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5讲_第1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5讲_第2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5讲_第3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5讲_第4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5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21/第25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考试说明考查角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2014·课标全国Ⅰ,34)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特点2.(2013·课标全国Ⅰ,35)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80年代改革的比较“斯大林模式”1.(2016·课标全国Ⅱ,34)斯大林的工业化成就2.(2015·课标全国Ⅰ,34)“斯大林模式”与工业化3.(2013·课标全国Ⅱ,33)“斯大林模式”的影响4.(2013·课标全国Ⅱ,35)“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形成考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教材补充『历史概念』义务交售制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的一种额外税。这种剥夺农民、积累资金发展工业的做法,在工业化取得成就的同时,加重了农民负担,造成了工农业比例失调等不良后果。『史论观点』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比较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新经济政策,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考点二“斯大林模式”教材补充『历史概念』集体农庄十月革命后,苏联劳动农民自愿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称农业劳动组合。农庄的主要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庄员所有。土地归国家所有。农庄实行按劳分配,并允许庄员经营规定的宅旁园地和家庭副业。『史论观点』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影响通过实行全盘的农业集体化,苏联政府终于能够像在工业领域一样,以指令性的计划控制农业生产,保证能够从农业中获取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苏联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农业的投入长期不足,导致了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滞后。农业问题越来越成为苏联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巧学妙用][思维导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易错易误]新经济政策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将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它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从而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深化理解]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深化理解]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图示记忆]“斯大林模式”[漫画解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漫画揭示出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发展失衡。[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①余粮收集制②国有③自由贸易④劳动义务制⑤苏维埃政权⑥1921⑦粮食税⑧经济核算⑨国家资本主义⑩工资制?社会主义考点二①重工业②世界工业强国③工业化④生产力⑤指令性⑥思想文化考法1史论阐述类——新经济政策的特点【考题1】(2014·课标全国Ⅰ,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答案D『eq\a\vs4\al(方法突破)』★明素养从苏联工业化建设方式的角度考查历史解释。★抓关键“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与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外国资本家来经营本国企业的做法相似。★清误区本题为史料阐释型选择题,难度适中。考生对新经济政策的内涵理解不透彻,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政权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的某些经济模式和经营方式。『eq\a\vs4\al(史论链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1)所有制形式: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形式。(2)分配形式:实行按劳分配。(3)流通领域:允许自由贸易。(4)过渡方式:按经济规律办事,从直接过渡转变为逐步过渡。(5)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考法2史料主旨类——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意义【考题2】(2016·课标全国Ⅱ,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着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着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答案B『eq\a\vs4\al(方法突破)』★明立意从美、苏经济对比的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抓关键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到“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着作”。★清误区本题为比较推理类选择题,难度适中。考生对“斯大林模式”认识不清,该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eq\a\vs4\al(史论链接)』斯大林模式的意义(1)建立和巩固了苏联社会主义成果。(2)开辟了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生产力发展,建成社会主义强国。(3)为打败法西斯、夺取卫国战争胜利作出贡献。(4)扩大了苏联社会主义的世界影响,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考法3史料主题类——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史料一下表是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大事年表。年份事件1929年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专门设立外国咨询局,负责引进技术工作;10月签订70多个外国技术援助协议1930年联共(布)十六大通过“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000人,技术人员10000多人;共派遣2000多人次出国考察、学习,购买外国技术书刊1933年苏联和美国正式建交;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协议”124个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据《苏联经济史》《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整理史料二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其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摘编自钱乘旦等着《世界现代化进程》『eq\a\vs4\al(读史用史)』(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10分)提示条件:创造了稳定宽松的国际环境;提供了设备、技术、资金和人才;证明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可行性,有利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强化。(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15分)提示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工业化模式过度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eq\a\vs4\al(方法突破)』根据史料一关键信息可知,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稳定宽松的国际环境,提供了技术、设备、资金、人才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强化创造了条件。根据史料二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特点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农业利益、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等。『eq\a\vs4\al(史论链接)』苏联与西方国家工业化道路的不同及原因(1)不同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②苏联的工业化是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高投资,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建设资金是靠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手段筹集的。③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消灭了剥削阶级,所以没有阶级分化,而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阶级分化。(2)原因①社会制度不同。苏联是社会主义制度,西方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②社会历史进程不同。苏联工业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次试验,而资本主义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进程。③起步的经济基础不同。苏联的工业化是在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薄弱、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进行的。考法4开放探究类——国家力量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史料有学者认为“政府干预的强弱与市场机能运作能力的强弱成反比”。