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肿-瘤-概-论_第1页
2022年医学专题-肿-瘤-概-论_第2页
2022年医学专题-肿-瘤-概-论_第3页
2022年医学专题-肿-瘤-概-论_第4页
2022年医学专题-肿-瘤-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肿瘤概论

1第一页,共一百页。教学大纲(jiàoxuédàɡānɡ)目的要求;(一)了解肿瘤的发病因素(yīnsù)、分类及病理(二)熟悉肿瘤的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原则(三)熟悉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及临床分期教学内容;2第二页,共一百页。

肿瘤是人体器官组织细胞在某些内在因素的基础上,加上外来致病因素的长期作用,产生的一种以细胞(xìbāo)异常增殖为主要特点的新生物。

3第三页,共一百页。二.病因(bìngyīn):

恶性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发现环境对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有重要影响,估计80%以上(yǐshàng)的恶性肿瘤与环境因素有关。同时机体内在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肿瘤是在这些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4第四页,共一百页。(一)外在因素(yīnsù)

1.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质:目前已知有作用的化学物质不下1000种,其中一些肯定与人类肿瘤有关①烷化剂;其生物作用类似X射线,可致细胞突变、畸变、癌变(áibiàn)。如有机磷农药,硫芥等,可致肺癌和造血器官肿瘤。5第五页,共一百页。

②多环芳香类化合物;如煤焦油中的3—4苯并芘。与煤烟、煤焦油、沥青经常接触者易患皮肤癌与肺癌。③亚硝胺类;在腌卤食品及莓变蔬菜中含量高,与食管癌、胃癌、肝癌发病(fābìng)有肯定关系。6第六页,共一百页。

④氨基(ānjī)偶氮类;如染料、着色剂,与膀胱癌、肝癌发生有关。⑤霉菌毒素;如霉变食物的黄曲霉素,可致肝癌、肾癌、胃癌。⑥金属砷、铬、镍。可致肺癌。7第七页,共一百页。

2.长期慢性刺激:

如烧伤(shāoshāng)瘢痕长期存在、久不愈合的慢性溃疡、窦道易发生癌变;多年的胆结石刺激可发生胆囊癌。如消化道癌与饮酒有关;长期吸烟可致肺癌;长期吃过热的饮食易患口腔癌、舌癌;。8第八页,共一百页。

3.生物因素:①病毒(bìngdú);如EB病毒(bìngdú)与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有关;乙肝病毒(bìngdú)与肝癌发生有关。②寄生虫、血吸虫;如日本血吸虫与大肠癌发生有关,华支睾吸虫与肝癌有关。9第九页,共一百页。(二)内在(nèizài)因素:1.神经功能紊乱精神(jīngshén)刺激、过度紧张、抑郁等多种精神(jīngshén)创伤10第十页,共一百页。

2.内分泌失调临床上发现激素对某些内分泌器官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如乳癌在妊娠(rènshēn)哺乳期发展特别快,而临床上用男性激素或切除卵巢,可使乳癌缓解;用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癌能取得一定效果。11第十一页,共一百页。3.免疫缺陷(quēxiàn);免疫缺陷的病人,恶性肿瘤发生率高。如胸腺发育不全而淋巴细胞缺少,细胞免疫消失可发生淋巴瘤。先天丙种球蛋白缺乏,易患淋巴性白血病。在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肿瘤发生率亦较高。而免疫功能健全时,小的肿瘤可能自行消失或长期保持稳定。12第十二页,共一百页。

4.遗传因素;临床(línchuánɡ)上还发现恶性肿瘤有一定的家族性。如结肠息肉病癌变,乳癌、肝癌、胃癌、子宫颈癌均有一定家族遗传性。13第十三页,共一百页。

5.胚胎残留因素少数肿瘤的发生与胚胎残留组织有关。在胚胎发育时期,某些胚胎残留组织细胞在体内暂时处于静止状态,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可发展(fāzhǎn)成肿瘤,如畸胎瘤、皮样囊肿。14第十四页,共一百页。肿瘤的分类(fēnlèi)和命名

(一)分类:

