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和宗法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目的:为加强和巩固周朝统治,“封建诸侯,以蕃屏周”。内容: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候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评价:积极性: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局限性:造成了周后期诸侯割据争霸,社会动荡。(2)宗法制内容:继承和分配制度,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②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③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影响深远。(3)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的体现,相辅相成、互为表里。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权力未高度集中。3、秦的统一过程:①前221年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②北击匈奴,修直道、长城③修灵渠,平岭南④在“西南夷”设官、开“五尺道”。意义:①结束诸侯割据,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有利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安定,方便各民族间交往;②加强对周边地区政治控制,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4、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①郡县制产生发展:始见于春秋战国,秦始皇推广到全国;特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巩固中央集权。②皇帝制度(中央)产生:秦始皇确立了皇帝制度;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君主专制。5、汉朝州刺史的设置汉武帝在全国设13个监察区称州,长官叫刺史。目的: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6、唐朝三省六部制中央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目的和作用:互相制衡,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三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7、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设“中书门下同平章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设三司管财政分割宰相权力。8、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开创行省制度,全国设10行省。另设两个单列行政区:一是腹里;二是宣政院(管辖四川、西藏、青海地区)。行省受中央节制:①重大民政事务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呈报枢密院;②没有中央诏旨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和调动军队;③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采取省官互迁加以控制。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9、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特点①中央: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②地方: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压抑。10、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原因:明太祖废除宰相后,皇帝政务繁多。确立:明成祖设内阁,作为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影响:加强了皇权,但后来宦官参政导致明朝政治日益黑暗。11、清朝的军机处设立:雍正年间设立军机(房)处。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上传下达)。影响:提高中央集权的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2、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稳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繁荣;严重阻碍社会进步。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鸦片战争的背景(ab)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急需开辟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②中国面积大、人口最多;国力渐衰。2、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①1840—1842年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③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④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1)《南京条约》(1842年中英)内容:①割香港岛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危害: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马关条约》(1895年中日)内容:①割辽台澎给日本②赔款二亿两白银③开沙重苏杭为商埠④允许在通商口岸开工厂。危害:①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3)《辛丑条约》(1901年与11国签订)内容:①赔款4.5亿两白银;②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③拆毁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要地;④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危害: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三元里抗英发生在184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制外来侵略的斗争。5、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结果:失去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清军爱国将领: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管带刘步蟾、“致远”管带邓世昌、“经远”管带林永升。6、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起因:《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主要力量:邱逢甲和徐骧领导的义军以及刘永福的黑旗军。意义:表现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精神。7、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1937年)。是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8、南京大屠杀、日军的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30万人遇害;日军在侵华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意义:使抗日战争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10、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正面战场:淞沪会战打破日军速亡中国计划;太原会战取得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取得台儿庄大捷;枣宜会战张自忠殉国。敌后战场: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斗争(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11、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胜利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胜利原因:①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②两个战场相互配合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胜利意义:①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②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孙中山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三民主义)2、武昌起义的爆发时间:1911年10月10日。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结果:占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3、中华民国的成立概况:1912.1.1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政权的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为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意义:①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②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政体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确立,是近代民主化进程的里程碑。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义:①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体制,打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6、五四运动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过程:1919.5.4—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1919.6初开始,中心上海,主力工人。初步胜利: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职务,中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意义: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③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基础。7、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1921.7.23在上海召开。内容:提出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8、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9、国民革命(1924——1927)①兴起:国共合作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②高潮:北伐战争(1926年)目的打倒军阀、除列强和统一中国。结果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③失败:1927年4·12政变和7·15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原因:国民党右派背叛;中共犯右倾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④意义:是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⑤教训: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10、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1927年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秋收起义:毛泽东领导,受挫后向井冈山进军,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1、红军长征及其意义原因: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根本);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过程:1934.10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1935.1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1935.10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10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意义:实现战略转移,为革命锻炼和保存了大批骨干。