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元文学文学重点回顾1、宋人文化性格;婉约词,豪放词的区别。2、北宋词人柳永、苏轼;南宋词人李清照、辛弃疾。3、名词解释“元杂剧”;元杂剧兴盛的原因;关汉卿《窦娥冤》,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
第六讲明清文学教学重点1.章回小说,“四大奇书”:《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2.汤显祖与“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3.了解明代诗歌流派及文学社团4.《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长生殿》、《桃花扇》以及清代诗文词。明代文学概说(1368——1644,约280年)
1、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印刷术的普及,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品化成为一种新的趋势;2、适应市民这一新的接受群体的需要,文学作品的内容、题材、趣味,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同时,在表现正统思想的士大夫文学之外,反映市民生活和思想趣味的文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金瓶梅》的出现就是这种种现象的综合反映。3、通俗化的市民文学对人的情欲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对理学禁欲主义进行了强烈的冲击,从而为禁锢的人生打开了一扇窗户。汤显祖的《牡丹亭》所写的那种“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爱情,便是一种新的呼声。4、诗文等传统的文体虽然仍有发展,但已翻不出多少新的花样。而通俗的文体显得生机勃勃,其中又以小说最富于生命力。通俗文学借助日益廉价的印刷出版这个媒体,渗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章回小说一、章回小说的产生1、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特有的唯一的形式,它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讲史每一次都用一二句话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每讲一次,即后来的小说的一回。3、元末明初已有一些章回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等在民间流传。这些小说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说活和戏曲艺人的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为长篇小说。章回小说保留说话的特点
1、每回前有几句话概括全回内容,文中有“话说”、“各位看官”等字样。
2、章回小说多采用白话文,口语色彩浓。3、每回末有“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语。四大奇书明代四大长篇小说又称“四大奇书”,分别是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金瓶梅》(兰陵笑笑生)。这四部小说被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称为“四大奇书”,这一称谓一直沿用至今。它们分别开创了历史演义传统、英雄传奇传统、神魔小说传统和世情小说传统。“四大奇书”之称与明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文化勃兴、传统儒家经典遭到怀疑、大众文化需要确立自身经典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与通俗小说成为大众的主要文化消费对象、通俗文学对大众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现实相关联,因此,“四大奇书”的命名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历史演义——《三国演义》《三国志演义》属于世代累积性章回小说,它的成型有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经过了“史书记载——艺人讲唱——作家加工”三个阶段,是史书与讲史相结合,民间智慧结晶和作家艺术天才相结合的产物。《三国志演义》作者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钱唐人或庐陵人或东原人,约生活在公元1330年到1400年间,其友贾仲明《续录鬼簿》说他“与人寡合,因遭时多故,南北飘流,不知所终”。,也有人说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亦有人说他是施耐庵的学生。他的创作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及戏曲《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三国志演义》成书过程1、三国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和南朝裴松之的注是小说依据的主要史料。