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业务知识104AN_第1页
统计业务知识104AN_第2页
统计业务知识104AN_第3页
统计业务知识104AN_第4页
统计业务知识104AN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篇统计法规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法统计法是调整统计部门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进程中与其他相关方面发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由国家制定的关于统计活动的行为准则。调查对象:统计的组织实施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个人等.统计法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统计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广义的统计法则包含了所有规范统计活动的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文件。统计法的特点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特殊性是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而,是统计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根本所在。复杂性是,统计法所调整的的社会关系既有纵向的管理关系,也有横向的指导关系;既有统计工作机构内部的管理关系,也有统计机构对调查对象的管理工作关系,还有对民间调查的管理关系。规范的内容具有专业性。专业性是指统计法律制度中包含着大量关于统计工作的技术性规范,如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标准等。统计法的作用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推进统计工作的进程。它确定了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为统计工作的科学化提供了法律依据。为统计标准的科学化提供了法律依据。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保障统计调查采用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等的标准化;国家统计标准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制定补充性的统计标准,报国家统计局审批。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是整个统计工作的灵魂。完善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法律制度,是此次《统计法》修订的重中之重。明确了有关负责人和统计人员在统计活动中的基本守则.负责人:a\不得自行修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统计资料,b\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及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c\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统计人员:a\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b\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c\其他。进一步完善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度。统计调查对象:a\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制度,b\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统计人员:a\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对其负责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一致性负责。强化了统计数据质量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负责人对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将难辞其咎。基本统计法律规范包括4种形式: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行政规章。统计法律统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统计方面的行为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1)1983年度12月8日由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2)1996年5月15日修正。(3)2005年起,第二次修订。(4)2009年6月27日通过,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统计行政法规国务院制订,《.。.。..。实施细则》。(1)1987年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1987年2月15日由国家统计局发布实施。(2)2000年6月2日第一次修订。(3)2005年12月16日第二次修订。另外有:《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等地方性统计法规省、省的市、批的较大市的人大党委会制订。(31)统计行政规章国务院各部门、省、省市、批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统计调查证管理办法》、《涉外调查管理办法》、《部门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等。统计法的基本原则5个原则:(1)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2).。独立性.。(3)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4)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5)统计资料保密。。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1)统计管理体制应当是集中统一的。统计工作的统一性,最关键的是:统计管理体制的集中统一。(2)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应当是统一的。(3)统计资料应当依法统一管理和公布。保障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原则统计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独立单设。“独立的统计机构”的主要标志:A在人民政府的组织系统中,政府综合统计机构是单设的职能机构;B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独立行使统计工作职权,独立履行统计工作职责;C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独立支配、使用和管理人、财、物。建立的必要性具体表现在:A统计工作的专业技术性较强,需要由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独立进行;B统计数据与各级行政领导的政绩密切相关,容易受到干扰。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1)统计机构的职责是法定的;(2)统计机构应当依法履行其职权,既不能放弃职权,更不能超越职权、滥用职权;A统计机构的职权是统计法律法规赋予统计机构的神圣职责,统计机构不能放弃;B统计机构应当在统计法律法规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事,既不能超越职权,更不能滥用职权;C统计机构在行使职权时,不公应遵循实体法的规定,还应该依照法定程序行使职权。(3)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是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应当把握的一项基本原则。对发往基层单位单位的全面定期统计报表,必须严格控制。凡通过抽样调查、重点调查、行政记录能取得统计数据的,不得制发定期全面统计报表。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统计信息社会共享,是指统计调查者对所收集到的统计资料,除依法保密的部分外,都要及时向社会公布,以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的作用。明确了建立统计信息共享机制的主体;建立了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的制度;明确了统计资料公布的权限;明确了统计资料公开的方式;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积极做好统计信息咨询工作.统计资料保密原则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受法律保护。统计管理体制统计管理体制概述(1)统计管理体制的基本含义及分类统计体制,又称统计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政府统计工作的体系和制度.目前,国际上的统计体制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集中型,二是分散型。集中型的统计体制,是指中央一级的统计工作,基本上集中在国家统计机构进行,其他主管部门一般不负责统计工作,国家统计机构对全国的统计工作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优点:A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调查,节约调查经费,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B独立于各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负责统计工作,较易做到客观、公正,能有效避免主管部门的行政干扰;C易于建立统一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标准体系。分散型的统计体制,是指中央一级的统计工作分散在各主管部门进行,各主管部门为实施管理所需的统计资料基本上由其所属的统计机构提供。优点:统计工作与主管理部门结合密切,对客观情况的变化反应及时,主管部门认为必要的统计调查可以及时进行.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我国建立了由政府综合统计系统和部门统计系统组成的集中统一的政府统计系统。表现:机构、编制管理方面;A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统计工作岗位;C部门统计系统。经费管理方面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统计事业费,国家统计事业编制的经费,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的各项经费,由中央财政拨付,国家统计局统一管理。业务管理A实际统一的统计标准;B对统计业务具有领导权或指导权。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在统计业务上由国家统计局垂直领导,以完成国家调查任务为主,同时也可以接受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委托进行调查。