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政治研究综述_第1页
中国网络政治研究综述_第2页
中国网络政治研究综述_第3页
中国网络政治研究综述_第4页
中国网络政治研究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网络政治研究综述

D01:A1671-0924(2009)10-0083-041中国网络政治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中国互联网开始蓬勃发展。2009年4月18日,工信部发布消息,最新中国网民人数为3.16亿,占中国总人口的24%,仍保持网民数量全球第一,中文网站有288万。据此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互联网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政治也在中国悄然兴起。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使人们开始通过网络获取最新的政治信息,追踪重大政治事件的发展,发表政治见解,参与政治生活。例如,2006年的两会博客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渠道。博客成为人大代表真正聆听百姓呼声和参政议政的一个平台,博客社区里涉及重大民生的话题也被不停地讨论和跟帖。从此以后,公民把网络作为参与国内政治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认识到了网络快捷的信息传递功能和强大的舆论宣传功能,提出要积极利用网络传播为政治服务。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上开通了“网络民意直通车”,中国网民首次在网络上实现了与国家主席的在线交流。2009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时指出,利用现代网络与群众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网络在信息传递、舆论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高层政治人物对网络效用的认可以及与网民的互动,所有这些表明中国已经形成了网络政治的雏形。2网络政治的内涵及特征2.1网络政治的内涵赛博政治(Cyberpolitics)、虚拟政治(VirtualPolitics)、网络政治(InternetPolitics)、网络空间的政治(Politicsofcyberspace)等都涉及对与网络相关的政治问题的研究。随着互联网日益在政治中的普及应用,西方各国兴起了研究网络政治的热潮。美国是网络发展最快的国家,其网络政治的研究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近几年国外发表的研究网络政治的著作和论文不计其数。中国网络政治的研究起步较晚,还处于翻译国外著作的阶段。国内学者对于网络政治研究的著作相对较少,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宏观角度研究网络政治,主要涉及网络对政治的影响,包括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和政治生活的影响以及国际政治的影响等。如刘文富的《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李斌的《网络政治学导论》,谢永亮等著的《网络时代的政治安全》,蔡翠红的《信息网络与国家政治》等。另一类是从微观角度研究网络政治,主要涉及网络空间中的具体政治问题,如网络民主、网络政府、网络权力和网络治理等。如黄维明译的《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金太军的《网络与政府管理》,袁峰等著的《网络社会的政府与政治——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政治效应分析》,蔡立辉的《电子政务——信息时代的政府再造》,蔡文之的《网络:21世纪的权力与挑战》,何精华的《网络空间的政府治理》等。什么是网络政治?网络政治就是与网络有关的政治。美国网络政治学者纳扎里·乔克里在《国际关系间的网络政治导论》一文中认为,网络政治主要是探讨虚拟空间中的政治问题,即“谁得到了什么,何时得到,如何得到”[1]。马克·斯劳卡(MarkSlouka)在《大冲突:赛博空间和高科技对现实的威胁》一书中提出“虚拟现实的政治是指那些有可能永远地模糊真实和虚幻之间界限的技术将给政治带来的影响”[2]。国内学者李斌把网络政治理解为政治现象。广义上来说,网络政治是指互联网上涉及国家权力和特定利益关系的政治现象;狭义而言,特指互联网中客观存在的且与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的政治现象[3]。刘文富认为网络政治由3个层面组成:虚拟空间的政治现象——虚拟政治;网络政治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影响;现实政治主体对网络社会的能动的反作用[4]。沈宝祥则指出互联网政治是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政府通过网络与民众互动的现象,其性质就是民主政治[5]。结合以上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网络政治是一种政治现象,客观存在于互联网上,主要研究与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政治权力、政治行为、政治参与和政治发展等内容。2.2网络政治的特征2.2.1虚拟现实性。网络政治的政治公共空间是以虚拟网络为平台的。在这个虚拟空间里,人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偏好参与各种组织,在聊天室发表政治见解,在公告板上散发政治传单,也可以到电子议政厅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和建议。所有这些政治活动都是虚拟存在的,是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呈现的,就连活动主体也只是一个虚拟的网络人。虽然网络政治的存在形式是虚拟的,但其功能效应却是真实的。网络政治是对现实政治世界的一种反应,人民可以依据网络技术在政治感知和政治行为上进行延伸。因此,网络政治是一种虚拟的现实存在。2.2.2直接性。网络政治为公民提供一种直接参与政治的新渠道。当前许多国家实行代议制,即公民选举代表来代替自己参政议政。影响公民直接参政的主观原因是可接触的政治信息少、政治知识少、参政能力低;客观原因是受地域、交通等各种物质条件的限制,国家和个人都没有巨大的财力来支持直接参政。网络克服了这两个障碍,提供了丰富的政治信息,在网络上学习政治知识非常便捷,从而提高了公民的参政能力。网络还提供了直接参政所必需的客观物质条件,公民个人在家中便可发表政治意见,进行投票选举。2.2.3自由平等性。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跨越国界的自由网络空间。任何人都可以超越时空障碍,在网络空间里自由地交流政治信息、发表政治见解以及传播自己的政治观点。一个人可以同时和许多人交流,交换各自掌握的政治信息和知识,分享各自的政治观点和见解。平等在政治上表现为人人都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并且这种权利应该没有差别。