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定律》教学反思_第1页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_第2页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_第3页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_第4页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1

一、调整教材挨次,促进有效教学

“乘法交换律”与“加法交换律”有着相像之处,都是交换数的位置进展运算,结果不变。“乘法的结合律”的教学可以与“加法的结合律”的教学安排在共一课时。学生通过详细事例的举例说明,得出a+b=b+a,再通过争论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然后再安排教学乘法交换律,让学生通过举例说明,得出a×b=b×a,再通过对“加法交换律”概念的类比,推理出“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再以同一课时或者前后课时,安排教学“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通过举例说明得出a+b+c=a+(b+c),再通过争论从而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再通过详细事例得出a×b×c=a×(b×c),再对“加法结合律”的概念的类比推理,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二、设计比照练习,促进有效教学

在新学问还没有完全把握的状况下,新学问、新方法会对旧学问、旧方法产生认知障碍。因此,要设计比照练习,让学生从学问与方法的障碍中解脱出来。

学习连加、连减的简便计算后,往往会对加减混合产生方法的影响与方法上的障碍;同样,学习连乘、连除的简便计算后,也会乘除混合的计算产生影响。这种状况下,肯定要加强比照练习,让学生从混淆走到清楚,让学生从障碍中走出来。

如,463+82+18,463-82-18,463-82+18

9600×25×49600÷25÷49600÷25×4

三、进展逆向训练,促进有效教学

逆向运用

加法结合律:346+(54+189)=346+54+189

乘法结合律:8×(125×982)=8×125×982

乘法安排律:89×75+89×25=89×(75+25)

减法的性质:894-(94+75)=894-94-75

连除的简便:350÷(7×2)=350÷7÷2

逆向运用训练,有利于培育学生的逆向思维。尤其对a-(b+c)=a-b-c和a÷(b×c)=a÷b÷c的运用在有帮忙。因此逆向运用的训练,很有必要。

四、加强应用训练,促进有效教学

例1、求以下图形“L型”菜地的面积;

9厘米21厘米9厘米

例2、学校合唱团99个学生,每人一套报装185元,后来再加上同等价格的指挥服装一套。一共需要多少元?

例3、学校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羽毛球12个,每筒羽毛球32元。又买了8个篮球。

1、学校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

25×12

=25×4×3

2、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元?

32×25

=8×4×25

3、每枝羽毛球拍多少元?

330÷5÷2

五、加强错例分析,促进有效教学

例1:25×32×125例2:32×125

=25×4+8×125=4×(8×125)

=4×8×4×125

例3:463-82+18例4:9600÷25×4例5:25×(400+4)

=463-(82+18)=9600÷(25×4)=25×400+4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2

在备课时,我原本以为这是一节比拟简洁的内容,四年级时学生就学习了整数以及小数的运用运算定律进展简便运算,而此节课只是将这些运算定律迁移到分数的加减运算当中。但是在今日课堂上却消失了许多曲折。

课始,我从复习整数及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及应用入手的,想让学生能从复习中回忆旧知,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我先出示三道题:①25+36=36+25②(17+28)+72=17+(28+72)④(0.5+1.6)+8.4=0.5+(1.6+8.4)请学生抢答,然后说出简算的依据。但我发觉,许多同学能用字母把运算定律表示出来,就是用语言表达不了。我想,可能是平常的语言训练不够,在教学过程当中,尽量让学生多说,鼓舞说,提示说。开放性的教学对开发学生的聪慧才智和制造潜能,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正真成曾学习的仆人并获得全面进展有着重要意义。本公式复习完后,我给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假如这些字母是表示分数,这些定律还适合吗?接下来由学生自主举例证明。学生积极性很高,但我发觉许多同学都是直接从左边等于右边再计算。她们完全不知道怎样是证明。最终,我只好引导大家一起证明加法交换律在分数的计算中适合,并说明证明的方法,然后再放手让学生去做。曾记得这样一句话“今日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只有根底坚固了,学习方法到位了,才能更大地培育学生的学习力量,促进学生更好地进展。

