全、排水管道的截面面积不得小于被冲洗管道截面面积的60%。3)冲洗顺序应先室外、后室内;先地下、后地上;室内部分的冲洗应按配水干管、配水管、配水支管的顺序进行。4)管网的地上管道与地下管道连接前,应在配水干管底部加设堵头后,对地下管道进行冲洗。5)管网冲洗的水流速度不宜小于3m/s;管网冲洗的水流方向应与灭火时管网的水流方向一致。6)对不能经受冲洗的设备和冲洗后可能存留脏物、杂物的管段,应进行清理。冲洗直径大于100mm的管道时,应对其焊缝、死角和底部进行敲打,但不得损伤管道。7)管网冲洗应连续进行,当出口处水的颜色、透明度与入口处水和颜色基本一致时,冲洗方可结束。(3)系统调试1)系统调试内容水源测试;安全阀动作调试;水流指示器动作试验;报警装置调试;排水装置调试;系统联动试验。2)水源测试按设计要求核实消防水泵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