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行业全球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分析_第1页
标签行业全球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分析_第2页
标签行业全球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分析_第3页
标签行业全球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分析_第4页
标签行业全球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签行业全球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分析标签行业全球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受新冠疫情、俄乌战争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在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居民消费增速下滑等情况下,消费升级和产品升级可能无法达到市场预期,进而导致服装行业企业面临产品研发偏离市场需求、新产品缺少市场或产品滞销等问题。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趋势近两年,随着新零售升级,中国的服装行业正在悄然发生着转变。95后、00后成为了新生消费主力军,生长环境优渥的他们受前卫节目的影响,在服装的消费观念、意识以及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新的市场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中国服装行业正在不断做新的突破。RFID技术应用逐渐普及近年,服装标签及装饰产品愈来愈常采用RFID技术,归因于其可实时追踪及监察的主要性质,令服装业的供应链之不同市场参与者受益。普遍采纳RFID技术的趋势主要由若干大型环球服装品牌及零售商主导,这些应用RFID技术强化存货管理,令存货准确度相比传统以人手扫瞄条码的方式更为优胜,导致存货周转率较高及销售表现更佳。线上销售平台的设立及服装零售商提供的泛渠道服务(例如网上购买及店内提取服务)冒起也推动更佳可变数据及存货管理的需求,继而在日后采纳RFID技术。RFID技术在中国服装标签及装饰产品制造市场的渗透率增长迅速,2019年达到27%。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后,中国服装业经历了一段繁荣时期,但随着人口红利、政策红利、成本优势的下降,其发展逐渐陷入低谷。近年来,中国服装业不断受到新技术、新渠道、新市场竞争和新客户的冲击,在低迷中踏上了寻找突破口的漫漫征途。目前服装行业存在产能过剩、库存大、产业链中间渠道冗余、市场定位不明确、同质化严重、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阻碍了行业的持续发展。制造商-品牌公司-代理商-零售商-消费者的模式严重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突破发展,改革重塑产业链的呼声越来越高。近年来,服装行业积极拥抱互联网,做了各种尝试,如:厂家与商家合作的直销模式;厂商尝试通过直接开设定制实体店或者通过投资合作的方式来优化中间环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它们主要是基于传统的产业链模型进行局部改进。产业升级依然任重道远,他们在量变的道路上继续探索。标签行业概述十八世纪初,欧洲印制出了用在药品和布匹上作为商品标识的第一批标签,此后,标签逐渐发展成为商品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的标签产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得益于我国巨大的标签消费市场,标签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标签作为标识商品信息的媒介,在商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标签通常用来记载商品诸如型号、生产日期、生产批次、使用方法等信息,可以帮助厂家有效进行生产管理和物流跟踪,同时也可以在终端销售时第一时间让消费者了解商品的基本情况,从而作出是否购买的决定;另一方面,标签具备展示功能,通过在标签上印制品牌标识或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图案能够让消费者快速辨认品牌,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标签基本的信息标识功能,而开始注重标签设计、选材、风格等方面的个性化,同时对于标签的功能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性化方面,消费升级使得高品质的商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适当搭配的色彩图案和精致凝练的文字表达等平面设计内容可以显著增强标签的外观展示效果,彰显商品本身的气质和个性,带给消费者审美上的高级感,进而提升商品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功能性方面,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常规的标签已经无法适应某些特殊领域的使用需求,而要求标签具备特定的功能来满足下游需求的变化,如防伪行业通常需要标签带有镭射效果,冷链运输行业要求标签具备耐低温属性等,标签的功能性特征越来越明显。标签行业市场情况:近年来,得益于包装、防伪、物流等行业对标签需求的迅速增加,以及人们对于标签的个性化及功能性需求提升而导致标签产品加速更新换代,全球标签市场持续增长。①亚洲地区是全球标签需求量最大的市场:从全球标签市场整体结构来看,随着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地区新兴经济体蓬勃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亚洲地区对于标签的需求量也快速增长。根据中金企信研究资料,2018年,亚洲地区标签销售量占全球标签销售规模的44%,是全球标签需求量最大的市场。②我国标签市场呈快速增长态势:我国标签产业起步较晚,但得益于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中国标签市场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是全球标签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标签印刷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我国标签印刷工业总产值由300亿元增至468.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9.33%,2019年仍保持7%~8%的增长。然而,我国每年标签人均耗用量仍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目前,欧洲人均标签消耗量为15-20m2/年,美国人均消耗量17m2/年,日本为12.8m2/年,而中国人均仅为9m2/年。中国标签行业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未来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③各类标签中不干胶标签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消费能力持续提升,人们对于标签的个性化、精美化需求不断加深,同时,需要贴标的场景也在不断延伸和拓展,标签应用环境日趋多元化。不干胶标签凭借其承印材料多样化、通用性强、印刷表现效果好、贴标效率高等优势,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18年,从标签的需求量来看,不干胶标签占整个标签市场需求总量的40%。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状况服装行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消费大国,但近年来随着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中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逐年减少,2021年中国服装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2653家,较2020年减少了647家,同比减少4.86%。在国内外市场需求复苏向好、海外订单回流等积极因素的有力推进下,我国服装行业生产增速逐步趋于稳定,产量基本恢复至疫情前规模,2021年中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服装产量达235.41亿件,较2020年增加了11.68亿件,同比增长5.22%,从服装主要品类产量来看,受益于出口带动,针织服装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增幅达10.86%,两年平均增长1.75%;而机织服装产量同比增长4.85%,两年平均则下降2.34%。从内销情况来看,2021年12月,在促消费政策逐步显效、节日消费等因素的带动下,我国服装市场销售明显改善,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降幅持续收窄,线上消费对内需市场拉动作用持续凸显,2021年中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达9974.6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1150.60亿元,同比增长13.04%,两年平均增长2.4%,仍低于2019年同期增速0.2个百分点;12月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1%,降幅比8月收窄6.5个百分点。我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也是出口大国,2021年以来,我国服装出口企业克服了物流不畅、运费飙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诸多困难,表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服装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创2016年以来同期服装出口规模的最高纪录,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1年中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达1702.63亿美元,较2020年增加了328.81亿美元,同比增长23.93%,两年平均增长7.7%;在国际市场需求增加、节日促销的拉动下,12月当月服装出口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了14.5%的两位数增长。其中,针织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增势强劲,出口金额为864.72亿美元,同比增长38.96%,两年平均增长10.09%;机织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出口金额为701.15亿美元,同比增长12.59%,两年平均增长2.56%。随着2021年我国服装行业的生产持续回升,内销稳步改善,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企业效益逐步好转,盈利能力小幅提升,2021年中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14823.36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1126.10亿元,同比增长8.22%。随着营业收入的增加,利润总额也随之增长,2021年中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达767.82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127.38亿元,同比增长19.89%,增速比1-11月加快1.77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18%,比上年同期提高0.36个百分点,行业运行质量有所改善,但是压力依然较大。行业收益不断增长服装标签可大致分类为(1)印刷产品;(2)织唛;(3)印唛;及(4)其他配件,各具有品牌识别、服装资讯摘要、店内保安及产品追踪等不同功能。服装标签及装饰产品一般载有产品资讯、标签以及在纸张及塑胶等物料利用不同颜色及印刷效果(如局部紫外线光膜及过胶)凸显产品设计。服装标签及装饰产品制造商一般与服装品牌维持密切的业务关系,并在研究、设计、校对以至其他服务的服装标签开发过程中合作。服装品牌或采购代理会授权服装标签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