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白公鹅》教学反思12篇
《白公鹅》教学反思12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
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
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白公鹅》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公鹅》教学反思1
今天两节语文课,因此我把13、14课一起学习的。因为这两篇课
文都是写鹅,他们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放在一起学习,学生
可以准确的说出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在学习13课、14课这两篇课文时,学生都能准确的用文中的一
个词语概括白鹅、白公鹅的特点,只是在概括白公鹅特点的时候,个
别学生没有准确的找到,但是在老师的提醒之下能找到了。课文从哪
些方面描写他们这些特点的?学生在默读课文时,很快的找出来,对
于13课第二自然段是过渡段,多数学生忘记了,个别几个能说出来。
学生在分别学习体会他们的特点时,很多学生没有预习,没有查不懂
的词语,在理解课文时说的不到位,能找到不能讲,这是今后课堂上
训练的重点。对于朗读本节课训练的少,因为注重了讲的训练。
对于两篇课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准
确的说出来。相信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也能学习这两篇课文的写法,
运用总分、拟人、比喻等方法。
《白公鹅》教学反思2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理解词语的
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
欣赏文章的好词佳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
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两天,我们学习了《白鹅》(板书),大家一定记得丰子恺
笔下的那只架子十足的白鹅吧?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我们
一起来填一填。演出表格。
2、学生填表并交流
白鹅
①姿态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②叫声严肃郑重、厉声叫嚣
③步态傲慢从容、大模大样
④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3、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那是一只来自俄国作家叶.
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出示课题),看看这只鹅又有什么特点。
二、粗读课文
1、这篇课文生字比较多,又是外国作家的作品,语言表达方式
可能不同与我们,所以请大家认真朗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再想想,这只白公鹅又有什么特点。(学生自读
课文)
2、交流检查:
3、出示词语:
军衔腔调车辙涟漪勾当鱼饵禽类
荣膺攀谈掂量率领厮打撕咬主宰
泥泞凌乱径直慢条斯理耀武扬威
(1)指名朗读,正音,强调“勾当、率领”两个多音字。
(2)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交流解答。(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
文、词素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预设:
军衔:你知道哪些军衔?(元帅、将、校、尉、士)
车辙:车轮轧过的痕迹;“南辕北辙”
涟漪:从字形看,一定与什么有关?怎样的波纹?
勾当:坏事情
荣膺:联系上下文猜想意思,再想想每个字的意思,说说词语的
意思。
掂量:作动作,边做这个动作时还边想什么?于是引申出掂量的
另一个意思:思考
主宰:找到句子,读一读,猜想意思。白公鹅认为自己掌握、操
控着整条河。
(3)一排排读词语,发现每一排词语都有什么特点?(表示名
称、动作)
4、出示句子,读一读。
(1)要是可以把军衔授给禽类的话,这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
上将衔了。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
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2)通过车辙零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
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
(3)当白鹅在浅水滩里挺直身子、扇动起两只长长的有力的翅
膀时,水面上便泛起层层涟漪,岸边的芦苇也会沙沙作响。
(4)要不,它就与邻近的鹅群来上一场厮打,弄得满河里漂浮
着撕咬下来的乱羽。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
想有鱼咬钩了。
5、梳理脉落:
(1)这只白公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填一填:()的白公
鹅
(2)为了突出白鹅的高傲,丰子恺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三
方面进行具体的描写,这篇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板书:走相、玩
相)
三、阅读欣赏
(一)欣赏第二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概括这只白公鹅的走相
的话,你觉得用哪个词语合适?(板书:慢条斯理)
2、自由朗读这一段,作者叶・诺索夫是怎样写出白公鹅走路慢条
斯理的?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
(1)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掂量”是什
么意思?(用手称称重量一一反复思考应该怎么做,结果会怎样)它
在掂量什么?(这一步落在哪里好,怎样放下去好)];
(2)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噗,就像收
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小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
放到地上。[想象鹅每一步的动作,并用手演示一下。比较体会“先…
再…;然后…再…”"先…再…然后..最后…”用这样的连接写出了
白公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
(3)通过车辙零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
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为什么会每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
泥?]
