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_第1页
教学设计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_第2页
教学设计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_第3页
教学设计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_第4页
教学设计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执教人课题诗歌人物形象鉴赏课型高三第一轮复习课时一课时

目的要求知识目标掌握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悟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认识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社会价值。能力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情感态度目标感悟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认识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社会价值。内容分析教学重点掌握诗歌人物形象赏析技巧教学难点规范诗歌人物形象赏析答题方法教法诱思引导式教学学法引导法、讨论法、案列法教学程序教师指导学生活动一、情境导入

二、人物竞猜

三、探究诗歌

诗歌一《江雪》

诗歌二《登幽州台歌》

诗歌三《点绛唇》

四、答题规范

五、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六、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中的英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隐者;“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忧民者……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③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④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

教师提问:诗中“蓑笠翁”是个什么样的一个人?。

【析】诗中描写了一位摆脱了世俗超然物外、清高孤傲的老者形象。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方法一、理解诗歌中的景物特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烘托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分析人物所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分析诗中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教师提问: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教师指导:请结合诗人生平、写作背景及诗歌后的注释加以分析。1、陈子昂陈子昂生性耿直,关怀天下,直言敢谏,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斥和打击。不但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壮志难酬的陈子昂三十八岁辞职还乡,后被奸人陷害,冤死狱中,年仅四十一岁。2、写作背景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族李尽忠、孙万荣叛乱,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参谋军事。武攸宜轻出兵,致使前军陷没。陈子昂热情进谏,并自荐分麾下万人为前驱,但武氏以书生轻之,不纳。数日后,陈子昂再谏,激怒了武氏,将其贬为军曹。3、注释信息乐毅被燕昭王赏识,拜为,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他统帅等五国联军攻打,连下70余城,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在这组诗中,诗人慷慨怀古,把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展放于宏阔的历史背景中,风格深沉悲壮,一扫齐梁以来绮靡病态的诗风。不仅如此,这首诗唱出了历代志士仁人壮志难酬的忧愤,知遇难逢的孤独,时不我待的焦灼,悲怆中激荡着豪情,质朴中蕴含着深思,成为一首震振人心的

(1)诗后附有“幽州台”的注释,这就暗示:诗人登临的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如今昭王不再,贤才无举,登临此地,作者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答案: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方法二、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一般在高考诗词中出现的诗人是我们熟悉的,而诗词是接近其主创风格的作品。另外即使陌生诗词,出题者也会附注相关信息于其后。这些都给我们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通过对熟悉诗人背景的了解及诗歌内容揣摩其写作背景对于把握人物形象有着重要作用。

(三)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蹴(cù):踩,踏。这里指荡(秋千)。袜刬(chǎn):即划袜。未穿鞋子。只穿着袜子行走。

参考答案:1、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2、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3、表现了词人李清照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方法三、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诗歌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的刻画,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诗歌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感情态度就是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直接体现。

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读清题意,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1、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3、总结人物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在作答时,须在文段开头说出诗人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词句展开分析其形象特征,最后概括形象的意义。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体察民疾,反对战争的形象。9)爱恨情长、哀怨凄婉的形象。10)孤寂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

11)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

12)爱民惜才、忠君报国的形象。

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唐)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1)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但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2)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参考答案:(1)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或“多情”)、腼腆羞涩(或“羞涩”或“腼腆”)的采莲姑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或“友爱”)、勇敢的采莲姑娘。(2)①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者答“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②白诗后两句采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勾画人物形象,张诗后两句采用白描手法。①学生列举所学诗歌涉及的人物形象

②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回答出对应的人物形象

游子形象

少女形象

战士形象

闺妇形象

③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发现诗中景物描写特征,并探究诗中人物形象。

1、阐述诗歌的大概意思。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3、你是怎么得出该人物形象的?

④学生总结刚才探讨诗歌人物形象时的答题方法。

1、阐述诗歌的大概意思。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3、你是怎么得出该人物形象的?

=5\*GB3⑤学生阅读诗歌,根据教师提供资料,自己探究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6\*GB3⑥学生将自己得出的观点后,互相交流,探讨诗中人物形象

=7\*GB3⑦学生总结针对该类型诗歌在答题时,应该掌握的要点。

1、阐述诗歌的大概意思。2、诗歌塑造了怎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