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专题六_第1页
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专题六_第2页
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专题六_第3页
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专题六_第4页
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专题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考纲解读考点考纲内容浙江省五年高考统计201120122013201420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⑴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⑵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⑴知道罗斯福新政的内容;⑵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⑶知道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解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考纲解读考纲解读考点梳理阶段特征30年代五六十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内容考纲解读考点梳理阶段特征30年代五六十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内容(1)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斯大林模式,苏联工业化开始。(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出现“黄金时代”(2)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未能彻底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工业化建设开始;(1)美国和西欧国家经济“滞胀”,各国进行政策调整,发展“混合经济”和“福利国家”(2)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失败告终。中国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1)美、英、法等国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局面打开。(1)“新经济”时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2)苏联解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对方开放格局逐步形成。考纲解读考点梳理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危机爆发的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生产与销售的矛盾;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2013·杭州二模·21)1923—1928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柯立芝上述施政方针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在任期间美国经济不断滑坡B.引起美国工人运动高涨

C.成为二战前美国政府的基本政策D.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D考纲解读习题演练(2014·海南单科·20)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A考纲解读考点梳理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二)经济危机的特点(三)经济危机的影响1、国内局势:2、国际局势: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试从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说明。(1)苏俄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矛盾和对立出现。(2)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发世界危机,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3)德意日法西斯的上台并加紧对外侵略,世界和平受到严重威胁。资本主义国家运用那些手段应对经济危机却引发了世界危机?为什么会引发世界危机?对今天的发展有何启示?考纲解读考点梳理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运用那些手段应对经济危机却引发了世界危机?为什么会引发世界危机?对今天的发展有何启示?(1)提高本国和殖民地的关税: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和生产的社会化使得世界形成一个联系密切的整体。(3)

①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②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③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考纲解读习题演练(2015·海南单科·19)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D(2015·山东文综·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A考纲解读考点梳理二.罗斯福新政(一)背景1、胡佛政府的应对措施:⑴第一阶段:自由放任政策⑵第二阶段:国家初步干预经济2、病入膏肓的经济(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D考纲解读习题演练(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C民众的逃避反映对当时哪些现实的失望?考纲解读考点梳理二.罗斯福新政(二)内容领域措施立法机构作用应急整顿金融业改革调整工业调整农业救济救济和以工代赈劳工权利社保体系考纲解读考点梳理材料一罗斯福新政是美国20世纪的重要转折点。“新政”与以前的改良主义相比,有两点主要的区别:一是在范围和程度上要远远宏大和深刻得多,并且制度化、系统化。第二点是摆脱理想主义,高度实用主义。如何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制度化和系统化?(2014·福建文综·21)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2014·江苏单科·16)《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考纲解读习题演练AD(2015·江苏单科·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考纲解读习题演练D考纲解读考点考纲内容浙江省五年高考统计20112012201320142015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⑴了解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原因;⑵理解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经济发展的新变化;⑶了解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考纲解读考纲解读习题演练考纲解读考点梳理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12·天津文综·14)(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1904年,六个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了两大卡特尔。——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1)材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5分)

考纲解读习题演练(1)垄断组织。化学工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考纲解读习题演练材料二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1870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2)依据材料二,归纳1870至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7分)(2)经济飞速发展,增速超过英法老牌国家;1913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英国,但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低于英国。德国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德国殖民地少,所占世界市场份额相对小。考纲解读习题演练材料三

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王春来等《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3)材料三中皮洛夫表达了什么意向?为实现这种意向德国做了哪些准备?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6分)(3)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市场。扩军备战、结成军事同盟。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考纲解读考点梳理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瓜分世界的狂潮3、国际关系:4、世界市场:⑴表现:①基础(框架):②手段(途径):③主要内容:⑵原因:资本主义市场国际贸易、殖民主义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和种族融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根本原因);垄断公司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交通运输工具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⑶影响:考纲解读考点梳理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4、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⑶影响:①促进人口、物种、资本等流动,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②促进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③促进全球文化交流的扩大;④国际关系日趋复杂;考纲解读考点梳理(2015·海南单科·12)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C(2015·海南单科·18)20世纪20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这一现象反映出(