(4)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去掉"就是…
也…”,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
(5)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
着一罐水。[比较:”它总是高傲地挺着长长的脖子。”体会比喻的作
用。]
3、再次朗读,感受白公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自由读,指
名读,小结写法。)
(二)欣赏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部分3—6自然段,同样用一个词语形容白公鹅的
玩相。(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耀武扬威……)
2、又是怎样把它玩相的特点写出来的?同样来欣赏一下,你觉
得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预设:
(1)可是最糟糕的是,白鹅把我下了鱼饵一片水面,也划为自己
的地盘。我们为这片水面打了好长时间官司,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
[“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是什么意思?“它没把我放在眼里”又是
什么意思?哪些句子写出了它没把我放在眼里?与“有时……有
时……有时……”比较,体会“要不……就……."作用。]
(2)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
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白鹅大概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
都属于它。[“勾当”是什么意思?这里指什么?按理说,做这些事应
该一?而白公鹅却一?那是因为一?理解“主宰”]
4、体会作者情感:
(1)事实如此吗?
(2)出示句子,读一读:它要是知道了连它自己也属于村里的少
年斯焦普卡一一他愿意的话,就可以把它抓起来,交给母亲,用它和
鲜白菜一起熬汤喝一一那可就要大吃一惊了。
(3)理解两个破折号的作用:转移话题;如果不用破折号这个意
思应该怎样表达?
(4)对白公鹅这种放肆的行为,我为什么不采取措施,再读这两
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5)读课文第一段,体会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
(6)小结:白公鹅走相慢条斯理,玩起来大胆放肆,但在作者的
笔下,这一切都让人觉得这白公鹅是那么可爱,我们禁不住也和作者
一样喜欢上了这只白公鹅。
四、拓展延伸
1、如果大家读完叶.诺索夫笔下《白公鹅》整篇文章,大家一定
会更加喜爱这只派头十足的白公鹅的。
2、自由阅读《同步阅读》中的《白鹅》,谈读后感受。
五、写法对比
1、同样是写鹅,丰子恺与叶.诺索夫的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
相似之处?
(1)结构上:先总体介绍特点,再从几方面具体写。《白鹅》是叫
声、步态、吃相三方面;《白公鹅》是走相、玩相两方面;
(2)描写方法上,都赋予鹅人的感情,把它们当作人来对待,让
人觉得亲切可爱;
(3)运用反语,写出鹅的可爱,突出对鹅喜爱的感情。《白鹅》中
的“鹅老爷”“架子十足”“不胜其烦”;《白公鹅》中的“上将军衔、
勾当、主宰”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1、重视词语教学,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始终觉得词语教学
是阅读教学非常重要的部分,理解词语的过程是词汇积累的过程,也
是阅读理解的过程。当前的语文课堂强调“悟”,而这种“悟”往往
只偏重于人文方面,重视作者情感的体会,而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的
特点,忽略了写作特色的感悟。而词语学习正是最基础的语文。所以,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一向重视词语教学。如果从公开教学的角度看,感
觉今天的课堂上可能在词语学习上化的时间有些多,但从教学的过程
和效果看,感觉比较满意。
如学生提出“荣膺”一词不理解,我问:平时我们遇到不理解的
词语可以怎样理解?学生说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猜想意思。于是,我
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然后猜一猜。马上就有学生说是“当
上”“成为”,这是孩子最简单的换词获得的理解;我再引导:怎样
地当上?“光荣地当上、荣幸地成了";我说,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有的学生说,成为海军上将一定是件光荣的事,有的说,从“荣膺”
的“荣”知道。虽然这个过程化了较多的时间,但让孩子们经历了学
习理解的过程,学到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涟漪”一词,我引导
学生从字形看,这个词语一定与什么有关?孩子们马上说出是水,因
为两个字的部首都是三点水。一个孩子说是“波浪”,我一边用手比
画大波浪,一边问:这样的波浪能叫“涟漪”吗?孩子们意识到“涟
漪”是细小的波纹。再如“耀武扬威”一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想想
每个字的意思,学生就体会到是“炫耀武力,宣扬威风”。我借机引
导学生注意这个词语的构词方法:这个词语在构词上有什么特点?随
着我手的指点,学生明白了“耀”和“扬”意思相近,“武”和“威”
意思相近。我再让学生想象,“耀武扬威”是什么样子,从而体会词
语的感情色彩。
本节课在词语教学上最大的失误是多音字的学习,这课多音字比
较多,如果把多音字列成一行,引导学生读一读,可能效率更高,效
果也更好。
2、重视了品词析句,提高学生语言的欣赏能力。课文第二自然段
用总起一分述的结构描写了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语言形象具体,
值得细细品读。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重点词语、想象情景、比较体会
等方法欣赏课文语言。
如“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一句,我引导
学生先说说“掂量”是什么意思?(用手称称重量一一反复思考应该
怎么做,结果会怎样)再想想鹅在掂量什么?(这一步落在哪里好,
怎样放下去好)体会鹅走路的“慢条斯理”,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又如“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蹊,就像收起
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小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
到地上。”一句,我让学生想象鹅每一步的动作,并用手演示一下,
体会鹅走路的样子,同时感受观察细致、描写的具体;在学生想象走