2、至迟在晚唐时期,三国故事于民间广泛流传。“得之于道路,传之于众口”;“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3、宋元讲史话本写定本元英宗时期《全相三国志平话》和《三分事略》已粗具规模,为《三国志演义》提供了故事轮廓和基本框架。“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4、元明之际,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七分实事,三分虚假”创造出不朽杰作《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主要版本1、最早:嘉靖壬午刊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回2、《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120回。3、明天启“三国志传”本,如《新刻全相大字三国志通俗演义》、《新刻按鉴全丰批评三国志传》4、清代毛伦、毛宗岗父子《三国志演义》本。此本对回目、正文都作了较大修改,艺术上提高很大,成为最流行的本子。并简称为“三国演义”。(一)、结构体例
第1回到33回从东汉未年(184)黄巾起义到曹操平定北方;
第34回到第50回赤壁之战及战后天下三分;
第51回到115回重点写刘备集团,诸葛亮治蜀,南征北战;
第116回到120回三国统一于晋(280)。(二)、思想内容依史为“志”,就是“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对历史的事实有所认同,也有所选择,有所加工;“演义”,则渗透着作者主观的价值判断,用一种自认为理想的“义”,泾渭分明地去褒贬人物,重塑历史,评价是非。作者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揉合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三)艺术成就1、非凡的叙事才能。小说“陈叙百年,该括万事”,有条不紊,主次分明,线索清楚。2、全景式的战争描写。全书以写战争为主,共写了四十多次战役,上百个战斗场面,各有特点,绝无雷同。宏大的战争场景与复杂的政治斗争、外交斗争交织在一起,写得复杂多样而又动人心弦。3、独具神采的人物刻画。传奇性的情节和典型化的细节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4、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采用半文半白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典雅而不深涩,通俗而不鄙俚,大大提高了文学语言的表现功能,规范了长篇小说通俗化的方向。同时注重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四)、影响1、历史演义小说如雨后春笋。受《三国演义》影响,各种历史小说不断问世。今存明清历史小说有200多种,其中有影响或有特色的有:余邵钱《列国志传》;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齐东野《隋炀帝艳史》;袁于令《隋史遗文》;无名氏《英烈传》;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写郑和下西洋事。2、《三国演义》成为艺术宝库。戏曲,元杂剧中有三国故事戏10多种,京剧中有三国故事戏138种。3、在海外的影响:《三国演义》隆庆三年传到朝鲜,崇祯八年入藏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康熙二十八年日本有日文《三国演义》,日本人甚至将它当作兵书来阅读。目前有十多个国家有《三国演义》的译本。英雄传奇——《水浒传》《水浒传》同样是人民群众智慧和文人创作才能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书也大体经历了“史书记载——民间讲唱——文人加工”三个阶段。《宋史》中零星记载——说话人底本《大宋宣和遗事》——施耐庵及其门人罗贯中成书《水浒传》(一)思想内容1、是热情歌颂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社会:“乱自上作”、“官逼民反”;好汉:“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向往:“八方共域,异姓一家”、“死生相托,患难相扶”2、是一部忠义思想的颂歌。余象斗序言“尽心于国为忠,事宜于济民谓之义,水浒英雄杀富济贫,虽未必为仁者博施济众,按其行事之迹,可谓桓文仗义,并轨于君子”。梁山好汉们“权居水泊,暂时避难”目的是“替天行道,谋求诏安。”3、是市民阶层的思想表达。肯定了金钱的力量,赞美一种以充分的物质享受为基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理想,表现出浓厚的市民意识。“仗义疏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盘分金银”
