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资格-副高-儿科护理-副高-章节练习-儿科护理学-危重患儿的护理(案例分析题)(共30题)_第1页
-卫生资格-副高-儿科护理-副高-章节练习-儿科护理学-危重患儿的护理(案例分析题)(共30题)_第2页
-卫生资格-副高-儿科护理-副高-章节练习-儿科护理学-危重患儿的护理(案例分析题)(共30题)_第3页
-卫生资格-副高-儿科护理-副高-章节练习-儿科护理学-危重患儿的护理(案例分析题)(共30题)_第4页
-卫生资格-副高-儿科护理-副高-章节练习-儿科护理学-危重患儿的护理(案例分析题)(共3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卫生资格-副高-儿科护理-副高-章节练习-儿科护理学-危重患儿的护理(案例分析题)(共30题)

1.患儿男性,6岁5个月。入院诊断: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入院时体温38.8℃,心率134次/分,呼吸35次/分,血压60/30mmHg,体重18.5kg。意识模糊,烦躁,口周发绀,面色苍黄,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四肢末梢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大于3秒,左侧颈部肿胀,腹部膨隆,9小时未排尿。问:休克监测的基本指标是()解析:休克是一组以灌注不足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状态,心率、血压和尿量是监测的基本指标,但需要结合患儿的意识、呼吸、末梢循环状态等进行评估。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状态。相比之下,心率和尿量比血压更敏感。通过心率可以判断休克病情,指导补液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尿量是判断肾脏等内脏系统灌流的重要标志,休克时尿量常先于血压的下降而降低,又后于血压的升高而增加。故C、D、F选项正确。答案:(CDF)A.体温B.意识改变C.心率D.血压E.低氧血症F.尿量

2.患儿男性,6岁5个月。入院诊断: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入院时体温38.8℃,心率134次/分,呼吸35次/分,血压60/30mmHg,体重18.5kg。意识模糊,烦躁,口周发绀,面色苍黄,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四肢末梢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大于3秒,左侧颈部肿胀,腹部膨隆,9小时未排尿。问:[提示]入院后,患儿的意识状态由入院时的意识模糊转为昏迷。该患儿意识状态改变的原因是()解析:休克后发生脑功能障碍的原因主要是当血压下降时,脑血流降低,休克晚期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缩血管因子和循环中的一些有害因子作用,使血管收缩,增加了脑血流阻力,进一步加重了脑灌流障碍。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也是休克后影响脑功能的重要因素,循环中的炎性介质也与脑功能障碍有关。答案:(ACDFG)A.当血压降低时,脑血流降低,脑供氧发生障碍B.心功能衰竭C.缩血管因子释放加重了脑灌流障碍,使脑缺氧加重D.循环中的炎性介质作用E.肾功能衰竭F.机体酸碱失衡影响脑功能G.水电解质紊乱使脑功能发生障碍

3.患儿男性,6岁5个月。入院诊断: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入院时体温38.8℃,心率134次/分,呼吸35次/分,血压60/30mmHg,体重18.5kg。意识模糊,烦躁,口周发绀,面色苍黄,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四肢末梢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大于3秒,左侧颈部肿胀,腹部膨隆,9小时未排尿。问:[提示]患儿血压及中心静脉压低,持续使用多巴胺等药物静脉滴注,进行升压治疗。多巴胺的药理作用包括()解析:多巴胺激动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受体和位于肾、肠系膜、冠状动脉、脑动脉的多巴胺受体。使用小剂量多巴胺时,可使肾、肠系膜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及钠排泄量增加;大剂量时,可使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肾血管收缩,肾血流和尿量反而减少,所以在休克患儿血容量不足时使用小剂量多巴胺可使血压明显下降,因此建议多巴胺应在补液基础上使用。故此题E、G选项错误。答案:(ABCDF)A.能增加心肌收缩力B.增加心排血量C.扩张冠状动脉、肾血管和肠系膜血管D.在扩张血管的同时引起骨骼肌血管和皮肤血管收缩E.多巴胺可以在休克患儿未补充液体时使用F.多巴胺在休克时使用使血液分布合理G.休克患儿血容量不足时,使用小剂量多巴胺可使血压升高