根据肿瘤形态和对机体的影响通常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其介于两者之间者称为(chēnɡwéi)交界性肿瘤。15第十五页,共一百页。(二)命名(mìngmíng):良性肿瘤一般(yībān)称为瘤。恶性肿瘤:来自上皮者称癌;来自间叶组织者称为肉瘤;胚胎性肿瘤称为母细胞瘤。另外,有少数肿瘤在形态上属良性,但常浸润性生长,切除后易复发。属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的16第十六页,共一百页。

类型称为交界性或临界性肿瘤。再以来源组织或器官(qìguān)命名,如纤维瘤、胃癌、骨肉瘤等。17第十七页,共一百页。

2.肿瘤的生长方式(fāngshì):良性肿瘤多为外生性或膨胀性生长。挤压周围纤维组织,形成纤维包绕,具有包膜。生长缓慢,不发生转移,切除后不复发。恶性肿瘤主要是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沿组织间隙、神经纤维间隙和毛细血管周围扩展,境界不清,无包膜,实际范围比肉眼所见更大,生长快,易转移,局部切除容易复发。18第十八页,共一百页。

2.恶性肿瘤(èxìngzhǒngliú)生物行为:1)自主性生长;2)

浸润性生长;3)

转移;4)

肿瘤的自发消退;5)肿瘤的逆转;19第十九页,共一百页。

4.恶性肿瘤转移的途径:①直接转移;癌细胞从原发部位向相连续的组织器官生长(shēngzhǎng)。如胃后壁癌可直接蔓延到胰腺;直肠癌、子宫颈癌直接浸润盆腔壁。引起相邻组织器官的转移。20第二十页,共一百页。

②淋巴转移;是恶性肿瘤最主要的转移途径。肿瘤细胞可以随淋巴引流转移到区域淋巴结或远处淋巴结。淋巴结发生转移后,受累(shòulěi)淋巴结肿大,变硬,最初尚可活动,当癌细胞侵犯淋巴结包膜后,侵及周围组织,发生固定不动,多个淋巴结融合在一起。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后,可引起皮肤、皮下或肢体淋巴性水肿。21第二十一页,共一百页。

③血行转移;肿瘤细胞进入(jìnrù)血循环,或经淋巴转移最终进入(jìnrù)血道转移,产生远处转移性新的恶性肿瘤病灶。如腹腔肿瘤随门静脉常转移到肝,四肢恶性肿瘤转移到肺,肺癌可通过动脉转移到骨、脑。22第二十二页,共一百页。

④种植转移;为肿瘤细胞脱落(tuōluò)后在体腔内或管腔器官内的转移。如胃癌细胞脱落(tuōluò)引起腹膜、盆腔的转移。恶性肿瘤在施行手术时,如不按无癌操作,也可使癌细胞种植在切口发生转移。23第二十三页,共一百页。四.肿瘤(zhǒngliú)的临床表现

肿瘤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性质、发生部位及发展程度。恶性肿瘤早期多无明显(míngxiǎn)症状,出现临床表现时,一般都是肿瘤中、晚期。某些肿瘤有特定的症状,如嗜铬细胞瘤,早期出现高血压;胰岛细胞瘤伴有低血糖症。24第二十四页,共一百页。(一)局部(júbù)表现

肿块

位于体表或浅在的肿瘤,肿块常是患者就诊的第一主诉症状。患者常在无意中发现而就诊。位位于深部的肿块常不易被早期发现。但发展到一定(yīdìng)时期常可表现出相应的症状。25第二十五页,共一百页。

①梗阻症状,发生在管腔器官的肿瘤使管腔发生部分或完全梗阻,而引起相应部位(bùwèi)的梗阻症状。②压迫症状,肿块可压迫邻近器官或组织引起相应症状。如甲状腺癌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脑肿瘤压迫脑组织产生相应的神经系统压迫症状和颅内压增高。26第二十六页,共一百页。

③破坏所在器官功能、结构的表现。如肺癌侵蚀血管发生咯血、呼吸困难;肠癌可发生呕血、便血;骨关节肿瘤可影响(yǐngxiǎng)关节活动,产生跛行或发生病理骨折。不同性质的肿瘤,其肿块生长速度、硬度、光滑度、活动度不同。

良性肿瘤生长慢、光滑、活动、质地不硬。27第二十七页,共一百页。

恶性肿瘤生长快,坚硬、不光滑、不易被推动。2.疼痛:中晚期才出现。肿瘤生长,破溃或感染,使末稍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可产生(chǎnshēng)刺痛、灼痛、隐痛或放射痛。晚期恶性肿瘤则出现顽固性疼痛,尤以亱间更明显。空腔器官肿瘤则可产生(chǎnshēng)绞痛。28第二十八页,共一百页。

