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物流管理概述_第1页
CH物流管理概述_第2页
CH物流管理概述_第3页
CH物流管理概述_第4页
CH物流管理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物流管理概述第1页/共105页2物流:物流现象一、周围的物流现象——人与物的流动工厂:传送带、搬运小车、进货/送货车商店:商品从仓库到商店商品从商店到顾客家中——货物,内部物流火车站:——人的流动旅客-公共汽车-火车旅客-火车-公共汽车 ——服务的连接:火车站+汽车位第2页/共105页3物流:物流现象南威尔士喷油生产厂西班牙引擎装配厂比利时车体生产厂喷油装置引擎大的内部物流例:制造物流采购原材料存储生产产品存储消费者实体配送回收供应物流:所需原材料供给内部物流:原材料加工销售物流:成品、半成品移向下供应链下一环节回收物流:第3页/共105页41.1物流的概念、分类与构成要素

1.1.1物流概念的产生1.1.2物流的定义:传统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1.1.3现代物流(Logistics)1.1.4物流的分类1.1.5物流的构成要素第4页/共105页5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从日本引进“物流”概念。物流与商流相对应。日本: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引进“物流”概念。将“PhysicalDistribution”译成日文“物的流通”。美国:1915年营销学者萧(A.W.Shaw)在其题为“SomeProblemsinMarketDistribution”(《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论文中首次使用了物流概念。

1.1.1物流概念的产生

第5页/共105页61.1.2物流的定义:

传统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

美国的物流概念学者的定义:中性的,不涉及物流活动的目标或有效性问题,如康伯斯认为,物流是指商品或服务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物理性移动过程。机构的定义:强调物流活动的有效性,如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976年)将物流定义为: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由发生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移动进行的计划、执行、控制等各种活动的集合。即将物流与物流管理未作区分,物流即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也就是物流。

第6页/共105页7日本的物流概念学者的定义(林周二、阿保荣司):物流是指有形或无形商品及废弃物克服时空矛盾、连接供给者与需求者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等物的流通活动及与此有关的信息活动。

第7页/共105页8机构的定义(日通综合研究所):物流是指商品由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转移,从而创造时间与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各种活动。日本各界对物流概念的定义多属“中性”,即主要侧重于描述物流是一系列有关有形与无形商品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实体转移过程,并不涉及这一过程是否是有效的。因此,日本是将物流与物流管理相区别的,物流与物流管理具有不同的定义。

第8页/共105页9第9页/共105页10第10页/共105页11第11页/共105页12

我国的物流概念2001年8月1日《物流术语》国家标准的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这个定义基本上是“中性”的,即没有强调物流的“有效性”,也没有涉及对物流活动的“计划、执行或控制”,因此,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定义是不同的。本书的定义:物流是指伴随物品由供应地向需求地的转移而发生的运输、装卸、储存、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其与上述活动相关的信息活动的集合系统。

第12页/共105页13国物流管理协会于1985年率先用“Logistics”取代了“PhysicalDistribution”,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名称也由“NCPDM”改为“NCLM”;日本也于1992年将“物的流通”改称为“Logistics”,日本物流管理协会也改称为“JapaneseCouncilLogisticsManagement,简称JCLM”。同时,日本没有将“Logistics”译成相对应的日文,而直接使用“Logistics”的日语读音“ロジスティクス”。

1.1.3现代物流(Logistics)第13页/共105页14

现代物流(Logistics)的含义“Logistics”来源于法语的“Logistique”,即“宿营”,是有关军队移动、供应、宿营的军事用语,其含义是指军队的后勤保障,即将粮食、服装、军火等军需物资与人员,按时、按量、按质地补充到指定的地点。注: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本书将反复使用“物流”与“现代物流”的概念,而且也将并用这两个概念,除特别说明外,本书所指的“物流”,多指“现代物流”。但是,本书将对“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做出严格的区分,即传统物流是指英文的“PhysicalDistribution”,现代物流是指英文的“Logistics”。第14页/共105页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企业界引进了“Logistics”用语。并存在着多种定义。如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J.L.赫斯凯特的定义是:现代物流(Logistics)是指对支持物品移动的各种活动进行的管理,以及通过创造物品的时间与空间价值以调节供给与需求。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将现代物流定义为: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与此相关的信息由产出地到消费地的有效且成本效果最佳的流动与保管进行计划、执行与控制。

