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4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9
1、我们的民族小学.......................................................................11
第一课时.............................................................................11
第二课时.............................................................................14
2、金色的草地............................................................................18
第一课时.............................................................................19
第二课时............................................................................21
3、《爬天都峰》.........................................................................27
第一课时............................................................................28
第二课时............................................................................29
4、《槐乡的孩子》.......................................................................33
《语文园地一》..........................................................................39
第一课时............................................................................40
第二课时............................................................................41
第三课时............................................................................43
第四课时............................................................................44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46
5、灰雀..................................................................................47
第一课时............................................................................48
第二课时............................................................................50
6、小摄影师..............................................................................52
第一课时............................................................................53
第二课时............................................................................55
7、奇怪的大石头.........................................................................56
第一课时............................................................................58
第二课时............................................................................60
8*、我不能失信..........................................................................62
语文园地二...............................................................................65
第一课时............................................................................65
第二课时............................................................................67
第三课时............................................................................68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70
9、古诗两首.............................................................................7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0
10、风筝................................................................................82
教学过程:..........................................................................84
第一课时............................................................................84
第二课时............................................................................87
11秋天的雨..............................................................................89
第一课时............................................................................90
第二课时............................................................................92
12听听,秋的声音.......................................................................95
语文园地三..............................................................................102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107
13花钟.................................................................................109
第一课时............................................................................110
第二课时............................................................................113
14、蜜蜂...............................................................................115
第一课时............................................................................116
第二课时............................................................................118
15《玩出了名堂》.......................................................................121
第一课时............................................................................122
第二课忖............................................................................124
16、《找骆驼》.........................................................................127
语文园地四..............................................................................130
第一课时............................................................................131
第二课时............................................................................132
第三课时............................................................................133
17、孔子拜师...........................................................................135
第一课时............................................................................136
第二课时............................................................................140
18《盘古开天地》.......................................................................141
第一课忖............................................................................142
第二课时............................................................................145
19、赵州桥.............................................................................146
第一课时............................................................................147
第二课时............................................................................148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51
语文园地五..............................................................................155
第六单元教学分析...........................................................................159
古诗两首................................................................................160
第一课时............................................................................161
第二课时............................................................................163
富饶的西沙群岛..........................................................................164
第一课时............................................................................165
第二课时............................................................................168
第三课时............................................................................171
美丽的小兴安岭.........................................................................172
第一课时............................................................................174
第二课时............................................................................175
第三课时............................................................................178
香港,璀璨的明珠.......................................................................179
语文园地六.............................................................................184
第一课时............................................................................184
第二、三课时.......................................................................185
第四课时............................................................................186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188
《矛和盾的集合》.......................................................................190
第一课时............................................................................191
26《科利亚的木匣》.....................................................................195
第一课时............................................................................196
第二课时............................................................................199
第三课时...........................................................................203
27陶罐和铁罐..........................................................................206
28狮子和鹿............................................................................212
语文园地七..............................................................................214
第一课时...........................................................................215
第二课时...........................................................................215
第八单元教学设计...........................................................................218
29掌声.................................................................................220
第一课时...........................................................................221
第二课时...........................................................................222
一次成功的试验.........................................................................225
31《给予树》...........................................................................232
第一课时...........................................................................233
第二课时...........................................................................234
好汉查理................................................................................236
语文园地八.............................................................................239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
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可参看目录)。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
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祖国壮丽的河山;科学的思想方法;献
上我们的爱心。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
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
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4篇课文和一个“语
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册共有32篇课文,精读课文24,略读课文8篇。每组教学内容包括3篇精读
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用“”加以标明,位于精读课文之后。在每篇
精读课文后面,除了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内容之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词句理
