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6.2-1项目所在区域风向玫瑰图(2)正常工况下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污染源参数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有组织废气污染因子主要为玻璃炉窑产生的炉窑烟气,主要污染物因子为SO2、NOx和烟尘等。本项目针对炉窑废气拟采用罗氏除尘脱硫脱硝设施对尾气进行处理,经处理后的尾气由60m排气筒排放,炉窑废气各排放因子可以满足《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3-2011)中相关标准限值。表6.2-3炉窑烟气点源参数调查清单点源名称排气筒底部海抜高度排气筒高度排气筒内径烟气出口速度烟气出口温度年排放小时数排放工况评价因子源强SO2NOXTSP符号NameH0HDVTHrCondQ1Q2Q3单位/mmmm/sKh/t/at/at/a数据排气筒200601.511.433238640正常排放4.6133.25.52按《导则》的估算模式和如下公式计算各大气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估算模式确定本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统计结果见下表:表6.2-4废气污染点源及估算模式计算结果统计项目点源:60m烟囱SO2NOxTSPQi(t/a)4.6133.25.52Ci(mg/m3)0.0010320.029880.001238C0i(mg/m3)Pmax(%)0.213.320.5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详见下表:表6.2-5排气筒大气污染物正常排放影响估算结果距离中心下风向距离D(m)SO2NOx烟尘预测浓度C(mg/m3)浓度占标率P(%)预测浓度C(mg/m3)浓度占标率P(%)预测浓度C(mg/m3)浓度占标率P(%)100000001003.18E-1109.21E-1003.82E-1102005.31E-050.010.0015360.176.37E-050.033000.0004870.10.014111.570.0005850.234000.0008110.160.023492.610.0009730.395000.0009610.190.027823.090.0011530.466000.0010320.210.029873.320.0012380.56080.0010320.210.029883.320.0012380.57000.0009910.20.02873.190.001190.488000.0009120.180.026422.940.0010950.449000.000830.170.024042.670.0009960.410000.0007590.150.021972.440.0009110.3611000.0007060.140.020452.270.0008480.3412000.0007090.140.020522.280.000850.3413000.0006970.140.020182.240.0008360.3314000.0006780.140.019632.180.0008140.3315000.0006560.130.018992.110.0007870.3116000.0006380.130.018492.050.0007660.3117000.0006320.130.018312.030.0007590.318000.0006210.120.0179920.0007450.319000.0006060.120.017561.950.0007280.2920000.0005940.120.01721.910.0007130.2921000.0005930.120.017171.910.0007120.2822000.0005890.120.017051.890.0007070.2823000.0005820.120.016851.870.0006990.2824000.0005740.110.016611.850.0006880.2825000.0005640.110.016321.810.0006760.2728000.000530.110.015361.710.0006370.2530000.0005080.10.01471.630.0006090.246080.0010320.210.029883.320.0012380.5下风向最大浓度0.0010320.210.029883.320.0012380.5Coi值500ug/m³/250ug/m³/900ug/m³/最大落地浓度距离608m608m608m预测结果评价由上表可知,有组织污染物正常排放时SO2、NOx、烟尘在下风向的最大浓度占标率分别为0.21%、3.32%、0.5%;结合厂区周边近期环境监测数据,以上特征因子均未超标,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较好,尚有一定的容纳量。本项目正常情况下排放的有组织废气及无组织废气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极小,不会改变现有功能区的类别。(3)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本项目无组织废气主要为混合车间产生的颗粒物和氨,具体排放参数详见下图。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推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图6.2-2无组织颗粒物大气防护距离计算截图图6.2-3无组织氨大气防护距离计算截图经计算本项目周界外无超标点,因此,本项目可不设大气环境防护距离。(4)非正常工况下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本项目非正常工况排放预测考虑状况为:烟囱前的罗氏除尘脱硫脱硝一体化处理系统因故障停用,排放速率即为产生速率。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详见下表:表6.2-5排气筒大气污染物非正常排放影响估算结果距离中心下风向距离D(m)SO2NOx烟尘预测浓度C(mg/m3)浓度占标率P(%)预测浓度C(mg/m3)浓度占标率P(%)预测浓度C(mg/m3)浓度占标率P(%)100000001003.18E-1102.63E-0903.82E-1002005.31E-050.010.004390.490.0006370.253000.0004870.10.040314.480.0058452.344000.0008110.160.067117.460.0097313.895000.0009610.190.079498.830.011534.616000.0010320.210.085359.480.012384.956080.0010320.210.085399.490.012384.957000.0009910.20.082029.110.011894.768000.0009120.180.075488.390.010944.389000.000830.170.068697.630.009963.9810000.0007590.150.062796.980.0091053.6411000.0007060.140.058446.490.0084743.3912000.0007090.140.058626.510.00853.413000.0006970.140.057676.410.0083623.3414000.0006780.140.05616.230.0081353.2515000.0006560.130.054266.030.0078673.1516000.0006380.130.052835.870.007663.0617000.0006320.130.052335.810.0075873.0318000.0006210.120.05145.710.0074532.9819000.0006060.120.050175.570.0072742.9120000.0005940.120.049165.460.0071292.8521000.0005930.120.049075.450.0071162.8522000.0005890.120.048725.410.0070642.8323000.0005820.120.048165.350.0069832.7924000.0005740.110.047455.270.0068812.7525000.0005640.110.046645.180.0067632.7128000.000530.110.043894.880.0063642.5530000.0005080.10.0424.670.006092.446080.0010320.210.085399.490.012384.95下风向最大浓度0.0010320.210.085399.490.012384.95Coi值500ug/m³/250ug/m³/900ug/m³/最大落地浓度距离608m608m608m由上表可知,非正常工况下,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预测结果表明:SO2、NOx、烟尘最大小时落地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分别为0.21%、9.49%、4.95%,非正常工况下废气排放仍可满足标准要求,但是最大落地浓度未采取措施时显著增加,环境受影响程度相对正常工况显著增加。