第15页/共105页16现代物流具有以下特点:(1)将向顾客提供的物流服务目标体现在现代物流的定义中,强调了物流顾客服务的重要性。(2)现代物流的活动范围极其广泛,既包括原材料采购与供应阶段的物流,也包括生产阶段的物流、销售阶段的物流、退货阶段的物流及废弃物处理阶段的物流等整个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全部物流活动。(3)现代物流不仅重视效率,更重视效果,即强调物流过程中的投入(成本)与产出(增加销售额或利润)之间的对比关系。第16页/共105页17(4)现代物流不仅强调物流各构成要素的整体最佳,而且还强调物流活动与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之间的整体最佳。(5)现代物流更强调库存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管理及按需生产。(6)现代物流强调生产、销售、物流是企业经营的三大支柱,并将物流视为与生产、营销相并列的企业经营战略之一。本书对现代物流的定义:现代物流是指基于满足顾客需求,以及成本与效益的考虑而进行的涉及生产、销售、消费全过程的物品及其信息的系统流动过程。

第17页/共105页18

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

第18页/共105页191.1.4物流的分类

返回本节第19页/共105页201.1.5物流的构成要素

基础要素基础要素是维系物流活动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没有这些基本条件,物流就无法发生,也无法运行。这些基础要素就是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人、财、物”三要素。

第20页/共105页21

活动(功能)要素活动(功能)要素是指与物流有关的各种作业活动(功能),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等。

第21页/共105页22(1)运输(Transport)运输是利用设备或工具,在不同地域范围内(如两个城市、两个工厂之间),完成以改变人和物的空间位移为目的的物流活动。(2)储存(Storing)

储存即对物品(商品、货物、零部件等)的保存与管理。(3)包装(Packaging)

包装是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指在物流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将物品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封标志的工作总称。

第22页/共105页23(4)装卸(Loadingandunloading)所谓装卸是指随物品运输和保管而附带发生的作业。(5)流通加工(Distributionprocessing)流通加工是指在流通阶段进行的不以改变商品的物理化学性能为目的的简单加工、组装、再包装、按订单做的调整等作业活动。(6)配送(DistributionDelivery)在中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标中,将配送定义为: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7)信息信息是能反映事物内在本质的外在表现,如:图象、声音、文件、语言等,是事物内容、形式和发展变化的反映。第23页/共105页241.2物流的地位与作用

1.2.1物流与企业经营

1.2.2物流与国民经济发展1.2.3物流与国际经济第24页/共105页25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

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由生产、营销、物流三个过程共同构成。生产过程的输出(成果)是产品,即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更高质量的产品是生产过程的主要功能或任务。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资源体现为生产成本。第25页/共105页26营销过程的输出(成果)是营销服务。这种服务的功能是开发、维持企业与市场之间的适当关系,即发现市场的潜在需求,并向用户或消费者宣传已开发或生产的产品,将产品销售给用户或消费者,稳定并发展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长期交易的信用关系。物流过程的输出(成果)是向顾客提供物流服务,即通过从原材料的采购供应到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整个物流过程的统一管理,使顾客最经济地获得所需要的商品。

第26页/共105页27图1-1: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顾客满足的创造过程)

第27页/共105页28

物流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职能

(1)价值实现职能

(2)成本节约职能

(3)销售促进职能

(4)竞争战略职能

第28页/共105页291.2.2物流与国民经济发展

物流与国民经济成长物流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经济的,即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或积极影响,具体体现在物流规模、速度、效率与质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效率与质量;二是外部不经济的,即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或消极影响,具体体现在物流所产生的交通拥挤、噪音等环境污染。

第29页/共105页30第30页/共105页31

商品价格构成与物流成本所谓物流成本是指为组织、实施、管理物流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及其物资消耗的货币表现。物流成本是商品价格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的零售价格中,大约有20-30%为物流成本。

第31页/共105页32从整个社会来看,物流成本也是国民经济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对国民经济运行绩效产生重大影响。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全社会的物流管理水平也就越高和越有效率,全社会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也就越低,从而意味着物流活动所消费的资源也就越节约,国民经济运行绩效也就越高;反之,亦然。’1999年美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9.9%。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也为10%左右。2000年我国的物流成本大约占GDP的18%。

第32页/共105页33资料来源:RobertV.Delaney“FreightTransportationDeregulation”SEMINART9onRoadTransportDeregulation.ExperienceandResearch.(Cambridge,MA:ArthurD.Little,Inc).