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设立的统计机构或统计负责人,在统计业务上受国家统计局或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统计机构与统计人员1、统计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A国务院设立国家统计局,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的统计工作;B国家统计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的派出调查机构,承担国家统计局布置的统计调查等任务;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统计人员,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依法组织、、管理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在统计业务上受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统计机构的设置统计机构是指从事统计调查、统计数据加工整理、统计分析预测、统计信息咨询和统计协调管理等活动的组织。我国分:政府综合统计机构、部门统计机构,都属于政府统计机构。政府综合统计机构政府综合统计机构是指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独立设置的统计职能机构,包括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统计局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统计机构.县级以上地主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受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双重领导,在统计业务上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为主。乡镇统计员和乡镇统计信息网络在统计业务上受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村的统计工作,由村民委员会指定专人负责,其在统计业务上受乡、镇统计员的领导。部门统计机构部门统计机构,是指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统计任务的需要而专门设置的统计职能机构。不统计机构的,应当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统计机构的职责国家统计局的职责;P17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职责;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机构的职责;乡镇统计机构或统计员的职责2、统计人员的权利与义务统计人员,是指从事统计活动的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包括各级政府统计机构、部门统计机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中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统计人员的职责及基本要求①统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不得有其他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②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③统计人员应当对其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一致性负责。④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应当出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颁发的工作证件.未出示工作证件的情况下有权拒绝调查。统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统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统计人员的职权①统计人员依照《统计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统计调查权是指统计人员有权调查、搜集有关资料,召开有关调查会议,检查与统计资料有关的各种原始记录和凭证.被告调查单位、人员必须提供真实资料和情况,不得拒绝、推诿,不得虚报和瞒报。统计报告权是指统计人员有权将统计调查所得资料和情况加以整理、分析,向上级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提出统计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扣压统计报告,不得篡改统计资料。统计监督权是指统计人员有权根据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监督,检查国家政策和计划的实施,考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工作成绩,检查和揭露存在的问题,检查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②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有权就与统计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人员,要求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资料并改正不真实、不准确的资料。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是指具有填报义务的统计调查对象在报送统计资料时:A不得提供不真实或不完整的统计资料;B不得拒绝答复或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C不得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统计行政许可制度统计行政许可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统计行政相对方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权利的行政行为。内容有三项:A统计从业资格认定、B涉外调查机构资格认定、C涉外社会调查项目审批。1、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是针对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中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提出的专业资格要求。(1)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主管机关及其主要职责国家统计局:A领导和管理全国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B负责编制统计从来资格考试大纲、考试命题、制定考试管理办法和考务规则等工作;C统一设计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样式,统一制定规则;D依法撤销已经授予的统计从业资格等。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实施机关。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承办机关。(2)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程序根据《行政许可法》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有关规定,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实施程序主要的申请、受理、审查、决定。①申请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属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必须有相对方的申请才能实施。申请统计从业资格,除具备一定的条件外,行为人还必须经过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并成绩合格。已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会计与统计核算、统计实务专业大专,统计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学位)的人员,可免于参加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的考试。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单科成绩合格的人员,其合格成绩在二年内有效,逾期成绩自行作废。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合格成绩单的人员,应当自收到领取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合格成绩单通知之日起二年内,向承办机关提出统计从业资格申请,逾期成绩自行作废。②受理③审查分为初步审查、终审.④决定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应当加盖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印章。(3)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实施机关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授予行为人从事统计工作的一种资格证明文件。①持证人员的范围②证书的使用③继续教育2、涉外调查机构资格认定制度(1)涉外调查机构资格认定的法律依据《统计法实施细则》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组织、个人需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统计调查活动的,应当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涉外统计调查资格的机构进行。国家统计局于2004年10月13日以国家统计局令第7号公布的《涉外调查管理办法》对涉外调查机构的资格认定制度作了明确规定。涉外调查机构是依法取得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2)调查机构资格认定机关根据《涉外调查管理办法》第4条规定,国家统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为涉外调查机构进行资格认定的机关。(3)申请涉外调查许可证应当符合的条件《涉外调查管理办法》第11条规定了申请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①依法成立,具有法人资格;②经营范围或业务范围范围包含市场调查或社会调查内容;③具有熟悉国家有关涉外调查管理规定的人员;④具备与所从事涉外调查相适应的调查能力;⑤在申请之日前1年内开展3项以上调查项目,或调查营业额达到30万元;⑥有严格、健全的资料保密制度;⑦在最近2年内无重大违法记录。(4)申请程序(5)关于调查许可证件的有关规定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涉外调查机构需要延续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原颁发机关提出申请。