12、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的胜利三大战役:1948底~1949初,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渡江战役:1949.4解放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北平。内容:确定国名、国旗、国歌等,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意义:为建立新中国作了重要准备。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内容:①确定国家的性质(人民民主国家)、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②规定公民权利和义务(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机构-全国和各级人大;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③确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原则(特点):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意义: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开创人民民主新阶段。4、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该制度确立。意义:是中国政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基础,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与发展:①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②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③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意义: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法宝之一。(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历史条件:①统一的多民族长期存在②民族分布的特点决定③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和命运确立过程:①1949年《共同纲领》确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③到1965年成立了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意义: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愿望,保证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5、“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对公民的民主政治、人身权利和尊严的践踏;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严重破坏;中共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主题报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中共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内容: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政治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④伟大决策:改革开放意义:①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②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③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成就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1982年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8、“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①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②1981年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主张第三次国共合作;③2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④1984年全国人大通过,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含义: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意义: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新途径。9、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①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问题;②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③1990年根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原则,起草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④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2)澳门回归:①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②11999年12月20日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3)港、澳回归原因: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港澳同胞渴望回归;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联合声明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4)港、澳回归的意义:①国内:洗刷历史耻辱;开创港澳与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标志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②国际: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10、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①1979年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开创了两岸关系的新局面。②1980年后,海峡两岸交往不断加强,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交流日益频繁。③1992年,“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④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通过,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过程:①1953年中印西藏问题谈判时首次提出;②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进一步阐释;③1955年亚非会议最终定型。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②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2、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1)日内瓦会议(1954)意义:①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②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2)亚非(万隆)会议(1955):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同:共同的愿望和要求-发展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③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友好合作的精神(“万隆精神”)。3、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原因:亚非拉国家支持;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中国综合国力上升。概况: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意义:是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胜利;使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大大增强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2、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时间事件意义1971美乒乓球队访华“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1971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1972尼克松总统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二十多年敌对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1979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影响:有利于世界局势缓和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打开中国外交困境,出现建交高潮。3、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日邦交正常化。影响: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4、新时期的外交政策:①出发点: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具体表现:不结盟政策5、新时期的外交成就: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1、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内容: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财产等级制②设四百人会议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设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作用: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2、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①除十将军外,各官职向公民开放,以抽签方式产生。②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③为担任公职和参政公民发放津贴。使民主政治发展到鼎盛。3、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进步性(得):①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②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古代世界率先建立较健全的民主制度。局限性(失):①范围: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不包括奴隶妇女和外邦人。②性质: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于小国寡民的城邦。③参政方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4、罗马法的主要内容(1)《十二铜表法》: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限制贵族特权,保护平民利益。搀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2)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私法规范不够。(3)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简洁灵活、实用有效;内容注重调解经济和民事纠纷。(4)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西塞罗(自然法之父)提出: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最高成就。5、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价值对罗马:激发公民爱国热情和参政积极性;促进社会稳定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对世界: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②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价值。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1、“光荣革命”1688年威廉三世入主英国,结束复辟王朝的统治。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资产阶级掌握实权,为其利用议会限制王权提供了政治前提。2、《权利法案》1689年为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而颁布。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国王是统而不治成为虚君;议会居权力中心;内阁对议会负责。