路样子后,我又把课文后第二个“再”换成“最后”,让学生读一读,
通过比较体会用“先…再…;然后…再…”突出了鹅不厌其烦地认真
走每一步的样子。(课后,有教师提出,当学生想象出鹅走路的样子后,
可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在生活中,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这样“慢条
斯理”走路或做事的例子,让学生联想到戏剧中大官走路的样子。我
觉得很对。)
3、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与表达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如何
在品读欣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我觉得,可以在课后
安排仿写的练习。如让学生仔细观察戏剧中“官员”踱着方步走路的
样子,进行仿写的练习。
在写下以上反思的同时,我担心,我这样的设计,这样的教学是
不是会被人指责过于强调了“训练”,回到了强调“语言文字训练”
的年代,使语文课失去了情趣。因为,在新课程实施后,不少教师不
敢再提“训练”两字,似乎一提“训练”就是支离破碎的、冷冰冰的、
没有情趣的语文课。但我却困惑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为“悟”而“悟”,
为“人文”而“人文”,为“情感”而“情感”的教法。我以为新课
程实施过程中的“矫枉过正”使语文教学丢失了语言的特色,丢失了
语文的特色,这也是不对的,值得我们反思的。
《白公鹅》教学反思3
本课重在与《白鹅》一课比较。在导入时,我就有意识引导同学
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
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
上。
在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同学回答问题不
是很积极,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课文的难度高;二是同学预习不
充沛;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学语言、表情不够丰富,并且我太着急
了,在一两个同学的回答达不到要求时,我会自身说出答案,这也可
能与同学发言不积极,我问不下去有关。张老师建议我对于某些不难
的问题,可以对同学多引导;对于某些较难的问题老师可以直接告诉
同学,但仍要引导同学去体会。
这堂课我较大的收获:一是课文插图的利用。这堂课我利用课文
插图引导同学进行想象,这是这堂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二是对写作
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猫》和《白公鹅》两课中,我都教写作方法。
两次都是先让同学找,但两次都发现同学很难找到,最后都是我自身
说了出来。经过这次课,我感觉到假如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再
让同学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笼统,从而可以降低难度。
《白公鹅》一课重在与《白鹅》一课比较。在导入时,我就有意
识引导同学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
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
的写作方法上。
这堂课我较大的收获:一是课文插图的利用。这堂课我利用课文
插图引导同学进行想象,这是这堂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二是对写作
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猫》和《白公鹅》两课中,我都教写作方法。
两次都是先让同学找,但两次都发现同学很难找到,最后都是我自身
说了出来。经过这次课,我感觉到假如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再
让同学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笼统,从而可以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同学回答问题不
是很积极,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课文的难度高;二是同学预习不
充沛;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学语言、表情不够丰富,并且我太着急
了,在一两个同学的回答达不到要求时,我会自身说出答案,这也可
能与同学发言不积极,我问不下去有关。其他老师建议我对于某些不
难的问题,可以对同学多引导;对于某些较难的问题老师可以直接告
诉同学,但仍要引导同学去体会。
《白公鹅》教学反思4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
物,如丰子恺和叶•诺索夫同写鹅,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如
老舍先生写的《猫》和《母鸡》。但在同一单元中同时出现两篇不同国
家不同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一一鹅,这是过去教材中不曾出现的,而
鹅这种动物在两位作家笔下既具有相同之处又具有不同之处。本课是
略读课,作为略读课,如果要一课时上完,就必须以充分的自读自悟
为基础,然后才能根据文章的特点,紧扣文章的重点、难点。组织多
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从而做到“略”中有“精”,深化感悟。
本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比较丰
子恺的《白鹅》和叶•诺索夫的《白公鹅》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我
在本课教学时,设计了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来感受作者语
言各自鲜明的特点。
《白鹅》是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上叙述鹅的高傲的特点,把
鹅称做“鹅老爷”。《白公鹅》是从鹅的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
水滩的趣事写出它“海军上将”的特点。虽然两位作者都喜爱鹅,但
叙述的语气不同,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揶揄,而叶诺索夫更多的是
欣赏,并且语调轻松,颇有调侃的味道。通过对比,总结出两篇文章
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使鹅的形象变得鲜活,两篇文章都是先介绍鹅的
特点,再具体描写,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同时都运用了
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鹅的特点,而且