但在有时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恰恰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少,即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如中国古代通过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政策,保证了封建经济的向前发展。)『eq\a\vs4\al(读史用史)』史料论述了国家力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明确你对史料观点的态度,并用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12分)(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论证史论结合)提示示例一我认同史料中“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的观点。理由:斯大林执政时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也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1912~1936年,南京临时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国民经济,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促使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1953~1957年,新中国开展“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显着,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大力推行凯恩斯主义,通过不同手段对经济加强国家干预,从而实现了经济的恢复。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状况往往依赖于政府的干预政策的加强。示例二我反对材料中“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依赖性极强”的观点。理由:1921年3月到1925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充分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础上,出让部分权力,减少干预,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新时期,中国实行对内改革,减政放权,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地位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18世纪中期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为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促使工业资本家加强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并不依赖于政府的干预政策的加强。示例三“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这一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分别选取示例一,示例二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即可)『eq\a\vs4\al(方法突破)』☆某重点中学考生答题示例本题属于观点选择论证型试题。解题方法为:(1)摆明观点: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在认同或不认同中任选一种。考生只有判断,没有阐明观点,原则不予得分。(2)史实论证:论证的焦点是政府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结合近现代中外历史上的政府的政策及其效果进行分别阐述说明。(3)总结升华:强调所述观点,照应主题。『eq\a\vs4\al(史论链接)』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美国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不同背景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政府推行的自由放任政策下,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目的维护资本主义的民主统治秩序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措施缩减农业,部分控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整顿金融恢复发展农业,部分地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自由贸易手段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特点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强调国家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市场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性质资本主义的经济改革社会主义的经济改革相同都是在面临严重政治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改革内容都涉及农业、工业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社会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统治;都是生产关系的局部变革;都从国情出发,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学科素养18多元视角理解“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命题专家史论中国学者大多认为,斯大林模式是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斯大林模式最明显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功绩在于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后期消极作用明显。我国也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以党代政,以人治代替法治,忽视价值规律,排斥市场机制,是假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半封建专制和极权主义的混合物,应把苏联解体归咎于斯大林模式。西方学者和戈尔巴乔夫后期的苏联(俄罗斯)学者,对斯大林模式基本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只看“斯大林模式”取得的成就,更主要的是看这些成就是采取什么手段获得的,苏联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斯大林模式有严重的缺陷和弊端。——《斯大林模式研究综述》『素养解读』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来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这是史学界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历史评价也应按照发展的观点与时俱进。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产生的或形成的影响是不同的,因而对同一历史现象与事件的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当然,人们在研究历史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研究方式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也会产生差异。『考题例证』(2018·云南昆明模拟)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造成维尔斯态度变化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B.新经济政策的成功C.从苏联的建设成就中看到了“计划”力量D.斯大林体制建立解析据材料“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可知,维尔斯从苏联的建设成就中看到了“社会主义精神”“计划”的力量,故C项正确。答案C『命题突破』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在西方和俄罗斯有人称之为“极权主义”“斯大林主义”。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斯大林模式。关于斯大林模式的研究,西方学者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而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苏联学者和俄罗斯学者则把某些情绪化的看法渗透到学术观点之中,从而导致其走向极端。我国大多数学者能保持一种客观的心态,研究成果更显着。(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陕西榆林质检)“我们处于空前未有的破产状况,我们不得不在大战之后又承受一系列内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任何其他可能性,而只有立即实行最大限度的垄断。”列宁这番话主要针对的是()A.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行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土地国有化的实行解析据材料“我们不得不在大战之后又承受一系列内战,……而只有立即实行最大限度的垄断”可知,这与苏俄内战时期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关,故A项正确。答案A2.(2017·江西赣州模拟)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河流域、库班、乌克兰和中亚等地。到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B.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C.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D.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俄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反映了农民的不满;农民不满的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实行余粮收集制造成了对农民粮食的剥夺,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故选D。答案D3.(2018·海南海口调研)苏俄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曾说道:“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投奔并将投靠邓尼金和高尔察克,从而延长国内战争。”这反映出()A.德国军队大举入侵苏俄领土B.政府的继续参战造成了粮荒C.新生苏维埃政权隐藏着危机D.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了失误解析根据材料“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可知,苏俄内战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农民利益,农民有可能投靠叛乱势力,新生苏维埃政权隐藏着危机,故C项正确。