4.患儿男性,6岁5个月。入院诊断: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入院时体温38.8℃,心率134次/分,呼吸35次/分,血压60/30mmHg,体重18.5kg。意识模糊,烦躁,口周发绀,面色苍黄,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四肢末梢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大于3秒,左侧颈部肿胀,腹部膨隆,9小时未排尿。问:[提示]患儿病情危重,遵医嘱输入A型红细胞。对输血患儿,可能出现的即发性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是()解析:输血不良反应分为即发性反应和迟发性反应,而即发和迟发反应又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即发的免疫性输血反应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以及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①发热反应是指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在输血后几分钟至2小时内,体温升高1℃以上并以发热、寒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输血反应。其发生率与输入的血液成分及其质量相关,储存时间长的血液和未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比储存时间短和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发生率高。输血发热反应病因和发病机制有3点,第一是致热原反应;第二是免疫反应;第三是献血者血浆内白细胞凝集素反应,与受血者不相容的白细胞作用,引起发热反应。②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后几分钟,也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立即发生。输血过敏反应病因和发病机制有3点,第一是IgA抗体和IgA同种异型抗体,再次输血时即刻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第二是过敏体质患者平时对某些物质(花粉、尘埃、牛奶、鸡蛋等)过敏,输血浆时,特别是含有变性蛋白血浆时会引起过敏反应;第三是被动获得性抗体,由于极少数过敏体质的献血者,体内已产生对某些物质的抗体,可随血液转移给受血者,当受血者接触相关过敏原时,即可发生过敏反应。③溶血反应: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于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多于输血后立即发生。溶血反应的发病机制是抗原-抗体复合物活化了三个相互关联的神经内分泌、补体和血液凝固系统,导致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此题A、B、D选项正确。答案:(ABD)A.发热反应B.过敏反应C.尿量减少D.溶血反应E.红细胞增多F.血小板减少G.出血

5.患儿女性,年龄9岁3个月。医疗诊断: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MODS、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患儿入院时体温36.8℃,呼吸60次/分,呼吸困难,鼻扇、三凹征(+);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血压113/50mmHg;面色暗、苍白,双肺呼吸音粗,心界向下扩大,心间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外2cm,肝右肋下约3cm,四肢末梢凉。实验室检查:肝酶、心肌酶升高;心肌损伤标志物均明显升高。床旁心脏超声示:右心饱满、左室收缩功能明显降低。问:鉴于患儿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护士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解析:患儿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MODS、肝功能衰竭”,表现心肌酶增高,心肌受损。正常情况下,心力衰竭可采取半坐卧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一旦患儿发生休克,则应选择平卧位,以增加脑部供血。虽然休克需要扩容,但心源性休克主要是由心功能不全引起,扩容往往不能使心排血量增多,输液过多或过快,反而会导致肺水肿,使病情恶化,所以应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故不选择C、G。答案:(ABDEF)A.保持室内安静B.集中治疗,减少刺激C.抬高床头,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D.控制输液速度E.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及心电监护F.监测尿量G.遵医嘱快速补充液体纠正休克

6.患儿女性,年龄9岁3个月。医疗诊断: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MODS、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患儿入院时体温36.8℃,呼吸60次/分,呼吸困难,鼻扇、三凹征(+);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血压113/50mmHg;面色暗、苍白,双肺呼吸音粗,心界向下扩大,心间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外2cm,肝右肋下约3cm,四肢末梢凉。实验室检查:肝酶、心肌酶升高;心肌损伤标志物均明显升高。床旁心脏超声示:右心饱满、左室收缩功能明显降低。问:[提示]患儿入院后,经检查明确是因为暴发性心肌炎引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关于心功能衰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解析: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主要是由于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引起的,是一个综合征。包括四个方面:心功能障碍,运动耐力减低,肺、体循环充血以及后期出现的心律失常。其中心功能障碍是构成心力衰竭的必备条件,其他三方面是心功能不全代偿机制的临床表现。故A、B、D、G选项正确。答案:(ABDG)A.心功能障碍B.运动耐力减低C.心肌收缩力减弱D.肺、体循环充血E.心脏指数降低F.心肌酶增高G.心律失常