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点,比较了两位作家的不同写作风格。
在反复琢磨教学设计后,觉得设计的每一个步骤都在为实现教学
目标服务,便开始了试教磨课之旅。第八周星期三在我校四(4)班进
行第一次试教。听课老师为我校的中高年级语文老师。第一次试教,
在时间上没把握,心中没底,所以整节课给人的感觉像在赶流程,没
有从容感。
首先是导入,我重视阅读提示,首先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接着
是自读课文,简单了解白公鹅的形象,为了降低难度,给了一个提示
语句。学生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我在这里没有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如读文是否流利,文中要求认识的生字也没有让同桌检查读音,基础
知识没有抓牢固。对于自学能力较好的学生而言,这7个生字可以在
课外认识,但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稍差,所以还是在课堂上提醒一
下会加深印象。
其次在理清文章脉络是,学生不是很会归纳,课后评课老师建议
某些问题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但仍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在解决难点问
题上,我是让学生先通过段落比较,找出异同点,再让学生比较《白
鹅》与《白公鹅》写法还有哪些异同点。最后教师简单小结。可能是
学生初次接触反语,我在教学时没有强调,有好多孩子没有找到这一
共同点。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仿写描述小动物的某一特点,本来设计的
意图是结合本单元的主题,通过《白鹅》与《白公鹅》的学习,写写
自己熟悉的小动物,但是因为时间太仓促就改为说一说,也是因为时
间问题,只走了个过程,没有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讲述。
在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回答问题不
是很积极,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课文的难度高;二是学生预习不
充分;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学语言、表情不够丰富,并且我太着急
了,在一两个学生的回答达不到要求时,我会自己说出答案,这也可
能与学生发言不积极,我问不下去有关。课后评课老师们提出建议,
可以对学生多引导;对于某些较难的问题老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但
仍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白公鹅》教学反思5
《白公鹅》一课重在与《白鹅》一课比较。在导入时,我就有意
识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
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
的写作方法上。
这堂课我较大的收获:一是课文插图的利用。这堂课我利用课文
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是这堂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二是对写作
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猫》和《白公鹅》两课中,我都教写作方法。
两次都是先让学生找,但两次都发现学生很难找到,最后都是我自己
说了出来。经过这次课,我感觉到如果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再
让学生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抽象,从而可以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回答问题不
是很积极,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课文的难度高;二是学生预习不
充分;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学语言、表情不够丰富,并且我太着急
了,在一两个学生的回答达不到要求时,我会自己说出答案,这也可
能与学生发言不积极,我问不下去有关。其他老师建议我对于某些不
难的问题,可以对学生多引导;对于某些较难的问题老师可以直接告
诉学生,但仍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教学反思
本课重在与《白鹅》一课比较。在导入时,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
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
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
上。
当前的语文课堂强调“悟”,而这种“悟”往往只偏重于人文方
面,重视作者情感的体会,而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忽略了写
作特色的感悟。而词语学习正是最基础的语文。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
我把重点放在词语教学上,重视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如“耀武
扬威”一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学生就体会到是
“炫耀武力,宣扬威风”。我借机引导学生注意这个词语的构词方法:
这个词语在构词上有什么特点?随着我手的指点,学生明白了“耀”
和“扬”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让学生想象,“耀
武扬威”是什么样子,从而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这堂课我较大的收获:一是课文插图的利用。这堂课我利用课文
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是这堂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二是对写作
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猫》和《白公鹅》两课中,我都教写作方法。
两次都是先让学生找,但两次都发现学生很难找到,最后都是我自己
说了出来。经过这次课,我感觉到如果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再
让学生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抽象,从而可以降低难度。
《白公鹅》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如丰子恺和叶.