3.出血:位于体表及与体外相交通部位的肿瘤,发生(fāshēng)溃烂或侵蚀血管破裂而致出血。产生呕血、便血、衄血、尿血、咯血或血痰,阴道出血腹腔内出血等。出血常不易自止。经常表现为持续性小量出血;如蚀破血管则可突发大出血。29第二十九页,共一百页。

4.体腔(tǐqiāng)积液:

胸腹腔积液30第三十页,共一百页。5.破坏所在器官(qìguān)的功能:31第三十一页,共一百页。

6.转移症状:恶性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时,区域淋巴结肿大、变硬,甚至(shènzhì)融合成团。转移淋巴结早期尚可活动,晚期发生固定。如转移到肺、肝、骨、脑还会出现相应症状。32第三十二页,共一百页。(二)全身(quánshēn)表现

良性肿瘤(liángxìngzhǒngliú)及恶性肿瘤的早期常无全身表现。消瘦;因恶性肿瘤生长快,营养消耗增加,加之食欲减退、消化吸收不良,病人常有进行性消瘦和全身乏力。33第三十三页,共一百页。

2.贫血;因肿瘤细胞产生毒素被吸收,抑制造血功能,加之营养障碍或因反复出血而致贫血。3.发热;

肿瘤生长过快,中心供血不足缺血坏死或继发感染,以及坏死组织和毒素被吸收所致。一般呈无规律性低热(癌性发烧)。也可出现(chūxiàn)高热。抗生素治疗对体温改变不起作用。34第三十四页,共一百页。

4.恶病质体征;恶性肿瘤发展到晚期(wǎnqī),上述表现日益突出并进行性加重,而呈恶病质体征,全身衰竭的表现。5.功能改变;某些部位的肿瘤可引起功能亢进或低下改变。如肝癌出现低血糖综合征,肾上腺肿瘤出现柯兴综合征,颅内肿瘤出现脑受压和神经系统损害定位体征、颅内高压等。35第三十五页,共一百页。(三)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èxìngzhǒngliú)的区别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生长速度生长方式慢(以年计)膨胀性生长快(以月计)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关系有包膜、不侵犯周围组织、界限清无包膜、破坏周围组织、界不清质地硬或软表面光滑坚硬、表面不光滑36第三十六页,共一百页。

血液供应血供充足、肿瘤完整

血供不足、常有中心坏死、溃烂、有时体积大转移无常发生对全身影响一般不影响、如体积巨大或发生在重要部位亦可威胁生命晚期全身影响严重,进行性消瘦贫血、恶病质、衰竭手术效果痊愈,不复发容易复发37第三十七页,共一百页。五.诊断(zhěnduàn):

肿瘤的诊断,既要明确有无肿瘤,又要明确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èxìngzhǒngliú),才能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尤其是恶性肿瘤(èxìngzhǒngliú),一部分病人是以全身症状为主诉就诊,因此对一时原因不明的全身症状,必须引起重视和进行深入的检查。38第三十八页,共一百页。

诊断的方法主要依据病史中反应(fǎnyìng)的症状,体格检查的阳性发现,及辅助检查等来确定诊断。必要时还可进行手术探查。对恶性肿瘤要作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才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39第三十九页,共一百页。(一)病史(bìnɡshǐ):年龄儿童以胚胎性肿瘤(zhǒngliú)和白血病多见;青少年肿瘤(zhǒngliú)多为肉瘤,如骨、软组织及淋巴肉瘤;中年以上发生肿瘤(zhǒngliú)多为癌。40第四十页,共一百页。

2.病程

良性肿瘤病程长,可多年或十多年变化不大。恶性肿瘤病程短,肿块增大快,临床表现进行性加重,2—3月或半年左右体积增至相当大或出现严重全身症状。病情发展(fāzhǎn)一般以月计。良性肿瘤若发生恶变时,也可在短期内增大。但伴有出血或感染时,亦可在短期(以天计)内突然增大。41第四十一页,共一百页。