第33页/共105页34

物流与居民生活物流不仅对企业经营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具有重要贡献。一方面,随着物流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物流方式的创新,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成本负担,增加了消费者的福利,另一方面,还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准时、便利的物流需求,从而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

第34页/共105页35

物流与外部不经济物流对环境的外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拥挤(2)噪音与大气污染(3)物流网点密度不断增大,对城市建设、人文景观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促使地价上升,增加了消费者的空间成本,挤压了消费者的生活空间。(4)物流设施与设备的能源消耗,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第35页/共105页361.2.3物流与国际经济

物流与国际贸易物流与国际贸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产生的前提,没有国际贸易就不会有国与国之间的物流。同时,国际物流又是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没有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也就无法最终实现。第36页/共105页37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物流提出的新要求:(1)质量要求(2)效率要求(3)安全要求(4)经济要求

第37页/共105页38

物流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至少包括以下含义:(1)国际贸易的全球化(2)资本输出(投资)的全球化(3)产品生产与销售网络全球化(4)原材料采购与供应全球化(5)人力资源组织与开发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国际贸易、商品生产、商品销售及原材料采购的全球化,必然带来物流的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是物流全球化的前提,同样,物流全球化又是经济全球化的保障,没有全球化的物流,也就无法实现经济的全球化。第38页/共105页391.3.1物流管理的目标与原则1.3.2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

1.3物流管理的目标、原则与内容

第39页/共105页401.3.1物流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物流管理的定义物流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是指为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第40页/共105页41(1)物流管理既要实现最低化的成本管理,又要确保客户对物流服务质量的满意,可见,成本和服务是物流管理的侧重点;(2)物流管理不仅仅是对单个构成要素的管理,而是一个动态的、全要素、全过程的管理;(3)物流管理就是要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手段,合理地组织各种要素的搭配,实现整体最优。

第41页/共105页42

物流管理的目标(1)现代物流管理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这里的客户不仅指物品的需求方,还包括物流服务的接受方,即物流业务的委托方。客户满意是一个综合指标,具体包括效率、质量、速度、成本、安全等等。(2)现代物流管理以整体最优为目的,这里的整体最优表现为对运输、储存、装卸、库存、配送、信息等基本功能要素实施优化管理,处理好物流各要素之间的“二律背反”关系,在保证物流系统效率与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成本的最小化。(3)现代物流管理既重视效率更重视效果,即在确保整体最优的基础上充分重视环保、公害、交通等因素,积极发展符合21世纪发展潮流的绿色物流。通过加强物流系统管理可以实现”7S”。(1)服务(service)目标(2)快捷(speed)目标(3)节约(spacesaving)目标(4)规模优化(scaleoptimization)目标(5)库存(stockcontrol)目标

(6)安全性(safe)目标(7)总成本(sumcostminimum)目标第42页/共105页43悖论在哲学中也称“二律背反”,因为哲学中的悖论,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康德的“二律背反”。康德的“二律背反”理论是这样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单一的、不可分割的东西构成的;世界上没有单一的东西,一切都是复杂的、可以分割的。他的这个理论中前后二个定律很明显是互为对立和矛盾的,所以就称为“二律背反”。所谓“二律背反”是指两个相互排斥而又被认为是同样正确的命题之间的矛盾。对与错、正与反也叫“二律背反”。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存在效益背反规律。在物流功能之间,一种功能成本的削减会使另一种功能的成本增多。因为各种费用互相关连,必须考虑整体的最佳成本。服务与成本的矛盾,用户总希望少付费用而满足自己所有的服务要求,而供应商则希望在高质量服务时能够得到高的效益回报。这两个矛盾逻辑上服从二律背反规律。一般的来讲,高质量的商品一定是与较高的价格相关联,提高质量要求,价格随之上升;优质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相关联,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物流成本随之上升。既要充分考虑压价对服务质量的影响,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物流成本对价格的影响,否则,有可能导致服务水平的下降,最终损害用户和企业双方的整体利益。物流服务中的问题及对策,只是把物流服务水平看作是一种销售竞争手段而不做出清晰的规定。批发商和零售商的要求必将升级,以至企业无法应付。现在,批发商或零售商或是由于销售情况不稳定或是由于没有存放货物的地方,或是为了避免商品过时,都在极力减少库存。如果他无节制地要求多批次、小批量配货,或进行多批次地库存补充,物流工作量将大大增加,物流成本必然提高。而降低物流成本必须在一定服务水平的前提下考虑,从这个意义上说,物流服务水平,是降低物流成本的依据。从与物流服务的关系着眼考虑物流成本,一味强调降低成本是毫无意义的。应当在维持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物流成本。