因此,企业应加强对环保设施的管理,保养和维护,杜绝环保实施事故,造成的非正常排放情况,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5)卫生防护距离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规定,无组织排放废气的生产单元外设置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公式如下:式中:——标准浓度限值,mg/m3;——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的占地面积S(m2)计算,;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工业企业所在地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表5查取(A:470;B:0.021;C:1.85;D:0.84);——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所能达到的控制水平,kg/h。本项目对无组织污染物颗粒物和氨的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见表6.2-6。表6.2-6卫生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参数及结果序号污染物名称污染物产生单元或装置排放量kg/h面源高度m面源面积m2标准mg/m3计算值(m)取值(m)1氨液氨储罐0.0046833570.21.67502颗粒物混合配料室0.1161342000.55.8950由上表可知,本项目划定的卫生防护距离为:液氨储罐区边界外50m和混合配料室车间外50m的包络线范围;根据平面布置图,液氨罐区和混合配料室距离厂界最近距离为均大于50m,因此本项目不需要设置卫生防护距离。6.2.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1)噪声源强噪声主要为各类机械噪声,噪声强度为80~100dB,以连续排放为特征。由于主要噪声设备噪声源自身的尺度远小于距离敏感点的距离,且企业主要噪声源均在室内,因此均按室内整体声源进行预测分析。(2)厂界噪声预测模式预测模式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的工业噪声预测模式。预测计算选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推荐的噪声户外传播声级衰减计算模式(室内设备考虑其从室内向室外传播的声级差)。式中:Loct(r)=Loctref(r0)-(Aoctdiv+Aoctbar+Aoctatm+Aoctexc)Loct(r)——距声源r处A声级,dB(A);Loctref(r0)——参考位置r0处A声级,dB(A);Aoctdiv——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量,dB(A);Aoctbar——声屏障引起的衰减量,dB(A);Aoctatm——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量,dB(A);Aoctexc——附加A声级衰减量,dB(A)。将各倍频带预测的声压级合成计算出预测点位的A声级,设各倍频带预测声压级为Lpi,则合成A声级为:式中:△Li——第i个倍频带的A计权网络修正值n——为总的倍频带数确定预测时段T和声源的发声持续时间ti计算预测点T时段内等效连续声级Leq(A)对某一段时间的稳态不变噪声(如工业噪声),其A声级就是等效连续A声级。预测点位受所有影响声源的总等效声级Leq总预:〕噪声源影响声级与现场实测的背景声级进行能量迭加,即为预测点位的预测噪声级Leq(A)预=10lg〔100.1Leq(A)总+100.1Leq(A)背〕①气象参数评价区域年平均气温17.3℃,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②植物的声屏障效应只有高于声源1m以上的密集植物丛,对1000HZ以上的声波才产生声屏障效应。一般情况,密集的松树林带可能产生的典型声衰减量为3dB/10m,当树宽厚度超过100m,其最大衰减量为10dB。③工业厂房的室内围护效应对于布置在厂房内的发声设备,预测计算时采用导则推荐的公式计算其从室内向室外传播的声级差。④地面效应的影响如果满足下列条件,需考虑地面效应引起的附加衰减:预测点距声源50m以上;声源距地面高度小于3m;声源与预测点之间的地面被草地、灌木等覆盖(软地面)。在预测计算时,不管传播距离多远,地面效应引起的附加衰减量上限值为10dB。3)预测因子①预测因子为等效A声级Leq(A)。②预测范围:厂界外200m范围。4)预测结果根据厂房内设备的布置,综合考虑距离衰减、地面吸收、空气吸收以及墙体阻隔等作用,利用上述噪声预测公式,预测点昼夜间噪声(昼夜间均进行设备运转),预测结果见下表。表6.2-7厂界昼夜间噪声影响预测结果(单位:dB(A))预测点贡献值背景值叠加值时段评价厂界东5150.753.86昼间达标厂界南5358.959.89达标厂界西5355.257.25达标厂界北5259.259.96达标厂界东5141.351.44夜间达标厂界南5345.653.73达标厂界西5342.353.35达标厂界北5247.253.24达标本项目选用国内先进的低噪声设备,高噪声远离厂区东侧(远离东侧居民点)布置,并设置减震基础,使其噪声值大大降低。生产噪声经衰减和被植被吸收、围墙阻隔后对外界影响很小。根据预测,厂界噪声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3类和4类标准要求。项目建成后,生产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厂界噪声可达标排放。6.2.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产工序产生的次品和边角料、沉淀池污泥、脱硝副产物、炉窑大修时候更换的废耐火材料等,根据前文分析,本项目各类固废均可得到妥善处置。边角料和次品全部回用于生产工艺中,废耐火材料可用于城市建设的铺路筑路等用途;沉淀池污泥经三级沉降后处理。脱硝副产物集中暂存在一般固废堆场内,定期外运出售。生活垃圾在厂内集中各垃圾桶暂存,及时委托地方环卫部门清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置。综上,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全部回收利用及资源化,得到妥善处置后,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7环境风险7.1环境风险评价目的7.1.1环境风险评价的政策要求根据环境保护部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新、改、扩建相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按照相应技术导则要求,科学预测评价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提出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7.1.2环境风险评价目的环境风险是指在自然环境中产生的或者通过自然环境传递的,对人类健康和幸福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又具有某些不确定性的危害事件。发生环境风险灾害事故的概率虽然很小,但影响的程度往往是巨大的。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引起的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7.2环境风险识别及风险类别7.2.1物质风险识别本项目生产过程主要原料主要为非金属矿物,均未涉及易燃易爆物品,辅料所涉及的主要危险化学品主要为燃料天然气和应急燃料煤焦油,此外,本项目所涉及的主要物料液氨属有毒化学品,氨、氢具有乙类火灾危险。从物料特性看,本项目液氨一旦发生事故,容易对环境和人造成较大污染和危害。由于项目氢气和燃料天然气没有储罐,均由管道输送,氢气用多少制备多少,没有储存,天然气由市政管道供给,本项目重点对液氨进行分析评价。