3.过去史①癌前病变有的肿瘤发生于癌前病变或相关癌前疾病。如乙肝肝硬变与肝癌有关;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与胃癌有关;肠道腺瘤样息肉与大肠癌有关。患有这些癌前病变患者,应进行追踪,在症状短期内发生改变(gǎibiàn)时要考虑恶变的可能。42第四十二页,共一百页。

②肿瘤相关综合征;可能是某些肿瘤的最初临床表现。如高血钙,可能与乳癌、肝癌肾癌,多发性骨髓瘤有关;低血糖与肝癌、腹膜后肉瘤有关等。如能熟悉这些肿瘤相关综合征,可能为早期诊断(zhěnduàn)提供一些线索。4.家族史

有些肿瘤有家族、遗传史,如胃癌、大肠癌、乳癌、鼻咽癌等,应注意追问。43第四十三页,共一百页。(二)体格检查

体检包括全身体检,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进行局部检查。同时(tóngshí)不要忘记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颈、腹股沟、腋下淋巴结的检查。对腹腔肿瘤肝脏检查和直肠指检是不可缺少的。女性病人,必要时,还应作妇科检查。44第四十四页,共一百页。

局部检查

动作应轻柔(qīngróu),防止肿瘤扩散和引起出血。局部检查应注意:①肿块部位、范围和深度可帮助明确肿块来源和发生的部位。②肿块性状包括肿块硬度、大小、形状、光滑度、数目,以及肿块表面温度、有无异常血管分布等。45第四十五页,共一百页。

③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包括肿块(zhǒnɡkuài)的活动度,边界是否清楚。良性肿瘤边界清楚,可活动;恶性肿瘤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不活动。46第四十六页,共一百页。

2.体表淋巴结检查

检查颈、腹股沟、腋下、锁骨上下有无淋巴结肿大。如有,应注意其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是否融合。有无压痛、红肿,应与感染所引起的区域淋巴结肿大相区别。转移淋巴结肿大有时可在原发肿瘤表现之前(zhīqián)检查出来,可根据淋巴引流途径反向追寻原发肿瘤病灶。47第四十七页,共一百页。

3.远处转移(zhuǎnyí)灶检查

如肝、肺、骨、脑等除体检外,有时常需辅助检查。48第四十八页,共一百页。(三)实验室检查(jiǎnchá)

1.血、尿、粪常规检查;多数恶性肿瘤有贫血,白血病出现异常的白细胞数增高。泌尿系肿瘤出现血尿(xuèniào),消化道肿瘤常有大便隐血持续阳性或粘液血便。这些检查阳性结果可为恶性肿瘤诊断提供线索。49第四十九页,共一百页。

2.生化学检查:①酶学检查肝癌、骨肉瘤时碱性(jiǎnxìnɡ)磷酸酶可增高,前列腺癌时酸性磷酸酶增高。肝癌、恶性淋巴瘤时,乳酸脱氢酶增高。②激素检查;垂体肿瘤出现抗利尿激素增高,伴低血钠;胰岛细胞肿瘤出现低血糖;甲状旁腺肿瘤出现高血钙;绒毛膜上皮癌发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高。50第五十页,共一百页。

恶性肿瘤在生化学上的改变无质的改变,仅为量的改变,因而特异性差,仅用于辅助诊断,对某些肿瘤诊断有一定帮助(bāngzhù)。3.免疫学检查:①甲胎蛋白(AFP)增高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已广泛用于肝癌普查和诊断。51第五十一页,共一百页。

②癌胚抗原(CEA)在结肠癌、胃癌、乳腺癌、肺癌时增高。亦可作为大肠癌手术后追踪观察,其增高改变较临床(línchuánɡ)复发症状出现早。③抗EB病毒抗原的IgA抗体。对鼻咽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52第五十二页,共一百页。(四)影像学检查(jiǎnchá):1.超声波显像;超声波检查具有安全、简便、无损伤的优点,对确定(quèdìng)是实质性肿块还是囊性肿块很有价值,而且应用范围广。53第五十三页,共一百页。

2.X线检查:①透视或平片用于肺、骨肿瘤的诊断、钼靶X线用于软组织、乳癌的诊断。②造影检查;钡餐、钡灌肠(guàn〃cháng)检查用于消化道肿瘤诊断。器官造影如胆道造影、静脉肾盂造影,ERCP等。54第五十四页,共一百页。