第43页/共105页44效率与效益的概念

效率原是物理学中的概念,一般定义为有效输出量对输入量的比值,主要涉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时间观念是分散化效率相伴生的集中化效率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效率赋于时间以价值含义,将时间纳入到投入与产出分析之中,要求单位时间的产出最大化。在这里,时间看作是一种人类决策及其实施活动中必须予以考虑的资源投入,在进行投入与产出分析时同样要遵循科学中的"最大和最小的原理,即以所谓最小的费用获得最大的效果"。

效益是指对目标的实现程度。具体地说,效益就是在现有的制度安排和特定的目标设计下,单位时间内最后实际所得和实际投入之差,再与实际投入的比值。可以说,效益是在特定制度和目标约束下对效率的实现;同时,也包含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反映出效益比效率概念内涵上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效益实际是效率的延续与实现,效率是效益的基础。效率与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更加注重效益的效率观。第44页/共105页45

物流管理的原则(1)在总体上,坚持物流合理化的原则,就是在兼顾成本与服务的前提下,对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2)在宏观上,除了完善支撑要素建设外,还需要政府以及有关专业组织的规划和指导。(3)在微观上,除了实现供应链的整体最优管理目标外,还要实现服务的专业化和增值化。现代物流管理的永恒主题是成本和服务,即在努力削减物流成本的基础上,努力提升物流增值性服务。(4)在服务上,具体表现为7R原则,即适合的质量(RightQuality)、适合的数量(RightQuantity)、适合的时间(RightTime)、适合的地点(RightPlace)、优良的印象(RightImpression)、适当的价格(RightPrice)和适合的商品(RightCommodity)。即为客户提供上述7个方面的恰当服务。第45页/共105页467R原则,即适合的质量(RightQuality)、适合的数量(RightQuantity)、适合的时间(RightTime)、适合的地点(RightPlace)、优良的印象(RightImpression)、适当的价格(RightPrice)和适合的商品(RightCommodity)。即为客户提供上述7个方面的恰当服务。7R:将适当数量(rightquantity)的适当产品(rightproduct),在适当的时间(righttime)和适当的地点(rightplace),以适当的条件(rightcondition)适当的质量(rightquality)和适当的成本(rightcost)交付给客户。6R:正确的物品(或人)(Item),以正确的数量(Quantity),在正确的时间(Time),在正确的条件下(Condition),以正确的价格(Price),送到正确的地方(Place)6R:正确的产品(RightProduct)能够在正确的时间(Right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Quality)和正确的状态(RightStatus)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Place)5R(“Right”)服务,即把好的产品(rightproduct),在规定的时间(righttime)、规定的地点(rightplace)、适当的数量(rightquantity)、合适的价格(rightprice)提供给客户。第46页/共105页471.3.2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

物流作业管理物流作业管理是指对物流活动或功能要素的管理,主要包括运输与配送管理、仓储与物料管理、包装管理、装卸搬运管理、流通加工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等。(1)运输与配送管理:将在本书第3章展开。(2)仓储与物料管理:将在本书第4章论述。(3)包装、装卸搬运与流通加工管理:将在本书第5章中介绍。(4)物流信息管理:将在本书第6章中论述。

第47页/共105页48

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战略管理(logisticsstrategymanagement)是对企业的物流活动实行的总体性管理,是企业制定、实施、控制和评价物流战略的一系列管理决策与行动,其核心问题是使企业的物流活动与环境相适应,以实现物流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有关物流战略管理的详细内容将在第2章中展开。

第48页/共105页49

物流成本管理

是指有关物流成本方面的一切管理工作的总称,即对物流成本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控。

物流成本管理

的主要内容包括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预测、物流成本计划、物流成本决策、物流成本分析、物流成本控制等等。

有关物流成本管理的详细内容将在第8章中论述。

物流成本管理第49页/共105页50物流服务管理所谓物流服务,是指物流企业或企业的物流部门从处理客户订货开始,直至商品送交客户过程中,为满足客户的要求,有效地完成商品供应、减轻客户的物流作业负荷,所进行的全部活动。

有关物流服务管理的详细内容将在第7章中论述。

第50页/共105页51

物流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组织是指专门从事物流经营和管理活动的组织机构,既包括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和运作部门、企业间的物流联盟组织,也包括从事物流及其中介服务的部门、企业以及政府物流管理机构。有关物流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详细内容将在第9章论述。