另外,虽然题目设计有层次,但出题样式可以更多。在现在的计算当中,不肯定每一个题目都能进展简便运算,而且依据许多学生平常计算习惯来看,他们宁愿按部就班地计算也不去观看怎样计算可以更简便。所以,在平常的教学当中,多引导学生仔细审题,能简算的就简算,这样逐步培育数感,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新学问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都有相应的认知根底,反过来,学了本节的新学问又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熟悉原来学过的学问和方法。教学时,充分利用了主题图的故事性,逐步形成连贯的情境、后续的问题,使本节的教学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到处有数学,用学生身边事情引入新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沟通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而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2、在例举中验证规律

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规律发觉的过程。一方面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帮忙了学生积存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了加法交换律。学生在充分感知共性制造的根底上,构建了简洁的数学模型,从用符号表示规律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进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整个探究过程与“交换律”相像,唯一不同的是由于学生已有了探究前面例子的阅历,在这里教师可以完全放手,稍加点拨便于引导学生完成探究过程。抓住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学问阅历,把加法交换律的学习,迁移类推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中来。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逐步从观看——感知——理解,充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里主要通过学生争论、沟通、汇报等环节,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由于“运算律”属于理性的总结和。

概括,比拟抽象,学生并不简单理解和把握,因此多引导学生独立发觉,思索、解答,有利于学生概括出相应的运算律。

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识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看、比拟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依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拟,发觉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动身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

本节课的教学,应当说学生经受了探究、发觉、反思的过程,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充分的熟悉和自己的理解。关于两种运算定律的特点,虽然在教学中让学生进展了观看和描述,但并未将两者放在一起比照,致使一局部学生在运用时消失模糊现象。在学完两种运算定律后,应给学生肯定的时间比拟两种运算定律的区分,加深学生的理性熟悉,促进学生思维敏捷性的进展。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4

计算力量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需把握的一项很重要的根本技能,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根底。计算教学不仅要使小学生能够正确的进展四则运算,还要求小学生能够依据数据的特点,恰当地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选择合理的敏捷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使计算简便。在这样的计算过程中,既要培育小学生的观看力量,留意力和记忆力,也要留意进展小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敏捷性。同时计算也有利于培育小学生的学习用心,严格细致的学习态度,擅长独立思索的学习力量,计算认真,书写工整和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小学生对数学根底学问与根本技能的把握,关系着小学生观看,记忆,留意,思维等力量的进展,关系着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因此,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然而,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就感到很困惑,觉得特别简洁的学问小学生学起来却感到很困难,总是没能到达教师自己想要的效果。

消失这种缘由我觉得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小学生对所学运算定律概念模糊不清

小学生的计算离不开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内容,而把握概念是学好数学的根底。

1、乘法安排律与结合律易混淆

为了计算简便,解题中要训练学生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敏捷解题。而在运算定律中,乘法安排律与乘法结合律特别相像,所以导致学生很简单混淆。如:25×7×4时,小学生总是把它当成安排律来计算,变成25×7+25×4或者25×7×25×4,不能理解概念。结合律的概念是,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对概念理解不到位,导致在做题目时,老是消失错误。尤其乘法安排律是一个特殊难理解的一个定律,比拟抽象,而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详细形象思维向抽象规律思维的一个过渡时期,因此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有点困难,总是会忘了后一个数也要和那个数相乘。如:(125+8)×4,他们总是会变成125×4+8。并且特殊简单把它与乘法结合律混淆,所以导致教学比拟的难。

2、运算中添括号与去括号时,运算符号的转变与不转变辨别不清

如讲括号的作用时,难点是添括号、去括号时括号里边运算符号的变化规律。如:15-4-2=15-(4+2)与20÷4÷5=20÷(4+5),但是许多学生觉得因15+4+2=15+(4+2),所以应当15-4-2=15-(4+2),由于20×4×5=20×(4×5),所以应当20÷4÷5=20÷(4÷5)。这就需要让小学生在充分的计算实践的根底上,自己归纳应当怎样变化,并且知道为什么?由于定律是建立在法则的根底上的。加不加括号,用不用运算定律,最终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这条原则是不变的。只有小学生在娴熟应用运算定律、括号后,积存了大量计算阅历(如:4×25=100)的根底上再教简算才会显的自然、简洁。简算是有效利用运算定律,括号使计算变的简洁的一种计算技能,有时可直接口算,而不会转变计算结果,运用简算可提高计算速度。简算不单是在做简算题时才用,是可以随时使用的,这一点也应让小学生清晰。