血管造影如腹腔动脉造影,颈动脉造影,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等。空气造影对脑室、纵膈、腹膜(fùmó)后注入空气造影检查,比单纯平片显示分辨率高。已少用。55第五十五页,共一百页。

3.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肿瘤部位横切面图像,根据显示的密度以判断肿瘤的性质(xìngzhì)。可检查出0.5Cm大小的肿瘤。具有安全而且全身适用。56第五十六页,共一百页。

4.放射性核素显像;利用放射性核素对某些肿瘤的亲和性,显示该组织的图像。通常放射性核素在肿瘤部位不被吸收而成缺损区,在占位病变处显示冷区图像。但应与脓肿、囊肿形成的冷图像区别(应用超声波可鉴别是实质性或囊性)。有些(yǒuxiē)肿瘤则显示肿瘤部位放射性核素较周围正常组织高而成热图像。如I131用于甲状腺肿瘤诊断;P32用于乳腺肿瘤诊断。57第五十七页,共一百页。

5.核磁共振此技术早年应用来分析化学样品和生物学标本。70年代获得NMR图像。因其图像包含被检物的化学成分和结构信息,是一种全新的显像技术。NMR的显像分辨率为2mm,不仅可得到横切面图,还能得到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再经计算机合成得到立体(lìtǐ)图像,且有很高的软组织分辨力。目前已用于脑、肝胰腺、骨、软组织的诊断。58第五十八页,共一百页。(五)内窥镜检查(jiǎnchá)

内窥镜检查目前(mùqián)已成为诊断肿瘤的重要手段。目前(mùqián)已有用于不同部位并且可曲的纤维内窥镜,几乎可以插入人体所有的空腔器官,既可以直接观察病变,确定其部位、形态、范围,又可摄影、钳取活检作病理学诊断。某些病变还可经内窥镜治疗。59第五十九页,共一百页。(六)病理(bìnglǐ)检查:

病理检查可明确肿瘤(zhǒngliú)的性质,是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1.细胞学检查:恶性肿瘤细胞容易脱落,可经各种方法采集肿瘤脱落细胞,用特殊的染色方法,鉴定细胞的性质。60第六十页,共一百页。

①收集分泌物中脱落细胞;如腹水、胸水、尿沉渣、痰液、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②采集粘膜细胞;如食道(shídào)拉网、宫颈刮片、内窥镜下肿瘤表面刷落的细胞涂片检查③细针穿刺;深部肿瘤采用细针穿刺抽取肿瘤组织细胞检查。61第六十一页,共一百页。

2.病理组织学检查:通过内窥镜钳取肿瘤组织活检;或在手术前短期内或手术中直接切取肿瘤组织活检,诊断准确率高。细胞学检查,虽然(suīrán)方法简便,但可出现假阴性;针刺活检如操作粗暴亦可导致肿瘤扩散。内窥镜钳取活检也可出现假阴性;手术切取62第六十二页,共一百页。

肿瘤应防止肿瘤扩散(kuòsàn),不主张部分切取肿瘤活检。而最好在术前3—4天,或手术中全部切除肿瘤肿块检查,减少肿瘤扩散(kuòsàn)的机会。63第六十三页,共一百页。六.恶性肿瘤(èxìngzhǒngliú)的分期

(一)TNM分期:T代表局部(júbù)肿瘤大小,以T0、TX、TIS、T1、T2、T3、T4表示。N代表淋巴结转移情况:以N0、NX、N1、N2、N3表示。M代表远处转移情况:M0、M1、MX表示。

64第六十四页,共一百页。

然后根据T、N、M的不同组合分为一、二、三、四期。不同部位的肿瘤T、N、M分期有具体标准,一般由各专业协会协定。

(二)临床(línchuánɡ)分期: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肿瘤大小、局部浸润情况,全身情况分为早、中晚期。65第六十五页,共一百页。

①早期多无全身症状,肿瘤小,浸润不深,未发现(fāxiàn)淋巴结转移。②中期常有乏力,纳差,肿瘤较大,但仍局限在原发器官内,区域淋巴结可有转移,但未融合固定。③晚期已有恶病质体征,癌性发烧,肿瘤大,固定,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66第六十六页,共一百页。七.治疗(zhìliáo)