3、涉外调查项目审批制度(1)涉外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A国家统计局;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2)申请涉外调查项目应当提交的文件(3)涉外调查项目的审批①具体规定:A国家统计局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做出批准或不批的决定。B逾期不能做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延长1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C决定批准的,发给涉外社会调查项目批准文件;决定不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②经批准的涉外社会调查项目,不得擅自变更;需变更的,涉外调查机构应当就变更部分向原批准机关提出申请。③经批准进行的涉外社会调查,应当在调查问卷、表格或访谈、观察提纲首页显著位置标明并向调查对象说明:A涉外调查许可证编号;B调查项目的批准机关;C批准文号;D本调查为调查对象自愿接受的调查.统计调查管理统计调查是指统计部门按照法定的程序,依照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被调查者收集统计资料的活动。《统计法》中所说的调查,主要是指,对原始统计资料的收集.1、统计调查项目审批制度(1)统计调查项目的概念统计调查项目,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实现特定统计调查目的,由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统计调查项目分为: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3类,实行分类管理。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全国性基本情况的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专业性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地方性统计调查项目,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在国家统计调查项目和统计调查项目的基础上,为取得管理本地方经济社会活动、制定本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的补充性资料而进行的地方性统计调查。(2)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审批、备案①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分为两种情况:A由国家统计局单独制定;B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其中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报国务院审批;其他,报国务院备案.②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A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备案;B超,报...审批③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分3种情况:A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B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独制定;C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a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和有关共同制定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b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报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c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报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之间的协调,明确各自的分工,避免重复.(3)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原则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4)统计调查制度的制定、审批、备案统计调查制度,是指实施统计调查必须遵守的技术性规范。内容:①调查目的;②。。内容;③。.方法;④。。对象;⑤。。组织方式;⑥。。表式;⑦统计资料的报送;⑧。。..的公布。统计调查制度一经批准或备案即产生法律效力,统计调查应当按照依法经批准或备案的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5)统计调查表应当标明的内容统计调查表应当标明:表号、制定机关、批准或备案文号、有效期限等.未标明上述标志或超过有效期限的统计调查表,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填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依法责令停止有关的统计调查。2、统计调查方法(1)统计调查方法的重大改革(2)统计调查方法①周期性普查周期性普查,根据事先确定的周期(5或10年),通过逐个调查各个统计调查对象在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经济活动情况,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提供反映国情国力的统计数据的调查方法。优:全面、系统、准确、可靠。缺:工作量大,投入大,不可年年搞。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根据概率理论,从全体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部分样本单位进行统计调查,获取样本单位数据,并据以推断总体情况的调查方法。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单位一一进行的调查,能够掌握比较全面、完整的统计资料,了解总体单位的全貌。重点调查是在全体调查对象中选择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因而所取得的统计数据基本能够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④行政记录对利用行政记录可获得的统计资料,不要再通过其他统计调查方法获取,以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3、统计标准(1)统计标准的概念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保障统计调查采用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等标准化。统计编码,是指统计分类、统计指标等编号,是用于计算机汇总的标志,对提高统计管理水平,建立统计数据库体系具有重要作用.(2)统计标准的制定统计标准2种:A国家统计标准;B部门。.A国家统计标准,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共同制定。B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可根据本部门统计工作的需要,在国家统计标准的基础上制定补充性的部门统计标准,报国家统计局审批。部门统计标准不得与国家统计标准相抵触。4、统计调查经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统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重大国情国力普查,由中央财政和地方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时位.统计执法检查1、统计执法检查的基本含义统计执法检查是指统计执法检查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程序、方式,对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贯彻执行统计法规、统计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统计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等各种活动的总称.4个特点:(1)统计执法检查是由国家依法授权的机关进行的①国家统计局组织管理全国统计工作的监督检查,查处重大统计违法行为。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照《统计法》规定查处统计违法行为。③国家统计局派出调查机构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活动中发生的统计违法行为,由组织实施该项统计调查的调查机构负责查处。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国家依法授权的统计机关,依法具有统计执法检查权。(2)统计执法检查是一种行政执法,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国家强制性(3)统计执法检查是按照一定的权限、程序、方式进行的(4)统计执法检查具有主动性统计执法检查,不仅要对已经发生的统计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还要主动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工作.2、统计执法检查机构和执法检查员(1)统计执法检查机构统计执法检查机构,是指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县级以上地区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设立的专门办理统计执法检查事项的内设机构.国家统计局设立法制工作机构(政策法规司),统一组织、管理全国的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省、地市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应当设置专门的统计执法检查机构,配备专职统计执法检查员.县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专门的统计执法检查机构。未设机构的,应当配备必要的统计执法检查员。(2)统计执法检查员统计执法检查员,是指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法任命或批准的从事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的人员。(3)统计执法检查机构、检查员的主要职责(4)统计执法检查机构、检查员的主要职权措施:①发出统计检查查询书,向检查对象查询有关事项;②要求检查对象提供有关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完整及其他相关证明、资料;③就与检查有关的事项询问有关人员;④进入检查对象的业务场所和统计数据处理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核对;⑤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登记保存检查对象的有关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资料;⑥对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进行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复制。