7.患儿女性,年龄9岁3个月。医疗诊断: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MODS、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患儿入院时体温36.8℃,呼吸60次/分,呼吸困难,鼻扇、三凹征(+);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血压113/50mmHg;面色暗、苍白,双肺呼吸音粗,心界向下扩大,心间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外2cm,肝右肋下约3cm,四肢末梢凉。实验室检查:肝酶、心肌酶升高;心肌损伤标志物均明显升高。床旁心脏超声示:右心饱满、左室收缩功能明显降低。问:[提示]根据患儿目前的临床表现,医师诊断患儿“心功能Ⅳ级”。关于心功能Ⅳ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解析:心脏病患儿心功能状态可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劳动耐力的程度,将心功能分为四级。Ⅰ级:患儿体力活动不受限制;Ⅱ级:较重劳动时,患者出现症状;Ⅲ级:轻劳动时即有明显症状;Ⅳ级:休息状态也往往有呼吸困难或肝脏肿大,完全丧失劳动力。此题D、E、F选项正确。答案:(DEF)A.剧烈活动时,患儿出现症状B.轻微活动即有明显症状,活动受限C.患儿体力活动不受限D.休息状态下有呼吸困难E.肝脏肿大F.完全丧失劳动力

8.患儿女性,年龄9岁3个月。医疗诊断: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MODS、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患儿入院时体温36.8℃,呼吸60次/分,呼吸困难,鼻扇、三凹征(+);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血压113/50mmHg;面色暗、苍白,双肺呼吸音粗,心界向下扩大,心间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外2cm,肝右肋下约3cm,四肢末梢凉。实验室检查:肝酶、心肌酶升高;心肌损伤标志物均明显升高。床旁心脏超声示:右心饱满、左室收缩功能明显降低。问:[提示]由于患儿病情危重,医嘱给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关于多巴胺的药物治疗,下列描述正确的是()解析:多巴胺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静脉注射5分钟起效,持续5~10分钟,其作用时间长短与剂量不相关。主要激动交感神经系统和位于肾、肠系膜、冠状动脉、脑动脉的多巴胺受体,小剂量使肾、肠系膜血管扩张;小到中等剂量对心肌产生正性肌力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和心搏量增加;大剂量导致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和尿量反而减少。在判断药物作用时,应首先了解药物的剂量,因为不同的剂量所对应的结果不同。答案:(ACEF)A.多巴胺通过兴奋β!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B.作用于肾、肠系膜、冠状动脉、脑动脉的多巴胺受体,使相应的血管扩张C.高浓度多巴胺可使周围血管收缩D.多巴胺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静脉注射10分钟起效E.长时间滴注可致局部坏死F.副作用有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G.多巴胺作用时间长短与剂量相关

9.患儿女性,年龄9岁3个月。医疗诊断: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MODS、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患儿入院时体温36.8℃,呼吸60次/分,呼吸困难,鼻扇、三凹征(+);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血压113/50mmHg;面色暗、苍白,双肺呼吸音粗,心界向下扩大,心间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外2cm,肝右肋下约3cm,四肢末梢凉。实验室检查:肝酶、心肌酶升高;心肌损伤标志物均明显升高。床旁心脏超声示:右心饱满、左室收缩功能明显降低。问:应用多巴胺静脉输注时,导致局部坏死的原因是()解析:由于多巴胺有收缩血管作用,长时间滴注时,使外周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局部血液循环差,因此可导致局部坏死或坏疽。B选项正确。答案:(B)A.大剂量应用多巴胺可使周围血管阻力增加B.滴注时间长,外周血管长时间收缩C.多巴胺起效时间快D.多巴胺起效时间慢E.多巴胺作用时间长F.多巴胺输入时容易渗出