治疗原则是:良性肿瘤(liángxìngzhǒngliú)以手术切除为主,并送病理检查。恶性肿瘤以早期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晚期以全身治疗为主。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中药治疗:67第六十七页,共一百页。(一)手术(shǒushù)治疗

良性肿瘤,手术切除(qiēchú)治疗效果好。手术切除恶性肿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68第六十八页,共一百页。

1.手术方式:(1)根治性手术;

主要是用于一、二期恶性肿瘤,切除的范围包括肿瘤在内的所在器官的大部(dàbù)或全部,并连同其周围正常组织和区域淋巴结作整块切除。69第六十九页,共一百页。

(2)姑息性手术:对于(duìyú)已失去根治手术治疗时机的晚期恶性肿瘤,采用姑息性手术,以减轻和解除病人痛苦、减轻症状、延长生命、提高病人生存期生存质量。如已发生梗阻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晚期,施行捷径吻合或造瘘术;乳癌晚期作单纯乳房切除术;顽固性疼痛作选择性神经切断术。70第七十页,共一百页。

2.手术范围:良性肿瘤连同包膜作完整切除。恶性肿瘤、切除足够大范围,不仅切除肿瘤本身,还要切除可能累积(lěijī)的周围一定范围组织,以及淋巴结作整块切除。但又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机体器官的功能,并非手术切除的范围越大效果就分越好。大宗临床病例和临床实践证明超范围的71第七十一页,共一百页。

根治术给病人机体的打击和器官功能损害大,其疗效并不比根治术提高多少。3.手术操作:除手术要遵循(zūnxún)的无菌操作要求外,手术时要防止癌细胞扩散、种植、转移。要严格无癌操作,作到动作轻柔、准确,不挤压,先阻断循环再作切除。所切除的组织必须作整块切除。72第七十二页,共一百页。(二)放射治疗

1.治疗原理应用各种(ɡèzhǒnɡ)放射线照射肿瘤,使肿瘤细胞DNA发生变化,染色体畸变或断裂,致肿瘤细胞及其子化失去活力、生长抑制,破坏死亡。分化程度越低的肿瘤细胞对放射线越敏感,受到影响越大,因而治疗73第七十三页,共一百页。

效果越好。根据肿瘤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程度分为三类:①高度敏感如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性腺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肾母细胞瘤,属高度敏感类。放射线在5000rad剂量以下即可消灭(xiāomiè)肿瘤。②中度敏感如皮肤鳞癌、食道癌、乳癌、子宫颈癌、鼻咽癌等,放射线在6000—7000rad即可消灭肿瘤。74第七十四页,共一百页。

③低度敏感(mǐngǎn)如胃肠道癌,软组织及骨肉瘤等,须7000rad以上放射线剂量才能消灭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耐受剂量一致,因此不适宜于放射治疗。75第七十五页,共一百页。

2.放射线类型及方法;放射线类型可规纳为光子射线和粒子射线两大类。光子射线包括(bāokuò)深度X线、γ射线、高能射线。粒子射线包括(bāokuò)电子束、中子束、∝粒子、质子、重离子负Л介子等。照射方法有外照射和内照射。76第七十六页,共一百页。

3.临床应用:①与手术联合应用;术前放疗在术前2—6周进行照射,剂量为治疗剂量的2/3,可使瘤体缩小,以便手术切除(qiēchú)、缩小手术切除(qiēchú)范围,保存器官功能、减少复发。一部分失去切除(qiēchú)机会的肿瘤经照射后可能得以切除(qiēchú)。缺点是影响切口愈合。77第七十七页,共一百页。

术后放疗手术时切除不够彻底而对放射线敏感的肿瘤,术后照射可能发生(fāshēng)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和手术区残存肿瘤细胞,可预防肿瘤局部复发。②与化疗联合应用;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尤文氏瘤及肺未分化癌等以提高疗效。③单独应用:用根治剂量对肿瘤照射,消除肿瘤原发病灶和转移灶。如鼻咽癌,喉癌等。78第七十八页,共一百页。

4.放疗反应及防治:①全身反应:出现头痛、乏力,及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等。处理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照射(zhàoshè)剂量,给予B族维生素,镇静剂,中药益气健脾,针刺治疗等可改善症状。79第七十九页,共一百页。