(二)艺术成就《水浒传》是我国英雄传奇小说的光辉典范,是白话文学的里程碑。1、人物塑造方面。类型化典型转向个性化典型,做到“同而不同处有辨”,传奇性与现实性、超凡性与平凡性结合,以“近人之笔”写“骇人之举”使得英雄可敬可佩,可亲可信。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就很典型。比较:三国中的“三绝”曹操“奸绝”、关羽“义绝”、诸葛亮“智绝”2、故事结构方面。综合运用连环式结构与单体式结构,由逼上梁山到效力朝廷的主线贯穿。3、语言运用方面。它是我国第一部纯粹用白话写成的长篇小说,标志着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另外一个特点是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三)社会影响1、反抗精神和理想英雄鼓舞后代人民革命的火炬。许多农民起义将领把它当作教科书,从中吸取力量,高举造反抗大旗,明末农民大起义中,许多起义军首领袭用《水浒传》的人名或诨号;清代农民起义军打《水浒》旗号的也不少。所以清代封建统治者视之为“诲盗之书”而加以禁止。2、是我国长篇侠义小说之祖,如《三侠五义》;世情小说受其影响,如《金瓶梅》;叙书极多,如有陈忱的《水浒后传》、天花藏主人《后水浒传》和俞万春《荡寇志》。《水浒传》与《三国志演义》一起奠定了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与风格。3、《水浒传》也为其他艺术形式如戏剧、曲艺、绘画、影视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它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神魔小说——《西游记》1、从历史史实向神话传说过渡2、进入说话和戏剧领域。元代杨景贤《西游记杂剧》首次出现猪八戒形象,猴行者演变为“齐天大圣”孙悟空3、吴承恩加工写定
(一)思想内容1、宣扬了释道融合的心学,寓意修心炼性,以心说法。2、体现了对自由的强烈追求、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显示出明代中叶个性解放的思潮。3、折射了市民阶层休闲娱乐的心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二)艺术成就1、浪漫主义是神魔小说《西游记》最基本的艺术特征。2、形象塑造上将神性、物性、人性有机揉合。“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物性”,是指神魔形象本体物的现实自然属性;神性,是指神魔形象所具有的超人的法术和本领;人性,是指神魔形象所寓托某种人的现实社会属性。3、结构上经纬分明,严谨完整。全书以唐僧师徒取经为贯穿始终的主要线索,把数十个小故事串联起来,可称为是“线性结构”。4、艺术格调上,继承了寓庄于谐的优秀传统,“戏墨寓至理,幻笔抒奇思。”世情小说——金瓶梅与此前长篇小说世代累积型的成书过程不同,《金瓶梅》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由文人作家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一般认为它成书于明代万历前中期。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一)思想内容
《金瓶梅》是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巨著,它假托宋朝旧事,实际上展现的是晚明政治和社会的各种丑恶面相,有着深厚的时代内涵。1、全书描写了富商、官僚、恶霸三位一体的典型人物西门庆的罪恶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社会,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展开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彻底暴露出人间鬼蜮世界的肮脏与丑恶。2、以相当多的篇幅描写了西门庆及其妻妾的家庭活动,写出了这个罪恶之家荒淫无耻、贪婪无厌、骄奢糜烂、勾心斗角的林林总总,反映了正常人性惨遭扭曲和异化的过程。3、缺陷:天道循环的宿命论思想;庸俗低级的性描写;审丑嗜丑中展现人物的病态与畸形,没有光明与希望。(二)艺术特点1、在创作题材上,从描述英雄豪杰、神仙妖魔转向家庭生活、平凡人物。2、在创作主旨上,从立意歌颂理想变为着重暴露黑暗,从表现美转为表现丑。3、在人物塑造上,从单色调变为多色调,从平面化转向立体化。4、在叙事结构上,从线性发展转向网状交织。5、在语言艺术上,从说书体语言发展为市井口语。“拟话本”与“三言二拍”拟话本:明中叶之后,白话小说空前繁荣,一些文人一方面对宋元话本加以整理润饰,另一方面又有意识地模拟宋元话本的形式进行创作,这就是拟话本。从话本到拟话本,是由供讲唱的口头文学的记录发展到供人阅读的案头文学的创作。冯梦龙整理创作《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共120篇凌蒙初著作《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共78篇,是我国最早的个人创作白话小说集。汤显祖与“临川四梦”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茧翁,江西临川人是明代最杰出的戏剧家,他的生平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550—1583)为读书应举阶段。受业于罗汝芳,拒绝张居正的延揽以致科考坎坷。第二阶段(1584—1597)为入仕做官阶段。上《论辅臣科臣疏》被贬,五年遂昌知县生涯政绩显赫。第三阶段(1598—1616)为辞官归隐,从事文学创作阶段。