第51页/共105页52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是用系统的观点通过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控制与优化,以寻求建立供、产、销企业以及客户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大程度地减少内耗与浪费,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最优化并保证供应链成员取得相应的绩效和利益,来满足顾客需求的整个管理过程。

有关供应链管理的详细内容将在第10章论述。

供应链管理第52页/共105页531.4国内外物流管理的发展

1.4.1美国物流管理的发展1.4.2欧洲物流管理的发展1.4.3日本物流管理的发展

1.4.4我国物流管理的发展第53页/共105页54

物流概念的产生与物流观念的启蒙阶段(1901-1949)1901年约翰·F·格鲁威尔(JohnF.Crowell)提出了农产品的物流问题;1915年阿奇·萧(ArchShaw)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论述了物流在经营战略中的作用;1929年美国著名营销专家克拉克(F.E.Clark)在《市场营销原理》一书中,将物流纳入到了市场营销的研究范畴之中。因为在20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已出现生产大量过剩、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危机,企业因此提出了销售和物流的问题,此时的物流指的是销售过程中的物流。1941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围绕战争供应,美国军队建立了“后勤”(Logistics)理论,并将其用于战争活动中。其中所提出的“后勤”是指将战时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布置,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积累的大量军事物流保障理论、经验,形成和丰富了运筹学(OperationsResearch)的理论与方法,并且这些理论与方法在战后被很多国家运用到了民用领域,促进了20世纪60-70年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促使物流学(Logistics)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4.1美国物流管理的发展

