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
【核心知识·突破】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的组成:内环境是指由_________构成的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外液(2)不同组织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细胞类型生活的内环境绝大多数细胞_______红细胞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_____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_____________组织液血浆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3)内环境三种组成成分的比较: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_____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来源①消化道吸收②组织液③_____①_____②细胞内液_______化学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_____,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_____血管淋巴血浆组织液较高很少2.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内在联系:(1)组织液只能进入淋巴,淋巴只能进入_____。(2)组织液、淋巴、血浆三者之间存在着平衡,若平衡被破坏,会发生组织水肿。组织水肿常见原因如下:①_______受阻。②血浆蛋白减少。③组织液浓度升高。④___________通透性增强。血浆淋巴管毛细血管壁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直接与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________________的参与。内环境各个器官、系统(3)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____________。形成和维持4.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过程:(1)物质交换的去向。①营养物质→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代谢废物→内环境→_________→泌尿系统和皮肤。②O2→_________→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O2→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2)物质交换过程中通过生物膜的层数。例如:O2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肺泡(2层)、毛细血管壁(4层)、红细胞(2层)、组织细胞(1层)、线粒体(2层),共11层生物膜。5.【教材易漏知识】必修3P3“相关信息”: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是“血泡”。水泡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血泡的主要成分是_____,还含有血细胞。组织液血浆【微点警示】与内环境相关的三组易混淆概念(1)血液≠血浆≠血清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③血清是血液凝固后由血浆经离心、沉淀后得到的上清液,内含抗体等成分。(2)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组织液蛋白①血红蛋白是存在于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②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③组织液蛋白是存在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3)体外液体≠体液≠内环境①体外液体: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外分泌腺等)中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在体内,属于体外液体。②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内环境(细胞外液)。③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秒判正误】1.消化道、呼吸道空间属于内环境。 ()分析:消化道、呼吸道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空间,属于外环境。×2.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能是淋巴。 ()分析:淋巴细胞还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中。×3.呼吸酶存在于内环境中。 ()分析:呼吸酶存在于细胞中,而不是内环境中。×4.组织液和淋巴的液体进行单向交换。 ()√5.细胞通过内环境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分析: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命题案例·研析】【典例】(2017·全国卷Ⅲ)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审答技巧】(1)审题关键:从题干中获取信息“0.9%NaCl溶液”,该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注入静脉后,使人体血浆总量增加。(2)答题技巧:人体组织液、血浆、淋巴的总量维持稳定和平衡。根据信息:等渗溶液、排出水和NaCl,利用排除法确定选项。【解析】选C。0.9%NaCl溶液是血浆的等渗溶液,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不会导致血浆渗透压的变化,A项、D项错误;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直接增加了血浆量,机体通过水盐平衡调节,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可以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项正确;若仅排出相应量的水,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而不能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项错误。【高考长句应答特训】若人体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为什么会导致组织水肿?提示:血浆蛋白会流失到组织液中使血浆浓度下降,组织液浓度升高,打破原来的平衡,从而使更多水分进入组织液。
【考点题组·诊断】角度一内环境的组成1.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不同B.血浆成分能够进入淋巴管,变成淋巴C.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基本相同D.细胞外液中的很多成分是细胞合成分泌的【解析】选B。血浆存在于血管中,淋巴存在于淋巴管中,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A项正确。由于毛细淋巴管的特殊结构,血浆无法逆流入淋巴管变成淋巴,B项错误。细胞外液应该是细胞的等渗溶液,否则细胞无法维持正常形态,C项正确。细胞外液中的激素、神经递质、酶、抗体等物质都是由细胞合成分泌的,D项正确。2.(金榜原创预测)下列各组物质中,在细胞内液及内环境中都有的一组是 (
)A.Na+、乙酰胆碱、氨基酸B.血红蛋白、脂肪酶、性激素C.O2、胰岛素受体、淋巴因子D.凝血酶、K+通道蛋白、组织胺【解析】选A。血红蛋白、K+通道蛋白、胰岛素受体只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脂肪酶可能存在于溶酶体(细胞内)和消化道(外环境),也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选A。【方法技巧】“四看法”判断非内环境的成分角度二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3.(2015·全国卷Ⅰ改编)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