汤显祖的剧作《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牡丹亭》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牡丹亭》是继《西厢记》之后最著名的爱情剧。它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当时流行的《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1、标出了以情反理的时代主题。杜丽娘的形象表现了情与理的冲突,反映了反礼教反理学的普通情绪和强烈要求,歌颂了为争取合理的正当的生活愿望而奋不顾身的执着精神。2、体现了个性解放的强烈时代要求。剧本深刻地解剖了杜丽娘之人性从压抑到苏醒、爱情从禁锢到解放的过程,反映了备受礼教摧残的广大女性要求主宰自己命运、要求实现生命价值的强烈呼声。结想成梦—由梦生情—由情生病—由病而死—死而复生艺术成就3、艺术成就方面主要表现在: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塑造了一些列鲜明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富有二色的语言风格。明代前期诗歌流派1、台阁体(杨士奇、杨荣、杨溥)
浅薄无聊、平庸呆板2、茶陵诗派(李东阳)
反台阁体却未能完全摆脱3、于谦
随手写成、不事雕琢明中叶以后的诗歌流派1、复古运动前后七子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代不能废人,人不能废篇”2、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文通字顺、平易舒畅”3、李贽“童心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4、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性灵说”“独抒性灵,不拘格套”5、竟陵派(钟惺、谭之春)“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明末爱国文社和爱国作家1、复社(张溥)爱国文社、爱国作家2、几社(陈子龙、夏完淳)
爱国文社、爱国作家3、张岱
小品文、“短小活泼、清新流利、结构精巧、文笔遒劲”
清代文学概况《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清代初期、中期其他长篇小说《长生殿》与《桃花扇》清代初期、中期其他戏曲清代诗文词清代文学清代初中期社会概况满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在入关后基本上继承了明朝的政治文化制度,并使之更加完备与强化,成为封建专制主义集权的高度发展形态。清代初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清朝统治者一方面实行极其严酷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采取高压手段镇压具有反清意识的文人,曾经屡兴文字狱,以消除汉人的民族对抗情绪。另一方面又采取各种手段笼络汉族士人,除继续沿袭明制以八股取士外,康、乾两朝均特开博学鸿词科以网罗天下名士;还组织编纂各种大型图书,作为优容文人的象征。明清之际的学术思潮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顾炎武等启蒙思想家对明末空谈心性的虚浮学风加以系统清算,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于有清一代学者影响深远。清代中期,民族矛盾渐趋缓和,经济一度出现繁荣局面,但社会矛盾开始激化,尤其是嘉庆和道光时期,政治经济已呈现出全面衰颓的没落趋势,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进入日薄西山的末世阶段,濒临崩溃的边缘,以致道光二十年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竟毫无抵御能力,自那时起中国历史进入近代发展时期。文学呈现就拿文学来讲,周秦以子称,楚人以骚称,汉人以赋称,魏晋六朝以骈文称,唐人以诗称,宋人以词称,元人以曲称,明人以小说、戏曲或制艺称,至于清代的文学则于上述各种中间,或于上述各种之外,没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足以称为清代的文学,却也没有一种不成为清代的文学。盖由清代文学而言,也是包罗万象而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的。——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蒲松龄生平:蒲松龄才华出众却一生穷愁潦倒,热衷科举而始终蹭蹬失意,他被称为中国的短篇小说之王,其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读书、教书、著书与应考,生平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第一时期(1640—1670):为家居读书、应考时期。初应童子试时的风光,成年分家时的困窘,与朋友结“郢中社”。2.第二时期(1670—1671):为南游作幕时期。短暂的幕宾生涯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3.第三时期(1671—1715):为设帐教学、多次应考时期。屡试不第的经历,长达四十年的塾师生涯,与馆东毕际有的宾主相得。