3、统计执法检查的对象(1)有上报统计资料义务的统计调查对象(2)依法组织实施政府统计调查和管理公布统计资料的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3)从事涉外调查的涉外调查机构4、统计执法检查的内容统计执法检查,是指对现行统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全面监督检查.11项内容:①是否存在侵犯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统计调查、报告、监督职权的行为;②.。.。违反法定程序、统计制度修改统计数据。.。;③.。。。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迟报统计资料。..④.。依法设立统计机构或配备统计人员;⑤.。依法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⑥统计人员是否具备统计从业资格;⑦统计调查项目是否依据法宝程序报批,是否在统计调查表的右上角标明法定标识;⑧..严格按照经批准的统计调查方案进行调查,有无随意改变调查内容、调查对象、调查时间等问题;⑨统计资料的管理、公布是否任命有关规定,有无泄露国家秘密、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和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的行为;⑩.。依法进行涉外调查;其他5、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1)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机关及基本要求①查处机关: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管辖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违法案件。其中,在国家统计局派出和各级调查队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中发生的统计违法案件,由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管辖。国家统计局管辖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或认为应当由其查处的统计违法案件。②基本要求:查处统计违法案件,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2)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的一般程序①立案②调查③处理A审理;B处罚事先告知;告知义务,是指统计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对统计行政相对人履行的通告义务。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做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事先告知须以书面的形式做出,应载明以下内容:a事先告知当事人做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b事先告知当事人享有陈述权、申辩权,重大案件还要事先告知当事人享有听证权;c事先告知当事人具有复议权、诉讼权.C听取当事人了陈述、申辩;当事人不得因申辩而被加重处罚。如统计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照规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予统计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或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则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但,当事人放弃陈述或申辩权利的除外.D听证;a行政机关做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a法人、其他组织2万元以上;b公民0.2万元以上)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b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E做出处理决定;被处罚单位在接到处罚通知后,如既不在法宝期限内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拒不执行的,由查处机关依法提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F处罚决定的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现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7日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送达的方式:直接。。、留置.。、委托。.、邮寄.。、转交。。、公告。。.其中常见的是,前4种。G。。。。执行;统计行政处罚决定依法做出后,当事人应当自收到之日起15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④结案统计法律责任1、统计行政处罚(1)统计行政处罚的基本含义及特征统计行政处罚,是指各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依法对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给予的行政处罚。特点:①实施统计行政处罚的主体只能是各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②被处罚的行为是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③统计行政处罚属于行政制裁范畴,只适用于统计行政违法,不适用于民事违法和统计犯罪,不同于民事处罚和刑事处罚.④被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违法行为人。(2)统计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统计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是指由法律规定、设定并在实施统计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守的准则。3个原则:①统计行政处罚法定(实体)原则A统计行政处罚的依据必须是法定的,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B实施统计行政处罚的主体及其职权是法定的.C统计行政处罚的程序是法定的。②公正、公开的原则公正原则,是指在实施统计行政处罚时,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给予什么统计行政处罚,要以统计法为准绳,与统计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不得滥罚。公开原则,是指做出统计行政处罚的规定要公开,要让全体人民周知,它是合法原则、公正原则的外在表现形式。统计行政处罚的全进程也应当是公开的、开放的。要坚持统计行政处罚公正、公开原则,除要求各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对被处罚者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建立完善的回避制度、听证制度、办案公开制度等相关,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正确行使统计行政自由裁量权.③统计行政处罚与统计违法行为相适应的原则(“过罚相当”)(3)适用统计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种类①法:《统计法》;②条例:《全国经济普查。。》、《。.农业。.。。》、《.。污染源...》;③有关规定:《统计执法检查。。》、《。.从业资格认定办法》、《.。调查证管理..》、《涉外调查管理。。》。(4)统计行政处罚措施《行政处罚法》的行政行政处罚有7种: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行政拘留;其他。统计行政处罚有3种:①警告警告(属申诫罚的一种),是指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法律规范行为的谴责和警示,其目的是通过对违法行为人一种精神上的惩戒,以申明其有违法行为,并使其以后不再违法,否则就要受到更严厉的处罚。②罚款(属财产罚的一种)额度分2种情况:A具体数额: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有违反《统计法》第41条所列统计违法行为之一,由县级以上统计机构或国有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给予警告,交可处20万元以下的罚款,个体工商户,上以1万元以下罚款.B倍数:《涉外调查管理办法》第31条规定,对于未通过取得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进行的。.行为,同国家统计局或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其属经营性,有所得,下相当于违法所得1—3倍,但不超3万元的罚款。③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所得(属财产罚的一种),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将行为人通过违法行为获取的财产收归国有的处罚形式。违法所得,是行为人通过违法手段获取的财产.对违法所得的没收,本质上是一种追缴,而不是违法行为人因实施违法行为所付出的代价。适用的情况:违反《涉外调查调查管理办法》第31条、第32条的行为。2、统计行政处分行政处分,是行政机关对本机关违法的工作人员,或行政监察机关对国家工作人员施行的行政制裁措施。统计行政处分,是指主管行政机关或行政监察机关对实施统计违法行为的有关行政领导或责任人员给予的行政制裁措施。主管行政机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任免机关。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制定,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统计违法违纪行为方面的部门规章。统计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有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单位,其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直接责任人员,以及有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个人,应当承担纪律责任。行政机关公务员;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④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可以给予行政处分的统计违法行为(15类)领导人员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为;②.。。。对统计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③..。。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的,包括对严重失实的统计数据,应当发现而示发现或发现后不予纠正,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统计调查活动中弄虚作假的行为;⑤。。。