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抓住如下要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炼文章主旨。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会思考人生。4、学会朗读,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5、学习并积累课文中精彩的字词句段,学会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本单元精彩的语言材料。《紫藤萝瀑布》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2)体会作者含蓄地表达感情,从而提高自身文学鉴赏的水平。2.能力目标(1)加强学生对事物观察欣赏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抒发感情。(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人生的体验和思考,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和情感体验,使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的分析1.教材内容的分析文章集文学性与抒情性于一体,情感较充沛,主要写10年浩劫给作者带来许多不幸,心情压抑,但睹花释怀感悟生命永恒。要使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必须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因此,采用情境教学,通过配乐朗诵,通过展示画面来达到这一效果。2.重点分析(1)对景物的分析是文章的重点,为突出这一效果,通过放映画片来加强学生能力的训练。(2)文章抒情性浓,表达感情的方式较含蓄,这些是大家所要领会的;为突破这一目标,主要是通过“配音朗读”展示画面、“配音背景介绍”设置情境与《热爱生命》的片段进行比较等手段来实现的,以便加深学生领会文章主旨。3.难点分析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是本文的难点,借何景、言何志,“景”与“志”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是这堂课所要解决的,因此,主要采用分析、引导。三、教学对象的分析(1)初一的中学生,其情感的两极性较为明显,易激动、爱动感情。因此,设置情境教学较为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陷入课堂营造的情感氛围,从而达到理解把握文章的感情。(2)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正趋于成熟,因此,“借景抒情”游戏能够顺利进展,这样一方面加深对自己的自我评价,另一方面确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3)初一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精力容易分散,而多媒体教学的视听系统有利于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全面接收新知识。四、教学策略及教法1.情境教学法儿童心理学家卡哈娜指出:如果儿童在学习前情感已做好准备,能控制自己的冲动,则他的思维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情感是有效发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途径,故选择配乐朗诵,因为音乐所包括的感情信息是语言所难以表达的。目的是:(1)使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情感被同化,加以诱导。(2)随着音乐的起伏,朗读的进行,初步把握文章的感情脉络。2.实施巴甫洛夫经典性学习条件作用学习说刺激→反应→假设→突破的理论,即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评议,不标准的答案让学生采用归谬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发现错误,以便强化能力。3.寓教于乐,知识迁移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因此培养他们的能力最好的途径是:加强迁移能力的训练;主要运用在“借景抒情”的训练,“景物的细致描写”的训练。采用的方式是学生看画面描绘事物,并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比衬班级某位同学,然后用文字写下来。五、教学媒体设计本课主要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运用Frontpage制作,穿插Powerpoint。因为它能产生一系列的动画效果,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较强的作用。多媒体课件贯穿整个课堂,它包括放映画面、朗读、分析、训练、板书。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步骤多媒体的演示多媒体应用分析及设计思路(一)导语:花与人的友好关系体现在两方面,一类是花解人语,如“感时花溅泪”,“泪眼问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还有一类是人解花语,如《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因为解花,所以“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杯净土掩风流”。大家看且听《紫藤萝瀑布》,并思考一下这篇文章属于哪一种类型,你的根据是什么?(二)朗读,熟悉课文: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情感基调,以便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它属于人解花语类:理由是课文句子:“觉得这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地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都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以及课文第十段。这些都表明作者领会了花作为生命形式的本质。(三)提问同学对课文主旨的把握,介绍写作背景:1.文章写花,为何会由花谈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比的手法,由花的现状(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和过去(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控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比较,谈到紫藤萝经历磨难仍生生不息,故“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尽的。”2.文章写紫藤萝花为何会谈到“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因为作者此时为弟弟的病情而忧虑(介绍背景)。3.文章如何把花和人联系起来,提出文章的主旨?因为二者有共性:都是历经苦难仍生生不息,都体现生命的长河无止境。4.文章在这里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借物抒情、托物言志。5.这种写作手法的运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要注意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有其共同点,抓住事物的共同点来描绘。(四)游戏、写作:请同学做游戏:一位同学描绘多媒体上的画面,或一种花的特征,或一种事物的特征;另一位同学根据他的介绍采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班级某位同学,抒发某种相应的感情。举例:我们常用玫瑰形容一个人艳丽又清高,请你也举例来说明。(五)分析文章的写景手法:1.同学描绘是否逼真,为什么?有一些逼真。2.如何逼真,该注意什么问题?必须注意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3.从哪些地方来抓住事物的特征?从颜色、形状、质感等各方面来写。(六)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迁移:请学生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对“紫藤萝的特点”进行分析,学生归纳。教师总结:观察必须从颜色、形状等来看。紫藤萝花的特点是什么(分析1~6段)?何处体现?1.主要的特点是繁茂、活泼、热闹、沉静(见课件演示)。如繁茂,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活泼热闹: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沉静:颜色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2.花的特征与文章中心有何内容上的联系?花的沉静涤荡了我心中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上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并引入“生死谜、手足情”的思考。花的繁茂、花的活泼、热闹体现生命永恒、生命永无止境的中心,引出文章的主旨。3.景物的描写能否游离于主题之外,该注意些什么?景物的描写不但要抓住特点,而且它还必须围绕文章的中心来展开。(七)教师总结:紫藤萝瀑布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卷: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地为自己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八)、布置作业:1.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2.景物描写必须抓住特点。3.把本课中的片段与《敬畏生命》片段比较作为作业。(九)、板书设计:紫藤萝瀑布宗璞花的形象——生命感悟借景抒情(十)、教学反思:本课赏析语言和感悟哲理是重难点,初一新生社会积累较少,所以在教材上补充情感背景导入文章更容易让学生深入文字底层去思索。教师范读的环节要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诵读,为后面的自由读做好示范。品读环节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读、讨论、发言,这样印象会更加深刻。教师设计好启发性问题很重要。