诺索夫同写鹅,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如老舍先生写的猫和母
鸡。但在同一单元中同时出现两篇不同国家不同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
——鹅,这是过去教材中不曾出现的,而鹅这种动物在两位作家笔下
既具有相同之处又具有不同之处.在教学时如果注意和进行对比教学,
学生会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同时对文章的写法会有所感悟。
比如这两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都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白
鹅”的特点。如果能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各
自鲜明的特点,将会使教学事半功倍。《白鹅》是从鹅的叫声、步态、
吃相上叙述鹅的高傲的特点,把鹅称做“鹅老爷”。《白公鹅》是从鹅
的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写出它“海军上将”的特
点。虽然两位作者都喜爱鹅,但叙述的语气不同,丰子恺更多的是善
意的掖揄,而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并且语调轻松,颇有调侃的味道。
通过对比,总结出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使鹅都的形象变
得鲜活.两篇文章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都是“傲”,但各
有各的“傲”。同时都运用了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这样,不仅让学
生体会到了鹅的特点,而且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点,比较了两位作家的
不同写作风格,还教会了他们运用反话写作文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语
言积累。当前的语文课堂强调“悟”,而这种“悟”往往只偏重于人
文方面,重视作者情感的体会,而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忽略
了写作特色的感悟。而词语学习正是最基础的语文。所以在教学这一
课时我把重点放在词语教学上,重视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白公
鹅》最后一句写到“用它和鲜白菜一起熬汤喝一一那它就要大吃一惊
了”为什么这里是熬(d。)(第一声)而不是(G。)(第二声)。“熬”
在字典里有两种读音
G。和d。,前者的解释是烹调方法,把蔬菜放在水里煮:熬白菜、
熬豆腐。后者解释为①把粮食等放在水里,煮成糊状,煮粥;②为了
提取有效成分或去掉所含水分、杂质,把东西放在容器久煮:煮盐,
煮药。③忍受(疼痛或尖刻的生活等):熬夜,熬苦日子。显然联系上
下文,是把白公鹅与蔬菜放在一起久煮,所以是第一声。
当学生提出“荣膺”一词不理解,我问:平时我们遇到不理解的
词语可以怎样理解?学生说、联系上下文猜想意思。于是,我让学生
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然后猜一猜。马上就有学生说是“当
上”“成为”,这是孩子最简单的换词获得的理解;我再引导:怎样
地当上?“光荣地当上、荣幸地成了";我说,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有的学生说,成为海军上将一定是件光荣的事,有的说,从“荣膺”
的“荣”知道。虽然这个过程化了较多的时间,但让孩子们经历了学
习理解的过程,学到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涟漪”一词,我引导
学生从字形看,这个词语一定与什么有关?孩子们马上说出是水,因
为两个字的部首都是三点水。一个孩子说是“波浪”,我一边用手比
画大波浪,一边问:这样的波浪能叫“涟漪”吗?孩子们意识到“涟
漪”是细小的波纹。再如“耀武扬威”一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想想
每个字的意思,学生就体会到是“炫耀武力,宣扬威风”。我借机引
导学生注意这个词语的构词方法:这个词语在构词上有什么特点?随
着我手的指点,学生明白了“耀”和“扬”意思相近,“武”和“威”
意思相近。我再让学生想象,“耀武扬威”是什么样子,从而体会词
语的感情色彩。
《白公鹅》教学反思6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
物,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在同一单元中同时出现了两篇不
同国家不同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鹅,这是过去教材中不会出现的,
而这些“鹅”在不同作家笔下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在教学中进行
对比教学,学生会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
比如这两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都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鹅”
的特点。如果能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调,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将会使教学事半功倍。《白鹅》是从鹅的叫声、
步态、吃相上叙述鹅的高傲的特点。《白公鹅》是从鹅的慢条斯理、不