7.2.2液氨的理化特征表7.2-1液氨理化特性标识中文名液氨英文名ammoniaCAS号7664-41-7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氨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危害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危险特性与灭火方法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毒理学资料LD50:350mg/kg(大鼠经口)LC50: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防护措施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理化性质熔点(℃)-77.7沸点(℃)-33.5临界压力(MPa)11.40引燃温度(℃)651爆炸上限%(V/V)27.4爆炸下限%(V/V)15.7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0.6相对密度(水=1)0.82(-79℃)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禁忌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操作处置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废弃处置方法先用水稀释,再加盐酸中和,然后放入废水系统。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7.2.3生产设施或生产过程潜在风险识别主要为氨站、氢氮站等储罐设施泄漏或破损,引起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污染治理措施运转不正常引起污染物超标排放存在一定的泄漏风险。7.2.4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根据项目分析确定本项目的主要潜在性风险为生产单元发生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状态下所造成的次生危害。对潜在风险事故可能产生的对外部水环境的影响,考虑本项目原料、产品等物质,因此要采取措施,防止这些物质在风险事故下流入外环境在造成对外部水体的污染。本项目排水状况为: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废水,循环使用;后期雨水通过厂内雨水管网汇入园区雨水排放系统。水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应为结合厂内排水状况,在充分分析溶液泄漏状态下可能对外部水环境影响后果的基础上,加强防范措施,完善事故状态下泄漏物料和伴有泄漏物料的消防液收集设施的建设,避免事故状态下泄漏物料等通过清、污排口造成对外部水环境的污染。7.3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及范围7.3.1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q1q2qn—+—+……+—≥1Q1Q2Qn式中: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7.3.2重大危险源辨识通过查看《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T169-2004)附录A.1表1(见表7.3-1)对物质危险性进行判断。可知本项目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主要为原辅料氧化物固体等。表7.3-1物资危险性标准物质等级LD50(大鼠经口)mg/kgLD50(大鼠经皮)mg/kgLC50(小鼠吸入,4小时)mg/L有毒物质1<5<1<0.0125<LD50<2510<LD50<500.1<LC50<0.5325<LD50<20050<LD50<4000.5<LC50<2易燃物质1可燃气体:在常压下以气态存在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点(常压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质2易燃液体:闪点低于21℃,沸点高于20℃的物质3可燃液体:闪点低于55℃,压力下保持液态,在实际操作条件下(如高温高压)可以引起重大事故的物质爆炸性物质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根据本项目的生产规模、储存能力等,进行判断所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实际存在量是否达到临界量,具体如下(煤焦油在天然气断供的情况下使用,按照储存量400t计):表7.3-2重大危险源及重要危险源辨识表序号重大危险源物质储存量q,(t)临界量Q,(t)∑q/Q1液氨32.8103.282煤焦油40025000.16合计3.44计算得:q1/Q1+q2/Q2=3.44大于1,故本项目液氨储罐区已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7.3.3风险评价等级确定与评价范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项目风险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方法详见下表。表7.3-3评价工作级别表危险源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本项目有易燃、有毒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选址地处环境不敏感地区,因此,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为一级。评价范围:大气环境,距离源点5km的圆形区域。评价内容: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7.3.4风险评价范围内环保目标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详见下表。表7.3-4主要环境风险保护目标环境要素名称方位距本项目最近距离(m)规模保护级别环境空气新塘村散户居民E250m居住,3户GB3095-2012二级新塘学校SE260m初级教育经开新城住宅楼SE220m居住,规划216户××经开区周边/周边企业朱家湾居民点N120-460m居住,约40户G60沪昆高速N40m国家高速公路××市城区S3000m居住、行政办公、医疗等地表水涟水河(夏梓桥至东电大桥)SE4.1km工业用水GB3838-2002IV类韶山灌溉北干渠S1.7km灌溉用水GB3838-2002Ⅲ类湘江E37km饮用水源保护区7.4源项分析7.4.1最大可信事故及概率(1)最大可信事故识别最大可信事故即事故发生的概率不为零,该事故一旦发生,其危害是严重的。根据1949~1982年化学工业事故统计,死亡人数占较大比例的前三位事故依次是火灾、爆炸(20.3%)、中毒窒息(11.99%)及高处坠落(11.03%),表明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有比较严重的后果。根据国内类似化工行业的数据统计,化工行业以设备、管道、贮罐破损泄漏等引起的事故出现比例最高,而造成设备破损泄漏的直接原因多为管道维修不善,未能定期检修造成。以违反操作规程、操作失误以及不懂技术操作等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出现比例较高。(2)最大事故环境风险概率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即事故发生的概率不为零,该事故一旦发生,其危害是最严重的;在上述风险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同类事故的调查,得出本项目最可信事故及其概率见下表。表7.4-1主要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源项最大可信事故概率(次/年)配液槽、漂洗桶、阀门和泵等储罐设施泄漏或破损等由于储罐损坏,导致外泄6.9×10-6废水、废气处理废水处理设施、废气处理装置发生故障0.01-源强分析当生产装置因管道、阀门或罐体损坏发生泄漏,液氨泄漏时形成液池的量很小,可视为全部蒸发,因此氨的挥发速度可近视等于其泄漏速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采用液体流速计算方程柏努利议程计算液氨泄漏速度QL。式中:QL——液体泄漏速度,kg/s;Cd——液体泄漏系数,此值常用0.6~0.64,取值0.62;A——裂口面积:泄漏事故典型源强计算中泄漏孔可按照连接管路管径的20%计算泄漏面积,管径15mm,则底阀破裂面积为7.0×10-6m2;ρ——液体的密度,液氨为600kg/m3;P——容器内介质压力,1166000Pa;P0——环境压力,101325Pa;g——重力加速度,9.8m/s2;h——裂口之上液位高度,液氨储罐为卧式、液体在排放点以上的高度0.45m。事故排放时间按20min考虑,经计算,液氨储罐泄漏速度0.18kg/s。液氨泄漏量为155kg。7.5后果计算及风险评价危害/后果计算主要是利用前面算出的事故源项,通过大气扩散模型进一步计算事故发生时有毒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的扩散及浓度分布。7.5.1预测模式采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推荐的多烟团模式进行事故后环境空气影响预测,模式如下:式中:C(x.y.0)—下风向地面(x,y)坐标处的空气中污染物浓度(mg/m3);x0,y0,z0—烟团中心坐标;Q—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σx、σy、σz—为x、y、z方向的扩散参数(m)。