16《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2、训练学生能准确地复述课文的能力;3、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4、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人生哲理并能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2、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课文中作者所阐述的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并能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2、学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面对大的困难是要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教学重点:领会文章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的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教学难点:领会文章中阐述的人生哲理。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了,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学习很努力,可升入中学后,却发现自己和别人差距挺大,不会学习了;你想和同学搞好关系,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默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耸立sǒng峭壁qiào凸凹tū颤抖chàn晕倒yūn屡次lǚ耸立-高高地直立。嶙峋-形容人消瘦。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峭壁:陡直的山崖颤抖:哆嗦;发抖迂回:回旋;环绕屡次:一次又一次灰心丧气:遇到困难、失败时意志消沉。2、再次默读课文,勾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根据以上要素复述故事情节。3、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我”童年是一次爬悬崖“脱险”的经历。4、根据故事情节,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13):冒险。体弱多病的“我”在伙伴们的怂恿下爬上了悬崖,终因体力不支,被孤单的抛弃在半悬崖上直到深夜。第二部分(14-22):脱险。父亲在朋友的引领下找到了“我”,在父亲的鼓励和指导下,“我”抛开恐惧,一小步一小步走下了悬崖。第三部分(23):感悟。写作者由小时候爬山的事感悟出的人生道理。第二课时一、检查上节课内容二、细部研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以下问题:1、文章一开头为什么要突出“闷热”?正是因为天气闷热,所以才想到去悬崖上透透气,凉爽凉爽。2、“八年来‘我’一直有病”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伏笔。说明为什么5个孩子都能爬上崖顶,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来,还吓得要死。3、找出“我”爬下悬崖的具体动作以及刻画“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我”的心理变化。并说说这些词语的作用。爬下悬崖动作心理哭信心全无伸、探、踩有了信心又照着做信心大增移动、爬下、啜泣巨大的成就感侧面表现了父亲的引导给“我”心理上带来的巨大力量,说明父亲教育方法的恰当。4、未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这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我要到的地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5、“我”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是什么?学到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它告诉“我”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三、合作探究1、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有两层含义:在那次“我”感到难以走下悬崖时,在父亲的指引下“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悬崖;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挫折时,把大困难化整为零,各个击破。2、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困难,“要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敢于面对困难,要善于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步战胜了小困难,最终就战胜了大困难。3、这篇文章给我带来的启示是什么呢?4、父亲为什么不怕孩子失足?为什么不上去抱他下来?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毫无长进。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5、父亲不来,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你将怎么办?6、你如何评价“我”的好朋友杰利?他怂恿“我”爬崖,才有了后来的遇险;在“我”惊恐万分不敢下崖时,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嘲笑我,“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7、如果你是杰利会怎么做?能想出法子帮助“我”的答案都给予表扬,抓住时机培养学生患难与共的爱心。互动8、你如何评价其他四个孩子?还不懂事,能同玩乐,却不能共患难。四、小结一个人在旅途中,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教学探讨与反思1.默读的训练是一个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原来的读书习惯如读出声、用手指着、速度不快等,这需要给以指导,逐步改正。2.复述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归纳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等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开始复述时只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可以,在其他方面暂不要做过高要求。3.多角度地对同一篇文章进行思考能提高阅读的质量,有利于拓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思考角度是多角度的阅读首要问题,可以就某一人物、某一情节或其他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20虽有佳肴【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学习重点】1、2【学习方法】朗读法、交流法【课时建议】1课时【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明确:《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3.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堂学习一、预习反馈4.交流课前预习第1题,了解有关文学常识。5.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2题,正确认读字音。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6.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示例: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明确: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7.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8.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理解难懂的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9.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明确:(1)虽:即使;佳: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2)食:吃;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6)长:促进。(7)其:表示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型塑胶混合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环氧砂浆地板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跨境电商货物分期付款合同集锦
- 中仪计量检测(浙江)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 2025年度绿色环保车位销售合同范本
- 基于flexsim的agv往复循环取卸货仿真优化
- 全国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走进缤纷的电脑动画世界》教学设计
- 2025年什锦菜胡瓜茄子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食品添加剂代理商全国总代理销售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单位出差安全防护用品供应及使用协议
-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教学课件-1
- 影视剧项目赞助合同协议书范本
- 采购需求管理课件
- 结构化面试(教师)
- PDCA项目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持续改进
- 质量问题检出奖励申请表模板
- 组织行为学13-组织文化
- 预应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实训指导书
- 立体几何专题:距离和角
- DBJ-T01-43-2003_(北京)通用家庭居室装饰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