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模板集合9篇_第1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模板集合9篇_第2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模板集合9篇_第3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模板集合9篇_第4页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模板集合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模板集合9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如何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培育同学喜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情感。

3、仿写诗歌1~3小节。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切入,引起爱好

1、同学们,假如我们有一个好消息要告知伴侣、同学或老师,靠什么呀?〔语言〕

2、师简介语言:语言是我们人类特有的一种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口说、笔写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可以从书本上阅读,去猎取学问,吸取养分,这都是我们人类的事。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今日,老师带来了四种大自然的语言。

3、〔课件出示春夏秋冬四幅图片〕从这四幅图片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4、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同学们,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和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了解诗歌特点:分小节,不分自然段。

3、提出学习要求:不仅学诗,还要写诗。

三、自读课文,读中见悟

1、课文哪几个小节介绍了大自然的语言?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来。

2、学习2~9小节。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边读边思索:诗歌中那些事物和我们说了话,告知了我们大自然的语言?

〔2〕、反馈,并板书。

〔3〕、老师示范学习第2小节。

①、老师表演读。

②、老师将自己当作白云,并向大家介绍了白云告知人们的大自然的语言。

③、小结这一学习方法。

〔4〕、请同学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事物,用刚刚的学习方法,学习相应的小节。〔边学习边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朗读4、5小节。〕

〔5〕、课文中的八种事物分别告知了我们哪些方面的学问?

〔6〕、男女生赛读2~9小节。

3、学习10~14小节。

〔1〕、自由大声地读,边读边思索:课文介绍了哪些科学家看懂并运用了大自然的语言为人类服务?

〔2〕、反馈,并简介三位科学家。

〔3〕、拓展延长:课外,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运用大自然的语言为人类服务?

〔4〕怎样才能看懂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第10小节。〔齐读,指名回答。〕

〔5〕、老师小结,齐读最终一个小节。

四、拓展延长,仿写诗歌

1、小组商量:生活中,同学们还发觉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汇报。

3、请同学们把发觉的大自然的语言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写在本子上。

〔1〕、老师出示自己写的诗歌,并深情朗读。

〔2〕、同学评价。

〔3〕、同学写,并展现评价。

五、课堂总结,质疑拓展

今日,我们学习了8种大自然的语言,并懂得了如何去看懂大自然的语言,盼望我们能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最终,你们还能对这篇课文提出疑问吗?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需和谐相处才能良性进展的观点,激发同学喜爱自然进而熟悉和了解自然的热忱。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方含义。

3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精确清晰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把握本文所采纳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步骤:

1.提出疑问。课文中〔包括题目中〕“文字”的含义有几种?

2跳读课文。依据文字的不同含义大体勾画出全文的内容结构。

3重点解读关于“大自然的文字”的部分。根据课文对“大自然的文字”的分类介绍再划分出它的层次。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明白介绍了哪些自然现象,怎样引领我们来破译它们,而且要把握如下学问点:

〔1〕霍雨、铁砧、漂砾、毒意等

几个加点字的注音,在文中划出有这些字词的句子。

〔2〕本文采纳的说明方法〔落实一些重要语句的领悟〕。

〔3〕商量沟通。

〔4〕质疑问难。就文中仍有疑难的地方,师生互间互答。

〔5〕布置作业。

〔解说:本过程表达了置疑激趣法、整体把握法及讨论学习法这几种适应新大纲和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方法。同学学习的动机确定是爱好,有爱好带着问题去探究,不仅能发挥主动性,而且能渐渐培育他们的自学力量和科学讨论的精神。教学中,基本理念要贯穿始终,使教学在和谐共振中开心地进行。〕

自读点拨

1.课文中“文字”的含义。

课文中的“文字”有两个意思:

第1、2段中指书本上的字;第3段一转,从“也有另外一套文字’往后,“文字”就指大自然中各种能赐予人对自然进行熟悉、了解和推想以预示和启发的自然现象。这样,课文从读者的生活阅历人手,显得亲切,使人产生联想;接着引出一个科学问题,到达深化浅出的目的。

2全文的内容结构把握。

课文的结构特别清晰,第1、2段说明书本上的文字及其作用,引出大自然的文字这一重心内容,末尾3段则告知我们学会大自然的文字的方法和意义,其余段落集中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

3.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类别?各有哪些作用?