常取σx=σy。7.5.2预测结果由于污染物的扩散与大气的稳定程度和风速有关,一般情况下风速越小、大气越稳定,污染物越不容易扩散。因此,本次评价考虑最不利情况,假定液氨贮罐阀门发生泄漏事故,泄漏时间为20min,扩散持续时间以60min计,分析在B、D、E类不同稳定度、小风(0.5m/s)和年平均风速(2.4m/s)条件下,下风向5km范围内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经计算得到以下结论:(1)项目液氨泄露浓度没有达到短时间迅速致死(3500mg/m3)浓度和半致死浓度(1390mg/m3)浓度,最大落地浓度为395mg/m3,出现的距离在5m。距本项目最近朱家湾居民距离液氨储罐约为400m,大于短时间迅速致死最大距离及半致死浓度最大距离。(2)朱家湾居民位于液氨储罐的东北侧,并不属于当地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出现概率较小,故液氨泄漏对朱家湾的居住人群影响有限。此外当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时,需立刻撤离厂区内员工。由此可见,在假定事故情景下,液氨泄漏对环境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建议企业加强管理,严防事故发生。同时落实好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工作。7.5.3事故风险可接受水平分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风险的定义,最大可信灾害事故对环境所造成的风险R计算公式为:R=P·C式中:R——风险值;P——最大可信事故概率(事件数/单位时间);C——最大可信事故造成的危害(损害/事件)。在具体计算过程中,根据胡二邦《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中推荐,按下式计算事故风险值(死亡/年):风险值(死亡/年)=半致死浓度区域人口数×50%×事故发生概率×出现不利天气概率。根据最大可信事故的后果预测结果,及厂区周围人口分布情况,考虑天气条件概率,同时结合各类事故发生的概率,计算项目液氨储罐泄漏的风险值。根据计算,项目没有出现半致死浓度,根据计算结果,本项目最大可信灾害事故的风险值Rmax=0。参照一般化工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RL=8.33×10-5人死亡/a。因为Rmax<RL,故本项目的最大可信事故风险是可以接受的。7.6风险事故防范措施本项目的最大可信事故为储罐区液氨泄漏和储罐区液氨爆炸,为防范突发性事故的发生,应从设计、管理上采取相应措施,本次评价主要针对最大可信事故提出有预防、应急措施。对于其它非最大可信事故,参照执行。7.6.1风险管理安全生产是企业立厂之本,应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具体要求如下:(1)必须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公司经营的基本原则;(2)必须进行广泛系统的培训,使所有操作人员熟悉自己的岗位,树立严谨规范的操作作风,并且在任何紧急状况下都能随时对工艺装置进行控制,并及时、独立、正确地实施相关应急措施;(3)设立环保安全部门,负责全厂的环保、安全管理,应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担当负责人,每个车间和主要装置设置专职或兼职安全员,兼职安全员原则上由工艺员担任;(4)全厂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厂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形成领导负总责,全公司参与的管理模式;(5)建立完备的应急组织体系。建立风险应急领导小组,小组分为厂内和厂外两部分。厂内部分落实厂内应急防范措施,厂外部分负责上报当地政府、安全、消防、环保、监测站等相关部门;(6)按《劳动法》有关规定,为职工提供劳动安全条件和劳动防护用品,厂区医院必须配备足够的医疗药品和其他救助品,便于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7.6.2运输过程风险防范运输过程风险防范包括交通事故预防、运输过程设备故障性泄漏防范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等。(1)本项目煤焦油、液氨属危险品,采用车运。装运应做到定车、定人、定线和定时。定车就是要把装运危险物品的车辆、工具相对固定,专车专用。定人就是要把管理、驾驶、押运以及装卸等工作的人员加以固定,这样就保证危险物品的运输任务始终是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来担负,从人员上保障危险物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定线和定时就是运输工具需在有关部门指定的时段内通过指定的运输路线运输。(2)运输装卸过程也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装运的危险物品必须在其外包装的明显部位按规定粘贴《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85)规定的危险物资标记,包括标记的粘贴要正确、牢固。同时具有易燃、有毒等多种危险特性时,则应根据其不同危险特性而同时粘贴相应的集中包装标志,以便一旦发生问题时,可以进行多种防护。(3)每次运输前应准确告诉司机和押运人员有关运输物质的性质和事故应急处理方法,确保在事故发生情况下仍能事故应急,减缓影响。7.6.3贮存过程风险防范贮存过程事故风险主要是因设备泄漏而造成的火灾爆炸、毒气释放和水质污染等事故,是本项目安全生产的重要方面,储罐区为重大危险源。本项目厂区内储存场所需满足如下规定:①危险化学品贮存的场所必须是经公安消防部门审查批准设置的专门危险化学品库房;爆炸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和一级易燃物品不能露天堆放。②储罐区和生产单元中间储罐均应设置围堰,围堰设置排水切换装置,确保正常的冲洗水、初期雨水和事故情况下的泄漏污染物、消防水可以纳入应急池和污水处理系统。③贮存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知识培训,熟悉贮存物品的特性、事故处理办法和防护知识,持证上岗,同时,必须配备有关的个人防护用品。④贮存的危险化学品必须设有明显的标志。⑤装卸物料在罐区外围进行,使运输车辆不进入贮存区域,便于管理及增加安全性。⑥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库房(或罐区)内每间隔一定间距设一个危险介质浓度报警探头,并按消防要求配置消防灭火系统。⑦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库房、场所的消防设施、用电设施、防雷设施、防雷防静电设施等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要求。⑧贮存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库房地面需经过不发火处理。⑨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检查验收登记,贮存期间定期养护,控制好贮存场所的温度和湿度;装卸、搬运时应轻装轻卸,注意自我防护。⑩要严格遵守有关贮存的安全规定,具体包括《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针对于液氨储罐除上述防范措施以外,还需做好以下防范措施:①液氨储罐材质、设计、制造应符合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以确定该设备使用时无缺陷。②液氨储罐装卸处应为耐腐蚀、易冲洗地面,同时设置排水沟,冲洗水排入污水池。③加强维护保养,确保储罐、管道、阀门无泄漏。④储罐区应设置“腐蚀”、“当心灼伤”等危险标志。⑤应经常检查液氨储罐周围的围堰,对雨棚进行维护修理。⑥液氨储罐应设置计量(液位)装置,防止液氨溢出。⑦液氨罐区应设置液氨泄漏检测系统和自动喷淋系统。7.6.4生产过程风险防范(1)配料系统故障风险防范①当配料系统故障无法向窑头供应混合料时,操作工应该在第一时间内报告生产科值班科长;②生产科指派专人跟踪配料系统检修情况,确定配料系统恢复正常运行需要的时间;③若配料系统故障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则实施新方案,是否上碎玻璃,是否再降低拉引量调整相关参数、是否落安全闸板等。(2)压缩空气停气风险防范①当发现熔窑燃料不能正常燃烧,窑头烟囱冒黑烟、压缩空气压力报警,无法换向时即为压缩空气系统发生故障,应第一时间通知技术人员,并报告值班科长,同时通知空压站人员;②熔窑操作人员实施应急动作,将开关转向手动换向;③熔窑操作工检查用气设备是否安全,并将过渡轮的气动离合器气源切换到备用气源;④值班科长按压缩空气停气应急人员名单召集相关人员到事故现场;⑤若压缩空气短时间内不能恢复供气,应实施应急方案:燃料油喷枪退出,关闭助燃风、停止加料;移开冷却水包,密封熔窑。