3、运用乘法安排律逆运算易出错

为了计算简便,要敏捷运用定律,而乘法安排律的逆运算却是一个难点,小学生难以理解。如计算3.4×0.125+4×0.125,原来小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运用乘法安排律可以得出,可是小学生很简单消失错误,(3.4+4.6)×0.125×0.125或者是直接计算,不会敏捷运用乘法安排律的逆运算。但是有些学生学得比拟快,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出一些不同等级的题目,可进一步深化,挖掘学生的潜能,可以让学得快的同学拓展思维依次出示:1.25×0.34+4.6+0.125和3.4÷8+4.6×0.125这样,就不会让学得快的学生觉得无聊。还有在教学中要尽量削减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应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实行相应的对策,才能提高学生计算的力量。

(二)前后学问的相互干扰对小学生的影响

小学生都认为:我知道按挨次做是比拟便利的,但这样就没有运用运算定律,就不是简便计算!也有的小学生:“我根本没认真看过题目,由于是简便计算嘛,所以拿上来就运用运算定律。”这种错误是由于小学生不正确的简便意识所造成的,他们认为:简便计算肯定要运用运算定律,否则就不是简便计算!

由于不看题,原来直接算括号时,算式会更加的简便,但是有些小学生却认为要用运算定律,式子才会简便。因此利用乘法的安排率,虽然最终答案是正确的,但是导致算式多走了弯路,反而不简便了。

(三)题目本身的数字特征对小学生的干扰

我们在学习简便计算的一个很明显的标志就是“凑整思想”。“凑整”就是利用运算定律凑成整十整百,从而到达使计算简便的效果。但“凑整”必需建立在正确并娴熟运用运算定律的根底上,不能盲目地追求“凑整”,一看到可以合成起来凑成整十整百的,就不顾算式的特性,强制性的“凑整”,变成了为“凑整”而“凑整”,造成学问学习的机械性。有些题,由于受数字的干扰,小学生简单消失违反运算法则的思想错误,盲目追求“凑整”。

(四)小学生敏捷运用运算定律的力量欠缺

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算定律教学这一局部,教材在编排上安排的课时较短,内容既少又简洁,题也典型,教材只是告知你教什么内容,并供应范例,发挥都在于教师,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一步一步的来,一条一条的说明。所以,在上课时,检查教学效果发觉小学生都把握的不错,都会运用,可是一到他们自己课外去做时,就不会运用了,由于在前面他们学习了四则运算,从而形成了思维定势,一下子比拟难转变过来,还停留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在上课时,由于教师始终在强调所以才会运用,而到了课后没有人跟他们说,就不知道怎么使用了。如:56×37+56×63,他们只会根据以前所学的从左到右的计算挨次去计算,不知道使用简便计算,敏捷的运用到课堂中来。小学生很难转变所学的学问,所以导致在教学时比拟困难。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5

“算法易仿照,算理难深入”这是孩子们学习运算是遇到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我们教师教学是面对的麻烦问题,今日的主题研讨活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诠释,既供应了理论支撑,又有了详细操作的章法可循,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这次活动先由来自北京教科院中心的贾福录教师带来的《“数的运算”的学问构造与教学思索》微讲座,然后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运算定律》两个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说课讨论,以实例帮忙教师们理解如何帮忙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算理算法。贾教师对运算教学中的“承重墙”和“隔断墙”的区分,让我有了清楚的理解。承重墙“是数学的本质,也是学生进展的基石。运算教学中的”承重墙“是:支撑学生探究算法、理解算理的重要”数学意义”;在运算学习中逐步积存和形成的阅历与力量。“隔断墙”是不利于学生学问建构、阻碍学生进展的数学内容及外表形式。运算教学中的“隔断墙”是不同阶段学习的运算法则、运算方法。如:凑十法、破十法、平十法等。让学生通过这些方法外表上的不同,体会到本质上的联系,就是打通“隔断墙”。