)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B.民主体制的普遍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C.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C(2015·海南单科·11)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据此可知(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考纲解读习题演练18001830186018801900欧洲28.034.153.662.063.0中国33.329.819.712.56.2考纲解读考点梳理(2014·海南单科·20)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A考纲解读考点梳理考纲解读考点梳理考纲解读考点梳理考纲解读考点梳理考纲解读考点梳理考纲解读考点考纲内容浙江省五年高考统计2011201220132014201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⑴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意义;⑵阐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企改革的内容和作用;⑶概述对外开放的史实;⑷分析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19题,4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⑴了解南方谈话的内容和作用;⑵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20题,4分,市场经济体制性质————考纲解读考纲解读考点梳理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一)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2、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3、外商企业高额利润的刺激;4、洋务运动的诱导;考纲解读考点梳理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一)原因:4、洋务运动的诱导;材料一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材料二曾国藩说:“……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史学家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客观上带来什么积极影响?材料一中的“旧轨”和“逸出旧轨的趋向”分别指什么?“旧轨”意指封建制度,“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对封建制度存在冲击作用的因素。

提出了“中体西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

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考纲解读考点梳理①思想上:②经济上:③外交上:④军事上:⑤教育上: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考纲解读习题演练(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8)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A(2015·山东文综·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A考纲解读习题演练(2013·海南高考)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2014·浙江文综·15)清末某著名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A.“求富”“自强”B.“师夷长技”C.“中体西用”D.“民生主义”BA考纲解读考点梳理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二)概况:1、著名企业阶段企业家企业所在城市产生初步发展方举赞孙英德发昌机器厂上海陈启源继昌隆缫丝厂广东南海张謇大生纱厂江苏南通荣宗敬荣德生保兴面粉厂江苏无锡周学熙洋灰公司河北唐山(2012·全国课标卷·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考纲解读习题演练A(2014·全国大纲卷·16)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C考纲解读习题演练(2013·浙江文综·38)(26分)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材料三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9分)(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2分)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2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3分)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考纲解读考点梳理国家参会目的条件(原因)结果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中国一.巴黎和会3.与会各国目的:“十四点原则”世界霸权欧陆均势殖民地欧陆霸主削弱德国中国山东收回山东经济实力强大政治力量不足综合国力

欧洲第一英法排挤未能实现分殖民地保德实力陆军强国

经济衰落英国阻挠

未能实现实力提升英法支持中国反帝列强勾结未能实现国力弱小列强勾结考纲解读考点梳理一.巴黎和会4.焦点:①如何处置德国②中国山东问题考纲解读考点梳理二.对战败国和约时间地点: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宫镜厅巴黎和会上的“巧合”

举办和会的地点——凡尔赛宫

1871年,德国人正是在此地举行了德意志帝国统一的仪式。

《凡尔赛和约》签字的地点——凡尔赛宫镜厅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此地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会议正式召开的时间——1月18日

1871年,德国人正是在这一时间举行了德意志帝国统一的仪式。

会议结束和签字的时间——1919年6月28日1914年的这天是“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得到德国支持后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会议结束和签字的时间——1919年6月28日21年后的这天,希特勒在福煦车厢里一手导演了让法国人再次心碎的“巧合”。㈠.《凡尔赛和约》考纲解读考点梳理2.内容㈠.《凡尔赛和约》习题演练习题演练(2015·浙江江山高三5月质检·22)下面两幅图片是一战前后欧洲版图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并根据所学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的是()①一战使奥匈帝国完全解体,丧失领土最多

②在解体的奥匈帝国领土上诞生了三个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③德国虽然丧失了部分领土,但人口并未减少④苏俄作为战胜国,其领土面积有所扩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A(2010·广东文综·21)《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

A.17世纪初期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D.20世纪初期C习题演练习题演练(2014·福建宁德毕业班质检·14)《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表明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

)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C.进行社会主义革命D.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D(2014·山东潍坊高三期末·11)“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无产阶级的根本目的是夺取国家政权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的使命C.实现无产阶级统治的途径是暴力革命