(3)熔窑玻璃泄漏事故风险防范①发现热的熔融玻璃从窑内泻出,第一时间报告熔化班长,班长第一时间报告值班科长,并通知热端热源和熔化工段科长;②值班科长按熔窑玻璃泄漏应急人员名单召集相关人员到事故现场;③执行应急措施,人员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将水枪插入泄漏口,对周边窑体钢结构冷却,启动窑底水泵抽水;④若泄漏短时间内不能堵住,应实施应急方案,将熔窑热保温并关闭锡槽,通知外部消防部门救援。(4)供电系统事故风险防范①发现主线上设备停止运行时,第一时间报告值班科长,并通知设备动力科;②值班科长执行应急措施:热端操作人员和设备动力科人员按正确次序依次启动关键设备;熔窑操作工检查熔窑状况,并巡视窑底情况;抽出锡槽出口冷却包;跟踪是否有炸板现象;在碎玻璃紧急落版出人共控制玻璃带;③若供电系统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应实施应急方案:注意液氨储备量,对熔窑进行热保温。(5)循环水事故应急措施①发现循环水流量、压力降低且电脑系统报警时,应立即执行应急措施:广播通报应急系统启动,自动转换切换到备用水泵;②值班科长执行应急措施:检查熔窑、锡槽的关键水包,抽出非关键水包、关闭其水源;③若循环系统端时间内不能恢复,应实施应急方案,先保证移动锡槽中的水冷设备,然后在移出熔窑中的设备;同事注意是否炸板,熔窑是否需要热保温并关闭锡槽。7.6.5末端处理风险防范(1)废气、废水等末端治理措施必须确保日常运行,如发现人为原因不开废水、废气治理设施,责任人应受行政和经济处罚,并承担事故排放责任。若末端治理措施因故不能运行,则生产必须停止。(2)为确保处理效率,在车间设备检修期间,末端待系统也应同时进行检修,日常应有专人负责进行维护。(3)建立事故排放事先申报制度,未经批准不得排放,废水可暂时先打入应急池。这样便于相关部门应急防范,防止出现超标排放。7.6.6事故处理过程中伴生污染处理措施在进行事故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些伴生/次生污染问题,在此有必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其中重点是罐区的消防水和事故废水。(1)液氨储罐通过在罐区周围设置防火堤和围堰以收集事故废水、冲洗水和消防水,收集的废水直接进入至污水系统,通过污水管网送到事故池或废水站进行处理,避免排入外环境中。在装置区周围设环型废水沟,用以收集初期雨水、地坪冲洗水,使其进入废水系统,而不至于随雨水管网排至地表水体。为防止灭火情况下项目有毒有害物料进入地表水体造成重大污染事故,本评价要求项目必须在液氨罐区周围修建至少0.5m高的围堰和容量足够的事故应急水池,该事故池大小应与设计的消防用水量相当。室内消火栓用水量10L/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45L/s,合计消火栓用水量55L/s,即198m3/h。按规范规定设置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用水量为216m3/h。合计消防总用水量414m3/h。消火栓系统灭火延续时间为3小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灭火延续时间为1小时,则一次灭火用水量为810m3。(2)燃料油储罐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及《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油罐消防给水设计流量按泡沫灭火系统设计流量、固定冷却水系统设计流量与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之和确定。泡沫灭火系统用水量70m3,油罐固定冷却水系统设计流量60.8l/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15l/s,火灾延续时间4小时计,一次消防用水总量1161.5m3。全厂按一次同时发生火灾两处考虑,则厂区所需的消防用水总量为1971.5m3。另外考虑项目所存的液体物料、初期雨水等,本评价要求事故水池的容量不小于2000m3。同时厂内雨、污管网必须有通往本池的导入口。一旦发生事故,立即打开通向本池的所有连接口,将事故废水引入,并立即关闭出厂雨、污管道,以杜绝事故废水外流。企业必须做好事故应急水池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其基本处于空池状态。总之项目必须确保异常状况下,事故废水只能导入厂内事故水池,不得以任何形式在无害化处理前排入附近水体。此外,企业必须有预备方案,即在发生重特大火灾的情况下(灭火时间超过6h)迅速挖掘围堰以贮备消防废水的快速应急方法。7.6.7其他防范措施(1)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生产。(2)生产现场配制有效的防毒面具、耳罩、防尘口罩、护目镜等防护器具。厂区内设立风向标,使于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时生产人员辨认风向,撤离至上风向安全地区。立即组织可能受影响附近人群撤离,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3)厂区内应按照规范的要求配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按规范要求配备足够的正压式防毒面具。(4)厂区内除一根雨水排放管和一根污水排放管外,不得再设置其它与河道相通的涵管、沟渠,已有的必须立即堵死。(5)建议所有雨水管道、排水明沟、应急池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施工。7.6.8应急预案根据国家环保局(90)环管字第057号文的要求,通过对污染事故的风险评价,各有关企业应制定应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工作计划,消除事故隐患的实施方案及突发性事故的应急办法等。本项目应建立重大事故管理和应急计划,设立公司急救指挥小组和事故处理抢险队,并和当地有关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部门建立正常的定期联系,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框架见下表。表7.6-1工厂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框架序号项目内容及要求1总则简述生产过程中涉及物料性质及可能产生的突发事故2危险源概况评述危险源类型、数量及其分布3应急计划区生产区、贮罐区、邻区4应急组织工厂:厂指挥部——负责全厂全面指挥专业救援队伍——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善后处理地区:地区指挥部——负责工厂附近地区、全面指挥、救援疏散,专业救援队伍——负责对厂专业救援队伍支持5应急状态分类及应急响应程度规定事故的级别及相应的应急分类响应程度6生产装置:①防火灾、防爆炸事故、防中毒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主要为消防器材,防毒面具和防护服装②防止原辅材料、溶液外溢、扩散贮存区:①防火灾、爆炸和毒气泄漏事故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主要是消防器材,防毒面具和防护服装②防止原辅材料、产品外溢、扩散78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评估由专业队伍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9应急防护措施、消除泄漏措施方法和器材10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事故现场:事故处理人员对毒物的应急剂量控制规定,现场及邻近装置人员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工厂邻近区:受事故影响的邻近区域人员及公众对毒物应急剂量控制规定,撤离组织及救护11应急状态终止与恢复措施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度:事故善后处理,恢复措施,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12人员培训与演练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及演练13公众教育和信息对工厂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与发布相关信息14记录和报告设置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立档案和专门报告制度,设专门部门和负责管理15附件与应急事故有关的多种附件材料的准备和形成7.6.9风险防范设施环境风险防范设施及应急预案应作为“三同时”验收必要条件之一,具体见下表。