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基本方法_第1页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基本方法_第2页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基本方法_第3页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基本方法_第4页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基本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基本方法第1页/共28页一、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

基本方法⒈获取目的基因⒉抗体库技术的载体⒊淘筛⒋表达与鉴定第2页/共28页二、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

特点⒈模拟天然全套抗体库⒉避开了人工免疫和杂交瘤技术⒊可获得高亲和力的人源化抗体第3页/共28页三、基因工程抗体表达⒈原核细胞表达⒉真核细胞表达⒊转基因植物表达⒋转基因动物表达第4页/共28页第五节抗体诊断试剂一、血清学鉴定用的抗体类试剂⒈鉴定病原菌的抗体试剂⑴常用诊断血清的品种和用途①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②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③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诊断血清第5页/共28页⑵诊断血清的制备步骤①制备细菌抗原②免疫动物和制备抗体血清⑶诊断血清诊断方法第6页/共28页第7页/共28页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反向被动血凝诊断试剂⒊妊娠诊断试剂⒋抗ABO血型系统血清第8页/共28页第9页/共28页二、免疫标记技术用的抗体

类试剂⒈荧光抗体诊断试剂⑴荧光抗体的制备⑵免疫荧光测定方法⒉免疫酶抗体诊断试剂⑴免疫酶染色法用抗体诊断试剂⑵酶免疫测定用抗体诊断试剂①HBsAg酶标诊断试剂②HBeAg酶标诊断试剂第10页/共28页③HAVAg(甲型肝炎病毒抗原)酶标诊断试剂④测定HI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原的酶标抗体诊断试剂⑤甲胎蛋白(AFP)酶标抗体诊断试剂⑥癌胚抗原(CEA)的酶标抗体诊断试剂第11页/共28页第12页/共28页⒊放射免疫用抗体诊断试剂放射免疫技术是将放射性核素分析的高度灵敏性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合起来建立的检测技术。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的方法:①氯胺-T法②Iodogen氏法第13页/共28页抗原的测定有:①夹心法②间接法③竟争法常用标记抗体试剂有①HBsAg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诊断试剂第14页/共28页②HBeAg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诊断试剂③HAV抗原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诊断试剂④AFP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诊断试剂⑤CEA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诊断试剂第15页/共28页三、导向诊断药物

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肿瘤放射免疫显像放射免疫显像优点:①在体内确切肿瘤定位作用,准确性达90%,灵敏度达100%。②在体内可检出0.5cm大小的病灶,并可检出肺脑的转移灶。第16页/共28页③小分子抗体易到达肿瘤部位,可显著提高N/NT值。④抗体在肿瘤部位可保留6~9日⑤能观擦抗体在血中的半衰期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第17页/共28页

放射免疫显像定位技术将抗肿瘤单克隆抗体(Ab)与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在体外偶联成Ab-DTPA,再注入体内后,就能与体内组织相结合。由于抗体分子量大,需3天完成。3天后注入放射性核素In-113M(半衰期100m),因DTPA是重金属离子络合剂,所以In-113M可以结合到DTPA分子上,使肿瘤组织显像。这一过程在2小时内可完成。第18页/共28页

建立预定位技术需解决3个问题:①抗体在肿瘤组织滞留要7天以上。②Ab-DTPA偶联物比较稳定;③内源性金属离子对DTPA的封闭作用要小。第19页/共28页第六节抗体治疗药物以抗体为载体的导向治疗药物,还不成熟。一、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体治疗药物抗体作为放射性核素的导向载体,标记操作简便用量小。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体对肿瘤细胞杀伤较大。第20页/共28页二、抗癌药物偶联的抗体药物⒈常用的抗癌药物氨甲喋呤(MTX)、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等。以人血浆白蛋白作为中间载体,可明显提高每分子抗体所携带的MTX量,使体外细胞毒性体高二倍。第21页/共28页⒉抗体类药物逆转耐药性肿瘤细胞对抗原药物可产生多药耐药性(MDR)。

MDR是由基因调控的,其编码蛋白称为P糖蛋白,其中P170是与肿瘤耐药相关的主要蛋白,由Mdr1基因编码,1280氨基酸残基,分子量170K。第22页/共28页

认为P蛋白是ATP酶依赖性药泵,药物进入细胞后与P蛋白结合,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药物泵出胞外,使胞内药物蓄积减少,因而产生耐药性。第23页/共28页

三、毒素偶联的抗体药物⒈免疫毒素及其换代制品在导向药物中,毒素和抗体的交联物称为免疫毒素。第一代免疫毒素是包含有A、B链完整毒素和抗体的交联物,其中B链非特异性结合,使其仅在体外应用。第24页/共28页

第二代免疫毒素是利用抗体或抗体片段与毒素的A链或与A链相似的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的结合物。因避免了第一代免疫毒素的非特异性,故能在体内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第三代免疫毒素重组免疫毒素用基因克隆方法改造毒素基因和小分子抗体基因重组表达。特异性好、稳定性强、渗透性佳、免疫源性低、可大量制备。第25页/共28页⒉免疫毒素的制备方法⑴毒素的来源细菌毒素植物毒素⑵载体的种类①小分子抗体FV或SCFV②细胞生长因子③激素④CD4第26页/共28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