答案C4.(2018·黑龙江哈尔滨质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括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尝试。列宁一度认为,旧的俄罗斯经济,可以直接过渡到按共产主义原则进行国家生产和分配。但实践使列宁认识到这是行不通的,于是列宁领导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这种新政策()A.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战胜危机B.利用市场规律恢复和发展经济C.以实现国家工业化为主要特点D.完成了农业向集体化的转变解析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故答案为B项。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D两项是斯大林模式在工业与农业上的表现,排除A、C、D项。答案B5.(2017·山东菏泽模拟)1917年,列宁指出,俄国存在农民经济、小商品生产、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到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时,列宁重申了这一观点。这表明苏俄()A.已经重新定义私有经济的作用B.并未对战时共产主义予以否定C.国民经济已经恢复到战前水平D.向社会主义过渡完全宣告失败解析据材料“1917年,列宁指出,俄国存在农民经济、小商品生产、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到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时,列宁重申了这一观点”可知,这五种经济成分中,四种存在私有成分,故选A。材料中并未提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项错误;材料中也没有涉及国民经济已经恢复的问题,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途径,D项错误。答案A6.(2018·陕西榆林模拟)从1925年起,苏联要求农业税以货币形式缴纳,税额按产量计算,农民出售粮食换取货币,而粮价由国家统一规定,比较低廉;政府并号召全国人民节衣缩食,其主要目的是()A.稳定税率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B.为反法西斯斗争打下坚实基础C.集中力量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D.积累资金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措施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化,为工业化积累资金,故选D。答案D7.(2018·安徽安庆模拟)1927年,苏联农村爆发了粮食收购危机,国家采取从富农手中强行征购粮食的非常措施,为了应对粮食收购危机,防止整套以工业化为先导的现代化战略破产。苏联实施了()A.固定粮食税 B.余粮收集制C.指导性计划 D.农业集体化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应该是在斯大林上台之后,属于斯大林模式的一部分。“固定的粮食税”和“余粮收集制”是列宁时期的经济政策,排除A、B项;“指导性计划”是戈尔巴乔夫时期改革措施,故C项错误;为了保证粮食收集和为工业化提供支持,在农业全盘集体化中,对富农的财富和生产资料进行剥夺,故D项正确。答案D8.(2017·山西太原高三模拟)1933~1934年苏联粮食产区的小麦交售价格是每公斤3.2~9.4戈比,而每公斤面粉的零售价格是35~60戈比。这反映了当时苏联()A.抵制欧美国家农产品倾销B.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C.实施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D.城乡间经济交流频繁解析题干信息表明:苏联通过粮食交售价格与面粉销售价格的差价,获取资金,发展工业,故C项正确。答案C9.(2017·江西九江“十校”联考)这一体制的关键问题是教条主义的理解、照搬马克思主义,没有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忽视苏联社会发展阶段的落后状态,盲目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在经济上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上忽视民主。这一体制()A.是取得国内战争胜利的保障B.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C.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D.开创了全新的工业化模式解析斯大林模式实行计划经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开创了与西方不同的工业化模式,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建立在苏联国内战争胜利之后,国内战争胜利的保障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B项错误;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C项错误。答案D10.(2017·云南昆明质检)有学者认为:“在斯大林模式形成期间,苏联用强制手段确立了国家对农民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该机制()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实现了稳定的社会过渡D.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支持解析材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形成期间的粮食义务交售制,该机制不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因而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故A项错误;义务交售制排斥市场作用,不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义务交售制实行期间,农民利益受影响,不利于社会稳定,故C项错误;义务交售制用农产品换取资金,以支持工业建设,故D项正确。答案D11.(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后,苏联政府决定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从西方低价大量购买国家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并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关系。由此苏联()A.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B.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C.试图突破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D.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解析1930年,苏联召开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国民经济早在1924年即得以恢复,故A项错误;苏联利用欧美国家经济危机之际,大量低价购买技术设备,大大推动苏联工业化发展,到1937年,苏联已实现工业化,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故B项正确;1930年,正是斯大林模式(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故C项错误;二战后,苏联才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故D项错误。答案B12.(2018·陕西咸阳模拟)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这些观点()A.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B.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C.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淡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解析根据材料“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可知,这些观点排斥资本主义成分,故A项正确。材料观点与列宁新经济政策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直接推动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是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故C项错误;材料强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湖北荆州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1年3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告农民书》说:“今后,粮食征收制废除,代替它的是对农产品的实物税。实物税会少于粮食征收制的数额。”同年,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1922年5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同年10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把租佃土地的期限延长到12年,并允许在承租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力。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的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以外,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摘自王斯德《20世纪的世界史》材料二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政府与有关农场主个别签订自愿缩减耕地面积的合同,停耕的土地作为国家的租地,付给农场主租金;停耕地部分所减少的产量,由政府付给农场主货币作为补偿。政府通过同农产品加工商签订销售协议,并以1910~1914年的工农产品价格水平(称为平价)作为农产品支持价格的标准,以维护农产品价格。据统计,1932~1935年,美国政府直接拨款支付给农场主的费用高达15亿美元,政府同时缩减了数千万英亩耕地。——摘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对苏俄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5分)答案(1)影响:减轻农民负担,给予农民一定的土地使用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允许土地转让和雇佣劳动力,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集约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加强工农业生产联系,有利于推动城乡经济互动,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10分)(2)相同点:都尊重经济规律的客观作用;都注重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都有效缓和了农业生产危机。(6分)不同点:①背景和目的不同:前者是基于粮食产量不足,目的在于增加粮食生产;后者是因为粮食生产相对过剩,目的在于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