表7.6.2环境风险防范设施一览表类别措施名称措施内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消防防范措施消防供、排水系统事故水防范措施事故水收集、分流系统,事故池兼初雨池2000m³物料泄漏防范措施液氨储罐等设置围堰、液氨泄漏检测系统,液氨泄漏自动喷淋系统,生产区周边设置明沟,雨、污自动切换装置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工厂应急预案指挥小组、专业救援、应急监测、应急设施和物质7.7小结综上所述,项目主要环境风险为液氨泄漏事故,要加强风险管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认真落实各种风险防范措施,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并在风险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可以使风险事故对环境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将事故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故本项目事故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8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8.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8.1.1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1)工程宜设置完善的配套排水系统、泥浆沉淀设施,施工废水处理采用重力沉淀处理工艺,项目拟设置沉淀池一座。沉淀池尺寸为:6×3m,污水沉淀时间大于2小时。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做建筑施工用水。(2)合理选择施工工期,尽量避免在雨季。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在施工完成后,应尽快对建设区进行水土保持设施和环境绿化工程等建设,使场地土面及时得到绿化覆盖,避免水土流失,美化环境。(3)运输、施工机械机修油污应集中处理,擦有油污的固体废弃物不得随意乱扔,要妥善处理,以减少石油类对水环境的污染。(4)施工中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如在场地设置临时排水沟、泥浆沉淀设施,用草席、砂袋、挡土墙等对开挖坡面进行护坡,以稳定边坡,减少水土流失,控制施工期间污泥水悬浮物的浓度。8.1.2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落实施工扬尘控制管理人员根据施工工期、阶段和进度,整个施工期必须设专职保洁员4人。(2)设置围墙(档)在工地四周设置高度为2.5m以上的围挡,围挡底部设置防溢座,围挡之间及围挡与防溢座之间无缝隙,围墙(档)必须在三通一平以前完成。(3)设置防尘布(网)砖混结构建筑物四周1.5米以外全部设置防尘布或不低于2000目/100平方厘米的防尘网,防尘布(网)应先安装后施工,且防尘布(网)顶端应高于施工作业面2米以上。(4)施工场地防尘在施工期间,应根据不同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和大风、高温、干燥、晴天、雨天等各种不同气象条件要求,明确保洁制度。场地内施工区采用人力洒水车或水枪洒水、场地外出口处及出口外100米道路采用洒水车洒水,并进行人工清扫。当空气污染指数大于100或四级以上大风干燥天气不许土方作业和人工干扫。在空气污染指数80-100时应每隔4个小时保洁一次,洒水与清扫交替使用。当空气污染指数大于100时,应加密保洁。当空气污染指数低于50时,可以在保持清洁的前提下适度降低保洁强度。超过2天以上的渣土堆、裸地应使用防尘布覆盖或喷涂凝固剂等方式防尘。所有粉料建材必须覆盖或使用料仓密封存放。(5)设置洗车点运输车辆进出口大门口内侧设置洗车平台,地面和连接进出口的道路必须硬化,道路硬化宽度应大于6米,连接进出口的道路必须保洁,保洁长度不少于100米。(6)施工工地内堆放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应当在其周围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封闭性硬质围挡;工程脚手架外侧必须使用密闭安全网进行封闭;施工工地周围按要求设置硬质密闭围挡。(7)在施工工地内,应设置车辆清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应当装载适度,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配置专人对工地出入口及其道路进行清扫、冲洗,以避免基建扬尘由点源变成沿运输线路的线源污染。(8)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风力达到5级(含5级)以上时,禁止施工。(9)禁止从3m以上高处抛撒建筑垃圾或易扬撒的物料。(10)对可能闲置3个月以上的工地进行覆盖、简易铺装或绿化。(11)采取洒水或者喷淋等降尘措施;(12)完工后5日内清除建筑垃圾;(13)场地内的临时建筑拆除时采用洒水作业。8.1.3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根据施工期噪声的影响分析,项目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住宅正常生活环境的影响,必须采取如下具体污染防治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项目应避免在中午(12时至14时30分)和夜间(22时至次日早晨6时)之间施工,避免在同一时间内集中使用大量的动力机械设备。施工抢修、抢险作业和施工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其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提前向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需提前向周围民众进行公告后才可进行施工。同时,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规定。(2)建设施工单位若需要在夜间进行施工,必须到环境主管部门申报,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同时张贴告示,通知周围居民和公众。(3)施工中应使用商品预拌混凝土,避免在场地内设置混凝土搅拌机,较少噪声对项目周边附近环境噪声的贡献影响。(4)为减少项目在施工期间所使用的施工机械、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周边居民区生活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应采用先进的低噪声施工机械,并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使机械处于最佳工作状况,对一些固定的、噪声强度较大的施工设备,如卷扬机、电锯、切割机等单独搭建隔音棚,或建一定高度和宽度的空心墙来隔声降噪。(5)建立临时声障:对位置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能于室内操作的尽量进入操作间,不能入操作间的,在施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高噪声设备设置隔声屏障,如可拆卸活动彩板围挡等。(6)一切动力机械设备都应适时维修,特别对因松动部件的震动或降低噪声部件的损坏而产生很强的噪声的设备,更应经常检查维护。(7)进出施工场界的物料运输车辆需限制行驶速度,并禁鸣喇叭,以最大程度减小运输车辆噪声对周边敏感目标的影响。(8)在施工期间,加强施工管理,落实各项减振降噪措施。8.1.4施工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施工期固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1)建筑垃圾由于其成分较简单,数量较大,因此收集和运输的原则是分类收集、集中堆放、及时处置。对于建筑垃圾中的稳定成分,如碎砖、瓦砾等,可将其与施工挖出的土石一起堆放或回填;对于如废油漆、涂料等不稳定的成分,可采用容器进行收集。建筑材料堆放地及建筑垃圾堆放地周围应建立简易的防护围带,以防止垃圾的散落,并按《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2005.6.1),同城管部门申报,在指定地点消纳。本项目施工单位应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证》后,方可将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运至许可证中规定的卸放建筑垃圾的地点统一处置。同时,建筑垃圾应当交由依法取得《建筑垃圾运输许可证》的单位运输。