适用于统计违法行为的处分措施《公务员法》规定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统计违法坭行为处分规定》,视性质、情节、造成的后果,具体如下:(8种情况)①领导人员发生的A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行为,B强令、授意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其他有关机构、人员拒报、虚报、瞒报、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行为,对。...C打击报复的行为。A对责任人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B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C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D对打击报复行为的责任人,应当从重处分。②。。。。严重失实的统计数据,应当发现而未发现或发现后不予纠正,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A对责任人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B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记大过或降级处分;C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③.。。.强令、授意。。。。。。.(同①A、B、C)④。.。。。其他法律责任措施4种:A通报、B取消荣誉称号、C追缴物质奖励、D撤销晋升的职务。其他行政法律责任措施通报通报、警告在性质、目的上没有区别,只不过在形式、告知的范围上有所不同。适用:A负责人,由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通报:a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的;b要求。。。.。同a;c.。打击报复。.。。d.。。。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的。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有关部门。。.。。,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通报:a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的;b.。。。.。变更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的;c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d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的;e未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的.C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予以通报:a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经催报中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的;b提供不真实,可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的;c拒绝答复或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d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的;e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的.取消荣誉称号、追缴物质利益和撤销晋升的职务对因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而a晋升的职务,必须撤销;b对骗取的称号必须取消;c对获取的物质利益必须予以追缴。行使的主体,并不是各级统计行政机关,而是做出授予荣誉称号、给予物质利益和给予晋升职务的机关,或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2)《统计法》关于刑事责任的有关规定刑事法律责任,是指依照刑事法律规定,行为人实施刑事法律规范所禁止的行为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刑法》规定4种情况: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的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恶劣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②.。。泄露商业秘密、个人信息,。。。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情节严重,。。。。处3年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罚金.窃取,同前。③。。.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3年有期徒刑或拘役;特别严重的,处3—7年有期徒刑。④。.。拒绝、阻碍统计调查、检查员统计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处3年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金.统计行政复议和诉讼制度1、统计行政复议(1)统计行政复议的基本含义统计行政复议,是指统计执法机关在行使统计行政的过程中,与管理相对人发生争议,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由该统计执法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对引起争议的具体统计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决的活动.特征5个:①统计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活动。②.。.。。。是上级统计行政机关对下级统计行政机关进行层级监督的活动.③.。。。。。以引起行政争议的具体统计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④。...。.由不服具体统计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人依法提出申请而启动。⑤.。。。..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2)统计行政复议的范围和管辖统计行政复议范围,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申请统计行政复议的事项的范围。范围3个:①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②行政不作为。不授予、不在法定期限。。.③被认为行政侵权、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行为.统计行政复议的管辖,从形式上看,是指复议机关受理统计行政复议案件的权限分工。4种情况:①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统计行政复议的,其复议管辖权的确定由申请人选择。可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与可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申请复议。②对县级以上地主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共同的名义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其复议管辖权属它们的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一般为本级人民政府。③对国家统计局派出的各级调查队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复议管辖根据《统计法》规定:A当事人对国家统计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派出的其他调查机构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申请行政复议;B对国家统计局派出的其他调查机构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在该派出机构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派出的调查机构申请行政复议。④对国家统计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申请行政复议,如对国家统计局的复议决定不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向国务院申请裁决。(3)统计行政复议的程序5个环节:申请、受理、审查、决定、执行.A审查是统计行政复议的关键阶段。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申请人提出要求,或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有必要时,也可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在审查范围上,复议机关既不受复议申请申请人复议请求范围的限制,也不受原具体统计行政行为内容范围的限制,而应以全面审查为原则。B决定:包括3种情况:a维持决定。b履行。.c撤销、变更和确认违法决定。C执行统计行政复议决定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被申请复议的统计行政主体应当履行复议决定。复议申请人:不履行:a对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b对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2、统计行政诉讼(1)统计行政诉讼的基本含义统计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统计行政执法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做出裁判的活动。4个特征:①统计行政诉讼中的双方人,被告只能是行使统计行政权、做出引起纠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统计行政执法机关,即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原告则是认为统计行政执法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②.。。.。.所要解决的是统计行政争议.③.。.。。。的起因是相对人对具体统计行政行为不服,持有异议,认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④统计行政诉讼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进行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体统计行政行为不服,A可申请统计行政复议,对统计行政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B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统计行政诉讼的范围(3类):①统计执法机关的行政处罚;②.。。.。。。不作为行为(不授予,或不在法定期限授予);③其他(3)统计行政诉讼的原则(8个)①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②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③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制。。。