10.患儿女性,9个月,家长主诉“发现陶土样大便、尿色黄4天,皮肤及巩膜黄染1天”。入院诊断:急性肝功能衰竭。问:导致该患儿肝衰竭的根本原因是()解析:肝衰竭的发病机制是肝细胞在肝脏损害的基础上再次受到攻击后发生的,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肝坏死是导致肝衰竭的根本原因。答案:(E)A.肝损伤B.乙型肝炎C.甲型肝炎D.丙型肝炎E.肝坏死F.药物或食物引起G.外伤

11.患儿女性,9个月,家长主诉“发现陶土样大便、尿色黄4天,皮肤及巩膜黄染1天”。入院诊断:急性肝功能衰竭。问:[提示]患儿有陶土样大便、尿色黄4天,皮肤及巩膜黄染。该患儿发生皮肤黄染、尿色黄和陶土样大便的原因可能是()解析:由于肝细胞广泛坏死,肝脏对胆红素廓清储备能力急剧下降,对胆红素摄取、结合、转运和排泄障碍,酶系统活性减低导致发生黄疸。由于肝脏是制造和排泄胆汁的器官,当胆道发生阻塞时,使胆汁淤积,是出现陶土样大便的原因。故此题B、C、D、F、G选项正确。答案:(BCDFG)A.能量代谢障碍B.肝细胞广泛坏死C.肝脏对胆红素廓清储备能力急剧下降D.肝细胞损害时,对胆红素摄取、结合、转运和排泄障碍E.炎性介质反应F.酶系统活性减低G.胆汁淤积

12.患儿女性,9个月,家长主诉“发现陶土样大便、尿色黄4天,皮肤及巩膜黄染1天”。入院诊断:急性肝功能衰竭。问:[提示]经过反复询问病史,家长回忆,患儿因患感冒,家长在其发病前1个月内,给其服用小儿氨酚磺那敏颗粒10袋。该患儿发生急性肝衰竭的原因可能是()解析:肝衰竭又称暴发性肝炎及重型肝炎,是各种原因导致肝细胞广泛坏死或肝功能急剧严重损害引起的极为凶险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极高。其发病机制除了病毒感染、炎症介质、免疫反应等因素外,还有药物因素、代谢异常及缺血因素等。其药物因素主要是已明确有肝毒素作用的药物。小儿氨酚磺那敏颗粒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工牛黄、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适用于缓解儿童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所引起的相关症状。用量为:1~3岁、体重10~15kg,一次用量0.5~1袋,一日3次,用药3~7天;该药物说明书上说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1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该患儿9个月,没有其他疾病史,只有其家长在1个月之内自行给患儿服用小儿氨酚磺那敏颗粒10袋的用药史,经专家确认,该患儿发生肝衰竭的原因是药物引起。答案:(C)A.病毒感染B.细菌感染C.药物D.食物E.炎性介质反应F.免疫反应G.代谢异常

13.患儿女性,9个月,家长主诉“发现陶土样大便、尿色黄4天,皮肤及巩膜黄染1天”。入院诊断:急性肝功能衰竭。问:[提示]护士早晨6点巡视病房时发现患儿反应差,处于嗜睡状态,刺激后可有反应,快速查血糖为3.0mmol/L。清晨发生低血糖是肝衰竭患儿的主要并发症,其原因是()解析:急性肝衰竭使能量消耗增加,肝脏严重受损时,肝细胞大量坏死,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急剧降低,常因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禁食或夜间未输入葡萄糖所致。进行性肝损害时,患儿食欲减退,入量不足导致清晨出现低血糖。故A、B、E选项正确。答案:(ABE)A.夜间未进食物B.肝脏严重受损时,肝细胞大量坏死,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急剧降低C.清晨基础代谢降低D.体温降低E.急性肝衰竭使能量消耗增加F.肝衰竭影响患儿消化吸收功能

