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类别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主要内容学造器物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先进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并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民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三民主义发展了旧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建思想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类别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主要内容仿行制度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毛泽东 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指导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新时期理论成果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单元主旨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本质上是吸收、融合工业文明的发展史,体现出由浅入深、逐渐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特点(续表)第33讲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考纲扫描】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纲解读】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一、西学东渐1.开眼看世界:(1)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和中国与西方世界联系的扩大。四洲志海国图志(2)目的: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3)代表人物:①林则徐:设立译馆、命人译出《各国律例》、编译《__________》。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②魏源:编写《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____”。(4)影响: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2.体用之争:(1)表现:物质文化 ①洋务派的主张: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 ②顽固派的主张: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2)评价: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__________的层面;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3.维新思潮:(1)早期维新思想:君主立宪
①背景:中法战争的结局促使早期维新派深刻反思,认识到洋务派仅学习西方造船、制器,不可能救亡图强。 ②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③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改良政治,实行_________制度。
(2)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①背景:
A.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汇聚成一股思潮。人物著作思想主张______《新学伪经考》借助经学外衣,动摇了统治者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__________》托古改制,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梁启超《变法通议》宣传民权、变法图存的思想谭嗣同《仁学》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专制君权严复翻译《_______》借用进化论的原理宣传变法②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天演论③影响:戊戌变法
A.政治上:推动了__________和立宪运动的开展。
B.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思想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形成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二、新文化运动1.背景:(1)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_____________得到进一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辛亥革命尊孔复古
(2)政治:资产阶级激进派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为了实现目标,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3)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到中国;__________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_________逆流,意图复辟帝制。2.兴起:青年杂志李大钊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后名为《新青年》),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2)代表:陈独秀、________、蔡元培、胡适、鲁迅等。
(3)主要活动基地:蔡元培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4)主要阵地:《新青年》。3.前期主要内容:科学打倒孔家店
(1)思想革命:提倡民主与______,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2)道德革命:以“___________”为口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实质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3)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后期主要内容:宣传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5.评价:(1)积极性: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①是____________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②给专制主义和传统礼教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③成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____________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2)局限性: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倾向;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归纳总结】西学东渐1.洋务派和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2.康有为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打倒孔教。两次运动实质上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3.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重难点1维新变法思想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维新变法思想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而产生、发展的,它将变法图存与发展资本主义结合起来,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2.它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入的表现。维新思想突破了林则徐、魏源及洋务派所局限的物质层面,在政治方面要求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经济方面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文化教育方面主张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这些表明向西方学习已深入到制度层面。
3.维新思想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维新派开学会、办报刊,与顽固势力展开论战,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形成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史料探究】探究点1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材料一“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①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②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③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读史]信息①:表明早期维新思想否定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主张政治上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信息②:表明维新派主张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等主张;信息③:表明维新思想的特点:中西融合。1)材料一中“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中的“体”是指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在向西方学习上有何发展。3)根据材料三分析,康有为在宣扬维新思想时有何特点?答案:1)君主立宪制度。2)从技术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3)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学说相结合。【论从史出】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以及成因1.特点:
(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2)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
(3)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2.成因:
(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2)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知识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
【真题链接】(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解析:从理论来源看,他们都主张回归孔子、孟子所编定原典,从中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都认为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导致儒学传道的断绝;从目的看,他们的认识都是为现实服务,韩愈是为了复兴儒学,康有为是为变法制造理论依据。