依据方位来分,有天上的星、云、鸟和地上的石、树等;依据各自

主要的特征表现来分,可分为形〔星、云〕、声〔鸟〕、色〔石〕。星引导海上航行;云指导天空飞行;燕子告知天气;白嘴鸦、鹤和大雁报告季节;石灰石说明沧海桑田的改变;漂砾表现自然的奇妙力气。总之,正由于有了这些大自然的文字,人们才能认清自然,趋利避害,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和乐趣。

4.重点语句品尝。

1〕“文字真是好东西。熟悉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充分确定了文字的作用,加横线的词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本句还示意了下文的大自然的文字也将会有巨大的作用。

〔2〕“无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这个比方新奇恰当,引发读者无限的想像,也为后文介绍大自然的文字示意了行文的结构挨次。

〔3〕‘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箭头的指路牌。”用比方的说法形象地说明水上行船与在陆地上走路是不一样的,它没有详细明确的指示,自然地引出大自然的一种文字——星座门北极星〕对行船的指导意义。

〔4〕“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知人们,热天已经过去了。”“‘飞来说”“告知人们”用了生动的拟人手法,不仅清晰地说明白嘴鸦的飞来与鹤的飞去是季节改变的预兆,也显示了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很有情趣。“不用日历”,拟人中有比方,新奇特别。

〔5〕“一转瞬功夫,连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了,它们似乎溶化在天空里一样。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似乎在说:‘再见!再见!明年春天见!”’这些语句很有意境,雁阵在人们的眼前越来越小直到消逝,但它们使我们看到了更为宽阔的天空,它们留下了令我们回味的声音,它们使我们告辞了一个寒冷的季节,但它们更使我们希望一个全新的暖和的春天。我们的视线、我们的心都被那雁阵牵引着。想像和拟人手法运用得很胜利。

5.说明方法归纳。

重要的方法是打比方、分类别和举例子。另外,拟人的写作手法对增添说明效果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3

一、指导读好第四、五节

1.学读第四节。

〔1〕指名读第四节。

〔2〕看课件:“三叶虫”化石的特写,简介。消失词语“化石”,读词语“化石”。

看课件:海洋渐渐演化成雪山。简介“三叶虫”化石年月久远,消失词语“古老”,读词语“古老”。

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可是如今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化石的?

指名读第一句。范读,齐读。

这是在告知人们什么?指名答,读其次句,范读、齐读。

〔3〕自由试读第四节。指名读、齐读。

〔4〕这个神秘是大自然告知我们的。——出示词语“告知”,读词。

大自然还告知了我们这样一些神秘——看课件:动物化石〔恐龙蛋等〕、植物化石。

2.学读第五节

〔1〕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太奇异了,我们怎么才能发觉它的语言、读懂它的语言呢?

〔2〕指名读最终一节。读词语“马虎大意”、“永久”。

〔3〕范读第五节,必读。

〔4〕总结:不爱学习,总也看不懂大自然的语言;马虎大意永久也看不见大自然的语言;只有喜爱大自然、喜爱科学、擅长观看的人,才能发觉大自然更多的“语言”,探究更多的神秘。

〔5〕齐读全文

二、思索小结

1.自由读课文。

2.思索商量:诗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3.口头练习,相机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1〕水里游动的蝌蚪,是大自然告知我们——

〔2〕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是大自然告知我们——

〔3〕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知我们——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运用已有的学问分析记忆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

〔1〕观看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

〔2〕范写“就、诉、永”。

就:左右结构〔不要漏写最终一笔“点”。〕

诉:右边是“斥”不是“斤”。

永:独体字。

〔3〕同学描写、临写。老师巡回辅导。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五、扩展活动。

1.预备三个头饰〔蝌蚪、鱼、三叶虫〕边表演边读诗。

2.说一说,画一画,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知我们什么?〔相机完成课后第4题〕

3.召开一次《和大自然交伴侣》的主题班会。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候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进展前景等有关学问,培育同学对自然科学的爱好。

2.学习根据人们熟悉事物由浅入深、从详细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支配文章挨次的方法。