网络极大地促进了政治平等,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参政条件,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2.2.4全球性。网络政治本质上是一种全球政治。首先,是政治主体的全球性。网络政治团体的成员来自世界各地,使他们团结起来的是对共同政治目标和政治意识的认同,而非各自的国籍和民族。其次,是政治对象的全球性。任何重大政治事件的爆发和政治决策的做出都会通过网络瞬间传遍全球,成为网上政治主体所关注的对象,而全球舆论又给当事人或决策者带来了压力。最后,是政治活动空间的全球性。网络政治以网络为活动平台,网络空间本身不被哪个国家控制,是一个各国共有的全球空间,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利用这一空间进行政治活动。3网络政治的研究主题网络政治研究的主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与政治的关系,即网络技术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影响。借助于网络技术,政治参与能否直接进行?网络是如何促进政治生活的自由发展?二是网络空间中的政治问题,如网络空间是私域还是公域?谁应该拥有网络空间中的权力?网络政治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3.1网络对政治制度的影响目前,互联网的发展为传统政治制度的改革既创造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电子民主、电子选举、电子投票以及电子会议等新的民主政治形式将克服传统政治制度中的弊端,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如何应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是理论界学者们应该思考的重大问题。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代议制民主。现代民主的主要形式是代议制民主,由于交通和通讯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使每个公民都直接参与政治,因此,只有通过推选代表来参与此类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对民主制度最大的挑战来自政治参与。个人可以通过网络更为便捷地获取信息,信息交流更为频繁,对政治信息的渴求也更为强烈。跨国界的信息传播使民主比以往更加成为一种需求。这些因素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民主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政治表达、政治交流和直接参与政治的可能,因此,就出现了由代议制民主向直接参与式民主发展的趋势,电子民主也应运而生。电子民主是否会取代代议制民主,实现直接民主呢?这是目前理论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朱德米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呈现网络化传播,代议制民主就逐渐让位于“直接民主”。但由于网络技术的普及程度还没有达到人人都能随时随地上网的地步,直接民主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得到推广,还有许多因素夹杂在里面。因此,电子民主只能在民主体系中逐步推进[6]。唐杰指出:网络在民主参与性、直接性、公开性等方面不仅达到了现代政治所要求的最高程度,而且网络民主的新形式也将取代传统的政治民主形式。未来民主的新特点在互联网和电子投票的进一步发展下,将全面改变代议制民主政治形式[7]。钱振明认为网络技术为人们广泛参与政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开辟了直接民主的可能性,使选民“屋子装不下”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公民通过网络即可轻松投票,全民公决的实施将变得十分容易[8]。3.2网络空间的性质对网络空间政治性质的探讨是网络政治学者们研究的另一焦点。简单地说,就是网络空间是“公域”还是“私域”。公域属于国家法律和政治的管辖范围;私域则是个人活动的空间,是个人隐私的场所,是政府不可侵入的神圣领地。许建华认为:长期以来,中国的公共领域始终处于缺失状态,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不仅为中国公共领域构建了新的对话平台,而且激活了传统媒体的“公共领域”对话空间,推动着中国公共领域朝着更为开放、更具包容和更为理性的方向发展[9]。马云驰指出:网络营造了政治交流与沟通的公共空间,培养了沟通与交流的公民观念和意识,促进了开放公共观念的形成[10]。陈旭玲认为:网络政治为政党之间、政党与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与民众之间搭建了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为实现有效的公共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理性的公共商讨空间。网络技术拓宽了公共领域,普通公民们的声音也开始影响政治政策与决定[11]。3.3网络权力的归属网络权力即网络空间中的权力。英国东伦敦大学社会学教授蒂姆·乔丹(T.Jordan)对网络权力(Cyberpower)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在《网络权力:网络空间的文化与政治及因特网》一书中认为:网络权力由网络空间的个人权力、网络空间的技术权力,以及网络空间的想象力组成[12]。国内学者对网络空间权力的归属问题也展开了研究,出现了一些专著,如何精华的《网络空间的政府治理》等。刘文富认为互联网改变了权力的分配。网络权力呈现出3个特点:知识化、扁平化和分散化。网络权力的转移表现为:组织结构由科层制向扁平化发展,权力结构由控制型向分权型发展,决策结构由垂直式向交互式发展[13]。田作高认为网络空间里的权力之争主要表现在技术精英与个人之间,以及政治家与技术专家之间。政治家往往从社会稳定和政治体系良性运行等角度要求对网络技术的负面影响加以控制。技术精英则以这些管制阻碍技术为由来抵制政治家的权力对该领域的渗透[14]。翟本瑞认为:网络权力就在于谁能以何种立场建立一套对自己有利的网络规范,并要求他人依此原则在网络空间里从事活动[15]。4中国网络政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国理论界虽然对网络政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现实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网络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以及政治意识带来的变化,如网络政治表达、网络政治参与、网络空间权力归属等,但对网络政治这个新鲜事物的理解还显得模糊,相关观点多散见于一些学术论文和文章中,而对其进行研究的专著很少。当前中国网络政治研究有两大特点:一是国内发表的研究电子政府、电子治理的相关著作不少,并且理论已经逐渐用于实践当中,但研究电子民主、电子选举、网络政治的专著很少,有关学科建设的著作不多,缺乏系统性、理论性分析。这反映出目前中国的网络政治研究尚处于初创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