14.患儿女性,9个月,家长主诉“发现陶土样大便、尿色黄4天,皮肤及巩膜黄染1天”。入院诊断:急性肝功能衰竭。问:[提示]患儿肝功能检查:ALT1357U/L(0~40U/L),AST1490U/L(0~40U/L),总胆红素176μmol/L(3.4~20μmol/L),直接胆红素89μmol/L(<3.4μmol/L),经过5天保肝、降氨、输A型冰冻血浆治疗,患儿意识清楚,反应可,再次进行化验检查:ALT408U/L,AST382U/L,总胆红素276μmol/L,直接胆红素170μmol/L,血氨从37μmol/L(11~40μmol/L)上升至72μmol/L。B超:肝脏缩小。凝血项目检查:PT、APTT进行性升高,纤维蛋白原测定(Fbg)降低。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该患儿病情发生的变化是()解析:重症肝病患儿,AST、ALT显著下降而胆红素上升,呈分离现象,即“肝胆分离”,表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良,说明肝衰竭进一步加重。PT、APTT进行性升高,纤维蛋白原测定(Fbg)降低是DIC的早期指标。肝性脑病时患儿可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答案:(ACD)A.肝衰竭加重B.肝衰竭好转C.有肝性脑病并发症可能D.可发生凝血障碍E.需要血浆置换治疗F.需要肝脏移植治疗

15.患儿女性,4岁8个月。因“发现皮肤黄染2天,加重伴精神异常1天”入院。患儿入院前5天因发热、咳嗽服用“小儿氨酚磺那敏颗粒”(每次1包,共服用10包)及中药对症治疗。入院前2天患儿出现皮肤黄染,精神反应弱,性格改变,入院前1天皮肤黄染加重,自觉巩膜黄绿色,并出现间断呼之不应,烦躁,四肢挥舞,间歇期可正常回答问题。血清氨(AMM):152μmol/L。入院诊断: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问:肝性脑病前驱期的临床表现是()解析:肝性脑病是急、慢性肝病所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伴有复杂的神经精神症状的综合征,主要发病机制是血氨增高。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分为四期,前驱期主要表现为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躁动,抑郁或淡漠,注意力不集中,扑翼样震颤等,当患儿出现睡眠障碍、巴宾斯基征阳性等临床症状时,即进入了第二期昏迷前期。A、C、F选项正确。答案:(ACF)A.性格改变B.睡眠障碍C.躁动D.巴宾斯基征阳性E.昏迷或半昏迷F.注意力不集中G.反射亢进

16.患儿女性,4岁8个月。因“发现皮肤黄染2天,加重伴精神异常1天”入院。患儿入院前5天因发热、咳嗽服用“小儿氨酚磺那敏颗粒”(每次1包,共服用10包)及中药对症治疗。入院前2天患儿出现皮肤黄染,精神反应弱,性格改变,入院前1天皮肤黄染加重,自觉巩膜黄绿色,并出现间断呼之不应,烦躁,四肢挥舞,间歇期可正常回答问题。血清氨(AMM):152μmol/L。入院诊断: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问:[提示]患儿入院时精神反应弱,体温36.8℃,呼吸28次/分,心率116次/分,血压92/46mmHg,呼吸平稳,全身皮肤重度黄染,未见皮疹和出血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巩膜中度黄染,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该患儿的阳性体征是()解析:由于小儿不会表述或表述差,其阳性体征是医务人员关注的要点,阳性体征即患儿的异常表现,该患儿接近5岁,其心率、呼吸偏快,血压舒张压稍低、精神反应弱、皮肤和巩膜黄染,均是患儿重要的阳性体征;C、G不属于阳性体征。答案:(ABDEF)A.精神反应弱B.全身皮肤重度黄染,巩膜黄染C.体温36.8℃D.心率116次/分E.呼吸28次/分F.血压92/46mmHgG.肝脾肋下未及