④行政诉讼双方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⑤适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⑥辩论。.。⑦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进行法律监督。。.⑧人民法院就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4)统计行政诉讼的管辖统计行政诉讼的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统计行政案件的职权分工。3种情况:①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该统计机构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统计行政诉讼案件.②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做出的具体行为不服,A经过行政复议后,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由做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统计机构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统计诉讼案件。B经过行政复议后,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不行为的,也可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③对国家统计局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或对国家统计局做出的具体行为不服,经过行政复议后仍不服的,由国家统计局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统计行政诉讼案件.(5)统计行政应诉统计行政应诉,是指统计行政机关接到人民法院的统计行政诉讼案件受理通知后,认为其符合被告条件,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所从事的一系列诉讼活动的总称.①审查被告是否适格;条件:A作出(含共同做出)的具体统计行政行为被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B做出的具体统计行政行为经过统计行政复议,复议机关决定维持的。C做出的复议决定,改变原具体统计行政行为的。②审查受理法院是否有管辖权。做好统计工作。A确定应诉人员;B认真研究起诉书副本;C提交答辩状;D到庭应诉;E对一审判决及时作出反应。第二篇统计实务第一章综述1、统计的基本任务与方法(1)统计的基本任务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统计,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统计,主要包括A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统计,B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各级调查队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组织实施的统计,C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组织实施的统计。①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对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②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统计具体表现形式,可分为4类:A以统计表形式提供的统计资料;B.。。报告.。...。。。。C。电讯、磁介质。。。。。.D。出版物(。.年鉴)。.。。。。..③实行统计监督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和密切联系的.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保证咨询、监督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前提.咨询、监督职能是在信息职能基础上的拓展、深化。(2)统计的基本方法现行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全面定期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等为补充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①普查普查,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为详细地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大规模的全面调查,其主要用来收集某些不能够或不适宜用定期的全面调查报表收集的信息资料,以搞清重要的国情、国力,从而为国家制定长期规划、发展目标、重大决策提供全面、系统、详细的信息和资料,同时也为搞好经常性调查和开展抽样调查奠定基础。目前,我国全国性的大型普查有3项:经济普查、农业。.、人口。。A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1次,在尾数逢3、8的实施,标准是点为普查年度的12月31日。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第2、3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经济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但对个体经营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可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B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1次,尾数逢6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是点为普查年度的12月31日24时。C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1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是点为普查年度的11月1日0时.②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A根据抽选样本的方法,抽样调查可分为概率抽样(又称抽样调查)和非.。..。a抽样调查分:简单随机抽样、等距。。(系统。。)、分层。。、整群。。、多阶段。.、双重。。、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简称为PPS)等。b简单随机柚样是其他各种一样方法的基础,因为它在理论上最容易处理,而且当总体数N不太大时,实施起来并不困难。但在实际中,若N相当大时,简单随机抽样就不是很容易办到的.首先,它要求有一个包含全部N个单位的抽样框;其次,用这种抽样得到的样本单位较为分散,调查不容易实施。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直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并不多。c按样本抽选时每个单位是否允许被重复抽中,简单随机抽样可分为重复抽样、不。。。。。两种。在抽样调查中,特别是社会经济的抽样调查中,简单随机抽样一般是指不重复抽样。③其他非全面调查A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主要适用:那些反映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的调查.这些单位可能数目不多,但有代表性,能反映调查对象总体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主要作用:在于反映调查总体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通常用于:不定期的一次性调查,但有时也用于经常性的连续调查。B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众多的调查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周密、系统地调查。主要目的:不在于取得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值,在在于了解与有关数字相关的生动具体情况.优点: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灵活机动、具体深入、节省人力、财力、物力等。不足:在实际操作中选择真正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比较困难,而且还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可能会导致调查的结论有一定的倾向性,且典型调查的结果一般情况下不宜用以推算全面数字。如“本溪华厦集团成功改造.。。"2、统计调查制度及其管理(1)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其审批根据组织统计调查研究机构不同,统计调查项目分为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地主.。。。3类.①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报国务院备案;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报国务院审批。.它是指全国性基本情况的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专业性统计调查项目。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备案;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③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地方性统计调查项目.合法统计调查报表的法定标识经过批准或备案的合法统计调查报表的右上角需标明法定标识。统计法规定,统计调查表应当标明表号、制定机关、批准或备案文号、有效期限等标志。第二章统计调查设计统计调查设计,是根据统计用户的具体要求、调查对象的特点,以及开展调查所具备的条件,对统计调查各方面和各环节进行通盘考虑和整体安排。其结果表现为包括:统计指标、调查方法、调查表式等内容的调查方案。实施一项调查,起始于统计调查设计。调查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调查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关系到调查工作的成本或费用,关系到调查结果的可靠性.统计调查设计,设计者要有较高的统计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必须在充分理解统计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经济科学、社会科学理论,以及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制度,按照统计调查的科学进行设计。1、统计用户需求(1)政府统计需求①全面系统描述和反映整个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的统计数据,其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②.。。。的价格指数数据,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减缩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居民消费。。。.