D.人民公社是该主张在中国的具体实践B考纲解读习题演练(2014·广东深圳高三第一次调研·39)(26分)阅读下列材料:“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原本是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有学者认为其本意是“自由主义精神的延续:改革社会秩序,以发展、扩张并确保主要的自由主义价值”。随历史的发展,在欧美资本主义中心地区,社会主义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促进社会改革去争取中下层劳动者阶层民主权力和更好待遇的改良运动;在资本主义边缘地区,社会主义则在一系列国家中建立起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它们通常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经历了挫折。在以上两种基本运动之外,在广阔的第三世界,20世纪中期以后兴起了形形色色的“模仿的”社会主义。——据(张光明等)《关于社会主义回顾与前瞻的对话》请回答:(1)列举19世纪上半期兴起的两大社会主义思潮,并分析当时社会主义思潮日益流行的原因。(8分)(1)思潮: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4分)原因:工业革命,社会贫富悬殊日益扩大;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启蒙运动促进自由、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本问满分4分。任答一个要点得2分)考纲解读习题演练(2014·广东深圳高三第一次调研·39)(26分)阅读下列材料:“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原本是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有学者认为其本意是“自由主义精神的延续:改革社会秩序,以发展、扩张并确保主要的自由主义价值”。随历史的发展,在欧美资本主义中心地区,社会主义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促进社会改革去争取中下层劳动者阶层民主权力和更好待遇的改良运动;在资本主义边缘地区,社会主义则在一系列国家中建立起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它们通常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经历了挫折。在以上两种基本运动之外,在广阔的第三世界,20世纪中期以后兴起了形形色色的“模仿的”社会主义。——据(张光明等)《关于社会主义回顾与前瞻的对话》请回答:

(2)二战后,英国工党以其标榜为“社会主义”的竞选纲领(包括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保障等)赢得大选。你如何评价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6分)(2)评价:(从本质上看)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政纲仍是资本主义的改良方案(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变化);(从目的上看)是为了提倡公平正义,获得民意,赢得选举;(从手段上看)该纲领以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调节了利益分配,完善福利制度;(从影响上看)这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6分)考纲解读习题演练(2014·广东深圳高三第一次调研·39)(26分)阅读下列材料:“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原本是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有学者认为其本意是“自由主义精神的延续:改革社会秩序,以发展、扩张并确保主要的自由主义价值”。随历史的发展,在欧美资本主义中心地区,社会主义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促进社会改革去争取中下层劳动者阶层民主权力和更好待遇的改良运动;在资本主义边缘地区,社会主义则在一系列国家中建立起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它们通常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经历了挫折。在以上两种基本运动之外,在广阔的第三世界,20世纪中期以后兴起了形形色色的“模仿的”社会主义。——据(张光明等)《关于社会主义回顾与前瞻的对话》请回答:

(3)从五四时期至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思潮盛行中国。试从国内思想和国际环境两个方面分析成因。(8分)(3)国内思想: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儒家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满分4分,任答一点得2分,或答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思潮遭遇挫折也可得2分)国际环境:十月革命的道路启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的示范效应;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引起对西方模式的反思等。(满分4分,任答一点得2分)考纲解读习题演练(2014·广东深圳高三第一次调研·39)(26分)阅读下列材料:“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原本是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有学者认为其本意是“自由主义精神的延续:改革社会秩序,以发展、扩张并确保主要的自由主义价值”。随历史的发展,在欧美资本主义中心地区,社会主义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促进社会改革去争取中下层劳动者阶层民主权力和更好待遇的改良运动;在资本主义边缘地区,社会主义则在一系列国家中建立起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它们通常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经历了挫折。在以上两种基本运动之外,在广阔的第三世界,20世纪中期以后兴起了形形色色的“模仿的”社会主义。——据(张光明等)《关于社会主义回顾与前瞻的对话》请回答:

(4)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4分)(4)含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2分)评分说明:仅答“市场经济体制”不给分。认识: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善于学习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立足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本问2分,每点1分,言之有理即给分)考纲解读考点考纲内容浙江省五年高考统计20112012201320142015维护和平的尝试、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⑴知道国联的建立、主要机构和盟约主要内容。了解国联的主要活动及其作用;⑵理解苏俄的和平外交;⑶了解《罗迦诺公约》《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影响。—————⑴了解经济爆发的根源及其主要影响;⑵了解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经过和原因;⑶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考纲解读考纲解读考点梳理一.国联的活动及其评价㈠.背景①前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②直接原因: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③一战后,反战和平思潮兴起,需要一个国际组织来维护战后的秩序。㈡.概况1.宗旨:2.成员国:苏俄、战败国、美国考纲解读考点梳理一.国联的活动及其评价㈡.概况2.成员国:苏俄、战败国、美国△德国:①洛迦诺会议及《洛加诺公约》,取得与欧洲大国