(2)应对于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应采用定点收集方式,设立专门的容器加以收集,并及时交环卫部门清运处置。8.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8.2.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分析炉窑烟气脱硫脱硝方案项目改造后炉窑烟气采用罗氏脱硫脱硝脱尘一体化装置改造方案,包括脱硫脱硝,其中脱硫剂仅在燃料使用煤焦油为应急燃料时进行投放,在天然气为燃料时不进行脱硫。烟气处理量:50000Nm3/h烟气温度:100-200℃入口SO2含量:10.4mg/Nm入口NOx含量:869mg/Nm3烟尘入口:126mg改造完成运行后,要求达到的排放标准:出口SO2含量≤100mg/Nm3出口NOx含量≤400mg/Nm3出口含尘量≤20mg/Nm3脱硫脱硝系统阻力≤2000Pa(按最大设计)罗氏干法脱硫项目燃料采用天然气为燃料,在应急时采用煤焦油为燃料,采用煤焦油为燃料时,投入脱硫剂进行脱硫。罗氏脱硫采用氧化催化剂把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先氧化成为三氧化硫然后被氢氧化钙吸收生成硫酸钙:SO2+1/2O2→SO3SO3+Ca(OH)2→CaSO4+H2O这个方法在工程上的实现是采取类固定床技术(或间歇式移动床),碱(可以是石灰、碳酸钠、氢氧化镁等等)与催化剂的成型颗粒装于脱硫反应器中,烟气流过后,其中的二氧化硫氧化成为三氧化硫并被反应固化成为硫酸钙(石膏)固体。整个过程不使用水,亦不产生废水。脱硫效果可以根据要求调节接触时间即可,可以达到100%去除,对于烟气条件短时间的一些波动不敏感,对于烟气温度也不很敏感,几乎适于所有的烟气条件。此方法适合所有规模的应用,从电厂烟气脱硫到焦化炉工业民用锅炉的脱硫均可有效实现目的。过程简单,效果卓异,投资运行均较省。本项目的SO2处理效率按照85%计算,根据罗氏原理,若提高处理效率,只要增加脱硫剂的量即可实现。罗氏无氨催化脱硝技术顾名思义,本方法不使用氨气,是采取催化剂脱硝而不是氧化剂来直接化学反应脱硝。首先烟气中的氧气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上催化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烟气中一般都存在的CO还原成为氮气并生成二氧化碳。如果烟气中无一氧化碳或其量不足,则二氧化氮可以被碱吸收:2NO+O22NO22NO2+4CON2+4CO2或3NO2+Ca(OH)2Ca(NO3)2+NO+H2O罗氏催化剂系列为高效复合氧化催化剂,无毒无二次污染,系为针对催化氧化法研发生产的催化剂,可以在较宽和较低温度范围内(室温至300℃以下)将NO氧化为NO2,NOx去除效果可以很方便地调节,其去除率可达到90%或更高。过程简单操作方便,投资运行成本均较低。由于不使用氨气,无安全隐患。与其他方法对比见下表。罗氏催化脱硝对于烟气条件短时间的一些波动不敏感,对于烟气温度也不很敏感,几乎适于所有的烟气条件。此方法适合所有规模的应用,从电厂烟气脱硝到工业民用锅炉的脱硝均可有效实现目的。过程简单,效果卓异,投资运行均较省。本项目的NO2处理效率按照80%计算,根据罗氏原理,若提高处理效率,只要增加脱硝剂的量即可实现。罗氏脱硫脱硝工艺流程简介本项目采用罗氏脱硫脱硝工艺,其核心部分为天津滨环院拥有的高效催化剂形成的脱硫材料。在已有烟囱前之合适位置将烟气通过KL型脱硫装置,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即被有效去除并达标。以应用最多的锅炉烟气处理而言,其简单流程图如下。此工艺对于烟尘进一步降低亦有较明显的作用。根据提供的条件,烟气出口硫氧化物初始浓度850mg/m3以下,氮氧化物初始浓度850mg/m3以下,烟气温度约100-200℃。烟气流量为50000m3/h。根据业主要求,经过罗氏干法脱硫处理之后,硫氧化物浓度低于100mg/m3,氮氧化物浓度400mg/m3以下,若在前段除尘达到烟尘50mg/m3基础上,该装置可以处理达到出口烟尘低于20mg/m3的效果。罗氏干法脱硫工艺特点及与传统湿法脱硫技术比较两者均使用石灰来脱硫,不同的是传统的湿法用石灰浆(采用氢氧化钠+石灰的双碱法,或者以氢氧化镁代替石灰,原理相同)与烟气中的SO2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先通过氢氧化钠反应,后者与石灰浆反应成为亚硫酸钙并还原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反复使用。净的反应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在有些情况下,比如强制空气氧化下,亚硫酸钙可以被氧化成为硫酸钙);罗氏干法脱硫使用石灰颗粒及氧化催化剂(KLox-10),其中催化剂氧化SO2成为SO3,后者跟石灰颗粒反应成为硫酸钙。化学原理对比罗氏技术:SO2+1/2O2→SO3SO3+Ca(OH)2→CaSO4+H2O传统湿法:SO2+Ca(OH)2→CaSO3+H2O 罗氏干法与传统湿法脱硫技术优缺点对比建设成本运行成本系统结构是否用水有无废水其他二次污染有无温度限制管理难易程度能耗高低脱硫效率高低效果可否调节占地面积空间设备腐蚀情况罗氏干法脱硫低。约为湿法2/3低。约为湿法2/3简单不使用水无废水无二次污染无温度限制一个步骤,简单能耗极低脱硫效率高效果调节方便均较小基本无腐蚀传统湿法脱硫较高高复杂使用大量水产生废水有废渣等污染不超过1140℃复杂麻烦,有起火危险能耗很高脱硫效率较高效果不易调节均较大腐蚀、堵塞一个典型的传统湿法脱硫装置见下图,包括石灰储仓、石灰浆调配池、提升泵系统、喷淋系统、旋流板混合系统、强制鼓气氧化系统、过滤系统、计量辅助、废渣堆放场等等许多个系统。装置材料防腐要求较高,系统操作复杂,能耗大,易出故障,占地面积大,投资及运行成本较高,产生废渣亚硫酸钙仍然是个固废,除了有一定毒性外,还会增大环境化学耗氧量。典型罗氏干法脱硫装置见下图。此工艺流程短,只有一个系统,不用水故不产生废水及设备腐蚀,几乎无运动部件,故不易出故障。脱硫效果稳定并容易调节,对于烟气温度不太敏感,对于瞬间硫氧化物增大也不太敏感。罗氏无氨催化脱硝工艺特点及与现有SCR技术比较罗氏无氨低温氧化脱硝工艺特点及与其他方法比较见下表。表8.2-1罗氏无氨脱硝与SCR、SNCR比较SCRSNCR罗氏无氨催化脱硝技术原理催化还原无催化剂还原反应氧化分解/吸收是否使用氨还原剂是过量氨气否典型反应温度350oC>800oC80oC以上,可变DeNOx效率>80%<140%>90%,且灵活可调是否存在氨逃逸是是否是否催化剂有毒是否否投资成本高较低较低操作维护成本较高高低SCR(选择催化还原)法脱硝在V-Ti系催化剂上,近350℃,加入氨气作为还原剂反应,耗能巨大;氨气运输储存均有较大的安全风险,且消耗费用较高,氨气进料操作麻烦,并额外增加占地面积,不可避免地存在氨气逃逸导致二次污染问题。大多数情况下烟气温度不够SCR的作用温度。对于SNCR,不使用催化剂,典型反应温度800-900oC,使用大量过量的氨气或氨水,温度高能耗高、操作运行的费用高,过量氨气逃逸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环境污染,有爆炸风险。此外,SNCR的脱硝效率较低,常常达不到要求。我们的氧化催化法(采用KLox-20催化剂)完全避免了上述缺点。除尘,脱硫,脱硝一体化改造方案项目在其所提供条件下采用一套KL-100装置,即可完成脱硫及二次脱尘达到所需的排放要求。(1)罗氏脱硫脱尘脱硝处理方案在所提供的入口烟尘浓度下,经过装置,烟尘能够达到低于30mg/m3;同时脱硫效果保证出口硫氧化物低于200mg/m3。脱硝效果保证出口氮氧化物低于400mg/m3。(2)脱硫脱硝装置KL-100能适应工况流量20万-26立方米/小时的间歇移动床脱硫脱硝装置,一般控制内部空床烟气线速低于1m/s,接触停留时间不低于3s。在此条件下可以满足达标要求。其中KL-100脱硫器由6个单元罐体并联而成。单元罐体为5mm厚钢板制成4000×4000×128000模块。组成如表8.2-2:表8.2-2KL-100脱硫系统单元(共6个单元)组成序号名称型号及规格数量备注1脱硫罐体单元4000×4000×128001Q235、304不锈钢2铁爬梯公用3储料罐4000×4000×160015罐支柱96加料装置公用7放料器星型卸料器Φ24048放料闸阀Φ24049气流分配器110顶平台/平台架公用11小平台1000×600带护栏112检修口、加料口Φ500213进气口出气口闸阀2根据项目分析,本项目达产后NOx和烟尘排放量见下表:表8.2-3项目达产后炉窑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序号废玻璃回收生产线污染物指标产生量(t/a)处理效率排放量(t/a)1废玻璃再生生产线烟尘(颗粒物)55.1990%5.52二氧化硫4.6/4.6氮氧化物380.6265%133.2由上表计算可知,本项目建成运营后,预测项目烟尘、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5.52t/a、4.6t/a、133.2t/a,排放浓度分别为12.6mg/m3、10.4mg/m3、304.15mg/m3,可以满足《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3-2011)修改单(征求意见稿)中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玻璃熔窑颗粒物限值20mg/m3、二氧化硫限值100mg/m3、氮氧化物限值400mg/m3)。