解和课文内容有关的习题。学生开始刚刚开始一般意义上的习作,为了增加训
练机会,教材在部分课后练习中增设了“小练笔”这个栏目,力图使学生通过
经常性的练笔提高习作水平。
每个“语文园地”都有5个栏目,与以往教材一致的“口语交际”“习作”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4个栏目属于固定内容,“宽带网”“展示台”“趣
味语文”“成语故事”作为第5个栏目,它们在本册教材中各出现了2次。“趣
味语文”和“成语故事”,它们在本套教材中都是第一次出现。
八组精读课文之后,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参看目录),供学生作为延伸、扩展
阅读之用。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再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
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和词语表,“生字表一”是
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二、学情分析:
进入中年级一一孩子们已经打下了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了最基本的学习
方法,有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感情。在认识了1800个常
用汉字基础上,阅读能力发展明显,具有初步的口语交际。存在的问题,如有
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需要认识的字太多,导致后进生错别字多,总也改
不了,这是新课改学生识字多,多带来的弊端,到中年级以后,应该会有所改
善。
三、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
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
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
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
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364个字,会写232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
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
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
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
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
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
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
观察所得。
四、教学策略与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
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
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
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
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
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
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
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
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
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
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
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
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
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
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
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
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
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
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
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
文学科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
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
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
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
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
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
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
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
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
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多彩的儿童生活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
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
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
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
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
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
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
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
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
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
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
个有机整体。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
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5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
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
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
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
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
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
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材简析:
课文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这是一所美丽的、充满欢乐的学校,
反映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个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诵
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
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
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词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图片展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
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
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
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
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
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
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
该提示。
坪坝(ba)绒球花傣(d*i)族景颇(pG)族
阿昌(ch5ng)族德昂(2ng)族绚丽多彩
蝴蝶孔雀舞摔跤(ji。。)山狸
凤尾竹摇晃(huAng)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自豪、赞美)你从哪里体会到
的?讨论交流。
2、(出示句子):
(1)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2)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3、谁呢读好这几句话?各自练习读,赛读。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指名读生字卡片。做游戏巩固字词。
(1)“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2)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1)学生自己识记,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师范写。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1)要长些。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
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2)学生练写,师K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知道了作
者是怀着自豪赞美之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看看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自豪的情感呢?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学校的美和团结)
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
到了什么?指名说。
2、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交流描述:
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3、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难怪作者会如此的喜欢他们的学校。你喜欢
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读,交流评议。
△读读说说,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感受学生上课的认真及下课玩耍时的快
乐)
引:还有哪些地方让小作者感到自豪的?
1、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豪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
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2、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读一读。
(出示句子):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步摇了,鸟儿
步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
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指名读,评议
师:难怪窗外十分安静啊,正是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
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1、小作者喜欢那儿的课间活动吗?你从哪儿看出来?那就来读一读吧!
(出示句子):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
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指名读,评议,齐读。
2、孩子们,让我们带着感情,放飞我们的想象,一起来读一读2、3自然
段吧。
△第四段(进一步感受自豪之情)
1、(出示句子):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指名读,齐读。
2、齐读全段。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读着读着,我们都已被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深深地吸引住了。让我们把自己喜
欢的部分读一读,背一背,深深地记到我们的心里去吧!自由背,指名背,同
桌互背。
四、拓展活动
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是
否喜欢他们热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
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
学生写信后在学习园地里展示。教师从媒体上寻找信息,选择一所边疆小学的
学生与本班同学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
板书设计:
美丽
我们的民族小学友爱(自豪赞美)
和谐
教学小结:
2、金色的草地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
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
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
察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
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
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
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难点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合作学习
(1)我来考考你:一人指生字,一人读出读音。
(2)运用各种方法交流识字。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出示)
(1)指名抽读生字。
(2)请小老师领读词语,其余同学跟读。
(3)开火车读词语:
玩耍使劲绒毛假装这些朝向
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
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盛开
注意:“假、朝”是多音字,分别给多音字组词。
(4)分节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寻草地之趣
(1)解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2)师: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美丽、可爱、有趣、
好玩、快乐、神奇……)
(3)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称赞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的呢?请找出来读一
读。(课件出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5、学生质疑
归纳: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
师: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接下来,我们先来写几个生字。
四、书写生字
1、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耍、绒、瓣、掌”
“耍”上半部分是“而”不要写成“西”;“绒”的右半部分是“戎”不要写
成“成”。“假”“察”关键笔画提醒。
2、学生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给我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3、初步体会、学习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体会。
一、读题引入揭示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今天,我们不但要读懂这篇课文,还要初步学会读自己的书,读出自己的体
会。要想学会读自己的书,首先得掌握一种本领一一读文字,想画面。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轻声再读几遍课题,看看在你的头脑中会闪现出一幅
怎样的画面?
3、引导学生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
师:只要你展开想象,就能读出自己的味道,读出你自己的书!