平等地位,为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道路;②1926年,德国加入国联。

△美国:未加入国联的原因:

反映的实质:

①英美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②美国综合国力还不足以获取世界领导权;③国际关系中心仍在欧洲

考纲解读考点梳理一.国联的活动及其评价㈡.概况3.操控者:1.成立初:①1924年缔结《日内瓦议定书》;②促进各国的交往和联系;2.30年代:纵容日本、意大利和德国的侵略。㈢.主要活动:考纲解读考点梳理一.国联的活动及其评价㈣.评价:1.实质:

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及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2.积极意义:3.局限性:(2015·海南单科·31)(12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诺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国际联盟大会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大会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大会的成员国一致通过;行政院由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四个非常任理事国的代表组成,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行政院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行政院会议的理事国一致通过,如发生盟约所禁止的战争时,行政院可就制裁提出建议。——摘编自于琳琦《国际联盟的历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与联合国宗旨的共同之处。(3分)习题演练(1)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各国友好关系,防止战争。(3分)(2015·海南单科·31)(12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诺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国际联盟大会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大会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大会的成员国一致通过;行政院由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四个非常任理事国的代表组成,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行政院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行政院会议的理事国一致通过,如发生盟约所禁止的战争时,行政院可就制裁提出建议。——摘编自于琳琦《国际联盟的历程》(2)与联合国相比较,国际联盟在组织和表决程序方面存在哪些缺陷使其宗旨难以实现?(9分)习题演练(2)组织方面:美、苏等大国长期没有加入国联,削弱了国联的影响力;大会和行政院职能分工不清,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没有直接指挥的军事力量,无法有效展开维护行动。(5分)程序方面:国联大会的决议需要一致通过,造成决策困难;行政院决议需一致通过,没有强制执行决议的权力,缺乏执行力。(4分)考纲解读考点梳理二.苏联的和平外交三.《洛加诺公约》和《非战公约》1.背景:

2.内容:《相互保证公约》、《仲裁条约》3.作用:①改善了法德等国的关系,有利于欧洲稳定;②为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了道路;③纵容德国向东发展,即“祸水东引”;④法国在欧洲地位削弱,英国成为欧陆仲裁者。㈠.《洛加诺公约》英、德:受益者德国:最大受益者考纲解读考点梳理三.《洛加诺公约》和《非战公约》㈡.《非战公约》1、背景:2、内容:3、影响:积极:①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②第一个提出…………的国际条约。(历史地位)③为国际法中互不侵犯原则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成为二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法律依据。

消极:①对侵略者更没有强大的约束力。②列强借助各自的“保留条件”为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2015·天津和平三模·6)下列对《非战公约》的叙述,错误的是()A.它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B.它为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道路C.它是首先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D.它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习题演练(2015·天津南开一模·11)被认为为1924年至1930年期间西欧各国关系之改善奠定基础的是()A.《凡尔赛和约》

B.《洛桑条约》C.《洛迦诺公约》

D.《非战公约》BC习题演练(2015·浙江稽阳联谊学校二模·21)20世纪的世界,战争与和平交织,大国争夺,风云多变,一战前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局面,二战前形成了臭名昭著的轴心国同盟,二战后又出现北约和华约的对峙格局。这些现象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大国结盟威胁世界和平

B.法西斯势力的猖獗C.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

D.“冷战”局面的形成A习题演练(2015·浙江东阳二模·39)(25分)德国历史充满着波折与艰辛,狂热与反思伴随着德国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领域成就古典音乐德国贝多芬为纪念拿破仑·波拿巴而创作的①是其代表作之一。科学理论1848年,

②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技术变革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③

以④为动力,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试制

成功。(1)请完成下列填空。(5分)习题演练(1)①《英雄交响曲》②《共产党宣言》③发电机④内燃机⑤汽车

习题演练材料二2014年3月正在日本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9日在东京发表演讲时指出,正视历史在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中尤为重要,正视历史是德国重返国际社会的前提。