17.患儿女性,4岁8个月。因“发现皮肤黄染2天,加重伴精神异常1天”入院。患儿入院前5天因发热、咳嗽服用“小儿氨酚磺那敏颗粒”(每次1包,共服用10包)及中药对症治疗。入院前2天患儿出现皮肤黄染,精神反应弱,性格改变,入院前1天皮肤黄染加重,自觉巩膜黄绿色,并出现间断呼之不应,烦躁,四肢挥舞,间歇期可正常回答问题。血清氨(AMM):152μmol/L。入院诊断: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问:[提示]患儿相关检查回报,血常规基本正常,肝功能指标明显增高,总胆红素366.1μmol/L,直接胆红素177.5μmol/L,血氨152μmol/L;凝血时间明显延长。根据该患儿情况,目前应实施的护理措施主要是()解析:患儿为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避免产生更多的氨,加重肝性脑病,这是饮食管理的重点;患儿因肝衰竭出现凝血障碍,应保持安静,避免刺激;要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出血征象,采取减少穿刺、延长针刺部位按压时间等措施预防出血;对肝性脑病患儿,应注意观察意识和精神状况。此题B选项错误,其余为正确选项。答案:(ACDEF)A.保持安静,减少刺激B.多给患儿食用牛奶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增加抵抗力C.减少穿刺,防止出血D.按压针刺部位至少20分钟以上E.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出血征象F.注意观察患儿意识及精神状况

18.患儿女性,4岁8个月。因“发现皮肤黄染2天,加重伴精神异常1天”入院。患儿入院前5天因发热、咳嗽服用“小儿氨酚磺那敏颗粒”(每次1包,共服用10包)及中药对症治疗。入院前2天患儿出现皮肤黄染,精神反应弱,性格改变,入院前1天皮肤黄染加重,自觉巩膜黄绿色,并出现间断呼之不应,烦躁,四肢挥舞,间歇期可正常回答问题。血清氨(AMM):152μmol/L。入院诊断: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问:急性肝衰竭患儿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解析:肝衰竭患儿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肝损害,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出血等,有些症状既是临床表现,也是并发症,由于肝细胞广泛坏死,肝功能急剧受损,导致凝血障碍,肝衰竭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常见皮肤黏膜出血,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和消化道出血。肝功能严重受损时,糖原分解作用减弱,加之呕吐不能进食,肝糖原储存显著减少,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并因低血糖加重昏迷。肝肾综合征是肝衰竭晚期的并发症;另外,肝衰竭患儿并发感染几率高,以菌血症多见;水电解质紊乱也是由于呕吐、不能进食和应用药物引起,如应用排钾利尿药、糖皮质激素等,可致血钾过低而并发代谢性酸中毒。此题各选项均正确。答案:(ABCDEFG)A.肝性脑病B.出血C.颅内压增高D.低血糖E.肝肾综合征F.继发感染G.水电解质紊乱