、商品零售。。。。、分行业生产。.。。、服务.。。。等。③.。。。反映人口发展的统计数据,主要包括人口总量、。.质量(包括营养、卫生、身体状况、教育程度等)、就业和失业状况、劳动力数量和流动状况、出生率和死亡率、生育率等.④系统反映经济结构的统计数据,主要包括投入产出表以及三次产业的结构(尤其要突出第三产业的结构比重)、农轻重比例、工业内部结构以及各行业内部结构等.⑤全面系统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和生活质量方面统计数据.⑥监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数据。⑦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方面的统计数据,如经济增长、就业、全社会投资、消费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的统计数据。⑧全面系统的金融统计数据,如贷款、准备金、利率、汇率、公开市场业务等。⑨为配合政府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产业.。、区域经济.。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统计数据。⑩反映各地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统计数据。(2)企业统计需求①企业内部生产管理决策需要。②反映市场信息需求。③企业可持续发展..。。(3)统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及应遵循的原则①统计设计要支持以经济理论为指导;②正确处理政府、部门、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之间的关系;A政府不能对市场主体实施直接的管理.政府统计分:政府综合统计、政府部门专项统计两个含义.两者关系:a政府综合统计对政府部门专项统计在统计业务上实施统计行政监督管理,b部门统计根据政府综合统计民确定的统计指标、调查方法、自身管理所需要的指标等要求组织统计工作,向政府综合统计上报规定的统计资料.B企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独立的经济法人,其行为是直接的市场行为,其管理目标是使企业在一切允许的经营范围内实现利益最大化。企业统计的根本任务就是为企业经营发展服务,在指标、台账设计上要符合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的相关规定。③要坚持“有所不为,方可有为:的原则;④正确处理会计、统计核算指标的统一。要求:企业会计、统计核算制度的统一,在指标含义、口径范围、计算方法等方面加以统一,彻底解决现有会计、统计信息重叠和相互矛盾的问题。2、统计分类标准一般说来,统计分类标准化应当包括制定标准、发布。。、管理.。等环节或过程.(1)统计基本单位划分基本单位,是指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单位。法人单位,是指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的单位:①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②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③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经法定程序批准设立的其他法人。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的组成部分,它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①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②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资料。(能否掌握业务核算资料很重要,不能做到这一点的单位,原则上不单独划分为产业活动单位.)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一个法人单位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产业活动单位。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之间存在一种隶属关系,即少业活动单位接受法人单位的管理和控制.法人单位分单产业、多产业.。。。(2)《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规则》目的:是全国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均获得一个唯一的、始终不变的代码,以适应对各类单位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需要.单位代码是一个无关标识代码,由8位无属性的数字和1位校验码组成,其本身没有任何含义,不反映单位的行业类别、隶属关系等任何标识。这项标准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3)统计用区划代码①第一段□□□□□□(6位)代表我国的省(自法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的名称。②第二段□□□(3位)表示乡、镇(街道办事处)。③第三段□□□(3位)表示居民委员会和村。。.。(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联合国:行业分类最的基本单位是产业活动单位.但由于统计条件和会计核算基础的差异,我国主要以“法人单位”作为划分行业的基本单位.《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共分20个门类。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A采矿、B制造、C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ABC合称工业)、D建筑业;第三产业:A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B..。.。。..国际组织.在具体划分一个单位的行业属性时,如果一个单位从事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则按主要活动确定行业性质.主要活动,是指占其单位增加值份额最大的一种活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按全年主营业务收入确定主要活动.(5)《三次产业划分规定》(6)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统计上划分城乡是以居委会和村。。为基本单位,以国家批准的市辖区、县级市、县和街道、镇、乡的行政区划分为对象。(7)《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全部企业划分为3个大类,16个中类,部分中类下又设若干小类.①内资企业:A国有。。B集体.。C股份合作.。D联营.。E有限责任。。F股份有限。。G私营。。H其他。。②港、澳、台商投资企业:A合资经营.。B合作.。。。C独资。。。.D股份有限。.。③外商。。。。:A中外合资。.。。B。。合作。.。。C外资。。D。。。。股份(8)《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①适用:以下企业划分规模A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B第三产业的a交通运输、b仓储和邮政业、c批发和零售业、d食宿和餐饮行业的企业。②以法人企业作为规模的对象,以从业人员数、销售额、资产总额3项指标为划分依据.(大型)从业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亿人)(亿)(亿)工业0.234建筑业0。334批发业0。023-—--零售业0。051。5—--—交通、运输业0.33—-—-邮政业0.13-——-住宿、餐饮业0。081。5-—--(9)《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经济划分为公有经济、非。。。.公有经济,是指资产归国家或公民集体所有的经济成分,包括国有..、集体。.非公有经济,是指资产归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所有或归外商、港澳台商所有的经济成分,包括私有经济、港澳台..、外商。.3、统计调查方案设计(1)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①调查目的②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就是需要调查的那些经济社会现象的总体。调查单位,就是构成需要调查的那些经济社会现象总体的所有个体,也就是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如,调查目的是取得全国2008年汽车产量和产值,那么所有的汽车生产企业就是调查对象,而构成汽车企业这个总体的每一个汽车生产企业就是调查单位。)③调查表规范化的统计调查表分为综合表、基层表。综合表指标,是统计需求的概念化、具体化,具有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在设计基层表指标时,应注意尽可能利用调查单位现有的会计资料、管理记录、各种生产经营台账等资料.基层表的各项指标之间,应该彼此衔接,以便对现象的相互联系从整体上进行了解,也便于使指标间互相核对、验证,提高原始数据质量。此外,在设计基层表指标时,还要考虑调查周期,调查周期短的,指标数量应少一些、指标分组宜粗一些;调查周期长的,指标数量可以多一些,分组可以细一些。统计调查表的一般格式:A左上角:单位的标记;B中间:表名、报告期别;C右上角(统计调查表的法定标志):依次为,表号、制表机关、批准机关、批准或备案文号;D左面(主栏):统计调查的指标;E右面(宾栏):统计分组标志等;F下面(统计责任标志):依次为,企业负责人、统计。。.、填表人、实际报出日期。④调查方法和组织方式⑤调查经费预算(2)调查方案的撰写(3)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国民经济核算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概念、分类和核算原则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附属表3部分构成。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资产负债表5张表.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国外部门账户3个。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2个。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是本体系的中心内容,它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的描述。附属表,是对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的补充,它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所涉及的自然资源、人口资源、人力资本进行描述。国民经济账户,侧重于对经济循环过程的核算,各个账户按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和融资等环节设置,相互之间通过平衡项来衔接,既系统地反映了经济循环进程中每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又清楚地反映了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核算体系的有关基本概念常住单位常住单位,也称常住机构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区分一单位是否常住单位,应注意2点:A确定各经济单位常住性,所依据的标准不是各单位的财产所有关系,而是,该单位所处的位置以及与该项国经济的密切程度.