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写出它“海军上将”的特点。都运用了拟
人手法,但叙述的语气不同,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椰揄,而叶诺索
夫更多的是欣赏,颇有调侃的味道。
通过对比,总结出两只鹅都具有“高傲”的特点,但丰子恺笔下
的白鹅是“架子十足”,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是“派头十足”。都
是“傲”,但各有各的“傲”。这样,不仅让学生比较了两位作家的
不同写作风格,还教会了他们运用反话写作文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回答问题不
是很积极,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课文的难度高;二是学生预习不充
分;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学语言、表情不够丰富,并且我太着急了,
在一两个学生的回答达不到要求时,我会自己说出答案,这也可能与
学生发言不积极,我问不下去有关。课后评课老师们提出建议,对于
某些不难的问题,可以对学生多引导;对于某些较难的问题老师可以直
接告诉学生,但仍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白公鹅》教学反思7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
物,如丰子恺和叶・诺索夫同写鹅,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如老
舍先生写的猫和母鸡。但在同一单元中同时出现了两篇不同国家不同
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一鹅,这是过去教材中不会出现的,而这些“鹅”
在不同作家笔下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在教学《白公鹅》时如果注
意和《白鹅》进行对比教学,学生会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同时对文章
的写法会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
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二、学情分析:学生阅读感悟能力较强,搜集和存贮的好词、佳
句、文段较多,能灵活运用所积累材料。
三、教学方法手段: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
言的特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课前准备:相关图片与文字幻灯。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感受,整体感知
1、齐读词语。
2、出示阅读提示:快速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叶•诺索夫描写的
是一只怎样的白公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描写的?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白公鹅?
4、为了突出白鹅的高傲,丰子恺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
进行具体的描写,这篇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板书:走路、活动)
(三)自主研读
1、欣赏第二段:
①、默读第二自然段,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概括这只白公鹅的走相
的话,你觉得用哪个词语合适?(板书:慢条斯理)
②、自由朗读这一段,作者叶.诺索夫是怎样写出白公鹅走路慢
条斯理的?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
预设:
(1)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总
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蹊,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
摆一小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想象鹅每一步
的动作,并用手演示一下。]
(2)通过车辙零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
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可不好走,你能
想象它用什么办法使自己的细翎不沾一点污泥吗?]
(3)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狗追赶都不
奔跑,这又是为什么呢?它心里会想些什么?]
③、齐读第二自然段。
2、欣赏第三段:
①、快速阅读3—6自然段,同样用一个词语形容。
②、仔细阅读3——6自然段,想象哪些句子的描写最有意思,最
吸引你?请做上读书记号。
预设: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
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白鹅大概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
都属于它。[①勾当:看了这个词语,你有什么感受?是小偷吗?在这
儿指什么?读读。②干这样的事情,还吸引你,为什么?]
③、体会作者情感:
(1)出示句子,读一读:“它要是知道了……那可就要大吃一惊了。”
(2)讲解破折号的作用
(3)谁能用叶诺索夫的调侃的语气对白公鹅说几句话吗?