19.患儿男性,4个月27天。因“咳嗽2周,发热5天,抽搐2次,心跳骤停1次”入院。患儿入急诊时意识不清,面色发绀,前囟凹陷,无自主呼吸及心跳,血压测不出,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直径3mm,左侧直径2mm,对光反应弱,皮肤发花,末梢凉,CRT:6S,医护2人立即给予患儿胸外按压及球囊加压给氧,心电监护,患儿心率恢复至140次/分,血压仍持续测不出,血氧饱和度81%。问:关于婴儿心肺复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解析:1、指征:30秒有效人工呼吸后心率持续(60次/分。2、部位:胸骨下段1/3,避开剑突。3、深度:胸廓前后径1/3频率:每分钟90次按压和30次人工呼吸3、30秒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后测心率。每次大约4cm。如心率是l)60次/分,则停止按压,以40次/分呼吸频率继续人工呼吸。4、每5个循环分钟评估生命体征1次。5、最低给氧流量为8~10L/min,大儿童需≥15L/min的氧流量6、应用时注意选择适合于患者面部大小的面罩。7、新生儿及婴儿小于7kg(小于1岁)使用小复苏气囊。因此A选项错误。答案:(BCDEFG)A.婴儿心肺复苏应选用中号复苏气囊B.选用与患儿年龄适合的口罩C.胸外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D.胸外按压与放松比为1:1E.按压深度至少为胸廓前后径的1/3,大约4cmF.氧流量为8~10升/分G.每5个循环分钟评估生命体征1次

20.患儿男性,4个月27天。因“咳嗽2周,发热5天,抽搐2次,心跳骤停1次”入院。患儿入急诊时意识不清,面色发绀,前囟凹陷,无自主呼吸及心跳,血压测不出,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直径3mm,左侧直径2mm,对光反应弱,皮肤发花,末梢凉,CRT:6S,医护2人立即给予患儿胸外按压及球囊加压给氧,心电监护,患儿心率恢复至140次/分,血压仍持续测不出,血氧饱和度81%。问:[提示]由于患儿呼吸、心跳停止,在给予患儿心肺复苏的同时,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医师在给予患儿气管插管时,护士需要做的配合是()解析:患儿只有4个月,还没有长牙,不需要准备牙垫;医师做气管插管时如果继续胸外按压,则会干扰插管成功率,故应暂时停止按压,等待插管成功后再继续按压。D、F选项错误。答案:(ABCEG)A.根据患儿年龄准备气管插管喉镜和插管B.复苏气囊C.准备吸氧、吸痰用物D.准备牙垫E.准备胶布F.插管同时进行胸外按压G.协助清理呼吸道

21.患儿男性,4个月27天。因“咳嗽2周,发热5天,抽搐2次,心跳骤停1次”入院。患儿入急诊时意识不清,面色发绀,前囟凹陷,无自主呼吸及心跳,血压测不出,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直径3mm,左侧直径2mm,对光反应弱,皮肤发花,末梢凉,CRT:6S,医护2人立即给予患儿胸外按压及球囊加压给氧,心电监护,患儿心率恢复至140次/分,血压仍持续测不出,血氧饱和度81%。问:[提示]患儿心肺复苏后双侧瞳孔不等大,医嘱给予甘露醇静脉推注,降低颅压。复苏后给予静脉推注甘露醇的目的是()解析:注射后10分钟即可发挥明显的脱水作用,当久用或剂量过大时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当渗透压过高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处可发生渗透性崩溃而造成血管源性脑水肿,并损害肾脏功能。故D、G选项错误。答案:(ABCEF)A.甘露醇渗透压是正常血浆的3.66倍,具有渗透性脱水效应B.将细胞间液的水分迅速移入血管内,使组织脱水C.用药后血浆渗透压升高,减少脑细胞含水量D.注射后20分钟即可发挥明显的脱水作用E.形成脑脊液渗透压差F.使水分从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移入血管内,由肾脏排出G.甘露醇应大剂量应用

22.患儿男性,4个月27天。因“咳嗽2周,发热5天,抽搐2次,心跳骤停1次”入院。患儿入急诊时意识不清,面色发绀,前囟凹陷,无自主呼吸及心跳,血压测不出,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直径3mm,左侧直径2mm,对光反应弱,皮肤发花,末梢凉,CRT:6S,医护2人立即给予患儿胸外按压及球囊加压给氧,心电监护,患儿心率恢复至140次/分,血压仍持续测不出,血氧饱和度81%。问:[提示]该患儿入院检查时发现臀部及阴囊处有多处破溃。对该患儿的皮肤问题,护士应给予的护理措施是()解析:患儿病情危急时应先以抢救为主,但应在抢救后给予相应处理,主要是防止局部继续受压和感染,而预防感染措施主要是清洁局部和保持局部干燥,防止因局部感染加重病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要自行改变剂量,以免引起药物反应。答案:(ACDFG)A.清洁局部皮肤B.使用碘附消毒剂消毒C.防止受压D.保持局部干燥E.因气管插管不能翻身时可使用垫圈F.遵医嘱用药G.先抢救暂不做处理