(2)请指出德国在两次大战中所犯的罪行并用史实各举一例说明。请结合史实简要论述国际社会为此作出了哪些努力?(14分)(2)罪行: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动侵略战争),如支持奥匈帝国向塞宣战、突袭波兰;战争罪(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挑起战争或肆意侵占和掠夺他人财产),如研制和使用毒气弹、发动“无限制潜艇战”、占领波兰、法国等;反人类罪(屠杀或种族灭绝),如屠杀犹太人;(6分)努力:①建立组织:一战后建立国联、二战中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及二战后建立联合国;②召开会议:如一战后洛迦诺会议、二战中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③战后审判法西斯及裁军计划:纽伦堡审判、国联主张裁军等(8分)习题演练材料三在1949年“杜塞尔多夫文件”中说:“没有……资本的流入,德国人民始终还在怀疑恢复国内经济的可能性。”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_黄永祥《不要忘记德国》

(3)概括材料三中二战结束后阿登纳时代(1949年当选为联邦德国总理,1963年告别政坛)联邦德国经济快速恢复并创造连续十余年持续增长的“德国经济奇迹”的主要原因。(6分)(3)原因:充分利用马歇尔计划提供的大量经济援助;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抗衡美苏争霸,西欧走向联合(欧洲煤钢共同体等,不能写欧共体)。(6分)考点梳理考点梳理考点梳理习题演练考点梳理(2014·内蒙古呼伦贝尔高三模拟二·33)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巴黎公社最合理的评价是(

)A.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B.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C.它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

D.它建立的国家机器具有代议制的色彩习题演练C(2014·浙江温州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21)“为了避免篡夺政权的嫌疑,他们进行公社的选举,失去了大好的时机,而组织公社等又浪费了更多的时间。”马克思的这段话认为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是(

)A.给了国内外反动的势力勾结与反扑的时机B.生产力水平未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C.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D.无产阶级政治威信还不够高习题演练A(2014·浙江衢州高三质检·20)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他在《随使法国记》

中记述道:“夫乡勇乏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该史料(

)A.是研究巴黎公社的第一手史料,观点正确可信B.有助于国人第一时间了解巴黎公社,促进中法交流C.从中国立场和角度,吸取巴黎公社革命的教训D.受囿于目击者的身份,未能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性质D(2014·福建泉州毕业班质检·38)(36分)市民(即城市居民)群体采取的影响社会的行为,构成市民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色当战役后,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并向巴黎推进。巴黎无产阶级表现了极大的抗战热情,约20万巴黎工人和小资产被武装起来了。新建的无产者营是抗击普鲁士侵略和实现巴黎公社革命的主力军。巴黎人民的组织程度也迅速提高,共同选出一个领导机构——20区中央委员会,它成为巴黎人民斗争的领导核心。……1871年3月18日,起义者开始向巴黎市中心推进,很快便占领了陆军部、警察局、市政厅和其他政府机关。……3月26日,巴黎举行了公社选举,当选的公社委员共86人。……3月28日,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了。——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四和约中将关于中国北部省份山东实际变为日本殖民地的条款激怒了学生。……6月5日,北京大规模逮捕学生的消息传到上海,有6万名工人举行了罢工,各商店随之关门,全城陷入瘫痪。首先受影响的是日属棉纺织厂,但工人罢工不久便涉及到造船、市政、印刷、烟草、运输等行业。这个中国最大工业城市为期5天的瘫痪迫使北京政权对为期一个月、僵持不下的学生抗议行动作出让步,政府作了公开道歉,释放了被捕学生,解除了3位与巴黎和会有关的官员的职务,拒绝签署凡尔赛和约。

——[美]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3)据材料三、四,指出巴黎市民运动与五四运动在背景、过程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市民运动出现不同的主要原因。(10分)(3)相同:民族危机深重;无产阶级发挥主力作用。(4分)不同:武装斗争,建立无产阶级政权。(2分)原因:法国工业革命完成(或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组织性强(或掌握武装);深受启蒙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课程标准】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考点二巴黎公社【例1】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这主要是说()A.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B.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成熟