如:外商投资企业,是。B时间的长期性。如中国人员短期到国外旅游、访问,仍是中国的常住单位。产品产品,是生产活动的成果.根据产品的形态,可分:货物、服务2类。A货物,是指人们对它有某种需求,并能够确定其所有权的有形生产成果,这种所有权可通过市场交易从一个机构单位转移到另一个机构单位。货物的生产具有2个特性:可以储存,可以运输。B服务,是生产活动的结果,该生产活动可改变消费单位的状况(称为变化促成服务),或促进产品或金融资产的交换(称为增值服务)。C服务、货物的主要区别:a如果和其投入物相比,产出没有实物形态的根本改变、没有使用价值的根本改变,那么就可说,该项产出是服务。b服务的生产不能脱离需求单独进行.根据产品的使用性质,可将产品分为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它们可是货物,也可是服务.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积累、出口的产品,就是所谓最终产品。生产范围包括3部分:A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B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C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消费范围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用于最终消费的货物和服务只能是生产范围内所包括的货物和服务。如,住户最终消费支出包括自产自用的农产品的估计价值,也包括自有住房服务的价值,但不包括,自己动手修理、维护车辆或家庭耐用品、清扫住宅、看护培育儿童的价值,以及类似地为自给最终消费生产的家庭和个人服务价值,只有用于这些目的的所消耗的货物支出(如清洁材料)才包括在住户最终消费支出中。资产范围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产,是根据所有权的原则界定的经济资产,也就是说,资产必须为某个或某些单位所拥有,其所有者因持有或使用它们而经济利益。不包括,大气、公海等.流量、存量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发生的量,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期初存量+本期流量=期末存量。核算核算价格,主要有基本价格、生产者.。、购买者。。3种.基本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减去其应付产品税,加上其应收补贴。它是一种理想的核算价格,不是现实存在的价格.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减去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不包括,离开生产单位后所发生的运输费用、商业费用.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包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地点取得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商业费用。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支付的运输、商业费用+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其他税核算体系的基本单位、部门分类①机构单位、机构部门分类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承担负债,能够独立地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行的经济实体。4个特点:A有权独立拥有货物、资产,与其他机构单位交换货物、资产的所有权;、B能够作出直接负在法律责任的经济决定和从事相应的经济活动;C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负债、其他义务或未来的承诺,交能签订契约;D能够编制出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一套在经济、法律上有意义的完整账户。同类机构单位构成机构部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把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划分为4个大的机构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政府。.、住户。..由非常住单位组成的国外部门也视同为机构部门。②产业活动单位、产业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是按主产品同质性的原则对产业活动单位进行的部门分类。产业活动单位,要同时具备3个条件:A地点的唯一性;B生产活动的单一性;所有次要活动的总体规模与主要活动相比是很小的。C具有收入、支出会计核算资料。(4)核算原则①权责发生制。.②估价。。发生货币支付的交易,按成交价格(市场价格),无的,相类的市价或按发生的实际成本来估价.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有3种核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支出。生产法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A农林牧渔业:产品法;B工业:工厂法。同一企业内部产品价值,不重复计算。.。。。。。。C其他服务业:a营利性单位,营业收入;b非营利单位,总费用=经常性业务支出+虚拟折旧.中间投入,也税中间消耗。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服务的价值。它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2个条件:a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保持一致;b本期一次性使用的.增加值,即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通常,计算增加值时只扣除中间消耗价值,不扣除固定资本消耗,叫总增加值,或毛增加值。收入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的实物性收入与中间消耗的界限.生产单位为了生产能正常进行,为劳动者购买的货物、提供的服务,如因特殊工作需要提供的服装、鞋,因公出差提供的运输、旅馆服务费用等,属于中间投入。支出法(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GDP,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关系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①最终消费,分居民。。、政府。。A居民消费除了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的货物、服务的消费支出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即所谓虚拟消费支出。居民虚拟消费支出,包括:a单位以实物报酬、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服务;b住户生产并由本住户消费了的货物、服务,其中的服务仅指住户的自有住房服务、付酬的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和个人服务;c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媒介服务;d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B居民支出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区别:a居民消费支出不仅包括居民对货物的最终消费支出,还包括对服务的最终消费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限于消费品(货物),不包括服务;b居民消费支出包括储户以实物报酬和实物转移方式获得的货物、服务以及其他虚拟消费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包括以货币形式实现的商品交易;c居民消费支出仅限于我国常住住户的最终消费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还包括在我国境内非常住住户所购买的消费品;d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包括售给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等社会集团的各种办公用品及公用消费品,居民消费支出中不包括这部分商品;e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包括居民住户购买的建房用建筑材料,居民消费支出不包括。②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2部分。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固定资本分为有形。。.。、无形。。。。有形固定资本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无形固定资本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等获得减处置。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不完全是一回事.统计范围不同:A投资完成额-购买的旧建筑、旧设备的价值—土地购置费及拆迁补偿费等,它们不是核算期内所增加的固定资产(如购买的旧建筑、旧设备),-不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如土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B投资完成额+总投资5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完成的投资+△新产品试制的固定资产+商品房销售增值形成的固定资产+△包括矿藏勘探费和计算机软件价值在内的无形固定资产+未经过正式立项的土地改良费用+经济林木生长和大牲畜增重形成的固定资产=△固定资本△存货进口,包括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服务的价值。支出法核算中的货物、服务进出口与海关统计的进出口总额是有差别的:A范围不同:支出法GDP中的进出口既包括货物,也有服务;海关只包括货物;B价格不同:支出法GDP中货物出、进口价值都按离岸价;进出口总额中的进口按到岸价计算,出口按离岸价计算;C划分进出口的依据不同:支出法GDP中的进出口以常住单位、非常住单位发生的货物、服务交易为依据(出口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我国境内购买的货物,进口包括常住单位在国外购买的货物),海关以货物进出口国境为依据(海关不包括)。不变价核算不变价的核算方法,基本上有3种:基年价格估价法、价格指数缩减法、物量指数外推法。目前,我国不变价GDP生产核算:农林牧渔业采用的是双缩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采用的是单外推法,其他都是单缩法(副业).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衡量宏观经济问题的最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特定含义下的总量指标,其中应用最多的就是国民总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GNI),就是这样的反映一国与国外收入初次分配结果的总量指标.国民总收入(GNI)=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