23.患儿男性,2岁1个月。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有痰不易咳出,剧咳、伴颜面憋红,经院外抗感染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出现精神反应差,呼吸急促,门诊以“重症肺炎”收入监护病房。入院查体:意识清楚,急性病容,口唇发绀,体温37.0℃,心率166次/分,呼吸70次/分。问:患儿入院后首要的处理措施是()解析:呼吸道通畅对改善通气功能有重要作用。由痰液积聚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常是造成或加重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前,首先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其他可能引起呼吸道梗阻的因素,以保持呼吸道通畅。D选项正确。答案:(D)A.给氧B.雾化C.药物治疗D.保持呼吸道通畅E.气管插管F.营养支持

24.患儿男性,2岁1个月。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有痰不易咳出,剧咳、伴颜面憋红,经院外抗感染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出现精神反应差,呼吸急促,门诊以“重症肺炎”收入监护病房。入院查体:意识清楚,急性病容,口唇发绀,体温37.0℃,心率166次/分,呼吸70次/分。问:关于呼吸衰竭的早期表现,需要重点观察的是()解析:儿童呼吸系统代偿功能有限,早期识别呼吸衰竭很重要。在严重肺部疾病呼吸衰竭发生前,患儿常有明显的呼吸窘迫表现,如呼吸加快、鼻翼煽动、喘息,呼吸困难是最早出现的症状,缺氧是典型的表现,故此题A、B、C、D、E选项正确。答案:(ABCDE)A.呼吸频率增加B.鼻翼煽动C.吸气性凹陷明显D.发绀E.呻吟F.进食困难

25.患儿男性,2岁1个月。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有痰不易咳出,剧咳、伴颜面憋红,经院外抗感染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出现精神反应差,呼吸急促,门诊以“重症肺炎”收入监护病房。入院查体:意识清楚,急性病容,口唇发绀,体温37.0℃,心率166次/分,呼吸70次/分。问:[提示]凌晨患儿突然出现氧饱和度下降至60%,呼吸浅快,口唇发绀,予以复苏气囊加压给氧,氧饱和度波动在80%~90%之间。此时,应给予患儿最有效的处理措施是()解析:吸氧可以纠正低氧血症,但严重的呼吸衰竭常常需要机械通气给以支持,目前已成为呼吸衰竭治疗的主要手段。机械通气应用的适应证常根据患儿是否有持续或进行性的气体交换障碍、出现呼吸暂停及呼吸衰竭严重影响其他脏器功能等因素考虑。该患儿经过初步处理缺氧未见有效改善同时伴二氧化碳潴留,此时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改善呼吸状况;而特殊的呼吸支持ECMO是重症呼吸衰竭在常规呼吸支持无效的情况下采取的治疗措施,故E选项正确。答案:(E)A.改用抗生素B.持续高流量吸氧C.持续低流量吸氧D.应用利尿剂E.人工机械通气F.特殊的呼吸支持ECMO

26.患儿男性,2岁1个月。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有痰不易咳出,剧咳、伴颜面憋红,经院外抗感染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出现精神反应差,呼吸急促,门诊以“重症肺炎”收入监护病房。入院查体:意识清楚,急性病容,口唇发绀,体温37.0℃,心率166次/分,呼吸70次/分。问:[提示]做好急救准备后,立即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根据该患儿年龄,护士应准备的气管插管型号是()解析:根据患儿年龄,气管插管有不同的内径号:早产儿为2.5~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