作者介绍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祖上虽然没有出过显赫人物,在当地却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动乱中衰微下来。蒲松龄的父亲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蒲松龄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旋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依窗危坐逝世。蒲松龄的创作,除《聊斋志异》《聊斋文集》《聊斋诗集》和关于农业、医药的通俗读物《农桑经》《药书》等。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一部以作者书房名称命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因借叙说奇闻异事,赞美花妖狐魅来鞭挞世间的丑恶,故称作“志异”。郭沫若评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龄《聊斋志异》介绍
为什么叫《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奇闻异事?因为通过这些离奇虚幻的故事,便于大胆地揭露社会多方面的黑暗现实,便于赞美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樊篱的精神,也便于抒发作者自己的满腔“孤愤”。至于艺术特色,则诚如鲁迅先生说的:“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传奇,指唐代传奇小说)。它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聊斋志异》既是一部“搜抉奇怪”、“事涉荒幻”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又是作者“触时感事”、“以劝以惩”的孤愤之书。
这部小说集初名为《鬼狐传》,一开始只是在民间传抄,直到作者去世50年后,才在浙江睦州成书问世,定名为《聊斋志异》。全书共16卷,491个短篇。
《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多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新奇,结构巧妙,千姿百态。作者将古代小说中“志怪”“传奇”和“人情”的精华特色糅为一体,艺术造诣在历代文言小说之上,是17世纪后半期,话本、拟话本小说已过花红时节结出的硕果,也是我国微型小说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的分水岭。
(一)思想内容《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寄托“孤愤”之作,较以往的文言小说而言,增强了社会现实生活的干预意识和批判意识,有力拓展了小说的社会功能。一、《聊斋志异》中最富现实意义、最具思想价值的作品是官绅批判小说。代表作品有《席方平》、《促织》等。二、科举批判小说最能体现《聊斋志异》作为“孤愤”之书的特色。《叶生》、《王子安》“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惝怳,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迨望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志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三、《聊斋志异》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写男女情事的爱情小说。《婴宁》、《青凤》等(二)艺术成就一、作者有意将幻异境界与现实社会联结在一起,以寄托自己的孤愤和理想,使作品既驰骋天外,充满浓郁的浪漫气息;又立足现实,蕴含有深厚的生活内容。幻想性与真实性的相反相成,对立统一,构成了《聊斋志异》的突出特点。二、大量的非现实性艺术形象的塑造成功,是《聊斋志异》的主要艺术成就。三、《聊斋志异》的情节离奇曲折,幻诞诡谲,但在作品提供的特定情境之内,却又顺理成章,是按照某种固有的逻辑必然出现的。其情节的内在逻辑,主要包括人物性格逻辑和幻想逻辑,二者往往蕴含在同一个情节系列中,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四、《聊斋志异》采用的是优美、典雅、精练、传神的文言,又做到了文言体式与生活神髓的高度统一,因此形成一种既典雅工丽又清新活泼的语言风格。吴敬梓《儒林外史》否定性人物形象1.第一类是儒生形象,这类人物最具典型意义,也写得最为成功。2.第二类是官绅形象。他们是科举制度的直接产物,出仕则大多为贪官污吏,处乡则大多为土豪劣绅,成为政治腐败的根源。3.第三类是名士形象。他们苦苦谋求的是“异路功名”的终南捷径,实为科举制度的派生物。吴敬梓《儒林外史》肯定性人物形象1、第一类是带有某种叛逆精神的杜少卿和沈琼枝。2、第二类是真儒名贤形象,如迟衡山、虞育德、庄绍光等。3、第三类是市井奇人形象,有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儒林外史》艺术成就1.作者能秉持公心,把握分寸,针对不同的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2.