3.把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4.学习说明语言的精确、生动和恰当地运用对偶、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挨次,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精确严谨、生动美丽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确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挨次,并探究这样支配的好处。

三.教学支配: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的几篇说明文,他们都属于事物说明文,这个单元我们开头学习说明文的另一种类型,即事理说明文。今日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生字词:

连翘〔〕翘〔〕尾巴衰〔〕草连天鬓毛衰〔〕落〔〕叶丢三落〔〕四落〔〕枕观〔〕测

玄妙观〔〕差〔〕异差〔〕遣差〔〕劲

参差〔〕

2.同学集体朗读

3.依据课后练习一,快速精确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确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讨论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讨论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简单把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低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支配播种日期;支配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开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进展。

同学对于第四题,文中有些提示同学的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

此外……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还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4.引导同学理清本文的层次。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说明白什么?

本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至3段,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其次部分,4、5两段,说明物候观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至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确定因素。

第四部分,11、12两段,说明物候观测讨论的意义。

5.理清文章的说明挨次,探究本文的说明挨次。

文章首先介绍物候、物候学的对象,然后以详细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确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终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通常说明文采纳的说明挨次有三种,时间挨次、空间挨次、规律挨次。规律挨次也就是事理挨次,如由一般到特别、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简洁到冗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亲密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其次部分对此作详细阐释,第三部分是其次部分的进一步深化,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纳规律挨次,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学问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挨次

1.同学齐读6-10段

2.提问:确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挨次能否调换?这样支配有什么好处?

明确:不能调换。这四个因素是根据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低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大。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低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终一个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挨次。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其次”“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楚,易于接受。

其次课时

一.精读课文,体会语言精确严谨、生动美丽的特点。

1.引导同学逐段分析第一部分。

(1)与重拟第一段相比较?语言具有什么特点?这样写出这些起着什么作用?

重拟第一段: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留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支配农事。

第1段,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象。文章并不提“物候”二字,而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写起,完全符合人们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这一熟悉过程。同时,在写法上有如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幅四季风景图,将各个季节的物候现象描述得有声有色,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对物候现象产生了爱好。文章用“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预备迎接”等词语表示时间的推移,敏捷而不呆板。这一段中描写四季的词语不仅精确、生动、形象,而且协作非常恰当。如“大地”──“清醒”,“草木”──“萌发”,“花”──“次第开放”〔写春天〕;“植物”──“孕育果实”〔写夏天〕;“昆虫”──“销声匿迹”〔写秋天〕;“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写冬天〕。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

(2)第2段说明白什么?语言具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第2段,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说明白“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农事支配的关系。其次、三句列举了三个例子,写出了杏花“传语”、桃花“示意”和布谷鸟“唱歌”与农事的关系,用拟人的笔调写来,非常生动,情趣盎然。这里为什么用两句来说明,而不用三个分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呢?由于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此外,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同时,前后两句的句型也不同。由此可以看出,标点符号完全是为内容服务的。

(3)第3段和上文有什么关系?写出了什么内容?

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点明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首先点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绍的种种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进展,从学问到科学,介绍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

这一部分介绍很引人入胜,文章不从概念动身,而先写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语言精确,描写生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物候”这一说明中心上来,写得甚有情趣。

2.引导同学解题。

本文介绍的是有关物候方面的学问,但文章标题却用“大自然的语言”,采纳这种说法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首先,这种说法,将大自然拟人化了,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其次,切合读者奇怪   心理和求知欲望,具有启发性。

3.引导同学分析其次部分。

这一部分说明白什么?怎样说明的?

其次部分说明白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其中第4段先指出活生生的生物是观测物候的“活的仪器”,它虽“冗杂”,却“灵敏”;又指出观测的数据对农业的作用,“简便”而“易把握”。第5段则用详细的植物名称、详细的数字,详细说明白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一段说明,一个实例,就有理有据地说明白事理。

4.引导同学逐步分析第三部分。

(1)第6段这个独句段,在行文上起着什么作用?

第6段是一个设问句,单独成段,领起下文四段;“首先……”、“其次……”、“第三……”、“此外……”。纲举目张,重点突出,眉目清楚。

(2)第7段说明白什么?怎样说明的?