4、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内容:①联邦政府是各州中央政府,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②中央政府的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最高司法机关归最高法院。特点: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原则。作用:①是世界第一部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②体现了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③调和了各方面的矛盾,为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不同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民主共和制)国家元首(称谓与产生方法、职能)国王,世袭、终身。“统而不治”、国家的象征总统,选举产生并有任期。是政府首脑,总揽军政大权。政府与议会关系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掌握行政大权政府首脑即总统,行使行政权。行政与立法相互独立。议会和议员产生方式议会由上院和下院组成,下院议员民主选举产生。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两院议员均由民主选举产生。相同都是资产阶级专政;都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议会都行使立法权,实行两院制;都是司法独立。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GB3①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2\*GB3②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3\*GB3③理论基础: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4\*GB3④实践基础:马、恩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揭露分析。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意义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意义: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促进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开创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十月革命爆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国内:为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重要前提;②国际: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建立了世界上第一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过程:(1)美国推行“冷战”政策①1946年,邱吉尔“铁幕演说”——揭开冷战序幕②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冷战的实质:遏制共产主义)③1947年,“马歇尔计划”,影响:美国帮助西欧恢复了经济,也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④1949年,建立北约组织(政治军事集团)。(2)苏联采取了相应的反击措施:1955年建立华约。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2、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①消极影响:两强相争使世界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紧张。②积极影响:A美苏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B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共存,彼此借鉴经验,吸取教训,推动世界整体发展。C不结盟运动出现,第三世界崛起。3、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①1951年,欧洲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②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总部在布鲁塞尔。4、不结盟运动原因:20C50末60初,亚非拉美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希望中保持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创始人:南斯拉夫的铁托、印度的尼赫鲁、埃及的纳赛尔。时间: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作用:①标志着第三世界崛起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面貌,冲击了战后的两极格局。5、两极格局瓦解的标:1991年苏联解体。6、“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具体表现特点:“一超多强”(美、欧、日、俄、中)表现:①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②1993年欧盟成立③日本:经济大国,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④俄罗斯:继承前苏联政治遗产,加强经济改革⑤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力提高,国际地位提高。必修2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春秋牛耕出现,西汉普及、出现曲柄锄和大镰,东汉出现一牛挽犁,唐朝出现曲辕犁。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战国: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小农户个体经营;自给自足。4、古代中国纺织业的发展汉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素纱禅衣;远销地中海,被成为“丝国”。5、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水平高(司母戊大方鼎);生产规模大;大多作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与秩序。汉代:生产形式--官营;燃料--煤炭;供风形式--水排(东汉杜诗发明)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唐代:制瓷业成独立生产部门;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闻名天下。4、“市”在历代的发展①秦:严格法律规定,商品须明码标价。②汉:有专门的管理机构。③六朝:草市出现。唐:草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⑤宋: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商业活动不受官吏直接监管。5、唐宋商业都会的发展唐:长安、洛阳、扬州、杭州、湖州。宋:汴京有夜市、晓市,相国寺庙会每月开放五次。6、“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政策: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打击工商业的发展。始于战国的商鞅变法,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目的:维护统治,巩固君主专制。影响:①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维护统治阶级经济、政治基础。②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剥削和控制,保障国家安全。③有利于发展官营商业,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④在古代后期,阻碍新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7、“海禁”政策及其影响“海禁”政策: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生长,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标志: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19世纪70年代前后。途径①部分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投资近代工矿企业。②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著名企业:方举赞、孙英德--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源--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19世纪末20世纪初(或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思潮出现;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著名实业家及企业:①张謇:江苏南通大生纱厂②荣宗敬、荣德生:江苏无锡保兴面粉厂4、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时间:一战期间(1912—1919,或民国初年)原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②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发展实业的法令)③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④一战的影响(列强暂时放松侵略)主要表现:①实业团体涌现②新建厂矿、新增资本多③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快④重工业有一定发展5、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时间:1945—1949年。原因: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影响;②官僚资本的压迫;③繁重的捐税负担;④美国的经济侵略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年,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提出了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符合国情的,成为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果。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性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①大跃进:原因: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后果: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②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后果: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生产积极性。4、“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严重破坏中国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6、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进一步扩大生产的经营自主权。7、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形成:①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1988年海南)②1984年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③开辟经济开放区(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④进一步对外开放(1990年,上海浦东地区)特点: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8、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变化总趋势: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近代服饰的变化: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装:新式旗袍流行现代服饰的变化:列宁装、连衣裙、制服装、绿军装流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服饰由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2、近代以来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突出特征:中西合璧。婚俗的变化:婚姻包办→婚姻自由,删繁就简丧礼的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式并存,民间多为旧式。新中国成立后:由土葬向火葬改革。