作者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和真实性结合起来。3.作者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来。4.作者善于运用含蓄、婉曲的讽刺手法,冷静超然,不动声色。《儒林外史》艺术成就与以往的长篇小说相比,《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示出新的特点。1.《儒林外史》继承并发展了《金瓶梅》的写实观念,真正完成了古代小说从传奇性向现实性的转变,是小说发展史上具有美学内涵的一大跃进。2.《儒林外史》所写的人物更切近人的真实面貌,已经突破类型化的模式,显示出充分的个性化。3.《儒林外史》改变了传统小说中说书人的评述模式,采取了第三人称隐身人的客观观察的叙事方式,由人物形象自己呈现在读者面前,大大缩短了小说形象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红楼梦》艺术成就一、《红楼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形象塑造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塑造出一大批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典型,从而完成了具有中国古代民族特色的现实主义人物艺术的发展历程。1.《红楼梦》完全改变了以往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2。《红楼梦》写出了人物形象的独特性格,人各一面,毫不雷同。3.在《红楼梦》之前,中国古代小说的心理描写相当薄弱,《红楼梦》在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上却最见功力。《红楼梦》艺术成就二、《红楼梦》工于叙事,彻底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为小说能真实地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和生动地刻划众多的人物性格,找到了理想的艺术形式。1.写实与诗化相融合的叙事风格。在新型的叙事文学体制中实现了化俗为雅,雅俗兼容,提高了小说的艺术品位,又实现了古代叙事文学与抒情文学艺术传统的融合创新。2.浑然一体的网状叙事结构。《红楼梦》突破了古代长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采用了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连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3.转换灵活的叙事视角。在叙述者问题上,《红楼梦》突破了说书人叙事的传统,作者与叙述者开始分离,作者退隐到幕后,由作者创造的虚拟化以至角色化的叙述人来叙事,在中国小说史上首次自觉采用了颇有现代意味的叙述人叙事方式。清代初期、中期其他
长篇小说
清代初期的长篇小说一、清代初期长篇小说创作概况1、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2、时事小说:《梼tao杌wu闲评》3、英雄传奇小说:《水浒后传》4、才子佳人小说:《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二、才子佳人小说1.才子佳人小说,指描写青年男女恋爱婚姻故事的章回小说,是“学步”《金瓶梅》而又有所反驳、纠偏的世情“异流”,崛起于明末,盛行于清代前期。2、思想特征
第一,作家的主体意识较为突出,在作品中往往把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作主观的理想化的表现,实际上是文人在功名仕途上的失意情绪的发泄,是他们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的反映。第二,在晚明以来进步爱情观的影响下,才子佳人小说不同程度地肯定了青年男女之间“真情至性”的合理性,对根深蒂固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法有一定冲击,但他们的爱情又都是发乎情而不悖乎礼,显然仍浸染着浓厚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第三,才子佳人小说把才、情、貌当作最重要的择偶标准,表达了新型的婚姻理想,极大地冲击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和门第观念,但才子佳人成婚的先决条件往往是金榜题名,又是在自觉地美化科举制度,这就大大削弱了反门第的积极意义。3.才子佳人小说的艺术特征
第一是三段式的公式化结构。一见钟情,私订终身----小人拨乱,暂时离散----金榜题名,终得团圆。第二是才貌双全的概念化形象。
第三是曲折奇巧的故事情节。三、陈忱与《水浒后传》1.在《水浒》的诸多续书中,陈忱《水浒后传》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都是最高的,它也是英雄传奇小说的重要代表作。
2.作为续书,《水浒后传》克服了“按谱填词,高下不得”的困难,艺术上有所发展。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语言运用上都富有特色。四、西周生与《醒世姻缘传》1.《醒世姻缘传》,原名《恶姻缘》,题“西周生辑著”,是继《金瓶梅》之后又一部个人独创的长篇世情小说。