⑷小结
(四)写法对比
1、同样是写鹅,丰子恺与叶.诺索夫的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
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小组讨论
2、读了这样的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3、拓展延伸
如果大家读完叶.诺索夫笔下《白公鹅》整篇文章,大家一定会更
加喜爱这只派头十足的白公鹅的。
六、板书设计:
走路慢条斯理
海军上将派头
活动自由自在
七、教学反思:
在导入时,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
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
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
一是重视了品词析句,提高学生语言的欣赏能力。课文第二自然
段用总起一分述的结构描写了鹅走路时慢条斯理的样子,语言形象具
体,值得细细品读。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重点词语、想象情景、比较
体会等方法欣赏课文语言。如“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
一步。”一句,我引导学生先说说“掂量”是什么意思?再想想鹅在
掂量什么?(这一步落在哪里好,怎样放下去好)体会鹅走路的“慢
条斯理”,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二是课文插图的利用。这堂课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这是这堂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
三是对写作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白鹅》一课中,我教写作方
法。是先让学生找,但发现学生很难找到,最后只有个别学生说了出
来。经过这节课,我感觉到如果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再让学生
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抽象,从而可以降低难度。
《白公鹅》教学反思8
本课内容通俗易懂,在写法上与丰子恺的《白鹅》有些相似。本
课是阅读课文,有《白鹅》的教学做铺垫,所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
了自主阅读的学习模式。首先让学生回顾《白鹅》的先总后分的写作
方法,想想白鹅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运用事例和反语表达喜爱之情
的。接着从课文上方的阅读提示引入本文,“默读下面的课文,想想
这只白公鹅有哪些特点。再比较一下,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和
不同的地方”。
学生带着提示去默读课文,边读边画词语,句子,小组结合谈体
会,感受作者对白公鹅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抓住关键词“海军上将”
与丰子恺的“架子十足”的“鹅老爷”作比较,。两位大作家并没有仅
仅把鹅当作动物来写,而是更多地赋予它们人的感情,因此,鹅的形
象就在笔者手下变得亲切可爱了,自然形象就鲜活了,给人以亲切感。
白公鹅的步态最有意思,“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
一步。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蹊,就像收起
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
地上。”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自家养的.鹅,确实是这个样子。而这帮
孩子很少有见过的,或者即使见过也没有仔细观察过它的步态。找到
一段视频,但这种步态不是很明显,不过也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借着
这时的热情,我抓住几个动词,抬、合、收、摆,让学生用手掌来模
拟,他们兴致高涨,鹅傲慢步态真真地体会到了。
《白公鹅》教学反思9
本课学的较为简单,在写法上与前一课《白鹅》作者的运笔方式
都有些相似,加上本课又是阅读课文,则我在教学中为学生建了个阅
读与学习的模式。从“鹅给人的整体印象,走路的姿态,平时的活动”
让学生带着提示去默读课文,勾画与提示相应的词语,句子,然后谈
谈体会,说明作者对赋予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具体抓住关键词“海
军上将”逐步引导学生回忆《白鹅》的写法。“白鹅的架子十足”“鹅
老爷”般的高傲,白公鹅是毫无顾忌“海军上将”一样的率性而为。
两位大作家并没有仅仅把鹅当作动物来写,而是更多地赋予它们人的
感情,因此,鹅的形象就在笔者手下变得亲切可爱了,自然形象就鲜
活了,给人以亲切感。
学习本课的宗旨是让学生能从作者的描写中丰富语言积累,提高
自己的表达能力,并借作者的思路走一走,也来写写自己熟悉的鸡,
鸭、鹅、鸟等。在此,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比刚学的两只鹅的形象;
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
我把在这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利用插
图与生活中实在的鹅,逐步引导学生看着插图发挥想象,然后对文本
的写作方法的体会,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动笔写起来,提醒
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顺序,从自己所要描写的对象上,一定
要通过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白公鹅》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一只白