)A.2/3的Na+进入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增加量超过细胞内液增加量C.血浆渗透压下降,尿量明显增加D.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解析】选D。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按细胞内液∶细胞外液=2∶1的比例在两者之间分配,A项错误。细胞内液在体液中的比例为2/3,机体增加的液体进入细胞内液的比例应该多一些,B项错误。输入兔子体内的是一种等渗溶液,不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C项错误。Na+可以通过Na+通道,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D项正确。4.(2019·太原模拟)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B.②中含激素、乳酸、消化液、CO2等物质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解析】选C。图中①为淋巴管中的淋巴,②是毛细血管(内有单行通过的红细胞)中的血浆,③是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内环境由①②③构成,A错误;消化液存在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B错误;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C正确;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血糖含量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进入血液中,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高于右侧,D错误。5.(教材素材新命题·必修3P6拓展题变式)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回答: 世纪金榜导学号(1)A器官是_______,O2从外界进入内环境,至少需要通过_______层膜。
(2)B器官主要是_______,①过程吸收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3)C器官是_______,参与②过程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周围温度升高,D器官的相应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器官参与的是气体交换,因此A器官是肺。O2从外界进入内环境,需要穿过一层肺泡壁细胞,一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至少通过4层膜。(2)通过B器官,内环境可以得到外界的营养。B是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营养物质包括:水分、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3)通过C器官内环境中的废物可以排出体外,而且有一部分可以经C器官回到内环境(重吸收),因此C是肾脏,参与②过程的结构是肾小管、集合管。(4)D器官有排出代谢废物的作用,D是皮肤。当周围温度升高时: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汗液增多。答案:(1)肺4(2)小肠水分、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3)肾脏肾小管、集合管(4)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汗液增多【加固训练】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的成分的是 (
)A.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膜上载体D.Na+、、葡萄糖、氨基酸【解析】选D。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膜上载体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2.(2018·呼和浩特模拟)如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a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②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③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④细胞3的种类最多A.②③
B.③④C.①② D.②④【解析】选D。根据三种液体之间的关系,可判断a是淋巴,b是血浆,c是组织液。三种细胞外液中,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①错误;血浆中成熟的红细胞不消耗O2,②正确;消化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错误;大部分组织细胞存在于组织液中,所以细胞3的种类最多,④正确。
考点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稳态及调节机制
【核心知识·突破】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理化性质生理作用影响因素渗透压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与Na+和Cl-有关理化性质生理作用影响因素血浆的pH维持酶活性正常与细胞代谢正常与它含有的、等离子有关体温维持酶活性正常与细胞代谢正常年龄、性别、昼夜、情绪、运动、环境因素等2.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1)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①直接参与稳态维持的系统——消化系统、_____系统、泌尿系统和_____系统。循环呼吸②间接参与稳态维持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_______系统(体液调节)和免疫系统(免疫调节)。内分泌(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①内环境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②内环境_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3)实例——血浆pH的维持:理化性质(4)稳态的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5)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____。神经-体液-免疫必要条件【微点警示】内环境与生理过程关系辨析(1)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举例):①酸碱缓冲对参与的对碱或酸的缓冲反应。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④部分激素(蛋白质类)与靶细胞膜受体的结合。(2)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举例):①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②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秒判正误】1.变温动物的内环境不存在稳态。 ()分析:变温动物只是体温不能维持相对稳定,其他性质和成分是相对稳定的。×2.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分析:在神经-体液调节下这四个系统才能协调活动;在免疫系统的参与下,机体才能抵御外界病原体侵袭。×3.内环境中的一些营养成分偏多,如血糖偏高对机体是有利的。 ()分析:血糖偏高,一般意味着血糖的消耗出现了问题。这种情况下机体很可能出现了疾病。×4.发高烧时,捂被子出汗有利于机体的恢复。 ()分析:高温严重威胁蛋白质结构,必须采取紧急物理降温。×5.外界条件变化,不影响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分析: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外界条件太恶劣会威胁到内环境的稳态。×6.过于依赖空调,会造成机体调节能力下降。 ()√【命题案例·研析】【典例】(2017·全国卷Ⅰ)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___。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答技巧】(1)题干信息:血浆渗透压=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2)考点判断:本题涉及的考点为血浆和组织液的关系,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内环境的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1)当人体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此时组织液的渗透压(主要为晶体渗透压)高,水分由血浆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组织间隙水分过多而出现组织水肿。(2)正常人大量饮水后,大量的水经胃肠进入血浆,其中无机盐离子的浓度相对降低,而晶体渗透压是由无机盐浓度形成的,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除为细胞提供生存环境外,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也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进行。答案:(1)血浆(2)增加降低(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核心素养新命题】(1)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正常人体血浆晶体渗透压与组织液晶体渗透压哪个较大?解释原因。提示:组织液晶体渗透压较大。