在《运算定律》单元整体设计中,我们更全面的熟悉了它的内涵和价值,依据前测数据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已有板块很到位。通过对学习本质、学习内容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列举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教材编排特点抓住了核心概念,从而设计出匹配的教学目标。在两位教师的解读中,我们深入解读课标、梳理教材中的前位和后位学问,从“积存模型建立的学习阅历”和“凸显推理、抽象、建模思维方式的构建”两个方面入手,在问题情境、列式解答、发觉规律、举例验证、算理解释、模型表达的过程中实现模型的建构,在探寻规律环节通过四个步骤完整地经受建模的全过程,从学习学问到学习方法,实现新旧学问的有效沟通,真正内化运算的意义。

两位教师进运算定律单元进展了整体设计。他们从单元的内容入手进展分析,明确不同内容的层次水平和学习要求,清楚的指出了本单元的力量目标。然后分析不同年级的教材找到了学问间的前后联系,发觉运算律在运算教学中具有核心地位。基于对学情,教学内容的分析,将本单元的内容打通,将具有一样特点的交换律放在一起讨论,把简洁的“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整合在一课时,承载起种子课的作用,让学生初步形成探究的方法,为后面探究其他运算定律做好预备。

这次课程也帮我打通许多学问之间的连接点。如:数的运算和数的意义其实是不分家的;课标提出的运算力量是正确的进展运算,在传授过程中,还要留意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加法和减法其实是单位的累加和累减;学习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时,要沟通算法之间的联系。

听了教师们的讲解和专家们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数的运算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更易理解算理,数形结合,抓住认知起点。数运算教学在小学阶段是特别重要的内容,理解数的核心本质很重要。从生活阅历动身,直观教学,理解抽象的内容。用实物教学,以及形象的图片讲解,特别好玩味性。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爱,主动去学。感谢各位教师的阅历沟通与共享!

通过这次的研讨,在专家教师的解读与分析,让我对数学学科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有所理解承重墙与隔断墙,今后教学实践活动中怎样把握教材所呈现的学问点间的联系,实行有效的手段引领孩子们学习数学概念,数学学问,受益匪浅。感谢专家和教师们的干货共享,对我来说是实质性的指导,正如视频所讲,我们面临同样的问题,学生算法简单仿照,算理确是难以理解,今日有了更多的方法来指导我的教学,再次感谢这次活动。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6

本节课我只设计了两个环节,(1)复习运算定律,(2)运用运算定律进展简便运算。在复习运算定律时,让学生通过详细的例子表示运算定律,为下一步的敏捷运用奠定了根底。

简便计算应当是敏捷、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简单的计算变得简洁,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开头时学生对简算还挺感兴趣,究竟简算可以摆脱那些繁琐的四则混合运算了,也不用竖式计算了,可是随着简算类型的不断增多,学生开头对一些类型混淆了,特殊是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安排律混淆的最多。随着简算方法的多样化,简算的精确性也大打折扣。简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挨次,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肯定的观看力量,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展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展简便运算的特征,并合理地进展简便运算。

上了这节练习课后,学生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简便计算的方法也把握得比拟好,所以我认为“简便计算”的教学必需遵循“以生活实际为动身点,展现学问的发生过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7

最近,有幸听了东洲小学青年教师根本功竞赛选手俞教师执教的数学人教版教材《加法运算定律》,听后深受启发,东小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一、从现实生活情境中供应学生发觉运算定律

课的一开头用讲故事形式导入,既吸引学生又激发学生思索,同时又直接切入教学内容。故事为:猴妈妈给小猴子吃桃,规定早上吃4个,晚上吃3个,小猴子感觉这样吃少了。猴妈妈转变成早上吃3个,晚上吃4个,小猴子感到很快乐。教师问:小猴子占到廉价了吗?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刻明确了第一种分法是3+4,其次种分法是4+3,实际上是一样多的,从而引诞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如7+8和8+7很多这样的例子,其结果是一样的,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并要归纳这些数学现象,并且明白这个现象的实质就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二、从个别现象类推中引导学生概括运算定律