其他风俗:剪辫易服,迫令放足,反对迷信,社交礼节的变化,公历的使用3、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趋势: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①人力、畜力: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②机械牵引:火车、轮船、电车、公共汽车、飞机改进过程:马车、轿子→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火车、轮船、→电车、公共汽车、飞机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1、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①1488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②1492年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①引起商业革命: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地中海→大西洋);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②引起价格革命:货币增加物价上涨,促进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加速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③西欧国家开始早期殖民扩张;④促使各地和各民族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初具雏形(或开始形成)。3、英国殖民霸权确立过程中的几次主要战争①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②17世纪中后期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③18世纪中期英法“七年战争”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4、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①方式:殖民掠夺、野蛮屠杀、强盗贸易(不平等贸易、贩卖黑奴)。②影响: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对殖民地:造成亚非拉的灾难和落后;但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对世界:打破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世界一体化进程。5、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前提: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条件:①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资金来源,扩大了市场;②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并促进国内市场扩大;③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6、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蒸汽机车。7、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基本)形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标志:19C中期,日本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控制、中国门户开放。世界市场成熟标志:以自由主义为原则的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前提: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条件:①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③工业革命为新兴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资本④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进程使劳动力充足。9、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发源地:美国和德国10、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①爱迪生:钨丝灯泡,电车,留声机,电影放映机。②贝尔:电话机(1876)。③本茨:汽车。④莱特兄弟:飞机(1903)。11、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1、罗斯福新政的时间、目的时间:1933-1939年。目的: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危机(直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根本)。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①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②恢复农业生产。通过《农业调整法》③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恢复工业生产(中心措施)―“蓝鹰徽章”。④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实行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⑤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并提供救济。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国家经济进行全面干预。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①局部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解了社会问题矛盾,恢复发展了经济,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②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二战后欧美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5、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与特点原因:政策克林顿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措施:缩减政府开支、适当增税、鼓励消费;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等的投资、创造就业机会等。特点: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经济持续繁荣高速发展;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低财政赤字。6、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成就内容:①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②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政府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特征:①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成就: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7、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内容:实行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成就:经济快速发展起来,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完全国有,高度集中管理。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影响:实质:这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积极:政策的实施为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消极:破坏农民生产积极性,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背景:=1\*GB3①经济危机:战争的破坏、自然灾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2\*GB3②政治危机:国民经济崩溃引起工人、农民不满。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国家资本主义(租借制、租让制)。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实行按劳分配的工资制。意义:=1\*GB3①促进经济恢复发展,巩固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2\*GB3②使苏俄找到了一条比较合适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关贸总协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建立①关贸总协定(GATT):1947年成立,主张自由贸易,调整了国际贸易关系,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2\*GB3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5年成立,通过提供短期贷款和调节汇兑,来保障国际货币的稳定。③世界银行(WB):1945年成立,主要负责经济的复兴和发展,向各成员国提供中长期贷款。关贸总协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是二战后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它们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2、欧元的诞生过程:①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2\*GB3②2002年1月1日,进入流通领域。意义:有利于欧元区经济发展;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改变国际货币金融格局,欧元成为世界第二大货币。3、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标志和影响标志:1994年1月1日,美、加、墨三国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影响:①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2\*GB3②使美加墨三国相互弥补不足,发挥各自长处;③促进美洲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为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奠定了基础。4、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建立,1991年中国、台北和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3年美国西雅图会议提出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精神。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5、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1995年1月1日,世贸组织正式建立(WTO)。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原因:开放的中国需要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离不开中国。进程:2001加入世贸组织。意义:促进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7、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问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活动猖獗等。对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国际间合作。必修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学派代表人物时间主要观点儒家孔子春秋政治仁、礼、德治。教育兴办私学;有教无类。文化《论语》;六经孟子战国仁政、民贵君轻。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道家老子春秋“道”是世界的根本;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的规律;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庄子战国“道”是最高的原则;齐物;逍遥。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尚贤”、节俭。法家韩非子战国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法治);主张变法革新。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荀子吸收各家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2、罢黜百家,倡导儒学背景:①“大一统”得到巩固;②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定型;③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④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表现: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影响:①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②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③提高儒学地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3、太学的出现创建:汉武帝时设置。