第7段说明纬度对物候的影响。主要说明两层意思。第一层说“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这是读者很明白的自然现象,只一笔带过。其次层说“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异而不同”,读者不易明白,就举例详加说明。

(3)第8段说明白什么?怎样说明的?

第8段说明影响物候的其次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先讲道理:这“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这一点可能会与人们所想的状况不同,因此接着连举两例来加以说明,使人确信无疑。

(4)第9段说明白什么?怎样说明的?

第9段说明影响物候的另一因素是“高低的差异”。先用一句话说明一般状况:“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然后,用“不过”二字转折过来,具体解说“逆温层”这一特别状况。文章对逆温层消失的季节、时间、气候条件、高度、原理和现象等作了详细的解说,使读者一目了然。

(5)第10段说明白什么?在说明方法上具有什么特点?

第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迟早的古今差异。写得简略,只用资料来说明这种现象。

以上四个段落的起始句,写得敏捷而有改变,读起来不枯燥、不呆板。分别写了四个影响物候现象的因素,按影响的大小依次排列,从主到次,条理清晰。

5.引导同学分析第四部分。

这一部分说明白什么?是怎样结束全文的?

这一部分说明白物候观测讨论的意义,以表达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争取农业更大丰收的愿望,结束全文。

第11段首先说明物候学的性质:接近生态学和农业气象学。然后分别说明讨论物候学的意义:

用“首先”突出其主要意义。其他意义用“对于”、“确定”和两个“可以

利用来”略说四点。最终再说对山区农业进展的意义。

第12段,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的盼望。结尾又提“大自然的语言”,紧扣了本文的标题。

三.进一步理清本文说明挨次

本文还非常留意段内层次的支配。有的以时间为序。如第1段按一年四季的时序说明;第3段说到物候学问的起源和进展,是从古代到近代说明。有的以空间为序,如第8段列举两例,一例是大连与北京相比,一例是烟台与济南相比,支配也很顺当。

又如第9段说明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低的差异。第一句提出观点,统领全段。下面分两层说明。第一层〔第2句〕说明常规状况,这种状况一般人都理解,只用一句带过;其次层〔第3-8句〕说明另一种特别状况。第一层写得也极有条理。先用一句表示转折,领起下文。然后举例说明。举例时先解释,什么是逆温层,后说理,再说明详细状况,这种特别状况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所以说明详尽。

四.说明方法:

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举例子、作比较和打比方等。

举例子的方法运用最普遍。举出详细的例子来对比较抽象的道理做深化浅出的说明,便于读者理解。如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时,举出了1962年由于没有留意依据物候观测播种花生而受损害的实例。举例的多少要依据需要。一般只需举一例即可,也有举两例甚至更多的。如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一般人可能会认为近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地区温和,而事实上近海地区的春天反比内陆地区寒冷,举一例读者可能会认为是偶然性,所以连举两例,足以使人信服了。

作比较也是说明文常用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如说到纬度的差异对物候现象来临的影响时指出:“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时间只比北京早十天。”

本文还多处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打比方的目的是使抽象的道理详细化和形象化。本文中往往把一些奇妙的比方同拟人融为一体,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如杏花开了,就似乎大自然……”这两个分句,就很富表现力。

老师小结本文的规律脉络。

文章从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写起,挨次说明白物候──物候学──物候学的作用──物候现象来临的确定因素──物候学讨论的意义。由浅入深,从详细到抽象说明白有关物候学的事理。说明条理清楚,语言生动通俗,又采纳了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读者在爱好盎然中懂得了科学道理。

布置作业

1.完成指导用书。

2.完成课后练习三。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目标

1、让同学把握在已有的文章中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大小及设置图片版式的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的学问进行调查报告的自主创作,设计出图文并茂的小短文,提高同学猎取信息、处理信息及应用信息的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纳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探究中学习新学问,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同学动手力量。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1、正确引导同学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忱,养成良好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看法,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2、让同学在学习中自我展现、自我激励、体验胜利,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探究中猎取胜利,在赏析中提高审美意识,陶冶审美情操。