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出示学校三个班参与冬季三项竞赛的人数,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对本节课需要引入新知讨论的问题“三个班一共多少人参与竞赛怎样计算?”让学生进展计算,依据学生多种计算算式中列出28+17+23和28+(17+23)、23+28+17和23+(28+17)等,让学生观看这两个算式的一样和不同之处,学生的新知讨论从依据一样和不同之处迈向概括出了加法结合律。接着又通过一组题组让学生分组练习,通过分组练习学生体会到加法结合律的存在对计算时的简便之处,教师的教学设计目的从让学生个别现象类推到引导到概括出加法结合定律,教会了学生的认知方法。题组为:(69+172)+28、(207+155)+145,69+(172+28)、207+(155+145)。

三、从详细练习应用中启发学生体会定律优越性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并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感知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于计算的简便之处。如何让学生感知?执教者通过对填空题的抢答:204+57=57+□、(45+36)+64=45+(□+□)、57+65+135=57+(□+□)、23+46+77+54=(□+□)+(□+□)及对题目74+102+98你认为怎样计算便利,把学生引入了如何运用加法结合律进展简便计算的领域,这个引入不是强制的,而是学生自觉获得的需要,也是对新知学习价值的创生。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仆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引导我学生去发觉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很好地应用数学学问。

我在教学乘法的运算定律这局部学问时,作了以下一些调整:

1、根据教参中的教学进程安排,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需要分两课时完成。我认为将两课时可以合并为一课时。首先,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比拟相像,由两条加法定律猜测到两条乘法定律,难度不大,非常自然。其次,两条乘法定律一起学,一方面有利于比拟区分;另一方面,更利于实际应用,事实上在计算应用中,这两条定律通常是结合在一起应用的。但是教学后发觉,学生在应用时状况较好,但对两条定律的区分不够明确。于是,在接下来的运用运算定律进展简算运算教学时,我出示了大量的习题,分组冲关夺红旗竞赛,让学生通过计算从中去发觉问题,并从数学角度去探讨问题,然后再通过举例验证,让学生直观感知乘法中的一些变化规律——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因数位置不变,转变计算挨次,积也不变。这样,学生参加特别积极,在验证的过程中学生把乘法中的这种变化规律,心领神会。由此,学生在进展简算过程中,得心应手,不但学得开心,而且用得敏捷,效果较好。

2、乘法安排律的教学则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觉。利用学生已经把握的学问进展迁移,从学生比拟熟识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入,学生较易承受与理解。在我的提示指导下,慢慢发觉了几组算式之间存在着的联系,找到规律,再通过举例,验证自己所找到的规律,并且再启发他们说出了乘法安排律的字母表达式。这样既让学生有独立观看、思索、练习的时机,又安排了小组争论,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时机,使全体学生的学习愿望都能得到满意。因此,这堂课学生参加的积极性相当高,课堂气氛比拟活泼,回答下列问题的面也比拟广,从学生的练习反应状况来看,对这个内容还是把握较好。

从实际教学的状况来看,这样的调整教学效果还不错,我自己认为已根本到达了我课前所设定的目标。让学生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培育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力量,并渗透“从特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别”的熟悉事物的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但由于学生人数太多,我在面对全体方面做的还不够,使得个别不爱发言的同学,很少有表现自己的时机,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值得留意,应当改良的地方。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9

一学生主动构建新知

学问不仅仅是教会的,而更应当是由学生自己学会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主动进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本课为学生供应了自主探究,主动猎取新学问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摆,看,想,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教师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帮忙学生完成新知的主动建构。

二,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人的根本属性在于他的社会性。学生要从小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与人协作。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时,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争论,沟通,每一位学生充分参加认知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进展,增加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力量。

三,寓德于教。

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本课时通过生动的画面,鲜活的事例,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我国航天科技的迅猛进展,感受到了航天工的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念和士气。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10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共包括了五个定律和两共性质: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安排律:(a+b)×c=a×c+b×c或者a×(b+c)=a×b+a×c

连减法的性质:a-b-c=a-(b+c)连除法的性质:a÷b÷c=a÷(b×c)

大多数学生对于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的交换律把握的比拟好,对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安排律常混淆,针对这一现象,我实行比照的方法进展练习:

1.101×87=(100+1)×87=8700+87=8787(乘法安排律拆项法)

34×43+34×56+34=34×(43+56+1)=34×100=3400(乘法安排律添项法)