影响:①第一次出现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③打破了大官僚垄断官位的情形;④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4、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派别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地位程朱理学程颢程颐天理是理学最高范畴,天理的核心是“仁”。理学开创者朱熹理是万物的本原(理先气后);强调社会责任感;主张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正君心”;格物致知;理学集大成者编注《四书集注》陆王心学陆九渊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发明本心。心学开创者王守仁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学集大成者5、黄宗羲主张: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影响:冲击儒家的正统地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6、顾炎武主张:批判君主专制;主张经世致用;主张“众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7、王夫之主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循天下之公”;哲学:“气一元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项目发明过程传播影响造纸术西汉开始造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8C阿拉伯人开始造纸,后传入欧洲影响最久远、显著。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指南针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12C13C由海路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为郑和远航东非,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技术保证火药唐末:应用于军事宋朝:火药武器广泛运用13C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泥活字;元:王祯木活字,转轮排字盘;明:铜活字14C开始经由波斯传到西方。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2、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①汉字的起源: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②书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③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始于秦,成熟于汉魏(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草书:起源于汉初(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楷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工整清晰,飞洒活泼)3、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东晋王羲之:擅草书、行书,被尊称为“书圣”。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怀素、张旭的狂草别具艺术魅力。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4、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髓。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唐代诗人王维以诗入画,“画中有诗”,被奉为文人画的鼻祖。5、《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①《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到春秋的300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句式以四言为主,音节和谐。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②楚辞体句式灵活,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离骚》是屈原楚辞体的代表作。楚辞又称为“骚体”。“骚”与“风”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6、唐代“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①“诗仙”李白:诗风狂放炽烈、想象丰富,浪漫主义诗人,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②“诗圣”杜甫:诗风凝重沉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后人成为“诗史”。7、宋代著名词人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①北宋苏轼: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他的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②北宋柳永:大量吸收俚俗口语,多写城市的繁荣和男女的悲欢离合之情。流传广泛。③南宋李清照:经历过南渡悲苦、对山河破碎有切身感受,其词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④南宋辛弃疾:以高超艺术功力、强烈爱国情怀和鲜明个性风格,成为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8、著名元杂剧作家关汉卿代表作《感天动地窦娥冤》,揭露黑暗统治,描写人民苦难生活。9、明清四大长篇小说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演义小说。②施耐庵的《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③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魔小说,表现个性解放、积极进取的精神。④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通过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变故,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②魏源:《海国图志》,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2、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①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②梁启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③谭嗣同:大胆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决裂。④严复:翻译《天演论》,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增强了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影响:①是爱国的,主张通过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亡。②是进步的,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③具有启蒙作用,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3、新文化运动①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③内容:前期提倡科学民主,反对愚昧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4、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积极:①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③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消极: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②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5、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李大钊1918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1919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提出:1905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含义:①民族主义(前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争取民族独立自主。②民权主义(核心)-创立民国。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民生主义(补充和发展)-平均地权。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核定地价”、“国民共享”。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但是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2、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内容:①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②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作用: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风格。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1927年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革命道路。4、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②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③中共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成为指引中共继续前进的旗帜。6、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春)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实践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生产力;综合国力;生活水平)。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改革和革命都是解放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解决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意义: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7、中共十四大(1992年底):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①国防科学技术领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②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③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988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是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①空间技术领域: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讯卫星升空。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同位语从句与定语从句的异同及区分方法(拓展)(说课稿)-2023-2024学年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下册
- 写字指导培训
- 2024树木买卖简单合同
- 第21章 第5节 《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说课稿-2024-2025学年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苏教版)001
- 深圳市青少年宫spike机器人课程 第十八课 投篮计数器-说课稿001
- 2024拿签约费签约主播直播合同范本解析3篇
- 2024年甲乙双方关于生态旅游开发的委托开发合同
- 2024版机动车租赁合同
- 医学检验士培训
- 危急孕产妇的救治流程
- GH/T 1451-2024调配蜂蜜水
- 送温暖活动困难职工帮扶申请表
- 小学六年级英语教学小助手的培养研究
- 2024年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道德与法治+科学)检测试题
- 广安市岳池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 产品进入医院的程序及方法
- 司机劳务合同
- 搭乘私家车免责协议书
-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及完整答案1套
- 肥尾效应(前渐进论、认识论和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