C.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初尝试

D.巴黎公社的建立并不代表社会主义的实现

答案:A※题组二巴黎公社【例2】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首都城内高地国民自卫军的大炮,被人发现,随即,首都警钟长鸣,一场革命开始了。自卫军向政府军发动进攻,当晚就占领了政府的各主要机关,临时政府狼狈逃往郊外某官邸。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1640年英国的伦敦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格勒D.1949年中国的南京

答案:B【例3】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建立国民自卫军B.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C.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D.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例4】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所有公社职员的工资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等等。这些做法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主要有

①无产阶级专政②人民民主③人民公仆④工农联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A【例5】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

B.无产阶级还不够成熟

C.没有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

D.资本主义经济正处在上升阶段【例6】巴黎公社成功的基本经验是()A.坚持暴力革命

B.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C.坚持国际工人的联合

D.坚持工农联盟

答案:D、A【例7】小明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下面是他收集的两枚邮票,关于两枚邮票所纪念的人物和事件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B.前者直接领导了该事件C.前者的理论直接指导了该事件D.后者丰富了前者的理论

答案:D

一、全面认识巴黎公社

1、革命爆发的偶然性:19世纪70年代初的法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巴黎公社起义只是在一个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普法战争失败后巴黎的形势,即马克思所说的“特殊条件”,而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即巴黎公社起义的爆发不是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

2、失败的必然性:巴黎公社起义的偶然性就决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巴黎公社对于自己建立什么样的政权并不清楚,对自己已经拥有和应尽快夺取的权力也不清楚,不自信,对自己的无产阶级立场尚未真正自觉。所以,当时并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社会条件,失败是必然的。疑难突破

3、意义的深远性: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它给资本主义一次沉重打击,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同时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4、教训的深刻性:公社失败的一个教训是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以致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结果导致公社的最后失败。公社失败的另一个重要教训是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但是它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在工人阶级得到解放以前,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将一再表现出来。【例9】有关巴黎公社的说法,正确的是()A.公社是当时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一个特殊事件

B.公社的产生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C.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主观方面

D.公社曾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例10】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验证了《共产党宣言》中哪项主张的正确性()A.无产阶级应当建立自己统一的革命政党来领导革命

B.无产阶级应当建立本阶级的政权

C.无产阶级应该进行暴力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在几个发达国家同时进行

答案:A、A【课程标准】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考点三俄国十月革命知识整理直接原因:参加一战失败,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主观条件:无产阶级的强大和成熟客观条件: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①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②列宁主义的指导③有革命同盟军—农民支持过程①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②《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③七月事件: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④六大方针:布党六大,提出武装起义方针⑤十月决议:提出近期武装起义的决议,成立军事革命委员会⑥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日,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条件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②俄国是各种矛盾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②苏维埃二大: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③成立工农苏维埃政府结果: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意义对俄国:①政治上: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经济上:为改造强国和实现现代化创造前提①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②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③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思想和实践对世界【例1】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你认为最确切的是()A.俄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B.罗曼诺夫王朝的残暴统治

C.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性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

D.1917年秋天俄国发生空前的经济危机【例2】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应该是()A.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B.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条件

C.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有战争条件

D.一战激化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发生

答案:C、D※题组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解析】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1、必然性:20世纪初,俄国已是一个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国家,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准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社会矛盾尖锐,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第一次世界大战又激化了国内的社会矛盾。这些客观因素说明社会主义革命有其必然性。

2、偶然性:如临时政府继续参加战争引起人民反对,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出俄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布尔什维克党果断举行起义等,从主客观诸方面直接加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因此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它只能发生在1917年落后的俄国。总的来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在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共同作用下出现的。【例3】下列各项中,对苏俄时期苏维埃性质的准确表述是()A.相当于议会的立法机构

B.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

C.工人士兵等阶层的协商机构

D.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机构【例4】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了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答案:D、D【例5】下列说法不能揭示十月革命革命的深刻内涵的是()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B.推翻了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C.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推动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例6】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

B.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答案:B、C一、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比较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领导阶级革命力量革命目标革命性质革命结果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党无产阶级及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工人、士兵工人、士兵、农民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和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区分革命的性质最主要的是看革命任务,其次才是领导阶级和主要革命力量,两者关系:二月革命是十月革命的必要准备,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必然结果。疑难突破【例7】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似之处是()①都属于反封建的民主革命②都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③都建立过苏维埃政权④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⑤都属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