血浆与组织液总体来说是等渗溶液,血浆中蛋白质等大分子含量更丰富,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的,因此组织液晶体渗透压较大,这样才能形成平衡。(2)社会责任——关爱生命部分婴幼儿的营养主要依赖于奶粉,试分析为什么低劣的奶粉会导致“大头”婴儿的出现?提示:低劣奶粉氨基酸含量低,婴儿血浆蛋白质合成不足,血浆胶体渗透压偏低,更多水分进入了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大头”婴儿)。【考点题组·诊断】角度一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只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有关B.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维持细胞外液pH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与载体蛋白有关D.运动时水盐大量排出体外,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解析】选A。血浆蛋白也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重要物质,A项错误。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可与强酸、强碱物质反应,将其转化为一种盐,从而维持pH的相对稳定,B项正确。Na+在细胞外液中的浓度高,K+在细胞内液中的浓度高,这种细胞内外分布差异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有关,C项正确。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正常机体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D项正确。2.(2015·江苏高考)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Na+浓度 B.渗透压C.K+浓度 D.O2
浓度【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故A项错误;细胞内液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平衡,故B项正确;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故C项错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不断消耗O2,细胞内液O2浓度低于组织液,故D项错误。角度二内环境的稳态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内环境”“必要条件”。(2)关键知识:内环境的概念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在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的意义。A项中,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正确。B项中,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pH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正确。C项中,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正确。D项中,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中,不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是发生在内环境(细胞外液)中,D项错误。角度三稳态的调节机制4.(2016·全国卷Ⅲ改编)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该过程主要调节内环境的渗透压C.机体水盐过度失衡,免疫系统可能会直接参与调节D.参与该调节过程的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解析】选C。参与水盐调节的物质和结构包括: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水盐调节中枢、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肾小管等。因此该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A项正确。水盐调节主要是调节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B项正确。免疫系统主要是清除外界抗原,不直接调节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与成分,C项错误。水盐调节过程中,除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参与外,还包括饮水这种行为(循环系统参与),D项正确。5.图甲为人体某组织局部示意图,图乙表示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A.图甲中内环境包括a液、c液和d液B.图甲中b液减少可能会造成组织水肿C.图甲中a液中的O2到达d液最少需穿过4层生物膜D.图乙可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由神经-免疫系统维持的【解析】选B。图甲中a液是血浆,b液是淋巴,c液是组织液,d液是细胞内液,内环境不包括d液,A错误;淋巴减少可能是淋巴管堵塞引起的,会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a液中的氧气先穿过1毛细血管壁(2层生物膜),再穿过3细胞膜(1层生物膜),到达d液,共3层生物膜,C错误;图乙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错误。6.(教材素材新命题·必修3P11拓展题变式)有一位科学家进行了以下实验: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灵长类动物,在接下来的3h内,每隔30min检查该动物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结果如表所示。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食用糖后的时间(min)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mg·mL-1)00.75301.25601.10900.901200.751500.751800.75(1)由表可知,该动物血糖正常的浓度为_________mg·mL-1。
(2)0~30min,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0~120min,血糖的去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述该动物血糖浓度过高、过低会出现的症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动物血糖浓度大多数时间是0.75mg·mL-1。(2)进食之后的最初时间内,该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大量葡萄糖。这些葡萄糖进入肠道毛细血管,引起血糖浓度迅速升高。(3)饭后30~120min,在机体的调节下血糖被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血糖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4)该动物血糖过高会导致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困难,形成高血糖、糖尿病。该动物血糖过低会导致低血糖。答案:(1)0.75
(2)该动物从小肠吸收大量葡萄糖(3)供能、转化为糖原储存、转化为非糖物质(4)前者导致高血糖、糖尿病,后者导致低血糖【加固训练】1.如图为机体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图中③神经系统均可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电力工程设计合同
- 2025《房地产买卖合同样本》
-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技术试题 -高中 通 用 技术 含解析
- 监控弱电服务合同范本
- 小清新教育说课背景模板
- 2024年威海市消防救援支队全市招收政府专职消防员笔试真题
- 2024年彭州市市属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2024年廊坊市市属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2024年安庆松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招聘真题
- 2024年安徽理工学校专任教师招聘真题
- 流行病学ROC曲线
- 输电线路拆旧施工方案
- 一年级下册《百数表》专项练习
-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 佛教协会会议室管理制度
- 毕业研究生登记表(适用于江苏省)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双减)作业设计案例
- 土石坝设计计算书
-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
- JT-T-496-2018公路地下通信管道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