②造血系统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最明显的是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计数下降。在放疗(fànɡliáo)期间应每周检查血象。若白细胞计数低于3×109/L,血小板低于80×109/L时应及时停止放疗。预防和治疗应给予升白细胞药,如维生素B4、利血生、鲨酐醇,或输鲜血、成分血。中药补益肝肾、益气养血。80第八十页,共一百页。

③局部反应:主要是放射性皮炎(píyán),照射区皮肤搔痒,发红。预防方法是保护好不需照射的部位,严密观察照射区皮肤反应,减少照射剂量。已发生放射性皮炎时,应用紫草油纱布保护局部皮肤,以减轻症状,避免搔抓和外伤。81第八十一页,共一百页。(三)化疗(huàliáo)

是应用化学药物消灭肿瘤细胞的一种(yīzhǒnɡ)全身治疗方法,是综合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能单独应用化疗治愈绒毛膜上皮癌、精原细胞癌、急性淋巴白血病等。对某些肿瘤可获得较长时间缓解,如肾母细胞瘤、乳腺癌。对预防和治疗肿瘤的血行转移效果好。82第八十二页,共一百页。

1.细胞增殖周期对化疗的影响: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一样,从第一次分裂结束到第二次分裂终末为1个细胞增殖周期。细胞增殖周期分为(fēnwéi)4个阶段:①G1期DNA合成前期;②S期DNA合成期;③G2期DNA合成后期;④M期有丝分裂期。83第八十三页,共一百页。

肿瘤细胞群是非均质的,瘤体内有增殖期细胞及非增殖期细胞,一般认为,增殖期细胞对化疗比较敏感,非增殖期细胞对化疗不敏感。2.抗肿瘤药物(yàowù)的分类:(1)按作用原理分为:

84第八十四页,共一百页。

①细胞毒素类;即烷化剂,因其药物内氮芥基团作用于肿瘤细胞DNA和RNA、酶及蛋白质,致细胞死亡。有氮芥、环磷酰胺、噻替哌、马利兰、氯乙环己亚硝脲等。②抗代谢(dàixiè)类;这类药物对核酸代谢物与酶的结合具有竞争作用,因而阻断核酸的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繁殖。有5—FU、

氨甲喋呤、6—硫基嘌呤、呋喃氟

85第八十五页,共一百页。

尿嘧啶、阿糖胞苷。③抗生素类;其作用是与DNA结合,使细胞(xìbāo)停止在有丝分裂期。有更生霉素、丝裂霉素、阿霉素、争光霉素等。④生物碱类:由植物药中提取的生物碱,能与细胞的纺垂线,微小管蛋白结合。使细胞停止在有丝分裂中期。有长春新碱、长春花碱,秋水仙碱、喜树碱、三尖杉碱等。86第八十六页,共一百页。

(2)按药物对细胞周期作用效应分为:①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它们对细胞的作用与细胞增殖状况无关(wúguān),对增殖期和非增殖期肿瘤细胞均起作用。主要有氮芥类和抗生素类抗癌药。②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它们仅对细胞增殖周期的某一时相细胞87第八十七页,共一百页。

起作用(zuòyòng)。如氨甲喋呤作用(zuòyòng)于S期,6—硫基嘌呤作用(zuòyòng)于S期和S—G2过渡期,长春新碱、秋水仙碱作用(zuòyòng)于M期。88第八十八页,共一百页。

3.临床应用:①适用于:手术不能切除的某些肿瘤;如白血病。与手术治疗、放疗联合应用;如在手术前、术中、术后应用化疗,可提高疗效、防止手术造成血行转移和术后复发(fùfā)。预防和控制远处转移。89第八十九页,共一百页。

③给药途径:全身给药,有口服、肌注、静注。可采取大剂量冲击治疗,使用(shǐyòng)剂量大,疗程间隔时间长,毒性反应较重。中剂量间断治疗,为前常用,每周1—2次,4—5周为一个疗程小剂量维持治疗,每日或间日1次。对一般情况较差,病变范围广泛的晚期肿瘤适用。90第九十页,共一百页。

局部用药,有局部涂抹、瘤内注射、腔内注射、动脉注射、区域灌注等。局部用药可在肿瘤局部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全身反应小从而减少用药剂量,提高疗效。③联合(liánhé)用药:为了提高疗效,减轻毒性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