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在斜坡上_第1页
教学设计 在斜坡上_第2页
教学设计 在斜坡上_第3页
教学设计 在斜坡上_第4页
教学设计 在斜坡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斜坡上》教学设计---------株洲市天元区天元小学张莹教学目标:1、能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研究关于斜面怎样才能更省力的问题,能分析生活中运用斜面的事例。2、知道斜面可以省力,初步认识到斜面省力大小与斜面的坡度大小有关。3、愿意与人讨论、交流研究斜面中的发现,感受利用斜面改善生活的好处。教学目标设计依据:(1)内容分析:斜面也是常见的简单机械之一。本课将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斜面是怎样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的。设计了“斜面能省力吗”、“怎样更省力”、“生活中的斜面”三个活动。“斜面能省力吗”通过分组研究发现斜面能省力这一事实,与此同时发现不同的斜面省力的效果不同。“怎样更省力”在前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对斜面省力的因素提出猜想,并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最后得出结论: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生活中的斜面”将引导学生认识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2)学生实际:具备了什么?——学生已经认识到生活中运用斜面的实例,并能简单运用斜面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困难是什么?——学生较难理解斜面虽然省力但是费距离这一事实。提升些什么?——学生独立设计对比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认识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渗透斜面省力但是费距离的思想。教学重点:探究斜面的作用。教学难点:探究影响斜面省力大小的因素。教学准备:比较光滑木板一块、钩码盒3盒,装有重物的小车,弹簧测力计、实验单、计算、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开放导入(3’)师:上课!同学们好!(学生问好)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教学楼前有2条路,一条楼梯,一条斜坡,这是我们学校的送水师傅,他现在需要把这些水从春晖大道送到教学楼,经过这个通道,你觉得他应该怎么走?理由生1:走斜坡,轮子推着走,方便。生2:走斜坡,走楼梯费劲生3:走斜坡,因为方便,能省力。师:斜坡真的有这样的作用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与这有关的内容:在斜坡上。(板书:在斜坡上)(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直接切题,快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初步感受斜面的作用)二、探究活动(30’)活动一斜面能省力吗?(15’)师:斜坡其实是一种斜面(板书:斜面),当我们把一个平面一高一低放置之后,它就构成了一个斜面(画图),你们觉得斜面有什么作用?(板书:省力)。师:你们怎么知道斜面可以省力?(生讲生活经验)师:你们非常留心观察生活,但这只是我们的生活经验和感觉,斜面真的能省力吗?(后面打上“?”),要想准确的验证,还需要通过(实验)师:为了方便同学们研究,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材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有钩码盒3个、装有重物的小车、弹簧测力计(并演示测力计怎样挂住小车)、木板、一个计算器,还有实验记录单。师:先不要动材料,在动手实验前,请大家结合这些材料,小组讨论几个问题,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什么搭斜面?怎么搭?单单测量出物体在斜面上提升的力就可以证明斜面能省力吗?如果不能,还必须测量出什么?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师:刚那位同学读的非常的清晰,声音也非常的洪亮。现在老师给你们2分钟时间讨论,当听到老师掌声的时候,请停止讨论,并坐好,现在开始。(学生讨论)师:我现在请一个小组来汇报。生:接下来由我们XXX小组来汇报:我们用木板和钩码盒搭斜面需要测量出竖直提升重物的力和沿斜面提升重物的力,两者进行比较需要注意的地方:a.注意测力计的使用:调零、读数b.注意测力计拉的方向:平行与斜面c.注意测力计拉的速度:匀速、缓慢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我们小组汇报完毕,其他小组有补充的吗?师:(对于补充的同学的评价)你非常善于倾听,你的思维也很严谨。(对于汇报的小组的评价)你汇报的非常清晰、准确,都快跟老师的是一样的(出示课件)师:(出示温馨提示)为了让我们的实验更有效,老师也给大家一个很重要的温馨提示,请一个同学读一下。(生读温馨提示:1.小组分工合作、边实验边记录,完成实验记录一2.最先完成的前5名的小组,请你们的记录员将你们组的平均数,记录在黑板上的大表格里。3.完成的小组,结合自己的数据再分析黑板上大表格中所有的数据,小组内同学相互说说,你们还有什么发现?)附记录表一:斜面能否省力实验次数竖直提重物所用的力(N)在斜面上拉重物所用的力(N)我们的发现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数(保留一位小数)注:记录员请将你们组的平均数(保留一位小数),记录在黑板上的大表格里。师:你读的也非常清晰、大声,现在开始实验!(学生实验)师:(请一个沿斜面提升重物测量值最大的小组代表上台汇报)生1:接下来,由我代表我们XXX组来进行汇报,我们直接提升重物的力是……牛沿斜面提升重物的力是……牛(我将他们在大表格里的数据用红色笔标记出来)我们发现:……我们组汇报完毕师:(请一个沿斜面提升重物测量值最小的小组代表上台汇报)生2:接下来,由我代表我们XXX组来进行汇报,我们直接提升重物的力是……牛沿斜面提升重物的力是……牛(我将他们在大表格里的数据用红色笔标记出来)我们发现:……我们组汇报完毕师:通过观察这些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生1:斜面能省力师:那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个问号擦掉了。