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的派头,表达了作者对白
公鹅的喜爱之情。
从学生的习作上,大部分学生表现不错,也的确写的好,但也有
不理想的地方,比如:学生的习作始终停留在粗略之上,有的学生只
是简单交代“鸭”的来历,爱游泳,吃鱼,然后就被大人杀了,吃了。
这样的题材本来很好,但学生却抓不住“鸭”游泳时的潇酒,也有几
分文静的样子,它游泳时,那姿态,那感觉,吃鱼又是怎么吃的?是
自己捉鱼还是等待主人去喂?还有杀鸭,怎么杀的,杀后又看见了什
么?吃鸭肉,喝鸭汤时是什么感觉?但学生就几条线路,四年级学生
应该能根据实在事物进行联想,这得要仔细观察,边观察,边想象,
没有想象的文章是枯燥的,因此,针对学生的习作训练情况,再次把
教学的力点落在“阅读与写作”的指导上。比如,文中的破折号的用
法,文章之美,标点是很重要的。
那么怎样在文中运用破折号呢?首先要弄清破折号的最基本的意
义。破折号主要有三种作用:1、是表示解释说明。2、是表示声音延
长。3、表示话题转移。比如:本文中第六自然段的末尾,连续出现了
两个破折号,这里的破折号都有突出转移话题的作用,开始叙述的主
体“它”指的是“白公鹅”,后来突然改变了叙述的主体,变成了
“他”指的是白公鹅的主人,最后又把叙述的主体转到了白公鹅的身
上,像这样不断变换叙述的主题,中间要用破折号连接,起到了突出
强调的作用。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可以恰当地使用破折号。例如:
那男孩站在柜前,久久不肯离去一一他多想把里面的那副漂亮的手套
买给他的妈妈呀!在这句话中,破折号后面的话具体解释说明了男孩
不肯离去的原因,突出了男孩的想法。又如:老妈妈望着儿子离去的
背影,双肩微颤,在儿子踏上列车的一刹那,她终于忍不住喊了出来:
“铁柱一一”在这句话中,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更能表现出妈妈对
儿子的牵挂,不舍。(这样的例子,我举了多例,学生解释意思,对号
入座,较为准确)。我见学生兴趣很浓,就让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
看能不能也借着作者的这一招,用一用。
鼓励学生将《白公鹅》《白鹅》合起来,写写读后感,在写的思路
上,学着分析文章与文章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此表达自己“两
面”感情。这里的“两面”就是以同类文本表达自己不同思维与感情。
在这过程中,我做了全面牵引,我想,学生就是能将我的思路记录下
来,也是有收获的。语文学习没有太多的逻辑性,只要对其中一点感
兴趣就行。比如,有基础好的学生这样写到:我们刚学习了两篇课文
都是作家对白鹅的描写,从《白鹅》与《白公鹅》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都是先介绍鹅的总特点,再具体描写。在写法上都使用了拟人的修辞
手法。都是用反语来表达自己对鹅的喜爱之情。两篇课文的不同点是,
在语言风格上不同,丰子恺把鹅称作“鹅老爷”而叶。诺索夫说鹅“理
当荣鹰海军上将衔”《白鹅》的作者是善意的嘲笑,这是贬义褒用的
修辞手法,而《白公鹅》是欣赏,可我更喜欢的是丰子恺笔下的“鹅
老爷”……
学完本课,我在想,每篇课文并不是局限于某篇课文的语文知识,
综合学习是最能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写作实践训练,针对小
学中偏上的学生,作为老师,别怕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生生相息,
只要坚持,写的多了,学生的积累与语文能力就会越来越丰富,到一
定的时候,学生的习作自然会“新旧通融”“文理相通”“情理相
O
《白公鹅》教学反思10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
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文插图(或制作课件)。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可见)。
2观察、说话: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3、导入新课:
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
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同桌或4人小组互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效使用空间提升学校运动场地的布局合理性探讨
- 二零二五年度网约车营运股份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度水电工程安全施工与质量保障承包合同
- 2025年度用工协议与劳动合同在跨国企业中的适用问题
- 2025年度智能制造高级工程师聘用合同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门面房租赁与时尚潮流街区合同
- 2025年度不动产资产代持服务合同
- 高校学生宿舍区地震安全防范与应急处置研究
- 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高科技公司的研发部门内部空间设计
- 2025年度高端商务车辆聘用司机劳动合同模板(专业版)4篇
- GB/T 45107-2024表土剥离及其再利用技术要求
- 2025长江航道工程局招聘101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黑龙江哈尔滨市面向社会招聘社区工作者1598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妊娠期恶心呕吐及妊娠剧吐管理指南(2024年)》解读
- 《黑神话:悟空》跨文化传播策略与路径研究
- 《古希腊文明》课件
- 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投标文件
- 长沙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招聘普通雇员笔试真题2023
-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满分范文6篇
- 零售业连锁加盟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