2.《醒世姻缘传》艺术成就第一,全书“以因果报应之谈,写社会家庭之事”,描写则颇为真切、细致,贴近生活原貌,对城乡下层社会的描绘尤富生活气息。第二,小说在继承《金瓶梅》刻骨尽相的写实基调上,又采用了夸张的漫画化的讽刺手法,写活了市井社会的众生相,颇能以生动练达之笔凸现其音容形貌,描摹惟妙惟肖,讥讽直捷刻露。第三,全书的主线由晁、狄前后两世姻缘构成,并以“劝人为善,禁人为恶”的创作主旨把两者勾连得非常紧密,使小说形成一个浑融有机的整体;小说还分别以晁家与狄家的兴衰为轴心,向四周辐射延伸,联系起上下百年、纵横数州县的社会图景,将明清之际的生活风貌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现。第四,小说纯用山东方言写成,具有浓郁的地方情调,风格活泼冷峭而又幽默诙谐,文笔汪洋恣肆而又灵动活跃。描摹人物情状,口吻毕肖;刻绘人物心理,生动有趣。清代中期的长篇小说
一、清代中期长篇小说创作概况李绿园:《歧路灯》(长篇教育小说)李汝珍:《镜花缘》夏敬渠:《野叟曝言》李百川:《绿野仙踪》屠绅:《蟫史》(我国第一部文言长篇小说)陈球:《燕山外史》(清代唯一一部用四六骈文写成的长篇小说)二、李汝珍与《镜花缘》《镜花缘》是一部别开生面之作。从作者的表白和小说的描写来看,作品呈现出多重写作意图和创作旨趣,使其成为一部对古典小说具有某种总结意义的作品。一是同情妇女,张扬女权。二是揶揄世态,寄寓理想。三是炫鬻才学,反映时尚。《长生殿》与《桃花扇》《长生殿》《桃花扇》《长生殿》一、洪昇的生平与创作1.洪昇与孔尚任是清代最优秀的戏曲作家,两人并世齐名,时称“南洪北孔”。洪昇的生平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645――1667)第二时期(1668――1690)第三时期(1691――1704)2.洪昇的创作洪昇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现存有诗集《啸月楼集》、《稗畦集》和《稗畦续集》。戏曲二十种,现存传奇《长生殿》和杂剧《四婵娟》。二、《长生殿》的思想内容首先,作品主要描写了李、杨爱情的悲欢离合,歌颂了他们精诚不散,终结连理的钗盒情缘。其次,全剧把李、杨爱情故事结合着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广阔的社会背景来描写,这就使他们的爱情悲剧与社会历史的变迁合观共视,既寄寓有“乐极哀来,垂戒来世”的教训意义,也不乏历史兴亡的深沉感慨。第三,《长生殿》中所讴歌的真情、至情,除了作为生死情缘的爱情之外,还包含有“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的忠孝之情,把“情”的内涵拓宽到了政治和道德的领域。三、《长生殿》的艺术成就1.《长生殿》兼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2.《长生殿》的结构宏伟,场面壮丽,而又排场紧凑,组织严密。3.《长生殿》的曲文既继承了元曲的传统,化俗为雅,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典型的曲辞,又较多地化用了唐诗中的名篇佳句,化雅为俗,如同己出,从而形成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文采斐然而又不失本色。
孔尚任与《桃花扇》一、孔尚任的生平与创作1、生平(略)大体分为三个时期2、创作诗文集有《石门山集》、《湖海集》、《岸堂稿》、《长留集》等,今人汪蔚林辑为《孔尚任诗文集》。戏剧除《桃花扇》外,还有传奇《小忽雷》(与顾彩合撰)。二、《桃花扇》的思想内容1.《桃花扇》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它通过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反映南明小王朝一代覆亡的悲剧历史,并从中揭示出明代三百年基业一旦瓦解的历史原因。2.《桃花扇》不但展现历史兴亡的事实,而且表现出正义和邪恶两种力量的剧烈搏斗。3.《桃花扇》全剧表现出深沉的感伤之情,弥漫着浓重的幻灭之感。三、《桃花扇》的艺术成就1.作为一部历史剧,《桃花扇》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桃花扇》运用了“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艺术构思,结构严谨,组织巧妙。3.《桃花扇》在人物塑造方面也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人物分为:左、右、奇、偶、总五部
1、李、杨之爱要摒弃自身政治化脂粉还其“人”的面目方得到升华;侯、李之爱却要粘附政治的金粉更显绚丽。2、《长生殿》的政治内容是李、杨题材本身包孕的,《桃花扇》所摄取的侯、李爱情的政治内容,则更多的是作者赋予的。3、具体说来,李、杨之爱是一个净化、升华的过程,侯、李之爱则是一个维护和捍卫的过程。
4、从悲剧层面讲,李、杨之爱具有内在的悲剧性,侯、李之爱则因外部因素而酿成悲剧。《长生殿》描写的只能是理想中的现实爱情,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只存在于天宫的缥缈祥云之中。李、杨卸下了帝妃的冠冕霞帔,摆脱了肉欲的层次,那么悲剧也就接踵而来,这理想之爱的升华之时,便是现实之爱的毁灭之际,这正是《长生殿》的深刻之所在。《桃花扇》中,侯、李在栖霞山白云观重逢,换来的不是姻缘重续,而是入道修真,情缘割断,表面上看是侯、李爱情的幻灭,骨子里却是沉郁的兴亡感喟。清代初期、中期其他戏曲清代初期戏曲清代中期戏曲清代初期戏曲一、清代初期戏曲创作概况此期的剧作家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文人化剧作家。二是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三是以李渔为代表的娱乐派剧作家。二、吴伟业和尤侗1.吴伟业和尤侗都是文人化剧作家的代表。吴伟业写有传奇《秣陵春》和杂剧《临春阁》、《通天台》