还有什么发现?生2:直接提升重物的拉力差不多,但是沿斜面提升重物的拉力却不相同生3:搭建的斜面不一样,沿斜面提升重物的拉力也不一样。(设计意图:实验一有扶的成分,学生刚开始还不能快速的找准方向,而本节课有两个实验,需要动手操作的时间比较多,由此实验一我指导的部分比较多。通过反复地练习,学生找到了实验方法,熟练掌握了对比实验方法。)活动二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13’)师:不一样的斜面是指他们的坡度不一样,由此我们看怎样的斜面更省力呢?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一下?师:(出示课件)小组讨论,完成实验二,形成书面实验方案。现在老师给你们3分钟时间完成这个方案的设计,现在开始。(请学生来汇报)生1:接下来由我们XXX组汇报我们的实验方案:a.我们的猜想:……b.要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c.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我们组汇报完毕,其他组有补充吗?(学生补充)师:(老师评价学生的设计)步骤明了,思维清楚,跟老师的一模一样了。师;(出示温馨提示)为了让我们的实验更有效,老师也需要给大家一个很重要的温馨提示,我请一个听得非常认真的同学来读一下(请一个学生读出来)师:你不仅听得非常认真,读的也非常不错,吐字清晰,声音洪亮。现在开始实验!(学生实验)附实验记录表二:沿不同坡度的斜面提升重物的拉力(N)不同的坡度横着放1个钩码盒横着放2个钩码盒横着放3个钩码盒实验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数(保留一位小数)我们的发现注:记录员请将你们组的平均数(保留一位小数),记录在黑板上的大表格里。师:分析大表格里的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生1:坡度会影响斜面省力生2: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费力(板书)(设计意图:实验二就是全放。让学生学会迁移,在小组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这是科学素养的一部分,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探究过程涉及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参与过程就是锻炼过程。)三、概括总结(2’)师:请一个同学来总结下我们今天的这两个实验。生:斜面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师:现在我们能为送水师傅选择的这条路,提供充足的证据了。生活中,利用斜面的例子还有很多哦!(思维的梳理,与前面相呼应。)四、尝试应用(5’)师:现在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很多人会想走出去,去赏赏花,爬爬山,同学们请看,这里有座这样的山,如果要你去爬,你觉得从哪爬比较省力?生:走前山,坡度小,省力。师:恩,你的选择非常的民智。(出示三角形纸片,斜边划有红线)这是个三角形,也是个斜面,(将它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边绕的时候边说:我在给这个斜面换个造型,它还算斜面吗?只是形状换了,我们可以称它为(变形斜面—板书)。师:这样的曲线看起来像什么?(螺旋—板书),螺旋应用了斜面的原理。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有很多物体应用了斜面或者变形斜面的原理,你能举出例子吗?(生自由回答)师:看来我们班同学都是留心观察生活的人。(出示课件)我们这些物体也运用了斜面或者变形斜面的原理(让学生明白科学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学生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五、课余探究(2’)师: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同学们能去多发现、多探索,最后留一个问题给大家:当人在骑自行车遇到上坡时,怎样骑会更省力?(学以致用,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师:今天的课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板书设计:在斜坡上斜面省力?坡度大费力小省力变形斜面:螺旋、盘山路课后反思:这是我第一次上这种大型的公开课,确实很紧张,也有点不知所措,但是磨了几次课,经过学校老教师的指点,最后的课比自己设想的还是要好很多了,这得非常感谢学校领导以及优秀的同事对我的支持、肯定、鼓励和建议。在这里我反思下自己关于这节课做得不够的几个地方:一、自我修养还有待提升,在讲台上还不够从容、淡定;语速也过快;话语不够精炼,过多了;而且没能很好的把握上课节奏。二、我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整节课由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引出问题,然后就问题设计两个方案进行实验验证,最后又回归到生活中去应用。这节课重难点就在中间设计实验和验证实验的部分,第一个实验有扶的成分,在第二个实验我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但是学生设计一个需要更多的时间,另外一个生怕学生设计不出来,让整节课“掉链子”,所以总是我占主导,带着学生,学生完全按着我的思路走,没有他们自己的发挥。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相信在这样的磨砺中成长,我定会越来越好!另附:专家评委对我的意见和建议小组合作常规很好,概念的总结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分组实验操作、收集分析数据、发现科学规律。(洪献珍)张老师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老师,个人科学素养较高,对教材的钻研较深,有较强的可塑性。从课堂来看,张老师平时教学较扎实,对学生的常规习惯训练有素,对课堂中两个实验的指导做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重点突出。希望张老师教态能更松弛,增加一些体态语,让学生多说,多做,在课堂中能看到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蒋田英)1、能体现科学“从生活中来,回归生活”的理念,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