二、熟读深思,品草地之趣
(一)学习课文二自然段。
1、自读感受: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
乐呢?(请你展开想象,有滋有味地读读)
2、熟读精思:
那咱们把这有趣的情景演出来怎么样?
(1)分角色,自读自悟
谁来演哥哥,请读课文的这些句子,试一试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弟弟;没举手的
同学起立,请你们自己读读描写弟弟的句子看看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哥哥。
(2)引导读,入情入境
①指导朗读:你是怎么“骗”住“哥哥(弟弟)的"请你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
来。
(课件出示:“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
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
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联系上下文理解“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词句。
将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不同的表情、语气读出自己不同的感
受,或轻、或重、或急、或慢)。
②合作朗读:
全班起立,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的时候请想象当时的情景,加上自
己的表情、动作。
③从同学们兴奋的笑脸中我理解了这句话,一起读读吧!
(课件出示“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板书:带来快乐
(二)学习课文三自然段。
1、看,(出示课件:配音朗诵“有一天……这是为什么呢?”同时出现画面草
地颜色随课文内容变化)
2、探究合作:
(1)默读课文思考“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2)请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时请注意三点:
①选择一种方式可以画图、做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讲得更明白。
②仔细听别人说,看看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③还有什么不明白请和大伙再讨论、讨论。
(3)汇报: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谁来说一说,注意听,没明白的地方再向他
提出。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多元解读悟作者之情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让我们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
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①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听我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
对这片草地的爱?
(课件出示: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
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
吗?
C.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
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②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
对待吗?(当作人来爱)
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把
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自己
的姐妹、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C.是呀!作者那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
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把这份爱好好地读出来吧!(指名读)
3、动笔修改,创意阅读
A.读读这句话“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如果让你改一
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你会怎样改?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姐妹、
我们最要好的伙伴……)
B.谁来读读自己修改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更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悟
学到这,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
那么可爱的、有趣的?”仅仅是因为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快乐吗?(板书:
爱)
是呀!正是因为我对草地这片爱,才能让我感受到草地给我带来的快乐,正因
为这些快乐使我更爱这片草地。就让我们再读读自己修改的这一段,再次感受
人与自然间和谐的爱吧!
板书:
我们爱金色的草地
教学小结:
3、《爬天都峰》
教材简析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
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
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
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
“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
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
“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
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
人身上汲取力量!”朗读课文,抓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搜集黄山图片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
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
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课文范读,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
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
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
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
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第二课时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
费力、艰难。
2、这么高的山,“我爬得上去吗?”
(1)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引
导学生说)
(2)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
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指导朗读)
(3)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
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导朗读)
3、哟,这么高的山,要摆在你面前叫爬,你爬不?
(引导生的换位思考)
4、这么高的山,看得“我”直发抖,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2)“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
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
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3)“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5、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
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
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
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
困难也能克服。
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
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板书设计:
教学小结
4、《槐乡的孩子》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槐米的经过,
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槐米是辛苦的,孩子
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课文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笔下,本来是辛
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而快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能够从文中体会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3.使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劳动是快乐的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方法:读--思一发表见解一体会一再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八月份,满山
遍野的槐树便开了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那香味可以说是香飘十里。你们想
去看看吗?(出示课件:槐花)槐乡不仅景色美,而且还有一群和你们一样可
爱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俗话说:文章十题目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想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力、?对,读书。书中自有我
们要的答案。那你想怎么读?下面同学们就采用你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老师也
有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重组融资担保服务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足球场在线平台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跨文化交流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重型机械设备购销合同
- 国企改革中的腐败问题心得体会
- 金融行业保密岗位工作责任职责
- 新高考改革与国际教育接轨心得体会
- 2025年中国彩燕风筝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 2025饮品店加盟合同
- 北京市丰台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一模)思想政治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第三届天扬杯建筑业财税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101-200题)
- 2024年河南郑州航空港区国际教育集团招聘笔试真题
- 2020年湖北省生物竞赛初赛试卷试题含答案
- 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 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 同步练习(无答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 2025年上海市各区中考语文一模卷【综合运用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科书解读
- 季度物业工作总结
- 2024全球感染预防与控制报告
- 第二单元+新音乐启蒙+课件【高效课堂精研】高中音乐粤教花城版必修音乐鉴赏
- 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小升初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