应用案例河北廊坊耀邦热力35+20t/h燃煤锅炉脱尘脱硫脱硝一体化处理项目为新安装取暖锅炉嵌入式脱尘脱硝脱硫装置,烟气流量约60000立方米标方/时,烟气温度80℃,氮氧化物浓度约400毫克/立方米,硫氧化物浓度约500mg/m3。2015年11月投入运行,经过处理,烟尘、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排放达到分别低于30、30及100mg/m3处理水平,大大低于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已顺利通过环保部门验收。第二期工程规模扩大的项目已完成并顺利运行,新规模为55t/h,流量100000标方、小时。仅需要在原装置基础上增加两个模块即可。天津西青康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2吨/时燃气锅炉脱硝项目2014年5月中旬,在天津市西青区康婷生物有限责任公司2t/时燃气锅炉尾气排放处安装我公司自主研发生产和设计的催化氧化脱硝装置,锅炉尾气氮氧化物初始氮氧化物含量为90-150mg/m3,经过催化装置可以降至30mg/m3以下,完全符合最严的标准排放,到目前为止,装置已运行近3年,催化剂活性仍然满足要求。天津津南宝德福酒家4吨/时燃煤锅炉脱硫脱硝项目2014年7月,在宝德福酒店4t/h燃煤锅炉(烟气流量15000m3/h)尾气经过除尘改造后,安装催化氧化脱硫脱硝装置,硫氧化物浓度从400-500mg/m3降至50mg/m3以下,氮氧化物浓度从300-400mg/m3降至100mg/m3以下,稳定达标排放,已运行一年多。山西古县利达焦化厂70万吨/年焦化炉烟气脱硫处理项目工况烟气流量约35万立方米/时,烟气温度180℃,硫氧化物浓度约400mg/m3,氮氧化物浓度约500mg/m3。要求处理后硫氧化物达到30mg/m3以下。目前该项目已安装完毕,正在前期运行阶段。此外,交口旺庄焦化厂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项目即将执行。无组织排放氨防治措施本项目液氨储罐区在液氨槽车卸车过程中会因跑、冒、滴、漏而产生少量的氨排放,本项目无组织排放量较少,且液氨罐区距离厂界最近距离为100m,经周围环境空气扩散后,正常生产情况下预计厂界浓度能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新改扩建)标准(1.5mg/m3)。0恶臭防治措施恶臭主要来自厂区油罐区大小呼吸排放的有机废气以及无组织排放的氨,恶臭的主要成分是NH3、H2S、硫醇、硫醚等。根据现场踏勘以及了解近年周围居民的投诉情况,经类比调查,厂界100m范围内恶臭强度为3-4级。恶臭预防措施如下:①控制油品质量,不使用劣质油。②在油罐顶增设吸附罐,罐内填充吸附剂,吸附剂可根据放空气体所含恶臭物质来选取。③采取车间密闭方式并安装、使用集中收集处理等排放设施,防止生产过程中的泄漏。④采取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对管道、设备进行日常检测、修复,采取措施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泄漏。1生活区油烟废气防治措施本项目拟设置职工食堂,设标准灶头6个,每天约510人次就餐,食堂食用油消耗量约为5.508t/a,在烹饪过程时挥发损失约3%,按日高峰期6小时计,则项目日高峰期油烟产生量为0.08kg/h;排烟量按12000m3/h计,油烟最高产生浓度为6.38mg/m3。厨房油烟须在室内采用脱排油烟机脱油净化,然后统一进入附壁烟道至楼顶排放。食堂油烟净化器效率按85%计,则年油烟排放量为0.02t,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废气排放浓度为0.96mg/m3,小于2.0mg/m3,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要求。8.2.2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本项目营运期间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14892m3/a,生产废水中的玻璃清洗废水经沉降后循环使用,冷却水循环利用,本项目生产废水均不外排。(1)生活污水防治措施项目生活污水主要来自食堂污水及生活、办公区污水,食堂含油污水先经隔油池处理,与其他生活污水一起经化粪池处理,再汇入园区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市污水处理站深度处理后外排涟水河,待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后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现有化粪池容积为20m3,此次新增20m3的化粪池一座,可以满足要求。(2)脱硫废水处理措施项目改造后采用罗氏干法脱硫脱硝除尘措施,该处理方法没有生产废水产生,现有玻璃炉窑烟气采用的处理中产生的脱硫废水一般采用化学沉淀法进行处理,一般采用石灰水补充的方式处理,脱硫废水经中和反应以及沉降处理后,可继续回用于脱硫工艺,不外排。(3)处理措施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可纳入××市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达标后排入涟水河;生产废水中的清洗废水循环使用不外排,备用脱硫设备脱硫废水经沉降、板框压滤处理后循环利用,脱硫副产物定期外运出售。根据××景翌环保检测有限公司于2016年7月对“300t/d玻璃生产线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JYHJ2015(YS)031)结果可知,各废水处理设施现状监测数据详见下表。表8.2-4废水污染源排放监测结果单位:mg/L(pH除外)监测点位pHCODcr悬浮物NH3-N动植物油生活污水总排口6.55-6.331884428.30.72GB8978-1996三级6~9≤500≤400/≤100项目生活废水总排口的废水pH值、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氨氮、动植物油等日均浓度值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表4三级标准要求。8.2.3噪声防治措施分析(1)防护措施本项目主要噪声源为泵机、风机、混合机等车间设备噪声,噪声污染防治主要可从噪声源、传播途径以及接受者三方面进行防护,可采取如下措施: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大型设备均安装减震座垫。采用“闹静分开”和“合理布局”的设计原则,使高噪声设备尽可能远离噪声敏感区。把车间的噪声影响限制在厂区范围内,降低噪声对外界的影响,确保厂界噪声符合标准要求。风机房采取减振、隔音等措施。风机的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生物实验的观察能力考核试题及答案
- 成长课题申报书
- 美学课题申报书范文
- 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
- 深入理解证券从业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项目执行中的理念创新试题及答案
- 鹤岗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新技术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案例试题及答案
-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 云贵川高中2025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操作手册
- 2024年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2课时 小数加减法》教学课件
- 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
- 劳动合同(模版)4篇
-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 5.15钢铁长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 客观题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二)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 公司法涉税实务手册-北京律协-2024-WN8
- 137案例黑色三分钟生死一瞬间事故案例文字版
-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鉴别真假黄金
- 2024-2030年中国虾青素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风险预警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