。2.尤侗著有传奇《钧天乐》和杂剧《读离骚》、《吊琵琶》、《桃花源》、《黑白卫》、《清平调》,合称《西堂乐府》。三、李玉和苏州派1.明末清初,在苏州这个戏剧创作和演出的中心城市,出现了一群沉抑民间的平民专业剧作家,较为著名的有李玉、朱佐朝(代表作《渔家乐》)、朱素臣(代表作《十五贯》)、叶雉斐(代表作《琥珀匙》)等。2.李玉是苏州派的的领袖,也是明清传奇作家中写作剧本及存留剧本最多的作家,现存完整的有18种。其创作可以明亡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作品以描写人情世态为主要内容,最负盛名的是崇祯年间刊刻的《一笠庵四种曲》,亦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合称“一人永占”。后期作品较多的是描写历史上的政治斗争事件或直接从明末苏州的现实生活中取材,代表作有《千钟禄》(又名《千忠戮》)、《万里缘》等,其中《清忠谱》成就最高。四、李渔1.李渔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喜剧创作的作家,所作《笠翁十种曲》几乎全是敷演男女情事的风情喜剧。2.李渔的传奇“寓道德于诙谐,藏经术于滑稽”,具有强烈的喜剧性。代表作品是《风筝误》(小说代表作是《无声戏》、《十二楼》)。另外,李渔在古典戏曲理论方面也有独到的贡献,其《闲情偶寄》既有系统性,也有实践性,把我国戏曲理论批评推进到一个划时代的高度。清代中期戏曲一、清代中期戏曲创作概况清代戏剧经过康熙时期的一度繁荣之后,至中期逐渐发生明显的分野,即花部与雅部的分庭抗礼。(花、雅之争)二、蒋士铨与《红雪楼九种曲》蒋士铨为乾隆时代最负盛名的戏曲家,也是昆腔传奇发展过程中最后一个较为著名的作家。现存剧作以《红雪楼九种曲》(又名《藏园九种曲》,包括杂剧三种、传奇六种)最有名。三、杨潮观与《吟风阁杂剧》清中叶的杂剧作家以杨潮观最为著名,代表作是《吟风阁杂剧》,共收剧三十二种,每剧一折,各有独立的故事。代表剧目有《寇莱公思亲罢宴》、《汲长孺矫诏发仓》等。第八章清代诗文词第一节清初诗歌第二节清代中期诗歌第三节清代初期、中期词第四节清代初期、中期文清初诗歌一、清初诗歌创作概况:清代诗歌最富成就的时期是清初时期,此期诗坛大致可分为易代之际和康熙时期两个阶段。遗民诗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屈大均、吴嘉纪“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梅村体”(吴伟业)“国朝六家”(“南施北宋”--施闰章、宋琬;“南朱北王”--王士禛、朱彝尊;“南查北赵”--查慎行、赵执信)二、顾炎武和屈大均1.顾炎武是明清之际的杰出思想家与著名学者,也是遗民诗人的杰出代表。著有《亭林诗文集》、《日知录》等。2.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是清初遗民中年辈较晚的诗人。屈大均的代表作品有《壬戌清明作》、《读陈胜传》等。著有《道援堂集》、《翁山诗外》等。三、钱谦益1.钱谦益的一生都随政治风云起落沉浮,处于进退失据的尴尬状态。他的诗作就是其坎坷心路历程的写照,被称为“明清之诗史”。代表作品有《狱中杂诗三十首》、《哭稼轩留守一百十韵》、《后秋兴》一百零四首等。2.作为两朝文宗,钱谦益上兆明代诸派,下开有清一代之风,起衰振微,功不可没。受其影响,在其家乡常熟形成了虞山诗派。四、吴伟业与梅村体1.吴伟业早年春风得意,多风华绮丽,缠绵凄恻之作;其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诗歌的社会内容大大拓展,多苍凉激楚,抑郁悲苦之调。其代表作品有《圆圆曲》、《捉船行》、《楚两生行》、《鸳湖行》等。著有《梅村家藏稿》2.与钱谦益鼓吹宋诗不同,吴伟业尊崇唐调,两人开创了清代诗歌宗唐、宗宋的不同派别。吴伟业的七言歌行能够兼收众家之长,自成一家面目,在清初独擅胜场,被称为“梅村体”。“梅村体”的主要艺术特征有:第一,融元、白叙事诗的善于铺排和初唐四杰的才藻缤纷、李商隐的色泽浓丽于一炉,并引进史传文章、明代传奇的曲折变化的叙述手法,使其歌行既沉郁苍凉,又气势磅礴,既笔意纵横,又韵致深曲,在古代叙事诗里独具一格。第二,语言以华美清丽见长,声律以和谐谨严称擅。它辞藻绚丽,工于设色,律度严整,尤擅转韵,同时注意偶句与散句的间错并用,重视音调和色彩的调和匀称,故能做到开阖自如,音色并妙。第三,多以人物的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同时在人物的身世遭遇和荣辱变迁中又牵合着家国兴替,绾系着一代史实,这样,就使得梅村体在题材、格式、韵味等方面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规范。吴伟业把古代叙事诗推到新的高峰,对当时和后来的叙事诗创作起着示范的作用。受吴氏的影响,在其家乡太仓产生了娄东诗派。五、王士禛与神韵说1.王士禛以康熙诗坛之主盟,标榜“神韵”之说,在当时影响极大,成为清诗的一大宗派,他亦获得“清代第一诗人”(谭献《复堂日记》)之称。2.王士禛的诗歌具有多方面的艺术造诣,但占据主流的仍是其风神独绝的神韵诗。他的神韵诗的代表作有《秋柳》四首、《秦淮杂诗》二十首、《再过露筋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