二、教学重点

使同学把握在调查报告中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大小以及设置图片版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把握图片版式设置的基本技巧,合理使用这些技巧设计出富有创意、突出独特的调查报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积发爱好

1、老师播放关于海葵的视频,激起同学想要探究的热忱。

2、师:“刚刚我们看到了秀丽的海底世界,熟悉了‘海葵’,但是它是动物还是植物呢?课下,老师请一位同学为老师绽开了调查。他通过到图书馆查阅科普读物和利用因特网查找资料,写了一份调查报告,我们来看一下。”

观看“调查报告”

引导同学“我们发觉小明写的调查报告特别清晰,有理有据,找到了真确答案。但是他的报告是不是单调了一点?假如给报告添加海葵的图片是不是会使内容更充实一些。这节课,我们就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二〕教授新课

1、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2页,自学“插入图片”部分。

〔2〕请同学读插入图片的步骤试。

〔3〕课件出示任务一:在调查报告中插入一张图〔给出操作提示〕。老师巡察指导。

〔4〕请一位小老师到前面演示操作如何插入图片。

〔5〕过渡:

师:大家来观看一下,小老师插入的图片有什么缺乏的地方吗?

同学通过观看商量思索发觉:图片的大小不合适。

师:我们插入图片的目的是什么呢?

同学思索回答:插入图片的目的是为了直观形象展现文章的内容,增添文章的表现力或者是对文章版面进行装饰点缀。

师:我们来解决这一问题。

2、老师引导,同学操作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3页,自学“转变图片大小”部分。

〔2〕课件出示任务二:转变图片大小〔给出操作提示〕。老师巡察指导。

〔3〕同学自学后,老师让同学到前面演示并讲解调整图片大小的方法。

老师重申:单击图片,图片四周消失八个黑色的小方块,这就是掌握点。

请这位同学找一找有几个掌握点。请该同学在不同的掌握点上调整图片的大小,同学们观看都有什么不同。

〔4〕师:如何拖动才能保证图片不变形?

生答:把鼠标放在图片角的位置上倾斜拖动。

师:由于这是按图片的比例放大或缩小的。单纯的拖动图片边框很有可能转变图片的原始样子。

〔5〕课件展现檔,请同学对比一下你的调查报告中插入的图片和老师这份调查报告中插入的图片有什么区分?

我们发觉图片的位置摆放的不合理,不美观,下面我们来解决转变图片位置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下面老师把鼠标指针移动到图片上你们发觉了什么?(课件出示文件)

〔6〕鼠标指针变成四个方向的箭头时,就可以移动图片的位置,哪位同学到前面来试着移动一下他们的位置?〔让同学移动的这两张图,一张是设置了图片的版式,位置可以移动,另一张没有设置图片的版式,位置不简单移动〕

〔7〕为什么会消失这种状况呢?下面老师分别选中两张图片,大家认真观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8〕问题就消失在掌握点上,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右击图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设置图片版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版式”选项卡,我们看到了5种环绕方式,谁来给大家说说这5种环绕方式都是什么?

〔9〕图片插入后默认的环绕方式是嵌入方式,掌握点是小方块,不简单移动图片的位置,其它4种环绕方式掌握点都是小圆圈,可以任意移动图片的位置。请同学们试一下这5种环绕方式,看看各是什么效果。

3、小竞赛:老师出题,请三名同学依次到前面的老师机上完成版式的设置。

题1:将图片版式设置为"四周型"并让图片左对齐。

题2:将图片版式设置为"紧密型"并让图片右对齐。

题3:将图片设置为文章的背景。

连续上述竞赛,同学将图片版式设置为“衬于文字下方”并拖动图片边缘使其变大,但发觉了一个缺点:图片颜色太深导致文字看不清晰了。

拓展延长:利用工具栏将图片工具调出来,将图像掌握一栏设置为“水印”效果,图片变模糊了,文章中的字也显露出来。

4、布置任务,完成作品

师:刚刚我们共同学习了将海葵的.文章中插入图片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插入多个图片。下面的时间我给大家,结合以前所学〔如加入花边〕根据自己的意愿连续来设计你的作品,设计好后老师将把你的作品展现给全班同学看,比一比看谁的更美丽。

5、稳固新知,自主创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