答案:共通之处: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重难点2新文化运动的内涵及评价1.“新”的表现:(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2)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3)新思想:指导思想,前期是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 (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2.评价:(1)积极作用:①新文化运动前期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②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③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⑤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政治、思想、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白话文开始使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2)局限性:①没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②思想方法上,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这种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史料探究】探究点2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材料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①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②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
——陈独秀历史事件提及次数新文化运动44五四运动45辛亥革命47巴黎和议/凡尔赛/和平大会议87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133③十月革命/俄国革命287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448材料三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近代思想史研究》
[读史]信息①: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信息②:反映陈独秀对中西方文化是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态度;信息③:从提及287次,可得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传播。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对中西方文化的态度?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答案:1)民主和科学。2)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对西方文化全面肯定,体现出其局限性。3)变化:由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
因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西方列强要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论从史出】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2)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
【真题链接】(2016年江苏单科·节选)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解析:第一小问认识,据材料一“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儒家学说中包含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和材料二“不承认任何传统权威和因袭的教条”得出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从社会原因、思想和民主发展的角度得出: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影响。
答案: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 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等。
【真题组】
1.(2016年新课标Ⅲ卷文综)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解析:选C。甲午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机,梁启超倡导维新变法,即政治改良,而不是民主革命,故A项错误;梁启超所赋之诗为文言文,不能推动白话文运动,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可以看出梁启超的“诗界革命”意在振兴中华、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改良思潮形成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而不是甲午战争后,故D项错误。
2.(2016年新课标Ⅲ卷文综)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导学号50520080)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解析:选D。1898年维新变法已经失败,1903年不会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故A项错误;《奏定学堂章程》禁止使用的只是“团体”等部分新名词,并非全部新名词,与民族语言的纯洁性无关,故B项错误;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体西用,并不反对向西方学习技术,故C项错误;“‘团体’……‘观念’”等新名词涉及意识形态,而洋务派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根本目的在于维护传统意识形态,维护封建统治,故D项正确。
3.(2015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C.倡导变法维新B.引介西方理论D.颠覆孔孟学说
解析:选C。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不是为了考据历史,而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其内容不一定具有真实性,故A项错误;《新学伪经考》内容是考据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不是介绍西方理论,故B项错误;《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动摇了顽固派反对变法改革的根基,为维新变法减少阻力,因而不能被顽固派占主体的清政府所容忍,故C项正确;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没有否定颠覆孔孟儒学,而是利用儒学为其服务,托古改制,故D项错误。
4.(2014年新课标Ⅱ卷文综)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解析:选B。早期维新思想家和康有为都主张易服,两人的根本主张是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所以此举的目的是为政治改革服务,故答案为B项。5.(2012年新课标卷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答案:略。
【模拟组】
6.(2017届河南郑州一中月考)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大学士倭仁虽然在对待西学的态度方面针锋相对,但是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在他们影响下“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社会危机的影响
B.经济变迁的推动
C.理学功能的更新
D.中央集权的削弱
解析:选A。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与顽固派都主张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这是理学中包含的文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社会危机面前的弘扬,故A项正确;经济变迁的推动与理学强调的社会责任感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理学的功能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出现更新,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的削弱不是他们重视宋学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7.(2015年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张之洞说:“不可改变的是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法律和制度;是圣人之道,而不是机器和工具;是人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那些奇技淫巧。”对张之洞这一说法分析错误的是()A.主张复兴儒家为国家的道德基础B.主张采用西方的器械以备实用C.体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观点D.说明张之洞积极倡导变法改革
解析:选D。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不可改变的是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圣人之道,是人的思想和意图”,“可以改变的是法律和制度,是机器和工具,是那些奇技淫巧”,由此体现出张之洞维护中国古代的儒家传统思想道德、主张学习西方的器械的“中体西用”的观点,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8.(2016届湖北黄冈中学一模)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学约》中说:“取六经义理制度微言大义,一一证以近事新理以发明之,然后孔子垂法万世、范围六合之真乃见。”而其老师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则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两者的共同目的是()A.驳斥“中体西用”思想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C.为维新变法创造历史依据D.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复兴传统文化
解析:选C。材料并没有体现对“中体西用”思想进行驳斥,故A项错误;康梁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宣扬的是资产阶级的理念,但当时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他们不得不借儒家思想宣传变法,而不是把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故B项错误;材料中梁启超认为应借六经来阐发“近事新理”,并且根据实际来丰富创新,康有为则把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这都是为维新变法创造历史依据的一种策略,故C项正确。康梁虽以孔子为旗号,但实际上是推行西方政治理念来变革中国,而不是复兴传统文化,故D项错误。
9.(2016年广东深圳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