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七上时间:课型:新授课22穿井得一人教学目标:1.让学生解决生字词,有节奏地朗读课文。2让学生翻译全文,并了解其寓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说有一个人挖井竟然挖出一个人,你相信么?今天我们就走进这则寓言《穿井得一人》。板书课题:《穿井得一人》二、出示目标,自学指导。过渡语: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1、解决生字词,有节奏地朗读课文。2、翻译全文,并了解其寓意。过渡语:那么怎样实现目标呢?请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一)朗读全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完成以下问题,7分钟后看谁完成得最好。①将注释中的拼音在文中标注出来。②用“/”划分朗读节奏。过渡语: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开始学习。三(一)尝试自学,独立思考。1.学生紧张高效地自学。2.检测:提问检测。四(一)反馈质疑,精讲点拨1.出示答案:(1)解决生字词:EQ\*jc0\*"Font:宋体"\*hps18\o\ad(\s\up17(ɡài),溉)EQ\*jc0\*"Font:宋体"\*hps18\o\ad(\s\up17(jí),汲)(2)划分节奏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2.学生更正、讨论、纠错。过渡语:同学们能够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文章,很好!下面我们请看自学指导二。自学指导(二)再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8分钟后,比谁完成的更好。1、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翻译全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这则寓言中误传了什么?真相又是什么?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过渡语: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开始学习。三(二)尝试自学,独立思考。1.学生紧张、高效地自学。2.检测:提问检测。四(二)反馈质疑,精讲点拨出示答案:宋国的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误传:丁家打井,挖出一个人真相:挖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诫人们对于道听途说,一定要详察弄懂其真相,不要轻信、轻传。师总结一词多义字:有闻而传之者(动词,听见)有闻而传之者(动词,听见)闻之于宋君(动词,使知道)闻之于宋君(动词,使知道)闻求闻之若此(名词,传闻,消息)求闻之若此(名词,传闻,消息)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介词,从)闻之于宋君(代词,这件事)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介词,从)闻之于宋君(代词,这件事)问之于丁氏(介词,向)得一人之使(助词,的)之于问之于丁氏(介词,向)得一人之使(助词,的)2.学生更正、讨论、纠错。五、课堂总结,延伸升华。我们通过学习这则寓言,积累了一些生字词,懂得了对于道听途说,一定要详察弄懂其真相,不要轻信、轻传。希望我们生活中也做一个不传谣的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