第54页/共105页55第55页/共105页56第56页/共105页57早在60年代,彼得·杜拉克就以惊人的睿智预言:“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德鲁克泛指的是流通,但是,由于流通领域中物流活动的模糊性尤其突出,是流通领域中人们更认识不清的领域,所以,“黑大陆”说法现在转向主要针对物流而言。商物分流:物流科学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所谓商物分离是指流通中两个组成部分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物流冰山说:是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提出来的,他专门研究物流成本时发现,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因而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性,他把这种情况比做“物流冰山”。冰山露出茫茫海面的只是它巨大躯体的一小部分,更大的部分则隐藏在海面之下,物流成本也有类似的特征。传统会计中所计算的外付运费和外付储存费,不过是冰山一角,大量的物流成本混入企业其他费用中,如不把这些费用核算清楚,很难看出物流费用的全貌。目前,各企业计算物流成本的方法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此无法与其他企业进行比较,也很难计算行业的平均成本。即大部分沉在水面以下的是我们看不到的黑色区域,而我们看到的不过是物流的一部分。第57页/共105页58物流“第三利润源泉”说——“第三个利润源”说法主要出自日本。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第一个是资源领域,第二个是人力领域。在前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情况下,物流领域的潜力被人所重视,按时间序列排为“第三个利润源”。现代经济学认为商品的利润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物质资源、劳动力资源、和物流。自有了商品和市场竞争后,人们对利润的关注主要是在资源和劳动力方面,即想方设法降低原材料价格,减少原材料用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等。在商品生产发达的今天,能够在资源和劳动力方面提高利润的“空间“已经不大,于是,人们就把眼光转向物流。物流管理作为“第三利润源泉”也就愈益引起关注。物流效益背反说——是物流领域中很经常的很普遍的现象,是这一领域中内部矛盾的反映和表现。例如,包装问题,包装方面每少花一分钱,这一分钱就必须就必然转到收益上来,包装越省,利润则越高。但是,一旦商品进入流通之后,如果简省的包装降低了产品的防护效果,赞成了大量损失,就会造成储存、装卸、运输功能要素的工作劣化和效益大减。第58页/共105页59物流服务中心说——代表了美国和欧洲等一些国家学者对物流的认识,这种认识认为,物流活动最大的作用,并不在于为企业节约了消耗,降低了成本或增加了利润,而是在于提高企业对用户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他们在使用描述物流的词汇上选择了后勤一词,特别强调其服务保障的职能。通过物流的服务保障,企业以其整体能力来压缩成本增加利润。物流成本中心说——物流在整修企业战略中,只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成本发生影响,物流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的产生点,因而,解决物流的问题,并不主要是为要搞合理化、现代化,不主要在于支持保障其他活动,而主要是通过物流管理和物流的一系列活动降低成本。所以,成本中心既是指主要成本的产生点,又是指降低成本的关注点,物流是“降低成本的宝库”等说法正是这种认识的形象表述。物流成本乘数效应:假定销售额为100万元,物流成本为10万元,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10%。那么,当物流成本下降1%,销售金额就会增加10%,即10万元。这个理论类似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物流成本的下降通过一定的支点,可以使销售获得成倍增长。第59页/共105页601-7PLs: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传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也势必出现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分工协作。在如今,第三方物流企业通常只是完成自己相对具有竞争优势的某个或某些物流功能,如运输、仓储、物流服务咨询、物流供应链整合与管理,等等,而自己不具有竞争优势的物流业务则外包给其他企业。目前已经相继出现的1PLs、2PLs、4PLs、5PLs等概念(Ho&Lim,2001),已经初步验证了我们关于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出现了日益明显的专业化分工现象的判断。第60页/共105页61第一方物流企业(First-PartylogisticsProvider,1PLs)1PLs是由MorganStanley提出的(Ho&Lim,2001),根据MorganStanley的解释,1PLs是指自我拥有和管理所有运输、仓储等所有物流功能的制造商。早期的制造企业和其他销售地与产地在同一区域的小型制造企业一般是1PLs。由产品提供者向产品的需求者提供物流,也可以简单地叫做“供方物流”。传统上,制造业企业都有自己的仓库和相当规模的运输工具,来实现自己产品的流通。(摩根斯坦利在全球金融界享有盛誉。它提供金融及市场执行方面的专业优质服务。摩根在全球28个国家拥有58000个员工,构建起一个高效的金融网络,并凭借摩根的理念和雄厚资金为实现客户的金融目标而努力奋斗。)第61页/共105页62第二方物流企业(Second-PartyLogisticsProvider,2PLs)2PLs也是由MorganStanley提出的。MorganStanley认为,随着企业业务在地理范围上的不断扩大,许多制造商就会需求2PLs来分担日益加重的物流业务负担,于是2PLs也就应运而生。2PLs就是物流运输、仓储服务提供商,它们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生产运营边际成本高,市场竞争激烈,进入的市场壁垒低,但退出市场的难度相当大。除航运和水运商外,多数2PLs的收益较低且经营不稳定。第62页/共105页63第三方物流企业(Third-PartylogisticsProvider,3PLs)根据MorganStanley的定义,3PLs是指“通过对物流能力提供商的优化组合,致力于提供物流服务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物流企业”。尽管3PLs通常是以拥有关键配送中心、专用运输工具和仓储设施来保证自己企业物流业务的完整性,但他们更倾向于使用非专用物流设施。是由产品的供方和需方之外的“第三方”为他们提供物流服务,即这种企业是以经营者向外界提供物流服务为己业,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企业之间是联盟关系。可以简单地叫做“服务商物流”。从更大范围看,第三方物流不仅仅包括仓储、运输和EDI信息交换,也包括订货履行、自动补货、选择运输工具、包装与贴标签、产品组配、进出口代理等。第63页/共105页64第四方物流企业(Fourth-PartyLogisticsProvider,4PLs)第四方物流的概念是由安达信咨询公司(AndersonConsulting)提出并注册的,第四方物流是指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将供应链管理技术外包给第四方,即由第四方来拟定一套供应链总体解决方案,并负责对解决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目标是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这就要求第四方物流提供商必须开发先进的集成和同步化技术,将3PLs、信息技术服务商、供应链上各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技术及业务能力优化整合。因此,4PLs是各相关实体联系和交流的枢纽,是包括供应链在内的整个系统的集成商。第四方物流具有信息化程度高、涉及面广、无形技术外包和对人的素质要求高的特点。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另一种提法是领先物流提供商(LeadLogisticsProvider,LLP)。LLP强调的同样是供应链的集成管理能力。可以简单地叫做“咨询商物流”。从事第四方物流的企业凭藉所拥有的物流信息和知识,对一个企业从其内部到外部的所有互补性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集成、整合和管理。第四方物流的主要特点是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物流企业的运作提供指导,使得物流企业得以获得更低的运营成本,更高的生产效率。在业界,人们对“第四方物流”概念的看法还不尽一致。相对于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具有前二者所不具有的规模、信息、服务水平、管理效率方面的优势。