2.在教学中,我屡次次听到学生把安排律说成结合律,在计算过程中,也屡次消失这样的混淆。针对这一问题,我让学生留意观看,乘法安排律有两种以上运算符号,而乘法结合律只有一种运算符号。让学生在比拟中区分,在区分中比拟。

3.简算与学生的数感是密不行分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培育学生良好的数感,对于学生提高运算力量,大有好处。固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而是需要大力练习。二、设计比照练习,促进有效教学

4.学习连加、连减的简便计算后,往往会对加减混合产生方法的影响与方法上的障碍;同样,学习连乘、连除的简便计算后,也会乘除混合的计算产生影响。这种状况下,肯定要加强比照练习,让学生从混淆走到清楚,让学生从障碍中走出来。如,463+82+18,463-82-18,9600×25×49600÷25÷49600÷25×4

5.针对逆向运用,有以下规律

加法结合律:346+(54+189)=346+54+189

乘法结合律:8×(125×982)=8×125×982

乘法安排律:89×75+89×25=89×(75+25)

减法的性质:894-(94+75)=894-94-75

连除的简便:350÷(7×2)=350÷7÷2

逆向运用训练,有利于培育学生的逆向思维。尤其对a-(b+c)=a-b-c和a÷(b×c)=a÷b÷c的运用在有帮忙。因此逆向运用的训练,很有必要。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11

[建议]: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假如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状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您的收获肯定大不了,甚至会消失退步,可能要消失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但凡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根底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教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渐渐加强。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自学力量,更有利于分层推动,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阅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学问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教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假如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教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教师想得全面。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根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殊繁重的。课前预习你肯定要分析清课程的学问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肯定相吻合也要仔细设计好,由于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假如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学问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仔细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头时就要有个思想预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消失失败,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

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是教师只学模式的形式,不讨论教学实质,其次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只要认准了目标,就肯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究,就肯定会胜利。假如能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胜利的目标教学、创新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去,成绩确定比现在还要好,课堂教学水平确定有质的飞跃。

[反思]:

在本单元教学过程,我们主要实行利用讲学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进展教学,我们觉得有以下几点是比拟胜利的:

1、简便计算不仅是一种学问技能,它更是一种优化思想,这种优化思想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的事,它不能灌输,更不能速成,它需要一个长期感悟的过程。

2、简便计算与学生的数感是密不行分的。因此,培育学生良好的数感,对于学生提高运算力量,大有好处。

3、简便运算的思路会有许多,我们要留意培育学生算法多样化,培育学生敏捷、合理选择算法的力量。

4、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各种简算题型分类整理,让学生从整体熟悉到个别比拟,加深简算的印象。同时,加强变式、逆向的练习,提高学生举一反三、有效迁移的力量。

5、简便计算的意识还要渗透于解决问题中,在没有“简便计算”这样的显性要求下,学生也能考虑简便计算。

6、我们应当努力让学生在简便计算的过程中,渐渐提高简算的兴趣,渐渐把握简算的依据,渐渐领悟简算的技巧,真正具备简算的意识,让学生明白三个层次:

①、进展简算应当由肯定的运算定律、性质作为依据;

②、必需正确、适当地运用运算定律、性质进展简算;

③、应当依据数据特征敏捷选用运算定律、性质。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12

《加法运算定律》是一节概念课,由于四年级的学生认知和思维水平还比拟低,抽象思维比拟弱,对于他们来说规律的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经过争论,观看推断,发觉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把课堂还给学生,我始终在尝试让学生自己学自己讲,小组合作探究,应当说学生经受了探究、发觉、反思的过程,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肯定的熟悉和自己的理解。两个运算定律都是从学生熟识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看、比拟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

2、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都是引导者,让学生自主合作,严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觉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讨论方法开展讨论,由扶到放,初步培育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和语言的组织力量。

3、学生通过自己思索、小组争论,理解和把握了加法运算定律。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示出加法运算定律(字母表达式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效果良好。

4、由于学生的抽象理解力量还有些欠缺,对于加法的运算定律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帮忙学生更深入理解。课堂上由于学生展现、学生争论,时间的安排和把握就显得不够合理,这也影响了学生对学问的稳固和理解。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我通过观看、比拟和分析、推理等途径引导学生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异同系,自主发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