第64页/共105页65第五方物流企业(Fifth-PartyLogisticsProvider,5PLs)其实,在对第四方物流尚没有达成一致认识的今天,5PLs的提法仅仅代表了国际物流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憧憬。MorganStanley认为(Ho&Lim,2001),5PLs是相对于4PLs具有更强的能力,能够提供最完整物流服务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可以将5PLs理解为支持物流供应链快速重构的信息技术集成平台。第65页/共105页66第七方物流(7PL)7PL概念源于3PL和4PL,由埃森哲(Accenture)咨询公司首先提出并注册。Accenture认为,7PL=3PL+4PL,7PL可以兼具3PL和4PL的特点(YCH,2001)。Accenture提出7PL的概念,远不及4PL概念的影响深远,7PL目前尚未引起太多关注。虽然关于以上的概念并未形成一致的观点,但是它们确实反映了物流企业组织正在朝着专业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的演变现象。第66页/共105页67第67页/共105页68第68页/共105页69第69页/共105页70第70页/共105页71第71页/共105页72第72页/共105页73第73页/共105页741.4.3日本物流管理的发展

物流概念产生以前的时代(1950年代)在整个1950年代,运输是制约日本企业经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重视运输,发展运输,“物流”就是运输,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

第74页/共105页75

物流系统化时代(1960年代)1956年从美国引进物流概念以后,日本社会各界开始把物流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也就是说,结束了物流即是运输与保管的时代。

第75页/共105页76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物流系统化政策,企业也开始着手物流系统化工作。为了实现物流的系统化,这一时期开始整合物流机构,将与物流活动有关的各个部门进行合并,组建新的物流机构。同时,也开始引进、开发新的物流工具与设备,以提高物流效率。但是,这一时期日本的物流系统化还侧重在组织与硬件设施与设备方面的系统化。另外,这一时期进一步增强了物流成本意识,认为降低物流成本可以直接为企业增加效益,很多企业开始探讨物流成本核算与物流成本管理方法。

第76页/共105页77

物流合理化时代(1970年代)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日本经济进入低速成长期,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受到了市场需求的限制;能源价格的上涨使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越来越困难。因此,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益,对物流活动寄予了更大的希望。如何实现物流的合理化是这一时代的主题。为了实现物流合理化,对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各物流要素进行了各种技术革新,如各种运输方式的最佳组合、运输线路的合理规划、联合运输、共同运输,以及低温冷藏运输工具的开发、自动化仓库建设、新包装材料与包装方式的开发等物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70年代十分旺盛。

第77页/共105页78为了推动全社会的物流合理化进程,日本政府积极制定并实施各种物流标准,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支持民间的各种物流合理化运动。这一时期日本的物流合理化是在硬件与软件两个层面展开的。在硬件层面上,积极引进、开发新的物流技术与物流工具;在软件层面上,进一步建设与完善物流管理系统与物流信息系统。

第78页/共105页79

物流高度化时代(1980年代)进入80年代以后,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与多样化需求,必须实现及时、准确的“准时制物流”,而可以满足这种需求的物流则是公路物流,这样,在整个80年代日本对公路物流的依存度不断提高,到1985年公路物流的市场占有率(吨公里)达到47.4%,到80年代末则超过了50%,由此又导致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等物流外部不经济日益突出。同时,出现了司机不足等物流劳动力短缺问题。为了缓解环境压力与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日本政府发出了由公路物流向其他物流方式转换,以及由“小规模、分散化”物流向“集约化”物流转换的呼吁,并制定了相应的鼓励政策。

第79页/共105页80

现代物流或战略物流时代(1990年代以后)随着物流概念由“PhysicalDistribution”转变为“Logistics”,日本的物流观念与物流实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化:第一,物流不仅是降低成本的“手段”,更是扩大销售、增加利润的“竞争战略”。第二,物流不是生产的“下游”,而是生产的“上游”,即物流不再是生产之后的“后勤”,而是生产之前的“先锋”。第80页/共105页81第三,组织物流的目标不仅是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而是要实现效率、成本、服务与效益的均衡。第四,物流合理化不取决于某一个企业的物流合理化,而取决于所有交易者整体物流的合理化。第五,不仅要实现物流活动要素的系统最佳,更加谋求物流系统与生产、销售等整个经营系统的最佳。第81页/共105页82伴随物流观念的转变,日本各界特别是企业界开始积极构筑“产销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即建立供应商、厂商、流通企业、消费者相互协调与合作的物流体系。为此,积极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开发与应用迅速、高效、开放、共享的物流信息系统。为了进一步提高物流的价值创造功能,许多企业纷纷将企业的物流业务的全部或部分转包给专业化的物流公司,从而促进了物流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也于1997年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物流产业的政策措施。

返回本节第82页/共105页831.4.4我国物流管理的发展

物流概念产生以前的时代(1980年代以前)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与物流相关的采购、运输、仓储、包装等各环节也都是分别开展的,没有物流的概念,更没有系统管理物流活动的思想与机制。

第83页/共105页841979以后,企业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多种经济成分开始进入市场,商品流通体制、交通运输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企业开始自主决定其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了商品物流配送中心的试点工作;运输企业突破传统的经营观念,扩大了业务范围;货运代理企业作为托运人与承运人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开办了代理货物托运、取货送货、订舱配载、联运服务等多项业务。第84页/共105页85

物流概念的引进与试验(1980-199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物资流通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次国际物流会议,回国后撰写的考察报告中介绍了日本物流情况与大会内容。1981年,北京物资学院的王之泰教授在物资部的专业刊物《物资经济研究通讯》上发表了“物流浅谈”一文,首次较为完整地将物流概念引入中国。

第85页/共105页86由于物流概念是由我国生产资料流通部门及其研究者们引进的,因此,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都是以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物流活动为主,而对其他领域的物流研究很少,也很少有应用。这一时期的物流研究,以及物流理论的应用还主要侧重于宏观方面,很少对企业的微观物流进行研究与应用。随着8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与改革重点的转移,物流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应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后也逐渐由热转冷。

第86页/共105页87

物流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复兴与发展(1990年代以后)20世纪90年代中期,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物流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一时期,我国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物流的功能与作用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同(2)各级政府与行业组织十分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3)物流基础设施与物流网点建设步伐加快(4)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5)物流研究与物流教育发展迅速(6)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步伐加快

第87页/共105页88物流学分类按业务内容分物流管理学企业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生产物流管理物流技术学物流规划与设计库存控制技术电子商务技术运输技术仓储技术信息技术物流管理学:研究物流管理的科学——物流管理理论、原理、方法——适用于物流管理人员物流技术学:研究各种专业物流技术、设备、和作业方法——适用于专业物流技术人员第88页/共105页89按学术性质分:理论物流学:物流形成与运作原理、规律应用物流学:POS、VMI、配送、条码编码技术条码技术物流信息技术采购订货技术运输技术仓储技术信息技术按学术性质分理论物流学物流经济学物流管理学物流系统论物流控制论物流运筹学应用物流学第89页/共105页90按业务领域分:规划与设计第三方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技术企业物流学电子商务物流学按业务领域分分销物流学运输物流学仓储物流学库存控制流通加工流通理论现代物流学分销物流学:开拓市场、提高客户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益为目的的物流学理论、方法、技术现代物流学:80年代出现的最新物流现象第90页/共105页91按物流范围分:企业物流学:企业内外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分销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物料搬运系统、仓储管理、设施规划、库存控制社会物流学:大物流、宏观布局、交通运输设施规划、仓储设施规划、物流政策等国际物流学:面对国际物流市场的国际贸易和国际运输生产物流学仓储物流学设施规划第三方物流学供应链管理按研究范围分国际物流学国际经济地理国际贸易国际运输国家产业政策国际物流规划企业物流学社会物流学区域经济地理社会生产力布局社会物流规划物流产业政策社会流通理论第91页/共105页92物流管理学:五大职能物流管理学:专门研究物流管理的科学——为实现物流系统目标,提高对用户供应商品的效率,对物流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5职能物流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最重要:确定物流活动搞什么、怎么搞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实施第92页/共105页93物流管理学:六大要素物流活动可分成六大类:六大要素运输、配送活动存储、保管活动包装活动装卸、搬运活动加工活动:生产加工与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活动第93页/共105页94运输运输配送长距离,线性机能,物流的交通机能短距离,面的机能,物流的准入机能保管储藏保管长时间保管,储藏型保管短时间保管,流通型保管加工加工作业生产加工流通加工商品检验、分拣、放置、备货、分配组装、细分、切断、规格化价格贴付、单位化、商品组合物流管理学:六大要素第94页/共105页95包装工业包装商业包装输送、保管、外部包装、内部包装、品质保证为主体销售包装、单个包装、市场营销为主体装卸入货卸货从物流设施到交通工具的活动从交通工具到物流设施的活动信息物流信息

商流信息数量管理:货物跟踪、入库、在库、出库管理品质管理:温度、湿度管理作业管理:自动分拣、数码备货订货、发货:POS、EOS、VAN、EDI金融:银行联网物流管理学:六大要素第95页/共105页96物流管理学:特点物流管理学的特点:系统性:物流系统,用系统观点研究物流活动,从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协调上处理问题,以系统整体最优为目标,考虑多资源、因素协调配合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